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李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黄儒靖

2011-05

摘要

摘要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经济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金融大案频繁发生,给银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也推动了国际银行业开始重视并把操作风险纳入到日常的风险管理中。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引起了业界和理论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关注。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仍处于初步的探索和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操作风险涵盖面广泛,涉及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部门,同时它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实践先进的操作风险度量技术和管理技术,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并对引发操作风险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引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管理原则和技术,逐步构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架构,提高自我的管理要求和标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在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首先界定了操作风险的定义,描述了其特征,并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及缓释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中主要是参照了国外银行及巴塞尔委员会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接着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指出了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当前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加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个对策,即需要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法律方面着手,强化操作风险的管理。虽然操作风险本身很难度量,本文仍然尝试着利用模型来度量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大小。由于收入模型对数据收集要求比较低,并且对操作风险估计值的可信度也比较令人满意,因此,在操作风险大小度量的实证分析中选用了收入模型,这里选取了国内五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商业银行,从公开的资料中收集了各行的收入数据及一部分宏观数据,对这几家银行的操作风险大小进行度量,最后,根据这几家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并结合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有效性检验。

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收入模型

Abstract

Banking is a high risk industry, the banking situ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and social stability. From the 90 years since the last century, due to operational errors lead to big financial occur frequently, causing huge losses banks, which began to promo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and to the daily operational risk into risk management. 2004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the introduction, causing the industry and theorists focus on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Compared with advanced international banks, Chinese banks on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s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early stage, has no system of management. Operational risk covers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related to banking and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it is a new subjec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continue to practice operational risk advanc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m up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form the oper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China risk management philosophy,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risk factors lead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proposed by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and gradually build a sound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ucture, improve self-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ompeti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definition of operational risk, describ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risk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release contro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mainly with reference to the foreign banks and the Basel Committee on som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and then analyzed the status of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revealing the current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Problem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posed oper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of several measures that need to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and legal aspects, and strengthen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lthough difficult to measure operational risk in itself, is still trying to use this model to measure the size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al risk. The revenue model is relatively low on the data collection requirements, and risk estimates of the reliability of operation is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therefore, the size of operational risk measurement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selected income model, where the selecte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ive domestic furniture of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public lines of revenue collected as part of macroeconomic data and data banks in this size of operational risk measurement, and finally, according to several banks that the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the Bank of The financial report was the result of the model validation.

Key Words:Basel New Capital Accord;Operational Risk;Commercial Banks;Income model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和论文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发表学位论文;授权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文或部分内容编入、提供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循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作为良好的商业实践的一部分,许多银行对操作风险进行了成功管理,但并没有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同等看待。例如,银行已经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一种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操作错误失误的好方法。也就是说,有效的员工培训增加了银行客户数量,降低了赔付成本。然而,银行还未将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看成是操作风险损失,也未将员工培训看作是缓释操作风险的方法。

许多操作风险,比如欺诈和程序识别,发生的比较频繁。就个体事件而言,此类事件导致的损失较小(所谓的高频率/低损失),可由银行通过日常程序和政策(例如:技术控制和安全防范)来进行管理。相比较而言,恐怖袭击和火灾这些事件不常发生,但发生就会导致损失巨大(低频率/高损失)。

通常在发生极端事件后,为保证持续经营,银行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实行经营持续计划与政策。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公布前,很少有银行通过分配资本来防范操作风险损失。

在过去的20年里,发生了多起导致银行发生灾难性损失的严重事件,其损失远远超过银行资本储备。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的操作失误,不仅摧毁了巴林银行的资本,并最终导致其破产。银行业的本质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使得产生严重损失的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监管当局意识到有必要引入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操作风险并对这些事件的影响进行计量。

巴塞尔委员会定义了操作风险及其范围,要求银行量化潜在损失,并采取管理程序来缓释操作风险。根据支柱1,第一次要求银行像管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样,对潜在的操作风险损失进行量化并分配监管风险资本,并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作进一步的解释。因此,银行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所使用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以确保与新资本协议监管规则一致。

2006年至2007年在西方十国集团率先实施了在2004年6月公布的《巴塞

尔新资本协议》。在以天为单位的基础上,操作风险是对银行影响最大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银行越来越关注有关操作风险的程序、机制及控制等问题的原因。在过去20年里,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对单个银行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高危害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这些风险事件给银行的盈利和资本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国际范围内从1995年巴林银行的破产到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而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产品种类和业务结构单一,电子化程度较低,同业竞争不激烈,内部管理较为严格,因而操作风险问题没有凸显出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操作风险案件频发,四大国有银行全部卷入其中,其中2006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西安分行北大街支行原行长以高息为诱饵侵吞2亿元;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高层侵吞公款4.82亿美元;山西7·28特大金融诈骗案和工商银行南海华光74亿元骗贷案等。一系列操作风险案件频发,表明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风险之一。

