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竞赛讲座:覆盖

人教版高中数学竞赛讲座:覆盖

人教版高中数学竞赛讲座:覆盖
人教版高中数学竞赛讲座:覆盖

竞赛讲座12

-覆盖

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圆显然是可以盖住一个半径为的圆的.反过来则不然,一个

半径为的圆无法盖住单位圆.那么两个半径为的圆能否盖住呢?不妨动手实验

一下,不行.为什么不行?需几个这样的小圆方能盖住大圆?……,这里我们讨论的就是覆盖问题,它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类有趣而又困难的问题.

定义设G和F是两个平面图形.如果图形F或由图形F经过有限次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扣得到的大小形状不变的图形F′上的每一点都在图形G上.我们就说图形G覆盖图形F;反之,如果图形F或F′上至少存在一点不在G上,我们就说图形G不能覆盖图形F.

关于图形覆盖,下述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图形G覆盖自身;

(2)图形G覆盖图形E,图形E覆盖图形F,则图形G覆盖图形F.

1.最简单情形――用一个圆覆盖一个图形.

首先根据覆盖和圆的定义及性质即可得到:

定理1如果能在图形F所在平面上找到一点O,使得图形F中的每一点与O的距离都不大于定长r,则F可被一半径为r的圆所覆盖.

定理2对于二定点A、B及定角α若图形F中的每点都在AB同侧,且对A、B视角不小于α,则图形F被以AB为弦,对AB视角等于α的弓形G所覆盖.

在用圆去覆盖图形的有关问题的研究中,上述二定理应用十分广泛.

例1求证:(1)周长为2l的平行四边形能够被半径为的圆面所覆盖.(2)桌面上放有一丝线做成的线圈,它的周长是2l,不管线圈形状如何,都可以被个半径为的圆纸片所覆盖.

分析(1)关键在于圆心位置,考虑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可让覆盖圆圆心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叠合.

(2)"曲"化"直".对比(1),应取均分线圈的二点连线段中点作为覆盖圆圆心.

证明(1)如图45-1,设ABCD的周长为2l,BD≤AC,AC、BD交于O,P为周界上任意一点,不妨设在AB上,则

∠1≤∠2≤∠3,

有OP≤OA.

又AC<AB+BC=l,

故OA<.

因此周长为2l的平行四边形ABCD可被以O为圆心;半径为的圆所覆盖,命题得证.

(2)如图45-2,在线圈上分别取点R,Q,使R、Q将线圈分成等长两段,每段各长l.又设RQ中点为G,M为线圈耻任意一点,连MR、MQ,则

因此,以G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纸片可以覆盖住整个线圈.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精讲27同余(含答案)

