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_献给爱米莉的玫瑰_的叙事时间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_献给爱米莉的玫瑰_的叙事时间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_献给爱米莉的玫瑰_的叙事时间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_献给爱米莉的玫瑰_的叙事时间

收稿日期:2006-11-16

作者简介:刘立辉(

1964-),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王 江(1976-),男,四川广元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

刘立辉,王 江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福克纳在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故意采用颠倒交错的时序。批评家们大多认为,小说的时序交错仅仅增加了阅读难度和神秘感。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叙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叙事时间是叙述者或作者用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有力方式。

关键词:福克纳;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时间;钟表时间

中图分类号:I 712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72X (2007)0620092205

Genera ti ve M echan ism for M ak i n g Sen se of T i m e :

Narra ti ve T i m e i n A R ose for Em ily

L IU L i 2hui,WANG J 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 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

Abstract:W illia m Faulkner inverted the temporal order in A Rose for Em ily .Critics say these narrative anachr onies only result in a kind of mystery and an increased demand f or readers πeff orts .Fr om the pers pective of narrat ol ogy,we exp l ore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narrati on and ti m e of the novel,revealing that narrative ti m e may serve as narrat ors πor authors πmeans of app rehending the world .

Key words:Faulkner;A Rose for Em ily ;narrative ti m e;cl ock ti m e

0.引言

虽然评论界已从哥特式恐怖小说、爱米莉变态

心理、关于美国南北关系的寓言故事、时间属性及爱米莉的悲剧性等诸方面对《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做过探讨(Akers,1999),但关注的焦点多为作品的内容,忽略了对形式的探究,福克纳实验改革性质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很少有人关注。小说中,叙事时序的颠倒甚至被认为仅仅是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本文以小说的叙事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关注小说的叙事形式,深入探讨小说叙述时使用的时间技巧及其意义。

1.叙事与时间

虽然“时间这个范畴也并不是与叙事作品的诞生一同进入文本的”,但“现代小说对于时间有着非常强的控制意识”。(董小英,2001:126、131)关于叙述与时间的关系,叙事学家H.P .Abbott 认为,

“叙述是人类特有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用以组织人类的时间概念或观念”①

(2004:3),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钟表时间(以四季的更替、日出日落和月亏月盈等为表现形式的物理时间观)和叙事时间两种概念。他说,中世纪以来的钟表时间乃至远古的物理时间是一种非叙述性时间组织方式(non 2

narrative ways of organizing ti m e )②

。这种方式“跟钟表一样,都仅提供一种严密和均匀的‘间隙’,人类只能置事件于其中,因而缺乏意义或思想。而叙述则相反,它把整个程序反过来,允许事件本身构建一种时序”。(Abbott,2004:3)这种叙述性的时间被称为叙事时间,其优势在于可通过对“事件”的组织来左右人们的时间感。

其实,关于这种区分可追溯至热奈特1972年发表的《叙述话语》一文。他认为,叙事具有非叙述性时间和叙述性时间双重时间属性,即钟表时间

第30卷 第6期2007年11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 .30 No .6Nov .2007

和叙事时间的统一。但这两者又是对立的,并被德国的叙事学家们称为时间的二元性(te mporal duality)。(Genette,1980:33)可见,叙事时间与钟表时间在对立统一中体现时间意义,又由于意义源自体现人类经验的叙述行为,叙事时间因此而成为“人类时间”(hu man ti m e)。(Abbott,2004:4)因此,从叙事时间的层面体现出的叙述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小说的时序颠倒和交错不仅仅意味着阅读难度及神秘感的增加。评论界通常认为小说的时序颠倒和交错是作者采用的哥特式手法之一,并意味着阅读难度及神秘感的增加。《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的序言作者、选目确定者和题解作者斯通贝克(St oneback)也同意这种观点:“这个恐怖故事往往被看成是采用南方哥特式耸人听闻手法的小说。”(1985:608)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福克纳在这篇小说的叙事中故意采用了颠倒交错的时序……给这篇小说增添了扑朔迷离的气氛,客观上也为读者的理解增加了难度……,通过……使用交错颠倒的叙事时间等手段,渲染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恐怖气氛。”(程锡麟,2005:70、72)

但这种观点只关注故事时间的合理性,却忽略了叙事时间的重要意义。实际上,跟钟表时间和物理时间相比,叙事时间由于人类的“叙述行为”(或“按时”,即按照线形时间顺序叙述,或“错时”∫anachr onies ,即与故事时间或钟表时间产生冲突③)而不再显得空洞无物④。由于叙事时间更为接近事件之间组合和关联的本质,在给人具体时间感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时序的颠倒和交错是对按实际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进行的艺术处理,如倒叙和插叙等,这些艺术手法使得故事素材陌生化,它们带来的阅读难度和神秘感迫使读者注意到自然时序被“人为”安排后出现的更为重要的美学效果和主题意象。

所不同的是,叙事时间不用“时、分、秒、日、月、年”等单位来衡量,而用表现事件组合顺序的“前(因)后(果)、过去、现在与将来”或叙事时间的增减(即通过增加或减少故事细节来减缓或加快整个叙述系列,并以此增加或减少叙事时间)等来衡量。

按照自然钟表时间的标准,《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属于“无序”时间,但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它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意义,即在易逝年华中企图使时间停止在过去,并模糊“现在”和“过去”的界限。这种时间感有利于表现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如南方没落贵族面对时间的镰刀时的苦闷和彷徨,以及他们在肯定现代文明带来革新的同时对南方传统的依依不舍。一言蔽之,所谓的“无序”的叙事时间实际上增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功能。

2.叙事中的时序

如上所述,叙事时间不像故事时间那样用时间词来表示,而是与事件直接关联。(Abbott,2004:5)对《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无序”时间的分析首先应根据事件时间点(可用爱米莉的不同年龄来表示)的变动来对事件加以标识,并按事件在文本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把事件分别命名为A、B、C等: (程锡麟,2005)

第一节:

事件A:74岁,爱米莉去世。

事件B:34岁,沙多里斯上校从爱米莉父亲去世之日开始豁免她的税款。

事件C:64岁,新一代镇长和议员要求爱米莉交税,并派代表团造访。

第二节:

事件D:34岁,30年前,爱米莉父亲死后两年,居民向镇长申诉爱米莉家发出了难闻的气味,半夜里镇上派人去她家撒石灰。

事件E:30岁,爱米莉父亲死后,她对来哀悼的人们讲,她的父亲并未死。

第三节:

事件F:32岁,爱米莉长期生病。

事件G:33岁,北方佬工头霍默?巴伦来该镇铺设人行道,礼拜天他常同爱米莉乘马车出游。镇上居民见了则说:“可怜的爱米莉。”

事件H:34岁,爱米莉买老鼠药。

第四节

事件I:33岁,妇女们迫使浸礼会牧师去拜访爱米莉,试图干预她同巴伦的交往,但未成功。

事件J:34岁,爱米莉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上面刻有“霍?巴”字样,还买了全套男人服装。

事件K:34岁,巴伦离开。在爱米莉的两个堂姐妹走后,他又回来了。以后他便消失了。

事件L:34岁,爱米莉6个月没有出现在街上。人们只是偶尔在窗口看到她的身影。

事件M:34岁,人们再见到她时,她发胖了,头发变成了铁灰色。

事件N:40岁,爱米莉开瓷器彩绘课。最后一个学生离开后,她家前门永远关上了。

事件O:约40岁后,爱米莉拒绝在家门口钉上

?

