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南岛雷电灾害易损度风险区划_高燚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南岛雷电灾害易损度风险区划_高燚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南岛雷电灾害易损度风险区划_高燚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南岛雷电灾害易损度风险区划_高燚

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9T02:18:59.87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0期作者:王云亮[导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在环境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浮山县气象局山西临汾 042600摘要:一直以来,气象灾害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威胁因素,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针对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借助和发挥GIS技术的优势,提高气象灾害的防范 和控制效率,提高划分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对GIS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根据气象灾害的形成条件和风险区划方法,提出了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GIS技术;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财产安全;控制 前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在环境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受到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温室效应等全球气候变化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气象灾害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相关工作人员借助GIS技术,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应用到气象灾害风险划分工作中,提高防灾工作效率,是新时代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GIS技术的优势 GIS技术是在地理空间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地理数据信息的综合性处理和显示,其中融合了多门学科的内容,是一项实时提供地理信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借助GIS技术,能够实现地理相关信息的获取,并且应用到社会行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的GIS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其中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标准不统一、地理数据质量较低、集成化程度不高等等,但是GIS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林业、灾害预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中,并且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GIS技术尤其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应用,GIS技术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所需数据的准确性[1]。 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一)气象灾害以及气象灾害风险的形成条件 气象灾害是所有的自然灾害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多数是由大气运动所引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旱灾、雷暴、山洪、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灾等等,气象灾害的发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必须要对其进行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力度,重点预防自然灾害发生,降低气象灾害风险。气象灾害因素加上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了气象灾害风险,其中人类的防灾抗灾能力也关系到气象灾害的风险程度[2]。 (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区划气象灾害风险时,要对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包括致灾因子、潜在易损性等等,其中致灾因子指的是引发气象灾害相对应的气象事件,例如刮风、暴雪、降雨等,通过分析致灾因子中的几大要素,针对致灾因子的频率、强度和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得出致灾因子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除此之外,区划气象灾害风险时的潜在易损性,包括人类防范和抵抗灾害的能力,气象灾害损害自然环境、人类安全、社会经济的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潜在易损性,根据以上因素公式的计算,能够得出气象灾害风险指数,以此指数协助完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3]。 三、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 (一)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在多种气象灾害中,冰雹灾害是其中相对频繁的灾害之一,发生冰雹灾害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针对冰雹灾害风险区划,要结合冰雹灾害风险形成的多种因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一般来说,计算冰雹的风险指数可利用公式“FDRI=VEweVHwhVSws(10-VR)wr”来完成,在这个公式当中,FDRI指的是冰雹灾害风险指数,而其中的VE、VH、VS、VR代表的是冰雹灾害风险形成的各种因素,分别是冰雹灾害环境敏感性、引致冰雹灾害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承灾体的防灾抗灾能力,we、wh、ws、wr则对应代表的是以上因素的权重。根据对相关气象数据的收集,计算得出冰雹的灾害风险指数后,将GIS技术充分应用其中,根据风险的大小划分出四个不同的等级,再继续通过GIS技术,绘制关于冰雹灾害的风险区划图,最终找出冰雹灾害高风险的区域集中地。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第21卷第2期灾 害 学Vol.21No.2 2006年6月JOURN AL OF CAT ASTROPHOLOGY Jun.2006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田国珍1,刘新立2,王平1,赵霞1,李向荣1 (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 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成因 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2006)02-0001-06 中国地域辽阔,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大约2/3的国土面积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洪涝灾害在各种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仅长江流域2004年汛期就有782个县市和7630万人受灾,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因此,进行系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将洪水灾害的风险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对于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洪水保险作为国家管理洪泛区的一种重要手段的国家,其实行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是洪灾风险管理的成功典范。实践证明,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 进行洪水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对此,许多学者在省级尺度上做了一些工作,如有黑龙江、湖北等省洪水灾害空间分析,也有一些工作以整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如长江,辽河等流域的危险程度区划。对于全国范围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虽然有一些相关工作,但分辨率及选用的影响因子较少,在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待提高。此外,现有工作主要是灾害的空间分析以及危险程度区划,对风险的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为了客观地反映中国洪水风险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本文在对水灾风险因素以及水灾风险损失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灾成因分析的方法,研究水灾风险的影响因素,利用经验系数法研究水灾的经济易损性。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中国可能产生洪灾损失的七大江河进行了风险的定性评估,初步揭示出目前中国水灾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中国水灾风险的主要驱动力,对防洪规划和洪水保险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 1 研究数据和技术分析 1.1 研究数据 洪水风险是洪水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的综合结果。洪水危险性的产生有多种因素。例如,天气异常连降暴雨、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地势平坦、夏季降水等。通过对中国洪水灾害多发生区的实地考察和特征分析,综合国内外常采用的因子,兼顾考虑因子是否方便在GIS中存取、表达和计算,本文初选了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三种因素作为中国洪水灾害的主要成灾因素来进行危险性分析,其中降雨是灾害的触发因子,降雨量和降水变率越大,越易成灾。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影响因素有农业、住宅和工商业、运输系统、航运、 收稿日期:2005-11-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2J A79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03)资助作者简介:田国珍(198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生,地理信息系统方向.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分析_刘垚