27同余 1.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 与b 用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同余,记作,否则,就说a 与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显然,; 每一个整数a 恰与1,2,……,m ,这m 个数中的某一个同余; 2.同余的性质: 1).反身性:; 2).对称性:; 3).若,则; 4).若,,则 特别是; 5).若,,则; 特别是 ; 6).; 7).若 ; 8).若, ……………… ,且 例题讲解 1.证明:完全平方数模4同余于0或1; 2.证明对于任何整数,能被7整除; )(mod m b a ≡)(mod m b a ≡)(|)(,)(mod b a m Z k b km a m b a -?∈+=?≡)(mod m a a ≡)(mod )(mod m a b m b a ≡?≡)(mod m b a ≡)(mod m c b ≡)(mod m c a ≡)(m od 11m b a ≡)(m od 22m b a ≡)(m od 2121m b b a a ±≡±)(mod )(mod m k b k a m b a ±≡±?≡)(m od 11m b a ≡)(m od 22m b a ≡)(m od 2121m b b a a ≡)(m od ),(m od m bk ak Z k m b a ≡?∈≡则)(m od ),(m od m b a N n m b a n n ≡?∈≡则)(mod )(m ac ab c b a +≡+)(m od 1),(),(m od m b a m c m bc ac ≡=≡时,则当)(mod )(mod ).(mod ),(m b a mc bc ac d m b a d m c ≡?≡≡=特别地,时,当)(m od 1m b a ≡)(m od 2m b a ≡)(mod 3m b a ≡)(mod n m b a ≡)(m od ],,[21M b a m m m M n ≡??=,则0≥k 153261616+++++k k k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三角函数与向量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三角函数与向量 一、三角函数部分 1.(集训试题)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b ≠1),且 A C , A B sin sin 都是方程log b x=log b (4x-4)的根,则△ABC (B ) A .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直角三角形 B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是等腰三角形 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 .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解:由log b x=log b (4x-4)得:x 2-4x+4=0,所以x 1=x 2=2,故C=2A ,sinB=2sinA , 因A+B+C=180°,所以3A+B=180°,因此sinB=sin3A ,∴3sinA-4sin 3A=2sinA , ∵sinA(1-4sin 2A)=0,又sinA ≠0,所以sin 2A= 41,而sinA>0,∴sinA=2 1. 因此A=30°,B=90°,C=60°。故选B 。 2.(2006吉林预赛)已知函数y=sinx+acosx 的图象关于x=5π/3对称,则函数y=asinx+cos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C ) A .x=π/3 B .x=2π/3 C .x=11π/6 D .x=π 3.2006年南昌市)若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长分别为12,15,20,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B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形状不确定 4.(2006年南昌市)若sin tan a θθ=+,cos cot b θθ=+,则以下诸式中错误的是( B ) A .sin θ= 11+-b ab B .cos θ=1 1+-a ab C .tan cot θθ+=) 1)(1(21)1(2++-+++b a ab b a D .tan cot θθ-=)1)(1()2)((++++-b a b a b a 5.(2006安徽初赛)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 90°,D 、E 为AB 边上的两个点,且点D 在AE 之间, ∠DCE = 45°,则以AD 、DE 、EB 为边长构成的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不能确定 6.(2006陕西赛区预赛)若3 3sin cos cos sin ,02θθθθθπ-≥-≤<,则角θ的取值范围是(C) A .[0, ]4 π B .[,]4 ππ C .5[, ]4 4ππ D .3[,)42 ππ 7.(2006年江苏)在△ABC 中,1tan 2A =,310 cos 10 B =.若△AB C 的最长边为1,则最短边的长为 ( D ) A .455 B .355 C .255 D .5 5 8.(2005年浙江)设2)(1=x f ,x x x f 2cos sin )(2+=,x x x f 2cos 2 sin )(3+=,24sin )(x x f =,上述函数中,周期函数的个数是( B ) A .1 B .2 C .3 D .4 【解】: 2)(1= x f 是以任何正实数为周期的周期函数;)(2x f 不是周期函数。 因为x sin 是以π21=T 为周期 的周期函数, x 2cos 是以222π =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而1T 与2T 之比不是有理数,故)(2x f 不是周期函数。 )(3x f 不是周期函数。 因为2sin x 是以π221=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x 2cos 是以2 22π =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高中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 数论是研究数的性质的一门科学,它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数论问题解法灵活,题型丰富,它是中学数学竞赛试题的源泉之一.下面介绍数论试题的常用方法. 1.基本原理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数论中的一些概念和结论摘录如下: 我们用),...,,(21n a a a 表示整数1a ,2a ,…,n a 的最大公约数.用[1a ,2a ,…,n a ]表示1a ,2a ,…,n a 的 最小公倍数.对于实数x ,用[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用{x }=x -[x ]表示x 的小数部分.对于整数 b a ,,若)(|b a m -,,1≥m 则称b a ,关于模m 同余,记为)(mod m b a ≡.对于正整数m ,用)(m ?表示 {1,2,…,m }中与m 互质的整数的个数,并称)(m ?为欧拉函数.对于正整数m ,若整数m r r r ,...,,21中任何两个数对模m 均不同余,则称{m r r r ,...,,21}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若整数)(21,...,,m r r r ?中每一个数都与m 互质,且其中任何两个数关于模m 不同余,则称{)(21,...,,m r r r ?}为模m 的简化剩余系. 定理1 设b a ,的最大公约数为d ,则存在整数y x ,,使得yb xa d +=. 定理2(1)若)(mod m b a i i ≡,1=i ,2,…,n ,)(m od 21m x x =,则 1 1n i i i a x =∑≡2 1 n i i i b x =∑; (2)若)(mod m b a ≡,),(b a d =,m d |,则 )(mod d m d b d a ≡; (3)若b a ≡,),(b a d =,且1),(=m d ,则)(mod m d b d a ≡; (4)若b a ≡(i m mod ),n i ,...,2,1=,M=[n m m m ,...,,21],则b a ≡(M mod ). 定理3(1)1][][1+<≤<-x x x x ; (2)][][][y x y x +≥+; (3)设p 为素数,则在!n 质因数分解中,p 的指数为 ∑≥1 k k p n . 定理4 (1)若{m r r r ,...,,21}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1),(=m a ,则{b ar b ar b ar m +++,...,,21}也是模 m 的完全剩余系; (2)若{)(21,...,,m r r r ?}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1),(=m a ,则{)(21...,,m ar ar ar ?}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 定理5(1)若1),(=n m ,则)()()(n m mn ???=. (2)若n 的标准分解式为k k p p p n ααα (2) 121=,其中k ααα,...,21为正整数,k p p p ,...,21为互不相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解析几何) 一、基础知识 1.椭圆的定义,第一定义: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即|PF 1|+|PF 2|=2a (2a>|F 1F 2|=2c). 第二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同一个常数e(0b>0), 参数方程为? ? ?==θθ sin cos b y a x (θ为参数)。 若焦点在y 轴上,列标准方程为 12 2 22=+b y a y (a>b>0)。 3.椭圆中的相关概念,对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122 22=+b y a x , a 称半长轴长,b 称半短轴长,c 称为半焦距,长轴端点、短轴端点、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a, 0), (0, ±b), (±c, 0);与左焦点对应的准线(即第二定义中的定直线)为 c a x 2-=,与右焦点对应的准线为c a x 2=;定义中的比e 称为离心率,且a c e =,由c 2+b 2=a 2 知0b>0), F 1(-c, 0), F 2(c, 0)是它的两焦点。 若P(x, y)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PF 1|=a+ex, |PF 2|=a-ex. 5.几个常用结论:1)过椭圆上一点P(x 0, y 0)的切线方程为 12020=+b y y a x x ; 2)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为222b k a kx y +±=;

