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年度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

术研究与示范

目录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四)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六)计划进度安排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二、经费概算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海洋经济的无序发展和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渔业经济所形成的过渡捕捞,一些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如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等显著衰退,产量逐年减少。传统渔业结构发生改变,一些非传统经济鱼类逐步成为渔业资源组成部分。我国青占鱼资源丰富,近海均有分布,仅东海区青占鱼资源量就有60万吨,年可捕捞量约为30万吨,是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蕴藏量最大的中上层鱼类。青占鱼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有资料表明:青占鱼蛋白质组织松软,消化率高达97%,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资源。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青占鱼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年产量不断升高,目前已成为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2004年我国青占鱼产量已达到13万吨,其中浙江省产量占一半以上。目前我国所产青占鱼一部分除供应市场鲜销、少量加工成茄汁青占鱼罐头食品外,大部分以冰冻青占鱼形式出口国外。仅浙江省青占鱼出口量已达1.2万吨,创汇3000万美元。青占鱼已经成为我国冷冻水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之一。

寄生虫和组胺一直是青占鱼加工产业中难以解决的两个痼疾。资料表明,东海区所产青占鱼中简单尖异线虫和宫脂属线虫检出率高达40%,其中以简单尖异线虫检出率最高。人通常因吃生的或未充分煮熟海鱼吞入活虫而感染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病以腹部绞痛为特征,常被误诊为其他急腹症而手术,造成患者巨

大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青占鱼属青皮红肉型鱼类,体内组氨酸含量丰富,极易受腐败菌作用产生组胺。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食用腐败青占鱼而导致的组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对水产品中组胺的限值标准远远低于我国,组胺超标也成为青占鱼出口的障碍之一,由此每年导致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解决青占鱼加工中存在的寄生虫和组胺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同世界贸易逐步接轨,水产品出口面对的贸易壁垒日益高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进口水产品要求极为严格,水产品出口面临严峻的技术壁垒挑战。日本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日本规定在进口水产品时需由指定机构对水产品实施包括寄生虫、化学物质及微生物在内近30个项目的检测,符合要求方可通关。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原因,我国青占鱼出口产品由于寄生虫和组胺问题导致的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国家声誉。2005年6月,日本从浙江某市进口的冰冻青占鱼中检测出异尖科线虫,造成该批次300吨产品全部退货,一年内完全失去日本市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导致该企业青占鱼积压达数千吨;2008年7月,本公司出口欧盟的青占鱼段被检出异尖科线虫,导致300吨产品遭到退货;2008年浙江某大型出口企业冷冻金枪鱼制品由微生物引起的组胺超过进口国限制标准的2倍,导致产品积压仓库和重大经济损失。国外日益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首要非关税壁垒,成为制约我国青占鱼加工产业乃至水产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瓶颈问题之一,解决青占鱼加

工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有效解决青占鱼制品中生物安全问题,不仅可以打破国外对我国青占鱼出口设臵的技术贸易壁垒,疏通出口渠道,推动我国青占鱼产品出口创汇,还可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还对促进我省乃至我国沿海各省水产品加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及推动水产品加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海鱼寄生虫研究现状

鱼类寄生虫是附着于鱼体表或体内、与鱼构成宿主-寄生虫系统的一类低等动物。鱼类寄生虫通常寄生在鱼的体腔、消化道、肠系膜、鳃、肝脏、螵和生殖腺,少数寄生于鱼的肌肉组织中,完全靠鱼的营养物质生活。鱼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鱼类危害极大,除掠夺鱼类营养,造成鱼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外,还可以产生毒素、对鱼体造成机械性刺激剂损伤而导致鱼死亡。更重要的是鱼类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也构成巨大威胁。

研究发现,异尖线虫是海鱼的主要寄生虫,其幼虫多寄生在鱼类、桡足类、头足类和一些甲壳类动物体内,成虫寄生于海洋鱼类的胃肠道中。异尖科线虫的某些幼虫可引起人类异尖线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异尖线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早在1935年,Yamaguti曾对太平洋附近海域的鱼类寄生虫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54中海鱼感染异尖线虫幼虫,其中鳕鱼、鲭鱼

鲱鱼和青占鱼异尖属线虫幼虫的感染率较高。1977年Cannon对印度洋附近的澳大利亚南昆士兰海域的鱼类寄生虫进行了调查,在47种鱼中发现了9中异尖科线虫幼虫,并对这些幼虫进行了描述和绘图。2006年Valero等调查了西班牙南部欧洲褐鳕异尖科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2种异尖属线虫。国内诸多学者也做了相关研究,对我国各个海域海鱼均有异尖科线虫的记录,其中以简单异尖线虫报道最多。孙世正于不同年份分别对我国南海、黄海、渤海以及北部湾鱼类进行了持续调查,发现异尖属线虫幼虫及多种线虫属幼虫,表明线虫的感染率逐年增加。张百秀和孙永惠(1995)对大连市售的19种海鱼进行调查,发现青占鱼、黑鲪、带鱼感染异尖属线虫幼虫非常严重;周锡芳(1998)对宁波鱼类市场的18种鱼类和软体动物进行调查,发现异尖属线虫幼虫感染情况非常严重,其中60%的鱼种感染此种线虫,以常见鱼种带鱼、青占鱼、大黄鱼、小黄鱼感染强度较高。