3

9

?

 第6期刘立辉,王 江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

金属门牌,附设邮箱。

事件P:74岁,爱米莉死在楼下屋里。

第五节:

事件Q:74岁,爱米莉家黑人仆人在前门口迎接来哀悼的人们。随即就消失了。

事件R:74岁,爱米莉的两个堂姐妹赶来,第二天举行了葬礼。

事件S:74岁,人们上楼,撬开那间40年无人进过的房间,看到床上巴伦已腐烂的尸体,并发现旁边枕头上的铁灰色头发。

显然,事件的顺序是颠倒的,与故事时间产生了差异,因而有必要确定爱米莉74岁这一年为主要故事时间(p ri m ary st ory2ti m e)⑤。这是因为,小说的起始和结尾构成叙述者叙述主人公74岁时由去世到入葬的自然过程,成为贯穿全篇的主轴。如果把这个主要故事时间点理解为“现在”,之前发生的事件的时间点理解为“过去”,分别用数字2和1来表示,那么叙事时间就可图示如下⑥:

A2-B1-C1-D1-E1-F1-G1-H1-I1-J1 -K1-L1-M1-N1-O1-P2-Q2-R2-S2但仅仅指出它们在小说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无法展开对叙事时间的深度分析。这种对位置的简单排列并未显示错时或无序在叙述中的地位或作用,即确定事件之间相连时叙事时间所体现出来的某种关系。

从叙事层次上看,事件与事件之间并不处于同一层次。A2、P2、Q2、R2、S2形成叙事的第一层,用以构成主要故事线索;B1、C1、D1、E1、F1、G1、H1、I1、J1、K1、L1、M1、N1、O1则是中断主要故事的各事件,属于第二层。可图示为:

A2[B1-C1-D1-E1-F1-G1-H1-I1-J1 -K1-L1-M1-N1-O1]P2-Q2-R2-S2该图示的时间序列可表示为“现在2[过去1]现在2”,是一个“死亡2[1生前]死亡2”的“人类时间”。该叙事时序表明:作者既把“按数学级数向前推进的时间给搅乱了”(见小说第五节第二段)⑦,又把在错时或无序中所表现的事件全部置于“过去”。这种叙事形式明显透露出作品的指向性⑧,即作品从整体看呈现为追述。这种“指向性”容易产生特殊的美学效果。

首先,这种叙事时序可以引发对过去和现在的辩证思考。序列“现在2[过去1]现在2”表示人对过去的一种主观追述,即过去的事件出现在叙述者的“意识”之中,而这种意识本身则发生在“现在”。这种追述被叙事学家称为内在式追述

(internal retr oversi on)。(巴尔,2003:106)它强调了“过去”与“现在”的交织:现在存在于过去,过去发生在现在。小说中,发生在“现在”的事件仅为爱米莉的去世及善后处理,所引发的思想意识活动当为“片刻”。但事实却相反,文章在叙述“意识活动”时花费了46段,包括14件事,而关于“爱米莉去世”却只用了11段,仅5件事。可见,作者通过增加事件数量或细节既延缓了现在的叙述时间,又促成了对“过去”的详细叙述。这种对过去的依恋有小说中的一段话为证:“过去不是条越走越窄的道路,而是片巨大的草坪,不曾被任何严冬践踏过。过去与现在只隔了条窄窄的隘口。”如萨特所说,“就像面朝后坐在一辆奔驰的汽车上,未来看不见,现在十分模糊,而过去看得很清楚。”(1966:89)对此,福克纳本人也曾说过:“过去决没有死亡,它甚至没有成为过去。”(1951:80)其次,叙述时序“死亡2[1生前]死亡2”把“死亡”与“生前”进行直接对照和比较,使“生”与“死”形成“对话”,突出了死亡的主题。这正如把一具女尸与生前靓照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更强烈、更充分地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时间的破坏性和创造性。这就是福克纳所说的“真实”。他曾说过:“一个作家……不是在矫揉造作、卖弄技巧,他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真实,一个使他无法安宁的真实,他必须以某种方式讲出来,以致不论谁读到它,都会觉得它是那样不安或那样真实或那样美丽或那样悲惨。”(Meri w etherd,et al.,1968:204)《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时序安排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生意味着“死亡”,人一出生便走向死亡,时间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

虽然爱米莉之“死”构成上文论及的死亡时序,但该时序之中还穿插了父亲及情人的“死”,使“死亡”主题更为深刻。父亲之死强化了其对女儿产生的影响,爱米莉一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成为后来人性扭曲的重要诱因;情人之死意外地放在了爱米莉的葬礼中,在葬礼中发现情人的死会立即引入对爱米莉和情人之间是是非非的追问。

由此,被扩展的“死亡”时间变为:爱米莉“早死”,爱米莉之父“后死”,爱米莉情人“晚死”。“死亡”在福克纳的反复观照下被“前景化”了。这三个“死”深刻地揭示了传统的影响。首先,爱米莉力图抗拒时间的变化,通过拒绝承认父亲的死亡,保留父亲及情人的尸身并试图与其共处等手段留住时光。其次,她终其一生都没有自主性,成为保守思想和传统观念的牺牲品,也未能摆

?

4

9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 

脱格里尔生一家(特别是父亲)的阴影。对此,福克纳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莉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莉,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再者,南方的妇道观是霍默?巴伦被谋杀的幕后凶手。爱米莉作为南方妇女,与北方佬工头恋爱是传统势力绝不容许的。强大的势力扭曲了爱米莉的心灵及爱情:先是谋杀情人,后与尸体共眠。事实上,福克纳的很多作品不乏对南方妇道观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塑造了一大批人性遭到压抑、心灵受到扭曲的妇女形象”(肖明翰,1997:110),爱米莉仅是众多悲剧人物之一。说她是“传统”和“义务”的牺牲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说她代表了在南方妇道观的束缚和摧残下人性遭到压抑、心灵受到扭曲的传统妇女形象。她们都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

3.叙事中的时长

叙事时间不仅涉及时序,也关涉时长。时长是一个时间跨度的问题。米克?巴尔认为,“[关于时间跨度的]总体区分可以是转折点(crisis)与展开(devel opment)之间的区分。前一个术语表示的是事件被压缩进其中的一个短暂的时间跨度,后者表示在其中显示出一种发展的较长时期。”(2003:250)然而,“转折点与展开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一种形式可能会渐渐化为另一种形式”。(2003:251)“展开”的时间跨度较长,但从宏观上看,有可能变得相对短暂;“转折点”如果被放进事件之间的关联中去审视它,则有可能转化成“展开”。这种“相对性”向读者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解读模式,可以让读者以多种角度切入,既可宏观把握又可微观分析,从而更为准确地解读部分之间及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不断接近由此产生的主题意义。

下面是根据上文出现的序列统计出的各节的时长,数字表示爱米莉的年龄:

第一节:A74B34C64

第二节:D34E30

第三节:F32G33H34

第四节:I33J34K34L34M34N40O40P74

第五节:Q74R74S74

这里显示出一个关于时间跨度的有趣现象:第一节中的3件事(A74、B34、C64)时间跨度为40年,叙述了爱米莉的去世,并促使叙述者的意识回到爱米莉生前交税的两个不同时代;第二节的两件事(D34、E30)的时距为4年,但似乎呈现的是两个片断式的生活图景;第三节为两年(F32、

