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基础知识教案

逻辑学基础知识教案

逻辑学基础知识教案
逻辑学基础知识教案

商洛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 逻辑学基础知识

课程类型: 必修课

上课班级: 中文系汉本1001—1004、文秘1001 计划学时: 18 周学时: 36

授课学时: 2012 --- 2013 第 1 学期

教材版本: 高教出版社

编者: 姜全吉、迟维东(第三版)

授课教师: 赵英卓

商洛学院教务处制

2012年9月

时间 9 月 3日

星期一

题第一讲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及作用,从宏观上认识学《逻辑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思维的逻辑形式

课型大课型和小课型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法选择四步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教学过程教法运用及板书要点

一.课前先给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宣布课堂纪律和教学理念、

模式。

一.通过中外两个逻辑学案例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

解逻辑学这门课的情况,并对学习逻辑学产生兴趣。

案例一: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

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

龙子·白马论》。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

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

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后来据说:公

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

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

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吧。”这个典故也和

对牛弹琴类似。

分析:就逻辑学的意义说,公孙龙发现了名词的外延和

内涵的关系。就“马”的外延说,“马”这个名词包括白马在内,

但就“马”的内涵说,“马”这个名词指马的本质属性,和“白马”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不能把这两个名词混同

起来。这也是公孙龙的一个贡献。

案例二:

富家少女鲍西霞是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当中重

要情节“三匣选亲”的焦点人物。在她身上体现了诗人塑造完

美女性形象的理想色彩。鲍西霞姿容、品行、意志和才能俱

佳,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可是这位堪称完美的

新女性却没有婚姻自主的权利,因为亡父之命不可违——她

的父亲在遗嘱里指定要三匣选亲。鲍西霞有三个匣子,其中

一个装有她的肖像;三个匣子上面分别刻有一句话,求婚者

只有通过匣子上的话,猜中肖像放在哪个匣子里才能够和鲍

西霞成婚。三个匣子上刻的话分别是:金匣,肖像在此;银匣,肖像不再金匣;铅匣,肖像不在此;三句话只有一句话真。

分析:如果您是求婚者,该怎么猜呢?学了逻辑,此刻你就会感觉到逻辑知识的力量和美妙了。你可以利用事物之间关系的矛盾定理来作出正确可靠的选择。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特征是:两个相矛盾的事物如有一真另外一个必然为假,如有一假另外一个必然为真。上述三个匣子中金匣和银匣上面的两句话互为矛盾,唯一的一句真话包括在内,铅匣上面的话自然为假,据此则可反向推定肖像就在铅匣。鲍西霞的情人正是利用上述原理猜中肖像就在铅匣,击败了那些王公贵族,而获得美好的爱情。

所以,生活中处处有逻辑,学了逻辑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专题一导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的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同用法“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四种含义:

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多含贬义)。

二.逻辑的定义: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即从正确已知推出未知,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的现象。

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

三.逻辑的语源学:希腊语为逻各斯,英语为Logic,名学与辨学。

四.逻辑学的起源:作为一门学问,逻辑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是以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早在2000多年前,逻辑学就产生了。逻辑的三大起源是:

1.古希腊的逻辑:以亚里斯多德和斯多亚学派的命题逻辑为代表。

2.古中国的辩学:惠施、公孙龙、墨翟及其后学。

3.古印度因明学:印度的辩论术,因明是佛家逻辑的专称。

逻辑学,有一段漫长而光荣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现代由统一的命题和谓词演算构成的形式演绎逻辑,起源于布尔、弗雷格、皮尔士、罗素。形式逻辑,已经取得了难以计数的进展,其中包括关逻辑系统的一致性、完全性、可靠性和可判定性的元逻辑结果证明;对于标准的命题和谓词演算的模态的,道义的扩充;对于这些标准系统的直觉主义的、多值的、基于相干的、次协调的等等修正;以及把形式化的益处扩展到归纳推理的努力。

