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5.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目标达成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

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P61做一做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例3: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62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5.2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一、复习导入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63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

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2)4、5、9。

(3)3、6、10。(4)8、11、11。

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3)不能摆成三角形。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学生汇报。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巩固练习

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8题

五、反思回顾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板书设计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3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出示锐角、直角、钝角。

提问:①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②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③如果我在这些角上加上一条线段的话,那变成什么了呢?

2、出示加一条线段,变成了三个三角形。

提问:①请你认真观察,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三个角,三条边。)②那这三个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角的大小,边的长短都不同。)③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下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呢?

2、学生汇报从哪个方面去分。(①按角分②按边分。)

3、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对三角形分类,在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楚小组合作的要求。

4、小组合作要求:①每个同学负责测量一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三角形对应的位置上。③各小组按照刚才讨论的方法去进行分类,并在桌子上分一分。

5、同学们看看小组合作要求,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6、下面请小组长从信封中拿出这6个三角形,分好工,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三、交流展示,建构概念

(一)按角分类

1、小组长带上这6个三角形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小组的分法是否和他们的一样)

2、请小组长汇报为什么这样分?

①三个锐角②一个直角,两个锐角③一个钝角,两个锐角(板书)

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

4、你能给这三类三角形分别取个名字吗?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板书)

5、像这样的三类三角形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呢?按角分(板书)

6、概括三类三角形的概念。

7、三角形按角分成了这三类,下面我们用图来表示这三类三角形的关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表示呢?

(二)按边分类

1、刚才那一组是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他小组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呢?(小组长进行展示成果)

2、请你说一说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①三边都不相等②有两边相等(板书)

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

4、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①不等边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板书)

5、我们来看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否具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分析)这就说明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那我们通常把等边三角形归为等腰三角形这一类。

6、在小组内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看它们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三个角相等)

7、下面我们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看书上第65页的内容。

8、课件出示各部名称。(学生回答后再逐一出示)

9、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四、拓展应用,巩固概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等腰三角形中寻找特殊,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渗透出“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维观念。

交流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真实体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3个锐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一个钝角,2个锐角)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5.4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

3、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由三角形的内角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A+∠B+∠C”的表示形式形象的体现出三内角求和的关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2. 学生测量

3. 汇报的测量结果

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巩固知识。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能不能有2个钝角?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课本第68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

2、判断题

(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

3、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3)我有一个锐角是40°。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内角和:<1+<2+<3=180°

5.5 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一、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如果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二、新课探究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360°。

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

3、验证:

(1)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

(2)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呢?

A: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

B: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3)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三、拓展延伸:

1、你有办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2、你有什么发现?

四、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节课我们分别用度量、剪拼、折一折的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

和是180°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关系; 3、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 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2、会灵活运用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 一、知识点梳理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 ?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 ? ? ?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二、典例分析 例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9,第三边为奇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三边关系:判定能否成三角形;求线段的取值范围;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 针对性练习: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一边长为3cm ,则它的另一边长是 。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 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2 、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 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因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我们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6 课时、单元测验1 课时,合计7 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80 —81 页的例1、例2、“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第1—3 题。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阐述 过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材代替学生的思考,教给学生现有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可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完善。 下面就以我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作一粗浅的分析。 二、教学预案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的特性和三条边的关系来展开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⒉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很多塔吊,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 优质教案

9.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如图:AB、BC、AC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如点A)三角形约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

A(顶点) 边 B C (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如∠BAC。 每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图中∠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内角∠ACB相邻。 与△ABC的内角∠ACB相邻的外角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2)指出△AD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ADC能写成∠D吗?∠ACD能写成∠C吗?为什么? (3)有人说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边,对吗?AD是△ACD和△ABC的公共边,对吗?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 的外角,对吗? (5)请你画出与△BCD的内角∠B相邻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类。

小学四年级三角形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51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让

