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方式。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太阳赤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可照时数: 指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光照时数:指日出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得到的高层大气的散射光。

日照百分率:任一地点的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质量数: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的厚度。

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比值。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太阳直接辐射: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直接辐射通过大气时被空气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W ·m-2。对某一物体表面而言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 S′)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弱于地面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 Ee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 Ea之差。

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Qs):Qs=R(地面净辐射)-P(湍流热交换)-B’(下层土壤的热量收支)-LE(潜热热交换)

潜热通量:

容积热容量:指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热率:指单位距离(1m)内温差为1℃时,在单位截面上(1m2),单位时间(1s)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的热量。

温度日较差:一日内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气温直减率;指高度每变化100m,气温变化的度数。

干绝热直减率γd: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每升降100m的温度变化值

湿绝热直减率γm:湿绝热过程中气块每升降100m的温度变化值,其不是一个常数,为方便起见,我们取其平均值,约为0.5℃/100m 。

逆温: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时,高度越高,气温也越高,这种温度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

农业界限(或指标)温度:指对农业活动有特别意义的一些日平均温度。

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

有效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中的有效温度的总和。

活动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中的活动温度的总和。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水汽压:指由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单位:百帕(hpa )。

饱和水汽压--E: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所产生的压强。

相对湿度-r: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饱和差-d:是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的差值。

露点温度-td:指保持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等压降温使其达到对水面饱和时的温度。

蒸散量:农田中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总耗水量。

蒸发系数:指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

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即在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重量。由大气的重量及其分子撞击力综合作用所产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指向低压,单位距离气压差。

地转风:在自由大气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当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的风,称为地转风。

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行星风系: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盛行风带的总称。

大气活动中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纬向气压带被分割而形成的高压和低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山谷风:当大范围气压场分布比较均匀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夜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这就是山谷风。

海陆风:白天,下层空气由海面吹向陆地,叫做海风;夜晚,下层空气由陆地吹向海面,叫做陆风。

焚风:气流越过山岭后,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称为焚风。

天气系统: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似天气特征的大气系统,如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槽、脊等。

气团:物理属质水平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锋:指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气象要素与天气现象变化剧烈,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

暖锋:暖气团推动冷气团,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冷锋:冷气团推动暖气团,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或受地形阻挡,锋面移动不显著。

西风槽:北半球西风带内开口朝北的低压槽。

东风波:副高南侧的东风带内产生的自动往西的波动。

切变线:850hpa和700hpa天气图上出现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式切变的区域。

气旋:指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流呈逆时针(北半球)旋转的大气涡旋。

反气旋: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流呈顺时针(北半球)旋转的大气涡旋。

寒潮:指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冻害:指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使越冬期动植物个体冻伤、冻死或感染疾病的现象。

霜冻:指土壤和作物表面温度降到0℃或0℃以下时,造成春秋季节生长中的作物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冷害:指0℃以上的相对低温对生长季节的作物造成的外观无明显变化的损害。

洪涝:洪灾——降水过多、过于集中,大雨、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海水倒灌等所造成的灾害。

涝灾——降水过多、过于集中,造成农田积水,使旱地作物受害的灾害。

干旱:气象上指气候干旱和气候异常。旱灾——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土壤和空气极为

干燥,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甚至枯萎死亡,造成减产或失收的灾害。

干热风: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灾害。

气候带:就是围绕地球表面呈纬向带状分布、气候特征比较一致的地带。

季风气候: 季风即风向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改变方向的风。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降水等以一年为周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夏季高温与多雨、偏南风相结合,冬季寒冷与干燥、偏北风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

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显著的岛屿和近海地区, 以降水较多、温度变化和缓为特征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腹地受海洋影响较小的气候, 以降水较少、温度变化剧烈为其特征。

沙漠气候:沙漠地区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空气干燥,终年少雨或几乎无雨,气温日变化剧烈,沙漠气候大体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和中纬度温带沙漠气候两类。

小气候:指局部地区因下垫面状况和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气候。

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二、问答题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在气象学与生物学上有何意义?

