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破窗理论

经济学破窗理论

经济学破窗理论
经济学破窗理论

经济学常识:破窗理论

文/赫兹利特世界著名经济学家

让我们效仿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从一面被砸破的橱窗的简单例子说起。

话说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当店主怒气冲冲追出来时,小捣蛋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一群看闹热的围观者。大家盯着橱窗的破洞以及四下散落的玻璃碎片,若有所思。不一会儿,跟通常的情形一样,有些人开始互相议论,宽慰店主和众人的心:玻璃破了很是可惜,可是这也有好的一面。这不,对面的玻璃店又有生意了。他们越琢磨越来劲:一面新的橱窗需要多少钱?要250美元。这笔钱可不算少。不过,这没什么好埋怨的,事情本来就这样,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破,那装玻璃的人吃啥。玻璃店多了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个商家的口袋里多了几个钱,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经这么一说,小小一片破橱窗,竟能够连环不断提供资金给很多商家,使很多人获得就业机会。要是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结论便是:扔砖头的那个小捣蛋,不但不是社区的祸害,反而是造福社区的善人。

且慢!让我们来分析其中的谬误。至少围观者所作的第一个结论没错,这件小小的破坏行为,的确会给某家玻璃店带来生意。玻璃店主对这起捣蛋事件除了略表同情之外,更多的应该是高兴。但是,面包店主损失掉的250美元,原本是打算拿去做一套西装的。如今,这钱被迫挪去补破窗,出门就穿不成新西装(或者少了同等价钱的其他日用品或奢侈品)。他原来有一面橱窗再加250美元,现在只剩下一面橱窗。或者说,在准备去做西装的那个下午,他本来可以心满意足同时拥有橱窗和西装,结果却只能面对有了橱窗就没了西装的糟糕现实。如果我们把他当作社区的一员,那么这个社区就损失了一套原本会有的新西装,于是变得比以前更穷了。

简单来说,玻璃店主的这桩生意,不过是从做西装的缝纫店主那里转移来的。整个过程并没有新增“就业机会”。那些围观的人只想到了交易双方——面包店主和玻璃店主——的情况,却忘掉了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缝纫店主——的窘迫。围观者完全忘了他,恰恰是因为现在玻璃碎了,他也就失掉了亮相的机会。人们过两天就会看到崭新的橱窗,但绝不会看到多出那套被牺牲掉的西装。人们总是只看到眼前所见的东西。

讲完粗浅的“破窗谬论”,有人会说,任何人只要动脑筋想一想,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事实上,穿着各种伪装的破窗谬论,在经济学历史上却最为顽固不化,而且此种谬论在过去任何时候都没有现在这么盛行。如今,每天都有许多人在一本正经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这些人包括工业巨头、商会和工会领袖、社论主笔、报纸专栏作家、电台与电视台的评论员、技巧高深的统计专家、一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们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宣扬破坏行为所带来的好处。

有些人不屑于谈小小的破坏行为带来的蝇头小利,却醉心于巨大的破坏行为能让人们受益无穷。他们吹嘘战争对经济是如何如何的有利,非和平时期能比,并向我们展示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的“生产奇迹”。他们认为,战争时期庞大的需求“累积”或“堵塞”,会给战后的世界带来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兴致勃勃地清点那些在欧洲被战火夷为平地、必须重建的房子和城市。在美国,他们清点出战争期间无力兴建的房子、短缺的尼龙袜、破旧的汽车和轮胎、过时的收音机和电冰箱。这些人汇总出来的数额之大,令人震惊。

这种“需求堵塞”谬论只不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朋友——破窗谬论——换上一件臃肿的马甲之后的形象而已。不过这一次,有更多相关的谬误绞缠在一起,需要我们逐一驳斥。首先,它把需要(need)和需求(demand)混为一谈。战火摧毁的东西越多,人民生活越贫困,战后需要的东西也就越多,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需要并不等于需求。有效的经济需求,光有需要还不算,还必须要有相当的购买力才行。当今印度对产品的实际需要远高于美国,但是它的购买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创造商机的能力却远低于美国。

不过,就算绕过了上一个谬误,接下来还有可能陷入另一种谬误。发表破窗谬论的人通常只从金钱的角度去思考“购买力”。其实,只要让印钞机开足马力,不愁没有钞票。要是以金钱来衡量“产品”价值的话,那么以钞票为产品的印钞业,无疑是当今世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但是用这种方式去解决购买力问题,所印制的钞票数量越多,单位货币的价值就越贬值,货币贬值的程度可以用物价上涨的幅度来衡量。可是,人们只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财富和收入,所以只要手头多了几张钞票,便以为自己过得更好,尽管拿这些钱能买到的东西比从前少,自己实际拥有的东西可能不如从前。人们所认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收益”,其实大多是战时通货膨胀造成的幻象。哪怕在和平年代,同等规模的通货膨胀也能带来这样的结果,并且的确产生过这些结果。后面我们还会回过头来谈这种货币幻觉。

