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之根,自2007年始,党的十七大从国情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部署,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因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我们在东营市调研了以吕剧为代表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毫无疑问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发扬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立、健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系建设与完善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吕剧等民间非物资文化遗产自身的涅磐重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免坎坷,文化突围,路在何方?2009年7月5日至20日,调研团队分别奔赴东营市、东营区、广饶县、牛庄镇等地对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民间文化团体以及群众开展了调研,总计在黄河三角洲行程400多公里,通过与民间艺人、政府工作人员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参观农家书屋及博物馆等活动,获得了大量关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调研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民间文化遗产文献资料,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相应措施进行了考察。

第一章寻根之旅—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生存状况调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政府积极履行缔约国的义务,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和宣传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它是指“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从概念框架上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 (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山东省东营市目前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吕剧和短穗花鼓,此外还有民间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数目庞大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有代表性的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它民间文化遗产展开延伸探讨,在政策背景下探索民间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1东营区牛庄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1.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牛庄镇概况

吕剧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其创始人是牛庄镇时家村民间艺人时殿元,牛庄镇也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民间吕剧艺术之乡”称号,牛庄镇庄户剧团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因此,调研队的首站便选在了吕剧发源地——千年古镇牛庄。

2003年7月7日,经山东省文化厅批准在东营市成立山东省吕剧博物院。东营区牛庄镇被授予山东省民间吕剧艺术之乡,牛庄镇时家村也建立了吕剧陈列室,为吕剧的保护、传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想听吕剧腔,请到时谭武杜张(村)”,此话说得是山东地方戏曲吕剧在其发源地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受群众欢迎的程度,时、谭、武、杜、张是牛庄镇东的五个村落,被誉为牛庄镇“五朵金花”。根据镇政府介绍,牛庄镇依托吕剧故乡、革命老区、民俗工艺、生态农业等板块,重点扶持“乡村风情游”,主要是突出“时谭武杜张”五朵金花吕剧故乡观光、杜北水库生态旅游观光、牛庄革命烈士祠瞻仰等方面,同时,充分挖掘发展解家草编、曹家剪纸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突出民俗风情游特色,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吕剧故乡的文化底蕴,享受“农家风情”的独特风情。

2008年国家公布了第二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吕剧位列传统戏剧名录。吕剧发源于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迄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山东戏曲的主打剧种,是全国八大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吕剧博采众长,曲调活泼,语言通俗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深得人民群众喜爱,被誉为“一个多世纪驴跑村巷,一个多世纪冠冕辉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曲。生长在牛庄镇的人们天生就对吕剧有着特殊的偏爱,“锣鼓一响,手脚发痒”,“一家人亮开嗓子就开唱,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就是当地人喜爱吕剧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熏陶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气息。(本章节图为大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瑞杰家实地采访调研)

1.1.2农村基层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位于牛庄镇的大杜村就是“五朵金花”中的“杜”,由于目前大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全镇中最好,2008年大杜村获得了“山东省小康文明村”称号,文化工作诸多方面值得借鉴。

大杜村现有居民500户,1500余人。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棉花、外出务工、跑运输为主,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这要归功于其中四分之一的农户跑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村里集体收入还包括附近胜利油田采油队的一部分占地支出。

在文化建设方面,村里引以为豪的是本村村村民杜瑞杰创立的牛庄镇吕剧团,“村民热衷参加文艺活动,老人小孩几乎都能哼上几段戏曲唱腔,我们是宁唱一出戏,不修五米路。”杜瑞杰说道。据介绍,常年活跃在剧团的村民有30人,农闲时节会更多,牛庄镇的居民天生对戏曲有爱好,“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就是对村民的真实写照,吕剧团每年承担演出一百余场次,受到了方圆百里百姓的欢迎。

作为试点,2009年牛庄镇在大杜村建立了文化大院,文艺排练室、器材室、舞台等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大杜村建立了120人的秧歌队和锣鼓队,迄今为止全省规模最大。村民引以为豪还有每年大年初二在大杜村举办的新年晚会,吸引了附近很多村落的村民前来观看。

开展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物质支持,更与基层政府的大力推广密不可分。在走访中,我们也来到吕剧的发源地时家村,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村民生活困难,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时家村的时玉良是吕剧创始人时开元的嫡孙,同时也是本村庄户剧团的团长,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剧团惨淡经营,剧团的演员平时基本都是义演,没有收入,排练都很困难。“现在吕剧没有以前那样兴盛了,我们现实是‘赔钱赚吆喝’,没有办法,村子里不支持啊……”时玉良说道,时玉良与杜瑞杰是远房亲戚,两位老人热爱剧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振兴吕剧的责任可见一斑。令人倍感安慰的是,杜瑞杰老师刚刚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将会有8000元的补助来作为文化传承的奖励,这些钱将被用于保护民间的吕剧传承与发展。而牛庄镇政府每年也会出资二十多万元支持文化与吕剧的发展,特别是吕剧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社会和政府对吕剧保护的热情、力度都有了很大进步。

1.2 政府相关文化政策在乡镇基层实施状况

王树霞是牛庄镇文化站长,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牛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基地、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

首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东营区在牛庄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据了解,教育基地免费向附近村里的小学生教授吕剧,并提供道具、服装等,但是目前只有区文化馆工作人员王玲玲负责基地运行。“条件比较艰苦,孩子们都是自己走几里路来,把桌子抬到外边腾出地方训练,中午再把桌子搬进来当做床睡觉。”毕业于烟台艺术学

校戏曲专业的王玲玲说道。“天气很热,条件很苦,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也不过10岁。但孩子们仍然很认真的练习,这让人感到很欣慰,等孩子们练好了,我就带他们到《梨园春》去打擂。”王玲玲自信地说。时间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家长不支持,学习唱戏不如学习文化课等问题与偏见一直困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基地的发展。

其次,作为牛庄镇惠民工程,牛庄镇加大文化载体建设。一是建设文化大院21处,配套设施有农家书屋、健身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实现了全镇42个村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宣传,修复广播设备,定期宣传惠农政策、法规、戏曲剧目等,发挥了移风易俗的作用。三是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项目,保障群众收看精彩节目。四是建成镇文体活动中心。配备室外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等。五是筹备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计划投资350万元,建设旅居发展起源展厅、多功能活动厅等,但是大部分资金还没有到位。

最后,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保每村每月一场电影。2008年牛庄镇共在42个行政村放映电影400余场次。与此同时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演出。

