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史简化版

中国史简化版

中国史简化版
中国史简化版

一、填空题:

1. 中国古代家具是以宋代为分界线,此前以低矮型家具为主,此后开始流行高坐型家具。

2.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

3. 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4. 在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景泰蓝.

5. 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6. 隋唐书籍装帧并延续到近现代的装帧形式为: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线装。

7. 古代设计审美特征: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艺之美、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鉴赏之美

8. 《园冶》是我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造园集成之作。

二、多项选择题

1. 宋代丝织品纹样相当丰富,常见组织形式有:连续式、散点式、A.二方连续式 B.团花式 C.折枝花式 D. 穿枝花式

2. 明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最高成就表现在A. 家具方面

3. 我国古代家具中的卧具形式主要有A. 榻 B.罗汉床 C.架子床 D.拔步床

4. B. 景德镇窑在元代以后成为我国最大的瓷窑场。

5. C.《长物志》 D.《园冶》两部著作同为论述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

6. 受佛教的影响,在D.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莲花尊。

7.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鼎盛期是A. 夏商周三代 B.春秋 C.战国早期

8. 在商品包装方面,宋代有名为C.梅瓶D.玉壶春瓶的瓷酒瓶,造型优美,千古称颂。

9. B. 元大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有文献记载以来真正按规划实施建设的都城。

10. 清式家具以A.京作 B. 苏作 D. 广作为代表,被称为清代家具“三大作”

11. 青铜器主要分为A.礼乐器 B. 兵器 C.杂器

12.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汝窑、定窑、官窑B. 钧窑 D.哥窑

13. 随着汉代建筑技术的提高,出现了防腐作用的建筑装饰构件D.瓦当

14. 明代锦缎依其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类:A. 妆花B. 本色花D.织金银

15. 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繁荣期,其中以C.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

16. 在我国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其中以A. 拙政园为代表。

17.中国四大石窟是:敦煌石窟、B.云岗石窟 C.龙门石窟 D.克孜尔石窟

18. 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装饰纹样的主要表现手法为D.再现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漆艺有A. 斑漆B. 推光漆器C. 夹纻漆器D. 绿沉漆

20. 明代A.《鲁班经》B.《髹饰录》C.《遵生八笺》D.《三才图绘》有关木作工程技术著作。

三、名词解释题:

1.明式家具:主要是指以硬木为材料,设计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是世界家具设计史上完美成熟而独树一帜的优秀范例,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2. 窑变: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史上称为窑变。

3. 景泰蓝:正式学名是铜胎掐丝珐琅。以铜胎制成,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起源于明朝景泰年间,习称“景泰蓝”。景泰蓝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殊工艺品。

4.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

5.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贪婪的恶兽,有首无身,大目巨口。商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多以此为装饰,造型规整、严谨、诡秘。

6. 青花瓷:所谓青花实际上是指蓝花,文献上称为“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生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制而成。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①使用大量的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礼器。②中国在进入青铜时代以前,技术和经验已积累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2.简述中国古代设计形式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①比例与尺度,②对比与和谐,③多样与统一,④对称与均衡,⑤节奏与韵律。

3.简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答案要点:宋元以来,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源于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构成具有某种寓意的标志或象征,产生相应固定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

4.简述明式家具的主要设计特点

答案要点:①注重架构美,用榫卯结构;②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

③注重造型美;④注重装饰美,简洁细致。

5.简述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规律

答案要点:由讲究功能的致用思想,逐步发展到技以载道,乃至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统一阶段。这既是整个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规律,又是各设计门类的艺术发展规律。

6.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屋顶的主要形式

答案要点:建筑物以台基、梁架、屋身和屋顶几部分组成。屋顶有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多种形式。

五、论述题:

一、谈谈中国原始社会艺术设计在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答题要点: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工艺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

4.符号性的艺术手法。

二、结合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学习,试论民族设计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答案要点:通过《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学习,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族设计文化对中国设计师的重要性 (从个人角度谈出感受) 。第一,中国传统民族设计之美(举例说明,如故宫某件藏品)。第二,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第三,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赋予传统民族设计以新生命。

