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_肖爱玲

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_肖爱玲

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_肖爱玲
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_肖爱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月,第41卷第2期,A pr.,2011,V o.l41,N o.2

Journal o fN o rt hwest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 iti on)

收稿日期:2010 06 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X ZS005);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科技预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02009)

作者简介:肖爱玲,女,江苏徐州人,陕西师范大学副研究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后,从事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肖爱玲1,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2.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目的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古都西安的国际文化地位。方法 采取历史文献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在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对西安老城区文化遗产资源、遗址和文化价值进行基于GIS的量化分析评价,同时能及时监控、管理和控制外界急剧或累积的变化对古建筑、古遗址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G I S支持下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能适时进行监督检查和修改。结论 G I S可以将历史建筑、古遗址等西安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展现在二维电子地图或遥感影像上,实现照片、工程图、文档等多媒体信息的连接。另外,G I S与其他相关技术结合,实现不同学科领域间的沟通,以满足文物保护对多方面学科知识和利用各种不同信息资源的需要。

关 键 词: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74 (2011)03 0329 05

The historical culture resources dat a base constructi on based on GIS on t he region ofM ing Q ing Dynasty of X i an

X I AO A i ling1,2

(1.Schoo l of A rchitecture,X i an Un i v ers it y o f A rch itecture and T echnology,X i an710055,China

2.Center f o r H i story Env ironment and Soc i o Econom ic D eve lop m ent i n N orth w est China,

Shaanx iN o r m al U niveresit y,X i an710062,China)

Abst ract:A i m I n or der to effecti v e l y pro tect and utilize the historica l cu lture resources of the c ity ofM ing Q ing Dynasty of X i an,and to pro m pt the i n ter national culture sta t u s o f anc i e nt cap ita l o fX i an.M et hods The h istori ca l docum en ti n vesti g ation and Geograph ic Infor m ati o n Syste m s(G I S)are used.R esults G I S cou l d m on itor ti m ely and m anage dyna m ica ll y the H istorical cu lture resources of the city o fM ing Q ing Dynasty of X i an.B ased on the co m puter infor m a ti o n m anage m en,t the histo rica l cu lture resources of the city o fM i n g Q i n g Dynasty of X i an w 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w ith G I S ana l y sis quan titati v e l y.A t the sa m e ti m e,the shar p changes or gradua l change fro m outside w ere m onifored,m anaged and controled ti m e l y,w hich i n fl u ence to the env ironm ent of anc ient r u i n s and bu il d i n gs w hich is helpful to m ake the recent or l o ng ter m p lanning for t h e X i an histo rical cu lture resources. Conc l u sion G I S can m ake the spatial date and attri b uteab le date of the ancient ruins,bu il d i n gs and other h istori ca l cult u re resources of the city ofM i n g Q i n g Dynasty of X i an on t h e t w o d i m ensi o n electronic m aps or re m ote sensings,to achieve the connecti o n a m ong m any photes,dra w ings,docum ents and other m edia i n for m ation.I n ad diti o n,G I S can be co m bineds w ith d ifferent d iscipli n esw ith other techno logy,wh ich m ay he l p ga t h erm any subjects to pr o tect h istorical heritage and the other infor m ati o n resources.

K ey w ords :t h e reg ion ofM i n g Q i n g Dynasty ofX i an ;histo rical cult u re resources ;geograph ic i n for m ation syste m s (G I S)

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人类文明活动过程中遗存的各种文明印记。历史文化资源是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纪录,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社会文明的结晶。根据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我国至今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建设,历史、军事和建筑艺术都有很高的价值。西安老城区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西安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最根本原因。然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早已是水火不容,在这场博弈之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就是历史文化资源,由此在西安老城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任何一项建设都牵动着广大市民的神经,如 皇城复兴计划 西安城墙景区整体提升方案 等均激起了广泛热议。为此,本文在回顾建国以来西安历次城市规划及当前空间信息技术(G I S)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领域应用状况及其发展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设想,探索合理使用历史文化资源,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1 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

1 1 建国前西安老城区及其内部结构

西安市老城区是指西安明城墙(含环城公园)