1.3 乡镇业余庄户剧团发展状况

随着电视等艺术门类的不断涌现,吕剧等民间文化瑰宝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近几年,虽然做了许多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工作,但由于措施不够完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前景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老艺人因为年事已高相继去世,文化发源地艺人间的师承关系几乎中断,表演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有些价值较高的传统吕剧剧目和曲牌有可能随着老艺人的逐渐离世而消失。作为乡镇基层庄户剧团等民间文艺组织就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先遣队。

近几年,农村庄户剧团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创作力量薄弱,表演水平有限,资金缺乏,器材不足,更是严重制约了庄户剧团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东营区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已先后扶持发展起了牛庄庄户剧团、史口庄户剧团、时家村庄户剧团、王岗村庄户剧团等60多个庄户剧团。由于这些剧团上演的大都是自己创作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为内容的剧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不仅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2006年4月,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牛庄镇庄户吕剧团全省“十佳庄户剧团”称号;史口庄户吕剧团、王岗庄户剧团荣获全省“优秀庄户剧团”称号;史口庄户吕剧团的小吕剧《大犟搬迁》荣获“山东省庄户剧团调演”节目一等奖;牛庄镇庄户吕剧团创作、演出的小吕剧

《卖蟹记》,荣获“山东省庄户剧团调演”节目二等奖。2007年史口镇庄户吕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吕剧《故乡情》荣获山东省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银奖。通过镇村庄户剧团的演出活动,使吕剧在广大群众中得到进一步普及。“沧桑百余载,艺苑花盛开”我们期待着这种文化局面早日到来。

但是获得的荣誉掩盖不了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的落寞,费短缺、人才不足、缺乏关注、组织涣散、缺乏社会认可仍然制约着基层文艺工作的发展。

1.4 当政策遭遇基层困境

由于社会大环境有关系,由于影视与网络的冲击,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正在逐渐丧失观众,渐渐地由大众艺术转向“小众”艺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辉煌不再,并有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在政府倡导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各级政府各项文化政策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障各项政策的推行,尤其是为政策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政策推行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文化建设支持只能在小范围内展开试点,但是试点推广却是困难重重。

其次,基层文化建设人才严重匮乏。这制约了文化建设的档次,如何实现文化人才互动,提高文化建设人才的整体水平困扰着基层政府。

再次,社会缺乏对基层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组织的支持与帮助,这使得文艺团体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第二章文化之旅—县域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自2007年始,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根据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提出,着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和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创新能力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

2.1东营市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根据山东省政府“十一五”文化建设要求,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坚持公共服务城乡统筹、普遍均等原则,按照设区的市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基础设施,行政村、城市社区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的要求,建成省、市、县、乡、村设施配套、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全省到2010年实现县有两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把基层服务站点建成网上图书馆、视频剧场和公益网吧,及时向老百姓提供科技、文化信息。在调研中,我们以山东省广饶县为例,调研了省相关文化政策在县域体系中实施具体情况以及其中遇到的困难,探索相关解决措施。

2.1.1县域文化部门政策概述

在对县级政府文化政策的调研中,我们着重选取东营市广饶县和东营区两个县级行政区域的文化政策以及措施加以研究归纳如下:

一是繁荣文体事业。包括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消夏广场晚会、下行演出等)、定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孙子文化节、吕剧文化节等)、大力发展体育事业(黄河口国际马拉松比赛等)。

二是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东营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短穗花鼓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黄河口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广饶县是古齐国文化的发祥地,著名军事家孙武故里就是广饶。加强打造孙子文化、吕剧文化、革命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三是加快扶持文化产业。首先,着力发展现代传媒业(广饶华泰造纸是全国最大的新闻纸制造基地)。其次,与此同时繁荣地方文化市场,广饶县建立了1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对文化企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孙武故里”、“吕剧故乡”、革命文化等。再次,发展艺术培训产业,东营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基地,发挥低昂特色优势,培育地方文化特色,为文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主要表现在:加快宣传文化单位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调整,优化文艺工作者选拔体制,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各项文体事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文体事业绩效评估体制。

2.1.2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文化部门发展情况调研

建立文化基础设施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档次的基础,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等场所的规划建设,要逐步实现相关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在广饶县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展了调查——首先是县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状况与使用情况;其次调查县域公共文化部门与设施对乡镇基层辐射与带动情况;最后我们调研了广饶县吕剧团(即东营市吕剧团)等文艺团体的发展状况。

首先,在县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广饶县图书馆已经创建成为国家一级县级图书馆,其中全县公共藏书115万册。县文化馆创建成为国家二级馆,广饶县博物馆成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县吕剧团(即东营市吕剧团)成长为全省骨干艺术团体。其中县吕剧团下乡补贴25.6万元,县博物馆,免费开放补贴67万元,图书馆购书补助25万。根据广饶县提供的相关资料我们做了如下汇总:

根据资料显示,广饶县每年用于文化投入的财政资金增幅超过了当年财政收入增幅,但是这种增幅难以陆续每年得到保障。2008年人均文化事业消费达到32.82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广饶县设立了文化发展基金100万元,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总体来说,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建设,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县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建立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绩效考评、可行性分析、激励分配等机制,是形成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 2009年广饶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

其次,县域公共文化体系对乡镇基层的辐射带动情况。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要避免县城文化设施建设与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脱节,防止文人均文化消费“贫富差距”扩大。完善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是限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是搭建文化信息传播共享平台。据资料显示,广饶县已投资100万元依托图书馆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网点覆盖全县。

二是广饶县逐步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主要体现为全新55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村级文化大院,已经建成377个农家书屋,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逐步完善活动厅、图书阅览室的建设。

三是完善基层文化体系要保障基层的文化产品共给。文艺团体的数量与质量是文化产品共给的有力保障,下图为广饶县文艺团体分布图:

目前广饶县拥有文化社会辅导员2000余名,目前广饶县拥有人口50万,平均每250人配备一名专业文化工作人员。每村每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6次以上,每村每年放映电影12次以上。2008年,广饶县建立县城文化广场,形成了以县级文化广场为龙头,乡镇文化广场为