第5 0卷2014年第3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50 2014 No.3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收稿日期:2014-01-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 项目;杭州市科委雷电等强对流天气风险评估项目(S20102748 )作者简介:刘垚(1987—) ,女,宁夏银川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E-mail:liuy ao314@163.com*通讯联系人,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E-mail:baoy unxuan@163.com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分析 刘 垚1, 2,包云轩1,2*,缪启龙1,2 ,刘 淼3,潘文卓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 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3.浙江省防雷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4.杭州市气象局,浙江杭州 310021 )摘要:根据浙江省2008—2010年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首次将平均地闪强度引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结合杭州 市的人口经济影响和自然地理要素,选取地闪密度、平均地闪强度、人口密度等16个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要素权重,从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雷电灾害的综合风险.从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总体上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在杭州市西南地区比较低,近海的东北地区则比较高;杭州市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和近富春江地区是雷电灾害综合风险较高的区域,低风险的区域主要在杭州中西部地区.对杭州市雷电灾害进行了灾度评价,以验证风险区划的正确性,证实区划结果与实际雷电灾害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雷电风险;地闪密度;地闪强度;风险区划 中图分类号:S 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88Ⅹ(2014)03-0099-0 7Disaster division and analysis of lightning  hazard in Hangzhou CityLIU Yao1, 2,BAO Yun-xuan1, 2,MIAO Qi-long1, 2,L IU Miao3,PAN Wen-zhuo4 (1.Jiangsu Key Lab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Jiang su,China;2.College of Applied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Jiang su,China;3.Zhejiang Lightening-Protection Center,Hangzhou 310021,Zhejiang ,China;4.Hangzhou Meteorological Service,Hangzhou 310051,Zhejiang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thunderstorm day data from Hangzhou City during  1966to 2010and the lightningdetection data from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08to 2010,and combined with population and economicimpacts and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this study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disaster risk evaluationindexes.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isk of lightning hazard in Hangzhou City,by the use of ArcGIS spatialanalysi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divided into five risk lightning hazard,and thendrew 1km×1km grid of lightning hazard zoning.The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in Hangzhou Cityhad been mad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risk division,and the lightning hazard division was consistentwith the actual lightning  disasters.Key words:lightning hazard;lightning density;lightning intensity;regionalization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人 畜伤亡、建筑物损坏和电子设备受损,还可能诱发 火灾和爆炸等次生灾害[1] .目前对雷电灾害的研 究以雷电防护技术为主,如雷电起电机理、雷电发 9 9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2,33(4):623-629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2.04.022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张洪玲,宋丽华,刘赫男,徐永清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 摘要: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及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等级风险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北部和南部地区处于高-次高风险区,哈尔滨西北部、大庆东南部、绥化北部和西部以及鹤岗中部地区,属于高风险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半山区处于低-次低风险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几率较低。灾情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灾情的高值-次高值分布与风险区划结果基本符合,风险区划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暴雨洪涝;GIS;风险区划;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Risk Zoning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Hong-ling,SONG Li-hua,LIU He-nan,XU Yong-qing (Climate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erbin150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e,socio-economic data,GIS data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ta,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by using GIS method.Then the model of risking valuation was built with the method of weighted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GIS.Risk zoning charts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painted and was divided into five hierarchies:high,less high,medium,less low and lo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k of flood and waterlog presented high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as but low in the north and south.Most area of Songnen plain,north and south of Sanjiang plain and the central of Hegang belonged to hig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north-west of Haerbin,south-east of Daqing,north and west of Suihua,the central of Hegang.Daxinganling area and southeast semi mountainous belonged to low-less low risking zone and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lso low.Actual disaster results were matched wit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low high areas. Key words:Flood and waterlo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Risk zoning;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暴雨洪涝灾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易灾暴雨也频繁发生,1998年松嫩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农田483万hm2,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亿 800亿元;2004年5月,东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大暴雨,土壤偏涝面积达近10a 来的最大值;2005年6月,暴雨致沙兰镇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2006年7月,黑河发生大暴雨,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2008年7 *收稿日期:2012-02-29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2009年业务建设项目“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作者简介:张洪玲(1979-),女,黑龙江人,硕士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及GIS技术应用。 E-mail:zhanghongling0469@163.com

