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6章沉降

第06章沉降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讲解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自由沉降过程; 2、通过沉降实验学会绘制E~t 关系曲线和E~u 关系曲线; 3、能正确运用数据求解总去除率E T 。 二、实验原理 在含有离散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若试验柱内有效水深为H ,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 ,u=H/t 。如以p 0表示沉速u

地下车库沉降缝漏水处理方案

地下车库沉降缝漏水处理 方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地下车库沉降缝漏水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地下车库工程位于杏林家园小区,车库整体深度为,上方为休闲广场,地下水位较高,常年处于地下3米以上,现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该项目基础为350mm厚现浇混凝土,基础面积约11400m2,属大体积混凝土,存在4条环形后浇带。 2 渗漏原因 地下车库主体建成后,车库一段顶板堆放的土较高,三段顶板堆放的土较少,由于覆土不平衡及最近下雨较多地下水位上移,将三段车库上浮,导致各联结段出现垂直沉降落差,将沉降缝中双层止水带拉破。沿止水带出现大渗漏。 3 防水堵漏方案设计 根据现场情况,该工程的墙面也有局部渗漏现象,主要问题为混凝土沉降缝止水带破裂,地下水高压渗漏。一般传统表面堵漏的方法难以取得成效。解决该问题需要全面分析,认真对待,堵、防结合,综合治理才能成功。 堵漏 首先是堵漏,先将大量漏水点用高压化学灌浆方法堵住。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是导致混凝土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裂缝引起的渗漏水解决起来很困难。一般传统的堵漏方法,是将裂缝或渗水处凿开进行表面堵漏,结果是堵

住这里那里又开始渗漏,因为裂缝在混凝土内部是无规则的,水可以在裂缝中自由串动,从相对薄弱的部位渗出。 化学灌浆是指将由化学材料配制的浆液,通过钻孔埋设注浆嘴,使用压力将其注入混凝土的裂缝中,使其扩散、凝固,达到堵漏、防水的目的。常用于修补较深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根据灌浆的压力和速度,可分为高压快速灌浆法和低压慢速灌浆法。前者用于混凝土深层裂缝漏水堵漏,后者适用于结构补强加固,本工程适于使用高压快速灌浆法。 高压化学灌浆堵漏可利用灌浆机产生的持续高压,将化学浆液灌注到混凝土内部的缝隙中,并将缝中的水完全沿来水通道挤走,并与水反应形成凝胶,将原来渗水缝隙完全填充满,达到永久止水目的。 这种灌浆方法的优点: 压力高,一般可达20Mpa,并能稳定恒压,能让化学浆液完全进入混凝土结构深层微小缝隙内部,止水效果好。 化学灌浆液生产技术成熟,品种齐全,基本上都已实现单组份成品化生产,贮存稳定性好,开桶即可使用,不需现场配制。浆液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好,且对混凝土无腐蚀,固化后无毒环保,可永久防水。 施工工艺简单易行,施工速度快,止水效果立竿见影。工人劳动强度小,施工效率高,比传统作法快5-10倍。 施工不受季节与天气限制,可用于各种工程,包括新建与抢修工程,饮用水工程等。施工综合费用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显着。