海鱼寄生虫对人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以异尖线虫为例,人食用含有异尖线虫海鱼数小时后即可发病,异尖线虫可钻入人胃壁引起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容易误诊为急性胃炎、胃溃疡胆结石等病症;如幼虫死在胃黏膜下则会引起异物反应,形成胃黏膜嗜酸性肉芽肿,并可发展为慢性胃异尖线虫病。目前国内外人体感染异尖线虫病例屡见不鲜。由于异尖线虫对各种理化因素均有一定抵抗力,其对盐水、酒、醋、酱油、蒜汁、辣椒水等有很强的耐受性。因此控制青占鱼寄生虫,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迫切。

2、组胺研究现状

组胺是鱼体中游离组氨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水产品中最具毒性的生物胺是组胺(histamine),组胺通过与细胞膜上的两类受体(H1和H2)作用而发挥毒性,通过受体H1,组胺可以引发末梢血管扩张导致高血压和头疼,组胺诱导的胃肠道肌肉收缩会引发腹部抽筋、腹泻和呕吐等。青占鱼中组胺的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青占鱼本身组氨酸含量较高,在鱼体自身酶作用下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组胺;另一方面是由于鱼体腐败变质后大量细菌通过分泌组氨酸降解酶分解组氨酸从而产生组胺,组胺的产生以后一个原因为主。组胺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除鱼类自身原因之外,加工和贮藏环境条件都会影响组胺的生成。在pH 4-5.5范围鱼体内组织蛋白酶活力增强,组胺生成量增多;温度越高,鱼体内组胺生成量增加速度极快,Murry等发现在冰中保存的鲭鱼即使到了不能食用的程度,其体内组胺的含量也不会超过50mg/kg,而当温度较高,尤其当温度高于10℃时,将会导致组胺含量升高。而青占鱼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调味剂等对组胺效果各异,高浓度盐份明显抑制组胺生成,抗坏血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也有抑制组胺生成的效果,而葡萄糖和蔗糖则可以促进组胺的形成。

研究证实,水产品中引起组胺产生的微生物主要是摩尔根菌属微生物。该菌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海水中,进而附着于海鱼体表,是海鱼腐败组胺产生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pH、温度、添加剂等因素加工因素对组胺含量的影响,都是通过

影响组胺酸脱羧酶的活性或者抑制产生组胺酸脱羧酶的微生物的活性来达到的。但目前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种类的微生物都会产生氨基酸脱羧酶。目前对于组胺产生菌的研究多集中于发酵食品中。如葡萄酒的组胺控制已通过采用无组胺酸脱羧酶活性的乳酸菌进行发酵;Dapkevicius等从天然鱼下脚料青贮饲料中分离出了77种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5株产生胺氧化酶的菌株,可以氧化组胺的氨基,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这也提示我们能否通过现代为生物技术从天然动植物种筛选对该种微生物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的安全高效天然抑菌剂或降低组氨酸降解酶活性以及能否通过控制加工过程环境参数从而抑制该种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抑制组胺的生成的目的,通过生物方法控制水产品中组胺的生成成为一条极具潜力的发展道路。另据张伟国等报道,组氨酸的咪唑基能与亚铁离子或其他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促进钙和铁吸收的能力,可以用于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D 缺乏症和治疗贫血。而目前金属元素螯合物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邓尚贵等以南海低值鱼为原料制备了多肽水解液,用亚铁离子制备了多肽亚铁螯合物,具有补铁、抗氧化、抗菌等功效。张亚丽等以大豆豆粕为原料制备了肽亚铁螯合物,证实该种物质也具有补铁、抗氧化功效。青占鱼中游离组氨酸能否与金属元素通过螯合反应形成某种金属螯合物而达到去除游离组氨酸的目的?这也成为解决青占鱼组胺超标的一个极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寄生虫和组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青占鱼以及众多出口水产品竞争力的两个瓶颈问题。有机技术条件所限,对于这两个问题尤其是海鱼寄生虫

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尚无有关海鱼寄生虫及组胺生物控制的文献报道,而由此导致出口水产品安全事件则屡有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本项目具有强的创新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解决海鱼出口产品中存在寄生虫和组胺超标问题,不仅对于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推动我国水产品出口,增加渔民增收,还可以推动我国水产品整体加工技术水平,促进水产品出口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挽回我国水产品传统出口市场及出口水产品良好声誉都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1、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本项目以青占鱼及其加工制品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寄生虫及组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突破出口青占鱼的寄生虫及组胺生物控制关键技术,解决制约青占鱼制品出口的重大食品安全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包括:

(1)青占鱼寄生虫的生物控制研究

采用现代寄生虫分离检测技术对青占鱼体表及体内附着的寄生虫进行分离、鉴定,确定青占鱼寄生虫分布种属、数量,为青占鱼寄生虫的生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技术从天然中草药中分离天然杀虫药物对青占鱼寄生虫杀灭进行前处理研究,筛选安全、高效寄生虫杀灭剂,研究确定杀灭条件;采用超低温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青占鱼及其深加工产品进行寄生虫控制研究,同时以寄生虫分离检测技术筛选杀灭适宜技术手段,并确定最佳杀灭条件,确保青占鱼及