答:1)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红外线,对大气和地面有增温作用。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臭氧能够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平流层出现逆温而稳定2)能够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1)水汽吸收红外线,对大气和地面有增温作用。在常温常压下是大气中唯一能够发生三相变化的物质,是天气变化的主角。2)水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

2、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是什么?

答: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种波长的辐射能力和吸收率之比为一常数。即某物体若善于发射某一波段的辐射能则该物体也善于吸收该波段的辐射能。

3、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4、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受哪些因子影响?其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如何?

答:水汽、臭氧、氧、二氧化碳和杂质微粒

纬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低,太阳总辐射低,散射占总辐射比例增大。夏季随纬度升高,白昼加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时间虽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则相反

5、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将受到哪些减弱作用,最主要的减弱作用是什么?

答:吸收、散射和反射。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射作用

6、什么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

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

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7、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答: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壤表面的性质、海

拔高度等。

8、将感光性强的长日照植物,引种到北方种植,其生育期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 将感光性强的长日照植物,引种到北方种植,生育期将缩短;因为在植物在生长季节中

(夏半年),北方的光照时间比南方长,更有利于长日照植物的生长,促使其提前开花结果。

9、为什么将高纬度地区叫长日照地区,低纬度地区叫短日照地区?

答:由于光照长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以及光周期特别是临界日长的作用,使植物的分布具

有明显的地理性。一般短日照植物原产于低纬度地区;长日照植物原产于高纬度地区,所以

将高纬度地区叫长日照地区,低纬度地区叫短日照地区。

10、何谓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光能利用率是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改革种植制度和方式,推广间作套种;2,

选育合理的株型、叶型、高产不倒伏品种;3,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和生产率,创造合理的叶

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措施;4,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光能资源。

11、引起地面温度变化的因子是什么?

答:地面热量平衡、土壤热特性

12、热容量、导热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3、为什么地表温度日变化的最高值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14、海拔较高的山顶与山下平原相比,山顶距太阳更近,为什么白天山顶气温比平原气温

低?

答:因为山顶通风,白天增温时,气流将热量带走,并向周围较冷的空气带入,因此白天山顶气温比平原气温低。

15、为什么晴天山区在夜间和清晨会出现逆温?

答:在山区,因地形凹凸不平,晴天夜间,山谷辐射面积大,降温快,加之不通风,降温后得不到周围叫暖空气的调节,而山顶和山坡夜间冷却的空气因质量大沿山坡下滑堆积在山

谷,使山谷形成冷湖,造成了气温由山谷向山坡递增的逆温分布。

16、说明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的区别?

17、何谓大气稳定度?有何实际意义?

18、积温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积温有哪些用途?

19、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其生育期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其生育期将缩短。因为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光照缩短,将加速发育,温度增高,也将加速其发育,因此其生育期将大大缩短。

20、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湖南引种到安徽,其生育期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湖南引种到安徽,其生育期将增长。因为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湖南引种到安徽,相当于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光照和温度均将使其发育速度减慢,故其发育期将延长。

21、表示空气饱和程度的湿度表示方法有哪些?表示空气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表示空气饱和程度的湿度表示方法有相对湿度、饱和差、温度露点差;表示空气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表示方法有水汽压、露点温度。

22、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3、蒸发的快慢主要与哪些气象条件有关?

24、农田蒸散、蒸腾系数的农业意义是什么?

25、凝结的条件有哪些?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地面和地物表面形成的凝结物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

26、霜与霜冻有何区别?

27、什么叫降水变率和降水保证率?

28、什么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答:水分利用效率是指单位面积上收获的干物质质量与该面积上增散量之比。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有:1)改变灌溉方式与灌溉时期;2)改变种植方式(密度、距离和行向等);3)

风障;4)作物种类的选择

29、气压场有哪些基本形式?