中国各省份地区划分(整理)

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维吾尔自治区(新)西藏自治区(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桂)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河北省(冀)山西省(晋)青海省(青)山东省(鲁)河南省(豫)江苏省(苏)安徽省(皖)浙江省(浙)福建省(闽)江西省(赣)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海南省(琼)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dian 华东: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上海 华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 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中国各省份简称的由来 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ji),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

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 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 2 年(1404 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 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 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 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 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 年 2 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3)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 附录1 规范化方法 (13)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3)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3)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3)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4)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5)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5)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7)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 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 GIS 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区域划分

我国区域划分为: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东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上海市。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华东地区——所有的仓库储运类公司,具体每个单位存储的是什么品种,具体经营情况 在商业物流中心的报告一.研究动机:经过一学期《物流基础》的学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目的: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研究方法:访问法、资料收集法。
资料收集的方法:网上收集。
四.公司概况
1. 基本情况:上海商业物流中心位于曹杨路1500号,交于铜川路,比邻武宁路,交通便捷,与上海西站及其铁路沿线仅一步之遥;地处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距离内环线1.5公里,外环线3.5公里,并且距离沪宁和沪嘉高速公路出口处分别仅为1.5公里和4公里。物流中心占地面积为26万平方米,各类仓库10万平方米,拥有4条铁路专用线和40辆箱式货车。
2. 公司简介:上海商业物流中心系上海商业储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隶属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商业系统大型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2000年初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全国发展商品配送重点单位。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占地面积为31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618平方米,最大建筑物长为44米,宽为20米,高为16米;最高建筑物长为22米,宽为7.5米,高为23米,建筑物主要包括两栋教学楼、两栋教师宿舍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个厕所和一个厨房,学校弱电为两间计算机室、一间中心机房、两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学生实验室和18间教室班班通,学校在校学生640多人,教职工人数为78人(含校园保安和食堂工作人员),学校共有13个教学班。 二、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 学校地处海拨高度较高的山区,易出现暴雪、霜冻、浓雾、道路结冰、大风等天气,给学生的上下学造成严重不便;学校地处两面环山,本镇主要河流流经学校前方,尤其是学校对面山势较为陡峭,学校后边部分山坡曾经发生过整体推移,田径场边的护坡几乎笔直,学校前方河流狭窄,在雷雨季节,容易暴发山洪,极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校园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人群比较集中,易发生雷电事故。 三、防御气象灾害的安全气象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已建立或具有的安全气象设备设施情况如下: 1、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师住宅楼等避雷针完好。 2、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四、防御气象灾害保障措施 1、有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及专(兼)职安全气象保障工作人员。 2、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3、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掌握气象灾害影响或危及的主要部位、重要设施情况。 4、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5、建立了安全气象专兼职人员24小时手机行政值班制度。 6、制定了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定期举行演练,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 7、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档案(包括登记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处理措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检查记录等)。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暴雨洪涝灾害是平顶山地区较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划有很多方法。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水平有限。该文主要从当地的暴雨时空分布概况、地形概况、暴雨洪涝的灾情概况以及当地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粗略地对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为平顶山市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物资分配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最低海拔60m。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沙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 km,流域面积3910.4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m3。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km,境内流域面积253.30km2。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其变化趋势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h,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降水出现在季风控制的夏季(7、8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80%,日最大降水量为337.3mm。河南省4个暴雨中心中有2个分布在平顶山市(舞钢县、鲁山县)。 平顶山市辖六县(市)六区,人口492万人,面积7882 km2,GDP近千亿元,市区高速公路环绕,人口密度较大。平顶山市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该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频发区。 2数据资料 (1)灾情资料:1984—2007年暴雨洪涝的灾情普查数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 (2)社会经济资料:河南省统计局于2008年出版的统计年鉴,采用以县(区)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 (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收集高程、水系、植被等GIS (1∶50000)数据。 3资料分析 3.1平顶山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629 mm以上,且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的舞钢县最大,达972.0mm,北部的汝州县最小,为629.1mm,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342.9mm。 3.2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均在1.31d以上,且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舞钢县最多,达3.59 d,北部的汝州县最少,为1.31d,年平均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2.28d。 3.3平顶山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北部的汝州县最高,海拔203.1m,南部的叶县最低,为83.4m,最高的站与最低的站之间相差119.7m。 3.4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 通过对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鲁山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达到25次(图4)。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欣李戈孟刚白家惠张彩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地区概况,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地暴雨灾害发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以为当地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P468.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020-02 收稿日期 2010-12-16 20