深层搅拌加固地基发生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深层搅拌加固地基发生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深层搅拌加固地基沉降的原因,并就如何防止沉降发生,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的一些技术措施,可供业内人士参考。关键词:深层搅拌,加固地基,沉降近年来,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良好地质建筑用地日益减少,许多建筑工程只能建在相对较差的地基上,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湖沼相沉积的软弱地基。为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类似地基,多采用加固成本相对较低的深层搅拌加固法进行地基加固,在许多工程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的工程施工结束后建筑物却发生较大沉降,严重影响了工程的使用效果,甚至危及到建筑物的安全。作者长期从事工程桩基检测工作,接触此类工程较多,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对有关深层搅拌加固地基发生沉降的原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加固方法的适用与否,是建筑物安全与否的首要条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对深层搅拌法的适用性作了明确规定:“适用于处理淤泥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地基。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但有的工程虽知其地基土存在泥炭、草煤等有机质含量高的下卧软弱地层,由于受资金、工期等因素的制约,在未经试验的前提下,仍直接采用深层搅拌法进行加固。结果由于水泥与泥炭、草煤的不相溶性,造成泥炭、草煤层的桩身强度较低,桩身强度成“串珠”状,桩身应力传递不连续。此类深层搅拌加固地基在下卧泥炭、草煤埋深不大时,在进行加固地基承载力检测时易发现加固效果差而及时更改基础;但对于下卧泥炭、草煤埋深稍大,检测时由于受上部“硬壳”地层的影响,试验应力反映深度有限,往往不易发现下卧泥炭、草煤地层对建筑物的影响。当建筑物施工结束后,由于建筑物的应力反映深度远大于试验应力反映深度,使下卧泥炭、草煤地层压缩,从而造成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下沉。2、基础面积(宽度)的合理与否,是检测结果安全与否的关键条件目前,深层搅拌加固地基多数要求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而检测时又分“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检测。根据规范关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的具体规定,检测所用压板面积均按检测桩数所承担的“面积”确定,但这“面积”又与其基础面积(宽度)密切相关,且往往对检测结果的安全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是检测换算用的“面积”是根据施工置换率而得,施工置换率又是根据基础面积“宽度”换算而得(即施工置换率,压板面积、承载力),因此,当基础面积(宽度)不合理(一般偏小)时,依此检测所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基础面积(宽度)偏小时,施工置换率m就偏高,试验压板面积就偏小,试验所得承载力就呈现偏高的假象,给基础设计提供的是不可靠的参数,就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3、加固处理范围的合理与否,是建筑安全与否的必要条件 《工程地质手册》中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定义为:所谓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受荷后塑性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不产生剪切破坏而丧失稳定,且地基变形不超过容许值时的承载力。这说明只要能满足“定义”要求,其承载力值是正确的。然而,目前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中,一般只注意“基础范围内”的加固处理(虽然符合有关处理要求),往往忽略基础以外的地基土强度,也就是忽略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 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 Stokes 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 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 ),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i ,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u i =H/t i 。此时为t i 时间内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则颗粒总去除率: 00011C C C C C P E i i i -=-= -=。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时,见图6-5,表面位移w(x, y, o)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E r P s 2 1μ π - ? = (6-8) 式中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 r—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内N(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0(ξ,η)dξd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点距离r =2 2) ( ) (η ξ- + -y x的M(x, y)点的沉降s(x, y),可由式(6-8)积分求得: ?? - + - - = A y x d d p E y x s 2 2 2 ) ( ) ( ) , ( 1 ) , ( η ξ η ξ η ξ μ (6-9)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 沉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0(ξ,η)= p0=常数,其角点C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任意荷载面;(b)矩形荷载面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1。 五、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生活污水 沉淀柱直径d= 110mm 柱高H=170cm 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 (mg/L)=962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地下车库沉降缝漏水处理方案

地下车库沉降缝漏水处 理方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下车库沉降缝漏水处理方案1工程概况 地下车库工程位于杏林家园小区,车库整体深度为4.2m,上方为休闲广场,地下水位较高,常年处于地下3米以上,现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该项目基础为350mm厚现浇混凝土,基础面积约11400m2,属大体积混凝土,存在4条环形后浇带。 2渗漏原因 地下车库主体建成后,车库一段顶板堆放的土较高,三段顶板堆放的土较少,由于覆土不平衡及最近下雨较多地下水位上移,将三段车库上浮,导致各联结段出现垂直沉降落差,将沉降缝中双层止水带拉破。沿止水带出现大渗漏。 3防水堵漏方案设计 根据现场情况,该工程的墙面也有局部渗漏现象,主要问题为混凝土沉降缝止水带破裂,地下水高压渗漏。一般传统表面堵漏的方法难以取得成效。解决该问题需要全面分析,认真对待,堵、防结合,综合治理才能成功。 3.1堵漏 首先是堵漏,先将大量漏水点用高压化学灌浆方法堵住。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是导致混凝土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裂缝引起的渗漏水解决起来很困难。一般传统的堵漏方法,是将裂缝或渗水处凿开进行表面堵漏,结果是堵住这里那里又开始渗漏,因为裂缝在混凝土内部是无规则的,水可以在裂缝中自由串动,从相对薄弱的部位渗出。 化学灌浆是指将由化学材料配制的浆液,通过钻孔埋设注浆嘴,使用压力将其注入混凝土的裂缝中,使其扩散、凝固,达到堵漏、防水的目的。常用于修补较深的混凝土结构

