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城管机制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创新城管机制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创新城管机制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创新城管机制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

批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一站式审批,公开办事程序,阳光操作,使行政审批行为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2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成立城管执法局后,重新界定了市直各单位、办事处和村(居)委会的管理责任。针对城区的“十五乱”现象,2010年5月发布了《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通告》,明确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处理方式,使利川城市管理形成了多轮驱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3.3构建和谐宜居城市。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加大,市民对城管的信赖逐步提高,城管工作呈现出许多亮点。

3.3.1创建载体助推城管发展。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北省“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为载体,关注市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多举措营造和谐宜居生活环境。

3.3.2市容环境秩序逐步规范。对临街餐饮店铺、城区流动摊点、城区洗车场、城区噪声源头、夜市大排档、废品收购门店、停车场、户外广告等进行了规范,形成了通畅快捷的市容秩序。

3.3.3环境卫生秩序不断优化。编制了《利川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新建环保型地埋式垃圾收集站3座,对改建后的两座垃圾中转站进行了维修维护,更换果皮箱800个,新增移动垃圾箱130个,固定式垃圾箱(屋)100个,新添置环卫车300多个。投入500多万元新建建筑垃圾处理场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完全按照国家要求标准建设,完善了垃圾处理场营运体系。

3.3.4市政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先后投入380万元,用于改造下水道清淤、桥梁维修、新建排水井泵站等市政设施日常维护工作;城市路灯管理落实到位,对滨江路的监控、景观设备进行了维修,维修城区路灯3000多盏,新安装了60条小街小巷路灯、共330盏。

3.3.5城区园林绿化初见成效。按照《利川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投入1600万元,实施了城区行道树更新、补植、城区立体绿化和板块绿化、城区鲜花布景、城区绿化养护工作等绿化工程。城区道路绿化形成一街一品,公园、广场、街头景点绿地初见端倪,各单位和小区绿化趋于美观,生产苗圃和风景绿化不断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为8.16㎡,各项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3.3.6城市管理设施装备精良。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新增了洒水车、环卫清扫车、清障车、路灯维修车、园林修剪车、执法车、移动公厕、垃圾屋和果皮箱等设备,为系统331名干部职工配发了执法服装。

3.3.7职工福利待遇得到改善。建立健全了系统内的党团、工会组织,每年定期对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开展了各种老年健身活动,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外出学习考察,改建了环卫职工的危房,解决了46户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解决了系统内自收自支职工的待遇问题,拉近了干部与职工之间的距离。

3.3.8文明执法攀升城管形象。利川城管一直倡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大力推进亲民式、阳光式、教育式执法。严格按照“六先一后”的工作流程,赢得了执法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一起违法行政案件,也没有行政复议和上诉案件。

3.3.9各种殊誉肯定城管业绩。城管局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省、州、市的各类表彰40多项,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分别被湖北省住建厅评为先进单位,被州住建委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容环卫局副局长陈刚被国家住建部、国家人事部联合表彰为2007年度先进工作者,城管局公共管理股股长林科成被湖北省住建厅表彰为先进工作者等。

展望未来,利川城管人信心百倍。伴随着城管事业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步伐,特别是“十二五”开局之后,利川市处处涌动着一股加快发展的春潮,处处孕育着新的希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利川城管队伍将共同携手,顽强拼搏,用汗水与决心绘制城管发展蓝图,以更加谦虚的态度,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打造亮点,为努力把凉城利川建设成“武陵明珠、锦绣利川”而奋斗!