G33、H34),其中的3件事显示出一种时间先后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第四节的时间跨度又为41年(I33、J34、K34、L34、M34、N40、O40、P74),主要展开叙述与情人之间关系;第五节为几天(Q74、R74、S74),讲述了爱米莉去世的善后事宜。在第一节中,小说叙述的第一个事件(A74),即爱米莉的死亡可看成是一种转折,因为“事件A74”仅是一个追溯过去的时点,后面是交税事件的展开:事件B34和事件C64。但这两个展开的事件同时也可被看成是爱米莉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变换征兆,各自成为意义的中心。它们是从两个不同时代中抽取的生活图景片断,成为静止的叙事图景,即“转折点”。

同样,第二节中,事件D34和事件E30属于跃动的两个生活片段(它们没有过渡机制,似乎是两幅静止时间的场景,需要读者去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故可理解为两个“转折点”,因没有事件间发展过程的展开,不存在较长的时间跨度。

第三四节主要以“展开”为特征,11个事件有序展开:F32、G33、H34、I33、J34、K34、L34、M34、N40、O40、P74,一系列事件显示出一种发展,这种展开的时间跨度从爱米莉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到与情人共处,直至74岁去世。但是,事件G33(与巴伦恋爱)也可看成是叙述的转折,因为北方情人改变了她的生活,堪称历史的转折。由于转折“可以揭示能称之为环绕成分的东西”(巴尔,2003:251),在这个转折点的前前后后也出现了以时间顺序展开的一系列事件:这之前已被先前的情人抛弃过,然后长期生病(事件F32);在碰到后来的北方情人时,却遭遇了强大的传统势力,导致爱米莉买老鼠药(事件H34)。接着,便有序“展开”了恋爱故事的曲折经过:I33、J34、K34、L34、M34。

“转折”和“展开”可强化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通过“解码”,不断梳理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总结从事件序列中逐渐建构起的整体意义,因而还“错置无序”以明晰的条理。该小说中的“转折”和“展开”不但凸现了爱米莉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时期(事件A74,爱米莉去世;事件E30,父亲去世;事件G33,与巴伦恋爱),而且显现出这3个重要时期内爱米莉生活的纷纷扰扰;既通过突出父亲与情人的特殊地位,暗示塑造爱米莉生活的强大外部势力,又通过3个时期内一系列事件的“展开”,得知爱米莉神秘而又荒诞的生活的种种原由。福克纳创造的这一表达方式,深刻地展现了南方人

?

5

9

?

 第6期刘立辉,王 江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

行为中流动的历史轨迹和心理时间刻痕。一方面,它倚重叙述的“转折点”,以静止的叙事图景从不同时代抽取生活片段,仿佛描绘出了“一幅幅陈旧、破损的老照片”;另一方面,通过对“照片”的“拼凑”(即事件叙述时的“展开”),描述了“一位试图保持南方旧传统,并拒绝面对现实的高傲小姐”。(程锡麟,2005:71)

4.结语

综上所述,“无序”现象增强了叙事时间在小说中的艺术表现,揭示出“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换言之,叙事时间所关涉的时序和时长影响叙事系列的构成,从而在主题建构时获得某种奇特的美学效果,并折射出作家对待现实和传统的复杂心态。现实中的福克纳意识到历史必然进步,但不希望这种进步消解或摧毁过去的美好事物。他只得通过“时间”寻求人类精神的出路和关注社会进步。作家对时间的驾驭,是他对时间和生存思考的艺术彰显。

注释:

①叙事学家H.P.Abbott的原文如下:“Narrative is the

p rinci pal way in which our s pecies organizes its understanding of ti m e”。他认为,对时间的组织和表达的主要方式体现为钟表时间和叙事(述)时间。

②钟表时间、物理时间和故事时间均相对于叙事时间而言,

意义相同。

③见Genette(1980)第35页关于Anachr onies的论述。

④Abbott(2004:3)认为,钟表时间或物理时间的组织方

式缺乏思想内容。

⑤米克?巴尔在论述“错时”的意义时提出了“主要故事

时间”这一概念,认为根据这一时间其他部分可被称为预述(antici pati on)或追述(retr oversi on)。参见巴尔(2003:98-103)。

⑥本文借用Genette的图式分析法分析叙事话语,见Genette

(1980:40-45)。

⑦杨岂深译,参看斯通贝克(1985:111)。本文后面的引

文若无特别说明,均采用杨译。

⑧巴尔认为,错时的表现形态有方向、距离和排列3种,

方向分为追述和预述。见巴尔(2003:98)。

参考文献:

[1]程锡麟.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献给爱米

莉的玫瑰》叙事策略分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5,

(3):70-72.

[2]董小英.叙述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126,131.

[3]洪增流.美国小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349.

[4]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8-251. [5]斯通贝克,H.R.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M].世界文

学编辑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608, 111.

[6]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97:83-84,110.

[7]Abbott,H.P.The Cam bridge Introduction to N arrative

[M].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3-5.

[8]Akers,Donald.Overvie w of“A Rose for E m ily”[M]//

Short S tories for S tudents.Gale,1999.

[9]Faulkner,W illiam.Requie m for a N un[M].Ne w York:

Random House,1951:80.

[10]Genette,Gerard.N arrative D iscourse[M].Trans.J.E.

Le win.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33,35,40 -45.

[11]Meri w ether,James B.&M ichael M illgate.L ion in the

Garden[C].Ne w York:Random House,1968:204. [12]Sartre,Jean2Paul.On The Sound and the Fury:Ti m e in

the Works of Faulkner[C]//R.P.W arren.Faulkner:

A Collection of C ritical Essays.Ne w Jersey:Prentice2Hall,

I nc.,1966:89.

(责任编辑 张立飞)

?

6

9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 

各种花代表的含义

各种花代表的含义

各种花代表的含义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郁金香(紫) ——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纯情、纯洁 郁金香(粉) ——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红) ——爱的告白、喜悦 郁金香(黄) ——高贵、珍重、财富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 香水百合——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百合(白)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高雅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您的爱 康乃馨(粉) ——热爱、美丽 康乃馨(白)——纯结的友谊 菊花——清静、高雅、真爱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菊花——清静、高洁、真爱、我爱 非洲菊——神秘、兴奋、有毅力 波斯菊——永远快乐 蔷薇——追忆 玫瑰——爱情 红玫瑰——热恋 粉玫瑰——永远的爱 白玫瑰——纯纯的爱 黄玫瑰——失恋、褪去的爱 火鹤花——新婚、祝福、幸运、快乐 风信子——喜悦、爱意、浓情蜜意 爱丽丝——稳重、勇于追求爱情 小苍兰——纯洁、幸福、清新舒畅 海芋——希望、雄壮之美

卡多利严——你真美 茉莉花——你属于我 孤挺花——渴望被爱 杏花——少女的慕情 矮牵牛——有你,我就觉得温馨薄荷——再爱我一次 忍冬花——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紫罗兰——永恒之美 水仙——象征自恋、尊敬 天堂鸟——为爱打扮的男人 飞燕草——为爱别人 石竹——纯结的爱 白头翁——日渐淡薄的爱 夜来香——空想 莲花——默恋 罂粟花——多谢 金慧星——温柔、踏实 白山茶——真情 太阳花——神秘 蝴蝶兰——幸福逐渐到来 绣球花——希望 野荨麻花——残酷 月桂——骄傲 雏菊——活力 常春藤——感化 含羞草——害羞 睡莲——妖艳 . 玫瑰.爱情 2. 玫瑰(红) .热恋 3. 玫瑰(白) .我尊敬你 4. 玫瑰(黄) .嫉妒 5. 玫瑰(红白混合) .和解