枢纽,村级文化广场为依托的广场文化体系,覆盖全县人口达40%以上。

再次,在广饶县调研了以东营市吕剧团为代表的文艺团体发展状况。东营市吕剧团是专业戏曲团体,1953建团,1959年正式更名为广饶县吕剧团,1994年更名为东营市吕剧团,实行市、县合一体制。东营市吕剧团极大促进了当地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的保护与开发,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营市吕剧团2007年总资产达209万元,支出经费为129万元,其中公用支出占收入比重为61%(数据来源:《东营市吕剧团改革发展情况汇报资料》),从演出场次来看,东营市吕剧团每年都要到淄博、东营等地进行演出,演出场次2004年为160场,2005年为195场,2006年为200场,2008年截止9月份演出场次为107场,总体来看,演出场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演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资料来源《东营市吕剧团2004-2008年演出场次统计表》)。

表1东营市吕剧团2004-2008年发展状况表

年份资产状况(万元)经费状况(支出,万元)演出场次2004 143 215 160 2005 197 324 195 2006 205 247 200 2007 209 94 154 2008 XXX 297 132

图4 东营市吕剧团2004-2008年发展状况图

此外,广饶县坚持文化重心下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农村、社区传统、特色文化的互动发展。不断加强老年文化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夕阳红秧歌队等群众团体和县老年大学的影响带动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大众健身操、韵律操、友谊舞、健身球操、太极拳(剑、扇)、健身秧歌、老年门球等全民健身娱乐活动,队伍达到500多支,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自2000年以来,我先已连续成功举办

了九届“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每届演出30多场次,观众达20余万人次,社会效益明显。

2.2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概要

根据国家文化部门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要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指导原则有步骤的开展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本着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原则,自2006年始,东营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不漏线索、不漏镇村(街居)、不漏项目”,对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采录,并根据其特点、表现形态,真实地、不加修饰、不加歪曲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截止到目前,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000多条,项目321个。

作为中国八大地方戏曲种类之一的吕剧是本次普查中的重点,区文化工作人员除了在吕剧发源地—牛庄镇时家村搜集原始资料外,还先后赴山东吕剧院、济南市吕剧院、滨州吕剧院等吕剧传播地,录制音像资料600分钟,搜集珍贵照片700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2.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在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中,我们着重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短穗花鼓等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针与措施。

首先,东营市从2006年开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本着如下原则:

一是坚持濒危项目、濒危艺人优先原则。及时抢救本地区具有代表性或重大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是对全区濒危项目、高价值项目、特色明显项目、老年人年事已高项目、高潜力项目和影响广泛500个项目优先进行深度调查,及时加以抢救和重点保护。

两年来,共整理了与10名濒危艺人有关的资料20万字;整理了龙居打老虎、抗裹、牛庄草编、史口烧鸡以及民间剪纸、秧歌、花鼓等濒危项目的有关资料,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是坚持技艺和实物(作品)相结合。以普查技艺为主原则。工作中,坚持技艺与实物相结合,共收集民间文学手抄本本,民间手工技艺制成品、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搜集保存的曲谱、剧本、剧目等许多文本,除了这些外,对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相关实物,如一些曾经演出的服装、道具,民间说唱的器材、手工艺品、民俗实物标本等,也要通过征集或购买的方式,进行搜集保存。确保了技艺与实物项目的完整。(上图为队员在东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引导下查阅相关资料)

三是坚持用文字(图表)、摄影、摄像(重点)等全面记录原则。

其次,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为“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两个方面,力求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静态保护包括:

1、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摸清现在老艺人掌握的传统剧目情况,加强挖掘整理抢救工作。

2、认真做好将现有和已挖掘到资料的归类、整理、建档工作。

3、进一步开展吕剧戏剧理论研究,加大传统剧目整理工作,将它们印制成册,搞好保护。

动态保护包括:

1、组织好庄户吕剧团与专业吕剧团间的相互交流,每年举办两次庄户剧团演出季活动,使吕剧在广大城镇、农村继续传承下去。

2、建立山东吕剧艺术学校,加强吕剧艺术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以解决吕剧发源地吕剧人才后继乏人的问题。

3、组织人员编写吕剧研究论文、创作吕剧剧本,并将其分类汇编出版。

4、加强对传统曲牌的挖掘整理和传统剧目的改编上演工作,使之传扬光大。

5、与有关单位协作,把老艺人有价值的表演、唱腔录制下来,以便将来教学和研究使用。

6、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进一步加大对吕剧的推介宣传力度。

2.2.2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以政府角度来调研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文化、文化与社会的各项关系,我们归纳了如下问题:首先,政府方面。体现在:

(一)经费短缺,各级财政支出中文化之处所占比重小。在调查中,东营市政府文化投入资金比重比较大的是广饶县和东营区,2008年人均文化事业消费均达到30元以上,但是据我们在以东营市和广饶县成为主体调研群的调查中显示,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并不高——

此外,县级财政支出难以连续每年保证“每年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文化投入要求。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效投入以及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与资金支持,以东营市吕剧团排练《乡人俚曲》为例,排练、舞台投入以及后期制作需要100万元经费,而启动资金只有20万元,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许多好的艺术精品都难免夭折。(中财政资金)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研究专业人才奇缺,人员配备不科学。首先,大部分文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愿意到基层就职,乡镇被文化站工作人员兼职多、专业少、没精力,不能指导村一级文体活动,致使民间传统文化人才队伍日渐萎缩。据牛庄镇宣传委员隋欣女士介绍:基层专业文化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文化建设档次,这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带来了困难,更不利于民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给县、乡、村三级文化工作联动带来巨大困难,加剧文化生活人均分配不合理的“贫富差距”。

其次,专业文艺工作人员比较缺乏,以广饶县吕剧团为例,县人事局为剧团招进一批高学历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限制,绝大部分高校并不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引进人员对剧团表演掌握不够,造成了“借演员”的尴尬局面;再者,在大部分地区剧团等文艺单位还是生长在政府羽翼之下的事业单位,这就造成了人才引进与选拔的不对等,作为事业单位编制要有人事局来定,因此造成了文艺人员供求不平衡,不仅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更不利于文艺事业的发展。

(三)政府政绩观不科学,缺乏对城市软实力的思考。文化产业发展见效慢,经济效益并不显著,而且需要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但是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在基层政府文化部门推行极为困难,即使文化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与政策,但是多元化的投资形式一直未能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制约着域内经济发展速度,无法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文化GDP势在必行。