4.结束语

(作者单位:利川市城管(执法)局)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2015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时间:2015-01-09 13:02 第1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环境整洁 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临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繁荣、文明、和谐新临城”为目标, 按照“宏观标准简单、微观管理精细”理念,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 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体制,着力做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环境卫生、街道交 通秩序等整治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二、主要工作 (一)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 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实 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解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严重影响我县 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成立由 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环保局、财 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 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综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和环境卫生、市政、市容、绿化、规划管理以及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城市交通、客运秩序和其他方面的城市管 理职能,达到城市管理高效、快捷、综合执法的目的。 (二)增加环卫基础设施 在新建道路、小区等处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公厕。同时,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 购买必要的机械清扫车、垃圾清运车。 (三)加强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证管多证”模式

公司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X X X X X X X X公司 编号: 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X X X运营支持中心发布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文件换版说明 (3) 4 工作职责 (3) 4.1 运营支持中心 (3) 4.2 其他各部门 (3) 5 工作标准 (3) 5.1 工作创新 (3) 5.1.1 工作创新定义及分类 (3) 5.2 合理化建议 (5) 5.2.1 合理化建议定义 (5) 5.2.2 合理化建议提报及评审 (5) 6 创新奖励标准 (6) 7 归档、宣传及验证 (8) 8 考核标准 (8)

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事业部创新管理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事业部各中心、部门、各销售区(以下简称各单位)。 3 文件换版说明 本制度为第一次发布。 4 工作职责 4.1 运营支持中心 负责整体创新工作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发布; 负责组织创新工作的开展、评审、批复和落实验证等; 负责整体创新工作宣传和推广。 4.2 其他各部门 负责本单位内部创新的开展、宣传和落实验证等工作; 负责协助进行创新评审、宣传工作。 5 工作标准 本制度中所指的创新主要是指事业部层面的创新工作,包括工作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以下统称创新工作。 5.1 工作创新 5.1.1 工作创新定义及分类 工作创新根据其所带来的管理效果及创新出发点,设定两个等级:(1)自主创新:是指在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岗位上提出的改进工作的创新,是产生新的思路、方法、措施和工作效果、效益的一种自主创新,业内没有的且节约金额(连续三个月累计)在2万元以上的定为自主创新。另一种是业内没有的,无法衡量节约金额,但其效果调查符合标准的定为自主创新。其关键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 (2)管理改善:业内已有的或其它单位已用的,但在效果上较其它单位或行业深入到位的,或能改善或提升内部管理,且运行三个月效果卓著定为管理改善。

行进中的“大城管”模式——有关城管体制改革的调查

行进中的“大城管”模式 ——有关城管体制改革的调查 本刊见习记者袁业飞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当下中国,城管系统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而成为社会热点。近年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倡,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推行的“大城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大城管”来了,它是在什么背景下被设计出来的?实行“大城管”模式以后,以往城管工作所出现的问题能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各地采访,寻找答案。 “大城管”理念的提出及背景 “大城管”理念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项的《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去年八月提出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一把手”,统筹各职能部门,实现城管的管理权和执行权统一。课题组希望以正在开展的全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城市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推行“大城管”模式。课题组还提出,“城管应该管也只能管城市基础功能和城市公共空间,而衍生功能即人类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则不应当由城管去管理”、

“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因小摊小贩太多且无证经营,给城市卫生、交通、治安带来了大麻烦,损害了城市形象,于是各地方政府纷纷组建起了城管执法队伍。 城管部门没有统一的名称,在广州叫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北京叫做“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武汉则叫做“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并且各有各的挂靠部门。各地城管体制模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城市没有成立城管执法局,城管部门或挂靠在建设局(如河南省济源市),或挂靠在规划局(如广东省清远市);有的城市成立了城管执法局,但挂靠在建设局(如山东省青岛市)…… 区别于其他执法机构,城管执法机构的特色在于,在国务院它找不到对口的领导机构,地方政府的城管执法机构一直缺乏全国性的立法管理。这就产生了悖论:一个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执法机构,居然没有法定地位和严格的执法规范。对口管理机构的不统一,城市管理法规的缺失,使城管部门“矛盾比较集中、成了烫手山芋”成为必然。 此外,非公务员的外聘来源,导致城管从业者来源混乱,素质不一。为表现自己的工作业绩,这些非法执法者往

