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高二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地理高二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地理高二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地理高二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_word版有答案

章末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A.地理环境B.遥感(RS) C.GPS D.农业社会E.发展阶段F.数字地球

?主题一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1.(上海卷)阅读阿根廷的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根廷地理简图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解析:(1)地理位置主要从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人文条件主要

包括交通、市场、政策、技术等。

答案:(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任答四点即可)

主题升华区域地理特征及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1)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2)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主题二“3S”技术的区别

2.(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GPS具有导航、定位功能,而“获取”是RS的主要功能,“解译”“分析”是GIS的主要功能,所以选D。

答案:D

3.(福建卷)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通讯工具的作用。

答案:A

主题升华“3S”技术的区别

(1)从主要功能上区分。

①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相当于人的眼睛,借助传感器来接收遥远的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从而获得遥感影像。

②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它是借助卫星来获取固定的点或运动的点的信息。其中定位是确定固定点的信息,手持机放在哪个点就显示哪个点的三维坐标。导航则是获取运动点的信息,导航仪在哪里它就获取哪里的信息。

③GIS与前两种技术不同,它主要用来处理空间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RS和GPS获得的空间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空间信息。它是在计算机里借助软件来处理信息的。

(2)从应用领域上区分。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中核心的三种技术。这三种技术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判断其所适用的领域。遥感技术能大面积、动态、周期性地获取地表信息,因此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报时和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作用,因此应用于军事、交通、测绘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上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主要应用于全球环境变化的监测与管理、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军事应用等多个领域。

人教版B数学选修2-1: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a =(2x ,1,3),b =(1,-2y ,9),如果a 与b 为共线向量,则( ) A .x =1,y =1 B .x =12,y =-1 2 C .x =16,y =-32 D .x =-16,y =3 2 答案:C 2.向量a ,b 与任何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 A .a 与b 共线 B .a 与b 同向 C .a 与b 反向 D .a 与b 共面 解析:选A.∵a ,b 不能与任何向量构成空间基底,故a 与b 一定共线. 3.已知向量a =(0,2,1),b =(-1,1,-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0° B .45° C .90° D .180° 解析:选C.已知a =(0,2,1),b =(-1,1,-2), 则cos 〈a ,b 〉=0,从而得出a 与b 的夹角为90°. 4.已知A (1,2,1),B (-1,3,4),C (1,1,1),AP →=2PB →,则|PC → |为( ) A.773 B. 5 C.779 D.779 解析:选A.设P (x ,y ,z ),由AP →=2PB → 得: (x -1,y -2,z -1)=2(-1-x ,3-y ,4-z ), ∴x =-13,y =83,z =3,即P ????-13,83,3,∴PC →=????43,-53 ,-2 , ∴|PC → |=773 .故选A. 5.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N 分别是对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MN 上, 且MG =2GN ,设OA →=a ,OB →=b ,OC →=c ,现用基底{a ,b ,c }表示向量OG →,OG → =x a +y b +z 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 ) A .x =13,y =13,z =1 3B .x =13,y =13,z =1 6

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总结(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复习课 知识概览 对点讲练 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分类讨论思想在与集合概念的结合问题上,主要是以集合作为一个载体,与集合中元素结合加以考查,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深刻理解集合概念,结合集合中元素的特征解决问题. 1.由集合的互异性决定分类 【例1】设A={-4,2a-1,a2},B={9,a-5,1-a},已知A∩B={9},则实数a=________. 分析由A∩B={9}知集合A与B中均含有9这个元素,从而分类讨论得到不同的a 的值,注意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的检验. 答案-3 解析由A∩B={9},得2a-1=9,或a2=9, 解得a=5,3,-3. 当a=5时,A={-4,9,25},B={9,0,-4},