其深加工产品食用安全。

(2)青占鱼组胺生成机制及控制研究

采用现代微生物分离、检测技术确定青占鱼中主要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种群、数量为组胺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分离具有专一性抑制组胺产生菌的天然抑菌剂,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等抑菌剂抑菌效果检测方法等验证、筛选高效抑菌剂,从源头上控制组胺产生根本原因;利用螯合及检测技术筛选具有能高效螯合、封闭青占鱼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的金属螯合剂,并研究确定最佳螯合工艺。由于青占鱼中除摩尔根氏杆菌外还存在其他可产生组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因此金属螯合剂及相关工艺参数的确定可有效控制青占鱼中组胺含量,消除鱼体中组胺含量持续升高的安全隐患,提高青占鱼安全性。

(3)出口青占鱼制品新型生产技术及技术规范的研究

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方法和青占鱼寄生虫及组胺生物控制技术为基础,确立出口青占鱼制品新型生产技术工艺条件,建立示范生产线1条,并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拟解决的技术关键

(1)青占鱼寄生虫的生物控制技术

通过采用天然高效安全杀虫剂对青占鱼进行预处理,达到有效杀灭鱼体表面寄生虫目的,提高青占鱼食用安全性;采用超低温等现代食品加工处理技术对青

占鱼及其深加工产品进行寄生虫控制处理,有效提高青占鱼产品整体食用安全性。这也是本项目着重解决关键问题之一。

(2)青占鱼组胺的控制技术

通过从天然动植物中筛选安全高效的生物抑菌剂,有效抑制引起青占鱼中组胺产生的摩尔根氏杆菌及其他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生长活性,同时优化天然抑菌剂抑菌条件。采用现代螯合技术对青占鱼中游离组氨酸进行研究,筛选具有高螯合力、低残留、同时具有利用水洗等常规操作工序即可有效去除螯合物的金属螯合剂,达到与青占鱼中游离组氨酸高效螯合、有效降低组胺前体物质---游离组氨酸,降低组胺生成的目的;优化集成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等,达到有效减少青占鱼及其产品组胺生成,显著提高青占鱼食用安全性。采用天然抑菌剂抑制摩尔根氏杆菌以及研制开发高效组氨酸螯合剂为国内首次。

3、主要创新点

(1)目前对于养殖鱼类寄生虫通常采用在水体中加入化学杀虫剂对寄生虫进行杀灭,所采用的杀虫剂多为有毒化学药品,安全性极低;而在食品加工领域以往对于寄生虫超标产品通常采用销毁处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于鱼类体表寄生虫问题的研究处于一片空白,无任何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本项目首次筛选天然安全高效杀虫剂对青占鱼进行处理,一方面有效杀灭鱼体表寄生虫,另一方面安全高效,有效保障青占鱼食用安全性,提高产品利用率,降低由寄生虫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2)首次采用天然抑菌剂专一性对摩尔根氏杆菌及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进行有效抑制,从源头降低青占鱼中组胺的生成,并以青占鱼及其深加工产品整体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摒弃传统组胺控制中仅对某一条件研究的弊端,优化整合加工条件,有效降低组胺生成,显著提高产品品质。

(3)首次利用现代金属螯合技术筛选能够与青占鱼游离组氨酸高效结合、低残留的金属螯合剂,具有有效螯合、快速去除的优点。能够显著降低青占鱼中游离组氨酸含量,最大限度减少组胺形成所必需前体物质,有效控制已存在的组氨酸脱羧酶继续产生组胺的隐患。该技术对于拓展青占鱼原料新鲜度利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为国内首创,具有极强的创新性。

(四)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1、主要技术指标

(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青占鱼及其加工制品中寄生虫数量明显降低,产品达到出口欧盟标准。

(2)筛选2种以上对青占鱼寄生虫具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天然杀虫剂,杀虫率>95%。

(3)冷冻青占鱼组胺含量≤100mg/kg,烟熏制品组胺含量≤100mg/kg。

(4)筛选1种以上有效抑制摩尔根氏杆菌的天然抑菌剂,对摩尔根氏杆菌杀菌率>80%。青占鱼及其产品组胺标准满足出口日本标准。

(5)确定1种高效金属离子螯合剂,对青占鱼鱼体中游离组氨酸有效螯合率>85%,显著消除组胺生成前体物质。

2、主要经济指标

(1)项目实施后,新增青占鱼制品8000吨,可实现新增产值9600万元,年增加利润1250万元,税金48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

3、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形成的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在项目承担单位的示范。由于采用生物技术控制青占鱼寄生虫后,可以充分利用以往认为不可利用的青占鱼原料。公司青占鱼年加工量可达15000吨,目前年出口量仅为3000吨。项目实施后出口量至少增加8000吨,以出口价格2000美元/吨计算,可新增产值9600万元,年增加利润1250万元,税金480万元,示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新兴大宗海产品青占鱼资源,运用现代寄生虫生物控制技术、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生物控制技术以及组氨酸高效金属螯合技术等有效保证青占鱼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可有效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水产品设臵的技术贸易壁垒,挽回已有出口市场,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同时可推动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恢复我国水产品品质信誉,增加水产品出口创汇,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4、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通过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杀灭青占鱼及其制品中寄生虫,显著抑制青占鱼中摩尔根氏杆菌及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活性,大幅度降低青占鱼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组胺含量,有效降低青占鱼中游离组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产品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满足出口欧盟及日本标准,有效打破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进而推动我国青占鱼加工以及水产品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改善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状况,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此外,本项目技术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青占鱼加工企业,而且可广泛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海鱼加工企业,对于提高水产品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技术成果具有极其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5、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出口青占鱼制品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中青占鱼寄生虫及摩尔根氏杆菌的生物控制技术及高效金属螯合技术均可以申报专利,知识产权归各做各方共同所有。