裂缝。根据灌浆的压力和速度,可分为高压快速灌浆法和低压慢速灌浆法。前者用于混凝土深层裂缝漏水堵漏,后者适用于结构补强加固,本工程适于使用高压快速灌浆法。 高压化学灌浆堵漏可利用灌浆机产生的持续高压,将化学浆液灌注到混凝土内部的缝隙中,并将缝中的水完全沿来水通道挤走,并与水反应形成凝胶,将原来渗水缝隙完全填充满,达到永久止水目的。 这种灌浆方法的优点: 3.1.1压力高,一般可达20Mpa,并能稳定恒压,能让化学浆液完全进入混凝土结构深层微小缝隙内部,止水效果好。 3.1.2化学灌浆液生产技术成熟,品种齐全,基本上都已实现单组份成品化生产,贮存稳定性好,开桶即可使用,不需现场配制。浆液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好,且对混凝土无腐蚀,固化后无毒环保,可永久防水。 3.1.3施工工艺简单易行,施工速度快,止水效果立竿见影。工人劳动强度小,施工效率高,比传统作法快5-10倍。 3.1.4施工不受季节与天气限制,可用于各种工程,包括新建与抢修工程,饮用水工程等。施工综合费用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显着。 堵漏采用高压化学灌浆方法进行,施工人员全部受过专业培训且有专业防水施工经验。 在施工前都应在渗漏部位作出标记或画出范围,然后进行清理-----钻孔-----埋注浆咀-----洗缝-----封缝-----灌浆----拆咀-----封口防水等工序进行(详见施工工艺部分)。 3.2混凝土板防潮防渗 注浆堵漏后,根据裂缝漏浆、漏水情况,采用抗渗1号(防水型)进行裂缝漏水处理。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南海区丹横路跨线桥工程,起点丹横路以东550M,终点在丹灶医院附近接珠二环桂丹立交,线路全长1.17KM,起止桩号为:K9+050—K10+220,按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主路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28M,辅路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16M,沿线主要共有大桥一座(丹横路跨线桥),桥长405.4M,桥跨布置为32+33+33+32+30+30+30.5+6×30M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中桥(西基桥)一座,采用3×13M预应力砼空心板。本标段沿线沟渠纵横,地质条件复杂,路基设计多为软基处理段,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填土采用换填等进行路堤填筑,必须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 2. 沉降观测内容及观测目的及执行标准 2.1 观测内容: 2.1.1 路基(1)路基基底沉降观测(2)路基面的沉降观测 (3) 坡脚水平位移桩 2.1.2 桥梁(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2)墩台身及桥面系的沉降观测。 2.2 观测目的 超载预压期间,为避免加载过程中加载速度过快而致使路堤破环,以及控制卸载时间,保证超载预压质量。沉降观测根据观测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超载预压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稳定观测,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