“需求堵塞”谬论只讲出了一半的真相,这点跟破窗谬论一样。被砸破的橱窗的确会给玻璃店带来生意,战争造成的破坏也的确给某些产品的制造商带来了大量的商机。房子和城市的毁于战火,为建筑业赢得了更多业务,而战争期间没办法生产的汽车、收音机和电冰箱,确实为那些特定的产品带来累积性的战后需求。

这一半的真相在大部分人看来,就像是总需求增加了。部分原因是由于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需求从其他地方转向了这些特定的产品。欧洲人盖出了空前数量的新房子,因为他们必须先解决安居问题。可是,在他们大兴土木的同时,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人力和生产能力就会随之减少。人们买了房子之后,可用于购买其他产品的支付能力也会随之缩水。人总是顾得了一头,就顾不了另一头(当然,饥寒交迫的紧张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更多的生产活力)。

这一得一失当然要拜战争所赐。战争改变了人们在战后的努力方向;战争打破了各行各业原有的平衡;战争重塑了工业的结构。

二战后的欧洲各国都出现了高速甚至奇迹般的“经济增长”,那些惨遭战火蹂躏的国家是如此,那些未受劫掠的国家也是如此。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的德国等国,其经济增长速度比破坏不那么严重的法国等国要快。部分原因是因为西德实行了较为稳健的经济政策,部分原因是想尽快过上正常生活的念头使人们工作更加努力。但它并不表示财物毁损对失去财物的人有利。没有人会因为需要激发出斗志而刻意烧毁自家的房屋。

战争结束后,迎来和平的人们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激发出旺盛的精力。托马斯·麦考利(Thomas Macaulay)在《英格兰史》(History of England)的第三章开门见山这么写道:不幸的事件、政府的失误,可能将一个国家置于悲惨的境地,但与之相比,科技的持续进步、人们改善自身生活的恒久努力,却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国家的繁荣。我们经常发现,肆意挥霍、苛捐杂税、荒谬的商业管制、贪渎腐化的司法体系、伤亡惨重的战争、叛乱、迫害、烈火、洪水,它们都在摧毁财富,但人民通过努力创造财富的速度却更快。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财物毁于战争或和平年代。对个人来说是伤害、是灾难的东西,对由个人组成的国家来说也一定是伤害和灾难。

经济推理中最常见的许多谬论,源于人们倾向于将“国家”当成抽象的集合名词去思考,而忘记或忽视了组成它、并赋予它意义的个人。这种倾向在今天尤为明显。如果一开始就从惨遭横祸的个人角度去思考,那就不会有人认为战争造成的破坏对经济有利。

那些认为战争造成的破坏能增加总体“需求”的人,还遗漏了一个基本事实:需求和供给就像硬币的两面,其实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样东西。供给会创造需求,因为归根结底供给就是需求。人们把自己生产的东西供应给他人,其实是为了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农民为城市供应小麦,是因为他们需要汽车或其他产品。所有这些,是现代分工和交换经济的本质。

这个基本事实对于大部分人(包括一些被誉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的人)来说是不清楚的。他们被工资支付等复杂的机制,以及几乎所有的现代交易都以金钱为媒介间接进行的形式所蒙蔽。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一批古典经济学家,虽然未能详尽阐明货币造成的复杂后果,至少透过“金钱的面纱”看到了现实的根本。就这一点来说,他们比当今那些批评他们的人更胜一筹。那些批评者非但没能从中得到启示,反而被金钱的表象搞糊涂了。单纯的通货膨胀——也就是发行更多的货币,造成工资和物价上扬——看起来也许像创造了更多的需求。但从实际物品的产量和交易量来看,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显然,生产力被摧毁多少,实际购买力就会被摧毁多少。尽管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以金钱表示的产品价格或“国民收入”会上升,我们却不应该被此表象迷惑,甚至自欺欺人。

有人争辩说,德国人和日本人比美国人拥有“战后优势”,因为他们的老旧工厂在战时被完全摧毁,得以更换最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非美国

那些老旧、过时的厂房与设备可比。如果真是这样,那美国人完全可以立即拆除老旧设施,从而一举消除日本和德国的领先优势。实际上,只要能满足利润最大化,所有国家的所有制造商,都可以每年弃旧换新。