【数学竞赛各阶段书籍推荐】

金牌学生推荐(可参照选择) 一、第零阶段:知识拓展 《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二、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各省赛区预赛(即省选初赛) 1、《五年高考三年模拟》B版或《3年高考2年模拟》第二轮复习专用 2、《高中数学联赛备考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五颗星) 3、《奥赛经典:超级训练系列》高中数学沈文选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五颗星) 4、单樽《解题研究》(推荐指数五颗星) 5、单樽《平面几何中的小花》(个别地区竞赛会考到平几) 6、《平面几何》浙江大学出版社 7、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不等式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苏勇熊斌著 三、第二阶段: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一试 0、《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真题分析》沈文选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五颗星) 1、《高中数学联赛考前辅导》熊斌冯志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竞赛培优教程(一试)》浙江大学出版社 3、命题人讲座《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单樽 4、《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小丛书第二版,冯志刚) 5、《数列与归纳法》浙江大学出版社韦吉珠 6、《解析几何的技巧》单樽(建议买华东师大出版的版本) 7、《概率与期望》单樽 8、《同中学生谈排列组合》苏淳 9、《函数与函数方程》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 10、《三角函数》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 11、《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沈文选(推荐指数五颗星) 12、《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13、《解析几何》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试 平几 1、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沈文选(推荐指数五颗星)

2、《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沈文选(推荐指数五颗星) 3、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平面几何》 4、浙大小红皮《平面几何》 5、沈文选《三角形的五心》 6、田廷彦《三角与几何》 7、田廷彦《面积与面积方法》 不等式 8、《初等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韩神 9、命题人讲座《代数不等式》计神 10、《重要不等式》中科大出版社 11、奥林匹克小丛书《柯西不等式与平均值不等式》 数论 (9,10,11选一本即可,某位大神说二试改为四道题以来没出过难题) 12、奥林匹克小丛书初中版《整除,同余与不定方程》 13、奥林匹克小丛书《数论》 14、命题人讲座《初等数论》冯志刚 组合 15、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组合数学》 16、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组合几何》 17、命题人讲座刘培杰《组合问题》 18、《构造法解题》余红兵 19、《从特殊性看问题》中科大出版社 20、《抽屉原则》常庚哲 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及以上 命题人讲座《圆》田廷彦 《近代欧式几何学》 《近代的三角形的几何学》 《不等式的秘密》范建熊、隋振林 《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数论问题》沈文选 《奥赛经典: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程》叶军 《初等数论难题集》 命题人讲座《图论》 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图论》 《走向IMO》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试题讲座——数列 一、选择题部分 1.(2006年江苏)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2 45 n a n n =-+,则{}n a 的最大项是( B ) ()A 1a ()B 2a ()C 3a ()D 4a 2(2006安徽初赛)正数列满足()231221,10,103n n n t a a a a a n --===≥,则100lg ()a = ( ) A 、98 B 、99 C 、100 D 、101 3. (2006吉林预赛)对于一个有n 项的数列P=(p 1,p 2,…,p n ),P 的“蔡查罗和”定义为s 1、s 2、…s n 、的算术平均值,其中s k =p 1+p 2+…p k (1≤k≤n ),若数列(p 1,p 2,…,p 2006)的“蔡查罗和”为2007,那么数列(1,p 1,p 2,…,p 2006)的“蔡查罗和”为 ( A ) A. 2007 B. 2008 C. 2006 D. 1004 4.(集训试题)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1+a n =4(n ≥1),且a 1=9,其前n 项之和为S n 。则满足不等式|S n -n-6|<125 1 的最小整数n 是 ( ) A .5 B .6 C .7 D .8 解:由递推式得:3(a n+1-1)=-(a n -1),则{a n -1}是以8为首项,公比为- 3 1 的等比数列, ∴S n -n=(a 1-1)+(a 2-1)+…+(a n -1)= 3 11] )31 (1[8+--n =6-6×(-31)n ,∴|S n -n-6|=6×(31)n <1251,得:3n-1 >250,∴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n=7,故选C 。 5.(集训试题)给定数列{x n },x 1=1,且x n+1= n n x x -+313,则 ∑=2005 1 n n x = ( ) A .1 B .-1 C .2+3 D .-2+3 解:x n+1= n n x x 3 3 133 - +,令x n =tan αn ,∴x n+1=tan(αn +6 π), ∴x n+6=x n , x 1=1,x 2=2+3, x 3=-2-3, x 4=-1, x 5=-2+3, x 6=2-3, x 7=1,……,∴有 ∑===2005 1 11n n x x 。故选A 。 6、(2006陕西赛区预赛)已知数列{}{}n n a b 、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n B 记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