和稳定。桥梁通过对结构体的沉降变形观测,预测工后沉降量,为桥梁今后的养护及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2.3 执行标准: 《佛山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总监办下发的《佛山市南海区道路建设管理处软基监测作业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3. 路基沉降观测测点埋设及断面布置 3.1 水准基点的布设 一个断面或一组相邻观测断面左右侧各设置1个水准基点,并妥善保管。根椐本管段现场实际情况水准点设置采用深埋粗钢筋或利用现有不再沉降物体进行布设。 3.2 路基沉降观测元件设置 主要有地基沉降观测的深层沉降板、路基面沉降观测的浅层观测桩和控制填土速率的水平位移桩。 3.2.1 沉降板:由沉降板、测杆、套管等组成,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作。沉降板采用600mm×600mm×9mm的钢板。测杆用38mm×3.5mm的裂缝钢管制成,两头制成螺纹接头,一端为外丝,另一端用内丝。测管与沉降板之间进行焊接,并用3条φ10mm的斜钢筋焊接牢固见沉降板构造图。 3.2.2 观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断面尺寸为15cm ×15cm×50cm,并在桩顶预埋钢筋测头。待路基填筑结束后埋设。 3.2.3 水平位移桩:采用1m长的φ16钢筋,中间锯十字丝,埋设在坡脚外2m处,并挖坑用C20混凝土保护使其稳定。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在今年史佩栋教授赠寄给我的,他主编的《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刊物上,我看到一篇高大钊先生谈差异沉降的文章,觉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很实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差异沉降问题有很高的指导性,故将其推荐给大家。但采用照片或扫描版,不便于大家阅读和下载,而我的工作又很忙,没有时间,只好请一位技术人员将其打成word文档,发在下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样原因,我没时间对打成的文章做仔细的校核,如有个别错漏,还请大家谅解。 同时在此向史佩栋教授、高大钊先生和《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杂志社表示诚挚的感谢! 土力学若干问题的讨论 (网络讨论笔记整理)之四怎样计算差异沉降? ——沉降计算中的是是非非 本刊特邀顾问同济大学教授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高大钊 执业之格考试专家组副组长 进20年来,地基基础设计的变形控制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5年来,由于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必须计算沉降的建筑物范围扩大了,除了丙级建筑物中的一小部分之外,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要求计算建筑物地基的变形,沉降计算就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提出了对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行评价的要求,再加上审图要求在勘察阶段计算和不均匀沉降,沉降计算的一些是是非非就浮出水面,在网络讨论中也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课题。这些问题反应了对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漠视,也反映了工程勘察中的一些最基本方法的失落,看来是人们在关注更高的精度,而实际上却在总体上失去了对建筑物沉降的总体控制。 1、在我工作地区,对于多层建筑(层数低于6层),由于相连建筑物的层数差而出现过墙体裂缝的现象,因此当地审图中心要求在正常沉积土的区域,对有层数错的建筑应进行变行验算。 我想问的问题是:在假定地基土为正常沉积土,其层位、特征指标等的变化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差异沉降最大的两个点应该是两建筑物的接触部位点角点及较低建筑物的另一边的角点,也就是说,应该验算这两个点之间的差异沉降而按规范要求,则应该验算基宽方向两个角点下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考虑计算沉降量最大的两个点,则应验算相连两建筑物接触部位的两个角点县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而按上述条件,这两个点之间的差异沉降应该不大,那么这种验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道我的理解偏差在那里望给予指教! 答复:你对这种情况的沉降计算和差异沉降的计算,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下列两个问题。 1)对于如土所示的有层数的建筑物,根据规范的规定,应当计算存在高差处的角点b和与其相距1~2个开间处点d之间的沉降差,用以计算b~d之间的局部倾斜。而不是如你所说的计算存在高差处的角点b与高度较低的建筑物的另一端点c之间的沉降差。 2)第2个理解偏差是从你说的“应验算相连两建筑物接触部位的两个角点(a~b)下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这句话中看出的。为什么只能计算宽度方向两个点的差异沉降呢?规范从来没有规定只能计算建筑物横向两个角点的沉降差,而不能计算纵向两个角点的沉降差,横向和纵向的倾斜都可能进行计算。

管线穿越伸缩缝 沉降缝处理工艺标准

工艺标准图名称 管线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处理工艺标准 编号 JWA-JDGG-003 标准参考图 标准要求 ①②风管穿越变形缝一端(左)设置活动吊架。另外一端(右)设置风管固定吊架。 ③风管穿越结构变形缝处应设置三防帆布柔性短管(消防风管采用防火帆布),其长度每边长出变形缝宽度100mm 。负压风管要采用金属软接。 ④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 ① ② ③ ④