中国传统宗教

汉译英: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本来就与文化难解难分,因为人类创造宗教的过程是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它与文化一样,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所以,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宗教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的表现。 In the development ofhuman civilization ,Religionand culture have alreadybeen inextricably,Because theprocess that humancreate religion is a moreadvancedand complexprocess ofspiritual culture, and it is just like culture, providinga setof life style to human.So, broadly speaking, the history ofreligionisahumancultural history, religion is a socialand culturalphenomenon, theself-consciousnessof society, humanself-awareness,and the externalmanifestationof human nature. 英译汉:Different religions, faiths and attitudes to spirituality stand as collective and historical creations which “reflect the diversity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the various ways people have of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promise, challenge and tragedy of human life”. They are cross-cultural and internally diverse, as they interact with other cultural practices and values. 对于精神,不同宗教、信仰和态度作为集体和历史作品,它反映了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人们对承诺、挑战、悲剧的各种各样的妥协方式。他们是跨文化和内部文化的多样化,因为他们与其他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的交互作用。 河南佛教学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学院,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四年制本科佛教高等院校。位于佛道圣地桐柏县龙潭河景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10月竣工。学院占地面积6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具有教学、办公、生活、教学实践等功能。2011年3月正式招生,学院院长是释永信。 道教门神: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 ——帝国主义者大肆贩卖和虐杀华工,使旧中国无数生灵惨遭涂炭。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华工多达1200万人。这些被绑架、被欺骗去的华工囚禁在“猪仔馆”,被烙上贩卖目的地的字号。1852—1858年间,仅汕头一地“猪仔馆”中的4万华工,就有8000多人被折磨致死。列强在中国各地开办的工程和矿山中,肆意虐杀华工的记录骇人听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仅东北地区就有不下200万劳工被折磨致死。华工被迫害致死后,被扔进山沟或乱石坑。现已发现的这种“万人坑”就有80多处,埋有劳工尸骨70多万具。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

亚洲饮食文化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熟悉中国烹饪技法 熟悉中国菜系 以中餐为代表的中国菜系,以西餐为主题的法国菜系,清真菜系的土耳其菜系被称为世界三大菜系。 一、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1、博大精深 2、烹饪技法发达 3、食谱广泛 4、饮食涵义丰富 5、器具多彩 1、博大精深 历史长、内涵深、外延广、品质特、影响大 2、烹饪技术发达 物尽其用、化废为宝、技法多样 中国烹饪24技法 炒:其原料一般是片,丝,丁,条,块,炒时要用旺火,要热锅热油,所用底油多少随料而定。依照材料,火候,油温高低的不同,可分为生炒,滑炒,熟炒及干炒等方法。 爆: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熘:熘是用旺火急速烹调的一种方法。熘法一般是先将原料经过油炸或开水氽熟后,另起油锅调制卤汁。