数理逻辑,一度简单地指关于一切好的推理方式的理论,现在则被经常地用在更狭窄的意义上,指形式上的数的逻辑;经典逻辑,现在通常是指弗雷格-皮尔斯-罗素的系统。在当代的哲学话语中,逻辑哲学被用来指涉关于逻辑的哲学基础和众多分支的探究,其中包括对确定和勾勒逻辑的范围的不同方式的探讨;关于逻辑的基础的论证,包括它与形而上学、意义理论和推理的心理学的关系;对于像推理、量化、意义、真理、有效性、逻辑后承、逻辑真理、蕴涵等等这样一些概念的分析;以及解决由说谎者悖论家族构成的语义悖论的努力。

逻辑创新,来自数学的基础在于逻辑的议题;并且从一开始,这样一些人就一直对现代逻辑感兴趣,他们是直觉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和逻辑主义者,关注着数学中的基础问题。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不仅对哲学家和数家有益处,而且对许多其他领域的专家也有益处,这些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法律推理、计算机的理论

五.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

⑴什么是思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其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一书中指出,思维是人脑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反应,可分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或理性认识)、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类型。

⑵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是人脑借助于语言材料等载体,运用概念以作命题和推理的过程,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⑶思维的基本形态:概念、命题、推理。

⑷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抽象性、复杂性。

六.逻辑学的性质:

⑴工具性: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换句话讲,逻辑就是思维的“语法”。

⑵全人类性: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从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出来的,是客观规律的反应。

七.逻辑与语法修辞的关系

⑴逻辑与语法的关系:①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与语法的研究对象、语言形式及其规律之间是被表现者与表现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大体对应,概念对应语词或短语,命题对应句子,推理对应复句或句群。②逻辑提供的是认识事物和正确思维的工具,语法提供的是正确表达思维的工具。逻辑是语法的基础,语法要服从逻辑。通俗地讲,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所以,表达既要合乎逻辑也要合乎语法。③研究对象不

同,性质不同,前者要求对,后者要求通。逻辑形式的含义是确定的、单一的,而语言形式的含义是丰富的,多义的。

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7年编制的学科分类,把逻辑学列为相对于技术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的第二位,即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1977年版英国大百科全书把逻辑列为知识的五大分科之首,即逻辑学、数学、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历史学人文学、哲学。总而言之,逻辑学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基础科学。

⑴逻辑学是人们探求新知识的工具。

⑵逻辑学是提高人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

⑶逻辑学是掌握和学习科学新知识的工具

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这门课因其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难教难学,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枯燥、抽象、复杂难懂。鉴于此,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打乱教材章节的传统教法,采取备、说、评、讲四步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艰涩难懂的理论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出来。对于学生而言,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还是要提前在课外按照专题多搜集资料,上课理解、把握主要的定义、规律和理论,加强交流;课后多做逻辑练习题,活学活用。

时 间

9 月 10日 星期 一 课题 第二专题 概 念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及作用,从宏观上认识学《逻

辑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本专题的重点 教学难点 ①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②属种关系的概念与反映整体和部分的

关系的概念的区别;③划分和理解的区别

课 型 大课型和小课型 教学媒体 板书与多媒体 教法选择 四步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思考题(通过思考题,达到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启发、导入到本节课将要学的新知识)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2.思维的基本形态。

3.“健康就是没有病”、“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平面几何图形”这两个表述能不能作为健康和正方形的概念?请说明原因。

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后,开始学生说课(原则上是三人一组,每个人3分钟),教师点评。

三.教师从宏观上给学生介绍本章知识:概念是思维的最小细胞,是进行判断(命题)、推理和更复杂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明确的概念就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所谓概念明确,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唯有此才能准确地理解概教法运用及板书要点

念和使用概念,这一专题就是围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展开的:概念的种类就是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对概念进行分门别类的;概念间的关系,就是划分概念在外延间的关系;定义和划分则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反变关系就是指统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限制和概括,依据的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事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和分子范围的的思维形态

本质属性: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是甲事物区别于乙事物的根本,也就是概念的内涵。例如商品、国家、大学生等。

分子:就是事物的范畴,也就是事物的外延。例如学生的分子就是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等。

识别事物或者说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表达分子的概念(种概念)+是+表达类(属概念)

逻辑学中把属性相同的客观事物叫“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具体事务叫“分子”,把一个类中包含的小类叫“子类”。