(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1、项目实施方案

本项目以青占鱼及其制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寄生虫分离检测技术确定青占鱼体表及体内附着的寄生虫的种类及数量,利用天然安全高效生物杀虫剂对其进行杀灭,利用超低温、超高压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手段对青占鱼体内寄生虫进

行杀灭研究;通过从天然动植物中筛选对摩尔根氏杆菌及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具有专一性抑制效果的天然抑菌剂,并利用现代微生物抑菌检测手段确定抑菌工艺参数;采用现代螯合技术确定青占鱼前处理过程中适宜的金属螯合剂,确定最佳螯合工艺;将青占鱼及其制品加工工艺作为整体进行优化整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保证产品营养、外观、色泽等品质基础上有效提高青占鱼及其制品食用安全性,达到出口标准。

(1)青占鱼及其制品寄生虫生物控制技术方案

青占鱼寄生虫生物控制研究主要在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通过分离鉴定青占鱼体表及体内的寄生虫种属和数量,筛选天然安全高效寄生虫杀灭剂溶解于水中对青占鱼进行喷淋,利用现代寄生虫检测手段通过分离青占鱼体表寄生虫确定天然杀虫剂种类及用量,并结合超低温等食品加工技术优化控制条件,确定最佳控制工艺参数。

(2)青占鱼及其制品组胺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青占鱼及其制品组胺生物控制研究主要在项目协作单位进行。利用现代微生物纯化技术从青占鱼中分离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采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手段从动植物中筛选对摩尔根氏杆菌及组氨酸脱羧酶产生菌具有专一性抑制的天然抑菌剂,以牛津杯双层平板法等检测手段检测天然抑菌剂抑菌活性,确定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天然抑菌剂种类,通过调节抑菌剂浓度、反应pH值、作用时间以及复配等参数,确定具有最佳抑菌剂配方及抑菌条件。以现代螯合技术为基础,筛

选高效、低残留、无毒金属螯合剂对青占鱼中游离氨基酸进行螯合,通过对螯合率、金属离子残留量、组氨酸含量等研究确定最佳螯合剂种类、用量、pH等螯合条件,明确最佳螯合工艺参数;同时优化整合青占鱼加工过程,控制加工条件,达到消除或降低产品组胺生成的目的。

2、技术工艺路线

(1)实施技术路线

(2)青占鱼寄生虫生物控制

(3)青占鱼组胺生物控制技术路线

3、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1)项目组织方式

本项目研究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并由浙江省科技厅、项目主持人和项目

主持单位统一管理与协调。本项目采取地方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关的方式。建立项目技术领导小组,根据合作单位的各自擅长和条件基础开展工作。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度。加强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合理确定技术开发分工,组建技术攻关研究工作协调小组,对关键技术与设施进行研发,确保项目按时成功完成。

(2)课题分解

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负责制定实施计划,制定技术方案,组织项目相关技术难点重点技术攻关,负责本项目的落实,制定研究与中试方案,负责采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青占鱼及其制品处理及加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杀灭鱼体寄生虫、抑制组胺合成的环境条件,从而降低或消除青占鱼中寄生虫和组胺含量,提高青占鱼及其制品的安全性。负责采用天然寄生虫杀灭及超低温技术对原料进行处理,有效控制鱼体附着的寄生虫,提高青占鱼食用安全性;负责利用具有高度专一性摩尔根氏杆菌抑制效果的天然抑菌剂对原料进行处理,抑制组胺产生菌的生长,控制组胺的生成,从而降低产品中组胺含量;负责利用高效、低残留金属螯合剂对原料进行处理,有效去除原料中游离组氨酸,降低组胺生成前体物质含量;负责对青占鱼加工过程进行整体优化组合,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达到消除或降低组胺含量,生产出低组胺含量的优质青占鱼产品。提供项目技术实施条件,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协作单位主要负责实验材料、场所、实验设备的提供,研究原料的前处

理工艺与技术;负责配合制定技术方案,负责对青占鱼中寄生虫的分离鉴定,为青占鱼寄生虫的杀灭提供理论依据,负责从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安全高效天然寄生虫杀灭剂以及最佳杀灭工艺参数的确定;负责从原料中分离筛选组胺产生菌并进行菌相和组胺产生机理研究;负责从天然动植物中分离筛选具有高度专一性抑制组胺产生菌的天然抑菌剂,并研究天然抑菌剂的最佳抑菌方案,降低青占鱼及其制品中组胺含量,提高青占鱼制品的食用安全性;负责确定高效金属螯合剂,确定最佳螯合条件,降低青占鱼中游离组氨酸含量。