国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尚未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即使是那些已经引入操作风险管理概念的银行,也仅仅是停留在操作性风险和稽核监督的层面上。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及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尚有许多欠缺,公民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加之社会巨变带来的基于富贵的浮躁心理,各种违规和欺诈事件层出不穷。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管理经验不足,软硬件设备不够先进,发现危机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相对低下。因此,操作风险已是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操作风险管理对我国的金融机构有着特殊的意义。2007年2月,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国际业务占比高的大型商业银行从2010年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其他商业银行自愿实施。2008年10月,接着下发《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等6个监管文件。以这些文件为指导,2007—2008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都积极投入到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准备工作中。

二、研究意义

认真研究和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要求,有益于操作风险在中国的实施,同时也利于中国银行走出去开拓海外业务时能够满足东道国的风险监管要求,能够顺利开拓中国银行业海外战略。2007年2月28日,中国

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工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由于在国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同时国际上也有相对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中国银行业发展较为完善,而操作风险管理不仅在国际上没有达成共识,而且在国内的理论和实践也较少,这就需要中国大力研究和探讨,在借鉴国外获得的积极成果同时,结合中国银行的内外部实际条件,有层次、有条件的逐步按照新资本协议安排操作风险的管理。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在2010年上市,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完成,银行业逐步公众化,而根据证券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等重要信息必须定期公布,这对于银行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中国银行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银行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不论是发行债券提高资本充足率,还是通过股票直接融资,降低银行操作风险,提升股东价值,增强银行本身抗风险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研究较深,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模式,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和关注相对滞后,只是最近几年才将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进行研究。1988年出台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仅对信用风险提出了资本金的要求,1996年将市场风险纳入了资本监管的范畴。从商业银行风险发展趋势来看,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非传统风险的危险逐渐增加,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机构在关注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防范操作风险。毕马威全球风险调查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所要求的风险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过去为55%、35%、5%和5%,现阶段为40%、35%、20%和5%,将来可能演变成30%、25%、40%和5%。

防范操作风险,全面评价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有一个能被

大多数银行所能接受的原则性系统管理框架。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BIS)颁布了最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于2006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在该协议中,首次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定义,全面引入了操作风险的概念,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同时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之后,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提出了明确的资本要求,要求商业银行为操作风险单独提取规范的准备金,对操作风险进行专门而严格的监管,并要求披露操作风险所对应的资本以及所运用的测量技术。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04.6)是迄今为止对操作风险实践和研究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协议,其相对于旧协议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并提出了菜单式的操作风险衡量方法,并按照损失事件发生的业务部门对损失事件分为8类,形成矩阵式操作风险类型框架。

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拉尔夫·安德鲁·纳什(Ralph Andrew Nash)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操作风险衡量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操作风险的动力最终在于银行本身,操作风险资本金计提比例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银行应当把操作风险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管理,并建议操作风险的管理从事后转变到事前。维克多·道(Victor Dowd)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发展、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及管理质量量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测量操作风险是对现实的挑战,评估操作风险并以数字表示对正确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非常必要。

对操作风险的量化研究:杰克·帕日(Jacques Pezier)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衡量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提出了批评,认为协议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具有随意性,巴塞尔委员会在努力提高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时可能在计量问题上搁浅,主要原因在于会计方面缺乏风险评估的科学基础,但可以用资本要求的计算去弥补会计制度的不足。托尼·布兰顿(Tony Blunden)对操作风险识别与控制、记分卡法、总风险和净风险量化、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搜集风险控制数据、关键指标数据、内部损失数据和外部损失数据,即可形成对银行整体风险、控制和影响的综合观点,即通过记分卡法对操作风险所需资本金进行精确计算,但也对管理层的先验性假设提出了挑战。