类————分子 属概念——种概念

整体——部分 例如国家这个概念是属概念,中国、美国是种概念,

陕西、北京是部分。

固有属性和偶然属性:固有属性是同类事物都具有的,而偶然属性是部分子类所具有的属性。例如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的固有属性,而物美价廉是部分商品具有的。二.概念的特点:

1.抽象:概念抽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2.变化性:概念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3.多样性:对事物本质属性认识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概念。

4.统一性:概念是主客观认识的统一。

5.指称性:概念具有指称功能。

三.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

内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外延——反映思维对象的范围(范畴),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回答有哪些的问题

例如,法这一概念的内涵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外延是法律、法令、条例、命令等。

关系:同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内涵增加或减少,其外延随着缩小或扩大。(只适应于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

四.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实词表达概念,例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例如助词、感叹词、介词。

1.任何概念都由语词表达;

2.同一概念可由不同语词表达;

3.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类似于汉语中的一词多

义。例如“骄傲”有时表达自满,有时表达自豪;人所共知的人表示每个人,人老珠黄的人指妇女。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外延的多少。

单独概念: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分子。例如,北京,刘翔等。

普遍概念:反映的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例如,学生,马等。

空概念:反映的对象为0。例如,上帝,永动机等。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否反映集合体。

集合概念: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例如,森林、丛书、群岛等。

非集合概念:反映的对象为非集合体。例如,树木、书本等。

集合体:由许多同类个体有机组合的整体,其特点是集合体与个体不是属种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关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在逻辑学界争论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所持观念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核心争论在集合体与类。

如何区别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看表述,集合概念的子概念不能被表述为母概念,例如树是森林的子概念,不能表述为树是森林,所以森林是集合概念;而树也是树木的子概念,可以表述为树是树木,则树木不是集合概念。

(2)看语境: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中表现不一。例如,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是勤劳的。

这一相对性容易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例如“人民是伟大的,所以我是伟大的”。

三.正概念与负概念: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正概念(也叫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共产党员

负概念(也叫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非共产党员,无线电台。

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具有相对性,如果把“不具有某种属性”作为一种属性,则否定概念也成了肯定概念,带否定词的概念不一定是否定概念,相矛盾或相反对的概念双方都是肯定概念。

四.相对概念与绝对概念:

相对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例如哥哥、邻居、大城市、上游等。但约定俗成的不是相对概念,例如大熊猫、上海、东京等。

绝对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意识、动物、逻辑学等。

容易犯的逻辑错误:因为相对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不能用相对概念定义另一个相对概念。例如,所谓大城市就是比小城市大的城市。

五.实概念与虚概念:

实概念:外延不为0的概念。例如人、房屋等。

虚概念:外延为0的概念。例如鬼等。

六.精确(或准确概念)概念与模糊概念:

准确概念:内涵相对确定的概念。例如三角形,氧气等。

模糊概念:内涵相对不确定的概念。例如长期,到时候,阶段性,近期,相关等。

容易犯的逻辑错误:误用精确概念,滥用模糊概念。

第三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辩证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反应对象的概念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关系。事物概念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从逻辑学的角度讲,只研究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分两大类,即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交叉

关系

真包含

于关系真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

相容关系

一. 全同关系:也叫同一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但外延相同的两个概念内涵不一定相同,二者有时可以相互替代,增进语言的生动性。

二.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

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这种关系适用于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

三.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

部外延重合的关系。这种关系适用于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传统逻辑把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统称为从属关系。

四.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与语词的

词义交叉不同。

五. 全异: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没关系。

不相容

关系

同属全异

(有共同论域) 异属全异 (没有共同论域)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限制法

1.概念: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把思维由一般转向特殊的过程。这种限制可以进行连续限制,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极限是限制到单独概念为止。

2.理论依据:同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间具有反变关系。

限制方法只能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

3.常犯的逻辑错误:缺少限制、多余限制和限制不当。比如从花生到一斤花生就不是限制。

二.概括法

1.概念: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法,把思维由特殊转向一般(由具体转向概括)的过程。分为一次概括和连续概括,连续概括的极限是范畴性概念。

2.理论依据:同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间具有反变关系。概括方法只能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

3.常犯的逻辑错误:缺少概括或概括不当。

三.定义法:

1.概念: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用尽量简短的语句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高度概括地揭示出来。定义法是我们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最简单方法。