(六)计划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在2年内(2009.02-2010.12)通过课题组的分工合作、多技术及多层次研究工作的同步与交叉确保如期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开发任务。

1、第一阶段(2009.02-2009.12)

完成寄生虫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寄生虫的分离鉴定和特性研究以及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复配以及对寄生虫杀灭条件的研究,确立寄生虫生物控制技术条件和工艺参数;完成组胺产生菌及其组胺毒素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青占鱼摩尔根氏杆菌组胺产生机理、影响因素、金属离子对组胺前体物质封闭作用机制以及组胺含量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确立组胺生物控制工艺技术和参数。组织中试与部分生产试验,进行中期验收。

2、第二阶段( 2010.01-2010.12)

完成技术集成和产品生产示范;进行部分产品的出口贸易;完成技术规范的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19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 版)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 ①致病性物质的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 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 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 肪氧化酶 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 大豆中的 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 然有毒物的产生,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 u2棚1。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可能会产生毒素、 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

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者很快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由于药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营养价值也降低了。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它新病种。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以及导致失调,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治疗性药物、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

施工安全管理控制程序

施工安全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的健康及安全危险因素被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3 职责 3.1 副总经理(安全总监)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及消防管理,负责审批施工作业文件。 3.2 工程部 a.负责制定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b.负责编制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有关的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c.监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d.监督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 3.3 项目部 a.建立健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 b.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所有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3.4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所有特殊(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按相应要求,持证上岗。 4 工作要求 4.1施工前的准备 4.1.1 工程部应根据公司的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现场施工安全相关管理制度,报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审批后实施。 4.1.2 工程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程的施工作业特点识别危险源,制定《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根据其危险程度编制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报公司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4.1.3 施工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报告,一系列活动应按照公司的施工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性管理制度》执行。

4.2 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4.2.1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4.2.2 施工作业人员应配齐适合本工种作业的劳动保护用品。 4.2.3 登高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1)登高作业人员必须设人监护,作业人员的垂直下方不得有人停留; 2)登高作业前应对登高用具及劳动保护用品认真检查,确保牢固可靠,防滑、防倒; 3)登高施工作业时严禁凌空抛掷物料。 4.2.4 用电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1)用电设备接电源线时应停电作业,严禁带电接线; 2)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用试电笔检测确认无电后方可使用; 3)用电设备的临时线应根据现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导线连接紧固,绝缘体不受损坏; 4)焊接场所要检查易燃易爆物品,设专人负责,防止发生火灾; 5)非电器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电器操作现场。 4.2.5 基槽内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1)应先支挡土墙或用水泥袋装砂土砌挡土墙; 2)墙壁应加盖塑料条布; 3)基槽上部1米处应设护栏,禁止往基槽内乱扔东西。 4.2.6 施工安全防护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建筑安全管理条例进行施工和检查。 4.2.7 发生紧急事故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性管理制度》执行。 4.2.8 施工现场管理按相应的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4.2.9 安全劳保用品的发放和管理按劳动保护用品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4.2.10 施工设备和施工机具的使用按公司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序性管理制度》执行。 4.2.11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由工程部会同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监督检查,在实施过程中由专/兼职安全员进行检查与考核。 4.3重大或不可容许风险控制过程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1.目的: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防止标本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 2.范围:各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职业暴露的管理。 3.定义:无。 4.权责 4.1检验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对检验科生物安全进行管理和指导 4.2生物安全管理员指导和培训生物安全的处置,对职业暴露进行评估和确定,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合,合理处置。 4.3工人负责检验科物品的消毒,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特殊处理、包装、记录、检查、运送和交接。 4.4工作人员加强生物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上报已经发生的职业暴露。 5.作业内容 5.1实验室的消毒:实验室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各区域的消毒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5.1.1应定期对实验室的物体表面、空气、贵重仪器、实验器材进行消毒。消毒的方式有含氯消毒剂、高压蒸汽灭菌等方式。 5.1.2对高危或烈性传染病(如霍乱、布氏杆菌病、炭疽、HIV 等)检验后的标本,应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尽快消毒处理。 5.2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5.2.1检验科工作人员要明确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同,需要分开收集。 5.2.2包装要求与标识:生活垃圾包装的颜色采用黑色,医疗废物采用黄色。要保证医疗废物包装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其外面还应有文字说明,如“感染性废物”(同时还应有生物安全通用的警示图标)。盛装针头、破碎玻璃等锐利器具,必须采用专用利器盒,存放量不超过3/4,要保证不会出现破裂、被穿刺等情况,参照院感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5.2.3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联系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检验科的医疗废物分类识别指导和培训生物安全的处置,进行生物安全检查。 5.2.4医院专业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用密封车送到院内医疗废物暂时存放地。双方要对医疗废物进行清点交接、记录、签收(类别、数量、包装是否合格),保障其得到妥善处理。 5.2.5微生物培养物、培养标本等实验室废物必须在送出检验科前经121c, 30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5.2.6医疗废物运送的由医院合同单位负责处置,做好交接和登记。运送过程中应防止包装破裂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人体。 5.3职业暴露的管理:按《职业暴露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煤气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煤气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气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煤气安全管理流程、煤气管理要求、煤 气设施设备的设计及施工安全管理、煤气日常安全管理、 停、送、带煤气危险作业管理、煤气事故处理管理、煤气 安全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八钢公司各相关单位。 2术语 2.1可靠隔断装置:系指安装了此类装置隔断煤气后, 装置前的煤气不会漏向装置后,这类装置有眼镜阀、盲 板、叶形插板阀、一道开闭器加一道水封等。 2.2煤气:在炼焦、炼铁、炼钢、发生炉等生产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