保险在缓释操作风险作用的研究:托马斯·迈克尔·列迪(Thomas Michael Leddy)讨论了操作风险定义和保险合同的机制,分析了保险目前和将来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认为资本金与保险之间可能存在部分相似之处,保险使银行监管者、保险公司与银行风险控制部门之间利益有趋同之势,建议对现存银行保险保单形式和保险业务进行调整,以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布兰登·杨和西蒙·艾希比对操作风险管理中保险的作用、保险缓释风险的理论基础、保险缓释风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巴塞尔委员会完善保险在三大支柱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理论探讨:张吉光、梁晓(2006)从银行的业务部门出发,分析了各业务部门操作风险易发点,通过对易发点的分析,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及风险管理框架。李志辉(2007)主要从操作风险管理的演进出发,描述了管理战略和流程,通过国外操作风险管理实践,描述了中国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并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陈德胜等(2009)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根据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从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及模式入手,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并将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国内对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的探讨:王娟(2006)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阐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度量提供了借鉴。张宇、李萌萌(2009)利用国内三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对基于VaR的银行操作风险度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在现阶段国内银行缺乏操作风险数据统计的背景下,收入模型、证券因素模型在操作风险度量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王金刚(2010)认为近年来,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对行为人行为引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开始出现,因此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前景分析模型对操作风险形成原因进行行为人面对收益和损失时的选择方式的分析,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决策对操作风险将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对保险引入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周好文、杨旭(2005)认为银行操作风险开阔了银行管理操作风险、调整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视野,为分散和转移风险提供了新的技术,但银行操作风险保险仍有待于在风险识别、量化和管理手段、工具、理念上进一步拓展,应着手建立损失数据库,为保险定价创造物质基础,然后逐步拓展投保对象和保险范围。王宗军等(2008)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银行操作风险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对不同的操作风险类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保险产品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了保险对缓释银行操作风险的作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国内对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提出的政策建议的介绍:刘超(2008)的《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实践者的视角》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ABORM),该框架将流程中的作业作为银行的基本业务单位,以作业为基础来寻找和确认操作风险驱动因素,进而构建关键作业风险动因组合群,操作风险的衡量和控制都是在这些组合的基础上实现,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能够解决或回答操作风险管理中实践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尹毅飞(2005)的《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通过对德意志银行操作风险思路的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治理机制,构筑新的“三道防线”对操作风险实施概率化控制。王晓春(2006)的《激励缺失与内部人道德风险: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问卷调查与思考》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仍将处于案件高发期,诱发案件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违规操作。作为典型的内部人道德风险问题,违规操作的根源是激励缺失导致的员工积极性不足。因此,再造管理架构体制、重塑权利与责任对等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降低目前银行操作风险、遏制金融系统大案要案频发的治本之策。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中国有关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介绍国外先进经验的水平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风险模型的研究都是在介绍国外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主要受国家控制,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差,更不用说有先进的风险管理研究,结果不仅理论不足而且缺乏足够的损失数据。另外,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和技术相对低下,如何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减少因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数据,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上,借以说明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用以计量中国国内几家上市银行操作风险的大小,并结合这几家银行的报表数据检验实证结果。

在理论分析上,通过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特征及风险控制和缓释方法进行阐述,论述在新资本协议出台后,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的关注角度的重点。

在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按照新资本协议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实证方法上,采用收入模型进行案例实证分析计量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大小,并予以解释说明。

二、技术路线

对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在中国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的理论意义。通过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描述,阐述了中国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多种角度提出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和建议。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根据论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及文章结构的需要,将文章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阐述操作风险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

分是操作风险内涵的介绍,主要是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特征、风险的识别及对风险的缓释和控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几个方面的缺陷。第四部分针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为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对策。第五部分是利用收入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实证分析。

在以往的文章中,许多都是简单介绍国外的实践经验及罗列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有关操作风险的内容,而在本文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将中国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一些实践及成果提出,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一些建议,对中国操作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更大。

另外,虽然操作风险的数据较难收集,但是本文仍试图利用实证案例分析将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

第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概念概述

第一节 操作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给出的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此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定义侧重于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从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事件两方面进行了界定,它涵盖了银行内部很大范围的一部分风险,成为不可界定的残值风险范畴,许多新的风险可能会不断归予其中。

英国银行家协会的操作风险定义:“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英国银行家协会关于操作风险的界定更为系统、直观,容易掌握和便于分析汇总,因而操作性更强,值得借鉴。

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的操作风险定义:“操作风险分为操作错失风险和操

作战略风险两部分。操作错失风险是指在运营业务过程中出现错失的潜在可能性,可以定义为未来在业务部门内部人员、流程和技术方面出现错失的可能性。这些错失一部分是可预期的,并可以纳入业务计划,而无法预期的部分纳入操作风险。操作战略风险来自环境因素变化和战略创新,例如业务格局改变、新竞争对手、相关政治和监管制度体系的重大变化。”

世界银行的操作风险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行为或外部事件引起信息、交流、安全装置、业务连续性、监管、交易程序、清算系统和程序,以及执行法律、信托、代理职责出现故障,造成损失的风险。”这种定义较为全面。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的信息系统、操作问题、违反内控规定、欺诈或无法预见的灾难所导致的非预期损失。”该定义强调操作风险仅指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应由准备金覆盖,有助于对操作风险的理解和衡量,但造成操作风险原因之间的界线不清楚,不利于风险的识别。

基于中国国情的操作风险定义:“由于不完善的或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是结合国外的较为有代表性的定义及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的背景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定义。

二、操作风险的特征

操作风险具有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如下: 一是成因具有明显的内生性。操作风险包括内生于银行业务操作的风险和外部事件,其中大部分是由内部不合规的操作因素引起,它的防范依赖于银行的结构、效率和控制能力,下表列出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素的区别(见表1.1)。只要银行业务存在,操作风险也将永久存在,并成为银行业务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只能对其进行管理,而不能完全消除。另外,操作风险的风险因素是内生于银行的业务操作的,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性损失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可以用数量界定的关系,并且不受利益的驱动,不易分散,不易量化。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具有各自本身的特征,难以用同一方法对所有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量化。

