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一、实验题目:

(1)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分配和实现主存回收

(2)在分页式管理方式下采用位示图来表示主存分配情况,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习帮助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原理:

第一题: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分配和实现主存回收

(1)可变分区方式是按作业需要的主存空间大小来分割分区的。当要装入一个作

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

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随着作业的装入、

撤离,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个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

闲的。例如:

为了说明哪些区是空闲的,可以用来装入新作业,必须要有一张空闲区说明表,格式如下:

(2)当有一个新作业要求装入主存时,必须查空闲区说明表,从中找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有时找到的空闲区可能大于作业需要量,这时应把原来的空闲区变成两部分:一部分分给作业占用;另一部分又成为一个较小的空闲区。为了尽量减少由于分割造成的空闲区,而尽量保存高地址部分有较大的连续空闲区域,以利于大型作业的装入。为此,在空闲区说明表中,把每个空闲区按其地址顺序登记,即每个后继的空闲区其起始地址总是比前者大。为了方便查找还可使表格“紧缩”,总是让“空表目”栏集中在表格的后部。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顺序分配算法)分配主存空间。按照作业的需要量,查空闲区说明表,顺序查看登记栏,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当空闲区大于需要量时,一部分用来装入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如图:

(4)当一个作业执行结束撤离时,作业所占的区域应该归还,归还的区域如果与其它空闲区相邻,则应合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例如,在提示(1)中列举的情况下,如果作业2撤离,归还所占主存区域时,应与上、下相邻的空闲区一起合成一个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归还主存时的回收算法如图:

(5)请按最先适应算法设计主存分配和回收的程序。然后按(1)中假设主存中已装入三个作业,且形成两个空闲区,确定空闲区说明表的初值。现有一个需要主存量为6K的作业4申请装入主存;然后作业3撤离;再作业2撤离。为它们进行主存分配和回收,把空闲区说明表的初值以及每次分配或回收后的变化显示出来或打印出来:

第二题:在分页式管理方式下采用位示图来表示主存分配情况,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1) 分页式存储器把主存分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块,作业的信息也按块的大小分页,作业装入主存时可把作业的信息按页分散存放在主存的空闲块中,为了说明主存中哪些块已经被占用,哪些块是尚未分配的空闲块,可用一张位示图来指出。位示图可由若干存储单元来构成,其中每一位与一个物理块对应,用0/1表示对应块为空闲/已占用。

(2) 假设某系统的主存被分成大小相等的64块,则位示图可用8个字节来构成,另用一单元记录当前空闲块数。如果已有第0,1,4,5,6,9,11,13,24,31,共10个主存块被占用了,那么位示图情况如下图:

(3) 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对主存的需要量,先查当前空闲块数是否能满足作业要求,若不能满足则输出分配不成功。若能满足,则查位示图,找出为“0”的一些位,置上占用标志“1”,从“当前空闲块数”中减去本次占用块数。

按找到的计算出对应的块号,其计算公式为:块号= j′8+I其中,j表示找到的是第n 个字节,i表示对应的是第n位。根据分配给作业的块号,为作业建立一张页表,页表格式:

(4) 当一个作业执行结束,归还主存时,根据该作业的页表可以知道应归还的块号,由块号可计算出在位示图中的对应位置,把对应位的占用标志清成“0”,表示对应的块已成为空闲块。归还的块数加入到当前空闲块数中。由块号计算在位示图中的位置的公式如下:

字节号j=[块号/8] ([ ]表示取整)

位数i={块号/8} ({ }表示取余)

(5)设计实现主存分配和回收的程序。假定位示图的初始状态如(2)所述,现有一信息量为5页的作业要装入,运行所设计的分配程序,为作业分配主存且建立页表(格式如(3)所述)。然后假定有另一作业执行结束,它占用的块号为第4,5,6和31块,运行所设计的回收程序,收回作业归还的主存块。

要求能显示和打印分配或回收前后的位示图和当前空闲块数,对完成一次分配后还要显示或打印为作业建立的页表。

四、数据结构:

数组、链表

五、程序代码:

第一题:

package可变分区管理;

class Node1{//用Node来模拟内存的当前状态

int start;

int size;

boolean state;

int jobNo;

public Node1(){}

public Node1(int start,int size,boolean state,int jobNo){ this.start = start;

this.size = size;

this.state = state;

this.jobNo = jobNo;

}

public void print(){//打印Node类

if (this!=null)

System.out.println("

"+this.start+"\t"+this.size+"\t"+this.state+"\t"+this.jobNo); }

}

//Link.java

class Link{ //用Link类来模拟连接各个内存,并添加作业

public void addJob(int size,int jobNo,Node1 a[]){

for(int i=0;i

if(a[i]!=null){ //当前内存有内容时

if(size

if(a[i+1]==null){ //当下一块内存还没有使用时

a[i+1]=new

Node1(size+a[i].start,size,true,jobNo);//使用该内存

}

else{ //当下一块内存已被使用,那么继续寻找一块还没被使用的内存

for(int j=i+1;j

if(a[j]==null){

a[j]=new

Node1(size+a[j-1].start,size,true,jobNo);

break; //当找到未被使用的内存及填入内容后跳出循环

}

}

}

}

a[i].print();//打印输出当前Link中各个内存块的使用情况

}

}

}

public void delete(Node1 a[],int jobNo){//删除某一个进程,当该进程被删除后,进程所在内存的状态变为false

for(int i=0;i

if(a[i]!=null){

if(a[i].jobNo==jobNo){

//a[i].size=0;

a[i].state=false;

a[i].jobNo=0;

}

if(a[i]!=null){

a[i].print();