(四)政府片面看重文化试点、样板工程建设,忽视全面发展。在调研中,一是我们发现县城、乡镇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差距,大部分文化设施建设试点却未能向全镇、全县推广,各级政府部门还存在不同的“样子工程”观念,着极大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二是政府更加关注或强调一些影响大、涉及范围广、更为有利可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忽视乃至压抑一些不那么有利可图,或不能带来政绩的民间文化遗产,结果反而破坏了本地区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平衡。三是地方政府片面和机械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提出对非遗实行所谓的“在发展中保护”、“产业化保护”和“市场化保护”的观点。实际上是对非遗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借继承之名随意变更非遗原貌,严重损害非遗的原真性,从而加速了非遗的消亡。

(五)难以确保长效机制的建立与维持。一是基层政府虽然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但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普查汇编等资料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并逐步出版还没有得到实施。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摸清家底后没有后续保护,关就是“活态传承”,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发觉后面临毁灭。

其次,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

(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锐减,后继无人。以东营市为例,2009年公布的吕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有杜瑞杰一人。下图为调研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问题调研,从图表中可以显示,群众最为担忧的是传承人减少的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2008年两会代表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普遍关注,一些极具特色的小剧种正在迅速消亡。根据农工党中央的提案,上世纪我国有地方戏360多种,目前除70个左右生存状况尚好外,其他剧种多数已经消亡,其中包括在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南方高腔、乱弹等古老声腔。即使有些小剧种暂时留存了下来,也大都处于岌岌可危状态。山西省上世纪80年代有地方剧种52个,现在仅剩28个;安徽省的地方剧种从建国初期的27个衰减到现在的7个。

千百年来,民间文化遗产传授方式主要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即“口传心授”。随着老艺人相继离去,青年人大多不愿意从事相关行业,这类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面临后继无人、资金短缺、剧场瓦解、表演技巧消失等困难,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绝活变绝唱的危险处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尴尬局面,不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由于影视与网络的冲击,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正在逐渐丧失观众,渐渐地由大众艺术转向“小众”艺术,当代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表演程式以外的,诸如舞美、灯光、音效、服装、特技等外部包装对于视觉感官的冲击,因此“快男”、“超女”等节目能够大行于世。小制作、小投入,无法满足当代观众这种多元化的审美需求。缺乏资金支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普遍困境,走商业化的路子,古老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就很难保留,但是仅靠政府补贴,连自身生存都危机重重。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以吕剧为例表现如下:首先,时下活跃在吕剧艺术舞台上的仍多是些“庄户剧团”,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仅仅靠来源于民间的、规模不超过二三十人的“庄户剧团”来发展吕剧,困难重重。其次,在吕剧的剧本创作方面,缺乏创新,吕剧剧本的创作有日益萎缩之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只躺

在玻璃罩子里睡大觉”,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应该定位于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承载体困境。戏曲是最广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但是基层剧团发展状况着实堪忧。根据调研,东营区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先后扶持发展起了牛庄庄户剧团、史口庄户剧团、时家村庄户剧团、王岗村庄户剧团等60多个庄户剧团,但是这些乡镇基层庄户剧团都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缺乏、组织及不健全等困境;以东营市吕剧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市县级剧团也受到了人才体制限制、在大型剧目编排上资金严重缺乏。剧团往往是剧种生存的根基,没有剧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玖丧失大半,还谈何保护,更谈何艺术体现。

再次,社会方面。

(一)宣传力量薄弱,群众认知度与认知层次较低。随着电视等艺术门类的不断涌现,吕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近几年,虽然做了许多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工作,但由于措施不够完善,使其发展前景仍然不容乐观。据东营区文体局长孙洪杰介绍:吕剧在山东省教育电视台举办过专门宣传电视节目,但是由于收视率不高,广告效益微乎其微,最后被电视台撤掉。然而电视仍然是广大群众接受外部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以东营市在校大学生为例汇总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媒介百分比图如下——

由上图可知当前民间文化传播途径主要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主,网络等新兴媒体比重也逐渐增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媒介的宣传极大影响了群众的文化认知度与保护、开发参与度。

(二)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与参与度较低。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考察了吕剧发源地东营的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

表2 您知道山东地方戏曲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学历交叉制表

学历

小学及以

下初中高中与专

本科及以

上合计

您知道山东地方戏曲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知道计数12 32 64 35 143 学中的 % 40.0%50.0%65.3%72.9%59.6%

总数的 % 5.0% 13.3% 26.7% 14.6% 59.6%不知道计数18 32 34 13 97 总数的 % 7.5% 13.3% 14.2% 5.4% 40.4%合计计数30 64 98 48 240 总数的 % 12.5% 26.7% 40.8% 20.0% 100.0%

在上表右侧黑体大号百分比数字中可看出,随着学历增高,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断增加。整体来说了解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群占调研总数的59.6%。此外,社会整体参与程度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政府制定政策、政府实施,社会各界力量没有切实参与进来,主要表现在:群众被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渠道不通、社会力量参与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极少、社会投资非遗意识不强等。

第三章传承之旅—政策视角下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3.1政府与文化遗产遗产辩证关系探索

在十余天的调研中,我们深入市、县、乡、村四级先后走访了政府文化工作人员、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基层群众等,调研过程中,调研队发放群众问卷26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发放学生问卷11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在考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体系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社会学观点来描述当今社会运行,即由“两只手”所维持,分别是“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首先,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离不开政府的直接干预,其“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市场的调节。其次,文化作为社会一种特殊的物品,在具有商品属性的同

时更具有民族内涵性与学术研究性。走商业化道路,优秀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就很难保留,但仅靠政府补贴,自身生存就会危机重重,没有学术研究就更难以深刻促进其发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此,我们认为在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需求性与专业学术性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各界辅助参与实施,既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被市场“风化掉”,又要保证不被政府“腐烂掉”,即为学术主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3.2政府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2.1各级政府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先后已经审定发布了两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投入了大量资金加以有效的保护,各地建立了相应的非遗保护机构,领导和落实对非遗的保护工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也已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由于目前尚有不少非遗保护工作未能纳入国家或地方的发展规划,与非遗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有关保护标准、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培训等各项工作相对薄弱,管理资金和管理人员相对不足,致使一些地方的非遗保护工作难以全面、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国家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使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全面落实对非遗的法律保护。

非遗保护方式很多,而实施各种保护方式的基础是立法保护,唯有立法保护才是根本性的保护;有了立法保护,才会使对非遗的行政保护、财政保护、产权保护、专家人才保证、专业技术保证、工作制度保证等方面得到根本保障。有了法律保障,对违反非遗保护法的一切行为,相关的人与事就能作出公正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处罚,卓有成效地遏制对非遗保护所造成的严重损害。