道理很简单,厂房、设备都有最适当的折旧率,也就是最佳的更新年限。只有在制造商的厂房、设备因为老化过时,净值接近于残值,正要找人来拆除,并且已经订购了新的设备之际,炸弹刚好在这一刻落下,帮忙拆毁了现有设施,才真的对当事人有利。

当然,如果厂房、设备以前的折旧和过时程度没有适当反映在会计帐簿上,实际损失就不会有账面损失那么更严重。新厂房、新设备的出现,也的确会加快老旧设施的淘汰速度。也就是说使用新装备能创造更大的利润,继续使用旧装备比较而言就是损失。如果那些拥有老厂房、老设备的制造商想继续使用过时装备,已经超过了利润最大化的正常期间(假定他们有预算来添置新厂房和新设备),那么厂房、设备此时被摧毁,将带来比较优势,或者讲得确切一点,可以减低他们的比较损失。

我们从中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厂房毁于战火绝没有什么好处,除非在那些厂房因为折旧和过时,价值接近于破铜烂铁,正处在弃旧迎新的当口。

弃旧并不意味着就能迎新。上述讨论还忽略了一个核心的事实。即,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必须拥有资金提留,或者通过储蓄取得资本积累,才能实现厂房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然而,战争却会摧毁累积下来的资本。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经典理论口诀汇总

【教育学】 第一章 ?社会属性:社会永历立 ?教育起源: 1.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 2.心里起源说:心理仿梦露(新房美梦) 3.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 ?教育内容:三四五六七(三科四学、四书五经、六艺、七艺、七技) ?近代教育的特点:公义世法,系统出轨 ?二十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第二章 ?董仲舒:三个三(对贤良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兴太学以养士; 性三品说;三纲五常) ?朱子读书法:熏熟了,嘘一下切着吃 ?教育学创立阶段:培根首提出,夸美来实现,康德首讲授,赫尔来规范。?洛克:洛克在白板上画了一副绅士的漫画(绅士洛克画白板) ?夸美纽斯:夸的独立搬大泛(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寻自然) ?卢梭:卢的爱尔很自然 ?赫尔巴特:一二三四 ?杜威:一三四五 ?发展阶段:木有掌握目标,哪能发现结构,高度赞发展,瓦根找范例,全面和谐好斯基,把半世纪最优化

第三章 ?内法论:内人得了四个儿子 ?外铄论:外婆寻找落花生(外出寻找落花生)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第四章 ?学生文化的特征:多多非过了不(互补性)可 第五章 ?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图图的耳朵(社会恐吓柏拉涂);个人本位论:罗斯福的梭儿(罗嗦一路无人陪;尔泰爱罗嗦)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 第六章 ?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人颁布、鬼执行、丑男女、长期嘘美国 ?义务教育的特点:强普免;义务教育课程的特点:普基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强普基 第七章 ?学生的义务:三遵守一学习(三遵守一努力) ?传言(研究者)教(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授(授业解惑)的朋友有事(示范者)儿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 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 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方向一致 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方向相反 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就不买 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与需求相反! (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

管理经济学-简答

第一章绪论 1、人类社会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 答:在解决稀缺性问题时,人类社会就必须对如何使用资源作出选择。选择包括以下三个相的问题: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的问题。即将现有资源用于哪些商品(包括服务)的生产?各种商品又分别生产多少?它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 (2)如何生产的问题。即用什么方法生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何生产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技术的问题。 (3为谁生产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供哪些人消费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也就是收入分配问题。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永恒问题。因此,以上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任何经济组织都会遇到的、所有类型的经济共同存在的问题。 2、企业管理决策一般按照什么步骤进行? 答:通常可以把管理决策过程分为七个步骤: (1)确定目标;(2)界定问题;(3)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4)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5)收集和估计数据;(6)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评估,从中选择最优方案;(7)实施和控制, 3、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答:(1)两者之间的联系: ①作为主要理论支柱的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等等。 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管理经济学视为应用微观经济学,或者说管理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对企业及管理者而言最为重要的应用部分。 (2)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管理经济学也有宏观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如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②从学科属性上来讲,微观经济学时一门理论科学,而管理经济学时一门应用科学,它们在研究内容、范围、方式、目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在内容上范围上存在区别; 第二,在研究方式上存在区别; 第三,在研究目标上存在区别; 第四,在研究假设条件上存在区别。 第二章市场供求分析 1、为什么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答:一般说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替代效应体现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它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的商品需求量增加; ②收入效应体现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它使消费者价高时少买,价低时多买。 2、请解释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之间的区别。 答:区别如下: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这种需求量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曲线上的点移动”。 (2)需求的变化是指由于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整个需求关系的变化。其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位移即“需求曲线的线移动”。 3、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P37-39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想是官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从古代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理论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而应用经济学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学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展、不断充实的。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实践,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但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内容,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 在经济学领域,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领域。理论经济学是现在大多数人所学的经济学,如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宏微观经济学等,这样的经济学和数学有很大的关联。而在前面所谈到的是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供求关系理论——(管理经济学知识总结)