体。 2.3煤气系统分为生产回收系统、输送储存系统、使用系统。 3管理职责 3.1安环部负责监督检查煤气生产回收、输送储存、使用单位煤气设施、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安全管理。参与煤气设施、设备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管理。 3.2设工部负责煤气设施、设备设计的审查和新建、改建、扩建煤气工程施工管理,组织竣工验收管理。 3.3保卫部负责煤气设施、设备设计消防审查及竣工验收管理。 3.4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煤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管理。 3.5炼铁分公司负责本单位所辖区域的带煤气作业监护检查管理。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8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8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业部令第8号 【发布日期】 2001-1-5 【生效日期】 2002-3-20 【效力】 【备注】食品伙伴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4第38号(二00四年七月一日)》对本办法已经修订。 1.第十六条修改为:“农业部每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第一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3月31日,第二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9月30日。申请被受理的,应当交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农业部自收到安全评价结果后20日内作出批复。” 2.删除第二十六条中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交纳审查费”的规定。 【食品伙伴网说明】本办法食品伙伴网已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依照《条例》规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第四条本办法评价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的风险。安全评价工作按照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类别,以科学为依据,以个案审查为原则,实行分级分阶段管理。 第五条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农业部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工作。 第六条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法人代表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工作。 第七条农业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委托具备检测条件和能力的技术检测机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检测,为安全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八条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明确施工时间、施工地点、 工程总负责人、施工内容以及影响区域等内容;施工方要 在施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2、施工前,施工安全技术负责人要组织参与施工作业 人员就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等进行强制 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培训。通过笔试、复述等针对性措施落 实,使每名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都熟知掌握施工安全技术 措施、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参与施工作业人员在安全技术 措施贯彻登记表上签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 3、各项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执行一项工程一项措施规 定。外委工程施工,必须与施工单位签定外委工程安全协 议书。开工前,施工方必须按规定足额交纳安全质量保证

金,提交开工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报甲方备案;施工中,要按照安全措施和施工标准以及操作程序组织施工;由于施工方未履行安全措施而导致人身伤害问题,甲方不予承担安全责任。 4、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批、执行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程序进行,审批意见不全面、未程序报批视为无措施严禁施工。 5、安全技术措施要规范管理。经过审批后的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施工管理部门及安监处要规范留存。留存时间根据工程性质、影响范围等情况酌定,原则上至少保存3年;特殊情况,要规范存档,长期留存。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 一、引言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同领域的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过人们的预期,原来那种希望仅仅依*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已经显得过于简单。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风波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生物安全立法、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相比,我国对生物安全的法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在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的框架构建上缺乏足够的法学理论支撑。就现有的极少量相关研究成果而言,大都出自生物技术专家之手,而非出自法律专家。从采取的研究方式来看,长期以来仅仅引进和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范围狭窄,层次相对单薄,没有建立起

独立和成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研究框架和法学理论。 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一个核心问题和工作基础。笔者有感于国内学者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概念理解的不一致,结合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演变,试图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作一梳理和探究。 二、“转基因”词源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能够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也能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在此类情形下,没有转入外源基因,严格说就不能再称为转基因,称为“基因修饰”更加合适和全面,因此现在开始用“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即“基因修饰生物”,来代替早期的“Transgenic Organisms”。因此,现在我们所指的“转基因生物”,其概念已经为“基因修饰生物”所涵盖。但因为“转基因”一词已经普遍为