30、形成风的作用力有哪些?最基本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31、什么叫地转风?什么叫梯度风?

32、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是怎么描述的?

33、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两个?

34、说明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形成原理。

35、冬季和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些?为什么我国春季和秋季天气多变?

36、暖锋、冷锋、准静止锋分别有什么天气特征?

37、气旋的天气特征是什么?江淮气旋发生的季节及主要天气特征是什么?

38、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39、西风槽脊和东风波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答:西风槽脊的天气特征是:因为槽前脊后盛行偏南温暖潮湿的上升气流,其地面为锋面或气旋的活动区域,故为阴雨天气。槽后脊前盛行偏北寒冷干燥的下沉气流,其地面为高压控制区域,故为晴朗天气;东风波的天气特征是:因为东风波是在东风带中开口朝南的倒槽,其前方的地面为热带低压和台风活动的区域,因此为狂风暴雨天气。

40、某日,在西南地区有一个西南云团正在向东移动,试问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出现什么天气?

答:西南云团即为西南低涡,其向东移动则会发展,即强度增强,范围扩大,将造成其经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降温和降水天气。

41、某日一场偏北大风经过湖南,并造成明显的降温,大风过后,湖南维持了连续7天的阴雨天气,这是什么天气系统影响所致?

答:某日一场偏北大风经过湖南,并造成明显的降温,这是因为冷锋经过湖南造成的。而大风过后,湖南维持了连续7天的阴雨天气,这是因为冷锋过后,在南岭附近受到阻挡形成南

岭准静止锋影响所致。

42、冻害与霜冻有何区别?冻害与霜冻在形成条件方面有哪些异同?通常可采取哪些防冻措施?

43、低温冷害的危害机理是什么?

答:低温冷害的危害机理是:1,减弱根系对养分的吸收;2,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增强;3,阻碍光合产物向目标器官的输送。最终导致作物养分不足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或退化或死亡。

44、在出现干热风时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防御?

答:出现干热风时可用:灌溉、风障、喷水等措施。

4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

答: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强,地面、作物表面以及近地气层降温快、降温多,温

度已降至露点以下,故多霜雾。而在阴雨的夜间,降温不明显。

46、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因素?现代气候学所划分的世界气候带有哪些?

47、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有哪些差别?

48、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有哪些差异?

49、为什么说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高原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50、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51、中国气候的气候类型多样表现在哪些地方?

5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常出现干旱?

53、我国气候的季风性显著在温度上有哪些反应?

54、我国气候的季风性显著在降水上有何反应?

56、我国气候的大陆性强在降水上有何反应?

答:降水集中夏季这是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夏季,占年降水量的40%以上;

降水量少,降水不稳定这是大陆性气候的另一特点,我国的降水量平均而言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少20%以上,特别是西北地区,更是偏少达60%以上;而降水变率大,降水不稳定也是我国的一大气候特点,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降水变率依次增大;

多午后雷雨是大陆性气候的第三大特点。我国特别是向西北地区降水的热雷雨的比例依次增加。

58、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总的趋势是:全国范围内,气候在变暖的同时在变干;且华北、东北和西北西部等地变暖变干显著。

59、农田中光的分布规律?