浅谈人事管理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

浅谈人事管理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内所有与员工有关的资源,包括员工的能力、知识、技术、态度和激励。我们所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地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第二,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地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新的意义,即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当前,企业的人事管理是基于终身制和工龄制的管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依靠内部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情感式色彩;在人力资源使用上,采取有效入口和内部提拔;在人力资源激励上,以精神激励为主。另外,在绩效评估上,多主观,不定期;在薪酬制度上,差距较小,比较重视员工的福利。在工龄制企业中,一个工龄高的技术工人,其薪金可超过一个工龄低的工程师。而西方的企业人事管理则较为市场化和个性化,实行雇员终身制的企业占极少数,不太看重工龄,而是注重绩效,

并且是客观的定期的,其薪酬差距也很大。在配置上,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在管理上,力求实现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在使用上,采取多口进入和快速提拔;在激励上,以物质刺激为主,实行按能力付酬的“能力待遇”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为断健全与完善,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就是创新。因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事管理,其创新势在必行。 其一是观念创新 即要从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入手,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才战略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位置。而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关键在领导。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为此,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选人和用人方面尽快成熟起来,以营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其二是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度,坚持干部任期制和聘任制,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行人才交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同时,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在职称评聘中,突出创新意识,坚持重业绩、重能力的原则,对确有

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 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解决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实际,就推进我县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总体目标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设置;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环保、工商、交通、水务、食药监方面行政处罚权随改革工作的进程逐步集中到位;2017年10月底前,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并运行;到2020年,全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规章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人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基本原则 1、理顺体制,权责明晰。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理顺体制机制,划清职责边界,切实解决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2、集中执法,精简高效。整合行政资源,推行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转变。 3、完善制度,规范用权。立足工作实际,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推进依法治理。 4、公正文明,优化服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惠民便民举措,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磁县城管局 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搞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强化提高城管执法工作效能,明确工作职责与管理目标,提高执法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县编委“三定”方案给予我局的各项职责,制定本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节街路类别的划分 一、样板街路13条 1、中华路(南环—北环) 2、人民路(东环—前进大街) 3、滏东大街(北环岛—五叉口) 4、滏河大街(联纺路—南连线) 5、丛台路(东环—陵西大街) 6、建设大街(复兴路—砖窑路) 7、陵园路(滏东大街—浴新大街) 8、联纺路(东环—联纺立交桥) 9、复兴路(北交道—三炼钢)10、前进大街(复兴路—北环)11、铁西大街(邯钢路—联纺路)12、光明大街(联纺路一渚河路) 13、学院北路(环城路一107国道) 二、严管街路18条 1、农林路(滏河大街—浴新大街) 2、渚河路(107国道—滏东大街) 3、陵西大街(渚河路—联纺路) 4、光明大街(渚河路—矿院门口) 5、和平路(东环—浴新大街) 6、展览路(展后街—加油站) 7、浴新大街(渚河路—北绕道) 8、107国道北口(北绕道—北环) 9、新兴大街(北环—丛台路)10、岭南路(铁西大

街—前进大街)11、309西口(西环—联纺立交桥)12、东柳大街(联纺路—广厦路)13、光华大街(联纺路—人民路)14、展南路(中华大街—展后街)15、望岭东路(中华大街—滏河大街)16、南绕道(人民路—浴新大街)17、107国道南口(渚河路—收费站)18、邯钢路(邯山街—邯钢南门) 三、规范街路35条 1、丛台南胡同(人民路—和安街) 2、北绕道路(107国道—幸福路) 3、幸福路(南头—北环) 4、丰收路(107国道—新兴大街) 5、电厂路(联纺路—电厂) 6、纺医北路(曙光路—光明大街) 7、城东街(人民路—和平路) 8、环城西街(浴新大街—陵西大街) 9、邯山北街(和平路—环城西路)10、贸易街(绿化南路—浴新大街)11、邯山街(渚河路—和平路)12、水院北路(中华大街—光明大街)13、怡园街(水厂路—学院北路)14、滏园街(渚河路—和平路)15、明怡路(南环—学院北路)16、建北路(建设大街—以西)17、建锋路(炮旅—搪瓷厂)18、走廊路(建设大街—四厂家属院)19、军营三胡同(复兴路—军营路)20、军营四胡同(复兴路—邯钢汽运处)21、五里铺西街(五里铺北大街—幸福路)22、警校路(107国道—警校)23、春厂新村大街(丛台路—煤指院)24、面粉厂路(浴新大街—顺和街)25、南仓库路(五金仓库—渚河路)26、怡园路(滏园新村路—滏园新村南门)27、渚河六条(渚河路以南)28、洗选厂路(邯磁路—洗选厂)29、水泥制品厂路(复兴路—百家村)30、联系路(铁西大街—复兴路)31、南十里铺街(古城北交桥—洗选厂)32、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动力分公司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职责与任务 一、职责 1 、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察交流等活动的组织,负责项目立项决策、推荐等工作。 2、创新工作室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日常的组织管理、项目跟踪等,负责创新工作的安排、分解、实施、总结工作。 3、负责不定期召开专业会,由创新工作室指定人员负 责主持,工作室负责人参加,专业会要请工作室有关专业人员参加,针对“五小”成果、群众性创新、专业技术、教 育培训、管理提升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推荐。 4、负责创新成果的收集、整理并上报分公司技术成果 申报室。 5、负责分公司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培训。 二、任务 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工作方法,带动专业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特别是针对分公司的发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生产、管理人才队