A ∩ B ={9,-4},与A ∩B ={9}矛盾; 当a =3时,a -5=-2,1-a =-2,B 中元素重复,舍去; 当a =-3时,A ={-4,-7,9},B ={9,-8,4},满足题设. ∴a =-3. 规律方法 (1)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集合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应该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集合元素的确定中起重要作用. (2)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①分类讨论过于复杂;②不进行检验,导致出现增根;③分类讨论之后没有进行总结. 变式迁移1 全集S ={2,3,a 2+2a -3},A ={|2a +11|,2},?S A ={5},求实数a 的值. 解 因为?S A ={5},由补集的定义知,5∈S ,但5?A. 从而a 2+2a -3=5,解得a =2或a =-4. 当a =2时,|2a +11|=15?S ,不符合题意; 当a =-4时,|2a +11|=3∈S.故a =-4. 2.由空集引起的讨论 【例2】 已知集合A ={x|-2≤x ≤5},集合B ={x|p +1≤x ≤2p -1},若A ∩B =B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 ∵A ∩B =B ,∴B ?A , (1)当B =?时,即p +1>2p -1, 故p<2,此时满足B ?A ; (2)当B ≠?时,又B ?A ,借助数轴表示知 ???? ? p +1≤2p -1-2≤p +12p -1≤5 ,故2≤p ≤3. 由(1)(2)得p ≤3. 规律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方法.如A ?B 即可分两类:(1)A =?;(2)A ≠?.而对于A ≠?又可分两类:①A B ;②A =B.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需注意A =?这种情况易被遗漏.解决含待定系数的集合问题时,常常会引起讨论,因而要注意检验是否符合全部条件,合理取舍,谨防增解. 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 ={x|x 2-3x +2=0},集合B ={x|mx -2=0},若B ?A ,求由实数m 构成的集合. 解 A ={x|x 2-3x +2=0}={1,2} 当m =0时,B =?,符合B ?A ; 当m ≠0时,B ={x|x =2m },由B ?A 知,2m =1或2 m =2.即m =2或m =1. 故m 所构成的集合为{0,1,2}.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本章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画出函数的图象,使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3】 设函数f(x)=x 2-2|x|-1 (-3≤x ≤3), (1)证明f(x)是偶函数;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3)指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在各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求函数的值域. (1)证明 f(-x)=(-x)2-2|-x|-1=x 2-2|x|-1=f(x), 即f(-x)=f(x),∴f(x)是偶函数. (2)解 当x ≥0时, f(x)=x 2-2x -1=(x -1)2-2,

北师大数学选修新素养应用案巩固提升:第三章 章末综合检测三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P123(单独成册)]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f (x )=1 3 ,则f ′(x )等于( ) A .-33 B .0 C . 3 3 D .3 解析:选B .因为f (x )= 13,所以f ′(x )=(1 3 )′=0. 2.已知某质点的运动规律为s =t 2+3(s 的单位:m ,t 的单位:s),则该质点在t =3 s 到t =(3+Δt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6+Δt )m/s B .??? ?6+Δt +9 Δt m/s C .(3+Δt )m/s D .??? ?9 Δt +Δt m/s 解析:选A .平均速度为 Δs Δt =(3+Δt )2+3-(32+3)Δt =(6+Δt )m/s . 3.设f (x )为可导函数,且满足lim x →0 f (1)-f (1-x ) 2x =-1,则过曲线y =f (x )上点(1, f (1))处的切线斜率为( ) A .2 B .-1 C .1 D .-2 解析:选D .k =f ′(1)=lim x →0 f (1-x )-f (1) -x =2lim x →0 f (1)-f (1-x ) 2x =-2. 4.已知函数f (x )在x =1处的导数为3,则f (x )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f (x )=(x -1)3+3(x -1) B .f (x )=2(x -1) C .f (x )=2(x -1)2 D .f (x )=x -1