答:农田中光的分布规律是,由植物表面向植物基部,随着深度的增加,辐射能成指数规律减少。

三、论述题

1、试述我国温度日较差为什么不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的原因。

气温日较差受太阳高度角、纬度、地面性质、天气、离海远近等因素影响。从太阳高度角来看。由于高纬度地区在一天中的变化幅度小,因此其日较差也小。但是我国高纬度地区比

低纬度地区距海洋更远,受海洋的影响和调节更小,因此其日较差则比低纬度地区更大。

2、试述山谷处易发生霜冻的原因。

3、试述在山区建厂的位置和烟窗应设置的高度与气象的关系。

答:在山区建厂,主要应考虑工厂排放的污染气体能否扩散出去而不至于对当地的污染。而污染气体能否扩散出去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将工厂建在山区的谷底,由于谷底封闭,不易于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加之夜间谷底容易出现逆温,造成污染气体向谷底扩散,使谷底及其工厂的生活区严重污染。因此在山区建厂,最好建在山坡上,并且要使工厂的烟窗顶部达到逆温层顶部(即山高地1/3)以上。因为在逆温层顶部以上,大气就补稳定了,烟窗排放的污染气体就会向外扩散,而不至于对厂区的污染。

4、试述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及其与农业的意义。

5、试述三圈环流和行星风系的形成原理。说明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作物水分临界期是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一般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在花芽分化、开花、吐穗等时期。

作物的水分关键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当地的降水条件不适宜而对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的时期。

其农业意义是:在作物水分临界期应关注水分的供应情况,不得使水分过多或过少,并及时

加以调节。在作物的水分关键期则给出了当地水分调节的时期。

6、试述我国瑶族将住房建造在山坡的气象原理。

7、试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变化及移动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答: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每年从春季开始由东南向西北、秋季由西北向东南季节性的移动,造成了我国每年雨带从春季开始由东南向西北移动,秋季由西北向东南的季节性移动。雨季

由东南向西北缩短。

8、试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与我国旱涝的关系?

9、试述“雪打山梁霜打洼”的原因。

雪打山梁是指下雪时,山的顶部的植物比底部更易受到冰雪受害更严重)。这是因为下雪时,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山顶温度更低,雨雪降到植物的枝叶上更容易凝结,故山顶的植物枝叶冰层凝结的更厚,枝干承受的雪压更大,加之山顶风速更大,植物折干折枝更容易。

10、试述“旱一大片,涝一条线”的原因。

答:旱一大片是说在发生干旱时,受旱的区域是一大片。这是因为干旱时受单一气团(或高压)长期控制,不下雨所致,而气团其水平尺度往往可达几千千米以上,即控制的区域非常大,所以造成干旱一大片

涝一条线是说发生洪涝时,往往受灾的地域是一条线。这是因为洪涝往往出现在沿河谷两侧

或其他低洼的地方,呈现线状分布

11、试述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发生,要么“北涝南旱”、要么“南涝北旱”的原因。

12、试述灌溉的小气候效应。

答:灌溉后,增加了下垫面的热容量,使下垫面增温和降温减缓,所以在白天和夏季可起到降温作用,在夜间和冬季可起到保温作用;灌溉后,土壤湿度增大,同时蒸发增强,空气

湿度将增大。

13、试述薄膜覆盖的小气候效应。

14、起垄有哪些小气候效应?

15、试述2008年1-2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冰雪天气的原因。

长期的低温天气,即约20多天气温在-1℃~-4℃之间,形成了水分凝结的温度条件;长期的

雨雪天气由于我国南方地区当时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强,给南方雨雪的形成补

充了源源不断的水汽。

16、试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的原因。

17、试述中国地形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答:中国地形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岸,受海洋和大陆的双重影响,成为季风气候国家。

中国地形的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西北冷空气进入我国而不利于南方暖湿气流进入西北地区,加之我国三面环绕,一面向海,所以我国受大陆性的影响比受海洋的影响大。

我国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南北热量水分的交换,使其北部更干更冷,并使我国成为欧亚大陆冷空气的出海口,使我国冬季更冷更干。同时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都对我国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四、计算题

1、某地纬度23.5oS,请问夏至日该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多大。

h正午=90°-Φ—δ=90°-23.5°-23。5°=43°

2、呼和浩特纬度为420N,夏季南面房间常受到阳光的照射而显得炎热。为了防止阳光在立夏至立秋期间对南面房间的直接照射,需要在窗户上方安装一挡阳板。设窗户离地面高度为1.2米,窗户高度为1.5米,挡阳板距窗户顶0.1米。试计算挡阳板应出墙多少时

才能使立夏日正午南面窗户内照射不到阳光?