高中数学竞赛 数论 剩余类与剩余系 1.剩余类的定义与性质 (1)定义1 设m 为正整数,把全体整数按对模m 的余数分成m 类,相应m 个集合记为:K 0,K 1,…,K m-1,其中K r ={qm+r|q ∈Z,0≤余数r ≤m-1}称为模m 的一个剩余类(也叫同余类)。K 0,K 1,…,K m-1为模m 的全部剩余类. (2)性质(ⅰ)i m i K Z 1 0-≤≤=Y 且K i ∩K j =φ(i ≠j). (ⅱ)每一整数仅在K 0,K 1,…,K m-1一个里. (ⅲ)对任意a 、b ∈Z ,则a 、b ∈K r ?a ≡b(modm). 2.剩余系的定义与性质 (1)定义2 设K 0,K 1,…,K m-1为模m 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K r 里任取一个a r ,得m 个数a 0,a 1,…,a m-1组成的数组,叫做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 特别地,0,1,2,…,m -1叫做模m 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下述数组叫做模m 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当m 为奇数时,2 1 ,,1,0,1,,121,21--+----m m m ΛΛ;当m 为偶数时,12 ,,1,0,1,,12,2--+-- m m m ΛΛ或2,,1,0,1,,12m m ΛΛ-+-. (2)性质(ⅰ)m 个整数构成模m 的一完全剩余系?两两对模m 不同余. (ⅱ)若(a,m)=1,则x 与ax+b 同时遍历模m 的完全剩余系. 证明:即证a 0,a 1,…,a m-1与aa 0+b, aa 1+b,…,aa m-1+b 同为模m 的完全剩余系, 因a 0,a 1,…,a m-1为模m 的完系时,若aa i +b ≡aa j +b(modm),则a i ≡a j (modm), 矛盾!反之,当aa 0+b, aa 1+b,…,aa m-1+b 为模m 的完系时,若a i ≡a j (modm),则有 aa i +b ≡aa j +b(modm),也矛盾!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复数

复 数 专题一 复数与数列 复数数列的题目主要体现对复数运算的规律性的把握. 例1 设数列 ,,,,21n z z z 是首项为48,公比为)26(4 1 i +的等比复数列. (1)求4z . (2)将这个数列中的实数项,不改变原来的次序,从首项开始,排成 ,,,,21n a a a ,试求3a . (3)求无穷级数 ++++n a a a 21的和. 解:(1))6sin 6(cos 2 1)26(41ππi i r +=+= .i r z 2124834==. (2)使r 为实数的最小自然数是6,数列 ,,,,21n a a a 是首项为48,公比为6 r 的等比数列.所以 4 3 3= a . (3)这个级数是公比8 1 6 - ==r 的无穷等比级数,从而和3 128 ) 8 1(148= --=. 例2 今定义复数列 ,,,,21n a a a 如下,n n ka a a i a i a +=+=+=+1121,31,1()2≥n ,k 为正的常数.问复数n a 的辐角的正切与哪一个值最接近?(当∞→n 时) 分析:寻求n a 的一般式,再注意取极限的方法以及相关讨论. 解:1+n a 的辐角记作θ,212111)1(a k k k a ka a a n n n n --+++++=+= . (1)当1=k 时,i n n a a n a n )31()1(211+-+=+-=+,所以)(13 1tan ∞→→+-=n n n θ. (2)当1≠k 时,21111 1)1(a k k k a a n n n --++--=k k k k k n n n ---++ --=-13)13(1111 ∴)()10(1)1(1 3313)13(1tan 1∞→?? ? ??<<>+-→---+=-n k k k k k k k n n n θ. 例3 (1)设在复数列 ,,,,10n z z z 之间有如下关系:),3,2,1)((11 =-=--+n z z z z n n n n α,其中)1(≠αα是常复数.当1,010==z z 时,试将n z 的值用α表示. (2)若(1)中的i 31+=α,求在圆10||=z (z 是复数)的内部总共含有n z 的个数. 解:(1)αα=-=-)(0112z z z z ,2 1223)(αα=-=-z z z z (1) 211)(----=-=-n n n n n z z z z α α 于是,从1≠α得,α α--=11n n z .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同余