⑤⑥金属软接一端设置活动吊架,另外一端设置防晃吊架。 ⑦给水管道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 形缝时,应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柔性软接应为金属软接,不应为波纹补偿器。 ⑧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 的净空。 ⑨电线管穿越变形缝采用金属软管连接两线盒,并作跨接处理。 ⑩?连接板右段的螺栓紧密固定,左端的螺栓留有缝隙,便于伸缩,并对两侧线槽进行跨接。 ?带槽活动桥架连接板。 其它要求: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

2、给穿过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在穿墙处做成,水平安装。 不得穿越沉降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给排水工程 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①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②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③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和电缆,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 2、电气工程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当电缆桥架、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均应设补偿装置。 地下铁道工程暗配电线保护管通过变形缝时,应沿止水带内侧通过,保护管及配线应有补偿措施。 在地铁主体结构段两端的变形缝或沉降缝处附近,应按设计要求焊接引出杂散电流测防端子。 3、通风工程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

路基沉降板

一、观测点元器件的制作 1、沉降板的制作 沉降板采用600×600(mm),厚40(mm)的钢筋混凝土沉降板,测杆使用直径16mm的圆钢,并保证每节长不超过100(cm)。测杆外设直径50mm的PVC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接高后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 2、监测桩的制作 监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进行埋设,断面采用10×10厘米正方形,长度大于0.5米,并在桩中心埋设直径1毫米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丝。埋设在路基表层以下0.45米,路出地面0.05米。 3、位移桩的制作 位移边桩采用不易开裂的圆木,圆木直径0.1米长度保持在1米以上,且中间钉一带有

十字的小钉。在埋设时保证外露5厘米。 4、单点沉降计 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或Ф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孔口应平整密实。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观测箱采用0.6X0.6米正方体混凝土箱,其内空为0.5X0.5 X0.5,其顶部用钢筋混凝土盖盖上),一般埋设完成后 3~5 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二、沉降观测断面分类 1、A型监测断面: (1)一般路堤地段指地基土良好,无下卧软层,地基未作加固处理地段,主要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2)路堤基底或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点为路堤中心线,即采用A-1(见图)型监测断面;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高一侧或压缩层厚的一侧增加监 测点,即采用A-2(见图)型监测断面。 (3)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a、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时,于基床底层底面设单点沉降计; b、当路基采用改良土填筑时,采用多点沉降计,一般设置2~3个监测点,即分别 于基床表层底面、基床底层底面设单点沉降计;当路基填高较大(≥6.0m ) 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一监测点。 (4)路堤基底沉降监测除于路堤基底处设置单点沉降计外,每间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重要监测断面亦考虑增加沉降板监测)。 2、B型监测断面: (5)一般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该种路堤地段指:软土、松软土地基厚度≤6.0m,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CFG桩等复合地基加固地段,设置 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软土地基水平位移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 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就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就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就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就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 (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与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就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