}

}

}

}

public void back(Node1 a[]){ //进行状态为false的内存的回收删除内存状态为false的内存节点。并将该节点与起始点结合for(int i=1;i

if(a[i]!=null){

if(a[i].state==false){

a[0].size=a[0].size+a[i].size;

a[i]=null;

}

}

}

for(int j=0;j

if(a[j]!=null){

a[j].print();

}

}

}

}

//OSJob.java

public class Jo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ode1 jobArray[]=new Node1[70];

jobArray[0]=new Node1(0,25,false,0);

Link l = new Link();

System.out.println("--------------最初的内存

--------------");

System.out.println("起始位置"+"\t"+"大小"+"\t"+"状态"+"\t"+"工作号");

jobArray[0].print();

System.out.println("-------------增加第1个作业后

---------------");

System.out.println("起始位置"+"\t"+"大小"+"\t"+"状态"+"\t"+"工作号");

l.addJob(4,1,jobArray);

System.out.println("------------增加第二个作业后

-----------------");

System.out.println("起始位置"+"\t"+"大小"+"\t"+"状态"+"\t"+"工作号");

l.addJob(10,2,jobArray);

System.out.println("-------------增加第三个作业后

-----------------");

System.out.println("起始位置"+"\t"+"大小"+"\t"+"状态"+"\t"+"工作号");

l.addJob(10,3,jobArray);

System.out.println("-------------删除作业2后

---------------------");

System.out.println("起始位置"+"\t"+"大小"+"\t"+"状态"+"\t"+"工作号");

l.delete(jobArray,2);

System.out.println("-------------添加作业4后

------------------------");

System.out.println("起始位置"+"\t"+"大小"+"\t"+"状态"+"\t"+"工作号");

l.addJob(5,4,jobArray);

}

}

第二题: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bitmap[8][8]={ //初始化位图{1,1,0,0,1,1,1,0},

{0,1,0,1,0,1,0,0},

{0,0,0,0,0,0,0,0},

{1,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int freecount=54; //初始时空闲页块数typedef struct yebiao //页表结构体

{

int yehao; // 页号

int kuaihao; //块号

struct yebiao *next; //指向下一个页表项的指针

}YEBIAO;

typedef struct progress //进程结构体

{

char name[30]; //进程名

int size; //进程所需内存大小

struct progress *next; //指向下一个页表项的指针

struct yebiao *yb; //为其分配内存建立的页表首地址

}PROGRESS;

/*分配内存函数,为进程分配所需要的内存并建立页表*/

YEBIAO *allocation(int size)

{

YEBIAO *head;

YEBIAO *tem;

int n=0;

tem=(YEBIAO *)malloc(sizeof(YEBIAO));

head=tem;

for(int i=0;;i++) //遍历位图找到空闲的页块

{

if(bitmap[i/8][i%8]==1) continue; //如果页会已被占用直接查下一个页块

if(bitmap[i/8][i%8]==0)

{

bitmap[i/8][i%8]=1; //将空闲的位图标识置为一

tem->yehao=n; //建立一个页表项的页号

tem->kuaihao=i; //对应的块号

tem->next=NULL;

n++;

}

if(n==size) break; //如果已经分配了需要的页块直接退出查找

else

{

tem->next=(YEBIAO *)malloc(sizeof(YEBIAO));

tem=tem->next;

}

}

return head;

}

/*回收内存*/

void recovery(YEBIAO *a)

{

YEBIAO *b;

while(a->next!=NULL)

{

bitmap[a->kuaihao/8][a->kuaihao%8]=0; //将页块对应的标识位图对应标志置0

b=a->next; //指向下一个页表项

free(a); //释放页表项

占用的空间

a=b;

}

bitmap[a->kuaihao/8][a->kuaihao%8]=0;

free(a);

}

void outputyebiao(YEBIAO *a) //输出页表的内容

{

cout<<"-------------------------"<

do

{

cout<yehao<kuaihao<

a=a->next;

}while(a!=NULL); //遍历页表链表逐行输出页表项

cout<<"-------------------------"<

}

void outputbit() //输出主存分配位视图

{

cout<<"主存分配位视图如下:"<

cout<<"------------------------------"<

for(int i=0;i<8;i++)

{

for(int j=0;j<8;j++)

{

cout<

}

cout<

}

cout<<"------------------------------"<

}

PROGRESS *insert(PROGRESS *head,PROGRESS *b) //插入进程,将进程信息插入进程链表中

{

PROGRESS *tem;

if(head==NULL) //如果进程为空直接将要出入的进程指针赋值给头指针

{

head=b;

b->next=NULL;

}

else //定位到链表的队尾将要插入的进程插入到队尾

{

tem=head;

while(tem->next!=NULL)

{

tem=tem->next;

}

tem->next=b;

}

return head;

}

PROGRESS *getprosess(PROGRESS *head) //输入进程为进程分配空间

{

PROGRESS *a;

char na[30];

int size;

cout<<"请输入进程名:";

cin>>na;

cout<<"请输入进程所占内存大小:";

cin>>size; //上面是输入进程的名称和所用内存空间大小

if(size>freecount) //如果进程

{

cout<<"进程所需内存的大小大于空闲的内存,无法添加进程。"<

return head;

}

a=(PROGRESS *)malloc(sizeof(PROGRESS)); //开辟空间存放进程信息

strcpy(a->name,na);

a->size=size; //初始化进程的基本信息

freecount-=size; //将可用的页块数减去进程要用的页块数

a->yb=allocation(size); //为进程创建页表

cout<<"进程创建成功!"<

a->next=NULL;

return insert(head,a); //将进程插入进程链表中

}

void outputprosess(PROGRESS *head) //输出进程信息{

if(head==NULL) //判断进程队列是否为空

{

cout<<"当前没有进程!"<

return;