施工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消除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及员工生命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和承建的所有工程的施工、交付、保修等产品实现全过程的施工安全和劳动保护控制。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0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和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重大安全决策,主持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保障全体员工健康和安全。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公司安全生产所需资金、人员的有效,组织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监督安全规章的制定和落实,定期向总经理和员工代表汇报安全生产情况。 4.3负责编制和监督实施本程序,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方案、操作规程等安全文件,并对其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4 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负责劳动保护用品、机械设备安全性能验证和重大问题的处理。 4.5 项目部负责施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编制、实施安全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项目安全制度,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组织项目人员安全培训。 4.6 综合办负责组织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负责开展员工体检和工伤保险缴纳工作,组织员工代表的评选。 5 工作程序 5.1 施工安全策划 5.1.1 工程管理部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要求,组织项目部进行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并汇总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结果,制定年度安全目标和相应措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控制程序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规范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寄生虫等)及其他因子(人阮毒体),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生物的体液和其他样品的管理,确保从样品采集、检测、储存、运输、销毁的全过程中,病原微生物不会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2.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可能接触病原病原生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全中心的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2中心生物安全专家小组负责中心病原微生物安全技术指导和生物安全评估工作; 3.3中心副主任负责分管科室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 3.4质量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 3.5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的督查; 4.程序 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不明原因疾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4.1.1进入现场工作人员(流行病学医生、采样、消杀及随行人员)应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等级的有效个人防护。病原生物不明时采取较 高等级的个人防护; 4.1.2现场流调和采样过程接触病原生物后,工作人员在离开现场时必须进行个人消毒; 4.1.3工作人员离开现场时,凡在现场使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装入规定的容器并密闭,带回中心统一消毒处理或焚烧。 4.1.4在现场使用过的设备和交通工具,离开现场时均需按要求进行消毒;4.2病原微生物采样: 4.2.1 病原微生物检测样品通常有:人或动物的血液、尿液、鼻咽分泌物、咳 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尸检)组织、试子、漱液等4.2.2 采样人员应穿戴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 应的设备:个人防护用品(隔离衣、帽、口罩、鞋套、防护眼睛等)、防护材料、器材和防护设施等。 4.2.3 采样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2.4 采集的具有感染性的物质应存放在坚固、不易破碎、不渗漏的容器内。4.2.5 采集的样本应按能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存放条件(保温、冷藏等) 和技术方法放置在容器中。 4.2.6 盛放样本的容器应正确地贴上标签以利于识别。标签上应有样品来源、样 品名称、采集日期、编号等必要的信息。样品的有关表格或说明应单独放在防水的袋子里,防止发生污染。 4.2.7 在现场采集的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各类样品应按规定进行包装后, 放入密闭的专用容器送实验室或上级机构。 4.3 感染性物质的包装: 感染性物质是指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致病原的物质。根据感染性分为A,B两类。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控制程序(标准版)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18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控制程序(标准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设置与安全管理,保证安全防护设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控制。 2.相关术语 2.1四口:指通道口、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包括垃圾口) 2.2五临边:指深度超过2米的槽、坑、沟和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的周边;分层施工的楼梯口的梯段边,井字架、龙门

架、外用电梯和脚手架与建筑物的通道和上下跑道、斜道的两侧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斜台、挑平台的周边。 2.3建筑行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 3.职责 3.1公司安全质量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负责安全防护设施及各类机械设备的监督检查。 3.2公司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施工现场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审核、审批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组织提供并验收安全防护设施所需的合格料具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负责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4.工作程序 4.1安全防护设施的种类及设置标准 4.1.1基槽、坑、沟及人工挖扩桩孔的防护设施,参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1.2条。 4.1.2脚手架作业防护设施,参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爆破安全管理程序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爆破安全管理程序办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348-89 爆破安全管理程序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目的、范围及相关制度 1.为严格管理阿鸠田水电站C4标民用爆破物品,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及可追溯,制定本程序办法。 2.适用于阿鸠田水电站C4标范围内爆破器材的管理、使用做到全过程控制。 3、特制定相关制度(见附件)。 二、职责 1.材料员 ①爆破器材的采购与运输,负责向分承包商索要材料质量有关证件。 ②负责向保管员交接清楚所采购材料和有效证件,负责填写验收记录,并在点验单上签字。 2.保管员

①解爆破器材的物理性能、主要用途;熟悉爆破器材类别、编号、品种、规格型号、标志型号。 ②熟悉材料的技术标准,能对材料质量作出正确辨别。 ③熟悉“材料保管规程”,掌握材料的正确堆放,了解消防知识,严格执行材料收、发制度,正确填写台帐。 3.爆破员 ①悉掌握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 ②证上岗,遵章守法,听从指挥。 ③发现险情迅速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三、工作程序 1.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分工并确定负责人。 2.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建立相应制度,明确责任和标准。 3.爆破器材

BF生物安全管理评审程序

B F生物安全管理评审程 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目的 评审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保证生物安全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的实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评审。 3 职责 中心主任主持管理评审。 中心分管副主任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评审的组织工作和准备工作。 技术管理科负责组织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和评审后的改进监督、检查、跟踪、验证。 各相关科室责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 4工作程序 评审内容(至少包括)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生物安全审核检查的结果;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检查和评审;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投诉; 改进的建议;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 制定评审计划 技术管理科于每年初制订评审计划,原则上每12个月做一次管理评审,当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组织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工作中发现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时,应增加评审,增加评审时间由中心主任决定。 评审准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向评审参加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内审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等)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准备。通知应在评审会前一周发出。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内审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跟踪报告,外审结果等材料。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组织准备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相关部门提供本部门相关的输入资料。 评审实施 管理评审采用专题研讨方式或集体会议讨论法进行。 实验室设立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评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作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并就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标准的符合性,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合性、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作详细介绍。各部门汇报相关情况。 与会者发表评论、讨论、分析,实验室设立单位主要负责人总结,提出整改要求,形成决议。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做好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控制程 序正式版

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目的 为确保在施工程作业中的危害因素被有效控制,确保员工健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工程处所有在施工和生产加工场所的现场作业安全监督。 3 职责 3.1技术发展科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施工过程安全措施、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进行审核。 3.2质量安全科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 3.3生产经营科负责外埠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 3.4人力资源科负责外埠施工队伍人员的教育培训。 3.5项目经理部负责制定本项目部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技术方案的制定,并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落实已批准的安全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 4工作程序 4.1安全资质管理 4.1.1为确定承建者的安全生产能力,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并符合法律要求,开工前或与相关方签订合同前必须进行资质审核。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从本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目前全世界大约27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到利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医用蛋白,人类将最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领域以摆脱自然对传统作业的限制。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转基因植物是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这可能是自然界无法发生的,人们也无法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转基因动物,一是将正常人的基因片断导入动物体内,让这种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并通过该动物分泌的奶或其他组织,提取获得具有活性的分泌物质,获得大量廉价的珍稀药物;另一方向是利用转基因动物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为地打破自然界世代沿袭的性状平衡,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基于以上疑虑,基因工程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方面是环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3)对生物类群的影响。 关于食品的安全性 经和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控制程序文件