《乌合之众》读后感1

《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乌合之众》读后感 这本书创作于1894年,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他通过对革命中种种行为的分析发现,即使一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他们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识形态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他们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成了一群疯狂和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命感”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以上是我从百度百科里面复制过来的介绍,还没有看书的内容,光从题目和简介中似乎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基调,即批判和负面的。但在上周五,我参加了部门南区的一场读书分享会,让我对这本书,以及看书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1、你的心是什么样的,你从书中看到的也会是什么样的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接触这本书了。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今年年初,我所在的运营中区选定了这本书作为季度读书分享会的书目。当时我边看边担忧,作为部门员工共读的

一本书,我希望它是鼓舞人心的,但这本书好像是在泼冷水,很容易让自我认知相对缺乏的人走向另一种极端,即为了避免洗脑而拒绝接受他人的建议。而且,当时部门并不是很稳定,连续有好几个员工离职,群体离职心理正在酝酿。 现在回想起那次读书分享会的情况,大家都很认真的剖析了书里面的理论知识,最终的落脚点貌似是避免陷入群体思维。作为观众的我用力的听努力的想,我该如何或鼓励或启发的点评大家的分享,对于我不太认同的负面观点我又该如何得体的说服大家。总之,我是带着担心和负担去旁听大家的演讲的。可想而知在这种心境下我几乎不能从书里面获取有价值的养分,甚至认为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好书,无法带给人生长的力量。 但是就在上周五,同样也是《乌合之众》这本书的分享,我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轻松愉悦,满满正能量。同时,分享者们的观点也跳脱出了“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而是在思考如何打造优质群体。有的人感恩自己所处的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渴望成长,这是一个美好的群体,希望彼此成就;有的人说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活在群体中,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成长的群体,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也有义务推动整个群体朝正向发展,不能总是挑剔群体本身;有的人给部门领导提了建议,希望能在她的

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明白什么是文化的象征性,“文化”一词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先来了解什么是文化的象征性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由此,文化的象征性就可以理解为象征符的创造和运用对文化的意义和影响。 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自由地创造出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换句话说,由于象征符体系是作为“继承性的观念体系”来确立的,它通过形成文化秩序也会反过来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 正如文化本身不间断地发展到今天一样,作为文化之表现形式的象征符体系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到符号强制的人,有时会激进有时会渐进地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出新的符号”,这种变化“体现为对旧体系的部分乖离和改造”。现代文化的剧烈变动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传统的社会里,由于人们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要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的感触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但是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就不一样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充满了象征符,包括街头的、路边的、建筑物上的,报刊、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络中的等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处于这些视觉的听觉的甚至触觉的符号的包围中。现代人正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 我们知道,象征符是通过人的思维在认识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象征符的创造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二是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同样,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是凭空而建的空中楼阁,也是形成于实践的过程中,并且通过一代代的积累提高的。如果说,象征符的创造活动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象征符的运用则是抽象还原到具体的过程,二者互为逆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象征符的创造和使用受现实生产实践能力水平的制约。 这个结论最大的意义在于,点明了某个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文化象征性现象背后的本质力量。 以消费文化为例,正如美国学者J·博得利亚指出的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商品符号化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说简单点就是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义”。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即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在这种消费结构下,商品和服务的流行性越来越强,而流行的周期性则越来越短。 再以饮食文化为例,吃饱饭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吃背后的意义。年轻人都喜欢吃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吸引他们的,与其说是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不如说是通过对这种世界流行快餐文化的认可来标榜自己的时尚行为。还有喝红酒已经成为小资情调的标志。各地传统特色小吃也已经从过去的角色中跳脱出来,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地域文化色彩。另外,饮食形式的象征化趋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范文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范文 《时间的玫瑰》收集了北岛20XX至20XX年间在《收获》杂志所撰“世纪金链”专栏里的诗论。这些文字写就于北岛云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纯粹个人化的方式、用西方新批评派精读文本的方法,评介了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艾基和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生活中我所识知的北岛平静安祥,有问必答,言行绝少夸张,即使必须控诉自己所遭遇的种种荒谬,音容亦淡定沉着,让人遗忘了他诗人的角色。有此铺垫,他的“热爱”,令我肃然。 难得北岛书写其“热爱”的笔意如此从容。字句清白得几近透明。他藏在文字的深处。一如那个暮春里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看他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说这边风景如何的好看;右手又一指,道出那远处缓行的人从何处来,一路承受过什么,如何写过、爱过,又如何地惨淡起伏、病老暴死……他说得沉静安然,却因拥持了以真知把握真相的能力,那沉静便显出了比喧哗更强大的力量。

北岛在书中对诗人们的作品所作出的详尽解读,我以为是对中国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别贡献。多年对西方文化的良性吸收、在美国大学里常年用心教学的实践成就了北岛。他硬是坐得下来、沉得住气,为读者将那些诗作逐字逐句剖开、析解。我未必能获得与北岛一致的视界,然他所有论定,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因其自洽,从而获得说服力。这样的工作该不会比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难,但它需要何等艰苦的劳作! 他对所挑选为例的诗歌,同时提供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最后给出自己的译作。北岛的译文相较同类应为最佳。一是因他有幸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源自他本身便是出色的诗者,再创造时,便有双重法力。我猜想若有遗憾,北岛大概会遗憾他未能识得更多它种语言文字。当一个人拥有了广阔的环球视野,定会意识到外语确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 穿插在诗歌解读的字句间,北岛为我们记述了每位诗人的生平,这使得《时间的玫瑰》的文本体式变得富厚而复杂,难以归纳界定。书中那些北岛热爱的诗人,大多一生历经劫难,命运多舛。我原想此为北岛选择侧重点之一。然北岛告知,他之所以挑选这九位诗人,纯粹是出于对他们诗歌的喜爱。很多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还是在为写作做功课期间,阅读各种版本的诗人传记时才得知的。这使我想到北岛谈论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550字优秀作文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550字 篇一: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读完《匆匆》这一课后,让我感到了时间的飞逝及作者对已逝日子无比的惋惜与无奈。 时间就是如此的飞逝,如此的无情。在不经意间,时光便会稍纵即逝,无法挽留。它来的匆匆,去的匆匆,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尽管你珍惜它也好,尽管你挥霍它也好,它永远也不会挽留一刻,永远不会回头。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吃饭、默默时,他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来去匆匆。时光去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回过头去,我们已经虚度了4000多日子,从婴儿时代的牙牙学语,成长为了一个要迈入中学的少年,十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当我们叹息时,也是无用的。时光不会因为同情你而停下脚步,只有我们珍惜时光,不虚度年华,才会赢得未来。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那么,在我们去世的时候,也不会留有任何的遗憾和惋惜了。 在我们小学生时代,很多孩子还没有察觉到时间的匆匆,他们总认为,自己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总认为自己才十几岁,还有几十年的光阴等着我们,他们已经虚度了多少光阴,但他们还没有察觉到,难道你们不感到惋惜吗? 过去的日子我们的确是浪费了不少,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珍惜所给我们的一分一秒。我们不能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的回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得不容易,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只有一次机会,既然来了,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我们要在这世界上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要知道:只有抓住今天,才能赢得明天,才能赢得未来! 篇二: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匆匆》一文,它使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写的,文中曾写道:但这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有所作为,才不会留下遗憾。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时间去了,便再也不会回来了。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关于时间的名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名言都在告诉我们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的确,时间是宝贵的,不是用钱就能买到,即便花再多的钱,时间也不会多出一丝一毫。同时,时间又是易逝的,在不经意间,它便轻轻悄悄地离开,不再回来了。正如作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在文中感叹他的时间流逝得太多,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已经过去的时间不如作者多,但也有四千多日子已经从我身边无声地流逝。我想挽回它,却又无法挽回,因为它已离开,一去不复返。于是,在我的懊恼中,在我的悔悟中,时间毫不留情地一天又一天地流走,甚至不曾向我告别。