表1.1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区别

银行风险

项目

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风险类型 内部操作风险

人员风险

体制风险

外部事件风险

违约风险

集中决策风险

信用恶化风险

授信风险

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风险因素 内部欺诈、外部欺诈等多种

类型

信用状况变动矩

违约率

损失率

基本点价值及其时间波动曲

线

二是与预期收益的弱相关性。风险既会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巨额收益。在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中,存在“风险—收益”对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操作风险不适用这种对应关系,操作风险引起的损失在很多情况下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也不一致,其损失与回报的产生没有任何关系。

三是外延的宽扩展性。操作风险发生频率较高,错误与失败存在于日常业务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部位,操作风险的类别较多,因此操作风险是很难界定的。操作风险在现代银行管理中上升到一个重要位置,由于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所有业务部门都相关,因此管理操作风险涉及到银行每个业务部门的责任,而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

四是操作风险具有难以管理的复杂性。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的领域涉及商业银行业务的许多方面,同时,操作风险既包括频率很高、损失很小或无损失的操作失误性风险,也包括发生频率低、损失巨大的意外风险。由于通常可以监测和识别的操作风险因素同由此可能导致的损失规模、频率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因而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难以确定哪些因素对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识别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识别的目标是系统地找出操作风险事件,指出风险的顺序和大小,并进行定位和分类,最后进行风险信息的分析。由此,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这一环节要求进行系统连续的识别分类。

通过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不仅要确认存在哪些操作风险,还必须找出其引发的原因。一般而言,正确识别了存在什么样的操作风险,也就找到了引发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银行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同时还可能交织着其他类型的风险,另外由于管理风险者的主观判断的差异,增加了识别风险的难度,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避免简单化和主观臆断。

一、操作风险识别的思路与步骤

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按照逻辑结构来说经历以下几个过程:引发风险的原因——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造成的后果,即一个操作风险由三个维度构成,如图1.1所示。

根据操作风险是由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维度构成,就意味着每一损失都至少由每一维度中一个要素构成,因此识别操作风险的基本思路就是:识别操作风险的事件、原因和结果。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列出了引发操作风险的原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

事件

结果

图1.1 操作风险的三个维度:原因、事件和结果

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然而在具体原因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内部控制缺失、职责规划不清、监督不到位等等。

操作风险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资金损失的数据或者是“其他影响”所表示的结果。在管理风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识别已经表现出来的操作风险,更要注意识别潜在的操作风险事件,要对这些事件提前预警,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

中国商业银行识别操作风险的目的,不是被动的防御,而是主动采取措施将大风险化为小风险,小风险化为无风险,促进业务的成长。银行的风险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风险的真实情况,通过对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状况来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力。

二、操作风险评估方法

(一)操作风险自我评估法

中国银监会对操作风险自我评估法的定义:“风险自我评估是指商业银行识别和评估潜在操作风险以及自身业务活动的控制措施、适当程度及有效性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根据1999年英国银行家协会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调查的结果,风险自我评估法是业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识别方法之一。

利用风险自我评估法可以充分调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富有价值的意见和行动指南。但这种方法主要是一种依靠主观判断的定性分析法,由于评估标准不一导致评估结果不一致是其主要缺陷。另外,由于利益的冲突,部门内部的风险自我评估难以避免出现刻意隐瞒问题和低估风险的现象。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工作,即明确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语言,规范风险评估技术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质量,同时利用独立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或审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

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处在初级阶段,识别操作风险是我们控制措施的重要一环,而风险自我评估法可充分利用银行自身已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行内的专家及员工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此法是中国的银行业识别操作风险的主要方法。

(二)关键风险指标法

关键风险指标法是国际活跃银行经常采用的一种识别操作风险方法。中国银监会对其定义为:“关键风险指标是指代表某一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关键风险指标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各处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具体指标如:每亿元资产损失率、每万人案件发生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生率等。”因此,关键风险指标法是银行选择一些关键性统计和财务指标来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监督风险变化,对风险的状况进行早期预警,并根据指标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风险指标法具有客观和数量化的特点,利用它可以识别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并能够较容易地通过每天的数值变化来了解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但该方法也具有其局限性:从穆迪公司的调研来看,目前尚未有银行能充分证明分析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因此风险指标与其所反映的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难以得到证明。

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关键风险指标法时,风险指标的设计应反映操作风险水平的动态变化,指标应容易衡量并集中汇报,尽可能获得风险的早期预警,从而缓释操作风险的损失。

(三)操作风险的评估——通过评分和评级来评估风险

识别后的关键操作风险需要评估,评估需通过客观的评分过程进行,即通过操作风险可能性、影响、绝对风险水平、当前风险暴露及总体风险评级方法等获得。

评级结果通过以下五个指标表示:

(1)可能性——在没有控制条件下发生的频率,用1级、2级、3级、4级、5级表示。(见表1.2)

(2)影响——潜在的货币损失和对股东价值和公司声誉的影响,用1级、2级、3级、4级、5级表示。(见表1.3)

(3)绝对风险水平——产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通过操作风险可能性评级与影响评级相乘得出,在1~25之间,数值越大,风险越高。