§27同余 1.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 与b 用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同余,记作)(mod m b a ≡,否则,就说a 与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mod m b a ≡,显然,)(|)(,)(mod b a m Z k b km a m b a -?∈+=?≡; 每一个整数a 恰与1,2,……,m ,这m 个数中的某一个同余; 2.同余的性质: 1).反身性:)(mod m a a ≡; 2).对称性:)(mod )(mod m a b m b a ≡?≡; 3).若)(mod m b a ≡,)(mod m c b ≡则)(mod m c a ≡; 4).若)(m od 11m b a ≡,)(m od 22m b a ≡,则)(m od 2121m b b a a ±≡± 特别是)(mod )(mod m k b k a m b a ±≡±?≡; 5).若)(m od 11m b a ≡,)(m od 22m b a ≡,则)(m od 2121m b b a a ≡; 特别是)(m od ),(m od m bk ak Z k m b a ≡?∈≡则 )(m od ),(m od m b a N n m b a n n ≡?∈≡则; 6).)(mod )(m ac ab c b a +≡+; 7).若)(m od 1),(),(m od m b a m c m bc ac ≡=≡时,则当 )(mod )(mod ).(mod ),(m b a mc bc ac d m b a d m c ≡?≡≡=特别地,时,当; 8).若)(m o d 1m b a ≡, )(m od 2m b a ≡ )(mod 3m b a ≡ ……………… )(mod n m b a ≡,且)(m od ],,[21M b a m m m M n ≡??=,则 例题讲解 1.证明:完全平方数模4同余于0或1; 2.证明对于任何整数0≥k ,1532 6161 6+++++k k k 能被7整除;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竞赛中的数论问题

竞赛中的数论问题的思考方法 一. 条件的增设 对于一道数论命题,我们往往要首先排除字母取零值或字母取相等值等“平凡”的情况,这样,利用字母的对称性等条件,往往可以就字母间的大小顺序、整除性、互素性等增置新的条件,从而便于运用各种数论特有手段。 1. 大小顺序条件 与实数范围不同,若整数x ,y 有大小顺序x m ,而令n =m +u 1,n >u 1≥1,得-2 (m -1mu 1)(22112=--u mu m 。同理,又可令m = u 1+ u 2,m >u 2≥1。如此继续下去将得u k+1= u k =1,而11+-+=i i i u u u ,i ≤k 。故n m u u u u k k ,,,,,,121 +是不大于1981的裴波那契数,故m =987,n =1597。 例2. (匈牙利—1965)怎样的整数a ,b ,c 满足不等式?233222c b ab c b a ++<+++ @ 解:若直接移项配方,得01)1()12(3)2(222<--+-+-c b b a 。因为所求的都是整数,所以原不等 式可以改写为:c b ab c b a 234222++≤+++,变形为:0)1()12 (3)2(222≤-+-+-c b b a ,从而只有a =1, b =2, c =1。 2. 整除性条件 对于整数x ,y 而言,我们可以讨论其整除关系:若x |y ,则可令y =tx ;若x ?y ,则可令y =tx +r ,0,则q a b +≥。结合高斯函数,设n 除以k ,余数为r ,则有r k k n n +?? ????=。还可以运用抽屉原理,为同余增设一些条件。整除性与大小顺序结合,就可有更多的特性。 例3. 试证两相继自然数的平方之间不存在自然数a q )由p ,q 的互素性易知必有q |a ,q |b 。这样,由b >a 即得q a b +≥。(有了三个不等式,就可对 q p 的范围进行估计),从而q n n q a d b d q p q q q ++<+≤=<+=+22)1(111。于是将导致矛盾的结果:0)(2<-q n 。这里,因为a ,b 被q 整除,我们由b >a 得到的不仅是b ≥a +1,而是更强的条件b ≥a +q 。 例4. (IMO-25)设奇数a ,b ,c ,d 满足0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之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之解析几何 一、选择题部分 1、(集训试题)过椭圆C :12 32 2=+y x 上任一点P ,作椭圆C 的右准线的垂线PH (H 为垂足) ,延长PH 到点Q ,使|HQ|=λ|PH|(λ≥1)。当点P 在椭圆C 上运动时,点Q 的轨迹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3 3 , 0( B .]2 3,33( C .)1,3 3 [ D .)1,2 3( 解:设P(x 1, y 1),Q(x, y),因为右准线方程为x=3,所以H 点的坐标为(3, y)。又∵HQ=λPH ,所以 λ+-=11PQ HP ,所以由定比分点公式,可得:????? =-+= y y x x 11)1(3λ λ,代入椭圆方程,得Q 点轨迹为123)]1(3[222=++-y x λλ,所以离心率e=)1,33 [32132232 2∈-=-λλ λ。故选C 。 2.(2006年南昌市)抛物线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 轴,焦点在直线3x-4y =12上,则抛物线方程为(D) A .212y x =- B .212y x = C .216y x =- D .216y x = 3.(2006年江苏)已知抛物线2 2y px =,O 是坐标原点,F 是焦点,P 是抛物线上的点,使得△ POF 是直角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共有 ( B ) ()A 0个 ()B 2个 ()C 4个 ()D 6个 4.(200 6天津)已知一条直线l 与双曲线122 22=-b y a x (0>>a b )的两支分别相交于P 、Q 两 点,O 为原点,当OQ OP ⊥时,双曲线的中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等于( A ) (A )22a b ab - (B )22a b ab - (C )ab a b 2 2- (D )ab a b 22- 5. (2005全国)方程 13 cos 2cos 3 sin 2sin 2 2 =-+ -y x 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C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D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解:),2 3cos()22cos(,22 322 0,32π ππ π π π->-∴< - <-< ∴>+ 即.3sin 2sin >又 ,03cos 2cos ,03cos ,02cos ,32 ,220>-∴<>∴<<< <ππ π方程表示的曲线是椭圆。 ) ()4 232sin(232sin 22)3cos 2(cos )3sin 2(sin *++-=--- π