范围内的区域,总面积12 6k m 2

。西安老城源于隋代的大兴城,历经千年兴衰演变最终而成。隋开皇二年(582年)六月开始营建新都,用工仅9个月,即于开皇三年三月基本建成,当月隋文帝迁入新都。隋大兴城建造顺序是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最后筑外郭城。唐高祖、太宗建都 因隋之旧,无所改创 ;长安城在唐末战乱中化为灰烬。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迁都洛阳以后,驻防长安城的佑国军节度使兼京兆尹韩建对长安城进行了改筑, 遂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原注:即皇城也)。南闭朱雀门,又闭延喜、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新城 。这个 新城 只沿用了唐长安旧城中的皇城城垣,较旧城规模大大缩小。但是韩建在改筑新城时,不仅对城门有所调整,而且在新城之内又新筑了一个子城(衙城),使新城仍为传统的重城结构,并且在新城的东西两侧又各建一个小城作为长安、大年(即后来之咸宁)两县的治所,形成相互拱卫之势。五代宋金元时期的京兆府城沿用的是唐末韩建改筑的 新城 。但城门、街道、市场、居民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1]

。明初修筑西安城时,除西、南两面因用韩

建 新城 及后来的宋元长安城以外,北、东两面均向外扩展了约1/4,形成了今天老城区范围,城中东北隅又新建了一个 城周九里,门五 、外形呈东西窄、南北长,并有砖城(王城)和萧墙两重城垣的秦王府城,从而使新建的西安城呈现出具有三重城墙的重城形态[2]

。清代西安城虽仍沿用明西安城,但城内东北部和东南隅又新筑有驻守八旗兵甲的满城和驻守汉军的南城,城市形态与明时已有些许不同。民国年间对西安城变动最为显著的是拆除满城后发展起来的所谓新市区以及城墙多处城门的开辟 。1 2 建国后历次城市规划对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

的影响

中国近代文物古迹保护观念和方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加入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003年又加入了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 ,文物遗产保护观念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以,建国后,历史文

330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1卷

现代西安城墙上开有18个城门:南墙7个门:南门(永宁门)、朱雀门、小南门(勿幕门)、含光门、文昌门、和平门、建国门;北城墙6个门:北门(安远门)、尚武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西城墙2个城门:西门(安定门)、玉祥门;东城墙3个城门:东门(长乐门)、中山门(小东门)、朝阳门。其中,东、南、西、北4门为明清城门,玉祥门、小南门、中山门、解放门辟于民国间,其余城门为建国后陆续开辟。

化名城保护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与之相关的考古工作也多以配合基本建设展开,这种局面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非常不利。这从建国后,西安市三次城市规划对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中即可一窥全貌。

建国后(截止2008年5月),西安先后有3次城市规划[5]: 1953 1972年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当时西安还未被指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在编制规划时,对文物、环境保护方面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认识,也没有明确提到 保护古都风貌 的问题。这次的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只表现在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对文物遗址、古建筑周围环境协调注意不够,即对古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环境、风格协调等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如对明城内的钟楼周围空间按封闭性的广场处理,中心建筑和周围新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形式、风格等均未作规定,造成钟楼周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建筑,干扰了古建筑的主体地位; 1980 2000年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在深入总结了解3000多年来西安城市发展特色和第一次总体规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明西安城方整的城区为中心,继承和发展了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和轴线对称的布局特点,选择新区围绕旧城发展的结构模式,形成了较为理想的中心城市完整形态。这次规划提出 保护明城完整的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 的战略布局,明城区的保护,则是 一环(城墙)、2片(北院门及碑林地区)、3线(湘子庙街、书院门、北院门)、18个点(旧城区内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出其特定地区; 1995 2010年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此次规划正是在经济发展由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的时期,开始着手编制的。首先规划被注入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平衡思想。继承历次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与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以保护西安历代城市格局。同时控制并引导新的建筑形式,使其较好地融入西安的城市景观之中。