(4)当前风险暴露——反映当前对风险控制或缓释的质量,以1级、2级、3级、4级、5级表示。(见表1.4)

(5)总体风险评级——把绝对风险水平和风险暴露结合衡量操作风险脆弱性的指标,既反映当前绝对风险水平又反映当前控制质量,通过评分和评级获得,以A、B、C、D 级表示脆弱性依次减弱。(见表1.5)

表1.2 操作风险可能性评级标准 操作风险可能性评级标准 评级

可能性 频率 罕见(1级)

可以忽略的 30年一遇或更少 不可能(2级)

有时可能发生 10年一遇 经常(3级)

未来应该发生 每3年一次 可能(4级) 有时可能发生 每年一次

可预期(5级) 大多数情形下发生至少每月一次

表1.3 操作风险影响评级标准 影响股东价值的因素 评级 直接损失

$ 媒体关注 犯罪和监管 顾客服务 忽略(1级) 1万以下 无影响 无影响 没意识到 较轻(2级) 5万以下 传统的 进入操作系统努力失

败 影响轻微 中等(3级) 15万以下 媒体或业内重要报道 逻辑上渗入了银行操

作系统

相当顾客已意识到受到影响 主要(4级) 150万以下 主流媒体曝光超过一天 警察和监管当局开始

调查

服务中断超过24小时重大(5级) 150万以上 政府关注或丧失信心

明显失灵,系统受到威

对众多顾客带来严重不便

表1.4 当前风险暴露评级标准

风险暴露评级标准 风险暴露

程序 变化 控制 可能性 轻微(1级)

严格测试当前程序 几年内将保持稳定 所有功能将详细界定 对所有可能性做了计划有限(2级)

程序覆盖了所有关键领域 未来半年内变化有限 大多数功能界定清楚 24小时内全部恢复 中等(3级)

程序覆盖了大多数关键领域 影响业务的新项目将被实施 对较轻问题进行了普通界定 几天内可以恢复 显著(4级) 没能覆盖或检验

所有关键领域 未来3个月内主要工作方法将发生变化 更长期限的校正行动不能实施 恢复可能性较小 严重(5级) 程序很少或没有 正在快速变化或不确定

没有控制或责任界定 不可能恢复

表1.5 操作风险总体风险评级矩阵

风险暴露

绝对风险水平

1 2 3 4 5

>10 C B B A A

8~10 C C B B A

5~7 C C C B B

3~4 D C C C B

0~2 D D C C C 通过以上列举的五项指标对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得到每类风险的总体评级,从而决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缓释措施。

第三节 操作风险缓释与控制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活动就是减少和控制在评估和计量阶段所识别出来的风险。操作风险缓释和控制就是要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风险缓释和控制技术能使银行从三方面获益:改善风险控制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以降低操作风险损失;许多风险缓释技术能够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费用;降低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影响)会让使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减少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以上的某些好处适用于所有的银行,无论其使用何种方法来计算风险资本。因此,所有银行都有动力持续改进其缓释操作风险的方法。忽视风险缓释和控制的银行很快会发现其遭受了大量高频率和/或高影响的风险事件。

一、成本——收益决策

银行风险缓释和控制的目标是将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最小化。从经营角度来看,使一个系统或程序完全安全,不受操作风险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任何控制和检查的增加都会带来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实施的成本、效率的损失、增加的处理时间、对客户使用该服务能力的潜在影响。因此,银行需要确保风险控制水平与所面临的风险相匹配,并且实施的成本能由程序改善所带来的收益弥补,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收益决策。实施如下的一系列控制不会带来好处:成本超过了损失、导致客户流失和未能改善高成本、高风险的低效程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的启示

内容提要: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在美国约8 000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还不足10%,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在全美共有5 000多家。在美国,由于银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每年都有一些中小银行被兼并重组,一些中小银行被关闭,但同时也会新增一些中小银行。目前,信贷业务依然是美国中小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社区银行对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似,规模普遍较小(多数资产不足10亿美元),在所属的 区域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工具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 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以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将存款作为贷款资金;并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但是,它们又有着不同点。美国的社区银行既不是开发 银行,也不是政府的福利机构。因此,它们不会提供有政府导向性的业务;不会在政府机构的影响下经营;不会优先运作基础设施的项目;不提供特许的利率;也不会把社会的目标置于银行 的财务目标之上。一般来说,虽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然而一家银行的规模大小并不是银行赢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社区银行仍然可以是一种赢利性很高且具有长 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根据美国的情况,赢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国内杭州、南京以及大连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银 行(相当于葫芦岛、焦作以及马鞍山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令人惊讶的是,最稳定(亏损企业百分比最小)的银行仍然是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那些小型银行。 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征 2?1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 组织构架美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互独立的、立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董事会通过下设的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也建立另一套风险体制框架,实行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设立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这些部门对首席执行官负责。美国中小商业银行银行实行风险集中管理体制,风险控制在总行层面实现集中化管理,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即使像住房抵押贷款一类的零售贷款也实现了由总行集中审批。美国各中小商业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风险 管理工作,对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业务部门所需要的风险管理人员由风险管 理部派驻,派驻人员可参与业务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贷款风险管理 委员会不负责审批贷款,只负责贷款风险监测。贷款的审批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进行,单人无法对贷款业务进行决策。对信贷审批的授权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职务高低、业务性质(如批发 业务与零售业务就不同)和个人经验。风险管理派驻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这 些人员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但对与风险有关的业务决策有发言权,可对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过程之中。 2?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监测 技术科学的分析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分析工作必须依赖 于一定的管理工具。普遍使用的信用分析系统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在线信贷文件系统,