伍。 工作制度 为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向企业献计献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推动“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1、实施科技兴厂、科技兴安战略,围绕业务保安、提效、降耗进行技改攻关。 2、优化生产工艺、环节,便于员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改进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不断增强安全可靠性,追求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4、针对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具体制度 1、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谋划布置本月的创新工作,研究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每月对创新团队成员组织一次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素质。 3、建立项目日常管理档案,将每月创新项目纳入档案管理。 4、加强团队成员的日常管理,广泛吸纳创新意识强、技术素质高、肯钻研的员工加入创新团队。对不注重学习提高、不主动参与项目的创新人员,经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及时调整出创新团队。 5、注重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6、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管理诊断评审会议。 学习制度 一、工作室全体成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分公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代科技及相关的业务技能知识,开拓知识渠道,增加知识积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为例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直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载体,如何通过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积极功能,就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我国原有的社会组织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单位体制走向解体,街居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深陷于“行政化”的泥潭无法自拔,基层XX发展有限,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所造成的“去集体化”、“去组织化”趋势构成了社会组织模式改造和重组的时代背景。社会建设的推进呼唤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社会组织更灵活,更适应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虽然社会组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管理还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社会组织管理的制度困境。我国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社团管理法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中规定,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政务院下属的内务部和地方各级政府,这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管理”体制。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社团管理的职能才被明确移交给民政部门。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是目前规X中国社会组织行为最主要的法律框架。该《条例》确立了社团的“双重分层管理体制”。“双重管理”即社会组织的筹备、成立、开展活动,乃至社会组织变更、注销等都要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双重审查和批准。“分层管理”指社会团体的登记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行政管辖X围,应与社团的住所X围相一致。在“双重分层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想获取合法的“社会身份”,有着严格而繁琐的程序。民间团体的注册要由业务主管部门核准,需要从属或“挂靠”于某个政府部门,这就大大提高了社团准入的门槛。一些业务X围不易界定或跨行业的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办理登记。有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只得采取变通策略,以工商登记的形式达到合法注册的目的,以营利性企业的身份从事非营利性的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这必然使其运行成本大为增加。1998年国务院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但原有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未在根本上得以改变,社会组织仍然存在准入门槛偏高的问题。同时,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成立业务X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组织,这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组织从成立伊始就缺乏竞争、缺乏活力。另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个人设立基金会要寻找业务主管单位等规定,也限制了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2] 其次,社会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民间社团的注册申请手续和审批条件繁杂、严苛,以致大量社会组织因找不到合适的“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注册。另一方面,注册成功的社会组织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对政府部门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政府机构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才有资格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而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真正的决策机构的角色。并且,这种成立之初建立的依赖关系也使主管部门有机会干预社会组织领导的选任、结构的设置和事务的执行。社会组织则在组织的运作上、资金的获取上、以及公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举措,构建权责明晰、运转协调、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一)界定城市管理职能。城市管理主要包括: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工作;政府依法确定的公共空间秩序管理、违法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城市管理执法即在上述领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为。 (二)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在城市日常管理以及密切相关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到2018年6月份,xx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集中行使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相关行政处罚权;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有关未经批准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设施的行政处罚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有关露天烧烤、焚烧垃圾、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的行政处罚权;气象管理方面有关气球施放的行