2.定义的逻辑结构:

定义

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被揭示内涵的概念;定义项:用以揭示被定

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之间的

词项(有时会省略)。

3.判断方法(什么样的定义才算定义):

(1)必须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

(2)定义项应尽量简短,不宜长篇大论或用举例等方法

来定义。

4.常用方法:属加种差法

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

古希腊哲学家波哀斯提出的,又称古典定义法。当然这种

方法也有局限性,对于范畴性概念和单独概念就不行。

4.定义的种类:

定义

实质定义语词定义

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说明性的规定性的

实质定义的逻辑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

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否则就犯了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

辑错误;(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否则就

犯了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3)定义联项不应当是否定的,否则就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逻辑错误了;(4)定义项必须使用清楚明确的概念,一般不能使用负概念或描述性的或借代、比喻等方法,否则就犯了定义含混不清的逻辑错误。

定义是动态的,随着人类的认识会不断丰富,没有千古不变的定义,定义也有局限性,只能揭示事物某方面的特性,不能揭示各方面的联系。

四.划分法:

1.概念: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2.结构:划分是由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三要素组成。被划分的概念为母项,从母项分出来的种概念是子项,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为划分的根据。

3.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的母项和子项之间是大类与小类的关系,分解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划分的子项可以作为被定义项,母项可以作定义项,因为子项具有母项的属性;而分解不行,因为分解的各个部分的属性是独立的。

4.分类和列举的区别: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属于划分的范畴(反过来讲,所有的分类都是划分,但不是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类。列举是通过揭示母项的部分子项

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列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如:近年来,我国国防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空母舰交付海军,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

5.划分的种类:

划分部分可以略讲,这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1)一次划分:只包括母项和子项两个层次的划分。比如,物体按导电性能可以划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部分。

(2)连续划分:包括母项、子项和子项的子项三个层次以上的划分。把母项分为若干子项后,再把子项作母项,

二次

划分 连续 划分

一次

划分

划 分

按照新的划分根据继续分出子项的子项,直到达到要求为止。例如,学生可以分为大学生、小学生,大学生可以分为中国学生和留学生。

(3)多分法划分:将一个母项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子项的划分。如将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4)二分法:一种特殊的划分,依据对象有无某种属性,将母项分为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子项的划分。这两个子项既可以都是正概念(如文学作品可分为中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正负概念(如手机可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

(5)多次划分:对一个母项进行两次以上划分的划分,每次划分的标准都不同。如:逻辑学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可以分为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也可以分为社会逻辑学、经济逻辑学、心理逻辑学等。

6.划分的逻辑规则:

(1)每次划分根据必须统一,也就是必须遵循同一律的逻辑规律。

(2)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

(3)划分的子项之间应当互不相容,否则就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4)划分应当按层次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因为划分

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几个并列的种概念。

本章小结:

(1)知识点总结:概念的概念、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分类、概念外延间关系、明确概念的方法等。

(2)学习效果:通过教师扎实搜集资料、备课、课堂讲解,力争使抽象的、纯粹的理论传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四步教学法训练(备、说、评、讲)环节,带着疑问听讲和习题训练,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点,并学会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两个专题学下来,我个人觉得达到了80%的效果,需要再探索教法和学法,但课时有限,不能很好按教学进度进行,很困惑。

(3)学习启示:通过明确概念达到清醒认识思维反应的对象。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逻辑学第二章教案

一、课程名称: 《逻辑学》第二章 二、教学目的: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的组成要素;概念与语词的关 系;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教学重点:概念的划分 四、教学难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种类 五、教学时数: 1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1 学时。 六、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步骤、方法):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 *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

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 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等等。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四化”建设这三个时期的内涵和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逻辑学基本内容