不设沉降缝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的几种方法

不设沉降缝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的几种方法 摘要:在建筑过程中,建筑的结构、建筑构造、基础处理和施工等工作均会因为设置沉降缝而变得复杂、开展不利。本文针对此种情况,对于需设沉降缝的主要原因——沉降不均匀问题提出了几种不予设置沉降缝来加以解决的方案,如拉结墙、后浇带、桩基础和提高基础刚度等。通过实践证明,合理的基础形式和结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通过不同措施,沉降缝的设置工作完全可以避免。 关键词:桩基;沉降缝;荷载差异;后浇带;不均匀沉降 前言: 地基受到载荷时会引起土体出现剪切变形并进一步导致沉降现象,同时还会在土体骨架移动中发生次固结沉降,因土体空隙的压缩效应导致固结沉降,在建筑工程基础中,如果相邻的两个部分或两个基础出现过大的沉降差异值,则会导致其各自对应的上层结构承受额外的应力,当超过一定年限时,建筑物就会出现各种危情如倾斜、裂缝、甚至主体结构遭到破坏等。针对于此种情况,施工中常常设置沉降缝来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沉降缝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将建筑基础与主体一起分割为两个或者数个各自独立的单元,单元之间的缝隙则称为沉降缝。依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建筑过程中符合设置沉降缝的情况为下列几种:①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在长高比过大情况下的合理部位;②建筑荷载差异处、高度差异处以及平面转折处;③砌体承重结构在长高比过大情况下的合理部位;④分期建造完工的建筑交界处;⑤地基土具有明显的压缩性差异、或建筑基础类型差异处。在设置沉降缝后,各部分分割而出的沉降单元具有较小的长高比、模块简洁、结构相对单一且地基也相对均匀,因此在单个沉降单元中,不均匀沉降现象较少,由此导致的上部结构承受的应力也非常小,从而达到了避免沉降差异和结构受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收缩等效应产生的危害影响等目的。但是,设置沉降缝对施工过程和建筑物能效发挥也带来不利影响,沉降缝的设置使建筑结构更为复杂,因而使工程造价成本攀升,施工过程的复杂性也进一步增加,建筑物整体美感受到破坏,使用功能发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用面积缩减;尤其是地下室,若其防水措施不当很容易导致局部渗水、漏雨现象,容易出现对倾碰顶的现象。基于此,笔者针对拉结墙、后浇带、桩基础和提高基础刚度等不设置沉降缝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的方案展开探讨。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 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影响有很多,例如建筑物的结构模式、上部荷载差异、平面形式、上部结构刚度、基础刚度、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土质在基础平面影响范围下是否均匀分布等等。在这其中,越大、越均匀的上部基础和结

沉降缝外观处理方案

TA1 施工方案报审表 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新建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施工Ⅰ标段 关于DK64+105、DK65+582.6沉降缝 外观处理方案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沉降缝垂直度问题 (4) 1、按设计要求使用混凝土切割机,切通连接。 (4) 2、沥青防水料填充 (4) 3、错缝位置 (6) 二、墙体内夹木板问题 (6) 1、将木板清除并凿毛 (6) 2、将伸缩缝用混凝土切割机切通,确保框身整体环形贯通 (6) 3、切通后填充防水涂料 (7) 4、修补木板 (7)

关于DK64+105、DK65+582.6沉降缝外观处理方案 一、沉降缝垂直度问题 1、按设计要求使用混凝土切割机,切通连接。 1.1、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电动机、电缆线均正常,保护接地良好,防护装置安全有效,锯片选用符合要求,安装正确。 1.2、启动后,应空载运转,检查并确认锯片运转方向正确。 1.3、切割厚度应按机械出厂铭牌规定进行,不得超厚切割。 1.4、加工件送到与锯片相距300mm处或切割小块料时,应使用专用工具送料,不得直接用手推料。 1.5、将涵洞沉降缝切通连接。 2、沥青防水料填充 涂盖材料是在卷材生产过程中,用于涂盖在胎体表面的,并且含有矿质填充料的沥青材料,俗称面油。涂盖材料对提高胎体的防水性、抗拉强度,提高防水卷材的热稳定性、使用耐久性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涂盖的材料,掌握配制工艺,是制备性能良好的涂盖材料的关键。为获得能满足生产油毡用优良涂盖材料,需要不断提高涂盖材料的炼制技术,目前生产的卷材大都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沥青中加入高聚物改性剂来改善沥青的耐低温性、耐热性、不透水性、耐老化性等。 配制涂盖材料用的沥青,需按所使用原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作为卷材涂盖材料可以用高标号的沥青直接融化,再添加填料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 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 实验目的:絮凝沉降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凝颗粒的沉降规律。一般是通过几根沉降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为污水处理工程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重要依据。1.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2.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3.能够结合絮凝沉降规律进行沉淀池设计因素的分析。 实验要求: (1)学习和掌握絮凝沉降试验方法; (2)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絮凝沉降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絮凝沉降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絮凝沉降关系曲线。 (4)根据絮凝沉降关系分析沉淀池的设计因素,给出专业的分析、结论。 实验原理: 絮凝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形成新的颗粒,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絮凝沉降与自由沉降不同,去除率不仅与颗粒的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取样不但要考虑时间,而且要考虑取样的位置。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絮凝沉淀采用的方法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1n T n T 1T 2T 2T 1T 1T -+++++-++-+-+=ηηηηηηηηH h H h H h n 其中:η——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 T η——沉降时间为T 时, 沉降高度H 处被全部去除的颗粒的去除率,这部分颗粒具有沉速;T H u u /0=≥ 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取样口位置; h ——沉淀时间 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上式可解读为,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η由两部分组成,沉速T H u u /0=≥颗粒被全部去除,沉速0u u <的颗粒只有部分被去除。在不同水深的这些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也是大的沉淀快,小的沉淀慢。 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 絮凝沉降操作流程如下列图1所示:

室内沉降缝做法

室内沉降缝做法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为了让建筑相关人员有一个鲜明的了解,小编以挡土墙沉降缝做法情况为例,基本内容如下: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其解决办法有: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来克服这些破坏应力,而不产生破坏;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室内沉降缝做法: 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分成两次浇筑,严禁连同变形缝将相邻两单元仓一次浇筑完成。一侧单元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经质检员检查预埋止水带无损伤,方可进行下一仓浇筑。 ①橡胶止水带安装要求 变形缝处橡胶止水带在进货时严把质量关,消除施工隐患。每批进场的止水带,由项目部质测科委托专门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施工时由熟练技工安装,在安装前由工号施工员安排施工人员从料库领取,领取时由施工员做认真检查,确认无问题时方可使用。

②橡胶止水带交叉点做法及就位固定 根据设计图纸结构的尺寸,由止水带生产厂家提供按最长的实用单元制造的产品。橡胶止水带交叉点在止水带生产厂定做,现场接头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电热法粘接。止水带就位后,使用专门设计的止水带U字状钢筋固定夹,将其边缘夹紧后与结构钢筋绑牢,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发生偏移和倒斜。 ③变形缝支模和止水带保护 各个构筑物的变形缝设置的位置不同,每个构筑物基础、墙体所设计的模板、模数也不尽相同,变形缝支模时依据各个构筑物设计的支模图进行。止水带做到直顺居中,封端模板牢固不变形。 基础变形缝模板支完后,将部分墙体的止水带卷起,用扎绑绳吊挂于距地面至少2m以上位置,以防止人为的损坏,影响施工进度,造成资源浪费。侧墙变形缝处止水带安装就位,模板支完后,由工号负责人组织验收。 ④变形缝与水接触面处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在基础变形缝顶面放宽30mm、高20mm橡胶板。浇筑完混凝土,在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模板不因拆除橡胶板而损坏时,将该橡胶板取出,以形成整齐的凹槽,方便密封胶施工,保证其质量。通过橡胶板的使用,预留出的凹槽整齐方正,无变形或者出现深浅不一现象,而且橡胶板两侧的清理工作容易操作,与埋放聚苯板的方法相比工程效果更显着,施工质量更加稳定。

实验二絮凝沉淀

实验二絮凝沉淀 1.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 2.实验原理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絮凝沉淀的实验中沉速与水深有关,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3.实验过程 絮凝沉降的实验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实验流程框图 絮凝沉降仿真实验的仪器面板如图2所示。首先选择原水性质(1),设置好沉淀柱的多个取样口的对应深度(2),原水样的SS 数值(3), 指定采样的时间序列表(4),指定是否用实测结果进行修正(5)和实测水样的SS 数值(6)。便获得在不同沉淀时间、不同水深的悬浮物浓度或(7)悬浮物去除率(8)。