高中数学竞赛讲座同余

高中数学竞赛讲座之同余 【知识点】 1.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 与b 用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同余,记作)(mod m b a ≡,否则,就说a 与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m b a ≡,显然,)(|)(,)(mod b a m Z k b km a m b a -?∈+=?≡; 每一个整数a 恰与1,2,……,m ,这m 个数中的某一个同余; 2.同余的性质: 1).反身性:)(mod m a a ≡; 2).对称性:)(mod )(mod m a b m b a ≡?≡; 3).若)(mod m b a ≡,)(mod m c b ≡则)(mod m c a ≡; 4).若)(mod 11m b a ≡,)(mod 22m b a ≡,则)(mod 2121m b b a a ±≡± 特别是)(mod )(mod m k b k a m b a ±≡±?≡; 5).若)(mod 11m b a ≡,)(mod 22m b a ≡,则)(mod 2121m b b a a ≡; 特别是)(mod ),(mod m bk ak Z k m b a ≡?∈≡则 )(mod ),(mod m b a N n m b a n n ≡?∈≡则; 6).)(mod )(m ac ab c b a +≡+; 7).若)(mod 1),(),(mod m b a m c m bc ac ≡=≡时,则当 )(m o d )(m o d ).(mod ),(m b a mc bc ac d m b a d m c ≡?≡≡=特别地,时,当; 8).若)(mod 1m b a ≡, )(mod 2m b a ≡ )(mod 3m b a ≡ ……………… )(m o d n m b a ≡,且)(mod ],,[21M b a m m m M n ≡??=,则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专题训练(同余部分的例题与习题)