}

do //进程队列不为空,先输出进程的名称和所占内存的大小。再输出进程的页表队列

{

cout<<"进程名为:"<name<<" 进程所占内存的大小为:"<size<<"页"<

cout<<"进程的页表如下:"<

outputyebiao(head->yb);

head=head->next;

}while(head!=NULL);

}

PROGRESS * delecteprosess(PROGRESS *head) //删除进程

{

char na[30];

PROGRESS *a,*b;

cout<<"请输入要删除的进程名:"; //使用进程的名字来删除进程

cin>>na;

if(head==NULL) //如果进程为空,退出函数

{

cout<<"进程链表为空,没有进程可删除。"<

return NULL;

}

if(strcmp(head->name,na)==0) //如果找到要删除的进程

{

recovery(head->yb); //先删除进

程的页表并释放所占的页

freecount+=head->size; //将可用的内存数加上进程所占的内孙

a=head->next;

free(head); //释放进程信息所占得内存空间

cout<<"进程"<

return a;

}

a=head->next;

b=head;

while(a!=NULL) //遍历链表找到要删除的进程

{

if(strcmp(a->name,na)==0)

{

recovery(a->yb);

freecount+=a->size;

b->next=a->next;

free(a);

cout<<"进程"<

return head;

}

b=a;

a=a->next;

}

cout<<"您输入的进程名不对,删除进程失败。"<

return head;

}

void outbiaoti()

{

cout<<"\t\t\t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模拟"<

cout<<"您可进行如下操作: 1.查看内存分配情况; 2.查看进程;

3.添加进程

4.删除进程"<

cout<<"\t\t 可用内存为"<

}

void main()

{

int n;

PROGRESS *head; //进程的头指针

head=NULL;

system("color 2f");

outbiaoti();

for(;;)

{

cin>>n;

switch(n)

{

case 1: outputbit();outbiaoti();break;

case 2: system("cls");outputprosess(head);outbiaoti();break;

case 3: system("cls");head=getprosess(head);

outbiaoti();break;

case 4: system("cls");head=delecteprosess(head);

outbiaoti();break;

default: break;

}

}

}

六、运行结果:

第一题:

第二题:

七、实验心得:

这次的实验相对来说较难,之前对内存那块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但通过实验,也参考了很多资料解释,但是还是对内存分配与回收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以后的程序编写不论是实验还是项目开发,无论大小,都应该把程序的整体框架构建好,提高重用性,再进行一步步实现。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材料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解剖教研室编写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第一章绪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三、实验室守则…………………………………… 第二章实验指导及报告 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 任务二观察颅骨及其连结…………………………… 任务三观察四肢骨及其连结………………………… 任务四观察头颈肌(系解+局解)…………………… 任务五观察躯干肌(系解+局解)…………………… 任务六观察四肢肌(系解+局解)………………… 任务七观察消化系统………………………………… 任务八观察呼吸系统……………………………….. 任务九观察泌尿系统……………………………….. 任务十观察男性生殖系统……………………………….. 任务十一观察女性生殖系统……………………………. 任务十二观察腹膜分泌系统……………………. 任务十三观察心脏模型…………………… 任务十四观察全身动脉…………………… 任务十五观察全身静脉…………………………..

任务十六观察淋巴系统……………………………. 任务十七观察眼模型……………………………… 任务十八观察耳模型…………………………………任务十九观察脊髓模型………………………………任务二十观察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任务二十一观察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任务二十二观察脑的被膜、血管……………………任务二十三观察脑神经…………………………………任务二十四观察脊神经…………………………………任务二十五观察脏神经……………………………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首次适应法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首次适应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南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课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南通大学 2014年 5 月 16 日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首次适应法 一、实验目的 主存是中央处理机能直接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能否合理而有效地使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本实验主要熟悉主存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分配与回收算法。所谓分配,就是解决多道程序或多进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的问题,以便各个进程能获得所希望的主存空间,正确运行。所谓回收,就是当进程运行完成时,将其所占用的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 二、实验要求 采用空闲区链法管理空闲区,并增加已分配区表。分配算法采用首次适应法。 三、设计思路: (1)采用空闲区链法管理空闲区,并增加已分配区表。分配算法采用首次适应法(内存空闲区的地址按照从小到大的自然顺序排列),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2)设计一个进程申请序列以及进程完成后的释放顺序,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

(3)进行分配时应该考虑这样3种情况:进程申请的空间小于、等于或大于系统空闲区的大小。回收时应该考虑这样4种情况:释放区上邻、下邻、上下都邻和都不邻接空闲区。 (4)每次的分配与回收都要求把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各种数据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各进程的申请、释放情况显示出来。 四、主要思想 (1)输入主存空间的最大长度n创建最大长度总和为n的若干空闲区的主存空闲区链; (2)输入待存作业的长度x,从链头开始找第一个合适作业的空闲区:分区长度小于x时,指针后移,继续寻找;分区长度等于x时,分配空间, 修改作业分区;分区长度大于x时,分配空间,修改分区数据。 五、流程图 1.空闲区链的首次适应算法分配流程图 2.空闲区链的首次适应算法回收流程图 六、调试结果 1.内存的分配 2.内存的回收 3.内存清空 七、总结与感悟 说实话我操作系统学得不是很好,一开始看到题目觉得自己要完成这个实验有些难度。好在老师提醒书上有另一道类似题目的程序代码,另外书上也有首次适应法的流程图,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之后我也参考了网上的相关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实现的,他们都是怎么样的思路和方法,与我一开始的想法相比,比我精妙在哪里。最后自己调试时,遇到了许许多多问题和错误,请教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之后,终于做完实验。 这次的实验使我了解到,平时对知识的积累相当重要,同时也要注重课上老师的讲解,老师在课上的延伸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对程序的编写有很大的作用,同时,编程也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细细推敲。越着急可能就越无法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多多请教,知识是在实践与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积累的,所以问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肯下功夫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完成的。操作系统这门课不但重要而且十分有用,我一定要下功夫把这门课学好。