解:窗户底部距挡阳板的距离为1.5+0,1m=1,6m

立夏日太阳赤纬约为δ=12°N

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h。=90°—|Φ—δ|=60°

挡阳板应出墙的距离x=1.6/tan60°=

3、在北京(Φ=400N)要建造一座在冬季使用阳光增温的单面温室,试问温室表面的朝向为何方,倾角为多大时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

4、一种观赏园艺植物,开花的最低温度为12℃。栽培在气温为16℃的恒温温室里,从现蕾到开花需18天,将温室里的气温调到18℃,试问开花日期提前多少天?

解:温度表面的朝向应朝正南方

立冬至立春时,平均太阳赤纬约为:18°S

最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则该时期平均而言,太阳光线要与玻璃表面垂直。此时设倾角为α+h=90°

α=Φ-δ=40+18=58°

5、一种名贵草药必须开花后方可收获入药。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它仅当气温≥10℃时才会开花,且栽培在气温为20℃的恒温温室里,从现蕾到开花需15天。如果要使其提前5

天开花,那么温室里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解:已知:B=10

A=(20-10)*15=150

提前5天开花时温室内的气温为,则(x-10℃)*10=150

故x=15+10=25℃

6、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据调查,某地今年第二代稻纵卷叶螟于6月21

日为产卵高峰期。稻纵卷叶螟孵化需≥15℃的有效积温62℃。据预报,该地今年6月

下旬平均气温为26.5℃,试预测该地今年第二代三化螟幼虫的盛孵期在那一天?

解:已知:B=15℃ A=62℃ D i=6月21日

故:第二代三化螟幼虫的盛孵期D=D i+A/(T-B)=6月21日+62/(26.5-15)

=6月21日+6=6月27日

7. 烟草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播种在气温为20℃的温室内,从播种到四叶需要

42天,将室内温度降至15℃,试问从播种到四叶期需要多少天?

8、地某年7~9月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期间降水量竟达1680毫米,比常年同期多68%。试求算该地常年7~9月的降水量,该地该年7~9月降水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解:降水的绝对变率d i=x i=x

降水的相对变率D i=d i/x=(x i-x)/x=68%

故该地常年7~9月的降水量x=x i/(1+D i)=1680/(1+0.68)=1000mm

所以:降水的绝对变率d i=x i=x=1680-1000=680mm

9、某地某年3月份发生严重的旱灾,3月份降水量仅为常年同期的12%。若知常年同

期的降水量为1000毫米。请问该地该年3月份的降水量、降水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分别是

多少?

10、某地冬末春初的平均温度日较差为10℃左右。3月13日20时在百叶箱内测得t=7.5℃,t w=5.0℃。该夜月明星稀,试预报第二天早晨有无露或霜出现。

附:t℃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7.1 7.2 7.3 7.4 7.5

EhPa 5.7 6.1 6.6 7.0 7.6 8.1 8.7 9.4 10.0 10.1 10.2 10.2

10.3 10.4

11.长沙晚秋某日下午20:00时测得气温为12℃,湿球温度为10℃,当日晚上长沙月

明星稀,试问长沙次日早晨是否有地面凝结现象产生?若有,将是什么凝结物?