3次规划对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尤其在第2次规划实施阶段,对西安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最为严重。1990年初,市政府为改变城市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改善群众居住水平,对危旧居住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于1991年初确定了49处共300万m2急需改造的低洼危旧房区,作为 八五 期间重点城建工程项目,纳人市政府每年为市民办的10件好事之列。这49个点基本覆盖了明城区内未改造成单元楼房的居民点。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旧城改造进展迅速。截止1993年9月已实施27个项目,占地113 33h m2。但是,西安大量的传统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也分布在这众多的居民点中。其中许多建筑选材优良、结构完好,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普遍原则是应该积极保护的对象。可是,在疾风暴雨式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却遭到破坏。截止2000年,1993年西安市规划局与文物局初步拟订的30处保护民居已所剩无几,剩下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优秀的传统民居、历史街区迅速消失,古都风貌失去了空间底韵。

随着西安市城市经济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速度与老城区破败的环境和落后的面貌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西安明城区内的改造更新成为了西安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为此,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领域应用新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采用先进的保护手段、保护思想、保护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独立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数字化信息工作模式,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

2 G IS在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世界遗产公约 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目标是通过保护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以确保当前和未来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一切最有效和最适当的方法,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性质、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特征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管理、检索、维护和交流更新与共享。2005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 西安宣言 ,宣言呼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采用先进的保护手段、保护思想、保护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独立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数字化信息工作模式,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真正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减轻当前文物部门因其他重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压力,可以考虑组织部分科研力量联合地方高校建设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以后进行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进程。

随着国际国内为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技术手段上有了飞跃性发展,即如目前已被广泛

331

第2期 肖爱玲: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 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使用的GIS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以及动态管理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 I S)是一种收集、处理、储存、查询、分析、输出空间数据的空间决策信息系统,通过对客观地理世界进行描述和模拟,支持人们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G I S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获取、整理和检索数据的方式。遥感(简称RS)是指通过传感器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当前,通过遥感途径获取信息已成为快速获得空间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途径。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美国军方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每一个角落随时都可以同时接收4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虚拟现实(简称VR)是一种高技术模拟系统,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生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的综合可感知的人工环境,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 交互 作用,给人一种 身临其境 的感觉[6]。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步大约比国际上晚了15年,1980年才开始研究和试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已相继建成了一些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我国2001年开展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在山西、辽宁、河南、甘肃4个试点省建立了文物的数字化档案;开展了故宫博物馆数字故宫工程、上海博物馆信息化工程建设;开发了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近年来也开展了G I S应用于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和基于GIS或RS的考古信息系统的研发[6]。

基于此,以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为个案,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现代科学 3S 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点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在对以隋唐长安城皇城为基础继而拓展、改造形成的明清城墙之内(现代西安市老城区)历代城市空间结构、房屋建筑、内部建置、街道、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系统研究之基础上,具体分析现代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发展与分布的结构特征,通过调查历史文化遗产及其遗址的物质环境,建立电子档案并建成数据库,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文化遗产资源、遗址和文化价值进行基于GIS的定量化评价分析;组建时空数据库系统来监控、管理和控制外界急剧或累积的变化对古建筑、古遗址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G I S的支持下制定近期和长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进行通过监督检查和修改等具体研究方法,努力实现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与现代空间信息科学的 3S 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机的空间可视化管理[7],并致力于探索适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一整套开放式的动态查询及管理模式,探索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新途径。

3 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

设的意义

3 1 本数据库具有明确的时空范围及对象

比较明确的区域范围,即在以隋唐皇城基础拓展、改造而成的明清城墙之内。数据建库时段,计划起自隋唐长安城建成以来历宋元明清及至于建国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 都城时代的皇城、西北重镇时期的西安城、现代化的西安,复原和记录城市历史场景是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保留现代城市记忆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内部建置、街道、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为载体,系统、动态地记录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信息。