标题: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编写: 审核: 批准:
程序文件
版次
修改內容
编号: 版本/次 : 日期 : 总页数:5 页
编写人
日期
发放 对象
份数
如控制图章非红色,此程序为非正式文件。所有程序文件的进行,只可参考控制文件。 控制文件持有人必须确保此控制文件传阅有关人员,并在需要时提供此文件作参考。
正本图章:
控制图章:
此份拷贝持有部门:
第 1 页,共 6 页

程序文件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编号: 版次 :
1 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本厂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 安全事故,规范本厂的安全管理,提高本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及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3 定义 无
4. 工作程序:
负责部门 使用表单
第 2 页,共 6 页

程序文件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编号: 版次 :
4.1 安全工作管理原则 4.1.1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工作方针,严格 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安全法规,实行“谁主管,谁负 责”的原则。
各部门
4.2 安全管理网络 4.2.1 三级安全网,是为保障安全工作而建立的一个全方位安全 各部门 工作监督体系,它是在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由公司 安全领导、厂领导、部门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构成的三级 安全网。
4.2.2 安全工作责任制,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和落实《安全生产 各级人员 责制》。
4.3 安全工作目标管理 行政部
4.3.1 行政部安全员每年初根据本公司情况制定安全工作目标, 并策划、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 评、验证效果,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具体按《目标、指标 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4.3.2 各部门应将安全工作目标、措施传达到员工,并制定年度 各部门 班组年度安全目标加以执行,以保证本公司安全工作目标 的实现。
4.3.3 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按职责分工分级控制安全目标的实 施,对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各级安全 第一责任 人
4.4 安全教育的控制
负责部门 使用表单
第 3 页,共 6 页

2020515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2020515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一、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

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⑴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⑵患发热性疾病⑶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⑷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⑸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部备案。 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规范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员健康安全,规范各种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涉及到的人员健康安全及财产安全的管理。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公司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行政用车的调度及安全管理以及办公区、生活区的安全用电管理。 3.2生技部负责生产过程安全、机械作业安全和维修作业过程安全的控制。 3.3公司办公室负责各部门的劳动保护、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 3.4 各职能部门兼职安全环境员负责日常监测、检查,发现工作场所有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或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情况,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要求停止作业,进行整改并且记录。 4.工作程序 4.1特种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4.1.1特殊工种作业人员 a)电工作业; b)焊工; c)漆工 d)机动车辆驾驶员; e)根据特殊工种作业基本定义由省级劳动综合部门确定,并报劳动部备案的其它作业人员。 4.1.2特种作业管理 4.1.2.1机动车驾驶员,相关证件齐全有效,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 4.1.2.2电工、电焊工持有效上岗资格证作业,严格执行所属岗位操作规程。 4.1.2.3涂漆工作业,应设置防护设施,并配备必要的防尘口罩等, 4.1.2.4叉吊车装卸搬运,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有专人指挥作业,

对作业活动实施监控。 4.1.2.5公司专职安全员对特种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作业行为实施监督,处罚违章,并督促整改。 4.1.3劳动用工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a)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 b)年满十八周岁以上。 c)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d)上岗要求的业务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技术考核合格。 e)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程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f)员工应当享受到健康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 4.1.4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a)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送有关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培训和复审工作。 b)各部门进行班前教育及班后总结分析,安全环保员利用各种会议、标语、图片、安全讲课、事故现场会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4.1.6公司办公室主管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及关键岗位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4.1.7日常管理 a)各部门必须把现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花名册报公司办公室备案,办公室分类造册登记。现场作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花名册》及原证,以备检查。 b)公司负责组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分类、分批每二年或一年进行健康查体工作,并做好记录。 4.2办公用车管理 公司办公室负责行政用车的日常调度及管理. 4.3各部门所需的安全保护、劳动保护用品,经公司总经理批示后,有供销储运部负责采购发放。 4.3.1公司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用品、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劳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罩、防护服、防鞋及其它防护用品。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编号:SM-ZD-46587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本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所有过程。 3. 参考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3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3.4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4. 定义/缩写 4.1 安全检查工作是发动和依靠全体员工做好劳动保护

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发现和消除隐患、杜绝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项有力措施,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参加。 5. 职责 5.1 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对本公司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部责任。 5.2 生产部为安全生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安全生产的检查、整改。 5.3 人力资源部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伤保险的处理。 5.4 行政部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检查与奖罚。 6. 作业指导 6.1 检查范围 6.1.1 从思想、领导、组织、制度四个方面检查对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和贯彻情况。 6.1.2 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安全卫生状况。 6.1.3 安全活动情况和事故处理情况。 6.1.4 安全制度的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各种设备工具及安全装置的运行和维护情况及危险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的: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使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1、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3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3.2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估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