乌合之众读后感3000

乌合之众读后感 勒庞这本充满偏见的《乌合之众》无疑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其中诸多偏见性的词句看得我这个旁观者颇不理智,再深思一层,这厮在文字中下套,把自诩为独立的精神个体的面皮撕下,使人露出乌合之众中一员的嘴脸,其手段不可谓不狠。正是这个原因,这本有着诸多猜想的群体心理学叩门之作,让我不得不审慎对待,仔细阅读。 勒庞认为,若干清醒理智高IQ的人组成了一个群体,其智力水平立刻会大大下降。由理智主导事物的发展趋势远远没有由情感趋势来得快捷迅速。而对于群体来说,往往只能够接受简单而极端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夜之间成了神,而另一些人则立刻被千夫所指,遭万人唾弃而不得翻身。虽然勒庞只举了些简单的例子,但不得不说,能够佐证他观点的例子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不妨让我们回忆一下45年前出现的神奇历史事件,不,这对于那时还没出生的我们来说还是显得太遥远,勒庞对于历史即是想象虚构毫不容疑。还是紧跟时代步伐,让我们来聊聊因为微博一夜成名的红十字会——或者,与火车有关的某机构(听说这机构快成敏感词了,也不知真假)?这两个机构危机公关的能力显然低于各个体的平均水平。而在这两个事件中相关谣言各种PS照片得到广泛传播,非持续围观事件的群众们说不定就将那些需要考证的东西当做现实,拿一生去相信。 1 个体如何被群体淹没 作者说,群体就是有这种“脊髓中的本能”,而妇女、儿童和原始人都是不用大脑而用脊髓思考的动物,他们盲目、轻信、缺乏理智,感情丰富而毫无用处。当然,对于勒庞如此偏激的论证,我们也应该理性的思考,大众确有其所说的无意识的一面,但反问一句,若大众真的是无意识的用脊髓思考的动物,这么多迷失自我的“个体”又怎能成为推动事情发展的主体,对此,勒庞认为,第一,这个结果不是他们自发主动按照理性造成的,而是受到了某种强烈感情的支配。第二,这个结果也未必就是进步,而往往是血腥的屠戮和暴动。那这就说不上“功劳”了。作者得出这种观点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以暂且不虑。但是未来的社会不管依据什么加以组织,都必须考虑到一股新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即人群的力量。这也即本文前段所提及的受众的主动性,或者叫读者的接受美学,作品只有在读者的消费过程中其价值才能得以真正的体现,在读者的购买热潮之后,退却下来书屋一角的细细品读必然是读者个体的真正思考,此时,读者对于作品真正价值评判的主动性开始发挥功用,一切精华的人类文化历史成果得以积淀,甚至激发读者个体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由此可见,读者在大众的消费热潮中的个体消化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相反,这种个体消化对于整个社

试析孤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一)

试析孤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一) 论文关键词:孤象征意义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演变 论文摘要: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文章试着从这些不同的象征意义中梳理出孤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流程。 从先秦时期的典籍到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再到后来的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以及民间的信仰里,都有着各具风格、面貌迥异的狐形象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狐形象的转变一方面映射出特定时期民间信仰的特点以及时代思潮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本文从狐在时代变迁中的三种形态出发,对其意象作出具体的阐释。 一、原生态的狐意象—狐图腾崇拜 图腾是动物的一种形式,是人的祖先,图腾神大多都是以动物的形式出现的。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处于文明的蒙昧阶段,“万物有灵”的观念显示万事万物与人类的区别在人类意识中是模糊的,人类往往以自己的形象特征来比照外界事务,从而对狐的认识带着半好奇半恐惧的朴素心态。在先秦典籍中已有多处提及,如: 狐死首丘(《礼记·檀弓上》)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 有亢者狐,率彼幽草。(《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诗经·小雅·都人士》) 这些典籍中的狐是作为普通的动物性狐出现的。 有关狐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和《山海经》。这里注意的是狐不同于人而长成的那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也就出现了九尾狐的传说: 《山海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郭璞注:即九尾狐),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南山首经》)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撇撇。见则天下大旱。(《东次二经》)撇撇,狐属也。 又南五百里,曰尧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篇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鳌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东次二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大荒东经》) 此类记载中的狐已具有了一些“怪异”的特征,但形象上还只是“蠢然一兽”,仅在兽形上较普通的狐多了一些东西(如头或尾或翼之类),显得狰狞一点、异样一点而已。若论狐怪作为一种能魅惑人的妖魅、灵物出现,则不能不提及先秦典籍中的这类“始祖型”的狐怪,即上古时期,有狐之图腾祟拜,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 自汉代始,这种一致的狐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九尾狐作为原始狐图腾的一种遗存,被汉代经学家视为纬之言的载体,由吉兽升格为象征君德国运的瑞应之兽—这是狐在符命文化系统中的定位;而自然狐却由吉兽坠为“鬼所乘之”(许慎《说文解字·犬部》)的妖兽—这时狐所传达的兽性特征仍然没有改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先民们在与禽兽杂处的居住环境中认识最早最多的动物大概就是老鼠和狐狸了,但有庐舍丘墓之所便有它们的踪迹,“城狐社鼠”一词从某个侧面看正反映了狐鼠在人居环境中与人的关系之密切。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狐的活动,故而往往引起他们特别的兴趣,把这些狐的活动和习性加以总结而反映在他们的谣谚和生活认识中。二、次生态的狐意象—狐的怪化、妖化、神性化 狐在先秦两汉时期,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也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蛛、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表示祯祥。这些都显现出了狐的一种神性。但当东汉许慎以“妖兽”释狐时,狐瑞观念尚在盛行的时候,狐妖观念同时也在流行,至少一部分狐已经从图腾神、祥兽、瑞兽的神圣地位跌落下来,进人了精怪的行列。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_初三作文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三作文《时间的玫瑰》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时间的玫瑰》北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的玫瑰》收集了北岛2004至2005年间在《收获》杂志所撰“世纪金链”专栏里的诗论。这些文字写就于北岛云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纯粹个人化的方式、用西方新批评派精读文本的方法,评介了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艾基和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生活中我所识知的北岛平静安祥,有问必答,言行绝少夸张,即使必须控诉自己所遭遇的种种荒谬,音容亦淡定沉着,让人遗忘了他诗人的角色。有此铺垫,他的“热爱”,令我肃然。 难得北岛书写其“热爱”的笔意如此从容。字句清白得几近透明。他藏在文字的深处。一如那个暮春里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看他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说这边风景如何的好看;右手又一指,道出那远处缓行的人从何处来,一路承受过什么,如何写过、爱过,又如何地惨淡起伏、病老暴死……他说得沉静安然,却因拥持了以真知把握真相的能力,那沉静便显出了比喧哗更强大的力量。 北岛在书中对诗人们的作品所作出的详尽解读,我以为是对中国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别贡献。多年对西方文化的良性吸收、在美国大学里常年用心教学的实践成就了北岛。他硬是坐得下来、沉得住气,为读者将那些诗作逐字逐句剖开、析解。我未必能获得与北岛一致的视界,然他所有论定,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因其自洽,从而获得说服力。这样的工作该不会比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难,但它需要何等艰苦的劳作! 他对所挑选为例的诗歌,同时提供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最后给出自己的译作。北岛的译文相较同类应为最佳。一是因他有幸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源自他本身便是出色的诗者,再创造时,便有双重法力。我猜想若有遗憾,北岛大概会遗憾他未能识得更多它种语言文字。当一个人拥有了广阔的环球视野,定会意识到外语确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 穿插在诗歌解读的字句间,北岛为我们记述了每位诗人的生