3.2 数据库建设意义

区域历史文化资源G I S时空数据库建设在国内尚不多见,因而新技术应用方法的引入是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亦为难点所在。G I S可以整合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将古建筑、古遗址等的空间位置信息展现在二维电子地图或遥感影像上,实现照片、工程图、文档等多媒体信息的链接,最终形成以规范化的电子报表、专题图和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输出分析结果和成果;其次,GIS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对考古、地理、水文、地质、气候、环境和人口统计学等各个领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不同学科领域间的沟通,包括建筑学、城市和地区规划、景观规划、博物馆学、档案学等,满足文物保护对多方面学科知识和利用各种不同信息资源的需要,拓展工作范围,集成化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化与拓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加大,面向文物的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所以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下转第338页)

4 结 论

城中村改造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进行,体现规划对改造模式、安置途径、用地配置等城中村改造重要内容的引导和调控方向。同时,应着力完善涉及城中村改造的规划体系,加快改善城中村改造的实施体制,尽量削弱改造行为与规划文件的偏差,体现规划意志,保障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琛.缘于 高强度 植入的设计探讨 新时期城中

村改造理念初探[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

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2] 张桂花,尹怀庭,姚春丽.居民参与下的 城中村 改造

刍议 以西安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3):72

74.

[3] 乐建明,颜哲.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路[J].重庆建筑

大学学报,2005,27(2):95 99.

[4] 运迎霞,常玮.博弈和谐共赢 城中村 改造经验

借鉴及其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设计,2006,13(3):

64 68.[5] 谢慧,王琪.城市规划导引下的城中村改造 武汉

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反思[J].城市规划学刊,2009(7):

258 261.

[6] 程家龙.深圳特区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研究[J].城市

规划汇刊,2003(3):57 60.

[7]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

调研究 以广州市 城中村 改造为例[J].规划研究,2004,28(3):30 37.

[8] 袁伟.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10,24(1):60 66.

[9] 王涛.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对策探讨[J].人文地

理,2008(4):47 48.

[10]吴智刚,符晓.广州猎德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我国城市

更新的借鉴与启示[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11]杜亚辉.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问题研究

[D].西安: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08.

[12]仝德,冯长春.国内外城中村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

文地理,2009(6):30 33.

[13]郭希盛,闻新涛,黄凯.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方

法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7):249 252.

(编 辑 徐象平)

(上接第332页)

参考文献:

[1] 吴宏岐.论唐末五代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特点[J].中

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2):145 159.

[2] 吴宏岐,党安荣.关于明代西安秦王府城的若干问题

[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3):149 164.

[3] 和红星.古城西安整体环境的协调与分析[J].建筑学

报,2002(5):49 51.

[4] 毛锋,王凌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新技术应用

[J].北京规划建设,2006(4):79 81.

[5] 胡明星,董卫.G IS技术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研究[J].建筑学报,2004(12):63 65.

[6] 张颖岚.G IS在考古学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J].西

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94 97. [7] 许业和,董卫.基于G IS的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方法初

探[J].华中建筑,2005,23(2):86 88.

(编 辑 徐象平)