炸:炸是一种旺火,多油,无汁的烹调方法。炸有很多种,如清炸,干炸,软炸,酥炸,面包渣炸,纸包炸,脆炸,油浸,油淋等。 烹:一是以鸡,鸭,鱼,虾,肉类为料的烹,一般是把挂糊的或不挂糊的片,丝,块,段用旺火油先炸一遍,锅中留少许底油置于旺火上,将炸好的主料放入,然后加入单一的调味品(不用淀粉),或加入多种调味品对成的芡汁(用淀粉),快速翻炒即成。二是以蔬菜为主料的烹,可把主料直接用来烹炒,也可把主料用开水烫后再烹炒。 煎:煎是先把锅烧热,用少量的油刷一下锅底,然后把扁型原料放入锅中,用少量的油煎制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 贴:贴是把几种粘合在一起的原料挂糊之后,下锅只贴一面,使其一面黄脆,而另一面鲜嫩的烹饪方法。它与煎的区别在于,贴只煎主料的一面,而煎是两面。 烧:烧是先将主料进行1次或2次以上的热处理之后,加入汤(或水)和调料,先用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烧至或酥烂(肉类,海味),或软嫩(鱼类,豆腐),或鲜嫩(蔬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焖:焖是将锅置于微火上加锅盖把菜焖熟的一种烹饪方法。操作过程与烧很相似,但小火加热的时间更长,火力也跟小,一般在半小时以上。 炖:炖和烧相似,但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蒸:蒸是以水蒸气为导热体,将经过调味的原料,用旺火或中火加热,使成菜熟嫩或酥烂的一种烹调方法。 汆:汆既是对有些烹饪原料进行出水处理的方法,也是一种制作菜肴的烹调方法。汆菜的主料多是细小的片,丝,花刀型或丸子,而且成品汤多。氽属旺火速成的烹调方法。 煮:煮和氽相似,但煮比氽的时间长。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李约瑟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西欧人很自然地会从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回溯过去,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大量文献中看到希腊和罗马的思想家、数学家、工程师和自然界的观察者们所奠定的基础。一些早期的著作,例如威廉·休厄尔1837年所著的《归纳法科学发展史》,全都不自觉地透露出,作者们甚至连其他民族在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历程中同样有所贡献这一事实也不知道。以后,人们才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比较成熟的科学思想,曾经受惠于古代埃及人的开拓工作,受惠于肥沃的新月地带各民族,如苏美尔人、巴比伦人、、赫梯人等等的辛勤劳动,并对这些史实进行研究。由于环境的关系,欧洲人从麦伽塞因斯时代到麦考来时代都一直和印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能对印度人的成就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还是很不够的),不过,在这里存在着许多年代学方面的困难问题,使人们仍然看不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至于远东的文明、特别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直到今天还仍然为云翳所遮蔽,而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远东”这个名词本身,就说明了欧洲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连那些怀有良好意愿的欧洲人,也很难排除这种偏见。我自己在前面也自然而然地使用了“远东”这个名词,但是以后在这部书中,我将不再使用它。本书的主题就是要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虽然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的大熔炉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的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现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这些问题是本书想讨论的问题的一部分。 在一些普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17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土所传出来的古代中国传说时代的纪年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一) 中国在哭泣啊!怒火在燃烧啊! 古往今来,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但中国的历史却是那么的悲惨,那么的无助。战争一步一步向中国走来。 从八一四二年起,英国拔牙片等毒品运进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身体弄得不成人样,然而,他们以中国人硝烟为借口,进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幕了,英国再次向中国发动攻击,在圆明园抢劫了数不清的值钱的东西;然后放火大烧。以破坏证据。 到了一九零零年了,中国又被八个国家所侵略。 又到了一九三九年了,日本故意挑衅中国,向中国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过了七年,日本向中国首军进攻,更愤怒的是,日本占领南京后,不但把手无寸铁的居民杀了,还把放下武器的士兵给杀了;强奸妇女等。最后据中国人的统计,日本总共杀了中国南京人民三十万以上,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人还说不值,有的人说高达百万。 中国一直被别的国家所侵略,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 我们是中华人民,要把这耻辱的历史转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不要忘记这耻辱的战争。 因为国家落后,所以才会挨打,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

报孝祖国。 我们也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也就是被人欺负。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二) 自从我看了外国侵略中的历史时,我感到非常的气愤,因为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昏庸无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让,和求和。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唐太宗,武则天那时的朝代唐朝都非常的兴盛,唯独到了清朝,出现了民族的败类,“慈禧太后”那时的皇帝光绪帝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意见来变法,可是光绪帝没有兵权,慈禧太后闻之,简直反对,这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又把戊戌变法破灭了,这个维持只有108天的变法,这表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爱国之情。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到了圆明园,进去之后,看见富丽堂皇的宝物,开始实行野蛮的土匪行为,拿不走的就砸,当一车一车的宝物从北京城拉到他们国家的时候,手挽着手,都非常高兴。伟大的雨果作家曾经给巴特勒上尉写了一封信,从这封信看出这位作家是向往和平,自由的人。借此来讽刺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土匪行为。我的朋友对我说:这是两代人历史的结晶,这显现了我们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工匠师的鬼斧神工,在刹时间,被英法联军破坏掉了,现在我们只能看见几块石头,没有任何的生息显现在圆明园的面目上,从此我觉得这个被英法联军破坏掉的圆明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我们上上下下的炎黄子孙都要铭刻在心,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发展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宗教文化的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一)宗教文化的传入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40年 - 1949年)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40年- 1949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 时间:1840年6月 - 1842年8月。 起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过程: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1838年,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于次年三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2万余箱。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鸦片战争自此开始。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内容有: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勒索赔款,协定关税,干涉司法等。中国伤亡人数:22,790人伤亡。英国伤亡人数:523人伤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 时间:1856年- 1860年。 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为扩大掠夺利益,列强多次提出全面修改多项条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绝。于是列强再次发动战争。 过程: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结果:【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二】,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黄鹏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全球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1 基督教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一天