附:饱和水汽压表

解:E=14.0hpa E’=12.3hpa

e=12.3-0.875(12-10)=12.3-1.7=10.6hpa

露点温度为:7.9℃温度露点差为12-7.9=4.1℃

由于当晚长沙月明星稀,夜间地面和地表温度可降7℃以上,即温度完全可以降至露点以下,因此长沙次日早晨由地面凝结现象产生。又由于露点温度大于零度,故产生露。

12、北纬30度的某地,一年中最热月为8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6℃;一年中最冷月是2月份,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试用大陆度作指标说明该地的气候类型。

解:K=(1.7A/sinΦ)-20.4=(1.7*16/sin30)=20.4

13、北纬30度的某地,一年中最热月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一年中最冷月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2℃。试用大陆度作指标说明该地的气候类型。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农业气象学试题答案

1、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 F. 1000百帕 2.760百帕 3.1013百帕 4.4/3百帕 2、摩擦层中,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出现的风不受以下哪种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惯性离心力 3.摩擦力 4.水平地转偏向力 3、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正确关系是()。 1.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正比 2.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反比 3.与导热率成反比,与热容量正比 4.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4、维持大气温度在地理上的常定分布,主要靠()。 1.季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2.海陆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3.大气环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4.洋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 1.凹面的E比平面大

2.冰面的E比纯水面的大 3.纯水面的E比溶液面的小 4.大水滴的E比小水滴小 6、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越快 2.越慢 3.无法判断 4.不变 7、在陆地上,气压最低的季节是()。 1.秋季 2.夏季 3.春季 4.冬季 8、一般霜冻最轻的地方是()。 1.山顶 2.低地 3.山脚 4.洼地 9、下列词语中,叙说天气的是()。 1.长冬无夏 2.狂风暴雨 3.夏热冬冷

4.四季如春 10、白天,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1. A. + Qs = –R – P + B + LE 2.+ Qs = + R + P – B – LE 3.+ Qs = –R + P + B + LE 4.+ Qs = + R – P – B – LE 11、根据蕾莱分子散射定律,以下哪种光的散射系数最大()。 1.红光 2.蓝光 3.紫光 4.红橙光 12、气温一定时,气压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无法判断 2.不变 3.越慢 4.越快 13、不是干洁大气主要成分的气体是()。 1.氮 2.氩 3.氧 4.臭氧 1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和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剖析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方式。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太阳赤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可照时数: 指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光照时数:指日出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得到的高层大气的散射光。 日照百分率:任一地点的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质量数: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的厚度。 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比值。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太阳直接辐射: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直接辐射通过大气时被空气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W ·m-2。对某一物体表面而言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 S′)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弱于地面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 Ee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 Ea之差。 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Qs):Qs=R(地面净辐射)-P(湍流热交换)-B’(下层土壤的热量收支)-LE(潜热热交换)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12、用密度接近的方法估计的大气上界高度是指()。 散逸层密度与星际气体高度密度接近的800公里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要素: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段的向周围空间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对短波辐射的透明和对长波辐射的阻挡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下垫面:空气下接的地面、水面、雪面和植被面等不同性质的地球表面。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辐射通量:是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是J/s。 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行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和放出的辐射之差。 活动温度:高于和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值称为有效温度(ti-B)。 生物学零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 三基点温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最高)温度。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固态或液态的),统称降水。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作物水分利用率: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 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产生的分压。 气温垂直梯度: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又称为气温直减率 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入或支出时,由于环境气压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的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焚风:一种翻越高山,眼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反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门科学。 气候带:是根据气象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辨析 1.气温日较产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错。一天中太阳个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日较差则减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昼现象。错。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向阳面大于背阴面,所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在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发育加快,提前开花。错。由于北方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比南方长,加之温度降低,使作物发育减慢,生长期延长,严重时甚至不能开花结实。 4.露点温度表示空气温度的高低,故单位和气温相同。错。虽然它和温度的单位相同,但是它是表示湿度状况的一个特征量。 5.反气旋就是一个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水平气旋。错。反气旋是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6.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比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狭窄。对。因为海拔越高,大气柱越短,大气稀薄且含水汽和尘粒少,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地面接受的太阳总辐射越强,这样就出现了题目所述现象。 7.大气增温主要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引起的。错。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所以大气增温的主要途径是吸收地面辐射。 8.阳伞效应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错。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农业气象学试卷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干洁大气 2.下垫面 3.气象要素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和。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夏天比冬天。 5.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和。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千米。 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 2.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4.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气象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臭氧层分布在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C O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A O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B o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 O 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C_。 22 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Bo A、正 B、负 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Bo A、正 B、负 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10-12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天空散射辐射越弱。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境,应分别采取松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 2、土壤导热率 3、露点温度 4、干绝热直减率 5、气旋 6、寒潮 7、可照时数 8、大气活动中心 9、气温年较差 10、气象要素 11、地面有效辐射 12、有效积温 13、梯度风 14、大气的保温效应 15、可能蒸散 16、季风 17、太阳常数 18、气旋 19、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20、光补偿点 二、填空题 1、晴天,到达某地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主要取决于 , 两个因子。 2、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 射。 3、在等高面图上,等压线愈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愈,该地区的风速也愈。