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练习十第1题 2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练习第54页第4题。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 四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感知三角形。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照片中有一座什么?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揭题: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三角形。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 生…… 2、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张老师也找了一些,请看屏幕,你看到三角形了吗? 3、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师找一个用小棒摆的到前面摆一下。 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三根小棒要注意什么? 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画,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4、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精品教案)

三角形 (复习课第2课时) 【理论支持】 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三角形是学生已经具有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的延伸,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在线段和角有关知识基础延续,它又是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的基础,这些内容为以后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作下铺垫,也是研究其他图形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内角和都可以由三角形的概念推广而来。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因而常常将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研究多边形性质。 本章对于学生的几何观念和推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本章知识结构图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多边形的内

角和公式及外角和以及平面镶嵌的使用。 数学思考:通过学习三角形的知识以及三角形知识的延 伸,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 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几何的认识以及怎样去研究几何知识。 情感态度: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几何观念,并且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个推论 (2)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 难点:三角形、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上节课我们回顾了三角形的定义,三条重要线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稳定性,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三角形中角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课内探究 1.通过上回布置学生自主复习,由学生进行知识展示,教 师作一些提示,可整理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学教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 一、单元内容 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这些各类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课时安排:约八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会画三角形的高 2.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学具准备:做三角形、四边形的塑料条7根,按扣7个。 预习提纲 一、我会读: 阅读教材80页81页,你能把这节课要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讲给身边的人听吗 二、我会学: 1.80页主题图中哪儿有三角形你还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 2.由()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相连。3.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并用字母表示它的三个端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

12.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 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 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如上图,12。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D A D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B C 小结: $ 作业:P33—1,2,3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教学目标 /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

2015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 页例1 和“试一试”,76 页例2、“试一试” 和随后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二1,2 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 1 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 2 ,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 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

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有出去旅游的吗?老师去了,这是我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用数学的眼光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教师手中的三角形,黑板上的三角形。 揭题:今天老师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 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回忆认识三角形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画三角形。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对三角形已经知道或掌握了那些知识?请学生回答?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 在黑板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角、顶点点、边。 白板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学生齐总结三角形组成。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比划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回答。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心,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 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 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 有几个角? 4.试一■试 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 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三角形

第七章 三角形 【知识回顾】 练习题: 1、①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7cm ,问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②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和5,问周第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③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和8,第三边长是偶数,求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7和17,第三边长是奇数,求第三边长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5,6,11 B 、8,8,16 C 、4,5,10 D 、6,9,14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 ,且三边长之比是2:3:4,则三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为3与7,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________ 5、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 ,6cm ,8cm ,13cm 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___个三角形 6、在三角形中,已知相邻的外角是内角的2倍,则它的外角为_______,内角为_________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0,则其顶角为______ 8、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之比为2:3:4,则对应内角之比为_________ 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定义:由不在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 三角形 成的图形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 中线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高线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角平分线____________内角和__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 ? ?????????????????????????? ????__________1________外角性质2________外角和____________三角形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具有____性,四边形__________性多边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边形n 边形内角和为__________多????????????????????????? ? ? ????? ???????? 边形外角和为____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作出_____条对角线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一图形镶嵌地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平面镶嵌能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的有_____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 ?? ?? ??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 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课以学生基础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成长为宗旨,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提供了2个例题,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例2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