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户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的行政处罚权。 各镇街、开发区照此模式,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明确城市管理委员会职责。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高位统筹、宏观指导、组织协调、推动落实。区城管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安排和部署城市管理目标、工作计划,研究确定城市管理方面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协调各部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内设机构为综合室:负责文字材料综合、信息上报、宣传报道、数字统计、方案制定、归档立卷等工作;考评室:负责街区制日常检查管理,汇总相关部门的检查情况进行月排名,负责市大型检查活动的安排部署等工作;调度室:负责市城管办派发案件的转递工作,收集市民反映的问题并传递属地进行处置,负责网上检查、网上处置、网上指挥调度的工作。人员由市容环卫局调配落实。 (四)持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区市容环卫局将环卫工作编成保洁中队,按街道区域划分,与各街道进行对接。各街道可单独或挂靠设立城市管理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可根据管理的实际,向市容环卫局申请招聘城管协管员,协管人员只能配合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不得从事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 (五)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保障。公安机关应在城市管理部门设立治安保障机构,依法打击妨碍城市管理和暴力抗法行为。检查机关、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篇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临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繁荣、文明、和谐新临城”为目标,按照“宏观标准简单、微观管理精细”理念,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体制,着力做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环境卫生、街道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二、主要工作 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

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解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严重影响我县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环保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综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和环境卫生、市政、市容、绿化、规划管理以及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城市交通、客运秩序和其他方面的城市管理职能,达到城市管理高效、快捷、综合执法的目的。 增加环卫基础设施 在新建道路、小区等处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公厕。同时,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购买必要的机械清扫车、垃圾清

运车。 加强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证管多证”模式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将县城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实施城区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力度。结合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停车场、水果专业市场、蔬菜专业市场、小吃市场、汽修建材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为经营者提供合适场所。二是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结合市场建设,逐步取缔街道占道经营摊点。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城区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在经营业主申请办理营业手续时,经建设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到其他部门办理有关证照,以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突破 1、建设局负责制定《临城县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 案 为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x市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 〔x〕41号)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x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以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方向,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等有机结合,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到x年9月底完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设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换装,实现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统一;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的x行使,并逐步实施综合执法领域确定的其他相关行政处罚权的x行使。到x年,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初步完善,服务便民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内容 (一)明确管理职责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要包括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两方面内容,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具体范围包括: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含市容环境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资源化利用)和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依法确定的,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需要纳入统一管理的违法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 综合执法是在上述领域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履行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为。具体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煤炭渣土等运输车辆物料抛洒遗散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侵占城市非机动车道、违法停放车辆的行政处罚权;水务管理方面向城市河沟渠湖倾倒废弃物和垃圾及违规取土、城市河沟渠湖违法建筑物拆除等的行政处罚权;市场监督管理方面户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户外公共场所食品销售和餐饮摊点无证经营,以及违法回收贩卖药品等的行政处罚权。 (二)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职责界定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以外行政处罚权x行使后,要合理划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职责权限,实现行政审批与行政处罚职能相对分开。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加强源头监管,审查审批、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加强组织和行政效能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围绕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政务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书记张伯君同志担任,全面负责管理创新工作;副组长由中心副主任朱亚夫担任,分管该工作,具体抓落实;成员:许清华、严棣枢、虞俊华,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落实,办公室具体承办。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筹集落实了相关工作经费。 二、抓好结合,突出重点 政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紧紧围绕“依法、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将管理创新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一)在考核激励上创新 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是肯定职工成绩,奖勤罚懒,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每年修订考核方案,使之更加合理。中心考核方案条理清楚,涵盖全面,规定明确,