关于匆匆的读后感500字7篇

关于匆匆的读后感500字7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时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一段话。 我们没有想过自己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恐怕没有过。我们甚至还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长大,不再听妈妈的唠叨,不再受学校的管制,想玩电脑就玩电脑,想看电视就看电视,不再写作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幻想归幻想,现实的生活我们还是要面对的。 也许我们都想长大,但是等到长大的时候,却又想回到童年。如果问起家里的长辈,她们都会说:“人这一辈子过得很快,你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有一天,当你失去一个亲人时,在心痛之余,你会对“时间匆匆”这个词有更深的了解。我在20xx年的时候,我的太爷爷过世了。太爷爷生前是一个庄重而慈祥的人,他写的一手好字,文章写得也不错,经常给报社写文章,文章也经常被刊登。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烟草公司,给儿女留下了一份家业,公司的所有人对太爷爷的评价都很不错。 在太爷爷过世之后,我经常不甘心地问妈妈:“人去世之后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唉—能有什么呀?”妈妈经常用叹息回答我。面对“死”这个字,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我却不怕,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自己将来也会有那么一天。

所以,珍惜时间,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留给世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了: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的一篇脍炙人口的 散文——《匆匆》里面的一段话。这段话给了我无尽的遐想和无数的启示。 《匆匆》这篇散文主要抒发作者对时间易逝的体验与感受。本 文以“匆匆”为题,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蕴含着浓烈的情味,潜隐着深刻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读了这篇散文,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文中,作者用了大量优美的语句和很多寓意深远,耐人回味的句子。如“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新奇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在时间的海洋里那么渺小,消逝得是那么快。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从一个咿呀学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六年时光,转瞬而逝,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同学们,珍惜时间吧!不要在虚度年华了!要知道昨天是一张 空头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才是唯一的现金! 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首诗吧!

各种花卉的象征意义

各种花卉的象征意义 情人草 蓬松轻盈,状如云雾,常散插在主要花材之表面或空隙中,增加层次感,起烘托、陪衬和填充作用,在婚礼用花中最不可缺少的花材。 xx 象征母爱是慰问母亲之花,宜在母亲节和母亲生日时赠送;去医院探望病人时宜送此花,以表慰问。 向日葵 光明、活力可赠热恋中的男友;金黄色的宜赠恋人。 红月季 象征爱情和真挚纯洁的爱。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爱的代名词,是情人节首选花卉。红月季蓓蕾还表示可爱。 白月季 寓意尊敬和崇高。xx蓓蕾还象征少女。 粉红月季 表示初恋。 黑色月季 表示有个性和创意。 xx月季 表示珍贵、珍稀。 橙黄色月季 表示富有xx气息、xx。

黄色月季 表示道歉。 绿白色月季 表示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 双色月季 表示矛盾或兴趣较多。 三色月季 表示博学多才、深情。在花卉市场上,月季、蔷薇、玫瑰三者通称为玫瑰。 作切花用的玫瑰实为月季近交品种。因此,称它为玫瑰不如称它月季更为贴切。月季花姿秀美,花色绮丽,有“花中皇后”之美称,月季在各种礼仪场合很常用。 xx菊 > 非洲菊又名扶郎花,它象征有毅力、不怕艰难,喜欢追求丰富的人生。单瓣品种代表温馨,重瓣品种代表热情可嘉。上海地区喜欢在结婚庆典时用扶郎花扎成花束布置新房。用其谐意,取新婚夫妇互敬互爱、妻子支持丈夫成就事业之意.非洲菊花形放射状,常作插花主体,多与肾蕨、文竹相配置。 茉莉花 象征优美。西欧的花语是和蔼可亲。菲律宾人把它作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并推举为国花。来了贵宾,常将茉莉花编成花环挂在客人项间,以示欢迎和尊敬。 石蒜

优美、纯洁。宜在演出成功时赠艺术家;宜赠初恋情人,喻其清纯洁。 xx 花梗粗壮,花序硕大,花朵丰盛,色彩鲜艳,季气清幽,水养持久。紫罗兰象征永恒的美或青春永驻。深为欧洲及各国人民的喜爱,尤其为意大利人所喜爱,并推举它为国花。 马蹄莲 象征“圣法虔诚,永结同心,吉祥如意”。在欧美国家的婚礼中,是新娘捧花的常用花材。富贵竹淡雅、清秀,象征吉祥、富贵。略经加工,可产生“绿百合”的艺术效果。也可作中小型盆栽,点缀厅堂居室。 xx 花形似彩蝶,花姿优美动人,极富装饰性。。。蝴蝶兰代表我爱你,是新娘捧花中的重要花材。 百合 象征神圣、圣洁纯洁与友谊,金百合艳丽、高贵;白百合纯洁、无瑕表示支持他的事业;宜送新娘,寓意未来生活充满阳光。 xx 象征神圣、幸福与胜利。不同的花色其含义不同:红色郁金香——表示我爱你。紫色郁金香——表示忠贞的爱。黄色郁金香——表示没有希望的爱。白色郁金香——表示失恋。在欧洲,对自己钟情的恋人表示深深的爱,常选送一束红色的郁金香。郁金香是荷兰、比利时的国花。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 现今是一个群体时代,人类也是群居动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型高科技,也形成了新的思想观念。新观念在不断地传播,逐渐在人们头脑里生根发芽。无可避免,我们每一天都在参与着群体活动,作为一名学生,经常讲求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着我们更有效的学习,整个群体的心理,能暗暗的引导着行动的方向,最终引领整个团队达到目标。仅仅只是一个心理活动就能达到如此的效果,使得我很好奇的想了解群体的特性,受推荐读了《乌合之众》这本书,作者用许多案例阐述了群体的特征、心理、行为特点,我将从群体的心理特征谈谈我的感受。 群体的一般特征:在群体中个人责任感的约束力低,每种情感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对暗示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群众的行为缺乏推理的能力,却总急于行为。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英雄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热忱的宣泄。 回忆起,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因与另一个发生了口角矛盾,其中一个女生故意中伤另一个女生把她在整个班里隔离起来,导致整个班级里的人都不理睬她。发生矛盾