此外,在国家制定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才能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3.2.2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建议各级府要以科技发展的政绩观为指导,重视地域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非遗保护工作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把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事业发展纲要,倡导国家建立和实施文化GDP体系与其评估标准。具体表现在:

首先,加快宣传体制改革。扩大媒体话语权,引导各级媒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报道,扩大社会认知度与群众参与度。

其次,推进文体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在调研中不同程度出现人才招聘与录用需求脱节的情况,行之有效的做法如:面向社会择优聘用、推行职称评聘制、落实绩效考核体制等。

再次,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改革融资体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扩大社会参与,搞活文化产业。

最后,加强与群众交流沟通,深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东营市政府举办各项文娱活动展开了群众调查——

在调查中群众普遍喜欢政府举办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现场演出活动。政府文化部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把握工作重点,事半功倍。

3.2.3资金扶持与相关保障制度完善

2008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确保每年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但是实际情况中各级财政难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施行。因此加强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政策落实情况核实很有必要,并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障监督体系建设。

3.2.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承载体和表现形式,建立和完善市级、县级、乡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

3.3政府引导其它社会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化、大众化、学术化是必要途径,通过产业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价值的与传承的具体体现,学术化是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及其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政府引入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但是其市场化、产业化、大众化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渠道合理吸纳资金而后将非遗中能够适应现代产业开发的

部分合理利用起来。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发展现代传媒业、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新闻出版、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图书音像、文化娱乐等)、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打造东营特色文化品牌:孙子文化品牌、吕剧文化品牌、节庆文化品牌等)如下图所示,显示了东营市群众对于各种文化遗产开发途径的倾向性——

3.3.2拓宽宣传渠道,扩大群众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眼球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借助各种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远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也需要电视、网络媒体的包装、宣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并不是因为年轻人对此没有兴趣,而是他们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了解,不能让年轻一代只在父辈甚至祖辈的回忆中咂摸这些技术或曲艺的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味道,不能只让这些瑰宝停留在过去,我们应借助各种力量对吕剧从剧本到演员再到演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消除旅居艺术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之间的文化隔阂,增进人们对其的认同感,使更多的人了解吕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不仅扩大了豫剧的知名度,使之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培养了很多孩子的兴趣,涌现了很多唱戏的童星,更是借此拥有了无数的豫剧迷,成了家喻户晓的节目。同样的,浙江电视台的《戏曲红茶坊》、黄梅戏的“中国戏剧网”、秦腔的“中国秦腔网”对于各种戏曲的发扬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山东吕剧在这方面的宣传就相形见绌了。所以山东吕剧等文化必须抓住宣传机会,扩大影响力。

其次,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包装。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口头传承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是文化生命线得以延续的重要法宝,如果传承人没有了,活态的文化便立即中断,剩下的只能是一种纯物质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接受采访时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本,我们看到传承人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再者通过对民间文化传人的包装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有助于引起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激起大家的关注热情。

3.3.3“非遗”教育嵌入各级教育体系

(一)完善中小学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学生民间文化课程;加强学校与当地文艺团的交流与合作;编排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外读物;学校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

在这个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网络等元素充斥的年代,年轻人很难拿出多余的精力来关心曲艺,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就会缺少新鲜血液,势必会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最终被这个时代淘汰。因此,(上图为实践队在牛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基地调研)我们可以在黄河三角洲或者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加强校园推广,开设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在高校里设置戏曲表演艺术专业以及选修课程,校园传

承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给学生,在开设课程的同时还可以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进行示范表演,培养学生的兴趣,甚至能够培训一个兴趣团体,到时再从兴趣团体中选拔培养传承人会容易得多。通过校园传承,对于扭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文艺团体中问题最突出的是缺乏专业演艺人才、人才招聘与利用渠道脱节等。在改善教育体制的基础上,要逐步增加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比重。

(三)大力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学活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层次。下图是对东营市大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

如图所示,大学生赞同“戏曲进校园”的比例高达62%,有54%的学生愿意选修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课程。戏曲进校园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于培养自己的受众群体,培养忠实于吕剧文化的“粉丝”,进一步占有市场具有重要帮助。

在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呼吁应当“将中国多民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中国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大学教育应当“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如果戏曲进校园能够推广开来,对于在高等院校诞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新学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从高校不断地走向社会,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向新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民革XX市委今年3月,组织部分党员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市是地处太行山的一个山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丰富文化资源。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六大类: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竞技与杂技。主要有武术社火、故事火、牛斗虎等。二是历史悠久、盛传全市的民间民俗。主要有平定风秧歌、跑马、平定城柏井古庙会上会迎驾与祈雨等。三是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刻花瓷制作工艺、平定砂货制作工艺、珐花瓷制作工艺等。四是道具简单、轻便灵活的说唱艺术。保存至今的说唱艺术主要有阳泉评说。五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民间舞蹈。主要有文迓鼓、武迓鼓等。六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主要有赵氏孤儿传说、浮山女娲补天的传说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开发利用并重,通过各种活动大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全面普查整理,精心申报保护名录。2006年以来,我市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将搜集整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记载下来。同时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对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编辑出版了各种资料。2008年10月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申报第二批省级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平定武迓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保护计划,确定了保护单位,明确了项目普查、申报责任人,使非物质

东营市2015年环境统计

东营市2015年环境统计 综合年报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 二0一六年七月

第一章2015年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基本情况 一、2015年环境统计调查范围 工业源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调查对象为3个门类中39个行业的全部工业企业(不含军队企业),即行业代码前两位06-46的,包括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工业企业以及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或可能有污染物产生的工业企业。工业源调查对象采取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逐个发表调查,调查对象按照属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属地的基本区域。 1、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按市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进行筛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市范围内全年工业源排放总量85%以上的工业企业。筛选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原则为:在2014年环境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原则为:首先,由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对上年环境统计数据库中指标的污染物排放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序,将上年占各项污染物排放量85%以上企业的最低排放值作为各项污染物排放规模值,指标污染物包括: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将上年度指标污染物年排放量大于规模值的工业企业纳入重点调查范围。指标污染物年排放量