逻辑学 第二章性质命题 一性质命题的四种形式 1 全称肯定判断 形式:所有S是P,写作SAP,简称A判断 2 全称否定判断 形式:所有S不是P,写作SEP 简称E判断 3 特称肯定判断 形式:有些S是P,写作SIP,简称I判断。 4 特称否定判断 形式:有些S不是P,写作SOP ,简称O判断 三词项的周延性:主谓项概念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1、周延性是对主谓项外延情况的形式断定,而非实际存在情况的断定。单称命题的 周延性与全称命题同。 2 、“是”P 则P不周延,“不是P”,则P周延 主词相同和谓词相同称同素材性质命题。 同素材性质命题的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之间存在着某种真假关系,这种关系亦称对当关系。 二同素材性质命题的逻辑方阵 刻画“对当关系”的图示,俗称“逻辑方阵”,逻辑方阵假词主词对象是存在的。 四性质命题的变形推理 1 换质法:换质不换位,谓项正负反 换位法:换位不换质,主谓莫扩展 是通过调换主谓词项的位置得到一新命题。换位不改变命题的质。 根据源命题和换位命题的量项是否相同可把换位法区分为单纯换位和限量换位两种。 1 单纯换位:换位命题和原命题的量项相同的换位法,为单纯换位 (1)所有S不是P 换位所有P不是S SEP PES (2)有的S是P, 换位:有的P是S SIP PIS 2 限量换位:改变原命题的量的换位法 (1)所有S是P,换位:有的P是S SAP PIS (2)SAP PAS (3)SOP命题不能换位 SOP POS 3 换质位法:先换质后换位,也可先换位后换质 有的S是P,换质为有的S不是非P ,这SOP 不能换位 换位法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特点是若前提是真的,推出的结论也应该是真的。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 概念教学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xx登报征求xx”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I 。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五种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肯定;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 O 判断不能换位, I 判断不能换质位。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S O P→S I P→P I S 。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假,SOP取值为真,SAP取值为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真假不定、SIP 真。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 ,结论应为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 P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16.当“p ←→q”为假时,”pvq为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你来而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真、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假,小张可能考上大学真,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假。 21.根据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排中律的要求。23.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 教案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明确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二、简要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史 三、树立正确的逻辑观念 [教学时数] 2学时 [主要内容] 请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1)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可以买一座大房子, 我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至今没有一座大房子。 (2)鸡蛋是可以吃的, 石头不是鸡蛋 所以,石头不可以吃 (3)鸡蛋是可以吃的 米饭不是鸡蛋 所以,米饭不可以吃。 “金钱如粪土”,“友情值千金”。这两个判断能够同时成立吗?(中学时的金岳霖) 一、逻辑学的对象 1、“逻辑”词源及其含义 (A)希腊文“逻格斯”(言为心声、口是心非;身外世界、身内世界;logos;nous) (B)英文“logic” (1)客观规律——“中国人民革命的逻辑” (2)思维规律——“说话写文章要符合逻辑” (3)一门学科——“大学生要学逻辑” (4)一种理论或思路——“这篇文章文笔平实,逻辑清晰” (5)一种观点——“强盗的逻辑” 二、逻辑简史 1、发源史 (1)古中国的名辩逻辑 墨子、荀子、韩非子、公孙龙子 墨家科学地概括总结了先秦辩学,成果在《墨经》(经说上,经说下);荀子则全面总结了先秦的正名理论,创立了自己的正名体系,其成果集中体