内存分配与回收

课程设计 题目: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学生姓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别:计算机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 指导教师:副教授 副教授 2011年月日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学院(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计算机09-2 学生姓名:学号:

目录 第一章背景研究 (1) 1.1课题简介 (1) 1.2 设计要求 (1) 1.3概念原理 (1) 1.4 环境说明和使用工具 (2) 第二章详细设计 (2) 2.1功能介绍 (2) 2.1.1分配函数发fenpei()的执行过程(最佳适应算法) (2) 2.1.2回收进程空间所占的函数free()的执行过程 (2) 2.2函数的规格说明 (3) 2.2.1打印分配表空闲表函数 print() (3) 2.2.2为进程分配空间函数 fenpei(char *c, struct node *p,struct node *f) (3) 2.2.3回收进程所占空间函数struct node * free(char *c, struct node *p,struct node *f) (3) 2.3 主要数据结构 (3) 2.4 流程图 (5) 第三章核心算法的实现 (6) 3.1 分配函数 (6) 3.2回收函数 (11) 第四章测试 (15) 4.1 预测试 (15) 4.2 实际运行结果(截图) (16) 第五章总结 (18)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背景研究 1.1课题简介 操作系统是当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 是计算机应用人员深入了解和使用计算机的必备知识, 是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具有分析现行操作系统和设计、开发实际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悉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所谓分配,就是解决多道作业或多进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的问题。所谓回收,就是当作业运行完成时,将作业或进程所占用的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采用可变式分区管理,使用最佳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深入研究此算法有助于我们全面的理解内存的分配原理,培养我们逻辑思维能力。 1.2 设计要求 设计多个作业或进程动态请求内存资源的模拟系统,使用最佳适应算法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实现可变式分区管理;设计相应的内存分配算法,定义相关数据结构,以及输出显示每次请求分配内存的结果和内存的已分配和未分配的状况。 1.3概念原理 可变式分区管理的原理:区域的大小及起始地址是可变的,根据程序装入时的大小动态地分配一个区域。保证每个区域之中刚好放一个程序。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存储空间,提高内存的使用效率。如果一个程序运行完毕,就要释放出它所占有的分区,使之变成空闲区。这样就会出现空闲区与占用区相互交错的情况。这样就需要P 表,F表来分别表示内存的占用区状态与空闲区的状态。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一、实验题目: (1)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分配和实现主存回收 (2)在分页式管理方式下采用位示图来表示主存分配情况,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习帮助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原理: 第一题: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分配和实现主存回收 (1)可变分区方式是按作业需要的主存空间大小来分割分区的。当要装入一个作 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 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随着作业的装入、 撤离,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个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 闲的。例如: 为了说明哪些区是空闲的,可以用来装入新作业,必须要有一张空闲区说明表,格式如下:

(2)当有一个新作业要求装入主存时,必须查空闲区说明表,从中找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有时找到的空闲区可能大于作业需要量,这时应把原来的空闲区变成两部分:一部分分给作业占用;另一部分又成为一个较小的空闲区。为了尽量减少由于分割造成的空闲区,而尽量保存高地址部分有较大的连续空闲区域,以利于大型作业的装入。为此,在空闲区说明表中,把每个空闲区按其地址顺序登记,即每个后继的空闲区其起始地址总是比前者大。为了方便查找还可使表格“紧缩”,总是让“空表目”栏集中在表格的后部。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顺序分配算法)分配主存空间。按照作业的需要量,查空闲区说明表,顺序查看登记栏,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当空闲区大于需要量时,一部分用来装入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如图:

操作系统实验四报告-主存空间分配和回收(含源码)分析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学号 姓名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主存的分配与回收。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如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掌握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及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主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实现是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的。所谓分配,就是解决多道作业或多进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的问题。所谓回收,就是当作业运行完成时将作业或进程所占的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 可变分区管理是指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建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适合作业的需求,并且分区个数是可以调整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作业等待。随着作业的装入、完成,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闲的。 实验要求使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采用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来进行,分区分配中所用的算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三种算法来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VC++ 6.0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分析 某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在系统运行当然开始,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存储器区被分为操作系统分区(40KB)和可给用户的空间区(600KB)。 (作业1 申请130KB、作业2 申请60KB、作业3 申请100KB 、作业2 释放 60KB 、作业4 申请 200KB、作业3释放100KB、作业1 释放130KB 、作业5申请140KB 、作业6申请60KB 、作业7申请50KB) 当作业1进入内存后,分给作业1(130KB),随着作业1、2、3的进入,分别分配60KB、100KB,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作业2运行完毕,释放所占内存。此时,作业4进入系统,要求分配200KB内存。作业3、1运行完毕,释放所占内存。此时又有作业5申请140KB,作业6申请60KB,作业7申请50KB。为它们进行主存分配和回收。 1、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使用空闲分区链实现主存分配和回收。