这是两个人的事,可是往往会造成很多人参与进来共同暴力,这并不难的一见,学生时代更是常有。甚至我,毫无关系的却也变成了这个冷暴力者。为何作为一个事不关己的外人,我们无法避免呢?原因很简单,代价太大风险太高。在迫害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很难鼓起勇气逆群体的意志而为,这种个体在群体中表现出来的胆怯明显放任了群体情绪的正反馈效应,越凶残就更凶残,越极端就更极端。在群体中,我们都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没有后果,没有明天,我们的不满不只是一件事情的折射,而是日积月累的荷尔蒙。 举个例子,个人在独立的时候是很清楚的,孤身让他一人去洗劫商店,即使受到最强的诱惑他也不会去做,他是很容易抵挡这些诱惑的。但在他成为群体的一员后就截然不同了,他受到了人数赋予他的力量驱使,倘若再给他一个惩奸除恶等使命感的信念,他便可以变得义无反顾,这样的驱使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冲动,并且是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的。 网络暴力,是网络时代里经常出现的令人害怕又无法避免的现象,仿佛拥有着神秘的力量。网络暴力事件就是一个群体活动造成的后果。作为暴力事件中的主力军的数亿网民,很容易就把任何事物推动到人们的视线上,他们之间互

时间的玫瑰小说读后感

时间的玫瑰小说读后感 《时间的玫瑰》收集了北岛xx至xx年间在《收获》杂志所撰“世纪金链”专栏里的诗论。这些文字写就于北岛云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纯粹个人化的方式、用西方新批评派精读文本的方法,评介了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艾基和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生活中我所识知的北岛平静安祥,有问必答,言行绝少夸张,即使必须控诉自己所遭遇的种种荒谬,音容亦淡定沉着,让人遗忘了他诗人的角色。有此铺垫,他的“热爱”,令我肃然。 难得北岛书写其“热爱”的笔意如此从容。字句清白得几近透明。他藏在文字的深处。一如那个暮春里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看他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说这边风景如何的好看;右手又一指,道出那远处缓行的人从何处来,一路承受过什么,如何写过、爱过,又如何地惨淡起伏、病老暴死……他说得沉静安然,却因拥持了以真知把握真相的能力,那沉静便显出了比喧哗更强大的力量。 北岛在书中对诗人们的作品所作出的详尽解读,我以为是 ___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别贡献。多年对西方文化的良

性吸收、在美国大学里常年用心教学的实践成就了北岛。他硬是坐得下来、沉得住气,为读者将那些诗作逐字逐句剖开、析解。我未必能获得与北岛一致的视界,然他所有论定,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因其自洽,从而获得说服力。这样的工作该不会比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难,但它需要何等艰苦的劳作! 他对所挑选为例的.诗歌,同时提供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最后给出自己的译作。北岛的译文相较同类应为最佳。一是因他有幸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源自他本身便是出色的诗者,再创造时,便有双重法力。我猜想若有遗憾,北岛大概会遗憾他未能识得更多它种语言文字。当一个人拥有了广阔的环球视野,定会意识到外语确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 穿插在诗歌解读的字句间,北岛为我们记述了每位诗人的生平,这使得《时间的玫瑰》的文本体式变得富厚而复杂,难以归纳界定。书中那些北岛热爱的诗人,大多一生历经劫难,命运多舛。我原想此为北岛选择侧重点之一。然北岛告知,他之所以挑选这九位诗人,纯粹是出于对他们诗歌的喜爱。很多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还是在为写作做功课期间,阅读各种版本的诗人传记时才得知的。这使我想到北岛谈论曼德尔施塔姆时所指说的:“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是要多少受苦的,必然要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如此的性格成就如此的诗歌;如此的性格导致如此的命运,果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匆匆》读后感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我是在二十几年前开始读的,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所悟,可是仔细品味时,又无法确切的明白其中的滋味。二十多年后,我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一些看法,经过这许多经历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里也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似乎有所悟,才渐渐体会到这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在淡淡的愁思里却寓意深刻。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则会有很多说法,可是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然内心里却对此问题挥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匆匆忙忙来了,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粱美梦,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一次旅途,这一站中国是生,这一站的终点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正如我们有生,可是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生的无知。人们在活的时候,一些人总想争名夺利,无休无止,他们的欲望大的可怕,他们总是看见自己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己有的;他们总是追求进取,可是却不知道休养生息。因此,老子说:“知止不辱,知足长乐”。孔子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是啊,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却是有限。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早晚自食恶果。正如我们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可是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给世界万物众生留下了什么?给养育我们的天地留下了什么?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很悲观吗?也许以前我是这样看得,但是现在的观念看来,这句话是很冷静的,我们之所以为人应该明白:为什么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活?也有人说:“过去的已过去,如轻烟、薄雾,不留一丝痕迹;未来的还没有来,太渺茫了;只有现在,是最实在,最可把握的了。”我也认为这个观念很好!可是仔细推敲起来,却发现最可把握的现在是如此的不可把握,当你想抓住它时,它刹那间即逝,了不可得。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当我想现在时,现在马上就过去了,倏然而逝;可是未来的日子,马上就在现在的影子里变成过去。 朱自清先生感叹,我们的日子逃去如飞。佛说:我们的生命是念念生灭,比射出的箭快。你掩着面叹息,又能怎么样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你何曾留有一丝一毫的痕迹呢?就算你有无尽的财富,很高的威望,可是你能带走什么?你终将赤裸裸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孔子教诲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善不积不足以扬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三国的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避恶向善,我们的社会就是天堂;反之,则是地狱。我们的快乐,是源自我们的内心;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知足感激之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失去了这些,就算你拥有无尽的财富,你的快乐又在那里呢? 最后,“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精选)各种花的寓意

各种花的寓意 牡丹:宝贵、美丽、幸福; 剑兰:(又名唐菖蒲、菖兰)繁华、富贵、高升; 勿忘我:坚贞、思念、纪念、别忘记我; 康乃馨:祝福母亲、温馨、女性的爱;黄菊花:高雅、富贵、吉祥、长寿;白菊花:思念、纪念、常用于丧事;百合花:纯洁、可爱、团结、百年好合、各种场合均可适用; 扶郞:(又名太阳花、幸福花)女子献给丈夫的花,幸福美 好、扶持郞君; 郁金香:美丽、博爱、华丽、华贵、凯旋; 鹤望兰:(又名大鸟、富贵鸟、吉祥鸟)幸福、吉祥; 两支又比翼双飞 红掌:代表一片心意; 马蹄莲:纯洁;黄色和白色, 向日葵.忠诚.富贵 玫瑰:红色:爱情、灿烂; 粉色:青春、粉色回忆; 白色:纯洁、清纯、思念、纪念; 黄色:道歉、父爱 香摈色:爱情、甜美、可爱;荷花:纯洁、崇高、廉明、清正; 情人草:爱仪永恒; 满天星:爱怜、关怜思念 水晶草:水晶之恋; 富贵竹:吉祥、宝贵、清透; 睡莲:纯洁的心; 金鱼草:愉快、丰盛、年年有鱼; 蔷薇的花语:爱的思念//你的一切都很 可爱 红蔷薇的花语是——热恋 粉蔷薇的花语是——爱的誓言 白蔷薇的花语是——纯洁的爱情 黄蔷薇的花语是——永恒的微笑 深红色蔷薇的花语是——只想和你在 一起 粉红色蔷薇的花语是——我要与你过 你辈子 圣诞蔷薇的花语是——追忆的爱情野蔷薇的花语是——浪漫的爱情(野蔷薇物语:跟你一起转到天堂去) 玫瑰花语 玫瑰---我爱你 香槟玫瑰的花语——我只钟情你一个 //梦幻的感觉 紫玫瑰--珍惜的爱 蓝色玫瑰---无法得到的东西 黄玫瑰--褪色的爱// 不贞、嫉妒 白玫瑰---我足以与你相配,你是唯一与我相配的人//天真、纯洁、尊敬粉红玫瑰--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 心、初恋 玫瑰(花苞): 美丽和青春 玫瑰(红+白): 共有 玫瑰(红+黄): 快乐 郁金香花语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郁金香(红):爱的宣言、喜悦、热 爱 郁金香(粉):美人、热爱、幸福郁金香(黄):高贵、珍重、财富 郁金香(紫):无尽的爱、最爱