供求关系理论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的特点: ①大部分需求曲线呈右下方倾斜的态势。 ②需求曲线反映的只是一定时期内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 ③需求曲线可以分为行业需求曲线和个人需求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Q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变动 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Q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商品市场的均衡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市场均衡分析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 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价格。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增加库存或扩大外需。 P Q 1 P 2 P 1d Q 2s Q 2d Q 1 s Q 0 P 0Q

()()()Q P P Q P P Q Q Ep ???=??=/%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价格弹性 点弹性()Q P P f Q P dP dQ Q P P Q Ep ?'=?=???=lim P Q 弧弹性()() ()()2 1211212211221 122 /2/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p ++? --=+-+-=??= P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心理学经典书籍(完全免费)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摩西与一神教》三联书店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精神分析入门》(极好)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好)奥兹本著董秋斯译三联书店 《生与死的对抗》诺尔曼?布朗著冯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管理经济学之生产分析

第四章生产分析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1.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来? 2.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它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企业的产出,可以是服装、面包等最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面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生产要素:企业进行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这些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经济学中为方便起见,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3) 资本,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二、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Q = f(L,K,…T) 简化形式: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分别用L和K 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f(L,K) 三、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 trun),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长期生产(Long run),则指生产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大产量。而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企业价值= 1 (1) n t t i t TR TC i = - + ∑ 式中, t TR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 t TC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经济学相关理论问题

1.大萧条时期,资本家为什么倒掉牛奶 (1)供求关系,牛奶过剩,减少供给,提高牛奶价格,增加利润 (2)成本问题 交易成本:在市场中,要完成一笔交易的所花费的成本不仅仅是商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还需要付出运输、仓储、搜寻信息、时间等成本,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些为了达成交易所花费的成本称之为交易费用。 信用成本:是否真的送到了有需求的人手中? 2.市场经济使好人变坏,坏人变好。 (1)使好人变坏:劣币驱除良币,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 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 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例如,卖假货比卖真货利润更大;炒房比做实业更让人趋之若鹜;抄袭比原创来得受人欢迎; (2)使坏人变好:增加做坏事的成本 3.盗版光碟和正版光碟是互替品吗? (1)互替品是双向的 (2)惰性 4.劳动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分为两个阶段: (1)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增加。 (2)在工资率较高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减少。因此,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S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 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 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 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 足。 5.二手车比新车贵 (1)需求很大,饥饿营销 (2)保值率高的车型的优势在于它的价格受降价风潮的影响不大,使消费者承受较小的因产品贬值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6.钻石价格为什么比水高? 水的使用价值显然高于钻石,钻石储量大。 (1)钻石用处少,但是需求大。几家垄断,开采少,市场少,供给下压,需求提高。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何 大 安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摘要:行为经济学可谓是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进一步将经济理论分析由讲台推向现实蹬一个经济学流派。2001、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2001年美国Clark 奖均授予行为经济学家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分 析方法的认可。本文拟结合主流经济学的分析难题对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架构作出解析,在对预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述该学派之于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鉴于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 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的分析会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到实验经济学;但本文的重点是介绍行为经济学,只是 在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作出评论的某些场合阐述一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不确定性;偏差;非理性决策;实验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4)12-0004-07 收稿日期:2004-10-26 作者简介:何大安(1957-),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①理性假设分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传统经济学以完全理性假设为分析前提,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以有限理性为分析前提。就人的抉择行为研究而论,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分析是不考虑非理性抉择的,而行为经济学则主要是以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 一、引言 在经济学说史上,自从出现了“瓦尔拉斯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明显存在着一条力图证明“经济系统在何种状态下达到均衡以及人的决策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最优”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经济学家们曾通过各种假设和实验以说明经济系统在某些条件配置下的供求均衡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均衡价格的存在。客观地说,近两百年来经济学说的发展大体上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 现代经济学在重视逻辑和数学推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确定因素的研究。19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 )曾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从个体的一系列十分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的假设出发,创立了著名的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嗣后,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 eu )将这一理论纳入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不确定决策提出了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分析范式。于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被构筑于较严密的公理体系之上,经济学家越来越偏好于运用先进的数学工具来建立经济学模型,并由此展开对包括宏观、金融、计量乃至于对政治、法律、家庭、婚姻、犯罪等问题的研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 )就曾将经济分析拓宽到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层面,使经济学成为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显学”。 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是以理性假设为前提的① ,以理性假设建构的期望效用理论不能全面而 第12期总第158期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No .12Vol .158 2004年12月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Dec .2004