同余的概念与应用 概念与性质 1. 定义:若整数a,b 被整数m(m≥1)除的余数相同,则称a 同余于b 模m,或a,b 对模m 同余.记为a≡b(modm).余数r:0≤r<1. 2. 性质:(ⅰ)a≡b(modm)?m|a-b,即a=b+mk,k ∈Z. (ⅱ)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ⅲ)若a 1≡b 1(modm),a 2≡b 2(modm),则a 1±a 2≡b 1±b 2(modm),a 1a 2≡b 1b 2(modm); (ⅳ)设f(x)=a n x n +a n-1x n-1+…+a 1x+a 0,g(x)=b n x n +b n-1x n-1+…+b 1x+b 0是两个整系数多项式,满足a i ≡ b i (modm)(0≤i≤n).若a≡b(modm),则f(a)≡f(b)(modm).(ⅴ)ac≡bc(modm)?a≡b(mod ) ,(m c m ), (ⅵ)若m≥1,(a,m)=1,则存在整数c 使得ac≡1(modm).称c 为a 对模m 的逆或倒数,记为c=a -1(modm); (ⅶ)???≡≡) (mod )(mod 21m b a m b a 同时成立?≡a b (mod[m 1,m 2]);(ⅷ)若a≡b(modm 1),a≡b(modm 2),且(m 1,m 2)= 1,则a≡b(modm 1m 2). 3. 剩余类:设m 为正整数,把全体整数按对模m 的余数分成m 类,相应m 个集合记为:K 0,K 1,…,K m-1,其中K r ={qm+r|q ∈Z,0≤余数r≤m -1}称为模m 的一个剩余类。 性质:(ⅰ)i m i K Z 10-≤≤= 且K i ∩K j =φ(i≠j). (ⅱ)每一整数仅在K 0,K 1,…,K m-1一个里. (ⅲ)对任意a 、b ∈Z ,则a 、b ∈K r ?a≡b(modm). 4. 完全剩余系:设K 0,K 1,…,K m-1为模m 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K r 里任取一个a r ,得m 个数a 0,a 1,…,a m-1组成的数组,叫做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0,1,2,…,m -1叫做模m 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性质:(ⅰ)m 个整数构成模m 的一完全剩余系?两两对模m 不同余。 (ⅱ)若(a,m)=1,则x 与ax+b 同时跑遍模m 的完全剩余系。 5. 既约剩余系:如果K r 里的每一个数都与m 互质,则K r 叫与m 互质的剩余类,在与模m 互质的全部剩余类中,从每一类任取一个数所做成的数组,叫做模m 的一个既约剩余系。 性质:(ⅰ)K r 与模m 互质?K r 中有一个数与m 互质; (ⅱ)与模m 互质的剩余类的个数等于)m (?; (ⅲ)若(a,m)=1,则x 与ax+b 同时跑遍模m 的既约剩余系。 (ⅳ)设(a,p)=1,则d 0是a 对于模p 的阶?a d o≡1(modp),且1,a,…,a do-1对模p 两两不同余.特别地,d o = Φ(p)?1,a,…,a Φ(p)-1构成模p 的一个既约剩余系. 例1. 设x i ∈{-1,1},i=1,2,…,101,证明:x 1+2x 2+…+100x 101≠0. 证明:∵x 1+2x 2+…+100x 101≡1+2+…+101≡51≡1(m od2)∴成立. 例2. 设p 为质数.求证:)(mod p p n C p n ?? ????≡. 证明:∵n≡0,1,2,…,p -1(modp)∴必有某一个i(0≤i≤p -1)使得n≡i(modp),从而p i n p n -=?? ????.∴n(n- 1)…(n -i+1)(n-i-1)…(n -p+1)≡i(i -1)…1(p -1)…(i+1)≡(p -1)!(modp),∴(p-1)!p n C =(p-1)!n(n-1)…(n -i+1)(n-i-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选讲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平面几何选讲 反演变换 基础知识 一. 定义 1. 设O 是平面π上的一个定点,k 是一个非零常数.如果平面π的一个变换,使得对于平面π上任意异 于O 的点A 与其对应点'A 之间,恒有(1)' ,,A O A 三点共线;(2)'OA OA k ?=,则这个变换称为平面π 的一个反演变换,记做(,)I O k .其中,定点O 称为反演中心,常数k 称为反演幂,点'A 称为点A 的反点. 2. 在反演变换(,)I O k 下,如果平面π的图形F 变为图形'F ,则称图形'F 是图形F 关于反演变换(,)I O k 的反形.反演变换的不动点称为自反点,而反演变换的不变图形则称为自反图形. 3. 设两条曲线u v 、相交于点A ,l 、m 分别是曲线u v 、在点A 处的切线(如果存在),则l 与m 的交角称为曲线u v 、在点A 处的交角;如果两切线重合,则曲线u v 、在点A 处的交角为0.特别地,如果两圆交于点,那么过点作两圆的切线,则切线的交角称为两圆的交角.当两圆的交角为90时,称为两圆正交;如果直线与圆相交,那么过交点作圆的切线,则切线与直线的交角就是直线与圆的交角.当这个交角为90时,称为直线与圆正交. 二. 定理 定理1. 在反演变换下,不共线的两对互反点是共圆的四点. 定理2. 在反演变换(,)I O k 下,设A B 、两点(均不同于反演中心O )的反点分别为' ' A B 、,则有''B A = ''k A B AB OA OB = ?. 定理3. 在反演变换下,过反演中心的直线不变. 定理 4. 在反演变换下,不过反演中心的直线的反形是过反演中心的圆;过反演中心的圆的反形是不过反演中心的直线. 定理5. 在反演变换下,不过反演中心的圆的反形仍是不过反演中心的圆. 定理6. 在反演变换下,两条曲线在交点处的交角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相反. 定理7. 如果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反演中心,则其反形是两条平行直线;如果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非反演中心,则其反形(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 定理8. 如果两直线平行,则其反形(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反演中心. 典型例题 一. 证明点共线 例1. ABC 的内切圆与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 设L 、M 、N 分别是EF 、FD 、DE 的中点.求证:ABC 的外心、 内心与LMN 的外心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设ABC 的内心为I ,内切圆半径为r .以内心I 为反演中心,内切圆为反演圆作反演变换2 (,)I I r ,则A 、B 、C 的 反点分别为L 、M 、N ,因而ABC 的反形是LMN 的外接圆.故ABC 的外心、内心和LMN 的外心三点共线. 二. 证明线共点 例2.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P ,设ABP 、BCP 、CDP 、DAP 的 I N M L F E D C B A