Java 内存释放

Java 内存释放 (问题一:什么叫垃圾回收机制?)垃圾回收是一种动态存储管理技术,它自动地释放不再被程序引用的对象,按照特定的垃圾收集算法来实现资源自动回收的功能。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的时候,内存回收它占领的空间,以便空间被后来的新对象使用,以免造成内存泄露。 (问题二:java的垃圾回收有什么特点?)JAVA语言不允许程序员直接控制内存空间的使用。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都是由JRE负责在后台自动进行的,尤其是无用内存空间的回收操作(garbagecollection,也称垃圾回收),只能由运行环境提供的一个超级线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问题三:垃圾回收器什么时候会运行?)一般是在CPU空闲或空间不足时 自动进行垃圾回收,而程序员无法精确控制垃圾回收的时机和顺序等。 (问题四:什么样的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当没有任何获得线程能访问一个对象时,该对象就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问题五:垃圾回收器是怎样工作的?)垃圾回收器如发现一个对象不能被任何活线程访问时,他将认为该对象符合删除条件,就将其加入回收队列,但不是立即销毁对象,何时销毁并释放内存是无法预知的。垃圾回收不能强制执行,然 而Java提供了一些方法(如:System.gc()方法),允许你请求JVM执行垃圾回收,而不是要求,虚拟机会尽其所能满足请求,但是不能保证JVM从内存中删除所有不用的对象。 (问题六:一个java程序能够耗尽内存吗?)可以。垃圾收集系统尝试在对 象不被使用时把他们从内存中删除。然而,如果保持太多活的对象,系统则可能会耗尽内存。垃圾回收器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内存,只能保证可用内存尽可能的得到高效的管理。 (问题七:如何显示的使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1)空引用:当对象没有对他可到达引用时,他就符合垃圾回收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他的引用,删除对象的引用就可以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引用变量设置为null,来符合垃圾回收的条件。 Java代码 1.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hello");

DNA提取及PCR扩增实验报告.doc

PCR扩增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刘琳1131428 环境科学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PCR扩增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 2.对扩增后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并分析相应结果。 二、实验原理 1. PCR扩增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缓冲液,加入微量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耐热T aq聚合酶及两个合成DNA的引物,而后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94℃)变性,双链解链,这是所谓变性阶段。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55℃)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这是所谓退火阶段。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Tap酶作用下,用四种dNTP为原料,引物为复制起点,模板DNA的一条双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两条双链,这是延伸阶段。如此反复,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重复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DNA合成这一循环,使产物DNA重复合成,并在重复过程中,前一循环的产物DNA可作为后一循环的模板DNA而参与DNA的合成,使产物DNA的量按指数方式扩增。经过30~40个循环,DNA扩增即可完成。 2.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DNA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与其相对分子量成反比。不同构型的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该电泳方法以琼脂凝胶作为支持物,利用DNA分子在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仪器:PCR扩增仪、0.2ul薄壁管、1.5ml离心管、移液枪、枪头、微波炉、电泳仪、水平电泳槽、制胶版、紫外透射仪。 试剂:TapDNA聚合酶、dNTP、buffer、两种引物、16S全长DNA样本、无菌ddH2O、模板DNA 、TBE、琼脂糖、EB、显色剂。 四、实验步骤 1. PCR扩增 本次试验选择细菌16S rDNA V3区片段进行扩增。 1.1 根据计算,首先取1.5ml离心管按照 2.5ul 10×Buffer 、1 ul dNTP、0.5 ul 341GC、 0.5 ul 534、0.125 ul Taq、19.375u ddH2O的比例配置足量的PCR反应体系。 1.2 分别向9个薄壁管中分别加入24 ul的反应体系,并分别添加8种不同的模版,并于第9个薄壁管中加入无菌ddH2O作为阴性对照。 1.3 将薄壁管放入PCR扩增仪中,按照预定程序进行PCR扩增。其中循环过程需要达到30~40次。程序如下: 预变性:94℃3min 循环:94℃变性30s 55℃退火30s 72℃延伸30s 末次延伸:72℃5min

动态内存分配和回收

实验五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属性 设计 三.实验内容 1.确定内存空间分配表; 2.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3.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四.实验背景材料 实现可变分区的分配和回收,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分配算法;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回收算法。 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间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 由于可变分区的大小是由作业需求量决定的,故分区的长度是预先不固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随内存分配和回收变动。总之,所有分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表格的设计必须和这个特点相适应。由于分区长度不同,因此设计的表格应该包括分区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由于分配时空闲区有时会变成两个分区:空闲区和已分分区,回收内存分区时,可能会合并空闲分区,这样如果整个内存采用一张表格记录己分分区和空闲区,就会使表格操作繁琐。分配内存时查找空闲区进行分配,然后填写己分配区表,主要操作在空闲区;某个作业执行完后,将该分区变成空闲区,并将其与相邻的空闲区合并,主要操作也在空闲区。由此可见,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主要是对空闲区的操作。这样为了便于对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就建立两张分区表记录内存使用情况,一张表格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己分分区表”;一张是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区表”。这两张表的实现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链表形式,一种是顺序表形式。在实验中,采用顺序表形式,用数组模拟。由于顺序表的长度必须提前固定,所以无论是“已分分区表”还是“空闲区表”都必须事先确定长度。它们的长度必须是系统可能的最大项数。 “已分分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 struct { float address; //已分分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已分分区表登记栏标志,“0”表示空栏目,实验中只支持一个字符的作业名 }used_table[n]; //已分分区表 “空闲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 m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最大为m struct