现在《荀子·正名》中。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白马非马”;“火不热”。 (2)古印度的因明逻辑 “因”,推理的依据;“明”,学说。 古代印度宗教派别林立。公元前4世纪之后,尤以数论派、瑜伽派、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和正理派等影响为最。各教派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宣传自己的教义,以便影响当权者乃至社会而展开了频繁的论辩。由于这种论辩关乎辩论者的荣辱甚至生死,辩者竞相研究论辩的原则和技巧。印度逻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古代印度对逻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正理派。正理派梵文写作Ny?y?,音译为尼也耶派。该派的根本经典是《正理经》,又称《尼也耶经》。其作者相传是乔达摩(约50-150年),在我国所译的佛经中称之为足目。但从内容上看,《正理经》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尼也耶”的梵文本义是“引导”。凡引导一论题和一结论为一理论者就称为“尼也耶”。一个理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尼也耶通常指正确的理论,故汉译其为正理。古印度有五明,即内明、声明、医药明、工巧明和因明。“因明”是梵文Hetuvidy?的意译,音译为希都费图。广义的因明可以指古印度的古典逻辑,狭义的因明仅指佛家逻辑学。Hetu即“因”,指原因、根据、理由;Vidy?为“明”,其含义为知识、智慧。因明就是关于推理、论证学说的理论。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乘佛教瑜伽行宗大师陈那(约440-520年)对因明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诸如,他明确以宗体为论争双方的焦点;将五支改革为宗、因、喻三支;改造喻支,增设喻体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等等,使得因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陈那在新因明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印度史家誉为“中古逻辑之父”。 陈那《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 五支论: 宗:论题——此山有火 因:根据、理由——以有烟故 喻:比喻和例证——如灶,于灶见有烟与有火 合:前三者基础的具体应用——此山亦如是,是有烟 结:结论——故此山有火 陈那改五支为三支: 宗:声势无常 因:所作性故 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犹如瓶等;若是其常,见非所作,犹如虚空。三支论在形式上与三段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3)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分析学》(《工具论》)的主要内容虽然只是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演绎逻辑,而且其三段论也不是对思维形式的完整刻画,但由于亚氏运用一般性变元严格区分了逻辑与哲学、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进而建立了毫不含糊的24式,在预设非全类和空类的前提下,穷尽了实然直言三段论推理的所有可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就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与(变项)。 3.逻辑常项就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就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 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就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就是没有(民族、 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就是P”与“有的S不就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任何改革者不就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就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就是思想僵化 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就是(B) A.所有M不就是P,S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B.所有M不就是P,有些S就是M,所以有些S不就是P C.有些M不就是P,有些S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D.M就是P,S不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她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就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就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与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就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就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1.“有些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就是先验论者”。

逻辑学试题

《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 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 此及彼,融会贯通。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 对以下列出的基本逻辑知识要求掌握;而对于其余的知识点,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㈠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 (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比如,“企业家”和“青年”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 (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了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生”和“死”; (2)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不能构成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白色”和“黑色”。 ㈡常见的逻辑错误 1、偷换概念 2、因果倒置 3、以偏概全 4、自相矛盾 5、循环论证 6、同语反复

7、循环定义 8、转移论题 ㈢性质命题(直言命题) 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的非金属都不是导体。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化妆品不是液态。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老师。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 日常语言中的直言判断在表达上可能是不严密的,在逻辑题中应先整理成规范形式。㈣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推理过程。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违反三段论规则的“四词项”的错误,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已知SIP为假,则SEP为真。 3.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注意,“‘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等值于“‘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4.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若“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命题“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注意,“‘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等值于“‘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5.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由“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 为假,可知必要条件命题(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注意,“‘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为假”等值于“‘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6.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p∧﹁q为真,则﹁p∨q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D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2.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 A.SAP真且SOP假B.SEP真且SOP假 C.SIP真且SAP假D.SOP真且SIP假 3.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B ) A.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 B.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 C.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D.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 4.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D )A.只违反矛盾律B.违反矛盾律 C.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 5.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C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6.既否定“◇p”,又否定“◇﹁p”,则(D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逻辑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质是肯定命题;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周延, 则这个命题的量是全称命题。 2、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SE¬P ;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PIS 。 3、根据性质命题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可真可假、SIP 真、SOP可真可假。 4、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并非‘当且仅当……才……’,变项 是p,q 。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不是外国人 当经理,企业也能搞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6、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 子”这个概念(C)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B) A、语词定义 B、发生定义 C、功用定义 D、关系定义 8、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D)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9、“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命题之间是(B)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10、“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 这个三段论是(D) A、有效的推理形式 B、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11、秘书对张强说:“你的方案很好,我认为董事们都会赞同。”过一会儿,她又说:“没有 哪一个董事不会不赞同的。”可以看出(D) A、秘书赞同张强的方案 B、董事们赞同张强的方案 C、董事们反对张强的方案 D、秘书的话前后矛盾 12、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 定是赵、钱、孙、李中的某一个人捐的。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B)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孙说的是真话,是钱捐的。 E、李说的是假话。 13、“小马与小王是朋友”这一命题是(C)命题。 A、全称 B、特称 C、关系 D、联言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4、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是(ACD)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正概念 E、负概念 15、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ACE) A、命题限制为概念 B、演绎推理限制为三段论 C、论证限制为论题 D、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 E、复合命题限制为负命题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 第二章概念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