数学必修四 第三章 章末检测(A)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cos π12-sin π12)(cos π12+sin π 12)等于( ) A .-32 B .-12 C.12 D.3 2 2.函数y =sin ????2x +π3·cos ????x -π6+cos ? ???2x +π3·sin ????π6-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x =π4 B .x =π2 C .x =π D .x =3π 2 3.已知sin(45°+α)=5 5 ,则sin 2α等于( ) A .-45 B .-35 C.35 D.45 4.y =sin ????2x -π 3-sin 2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6,π3 B.????π12,7π12 C.????5π12,13π12 D.??? ?π3,5π6 5.已知θ是锐角,那么下列各值中,sin θ+cos θ能取得的值是( ) A.43 B.34 C.53 D.12 6.sin 163°sin 223°+sin 253°sin 313°等于( ) A .-12 B.12 C .-32 D.32 7.已知tan 2θ=-22,π<2θ<2π,则tan θ的值为( ) A. 2 B .-22 C .2 D.2或-2 2 8.函数y =sin x -cos x 的图象可以看成是由函数y =sin x +cos x 的图象平移得到的.下列所述平移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左平移π2个单位 B .向右平移π 4个单位 C .向右平移π2个单位 D .向左平移π 4 个单位 9.设a =sin 17°cos 45°+cos 17°sin 45°,b =2cos 213°-1,c =3 2 ,则有( ) A .c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 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地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人教a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含答案)

第三章章末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函数y=f(x)在区间(-2,2)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方程f(x)=0在(-2,2)上仅有一个实数根,则f(-1)·f(1)的值() A.大于0 B.小于0 C.无法判断D.等于零 2.函数f(x)=x2-3x-4的零点是() A.(1,-4) B.(4,-1) C.1,-4 D.4,-1 3.下列给出的四个函数f(x)的图象中能使函数y=f(x)-1没有零点的是() 4.方程x3+3x-3=0的解在区间() A.(0,1)内B.(1,2)内 C.(2,3)内D.以上均不对 5.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2,16),(2,8),(2,4)内,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函数f(x)在区间(2,3)内有零点 B.函数f(x)在区间(2,3)或(3,4)内有零点 C.函数f(x)在(3,16)内无零点 D.函数f(x)在区间(4,16)内无零点 6.已知f(x)、g(x)均为[-1,3]上连续不断的曲线,根据下表能判断方程f(x)=g(x)有实数解的区间是() A.(-1,0) C.(1,2) D.(2,3) 7.在一定范围内,某种产品的购买量y t与单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果购买1 000 t,每吨为800元;购买2 000 t,每吨为700元;一客户购买400 t,单价应该是() A.820元B.840元 C.860元D.880元 8.据报道,青海湖的湖水在最近50年内减少了10%,如果按此规律,设2008年的湖水量为m,从2008年起,过x年后湖水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A.y=0.9x 50B.y=(1-0.1x 50)m C.y=0.9x 50·m D.y=(1-0.1 50x) m 9.已知α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且x1<α0 B.f(x1)f(x2)<0 C.f(x1)f(x2)≥0 D.以上答案都不对10.函数f(x)=|x|+k有两个零点,则() A.k=0 B.k>0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2017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气体》章末综合检测