java垃圾回收机制

上次讲到引用类型和基本类型由于内存分配上的差异导致的性能问题。那么今天就来聊一下和内存释放(主要是gc)有关的话题。 事先声明一下:虽说sun公司已经被oracle吞并了,但是出于习惯,同时也为了偷懒节省打字,以下仍然称之为sun公司。 ★jvm的内存 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具体章节请看“这里”),提及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内存空间: ◇栈内存(stack):每个线程私有的。 ◇堆内存(heap):所有线程公用的。 ◇方法区(method area):有点像以前常说的“进程代码段”,这里面存放了每个加载类的反射信息、类函数的代码、编译时常量等信息。 ◇原生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主要用于jni中的原生代码,平时很少涉及。 关于栈内存(stack)和堆内存(heap),已经在上次的帖子中扫盲过了,大伙儿应该有点印象。由于今天咱们要讨论的“垃圾回收”话题,主要是和堆内存(heap)有关。其它的几个玩意儿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等以后有空了,或许可以单独聊一下。 ★垃圾回收机制简介 其实java虚拟机规范中并未规定垃圾回收的相关细节。垃圾回收具体该怎么搞,完全取决于各个jvm的设计者。所以,不同的jvm之间,gc的行为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咱拿sun官方的jvm来简单介绍一下gc的机制。 ◇啥时候进行垃圾回收? 一般情况下,当jvm发现堆内存比较紧张、不太够用时,它就会着手进行垃圾回收工作。但是大伙儿要认清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jvm进行gc的时间点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为gc启动的时刻会受到各种运行环境因素的影响,随机性太大。 虽说咱们无法准确预知,但如果你想知道每次垃圾回收执行的情况,还是蛮方便的。可以通过jvm的命令行参数“-xx:+printgc”把相关信息打印出来。 另外,调用system.gc()只是建议jvm进行gc。至于jvm到底会不会做,那就不好说啦。通常不建议自己手动调用system.gc(),还是让jvm自行决定比较好。另外,使用jvm命令行参数“-xx:+disableexplicitgc”可以让system.gc()不起作用。 ◇谁来负责垃圾回收? 一般情况下,jvm会有一个或多个专门的垃圾回收线程,由它们负责清理回收垃圾内存。 ◇如何发现垃圾对象? 垃圾回收线程会从“根集(root set)”开始进行对象引用的遍历。所谓的“根集”,就是正在运行的线程中,可以访问的引用变量的集合(比如所有线程当前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当前类的成员变量等等)。垃圾回收线程先找出被根集直接引用的所有对象(不妨叫集合1),然后再找出被集合1直接引用的所有对象(不妨叫集合2),然后再找出被集合2直接引用的所有对象......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能遍历到的对象都遍历完。 凡是从根集通过上述遍历可以到达的对象,都称为可达对象或有效对象;反之,则是不可达对象或失效对象(也就是垃圾)。 ◇如何清理/回收垃圾? 通过上述阶段,就把垃圾对象都找出来。然后垃圾回收线程会进行相应的清理和回收工作,包括:把垃圾内存重新变为可用内存、进行内存的整理以消除内存碎片、等等。这个过程会涉及到若干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见“这里”。限于篇幅,咱就不深入聊了。 ◇分代 早期的jvm是不采用分代技术的,所有被gc管理的对象都存放在同一个堆里面。这么做的缺点比较明显:每次进行gc都要遍历所有对象,开销很大。其实大部分的对象生命周期都很短(短命对象),只有少数对象比较长寿;在这些短命对象中,又只有少数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其它大量的短命对象都属于小对象(很符合二八原理)。 有鉴于此,从jdk 1.2之后,jvm开始使用分代的垃圾回收(generational garbage collection)。jvm把gc相关的内存分为年老代(tenured)和年轻代(nursery)、持久代(permanent,对应于jvm规范的方法区)。大部分对象在刚创建时,都位于年轻代。如果某对象经历了几轮gc还活着(大龄对象),就把它移到年老代。另外,如果某个对象在创建时比较大,可能就直接被丢到年老代。经过这种策略,使得年轻代总是保存那些短命的小对象。在空间尺寸上,年轻代相对较小,而年老代相对较大。 因为有了分代技术,jvm的gc也相应分为两种:主要收集(major collection)和次要收集(minor collection)。主要收集同时清理年老代和年轻代,因此开销很大,不常进行;次要收集仅仅清理年轻代,开销很小,经常进行。 ★gc对性能会有啥影响? 刚才介绍了gc的大致原理,那gc对性能会造成哪些影响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造成当前运行线程的停顿 早期的gc比较弱智。在它工作期间,所有其它的线程都被暂停(以免影响垃圾回收工作)。等到gc干完活,其它线程再继续运行。所以,早期jdk的gc一旦开始工作,整个程序就会陷入假死状态,失去各种响应。

JVM内存分配(栈堆)与JVM回收机制

Java 中的堆和栈 简单的说: Java把内存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栈内存,一种是堆内存。 在函数中定义的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当在一段代码块定义一个变量时,Java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后,Java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所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他用。 堆内存用来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 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Java虚拟机的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 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对象后,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让栈中这个变量的取值等于数组或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栈中的这个变量就成了数组或对象的引用变量。 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对象起的一个名称,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对象。 具体的说: 栈与堆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 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对象从中分配空间。这些对象通过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的释放。堆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寄存器,栈数据可以共享。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栈中主要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和对象句柄。 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假设我们同时定义: int a = 3; int b = 3; 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的引用,然后查找栈中是否有3这个值,如果没找到,就将3存放进来,然后将a指向3。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的引用变量后,因为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值,便将b直接指向3。这样,就出现了a与b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这时,如果再令a=4;那么编译器会重新搜索栈中是否有4值,如果没有,则将4存放进来,并令a指向4;如果已经有了,则直接将a指向这个地址。因此a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到b 的值。要注意这种数据的共享与两个对象的引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的这种共享是不同的,因为这种情况a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到b, 它是由编译器完成的,它有利于节省空间。而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修改了这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引用变量。 String是一个特殊的包装类数据。可以用: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 = "abc"; 两种的形式来创建,第一种是用new()来新建对象的,它会在存放于堆中。每调用一次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而第二种是先在栈中创建一个对String类的对象引用变量str,然后查找栈中有没有存放"abc",如果没有,则将"abc"存放进栈,并令str指向”abc”,如果已经有”abc”则直接令 str指向“abc”。 比较类里面的数值是否相等时,用equals()方法;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下面用例子说明上面的理论。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材料