几何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而且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因此,本课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 1 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画图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1 认识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9章多边形 9.1.1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不等式的解集;通过数轴直观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懂得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不等式与方程的类似与不同之处,感受不等式解法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工具。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二、新知探究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如图:AB、BC、AC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如点A)三角形约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 (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如∠BAC. 每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图中∠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内角∠ACB相邻. B 与△ABC的内角∠ACB相邻的外角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B C (2)指出△AD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ADC能写成∠D吗?∠ACD能写成∠C吗?为什么? (3)有人说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边,对吗?AD是△ACD和△ABC的公共边,对吗?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的外角,对吗? (5)请你画出与△BCD的内角∠B相邻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类.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加以验证. 1 2 3 第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第二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第三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所有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它们的边各有什么特点? 1 经过观察,测量可知:第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互不相等;第二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AB=AC);第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 (1)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如上图(2)AB、AC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 (2)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问: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来分,可分为: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只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知识梳理 l、三角形的概念,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内角,六个外角,和三角形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有2个,它们是对顶角,若一个顶点只取一个外角,那么只有3个外角.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通过学段和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学习了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安排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高和底等教学内容。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过程和方法 在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五、过程设计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建筑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谁能说说这些图片中都有哪种平面图形? 揭题:是的,每张图片中都含有三角形。三角形的奥秘非常多,那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揭开三角形神秘的面纱。 [设计意图:通过建筑图片,增强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角形的定义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自学有关三角形的内容。 师:自学完了,如果现在让你画一个三角形,你会画么?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三角形,并介绍一下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说的时候板书: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并提问:对他的发言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师:这些是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学知道的知识,那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呢?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在三角形一章中学习了如何通过推理论证证明一个结论,这些都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只是提供了基础。本节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要求学生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对应元素的找法。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找法是关键。 难点是理解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以及较复杂图形中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验 (1)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2)观察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3)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吗? (设计意图: 图形全等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二、分析概括,引入概念 通过学生实践,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以及重合的本质---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教师给出全等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教师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将剪得的两个三角形纸片重合放在图中△ABC 的位置上,试一试: (1)如图1,把△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 (2)如图2,把△ABC 沿直线BC 翻折180°,得到△BCD 。 (3)如图3,把△ABC 绕顶点A 旋转180°得到△AED 。 观察△ABC 在平移、翻折、旋转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实践、观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图形全等变换的过程,形成直观感觉,加深对图形全等的理解,为后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打基础。) 四、感悟对应,探究性质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结论。 (1)将两个三角形纸片完全重合,分别在顶点处标上字母,观察并指出重合的顶点、边和角。 (2)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3) (2) (1) F B E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李勇,男,1980.01,荣昌区仁义镇中心小学教师;撰写的《学案导学、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曾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荣昌县优秀教师,曾主研《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县级课题。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一起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终点 (一)课标要求 。。。。。。。。。。。。 (二)年段目标 。。。。。。。。。。。。。 (三)课时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与底相对应的高 2、认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解释和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折,画的方式找到三角形的高,感受三角形高的含义,知道高的标注方法 4、在从现实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感受空间几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 三、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操作,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动手寻找三角形的高,体会高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三角形中寻找高的操作过程,以及对“高”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边形、三角形等实物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知空间图形 (1)认识三角形的构成及定义 课件展示生活中运用了三角形的建筑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到其中学过的图形 师:1、看看在这些建筑上运用了哪些我们认识的图形? 2、说说你都知道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由发言,反馈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知情况,特别是要复习到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学生每说到一个“点”上,就让同学们去指一指,或者摸一摸,将动脑,动口,动手集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认识. 教师板书: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探究学习--认识三角形 1、做做小练习,看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 【考点一:三角形的边】 【基础知识】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图所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_. 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 顶点C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 3、由“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它还可推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ABC,若a≥b,则a+b______c同时a-b______c;又可写成______<c<______.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5cm,则第三边x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其中x可以取的整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 1.已知: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线段A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线段CE所在的三角形是______,CE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ACD、△ADE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3cm,3cm,6cm(B)2cm,3cm,6cm (C)5cm,8cm,12cm(D)4cm,7cm,11cm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三角形》教案 Ⅰ.学前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在记忆方面,他们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线段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可以建立了三角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生活中对三角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介绍三角形的认识、分类、性质等。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Ⅱ.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在观察、比较与操作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 b.使同学们清楚三角形几个特殊分类。 c.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d.教会学生求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的技能。 e.通过学习,时学生能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表 为 学 习 目 标 表1: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