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摘要】廊坊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打造廊坊的文化软实力,会更 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 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当抓住廊坊区位优势,充分调动一切力量,通过相应举措,光大 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廊坊地区文化软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文化软实力挖掘利用廊坊 【论文正文】 一、文化软实力与廊坊 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观点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 谋划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时,无不极力挖掘如文化等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的确,文化作为软 实力的重要内核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为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内驱力”[1]。历 史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发展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2]受此影响,全国各地纷纷探 讨提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近年来,廊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众所周知,这些成绩主要 是依靠邻近京津的区位优势来获得的。每当言及廊坊的文化、历史时,人们则多持怀疑态度,认为廊坊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 较强是事实,但欠缺“文化软实力”。 那么,廊坊究竟有没有自身的历史文化,能否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呢?答案是: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许多挖掘这些资源的有利条件。而且,上述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学者的关注,廊坊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已开 始起步。 二、廊坊的历史及其历史文化资源 人们不了解廊坊悠久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受行政区频繁变动的影响。如, 而今的廊坊市区十九世纪末还只是一个小村庄,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后才渐成集镇。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设廊坊镇。1982年3月,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受廊坊地区辖。4月,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下辖两个区、两个县级市及六个县。此外,廊坊现辖境内的各区县行政隶属多次改变,也造成了很多人“廊坊无历史“的错觉。例如:永清县在建国初 期归天津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并入霸州;1961年7月恢复永清县建制;1967年11月属天津地区;1973年12月属廊坊地区;1988年9月改属廊坊市。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 的几十年里,现在廊坊辖区的各县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直辖市级单位,通 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山地区5个地级单位。行政隶属和行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日期:]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地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地精神文明发展史.——胡锦涛 一、寒假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要求就家乡地富有特色地风土人情、名人古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篇调查报告,特别是围绕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海文化、方言文化、畲族文化、闽学传统等方面,可以使用文献法、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开学后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充分运用所学地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地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调查要求确立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前者强调你为谁介绍,后者强调是从你地角度来介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次报告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撰写地课程论文,是初级形态地学术论文.要求尝试整理自己地思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正文主体字数不少于字.本报告地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你地视角与材料组织,注意发挥多媒体地优势,图片要选择并说明,视频要剪辑,有重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全学号)【楷体小四号】 摘要(字内)【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个,逗号隔开)【楷体小四号】 正文(可插照片,附简短说明)【宁体小四号,无特别标注均按此要求.全文统一使用倍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参考文献(使用文献法地必须标注,学着做) [序号]作者.期刊论文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标题[],学校所在地:学位授予学校,年份. [序号]作者.报告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年月日 [序号] 作者.摄氏文章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后记 后记内容主要是简要说明调查过程地体会或收获,相当于我们平时说地教学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Q第一次学做论文形态地材料,要认真也不要害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调查报告评定与成绩 由实践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评选并举办成果展,本报告成绩列入下学期《古代文化常识》课程成绩总评,优秀成果推荐记入综合考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附:往年学生选题例举: 关于建阳麻沙书坊地调查报告 郑和在长乐地活动痕迹 从海外交通博物馆看泉州在中西交流中地地位 安溪县地孔庙 光饼地来历及福清、福州、建瓯各地光饼地比较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

人类,请把握好历史文化 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一处的历史,都承受着人类带给他们的、、、、、、而事实上他们原本不需要承受这些。 (2007年 11月 14日人民网消息 2007年 10月末, 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三燕故都”龙腾苑遗址近来遭到严重破坏。经推测,可能是不法分子盗掘所致, 可悲的是直至园林被毁, 也没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 且遗址周围也没有设立任何保护标志。 (2007年 06月 28日安徽商报报道巢湖市区半汤街道办事处巨嶂村娄村附近,发现一处包含物丰富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 (本报曾作报道。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巢湖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 再次遭到严重损伤。文物部门几天前对该工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却至今仍被拒收,施工还在继续。目前初步估算被破坏的遗址面积有近 2000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现代金报 2月 16日报道由于江东区福明街道正在开展东部新城拆迁工作, 其辖区内的邵家村古建筑物———安乐遗址,便成为村民关心的话题。有人说, 安乐遗址不会拆;有人说,安乐遗址已经被破坏,即使不拆迁,古建筑物保留下来后,之前的结构肯定受影响。附近的几位拆迁工人说,村里的那古建筑物 (安乐遗址之前着过火,烧毁程度如何,不是很清楚。推开仅有的半扇门,走近院落内,满目狼藉:一些石料被撬,门窗被拆,一块破损的“ 江东区文物遗址” 木质牌匾被歪歪斜斜地挂在墙上(见右图。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衣物。眼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不管是遗址本身的破坏, 还是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那么这种事情为何会屡屡发生呢?一方面是人们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 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发者的唯利是图,这实质是一场保护文化与追求利益的较量,而不幸的是, 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总是胜利者。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和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保护并且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同时实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指定工作。 二、条件标准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下列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之一。 1.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关联。在国家政权、制度文明、国家礼仪、农业手工业发展、商贸交流、社会组织、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与建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军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科技文化发展有直接和重要关联。突出反映近现代战争冲突与灾害应对、革命运动与政治体制变革、工商业发展、生活方式变迁、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科学技术发展、城市与建筑等方面的历史进程或杰出成就。 3.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创建革命根据地、长征、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 4.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突出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工业体系建立、科技进步、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5.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突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6.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能够体现上述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 1.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格局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于2片,每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50米以上历史街巷不少于4条、历史建筑不少于10处。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于10处,保存状态良好,且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 三、工作要求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满足以下工作要求: (一)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挂牌工作。