可通过排污申报、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竣工验收等相关数据推算获得。其次,新建、改扩建项目中有废水或废气重金属(砷、镉、铅、汞、六价铬或总铬)产生的。第三,有危险废物产生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重点调查范围。然后,删除关闭企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当年通过各级环保部门竣工验收的企业,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未通过环保验收、但事实上已进入生产或试生产并有实际排污的新建、改扩建企业。个别县区重点调查企业较少的,根据环境管理需要适当增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2、非重点调查单位采用占重点调查单位总体不超过15%的比率估算的方式获取数据。根据各县区不同的实际情况,所选系数也有所不同。 3、生活污染测算,其中废水、COD、氨氮排放量的测算利用系数得出。 二、企业基本情况 1、2015年共统计企业137家,比去年增加9家。 新增9家企业: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富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汇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三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胜星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齐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市佳昊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朕盛碳素有限公司。 变更法人代码企业: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

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健全××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省环保厅关于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1.3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先期控制,及时监测;资源共享,保障有力。 1.4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 -1-

一般四级。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环保局组织或参与的发生在我市行政辖区内或涉及我市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参与处置、指导、调度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的应急工作按照《××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执行。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应对工作按照《××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领导组 市环保局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组(简称“局领导组”),统一指挥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指导县区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局领导组组成如下: 组长:市环保局局长 副组长:分管应急的副局长及其他局领导 成员单位:局办公室、法制宣教科、规划与财务科、污染控制与科技科、开发监督与自然保护科、总量综合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市环境信息与在线监控中心、市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局领导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见附件2。 -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邵冬梅B090902023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学习了非遗保护技术这一对于我的专业最重要一门专业课。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换了许多人,而且上课的内容也形式不一。但所有老师都围绕了关于非遗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发掘区保护的主题。作为一名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既然要在期末结束之际交一篇论文,那么我就说说我的家乡(黑龙江)的非遗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也将是永远的。随着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突出黑龙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80年以上的传承史,传承谱系清晰,传承人具有代表性,项目处于濒危状况”等标准,最终确定了“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古驿道站丁习俗”、“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黑龙江传统魔术”、“罕伯岱达尔斡尔族民歌”、“鞑子秧歌”、“满族萨满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赛马”等13个类别的49个项目。其中,涉及七个少数民族的26个项目,满族8项,鄂伦春族7项、赫哲族5项、蒙古族3项,达尔斡尔族、鄂温克族、朝鲜族各1项。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目前,黑龙江省的“二人转”、“东北大鼓”、“桦皮工艺”、“鱼皮工艺”及一些少数民族的说唱、舞蹈和民俗等9个项目已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几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起源、特色。 1、“满族珍珠球”像篮球的运动项目 据五常当地人介绍,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分布于五常拉林镇及周边区域,其他满族聚集区也能见到。满族珍珠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满族人采集珍珠的劳动。努尔哈赤时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做大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与风浪搏斗,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张开贝壳,防止珍珠被夺走。至此,一种攻守兼备的满族球类竞技项目诞生。 满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适度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满族文化传统,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五常等地,人们只有在庆祝民族节日时才玩起这种运动,这对“珍珠球”的发展、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孙主任透露,下一步保护的措施,除了采取通过信息、图像、

东营市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东营市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摘要]今年,东营市全市各级发展环境办公室坚持以受理群众诉求、强化督促检查、加强效能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综合监督职能,加强组织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东营市环境现状得到很大改善,治理措施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本文从东营市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参考范例。 [关键词] 东营市环境现状治理措施 一东营市环境现状 1.政府指导环境现状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东营市全市各级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新思路、新高度、新举措,创造性地全面开展环保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部门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东营区开展明察暗访工作。调整明察重点,将重点检查的执法检查单位由原来的16个扩展到24个,由固定检查内容、检查次数变为不定期抽查。先后对药监分局、卫生局、盐务局等15个单位的重点执法活动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加大暗访力度,改变以往拉网式暗访方式,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片、分类进行暗访,收到了明显成效。 2. 环境关键指标2010年,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好。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27~0.184mg/Nm3,日均值达标率为98.4%;年均值为0.076 mg/Nm3,较去年下降了0.003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8~0.115mg/Nm3,年均值为0.031mg/Nm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01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6~0.080mg/Nm3,年均值为0.024mg/Nm3,与去年持平。 昼夜等效声级:2010年,全市功能区噪声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3.6分贝,比去年上升了0.6分贝。

市环境保护局主要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2018年版)【模板】

XX市环境保护局主要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2018年版) 总则 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确立原则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对具体环境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确定处罚种类、裁定处罚幅度时,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三)综合分析的原则。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综合考虑以下情节: 1、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 2、环境违法行为的具体方法或者手段,危害的具体对象; 3、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环境违法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以及社会影响; 4、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其效

果; 5、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初犯还是再犯。 (四)量罚一致的原则。当针对常见环境违法行为,确定自由裁量权适当尺度标准,对处罚裁量标准有幅度范围的,运用插值法计算罚款金额,使情节相当的同类案件,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基本一致。 (五)从严从重处罚适用原则。环境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刑事犯罪等事项的,按上限或最高限实施处罚;当事人存有阻挠环保执法、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及多次实施环境违法行为等情形的,从严加重处罚。有以下情形的,按违法程度上调一个档次最高限从严从重处罚,但不得高于最高处罚额度。 1、阻挠环保执法或者拒不整改的; 2、故意隐瞒编造事实推翻以前陈述的; 3、包庇或者串通其他环境违法行为人的; 4、当事人在12个月内实施了3次以上环境违法行为的; 5、当事人的环保信用等级为红牌的; 6、需配套环保设施未建成就投入生产的项目。 有以下情形的,一律按最高限实施处罚,但不得高于最高处罚额度。 1、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2、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期间或者被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中医药理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作者荣子涵 系别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08级 学号0828150088 成绩 指导教师张春香 2010年08月21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中医药理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摘要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东方国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严峻挑战,学会结合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出一条保护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医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1900年发表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然而在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这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他的三大文明发源地的历史都没能延续至今。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王朝被覆灭,又有新的统治者站起来,然而哪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外敌入侵战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没能打断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五千年的延续,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至今的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然而对于这些精髓我们并没有好好的保护与利用,只是任他们自生自灭。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愈来愈多的与世界接触,我们喊着让中国国际化世界化,可是那样的后果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的被人们所淡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的出台,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一些事情我们经历的久了,就会忘记它不平常的来历。直到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这一原本属于我国的纪念节日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乐府诗集》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的女英雄花木兰。然而当下又有多少人不是一边吃着快餐一边看着迪士尼版的《花木兰》。迪士尼乐园中被许多美国土生土长的卡通人物围绕的木兰亭即灿烂夺目又让人觉得不合时宜。若木兰真的知道了,恐怕现在又要多叹息了。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背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饮茶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环保证明样本