川大《商业银行管理1289》19秋在线作业1答案

《商业银行管理1289》18秋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金融市场是利率的变动使经济体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到的损失是指( )。 A.流动性风险 B.国家风险 C.利率风险 D.信用风险 答案:C 2.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比率缴纳( )给存款保险机构。 A.黄金 B.风险基金 C.准备金 D.保险费 答案:D 3.市场利率的复杂多变给银行固定收益的证券和固定利率贷款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果利率上升,则( )。 A.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价值下降,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上升 B.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价值上升,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 C.固定收益证券和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 D.固定收益证券和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上升 答案:C 4.银行服务的原则有( )。 A.最优化原则 B.效率原则 C.公平原则 D.先到者先接受服务 答案:D 5.为了使资金分配战略更为准确,许多商业银行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 )。 A.资金总库法 B.资金分配法 C.缺口管理方法 D.线性规划法 答案:A 6.一种把到期日按时间和价值进行加权的衡量方式是( )。 A.短期 B.时期 C.久期缺口

D.久期 答案:D 7.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检测和控制。 A.识别风险 B.评价风险 C.测量风险 D.估计风险 答案:C 8.评定潜在损失的具体数值,就必须指定一个容忍度,在5%的容忍度下VaR为100,则可知未来损失超过100的概率是( )。 A.95% B.5% C.20% D.10% 答案:B 9.新的组合管理技术强调改善组合的( )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强调在客户和行业之间重新分配( ),做到降低风险的同时不牺牲利润。 A.风险敞口,风险收益 B.风险收益,风险总量 C.风险回报,风险敞口 D.风险回报,风险总量 答案:C 10.资本与总资产比率和资本与存款比率相比,克服了( )的不足。 A.没有考虑风险 B.没有考虑资金运用 C.没有考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D.没有反映银行资产结构 答案:B 11.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 A.现金运用合理 B.现金盈利 C.现金来源合理 D.将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上 答案:D 12.资本盈余是指发行普通股时发行的实际价格高于( )的部分。 A.票面价值 B.每股净资产 C.实际价值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摘要: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2003年5月,中国银监会公布了最新翻译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即Basel Ⅱ第三稿),新协议将在2006年底取代现行的1988年协议。但就中国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础和水平而言,还远远达不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因此,中国银监会明确表态,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几年后,中国仍将执行1988年的协议。这也说明,中国银行业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未来几年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三大支柱”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新资本协议总体框架共分三部分,即所谓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为最低资本要求,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为市场约束。与1988年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吸收了近几年国际大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在风险定义、风险计量、强化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质量 新资本协议吸纳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概念的同时,将操作风险列入风险管理的范畴,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计量更为谨慎、周密,方法更趋科学,促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覆盖信贷决策和审批、贷款定价、信贷授权、风险敞口限额(包括地区、行业和客户)、资本和资源配置等领域,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实现有质量、有内涵的发展。 (二)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增加风险管理手段的灵活性 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在风险控制和防范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加权风险计量均鼓励和允许商业银行运用自己的评级系统、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pdf