4、低压对应的多为天气,其中心附近盛行气流。 5.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下的。 6、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 . 7、甲、乙两气团,水汽压相同,相对湿度甲大于乙,则甲气团的温度比乙气团。 8、沿海地区相对湿度对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 9、三圈环流模式的假设条件是,按三圈环流模式北半球纬度30~60的地面风带是。 10、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 而。 11、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 12空气中水汽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饱和途径有、、、三种基本方式 13、冷云中凝结增长的方式是。 14、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 15、某地纬度为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为。 16、从季风形成的原因来看,东亚季风是原因形成的。 17.、地转风是在、作用下形成的风 18、相同气象条件下,干燥土壤的日较差潮湿土壤,粗糙地的最低温度平整 地面。 19、沿海地区白天底层空气的流向是。 20、空气中产生大气逆辐射的最主要物质是。 21、夏半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冬半年, 可照时数随纬度的增加而。 22、云中大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小水滴,溶液滴的饱和水气压纯水滴。23.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2012

1.天气:某地短时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2.气候:某地长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包括正常年份和特殊年份出现的天气状况。 3.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切线所组成的夹角。 5.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6.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7.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空气中水汽打到饱 和时的温度。 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 9.海陆风:由于海陆受热不同所造成的以一天为周期,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 10.气团: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 很小的大块空气。 11.锋: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12.低压(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 球相反。 13.高压(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14.活动面:凡是能借助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邻近气层(或其它物质层)温度和 湿度状况的表面。 1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从地面到大气层顶,,温度.湿度.气压不是均匀分布的,各高度上差异很大,根据这一差异,把整个大气层分为五层。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对流层特点:a.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 c.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16.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随纬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随季节的变化: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H 达到最大值;南半球 H 达到最小值。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H 达到最大值;北半球H 达到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有两次达到最大值) 17.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 长日性植物:较易成功,因光温对发育的影响有“互相补偿”的作用。 18.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由蕾莱分子散射定律知: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晴天时候,大气干洁,被散射的光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所以天空呈现蓝色。而清晨和傍晚时候,波长较长的橙光则被散射减弱的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的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较多而蓝紫光则透过的较少。所以太阳光盘又呈现红色。 19.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紫外线被植物吸收后起化学效应,在生产中起植株定型的作用。可见光被植物吸收后起光效应,在生产中起光合作用。红外线被植物吸收后具有热效应,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不参与光合作用。 20.试比较沙土和粘土、干松土壤和紧湿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沙土和干松土在白天或增温季节,升温比粘土、紧湿土壤要快;在夜间或降温季节沙土和干松土降温比粘土和紧湿土也快。结果沙土和干松土的温度日较差比粘土和紧湿土的日较差大。这是因为沙土和干松土中空气较多,粘土和紧湿土中水分较多,而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比水的要小的缘故。 最高温度一般不出现在正午而是午后一定时间。最低出现在临近日出的时刻。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

1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2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13)1200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1.对,2.错, 4.对,5.错,6.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

农业气象学试题

农业气象学试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及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

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