第三章磁场章末检测(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一个质子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则( ) A、可能存在电场与磁场,它们的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同 B、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质子运动速度的方向平行 C、此空间可能只有磁场,方向与质子运动速度的方向垂直 D、此空间可能有正交的电场与磁场,它们的方向均与质子速度的方向垂直 2、两个绝缘导体环AA′、BB′大小相同,环面垂直,环中通有相同大小的恒定电流,如图1所示,则圆心O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为(AA′面水平,BB′面垂直纸面) A、指向左上方 B、指向右下方 C、竖直向上 D、水平向右 3、关于磁感应强度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磁场中某点B的大小,跟放在该点的试探电流元的情况有关 B、磁场中某点B的方向,跟该点处试探电流元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一致 C、在磁场中某点试探电流元不受磁场力作用时,该点B值大小为零 D、在磁场中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B值越大 4、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不考虑其她场力(重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只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1 图2 图3 图4 5、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2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 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 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 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 6、如图3所示,一个带负电的油滴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进入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后,保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使匀强磁场发生变化,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就是( ) A、磁场B减小,油滴动能增加 B、磁场B增大,油滴机械能不变 C、使磁场方向反向,油滴动能减小 D、使磁场方向反向后再减小,油滴重力势能减小 7、如图4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不计空气阻力)、现给圆环向右的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就是下图中的( ) 8、如图5所示,空间的某一区域内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由A点进入这个区域沿直线运动,从C点离开区域;如果这个区域只有电场则粒子从B点离开场区;如果这个区域只有磁场,则粒子从D点离开场区;设粒子在上述3种情况下,从A到B点,从A到C点与A到D点所用的时间分别就是t1、t2与t3,比较t1、t2与t3的大小,则有(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三章章末检测单元卷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如果直线ax +2y +2=0与直线3x -y -2=0平行,则系数a 为( ) A .-3 B .-6 C .-32 D .2 3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则必有倾斜角与之对应 B .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对应的倾斜角 C .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90° D .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直线y =x +a 的图象(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若三点A (3,1),B (-2,b ),C (8,11)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b 等于( ) A .2 B .3 C .9 D .-9 6.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x +y +1=0 B .4x -3y =0 C .4x +3y =0 D .4x +3y =0或x +y +1=0 7.已知点A (x,5)关于点(1,y )的对称点为(-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 ) A .4 B .13 C .15 D .17 8.设点A (2,-3),B (-3,-2),直线过P (1,1)且与线段AB 相交,则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34或k ≤-4 B .-4≤k ≤3 4 C .-33 4 ≤k ≤4 D .以上都不对 9.已知直线l 1:ax +4y -2=0与直线l 2:2x -5y +b =0互相垂直,垂足为(1,c ),则a +b +c 的值为( ) A .-4 B .20 C .0 D .24 10.如果A (1,3)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B (-5,1),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3x +y +4=0 B .x -3y +8=0 C .x +3y -4=0 D .3x -y +8=0 11.直线mx +ny +3=0在y 轴上截距为-3,而且它的倾斜角是直线3x -y =33倾斜角的2倍,则( ) A .m =-3,n =1 B .m =-3,n =-3 C .m =3,n =-3 D .m =3,n =1 12.过点A ????0,7 3与B (7,0)的直线l 1与过点(2,1),(3,k +1)的直线l 2和两坐标轴围成的四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等于( ) A .-3 B .3 C .-6 D .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l 1:2x +my +1=0与l 2:y =3x -1,若两直线平行,则m 的值为________. 14.若直线m 被两平行线l 1:x -y +1=0与l 2:x -y +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则m 的倾斜角可以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15°;②30°;③45°;④60°;⑤75°. 15.已知直线l 与直线y =1,x -y -7=0分别相交于P 、Q 两点,线段PQ 的中点坐标为(1,-1),那么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 16.已知直线l 经过点E (1,2),且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4,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y +1=0及3x -4=0,其对角线的交点是D (3,3),求另两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18.(12分)已知直线l 经过直线2x +y -5=0与x -2y =0的交点.若点A (5,0)到l 的距离为3,求直线l 的方程. 19.(12分)已知△ABC 的两条高线所在直线方程为2x -3y +1=0和x +y =0,顶点A (1,2). 求(1)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2)△ABC 的面积. 20.(12分) 如图,已知△ABC 中A (-8,2),AB 边上中线CE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5=0,AC 边上的中线B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 -5y +8=0,求直线BC 的方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下表分析回答问题。(10分) 1960~199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 时段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8年 1989~ 1998年 灾害事件(次数) 16 29 70 53 经济损失(亿美 元) 504 969 1538 4793 保险理赔(亿美 元) 67 113 310 1 069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灾情大小决定于灾种(灾强)、受灾体、减灾能力的变化。 答案:(1)呈波状变动,逐渐上升①自然灾害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有自身规律,所以呈波状变动。②人类不合理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所以灾害有上升的趋势。 (2)逐渐上升(或越来越重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 (3)防灾意识和社会救助能力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甲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