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2T11:56:40.3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作者:杨连宽1 张忱2 [导读] 用历史反推法评估有一定不足,同时,选取评估指标可能过少,不能全面、准确反映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需加强研究和探讨。1云南省富民县气象局云南富民 650400;2云南省马龙县气象局云南马龙 655100 摘要: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收集整理昆明市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选用雷击密度、雷击强度、经济损失模数3个指标来分析雷灾易损性,研究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易损性评估的定量关系,制作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风险区划图,完成了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研究。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 1概述 雷电是常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分析,能将灾害防御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程度,对于防灾、减灾、救灾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区域概况 昆明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为金沙江、南盘江、红河分水岭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低缓,海拔在1500~2800米,为山原地貌。为有效规避风险,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开展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非常必要,对昆明市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防雷减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资料数据来源 通过对闪电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运用,为认识和掌握全市雷电环境、雷电活动与分布规律、雷电预测预警和有效防御雷电灾害减少损失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本区划利用昆明市闪电定位监测系统2012-2014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和雷电灾害资料进行评估。 4 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数模型 4.1指标指数确立 借鉴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选用雷击密度、雷击强度、经济损失模数3个指标分析雷灾易损性,其中前两项指标着重于雷电灾害发生频率和次数评价,反映致灾因子时空分布和承灾体受损程度,后一项指标侧重于灾害损失评估,反映承灾体受损强度。 ①雷击密度D。D=X/n;X为通过闪电定位仪记录的区域内历年雷击总数,n为年数。雷击密度越大,说明该区域雷电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活跃,承灾体易损性大。 ②雷击强度F。F=(A*20%+B*80%)/(20%+80%);F指区域内平均历年发生的雷击强度的加权平均值,表示区域内雷击发生强度高低,客观反映区域易损性情况。A为区域内发生雷击强度的绝对值的极大值,权重20%,B为区域内发生雷击强度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权重80%。 ③经济损失模数E。E=DS/S;E指区域发生雷电灾害时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km2,DS为统计年限内区域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S为区域面积。该指标客观全面反映区域雷电灾害损失程度和损失分布情况,并间接反映区域防御雷灾、抵抗雷灾能力和可迅速恢复能力。 4.2 昆明市雷灾综合易损指数模型建立 根据各区域内指标指数与全区指标指数平均值差异百分率,划分不同评价指数。距平百分率在-20%~20%内为中,指数0.6;距平百分率在21%~40%内为高,指数0.8;距平>40%为极高,指数1.0;距平百分率在-21%~-40%内为低,指数0.4;距平<-40%为极低,指数0.2。 将各区域各项指数之和作为各区域雷灾综合易损指数R。 将综合指数R按5级划分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风险等级:R≤1.0为极低易损区,1.0<R≤1.4为低易损区,1.4<R≤1.8为中易损区,1.8<R≤2.2为高易损区,R>2.2为极高易损区。 5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以金碧路、拓东路、青年路、巡津街交汇处4区分界点为原点,5×5km的网格作为单位网格划分。 5.1致灾因子危险性 主要考虑雷电强度和雷电面密度,雷电强度越大,面密度越高,风险越大。昆明市(主城五区)2012-2014年共监测到地闪87269次;最多年份2014年,共38524次;最少年份2013年,共24821次;年平均雷击次数最多区域为237.7次;年平均雷击次数最少区域为31.7次。全市年平均雷击次数138.2次。单网格雷击次数较高区域分布在主城中心及环滇池附近,这与主城中心高层建筑密集及滇池水体对周边土壤电阻率影响有关。 从雷击强度来看,最大雷击强度为521.5kA,最小雷击强度为0.2kA;最大平均值为35.2kA,最小平均值为24.9kA;最小加权平均值为40.5,最大加权平均值为129.0kA。大部分网格单元加权平均雷击强度集中在40-45kA,约15%左右网格单元为60-80kA。雷击强度高的网格单元在位置分布上无明显规律。 5.2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雷电损失与地方人口、地方经济及城镇化率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雷电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重点考虑地方经济( 地均GDP) 、城镇化率及雷击事故历史3方面因素。经济密度较高地区主要位于城市,山区相对较低;城镇化率较高地区也位于城市,淮北大部地区及沿江西部相对较低。三指标归一化后,根据各指标对雷电灾情解释能力及相关性,最终得到各网格单元承灾体经济损失模数。高易损区主要位于城市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