篇一:环保证明模板 证明 兹证明xxx在我村(社区)开办的xxx(餐馆名字)周围环境良好无污染源,排污符合规定,无噪音、油烟污染,餐饮单位建立有餐厨废弃物处理登记台帐,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泔水类废弃物、废弃油脂类废弃物按要求与回收方签定回收协议书,并注明泔水类垃圾、废弃油脂回收处理的用途,不存在餐厨废弃物再加工后返回餐桌的情况。 特此证明 xxx村(社区)居委会 xx年xx月xx日 。篇二:环保证明 环保证明 东营市科技局: 胜利油田胜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不含有机氯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要求。 特此证明。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东营分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环保证明 东营市科技局: 胜利油田胜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双子双季铵盐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要求。 特此证明。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东营分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环保证明 东营市科技局: 胜利油田胜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分步法生产磺甲基酚醛树脂合成新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要求。 特此证明。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东营分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篇三:环保证明 证明 *******有限公司为本局管辖区内的企业,经核查,该企业自成立至本证明出具之日,生产经营活动一直符合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规定的要求。项目委托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均已验收合格,申领了《排污许可证》,按时、足额缴纳了排污费,无欠缴费情况,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正常,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未发生污染事故、违法排污等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日期

他市环保局信息中心职责

黄山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职责 1、组织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制订并实施环境信息化工作规划计划。 3、实施环境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 4、组织建设、运行和维护环境信息网络系统。 5、组织开发和利用环境信息资源。 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职责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推进环境区域合作与交流,为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建立和完善环保宣传教育及公众参与机制,积极策划、组织环保公益活动,指导环保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各类环保活动,推动社会及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 2、通过环保网和各类新闻媒介,加强环境保护理念、信息、知识的传播,增强对公众的舆论引导,发挥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收集国内外有关环保信息,策划、编辑环保科普读物和环保宣传教育手册及资料。 4、根据我市环境治理的需要,为市政府、市环保局提供和编辑制作资料片、内参片、专题片等影视作品。

合肥市环境信息中心职责 1、负责合肥市环境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递、分析及规范化应用等工作。 2、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业务建设和技术管理工作。 3、负责编制全市环境信息系统规划并指导全市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负责局系统内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配置、安装、调试、管理和人员培训。 安庆市环境信息中心工作职责 1、根据国家环境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国家总局、省环保局要求,制定安庆市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制定市级环境信息技术规范和组织实施全市环境信息化工作。 2、履行市环保局下达的各项环境信息管理工作职责;承担环境信息处理和环保数据统计、发布等应用工作。 3、负责市级环保广域网络的规划建设和项目管理;负责国家环保专网、省环保网安庆节点的管理;负责市环保电子政务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4、负责市级环保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负责环保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网上平台的建设管理;承担全市环境信息的收集、采编、上报和发布。 5、负责全市环境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承担市级环保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 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 鲁西北农村, 又名 "犁铧大鼓 ",或作 "梨花大鼓 "。最初只是敲 击犁铧碎片伴奏,采用山东方言来演唱当地的民歌小调,后 逐渐发展为有板式变化的成套唱腔、敲击矮脚鼓和特制的半 月形梨花片并有三弦伴奏的说唱表演形式。山东大鼓在不同 的流布地区又分别称山东调、山东柳儿、梅花调、鼓碰弦、 犁铧片、梨花大鼓、铁片大鼓、怯大鼓、何老风等。流布于 冀南、冀中广大城乡。 山东曲种。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又名梨花大鼓、犁铧大鼓。 早期只以敲犁铧碎片来演唱当地的民歌曲调,后逐渐发展成 为有板式变化体结构的成套唱腔, 击矮脚鼓 ,敲特制的半月形 梨花片 ,由三弦伴奏的演唱形式, 长期流传在农村中, 业余演唱。再后出现流动的民间艺人 ,并形成孙、 赵两大门户 , 流传日益广泛。明末清初诗人贾凫西运用鼓词形式写了《木 皮散人鼓词》 ,他端坐集市击鼓演唱 ,嬉笑怒骂,寄亡国之激 愤。清末 ,刘鹗在小说《老残游记》中描绘了白妞、黑妞在济 南明湖居演唱时的景况,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大鼓 由农民

师史氏《历下志游》及凫道人《旧学盦笔记》均有所记述。 著名艺人山东大鼓清末以前,山东大鼓一直活跃于农村,著名艺人有郭老占、何老凤、范其凤、李老凤等,以后,白妞、黑妞进入城市演唱,女艺人大量增加。享盛名的有上半截、下半截、盖山东、白菜心、郭大妮等。20 世纪30 年代以后享名曲坛的是四大玉,即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以后,杜大桂、姬素英、鹿巧玲相继而起 ,流传地区不仅山东城乡,而且南至徐州、南京、上海,西 至郑州、洛阳、汉口、重庆,北至北京、天津、东北各地, 盛极一时。但自西河大鼓、河南坠子兴起之后,山东大鼓渐 趋衰落。山东大鼓主要分南口、北口两大流派。南口流传广,影响大,早期原唱快口,唱腔流畅动听。《老残游记》中描写白妞所唱《黑驴段》,节奏全是快板,越唱越快,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字字清楚,实属独到。后起的女演员谢大玉、杜大桂、鹿巧玲都宗法南口并有所发展。北口流行于山东北部、河北南部一带,俗称“老牛大捽缰”调,曲调质朴,吐字夯实有力,富于乡土气息。代表性艺人为郭老占、何老凤等。 其中以何老凤影响最大,他的唱腔曾被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河南坠子等曲种吸收。另外,李老凤曾在北口的基础上吸收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学生姓名:谢奎 年级、专业:13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指导教师:符昌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黄梅戏为例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彩,种类异彩纷呈,其中湖北的黄梅戏作为南方戏曲种之一极具代表性。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其他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一样,都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这两者作为现存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性,决定了其包含的“文化记忆”更容易随时代迁延与变革而被人们忽略或忘却。因此,保护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保护因其本身存在形态限制而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冲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已成为国际间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黄梅戏的艺术性与价值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黄梅戏文化,即指发生于历史上的皖、鄂、赣以及由此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黄梅戏来源于该区域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方式,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定:其一,黄梅戏文化是指历史上该地区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安徽、湖北和江西界线上的相关区域。其二,黄梅戏文化约有两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其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息息相关。严格意义上来讲,黄梅戏文化在建国后达到了鼎盛,因此有“梅开二度”一说,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三,黄梅戏文化不仅仅是该地区的一种盛行文化,她更有徽州人带向外省,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黄梅戏文化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演变,日渐成熟,