许昌学院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书 学号: 5006140057 姓名:闫金科 班级: 14物联网工程 成绩: 2016年02月

实验一 Linux的安装与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比如Linux发行版、宏内核、微内核等。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初步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3.熟悉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结构,了解Linux常用文件夹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从网络上下载VMware软件和两个不同Linux发行版镜像文件。 2.安装VMware虚拟机软件。 3.在VMware中利用第一个镜像文件完成第一个Linux的安装,期间完成网络信息、用户 信息、文件系统和硬盘分区等配置。 4.在VMware中利用第二个镜像文件完成第二个Linux的安装,并通过LILO或者GRUB解决 两个操作系统选择启动的问题。 5.启动Linux系统,打开文件浏览器查看Linux系统的文件结构,并列举出Linux常用目 录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1、启动VMware,点击新建Linux虚拟机,如图所示:

2、点击下一步,选择经典型,点击下一步在选择客户机页面选择Linux,版本选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如图所示: 3、点击下一步创建虚拟机名称以及所要安装的位置,如图所示:

4、点击下一步,磁盘容量填一个合适大小,此处选择默认值大小10GB,如图所示: 5、点击完成,点击编辑虚拟机设置,选择硬件选项中的CD-ROM (IDE...)选项,在右侧连接中选择“使用ISO镜像(I)”选项,点击“浏览”,找到Linux的镜像文件,如图所示: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学号: 110310014 学生姓名:于钊 班级:信管1101班 指导教师:吴联世 实验日期: 2013 年12月5日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顺序分配算法)分配主存空间。 按照作业的需要量,查空闲区说明表,顺序查看登记栏,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当空闲区大于需要量时,一部分用来装入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 由于本实验是模拟主存的分配,所以把主存区分配给作业后并不实际启动装入程序装入作业,而用输出“分配情况”来代替。 4、当一个作业执行完成撤离时,作业所占的分区应该归还给系统,归还的分区如果与其它空闲区相邻,则应合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例如,在上述中列举的情况下,如果作业2撤离,归还所占主存区域时,应与上、下相邻的空闲区一起合成一个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 2)程序结构(流程图) 首次适应分配模拟算法

主存回收算法 3)实现步骤 实现动态分区的分配与回收,主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设计记录主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主存分配算法;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主存回收算法。 1.设计记录主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 由于动态分区的大小是由作业需求量决定的,故分区的长度是预先不固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随主存分配和回收变动。总之,所有分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表格的设计必须和这个特点相适应。由于分区长度不同,因此设计的表格应该包括分区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由于分配时,空闲区有时会变成两个分区:空闲区和已分分区,回收主存分区时,可能会合并空闲区,这样如果整个主存采用一张表格记录已分分区和空闲区,就会使表格操作繁琐。主存分配时查找空闲区进行分配,然后填写已分配区表,主要操作在空闲区;某个作业执行完后,将该分区贬词空闲区,并将其与相邻的空闲区合并,主要操作也在空闲区。由此可见,主存的分配与回收主要时对空闲区的操作。这样为了便于对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就建立两张分区表记录主存的使用情况:“已分配区表”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空闲区表”记录空闲区。 这两张表的实现方法一般由两种:链表形式、顺序表形式。在本实验中,采用顺序表形式,用数组模拟。由于顺序表的长度必须提前固定,所以无论是“已分配区表”还是“空闲区表”都必须事先确定长度。它们的长度必须是系统可能的最大项数,系统运行过程中才不会出错,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已分配表区”还是“空闲区表”都是空闲栏目。已分配区表中除了分区起始地址、长度

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

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 手动管理内存 在介绍现代版的垃圾回收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下需要手 动地显式分配及释放内存的那些日子。如果你忘了去释放内存,那么这块内存就无法重用了。这块内存被占有了却没被使用。这种场景被称之为内存泄露。 下面是用C写的一个手动管理内存的简单例子: intsend_request() { size_tn=read_size(); int*elements=malloc(n*sizeof(int)); if(read_elements(n,elements)

11intsend_request(){size_tn=read_size();stared_ptrelements= make_shared();if(read_elements(n,elements)

材料回收实验报告

材料回收综合实验 指导书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2009年12月

一、实验目的 1. 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对材料回收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熟悉热塑性塑料回收工艺流程与相关设备。 二、实验内容 1. 回收热塑性塑料的筛选、粉碎、清洗与干燥; 2. 粉碎物料的挤出造粒成型; 3. 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4. 测定回收物料的相关性能、评价回收效果(选做)。 三、实验简述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飞速发展,白色污染不断加剧、能源枯竭警钟长鸣,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呼声使得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的问题迫在眉睫。毫无疑问,回收再生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当然是最令人向往的。 常见的回收方法有填埋、燃烧、热解、生物降解、添加、循环利用等。随着填埋场地的减少和填埋费用的激增填埋法已不再可行,低成本的焚烧法会破坏废旧高分子材料的有机成分并释放危害环境的有毒物质。在石油资源紧缺的今天,废旧聚合物作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能源,其回收不容忽视。热解就是从能源回收的角度进行的,它将废旧高分子材料转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碳氢化合物,其反应产物有附加价值,可以用作燃料或者某些工业的原材料,但成本较高。另外高分子材料很难生物降解。而除了原有的再生利用方法外,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方法,譬如用微生物侵蚀胶粉对其改性使之能再硫化,回收橡胶与热塑性塑料的弹性体添加到水泥中,以及由玻璃和塑料复合模压而成的商业砖等等。这些新思路无一不为缓解当今世界的填埋问题带来了希望。 一般饮料用塑料瓶多为PET材料吹塑而成,其回收相对容易,因为它可以熔融再加工成含纤维的绝缘体,可用于夹克制造业、汽车内部材料、地毯或者再模压成新的瓶子。本实验尝试通过分拣、粉碎、清洗、干燥、挤出造粒等工艺,对回收PET塑料瓶材料进行回收处理。由于PET是稀释性聚合物,在回收加工时残留的水分会产生水解,而导致熔体特性黏度大大降低。另外,通常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和剪切热。而导致熔体热降解,使相对质量分子下降黏度降低。回收造粒的颗粒氧化颜色变深,透明度差。 四、实验过程 1. 实验准备