一、前言 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为实现水环境分类管理、分期实施水环境目标,根据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体现重点水环境保护政策而进行的水环境功能区域的划分。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行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强化水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对水质实行分类管理等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为我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分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控制水污染的强制性措施,并按照水环境的客观功能,建立海南岛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常秩序,以充分发挥各类水体的环境主导功能作用和整体效益;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促使各产业发展按水体类别和产业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污染综合防止措施,对水质进行控制,确保我省各类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落实;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确保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及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总之,实施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使我省水资源环境保护做到管理有依据、控制有目标,对防止水环境污染,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让海南人民喝上干净的水,确保海南人民身体健康,实现全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南省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范围为海南岛地表水。

二、海南岛地表水环境概况 (一)地表水环境特征 海南岛中高周低的地形地势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大小河流154条。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0km2的有39条,其集雨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4.4%;集雨面积小于100km2的河流115条,其集雨面积占全岛面积的15.6%。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流域面积分别超过7000、5000、3000km2,三大江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流域面积1000~2000 km2的有陵水河、宁远河,流域面积500~1000 km2的有珠碧江、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江、太阳河、藤桥河、春江及文教河。 海南岛全岛多年平均径流深909mm,多年平均径流量308×108 m3。丰水年径流量490~290×108 m3;枯水年径流量151~126×108 m3。径流与降雨一样具有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 据勘测资料,海南岛地下水总量约79×108 m3,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约1×108 m3。 海南岛水资源总量为319×108 m3,人均占有量4,200 m3左右,大于全国人均占有量。海南岛河流大多河短坡陡,落差集中,具有较好的水能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9.5×104 kW,可开发量为77.2×104 kW。其中三大河流蕴藏量74.2×104 kW,可开发量62.9×104 kW。 1988年海南建省后,全省水利建设发展迅速,共建成蓄水工程2425宗,其中大型水库6宗、中型67宗、小型257宗,总库容92.5×108 m3,兴利库容59.6×108 m3;引水工程3459宗,引水流量161.8秒立方米;机电提灌装机3.4×104 kW;水电装机53.1×104 kW(含牛路岭和大广坝电站)。除发电用水外,已开发利用水资源52.5×108m3,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7%。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