东营市2016年环境统计

东营市2016年环境统计 综合年报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 二0一七年八月

第一章2016年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基本情况 一、2016年环境统计调查范围 (一)工业源 1、工业源调查范围及对象 工业源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调查对象为3个门类中41个行业的全部工业企业(不含军队企业),即行业代码前两位06-45的,包括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工业企业以及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或可能有污染物产生的工业企业。 2、工业源调查对象的确定 工业源采取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逐个发表调查,与非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整体核算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即为重点调查企业与区域非重点调查企业的加和。调查对象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在地的基本区域。调查对象根据当地环境管理的需要本着易统计、易核算的原则,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纳入该二级单位所在地调查;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厂区,纳入各厂区所在区域调查。其中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按地市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进行筛选,是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占各地市辖区范围内全年工业源排放总量85%以上的工业企业。筛选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原则为: (1)以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为总样本(待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定库后再行调整),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初步名单,符合其中任何1项条件的即纳入重点调查范围: ①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列占地市85%排放量的工业企业;或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产生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列占地市65%产生量的工业企业。 ②有废水或废气重金属(砷、镉、铅、汞、六价铬或总铬)产生的工业企业。 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000吨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④有危险废物产生的工业企业。 ⑤水力发电(4412)、土砂石开采业(1011、1012、1013、1019)不纳入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范围。 (2)各地市级行政单位若有个别区县无重点调查企业,地市级环保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补充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3)各地市级环保部门动态调整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名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若干问题与建议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若干问题与建议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范围及其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携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很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做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做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应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保护、传承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源于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28日批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公约》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

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典故与传说等);2.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等);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包括传统节日、民族节日和传统习俗);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包括生产和生活知识、传统医药、宗教信仰等);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包括民间美术和公益类、生产类、商贸类手工技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 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非遗的保护传承,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先进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明多样化及可持续发展。所以保护、传承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还处于起始阶段,出现的问题不少,需要我们共同关注、探讨和解决。 目前,从我所处的永康市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资源消亡速度快 就如2011年永康云溪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发掘云溪古村落文化,在收集编写《云溪传说》时,很多经口口相传、口传心授、

临沂市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沂市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琴戏:柳琴戏,亦名“拉魂腔”。曲调优美,声调婉转,有动人心弦、拉人魂魄的魅力,故而得名。清朝乾隆年间起源于临沂,发展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1953年9月经临沂地委、行署批准,正式成立临沂专区柳琴剧团,设有编导、音创、舞美、演员、乐队及业务、行政办公室等专业部门,是临沂市唯一的专业戏曲表演团体。 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是一种民间曲调,多由一个人演唱,其伴奏乐器也十分罕见,是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物品,打击出节拍伴奏。鲁南五大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余韵遍及整个鲁东南。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现在保存下来的共有130首。《满江红?四盼》于1957年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表演会演,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 龙灯扛阁:“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庆祝胜利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喜庆节日里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龙灯扛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享誉海内外。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山泥塑:苍山小郭泥塑发源地为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起源于清咸丰年(1851—1862)间,原为已故老泥塑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师天津泥人张,掌握了雕塑之技巧,利用本地黄泥塑成人畜玩具,晾干,涂粉、着色,至集市销售,泥塑作品流传于国内外,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苍山小郭泥塑体裁广泛,现已发展到100多个花样品种。2006年12月,苍山小郭泥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郯城木板年画: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郯城木版年画的集中产地胜利乡沙沃村,在县城西南15公里的沂河北岸,是郯城木版年画的发源地。郯城沙沃传统木版年画分为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具有很高的技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柳编技术:临沭县传统柳编,属于民间手工技艺,其所用的主要原料为白柳条,经剥皮、晾干、加工后就可编织。1949年建国以后,现代柳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临沭县先后荣获“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之美誉。 沂蒙山小调:费县是唱响《沂蒙山小调》的地方,位于山东省南部,蒙山之阳。《沂蒙山小调》是一首由群众传唱所流传下来的优美的民间小调,是山东民歌的典型代表,很多优秀的歌曲和器乐曲都引用《沂蒙山小调》的旋律。 兰陵美酒:兰陵美酒是我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此酒产于人杰地灵的兰陵古镇,有3000多年的历史。兰陵美酒以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独特的酿造技术,甜美甘醇的酒品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的酒文化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也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是中国酿酒业的奇葩。

中山市各地区环境保护局联系方式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Content-6513.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山市各地区环境保护局联系方式 中山市各地区环境保护局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南朗分局 电话(0760)85217718 网址 地址体育路6号 附近建筑中华保险 公交车站南朗镇政府站:083路; 085路; 089路; 212路; 中山12路 中山市民众环保局 电话 网址 地址六百六路61 附近建筑精英电脑 公交车站民众镇政府站:360路下浪线; 360路新胜渡口线; 361 路; 368路 中山市环保局东区分局 电话(0760)88380953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Content-6513.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网址 地址中山五路63东区办事处大楼107室 附近建筑汇智大厦 公交车站东区办事处站:1路; 006路; 023路; 208路; 中山12路 中山市环保局东凤分局 电话 网址 地址凤翔大道138 附近建筑中山市国税局东凤税务分局 公交车站民乐村站:203路; 512短线; 512路 中山市环保局板芙分局 电话(0760)86502163 网址 地址中山市市辖区 附近建筑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板芙分局 公交车站板芙工业区站:652路; 653路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Content-6513.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 电话86-0760-********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e13506843.html,/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石歧中山三路政府第二办公区26楼 附近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富豪支行) 公交车站社保局站:1路; 033路; 038路; 208路; 216路; 216路平东三六九墟日班; b15路; 中山12路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三乡分局 电话(0760)86686555 网址 地址建设路9 附近建筑中山市个私协会三乡分会 公交车站三乡公安分局站:611路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火炬开发区分局 电话(0760)85599367 网址 地址康乐大道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