图2 实验面板 等去除率曲线描绘出水样的絮凝沉降性能,借助于等去除率曲线能够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和进行沉淀池设计。絮凝沉降的二沉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首先指定是应用SVI或选择原水性质(1)作为二沉池设计控制准则,设置进入二沉池的水流量和从二沉池底排出的回流污泥流量(2);设置进水污泥浓度(3),设计二沉池的池形(4),和池体参数(5),虚拟仪器输出出水水样的SS 数值(6)和回流污泥浓度(7)。二沉池设计所处的工况点及设计中应讨论的主要技术参数用图形(8)和数字仪表(9)显示出来。 图3絮凝沉降的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 例1使用内径为20cm,有5个距液面深度分别为0.5m、1m、1.6m、2.2m、2.8m采样口的沉淀柱,原水来自纺织厂,SS浓度为1500 mg/L,进行絮凝沉降实验。 按实验要求检查相应对话框,如果原有深度和时间不符合实验的要求,将光标移动到相应部位进

防水工程及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方案

第十一节 防水工程及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方案 1. 防水工程施工总体概述 本项目防水工程施工主要分布在屋面、外墙、地下室、种植土。其中: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级,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及外壁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屋面采用2道防水设防;外墙防水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膜。外门窗洞与铝合金窗框之间的四周空隙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封堵;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和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屋面防水等是防水工程施工的重点。其部位及做法详见下表: 部位 构造做法 地下室底板(二级防水) 地下室侧壁(与土壤接触的墙) 部位 构造做法 地下室顶板防水(填土种植绿化) 有保温层上人屋面(2级 防水) 2.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2.1找平层施工方法 找平层与垂直面碰接交接处做成45°水泥砂浆三角形。按图示形成有泛水坡度的明沟与排水

口连接,并形成平整顺滑表面,抹平,才可铺防水材料。其平整度用2m 长尺检查。施工工艺如下: 2.2.防水卷材施工 2.2.1.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 2.2.2.防水卷材施工方法 2.2.2.1.基层处理 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起砂等缺陷;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清除干净,最后高压空气进行清理;基层应干燥、含水率小于9%(测定方法是将1 ㎡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4小时,若覆盖处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靠基层一侧卷材表面也无凝结水痕)、无明水;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用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抹平;裂缝需用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涂刷一遍。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是由胶粉、水泥、水调制而成。 起砂处理 卷材测水 处 理前 处 理后 2.2.2.2.聚合物水泥粘结剂配制 配制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时,先将水和胶粉加入容器内搅拌溶解,再加入水泥搅拌至无凝块、无沉淀方可使用。 制成的聚合物水泥粘结剂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并根据挥发情况随时补水调和。 2.2.2.3.细部节点处理 将调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粘结剂用毛刷或刮子对基层节点周边、转角处进行涂刷,待干燥后,再用调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粘结剂用涂刷或刮子将基层全部涂刷一遍,干燥后应保持表面清洁,如 有污染,应重新涂刷处理,干燥后及时铺贴卷材。阴阳角增设附加层。 2.2.2.4.铺贴防水卷材 采用满粘铺贴防水卷材,先在基层上弹出一条基准线,然后由低向高铺贴,卷材搭接宽度要求为:长边搭接100mm ,短边搭接120mm 。相邻短边接缝应错开1m 以上,水平转角处(墙面与墙面或地面的夹角)接缝距转角大于0.3m ,附加层接缝必须与防水层接缝错开0.3m 以上。地下 防水中接缝应置于距转角0.6m 以上,铺贴后及时用橡胶压辊压实卷材,卷材的铺贴和搭接如下图: 卷材铺贴 2.2.2.5.收口处理 收口位置要用自粘聚合物密封。 2.2.2.6.保护层施工 验收合格后,卷材铺贴完成后24小时内施工保护层并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2.2.3卷材防水细部节点处理方法 1—防水层 2—附加防水层 3—金属箍(PVC 管)、 4—塑料排气道 5—密封材料 6—找平层 排气出口构造 B —搭接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