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都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国急需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发生的变化,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基本使命就是以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现代风险管理也表现出与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环境和风险管理方法的改变。 (一)风险管理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利率、汇率及股票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应对市场化条件下这三大风险变量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金融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整合力度的加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一些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化金融机构,在我国当前仍实行金融业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无疑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由此而带来的国际竞争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市场大量创新金融产品的出现,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使得市场的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理解和认知新产品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二)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方法的革命 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管理的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手段,较少使用风险的量化模型,难以解决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风险度量和管理这一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尤其VaR、CSFP、KMV等大量先进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的出现。这些风险管理技术的出现才使风险定价、信用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以及金融机构整体经济资本配置和全面风险管理得以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二、我国现行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 近几年来,我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银行高级管理层不再只盯着贷款业务,风险部门不再只擅长于管理风险,交易人员也不会谈衍生产品而色变。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银行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治理规划,一些银行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尽管大多数银行在表面上已经建立了多种风险类型的管理委员会,但他们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数量上要么太多,要么不足,而且都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由于各委员会的职能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也就难以避免管理上的重叠与缺口。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导致积累的相关基础数据不足。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不少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基础数据收集困难、公布出来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等问题。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这些都制约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还停留在最初阶段。虽然有少数银行自主开发出了模型,但都很简单,而且并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一些关键风险管理参数及计量模型,如预期损失(EL)、经济资本(EC)、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等并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采用,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更多停留在制度建设与资金计划层面,一些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与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与有效应用。 (四)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既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对冲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的平台,也没有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供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转移风险。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极大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风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2、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2、回购协议:指在金融市场上,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者之间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的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3、回租租赁: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件出卖给出租人, 同时与出租人签定一份融资租赁合同, 再将该物件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租赁形式。 4、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部分。这种风险将导致银行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呆账,将严重影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过度的信贷风险可致银行倒闭。 1、单元行制这种制度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 2、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方式,又称平衡租赁或减租租赁,即由贸易方政府向设备出租者提供减税及信贷刺激,而使租赁公司以较优惠条件进行设备出租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租赁方式,是一种利用财务杠杆原理组成的租赁形式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填空题 1、以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商业银行可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三种类型。 2、商业银行的广义负债指银行自由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来源,包括资本票据和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内容。 3、现代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始祖是1694 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 4、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1、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可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四个系统。 2、银行并购的定价方法一般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和股票交换法两种。 (银行并购的定价方法:重置成本法为主,以相对价值法和现金流量折现等法为辅) 3、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原则)一般表述为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个。 2、商业银行并购的原因一般有①追求规模发展②追求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③管理层利益驱动三个。 3、商业银行发放的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三种。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作者:c h e n y i74 【摘要】: 本文以新巴塞尔协议这一国际性银行监督管理合约为银行风险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内容的演变,概括出新形势下国际银行业监管的趋势变化,强调中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压力以及当今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必须严格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正文】: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巴塞尔协议或新协议)的终稿正式通过,这标志着国际金融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巴塞尔协议作为一个国际银行监管标准,提出了以“最低资本要求、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为核心内容的三个支柱。从而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新巴塞尔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2006年,十国集团成员国银行首先实施。目前,十国集团成员(不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以及中国X X、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主要经济体已经正式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 当前,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新协议的实施。在监管层面,中国银监会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远期目标,又兼顾与国际资本监管制度接轨的需要,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实施指导意见》,体现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和分步达标”的原则。即对海外设有经营性机构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例的大型商业银行,要求从2010年底起开始实施新协议;其他自愿实施新协议的商业银行可以从2011年后提出申请,最迟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班级:证券投资1208班 学号:2012161553 姓名:吴勇 日期:2015/6/10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本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是金融风险。个人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直接向一线人员征集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我们来探讨下商业银行风险的危害,以及解决方案,及其的重要性。 关键词: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及分类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中: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业务运管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漏洞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泛指在商业银行内部所有由于人员方面的原因给业务操作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 【一】、信用风险管理定义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风险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与世界各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是很落后的。 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习题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习题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一、单选 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司治理应能够激励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一致追求符合商业银行和股东利益的目标 B、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存在明显疏漏,则会造成商业银行破产 C、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D、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答案】:B 【解析】:P35,B项应为:如果存在明显疏漏,则可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商业银行破产。 2、 ( )是商业银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个业务都要建立控制措施,分清责任范围,并接受仔细的、独立的监控。 A、外部控制环境 B、风险识别与评估 C、内部控制措施 D、监督、评价与纠正 【答案】:C 【解析】:P39,表2-2。内部控制是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每个业务/岗位都要建立控制措施,分清责任范围,并接受仔细、独立的

监控. 3、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部控制应当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B、内部控制须有高度的权威性,除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外,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的权力 C、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当体现“效益优先、内控为辅”的要求 D、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同时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 【答案】:A 【解析】:P40。内部控制的原则:全面、审慎、有效、独立。(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4、下列关于健康有效的合规管理文化,说法错误