量化准确,操作性强的特点;二是考核公平透明,可信度高。政务中心通过楼层互评、楼层推荐、考勤公示、考核小组评议等方式得出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分值,评出每月红旗窗口、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明星;三是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月度考核得分将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窗口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设立示范岗,建立向先进看齐的机制。政务中心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普通话示范岗等19个示范岗,达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目的。 (二)在“两集中两到位”上创新 政务中心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加大了“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力度,对全县所有入驻窗口单位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多次清理,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调整后,政务中心再次对“两集中两到位”情况进行了清理,调整了窗口布局,加强了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国税、地税、新合、医保、工商、惠民帮扶等的整体入驻。目前入驻窗口、工作人员、办理事项均居全市区县首位。 (三)在标准化建设上创新 政务中心制定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场地、设施、进驻事项、人员配备、软件名目、完成时限,在全市率先采用统一大厅布局设计、统一标识标牌尺寸式样、统一施工指导验收、统一补助标准的“四统一”方式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27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 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解决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实际,就推进我县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总体目标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设置;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环保、工商、交通、水务、食药监方面行政处罚权随改革工作的进程逐步集中到位;2017年10月底前,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并运行;到2020年,全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规章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人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基本原则 1、理顺体制,权责明晰。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理顺体制机制,划清职责边界,切实解决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2、集中执法,精简高效。整合行政资源,推行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转变。 3、完善制度,规范用权。立足工作实际,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推进依法治理。 4、公正文明,优化服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惠民便民举措,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议

关于城区精细化管理发展的建议 根据以强化管理、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目标,结合我区在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方面的迫切需要,保障水电气暖等公共设施正常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现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加强城区建设管理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区治理能力,从构建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多方面入手,推进城区管理工作。 2.打造城区建设管理品牌,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和竞争力。以彰显城区特点为主要内容,强化城区建设管理。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齐抓共管的格局。 3.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去管理,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区管理决策的法定程序,提升城区管理水平。 4.创新城区治理方式,特别要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城区管理要体现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公共服务,尊重市民对城区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区管理,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二、保障提升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1.提升并完善数字化及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窗口作用和品牌效益。打造城区建设管理一站式闭环受理工作,发挥更广意义上的“12319平台”作用,以全天候、亲情化、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全力解决市民管理的问题和困难,高度监管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全面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广泛参与性和公开透明性。 2.强化监督考评,建立城区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与实效测评、专业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市民评判,社会评价,行政评定”的市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3.加强大网格建设和管理,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加强城区管理网与社会治安网、社会管理网的有效衔接,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城区管理形成“大数据”支撑,建立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的问题处理机制,简化问题派发流程,缩短问题处理周期,落实责任。 4.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加强城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区管理服务相融合,提升城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监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区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区管理数据库,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5.积极开展创造城区良好人居环境工作,加大城区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良好形象等“软环境”方面的管理力度,塑造城区文明形象。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1)

本刊特稿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高小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行政管理形态的演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 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物质保障、机制体系、评价 制度、基础工程和理论支撑等意见和观点,提出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专刊-0007-03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2008年2月23日胡 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 的第6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 革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 务。 一、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看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 政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 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 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成服务政 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充满活力、富有效 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人 员资源和法律制度的总合。用10多年的时间,在改革开放 30年的基础上,通过40年的努力,建立一整套新的比较完 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系统中的宏伟 工程。服务行政、责任行政、法治行政和廉洁行政从不同层 面、不同角度对政府改革提出了诉求。就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而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基本 要求。 服务型政府,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全新概念。 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提出社会主义国 家政府的人民性、公共性命题,新中国建立人民政府的宗旨 就是为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是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人民政府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性质的政府,这是一以贯之的。作为全新概 念,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 为本,将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最大限度地满 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传承性与 开创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是政府在领导方 式、工作重点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相互联系、互动发 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 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义。第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 求,政府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更多 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服务型政府的提法,体现了 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第二,公共服务是政府全方位的 最基本职能,为各个政府部门、各个层级政府所共有,而其 他职能则往往以某个层级、某些部门为主,服务型政府的表 述,概括了我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共有职能,强化了政府 的公共属性,符合现代政府共性规律,有助于推动政府全面 履行职能;第三,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就是要更好地为经济 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管理要体现服务,管理要寓于 服务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体现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客 观要求。 二、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 深化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从酝酿、起步到发展创新,大体经 过了三个阶段。 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政治学、法 学等要恢复研究,“赶快补课”。一批专家学者大力提倡研 究行政管理学,为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