管理经济学详细复习资料

绪论 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名词解释) 管理经济学从微观经济理论中吸取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分析工具和技术来解决管理的问题,使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组织资源。 2、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选择/判断)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它们都是以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及其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 管理经济学承袭了微观经济学的诸多假设和前提。 2、区别 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是抽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的是现实的企业。 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微观经济学的是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是短期目标多样化,长期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企业环境的假设: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外部环境消息已知,管理经济学假设企业消息,特别是环境消息不确定。 研究目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目的是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企业决策。 3、边际思想、“无约束最优化的决策准则”以及“有约束最优化的决策准则”,请结合后面的章节学习(计算) 用边际分析法来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比较。 借助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 边际产量=总产量变化量/某投入要素变化量 ? 边际收入=总收入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边际利润=总利润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 解决无约束最优行动决策准则是: 边际利润﹦0 或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MRA=MCA, MRB=MCB, MRC=MCC, … 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 法则1:边际效益相等 (当各种使用方向上每增加一单位业务量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效益最大) ( ) ( ) ( ) 边际成本 边际收入 产量变化量 总利润变化量 边际利润 - = ? ? = Q TR TR ()()()X TP MP ??=某投入要素变化量总产量变化量边际产量()()() Q TR MR ??=产量变化量总收入变化量边际收入()()() Q TC MC ??=产量变化量总成本变化量边际成本

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应用

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应用 ——上海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温广救 一、背景: 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涉及最广泛的主题,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会中的为人处事,还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懂点心理学。所以说我对心理学可谓是既有兴趣又有些神秘的感觉,可能是过去对心理学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像学了心理学就会知道别人心里面在想什么;心理学像一种魔法一样,但是通过马前锋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这几节课之后,我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而且萌发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如何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 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说人的外在行为是比较容易观测和推断的,但人的内在心理就很难把握。的确,与人相处,贵在知心。心理学正是这样一门认识“心”的学问,心理学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范围很广,如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如人的需要、动机、意志、情感、兴趣、技能等等。一百多年以来,心理学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形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就像灯搭一样,指引着我们去探索人心得奥秘。 二、心理学的理论、概念: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2、登门槛效应的理论:在你请求别人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上称之为“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3、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论及其它重要概念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 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 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方向一致 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方向相反 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就不买 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与需求相反! (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南开《管理经济学(一)》-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生产三阶段 生产三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 生产三阶段的发生原理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管理重点:扩大要素投入量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 管理重点:优化要素投入量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管理重点:减少要素投入量

行为经济学四大理论

哈喽,诶瑞巴蒂!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些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知识。 行为经济学产生了4个重要的理论或者说4个结论: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1 前景理论 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1953)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发展。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这当然不能简单绝对的回答,因为还要考虑到决策者所处的环境,企业状况等情况,我们先抛开这些条件来研究在只考虑风险本身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这时候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 (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2 后悔理论(遗憾理论) 遗憾理论认为个人评估他对未来事件或情形的预期反应。贝尔(Bell, 1982)将遗憾描述为将一件给定事件的结果或状态与将要选择的状态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情绪。例如,当在熟悉和不熟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时,消费者可能考虑选择不熟悉品牌造成效果不佳时的遗憾要比选择熟悉品牌的遗憾要大,因而,消费者很少选择不熟悉品牌。 遗憾理论可以被应用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心理学领域。无论投资者是否打算购买下降或上升的股票或基金,实际上购买自己属意的证券就将产生情绪上的反应。投资者可能回避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这是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当所作选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或结果劣于其他选择时,做出错误决策的遗憾心理伴随而生。因此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遗憾,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决策方式依然优于其他决策方式。 实质上,投资者正是有了从众心理。为避免做出错误决策带来的遗憾,投资者可能拒绝卖掉价格已经下降的股票。当投资者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所以投资者发现遵从从众心理,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很容易,导致股市中“羊群效应”的产生。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一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 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特 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 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 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产的所 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 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 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 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产 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