______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 (3)从乙图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双选)() A.大量降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农业灾情及相关措施。第(1)、(2)题,可以从图A直接看出。由于抗洪工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洪水灾害的影响减弱。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而成灾面积波动上升,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从长时间段看,我国灾害发生频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能是人类活动加剧了农业灾害的灾情。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是不行的,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宜在中上游地区。 答案:(1)旱灾霜冻灾 (2)水灾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三峡大坝的建成可以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 (3)不断扩大在曲折中上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害的灾情 (4)BD 3.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比较甲、乙、丙三地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差异,并说明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率的主要因素。 (2)简述防御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 解析:由图示等值线可以判断出,甲地损失率最小,乙地损失率最大,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从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乙地损失率最大,甲地损失率最小。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2)做好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自然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利用遥感卫星等3S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试分析其原因。

第三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ICM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ICMP协议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B.ICMP协议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C.ICMP协议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把控制报文发送给发送主机D.ICMP协议用来转发数据包 2.IP协议是运行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 C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3.用于多播地址的IP地址是( D )。 A.A类地址 B.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4.路由表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B )。 A.目的网络号 B.路由器名称 C.网络状态 D.下一跳地址

5.在IPv4网络环境中,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是根据( A )转发数据包。 A.目的IP地址 B.源IP地址 C.目的MAC地址 D.源MAC地址 6.将接受到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是( A )的作用。 A.ARP协议 B.TCP协议 C.OSPF协议 D.RIP协议 7.以下哪个路由协议属于距离矢量协议( B )。 A.静态路由协议 B.RIP C.OSPF D.BGP 8.下面关于IP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是网际层的核心协议 B.提供“尽力交付”的网络服务 C.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D.支持异构网络互连 9.IP数据报首部的最大长度为( D )字节。 A.8 B.20

C.40 D.60 10.下列不属于动态路由协议的是( C )。 A.RIP B.OSPF C.RARP D.BGP 11.IPv6的特性不包括( C )。 A.地址空间较大 B.报头简单和易封装 C.路由表较大 D.可提供更好的QoS保证 12.下列关于BG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BG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B.BGP用于不同自治系统间的可达性信息交换 C.BGP使用UDP协议传输报文 D.BGP路由器具有IBGP和EBGP两种工作模式 13.下列关于NAT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用于将公有IP地址转换为私有IP地址 B.私有网络在实施NAT时,需向外部网络通告其地址和内部拓扑 C.NAT可分为静态NAT和动态NAT两类 D.NAT功能既可以部署在网络硬件设备上,也可以部署在各种软件代理服务器上 14.下列关于UD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每看到绽放的美丽焰火,很容易联想到化学中的焰色反应,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所呈现的颜色 B.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存在焰色反应 C.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D.应该用稀盐酸清洗做过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 解析:选C。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 2.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Na+B.Ca2+ C.Mg2+D.Fe3+ 解析:选A。人体汗液中含有大量的Na+,故大量出汗后应补充Na+。 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钠在纯氧中燃烧,产物为淡黄色;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放置空气中,最终生成红褐色Fe(OH)3;FeCl3遇KSCN溶液变红;无水CuSO4放入医用酒精中形成Cu2+显蓝色。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片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中:Cu+2Fe3+=====2Fe2++Cu2+ B.盐酸中加入碳酸钙:CO2-3+2H+===== H2O+CO2↑ 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D.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CO2-3+2H+=====H2O+CO2↑ 解析:选A。B选项中CaCO3不能拆开,C选项中氨水应写成NH3·H2O;D选项中HCO-3不能拆。 5.合金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下表中金属难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二元合金的元素是() A.Fe B.Cu C.Ag D.W 解析:选D。形成合金的两种金属必须在某一温度范围时都呈液态,这是熔合的基本条件。表中锌的沸点低于其他金属的熔点,在其他金属熔化时,锌已成气态。而金属W的熔点比其他金属的沸点都高,当W熔化时,其他金属也已成为气态。 6.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据有关报道,目前已经能冶炼出纯度较高的铁。你估计这种“纯铁”不.会具有的性质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 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3、天体的类型: 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模型图 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 是: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 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