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1.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战略 1.1促进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立项管理工作,规范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行为,在创新过程上和经费上充分保证创新研发及市场运作。 1.2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自主品牌建设。 1.3改进和完善公司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2.组织机构建设

2.1技术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领导、技术总监、产品总监与系统架构师为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公司创新项目的整体规划与研发管理,授权新项目的研发与上线,确定开发的优先级,并决定项目资源的分配,对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与管理。技术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对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奖励资金分配及验收进行评审。 2.2项目管理中心:由公司领导、技术总监、系统架构师、研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为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结合公司自身的业务和行业特点,为组织量身定制项目管理流程、培养项目经理团队、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提供顾问式指导、开展多项目管理等,以此确保项目成功率的提高和组织战略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2.3质量部: 由技术总监、系统架构师、测试组长为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建立产品研发的规范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并报告研发产品的过程与质量,并监督项目团队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4研发团队:是创新项目研发的具体执行机构。公司指定的项目经理为团队的负责人,团队成员主要由研发经理、技术开发人员组成,负责公司创新项目的研发过程(项目计划、工程开发、项目质量监控与改进)和产品升级、维护直至最终版本的交付验收。 2.5开发协作部门(商务/运营/品牌):负责产品研发过程的顾问及业务指导,协助完成产品的需求调研、市场调研、资料收集与反馈,协助创新项目的产品转化。 3.技术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及专项奖励资金 3.1 一般规定 3.1.1 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遵守科学决策、竞争择优、公正透明的原则。 3.1.2 技术创新奖励资金是公司为促进经评审立项的技术创新项目而设立的专项鼓励性资金要遵守公正透明、专款专用和符合财务制度的原则。 3.2 项目立项申报 3.2.1技术创新项目征集采取主动选项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 ①、主动选项:是指公司技术中心结合行业生产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通用技术和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本文以滁州市琅琊区“区直管社区改革”为样本,在对安徽全省范围内的社区改革发展问题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立足长远,从思想认识、组织人事、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就“区直管社区”改革中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区直管社区改革”政策建议 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2013年9月以来滁州市琅琊区实施了“区直管社区”改革。笔者通过组织学科团队专项调研等方式,对滁州市琅琊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研讨。从调研来看,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既有积极的成果,也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 1.改革情况及成果评价 琅琊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是在学习借鉴安徽铜陵、芜湖等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其主要做法为:第一,撤销街道整合社区,实行区直管社区,减少管理层级;第二,新社区成立社区党工委,设立社区服务中心、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构建党的领导、居民自治、政府服务为一体的“一委一居一中心”管理服务新架构;第三,建立十

大社区工作机制”(党建工作机制、双层网格管理服务机制、社情民意互动恳谈会机制、法律工作者进社区机制、评议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社区工作准入机制、“两代表一委员”调解机制、社区经费保障机制、社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等。 这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基础、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体现了社区治理的“资源向下,民主向前,民心向上”现代理念,也符合社区治理的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民主化的要求,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执行不到位,社区具体运行机制创新不够,加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够高导致经费保障不力等原因,新社区发展也面临不少困惑。 2.“区直管社区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 问题一,行政化倾向加剧导致社区职能难以明确。“区直管社区改革”不是简单“撤并”了事。一方面,街道被撤消后,原先街道承担的各项职能必定要有部门来实现,客观上就被全部下移到了社区,导致社区职责“翻番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区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和公共服务向社区的拓展延伸,区级以上各有关部门还在纷纷以“工作进社区”之名行“工作任务进社区”之实,不断给社区布置工作、下达任务。调查显示,目前安徽省各社区承担的各类工作事项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