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同余

第5讲 同余 【知识点】 1.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 与b 用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同余,记作)(mod m b a ≡,否则,就说a 与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m b a ≡,显然,)(|)(,)(mod b a m Z k b km a m b a -?∈+=?≡; 每一个整数a 恰与1,2,……,m ,这m 个数中的某一个同余; 2.同余的性质: 1).反身性:)(mod m a a ≡; 2).对称性:)(mod )(mod m a b m b a ≡?≡; 3).若)(mod m b a ≡,)(mod m c b ≡则)(mod m c a ≡; 4).若)(m od 11m b a ≡,)(m od 22m b a ≡,则)(m od 2121m b b a a ±≡± 特别是)(mod )(mod m k b k a m b a ±≡±?≡; 5).若)(m od 11m b a ≡,)(m od 22m b a ≡,则)(m od 2121m b b a a ≡; 特别是)(m od ),(m od m bk ak Z k m b a ≡?∈≡则 )(m od ),(m od m b a N n m b a n n ≡?∈≡则; 6).)(mod )(m ac ab c b a +≡+; 7).若)(m od 1),(),(m od m b a m c m bc ac ≡=≡时,则当 )(mod )(mod ).(mod ),(m b a mc bc ac d m b a d m c ≡?≡≡=特别地,时,当; 8).若)(m o d 1m b a ≡, )(m od 2m b a ≡ )(mod 3m b a ≡ ……………… )(mod n m b a ≡,且)(m od ],,[21M b a m m m M n ≡??=,则

人教版数学-竞赛讲座 03同余式与不定方程

竞赛讲座03 --同余式与不定方程 同余式和不定方程是数论中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内容.考虑数学竞赛的需要,下面介绍有关的基本内容. 1. 同余式及其应用 定义:设a、b、m为整数(m>0),若a和b被m除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和b对模m同余.记为或 一切整数n可以按照某个自然数m作为除数的余数进行分类,即n=pm+r(r=0,1,…,m-1),恰好m个数类.于是同余的概念可理解为,若对n1、n2,有n1=q1m+r,n2=q2m+r,那么n1、n2 对模m的同余,即它们用m除所得的余数相等. 利用整数的剩余类表示,可以证明同余式的下述简单性质: (1) 若,则m|(b-a).反过来,若m|(b-a),则; (2) 如果a=km+b(k为整数),则; (3) 每个整数恰与0,1,…,m-1,这m个整数中的某一个对模m同余; (4) 同余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 ①反身性; ②对称性,则,反之亦然. ③传递性,,则; (5)如果,,则 ①; ②特别地 应用同余式的上述性质,可以解决许多有关整数的问题. 例1(1898年匈牙利奥林匹克竞赛题)求使2n+1能被3整除的一切自然数n. 解∵∴

则2n+1 ∴当n为奇数时,2n+1能被3整除; 当n为偶数时,2n+1不能被3整除. 例2 求2999最后两位数码. 解考虑用100除2999所得的余数. ∵ ∴ 又 ∴ ∴ ∴2999的最后两位数字为88. 例3 求证31980+41981能被5整除. 证明∵ ∴ ∴ ∴ 2.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判断不定方程有无整数解或解的个数;如果不定方程有整数解,采取正确的方法,求出全部整数解. (1) 不定方程解的判定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教材[全套](共30讲)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教材[全套](共30讲,含详细答案) 目录 §1数学方法选讲(1) (1) §2数学方法选讲(2) (11) §3集合 (22) §4函数的性质 (30) §5二次函数(1) (41) §6二次函数(2) (55) §7指、对数函数,幂函数 (63) §8函数方程 (73) §9三角恒等式与三角不等式 (76) §10向量与向量方法 (85) §11数列 (95) §12递推数列 (102) §13数学归纳法 (105) §14不等式的证明 (111) §15不等式的应用 (122) §16排列,组合 (130) §17二项式定理与多项式 (134) §18直线和圆,圆锥曲线 (143) §19立体图形,空间向量 (161) §20平面几何证明 (173)

§21平面几何名定理 (180) §22几何变换 (186) §23抽屉原理 (194) §24容斥原理 (205) §25奇数偶数 (214) §26整除 (222) §27同余 (230) §28高斯函数 (238) §29覆盖 (245) §29涂色问题 (256) §30组合数学选讲 (265) §1数学方法选讲(1) 同学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或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书上的例题或老师讲解的例题他都能听懂,但一遇到没有见过面的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入手。看来,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在竞赛中有所作为,首先得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讲解 一、从简单情况考虑 华罗庚先生曾经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从简单情况考虑,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一种解题策略。 1. 两人坐在一张长方形桌子旁,相继轮流在桌子上放入同样大小的硬币。条件是硬币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后放的硬币不能压在先放的硬币上,直到桌子上再也放不下一枚硬币为止。谁放入了最后一枚硬币谁获胜。问:先放的人有没有必定取胜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