乌合之众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 当有人指着你鼻子骂,你们这群乌合之众!可以这样骂回去:你们这些丑陋的中国人!这可比《金瓶梅》里的孙雪娥和潘金莲吵架有趣儿多了。文化还体面,又能表现得像个读书人,多好。 可有一点,孙雪娥和潘金莲做得好。他们从来不让自己长久地游离于世俗之外,打归打,骂归骂。纵是孙雪娥向吴月娘告状,说潘金莲是个谋害亲夫、行为不检点的“荡妇”,她也没有想要把自己孤立在其他人的对面。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依附于谁,要想活下去需要讨好谁。不从独标高格中获得满足感,也就无需为泯泯众人而忧郁徘徊。 且先搁下对《乌合之众》的“误解”不谈。仅是“乌合之众”的过度使用就隐含着大众心理的问题。个体人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是好事,至少他已经开始了自我探索,自我价值的考量。可当一个人过多地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要刻意地展示自己与世界难以相处的时候,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被聚焦的个体,每个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个体如果难以承受压力,无力面对诘难或是质疑。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自我否定,他必将寸步难行。如果能够承重,还会有冒出来大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人帮你宣传事迹,也是给他自己的一份慰藉。 而当一个社会中人们习惯于相互鄙薄,人心也因此浮动的时候,

很难保证社会有序运转。社会如果一味选择满足人们的“晋级”需求而提供过多的机会,必然导致行政机制的繁复冗杂。反之,社会则将暮气沉沉。我一直对社会的阶级流动抱持悲观态度,便也不甚关心如何上位。积极的生活态度却是容易获得幸福感的,希望大家都可以一点一点快乐起来! 我无法评价现今一些国家的体制,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勒庞的书中窥知一二。勒庞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见解非常独到,也时常语出惊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对东方国家的某些预言。几年前我初读这本书,还不相信的,现在真真切切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如他所料,我们的生活正在以一般人很难察觉的方式改变,惊醒的人却对此无能为力。风平浪静下,暗流汹涌。 勒庞在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处于蒙昧状态的一批人,时至今日,《乌合之众》的影响力也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观点“新奇”自然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则是勒庞分析有理有据,内容详实。虽然有些观点的推论过程我不赞同,有些观点本身受制于作者思维方式。比如说,他经常用反例的方式直接推翻某个广为接受的理念。而我认为,即使有反例的存在,也不能直接否认这个观点的普适性。或许在勒庞的判断中,或许他认为所谓客观评判就一定需要特例的存在。而我认为,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当反例出现,我们可以尝试去规范某结论的适用范围而不是将它一棒子打死。更何况,他用来证明客观的反例也有相当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与说明。 种族主义在他分析意识与无意识问题,即理智与情感问题时暴露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 《时间的玫瑰》收集了北岛xx至xx年间在《收获》杂志所撰“世纪金链”专栏里的诗论。这些文字写就于北岛云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纯粹个人化的方式、用西方新批评派精读文本的方法,评介了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艾基和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生活中我所识知的北岛平静安祥,有问必答,言行绝少夸张,即使必须控诉自己所遭遇的种种荒谬,音容亦淡定沉着,让人遗忘了他诗人的角色。有此铺垫,他的“热爱”,令我肃然。 难得北岛书写其“热爱”的笔意如此从容。字句清白得几近透明。他藏在文字的深处。一如那个暮春里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看他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说这边风景如何的好看;右手又一指,道出那远处缓行的人从何处来,一路承受过什么,如何写过、爱过,又如何地惨淡起伏、病老暴死……他说得沉静安然,却因拥持了以真知把握真相的能力,那沉静便显出了比喧哗更强大的力量。 北岛在书中对诗人们的作品所作出的详尽解读,我以为是 ___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别贡献。多年对西方文化的良性

吸收、在美国大学里常年用心教学的实践成就了北岛。他硬是坐得下来、沉得住气,为读者将那些诗作逐字逐句剖开、析解。我未必能获得与北岛一致的视界,然他所有论定,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因其自洽,从而获得说服力。这样的工作该不会比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难,但它需要何等艰苦的劳作! 他对所挑选为例的诗歌,同时提供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最后给出自己的译作。北岛的译文相较同类应为最佳。一是因他有幸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源自他本身便是出色的诗者,再创造时,便有双重法力。我猜想若有遗憾,北岛大概会遗憾他未能识得更多它种语言文字。当一个人拥有了广阔的环球视野,定会意识到外语确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 穿插在诗歌解读的字句间,北岛为我们记述了每位诗人的生平,这使得《时间的玫瑰》的文本体式变得富厚而复杂,难以归纳界定。书中那些北岛热爱的诗人,大多一生历经劫难,命运多舛。我原想此为北岛选择侧重点之一。然北岛告知,他之所以挑选这九位诗人,纯粹是出于对他们诗歌的喜爱。很多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还是在为写作做功课期间,阅读各种版本的诗人传记时才得知的。这使我想到北岛谈论曼德尔施塔姆时所指说的:“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是要多少受苦的,必然要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如此的性格成就如此的诗歌;如此的性格导致如此的命运,果真

最新《匆匆》读后感15篇

《匆匆》读后感15篇 读过匆匆这篇散文,仿佛有千言万语闷在心头。却说不出口。 来的都要来,去的也都去了。一件事发生后又来啦一件事。时间也随着这么的事一分一秒流失了。这世上为什么要有时间这个限制!令人空虚了三千七百三十多天就这么默默的流失了,也不知道流在了那里,如一滴水滴在了大海再也找不到了那么的一滴相同的水了。在这三千多天里只带给家庭的一些温暖,与同学的快乐与悲伤……在这时间里人人求名求利。要这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我们来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来这里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来这里?是来享乐的吗?那为什么又有人生九苦一份乐?来受苦的吗?谁那么没事干。 三国演义开头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看惯秋月春风。 我读了《匆匆》这篇课文觉得他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教育意义,作者是朱自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当无法挽回而感到无奈和惋惜。 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年轻时不好好用功学习和努力工作,到老了才后悔,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在联想到自己,虽然现在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在自己小学的六年生活里没有做过什么事。我觉得好像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但是已经回不去了,就好像朱自清所说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啊!我们的日子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的。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有句格言不是说: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是二十世纪末的散文家,他写这篇文章时只有二十三岁,当时他已经是清华大学的才子,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没有为国做出贡献,他笔下的《匆匆》就是他当时心情的流露。 时间像流水,时间像风,时间像光,稍纵即逝。自己难道不为自己浪费时间的行为心痛吗?两个月的时间,自己能做多少事,有没有浪费时间呢?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要爱惜时间,因为岁月不饶人,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把时间留下,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合理的学习、生活、休息,决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第一次感到时间的流逝。 在过去3000多日子里,我做过些什么呢?除了徘徊,便是匆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