(整理)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关内容

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 (七贤庄历史街区说明) 近现代历史街区 【七贤庄历史街区】七贤庄建立于清满城的废墟之上。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安”的号召,在清满城的废墟之上建设新市区,达官贵人及商贾们纷至踏来。至1936年,西安新城先后建起了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七贤庄等新村,成为当时西安城内新生活、新住区的样板。 七贤庄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四合院民居空间格局,通过建筑材料和结构变化,塑造西安民国时期民居雄浑质朴的形式和鲜明的建筑特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购置七贤庄部分用房作为办事处,接待了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共重要领导人,并引导大批进步青年奔向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据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民国时期建设的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等传统民居院落群已陆续拆除,唯七贤庄因种种原因得以幸存,成为西安在民国时期成片建设居住区的典型代表。 1革命公园 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军阀刘镇华率其部由河南入陕,围攻西安。陕西国民革命军团结西安民众困守孤城,与之进行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冯玉祥将军所部援陕部队及达,刘军全线溃败,西安方得以解围。刘军围城八个月,给西安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守城居民死亡近五万人,占当时西安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纪

念死难军民,1927年2月,由国民革命联军总部发起,在皇城北门外清满城废墟上置地10.3公顷,辟为公园,设置公墓,纪念西安围困被军阀刘镇华攻打时期阵亡的守成军民。革命公园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亭、东大墓、西大墓、忠烈祠。八办在为延安输送革命青年的时候,曾因住处紧张,部分进步青年将革命公园革命亭作为休息与聚会的场所。 革命公园现在是西安明城内最大的一片集中绿化,并免费为市民开放。革命亭前的喷水池,立有太湖石,相传为唐兴庆宫遗物,在园中自成一景。园东有宽敞的展览室,常有书画展出。西南的“棋艺之家”,为棋艺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北面是人造湖,湖上架设曲桥,并建有亭子,称为“湖心亭”。西北有假山,山上有石洞、茅亭等。西南新开辟的游乐园,有很多游乐设施。节假日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元宵节灯展,花展;早晚有老年自娱班活动。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是周边居民和市民们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革命公园以其独有的历史氛围、生态景观和城市生活优势吸引着人们。公园不仅给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而且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和地区竞争力。 革命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已对其作保护规划,基本信息如下: 革命亭基本信息 革命亭保护范围图

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

黄冈市历史文化资源

红安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100多亩,由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馆、李先念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和牌坊式门楼、停车场、围墙、综合服务房等附属设施组成,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黄州东坡赤壁 黄冈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麻城杏花村 湖北麻城杏花村位于麻城市岐亭镇旁的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 四祖寺毗卢塔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寺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尤以唐宋石塔最为珍贵。其中,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为方形单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

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暑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调研团:刘莹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主要点,以县级市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面,依托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主要论述了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各地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问题,并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在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深度挖掘文化,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寻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旅游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景点发展演变;持续发展;地方经济 一、前言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生活过程中的遗存”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文旅游景观的荟萃之地。现存的各种古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是一部用特殊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卷,记载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智慧和精神风貌。历史文化资源对现在的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考察古代城市体系规模和民俗风情、研究古建筑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人文旅游景观所无法比拟的。加之许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优美,极具旅游吸引力,成为中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热点地区。 近年来,城市休闲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内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开发机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期待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中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这类开发既有着明显的商业房地产特征,更具有特殊的旅游经济性和历史文化性。为更好也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应该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深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第524 号条例。该条例于2008 年4 月2 日国务院第3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 年7 月1 日起施行,并由国家总理温家宝于2008 年4 月22 日对外公布。2017 年10 月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7 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予以修正。 文件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

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 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