操作系统之内存分配与回收

操作系统实验 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二、实验内容:利用可变分区的首次适应算法,模拟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三、实验目的:掌握可变分区首次适应算法的原理以及其编程实现。 四、实验过程: 1、基本思想:可变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求,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首次适应算法要求空闲空间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进行内存分配时,从链表头部开始依次检索,找到第一个不小于请求空间大小的空闲空间进行分配。分配时需考虑碎片问题,若分配会导致碎片产生则将整块分区分配。内存的回收需要考虑四种情况:⑴回收分区前后两个分区都空闲,则需要和前后两个分区合并;(2)回收分区只有前一分区空闲,则与前一分区合并;(3)回收分区只有后一分区空闲,则和后一分区合并;(4)回收分区独立,不考虑合并 。 2、主要数据结构: struct FreeArea{ 链结点包含的数据:分区号、大小、起址、标记 i nt ID; i nt size;

l ong address; i nt sign; }; struct Node { 双链表结点结构体:数据区、前向指针、后继指针 F reeArea data; s truct Node *prior; s truct Node *next; }*DLinkList; 3、输入、输出: 输入: I.内存分配时由键盘输入分区ID和大小; II.内存回收时由键盘输入需要回收的分区ID; 输出:输出内存的分配情况(按照地址从低到高) 4、程序流程图:

5、实验结果截屏:

6、源程序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Free 0 //空闲状态 #define Busy 1 //已用状态 #define PBusy 2 //碎片已用状态 #define FINISH 1 //完成 #define FINISH2 1 //完成 #define ERROR 0 //出错 #define memory 512 //最大内存空间为(单位:KB)#define min 10 //碎片最小值(单位:KB) typedef struct FreeArea//空闲链数据 { i nt ID; i nt size; l ong address; i nt sign; }; typedef struct Node//空闲连结构 { F reeArea data;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新建云桂铁路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三: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一、实验题目 采用可变式分区管理,使用首次或最佳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 二、实验内容 主存是中央处理机能直接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能否合理而有效地使用主存,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本实验采用可变式分区管理,使用首次或最佳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要求采用分区说明表进行。 三、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在可变式分区管理方式下,如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提示: (1)可变式分区管理是指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建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适合作业的需要,并且分区个数是可以调整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求量分割一部分给作业;若无,则作业等待。 随着作业的装入、完成,主存空间被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有的分区空闲。例如,某时刻主存空间占用情况如图1所示。 表1 空闲区说明表 10K 20K 45K 65K 110K 256K

所示。 其中,起始地址指出各空闲区的主存起始地址,长度指出空闲区大小。 状态栏未分配指该栏目是记录的有效空闲区,空表目指没有登记信息。 由于分区个数不定,所以空闲区说明表中应有足够的空表目项,否则造成溢出,无法登记。同样,再设一个已分配区表,记录作业或进城的主存占用情况。 (2)当有一个新作业要求装入主存时,必须查空闲区说明表,从中找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有时找到的空闲区可能大于作业需求量,这时应该将空闲区一分为二。一个分给作业,另一个仍作为空闲区留在空闲区表中。为了尽量减少由于分割造成的碎片,尽可能分配低地址部分的空闲区,将较大空闲区留在高地址端,以利于大作业的装入。为此在空闲区表中,按空闲区首地址从低到高进行登记。为了便于快速查找,要不断地对表格进行紧缩,即让“空表目”项留在表的后部。其分配框图如图2所示。Array图2 首次适应算法分配框图 (3)当一个作业执行完时,作业所占用的分区应归还给系统。在归还时要考虑相邻空闲区

Php引用计时器和垃圾回收机制

php引用计数器和垃圾回收机制谈到引用计数器和垃圾回收机制,必须得从php变量说起。总所周知,php 是一种弱类型,但具体表现在哪里,程序里面又是怎么表现的呢?php里面又是怎样实现引用计数器的,程序如何区分变量引用和复制?php是如何对已用完的变量进行回收,不同的php版本的不同的垃圾回收机制又是如何实现的? 1.引用计数器 讲到引用计数器,不得不先说一下变量的c语言实现。如下,几个变量的结构体和联合体: zvalue_value联合体: typedef union _zvalue_value { long lval; /* long value */ double dval; /* double value */ struct { char *val; int len; } str; H as hTable *ht; /* hash table value */ zend_object_value obj; } zvalue_value; zval的结构: struct _zval_struct { /* Variable information */ zvalue_value value; /* value */ zend_uint refcount__gc; zend_uchar type; /* active type */ zend_uchar is_ref__gc; }; zval可以看成一个容器,zvalue_value是该容器存储变量值的联合体,refcount__gc 是引用计数,记录引用数,is_ref__gc是标志这个容器是否真正的引用,type表示这个变量的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