巴塞尔协议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建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统一监管的一个划时代文件,它可以说是国际金融界的监管公约,适用于所有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机构。同时,巴塞尔协议也体现了银行业风险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明巴塞尔委员会已经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征求意见稿,并将于2005年之前全面实施。较之88年老巴塞尔协议,新协议提出了更复杂、更加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框架和管理规则。在信用风险方面,新协议提出了标准方法和基于内部评级的基础方法和高级方法,强调了“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三个支柱在现代监管体制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上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手段上的进步对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巴塞尔协议的产生和关注重点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1、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2、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这一协议的实质仅仅是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关于国际间银行监管的原则性声明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1983年5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比如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和监督权力;分行、子行和合资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外汇活动及其头寸各由哪方负责等。 1983年的巴塞尔协议确定了监管的总体思路是“股权原则为主,市场原则为辅;母国综合监督为主,东道国个别监督为辅”;但总的来说依然缺乏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这一时期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确立国际监管合作的框架和操作原则。 二、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和风险管理思想的确认 1988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该协议就是国内经常提到的巴塞尔协议,但是由于该报告近年历经修订,我们将这一协议称为88年协议。协议颁布的重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以保障国际银行体系健康而稳定地运行;二是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终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科学地评价信贷客户,将企业所属行业和区域的风险值细化、专业化,以期有效地掌握信贷客户的各种信息,预知其信用风险变化趋势,及时地改变其抵押和担保组合,将所发放贷款的风险降到最小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是新时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尽管银行每年都在新增贷款,但银行的全部贷款中,存量贷款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最大,所以存量贷款的风险防范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如何控制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存量贷款不是新发放贷款,它和新发放贷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和银行之间已经存在交易记录,对于如何通过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交易记录来识别存量贷款的风险大小,各银行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重庆银行从2007年3月份开始一种新的管控模式,那就是由专门的的贷后管理部门实施独立的贷后评价。重庆银行在企业申报续授信时,由信贷监控部对存量贷款的基本情况、授信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第二还款来源、授信后审批条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送交专门的贷款评审部门,作为贷款评审的重要依据,所以贷款的后评价成为银行控制风险又一道关口,这无疑加强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基本原则 1.动态检查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原则。管户人员原则上应通过走访支行、到企业实地调查、调阅财务报表等信贷资料,核实相关情况,了解企业现状。 2.合法合规原则。现场检查工作必须以我行相关规章制度为准绳,确保检查程序合法合规。 3.客观原则。管户人员通过调阅信贷资料、现场调查等手段,出具全面、公正的续授信贷后评价意见。 (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后评价工作通过动态的下户检查和静态的材料分析相结合方式予以开展,主要关注授信后审批条件落实情况、存续期间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变化等工作重点。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评价工作: 1.基本情况:如客户名称、注册资本金、股东结构、法人代表、主营业务有无重大变化等。 2.授信结构:通过登录人行信贷征信系统,查询企业有无关注或不良类贷款,负债总额有无较大增减,他行授信政策有无重大变化等。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历史、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斐 (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显著,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历史现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王斐,男,1979年7月16日,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从风险管理手段变迁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限额管理、风险计量与分析、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以及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 1.限额管理阶段 限额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风险测量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风险限额是一个固定数值,该数值一般由信贷专家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来设定,如“5C”法、“5P”法等1。 2.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 随着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在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迈入了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给出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的定量值,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阶段 风险管理的更高阶段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业银行逐步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管理文化,让这种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日 1“5C”要素分析法主要集中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P”要素分析法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

银行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第1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险控制流程应当符合的要求的是() A.风险控制应与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B.能够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C.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收益要求 D.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利润要求 正确答案:D 解析: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收益要求,D项明显错误。 第2题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在于() A.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增强商业银行关于资产和负债管理的自主性 C.是一种风险转移的风险管理方法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D 解析: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变存量为流量,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关于资产和负债管理的自主性,也是一种分先转移的风险管理方法。 第3题以下负债中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 水平敏感性最低,不容易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造成显著影响的是() A.社团存款 B.个人存款 C.中小企业存款 D.集团公司存款 正确答案:B 解析:零售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缺乏敏感度,存款的意愿通常取决于自身的金融知识和经验、银行的地理位置、产品种类和服务质量的感性因素,因此零售存款相对稳定。 第4题对维持本行资本充足率承担最终责任的是() A.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B.董事会和监事会 C.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D.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 正确答案:C

解析: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维持本行资本充足率承担最终责任。 第5题以下哪项是银行监管的首要环节?() A.机构准入 B.市场准入 C.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D.运营准入 正确答案:B 解析:市场准入是银行监管的首要环节,把好市场准入关是保障银行机构稳健运行和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基础。 第6题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不包括() A.标准法 B.基本指标法 C.内部模型法 D.高级计量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内部模型法是计算市场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7题进行()保持与负债持有人和资产出售市场的联系,对于银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银行需要按照融资工具类别、资金提供者的性质和市场的地域分布来审查对各种融资来源的依赖程度。 A.情景分析 B.压力测试 C.融资渠道管理 D.应急计划 正确答案:C 解析:融资管理渠道的定义。 第8题在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提出的监管理念是() A.管股东、管风险、管效益、提高透明度 B.管法人、管经营、管风险、提高透明度 C.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D.管股东、管经营、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正确答案:C

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本科学年论文 《巴塞尔协议III》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例作者__梁可桢__ 专业__金融学__ 年级___08级___ 学号_080401025_ 指导教师__刘学华__ 成绩__________ 日期2011年8月16日

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 年月日 摘要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巴塞尔协议III》为前提的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尤其是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创新。文章认为,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形成一套以《巴塞尔协议III》为指导要求的动态、集成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希望本文的阐述能为推动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III》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金融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金融危机之后,痛定思痛,金融从业者和学者对风险管理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登陆,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创新也日益提上了日程。如何从根本上监测和规避风险,建立一个全面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另外我国正处于变革的时期,面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银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经验。所以,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其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新法律法规,展开了对我国商业风险管理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回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用最低成本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行为。 (三)商业银行主要可控风险种类 商业银行可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结构治理等方法,进行影响及控制的风险。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可控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类。 1、操作风险 中国银监会2007年5月14日印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到期债务偿还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借款者借款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