中国近百年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及其划时代事件

中国近百年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及其划时代事件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史分期的一般规律和标准,进而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史划分为8个时期,并分析了其中每一个时期的划时代事件。 (一) 任何一部科学技术史,都应是科学技术发展曲线连续和间断、平滑和曲折、仰或缓慢渐进和急速推进依次呈现或交替呈现的历史。但是,历史轨迹的这些对立状态,又无不统一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上。 在众多的历史坐标中,重大历史事件占据重要历史地位,它相当于坐标原点,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世界科技史上,如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酝酿和发表就属这类事件。事件发生过程中,科学技术以间断、曲折、急速推进的形式发展着;事件发生前或后,则以相对连续、平滑和缓慢渐进的形式增长着,并且发生前和发生后又有所不一样,表现在科学技术的性质上,在此之前可能属古代科学,之后则是近代科学了。 科学技术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可以是内在的,也即是以改变科技发展轨迹的科技思想的产生或科技成果的建立。这种事件由于表现为科学技术本身,所以其划时代的作用和性质比较直观,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以此作为分期的依据或标准的作法,往往用T?内史体系中。科学技术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也可以是完全外在的,也即在事件的科技性质不显著,或者不考虑科技成果的情况下,把足以结束科技运动的己有轨迹或可能导致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的环境性事件,如政治、经济、思想等,作为分期标准或依据。这种事件由于表面上看来与科技无关,所以其划时代的作用和性质是隐蔽的,有时甚至不易被科技人员接受。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科技史深层次的分期。这种作法往往在典型的科技外史中使用。由于上两类事件,在科技史的分期中,各具有特殊的有利之处,也各具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以科技成果和环境性事件的合作用作为划时代的事件。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一科技史的每一时期的划分中,始终贯彻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与环境性事件统一的原则;一是各个时期不同,两方面的判据间或运用,如第一、二阶段间,以科技成果划界,二、三阶段间则以环境性事件分期。一般情况下,以前者为主,因为环境性事件毕竟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方面的事件,环境对科技的影响不仅存在,而且或迟或早会表现出来,也即一定的环境对应于科技的一定运动。人为地隔离或间或使用两方面判据,由于二者的不同步,会导致分期失准,进而不科学。这种两重标准统一使用的作法,常出现在内、外结合史中。 统一运用科技成果性和环境性的事件作为划时代的标准,比单纯使用某一方面,对于描述科技史,要有利些。科技成果的产出与环境性事件的发生,在不同的时候,互为因果关系。这样,就要求既陈述科技成果的产出情况;又交待与之相应的环境材料;还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全分位、立体式地展示了科技的发展。 环境因素方而的重大事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本质的影响还是科技体制的变更。科技体制不仅决定对科技人员的政策、反映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还决定对科研的投入、国际科技交流、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因此,对

宗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由《宗教与中国社会》这门课引发的思考学习《宗教与中国社会》这门课以后,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宗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了统治者麻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同时其具有欺骗性的教义又使人民容易接受它,其流行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佛教一传入中国便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在统治者与贵族的宣传下,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得到稳固的发展,统治者的地位也得到巩固。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古代印度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也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的内容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佛教的盛行,又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南朝齐梁间的思想家范缜针对佛经宣扬的神不灭谬论发表了著名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成为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佛教的盛行还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唐朝时佛经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佛教成为了中国古代加强对外交往的桥梁之一。唐朝时,我国僧人鉴真应日本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时著名僧人玄奘历尽艰险,到天竺研究佛经,他带回的佛经译本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佛教在中国古代后期成为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加强与 边区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的纽带,这突出地体现在中央封建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上。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的同时,与之有关的科技文化艺术也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 伊斯兰教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增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与其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尤其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科技著作也传入了中国,这不但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而且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外国人曾以教会的名义在中国开办了许多医院、学校以及育婴堂之类的公共事业,尽管其动机是协助其政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但也多少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明。 近代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基督教也成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传教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建立教堂、自由传教作了重重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各国传教士还以传教为外衣,配合其本国政府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这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剧了中国的进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 ——帝国主义者大肆贩卖和虐杀华工,使旧中国无数生灵惨遭涂炭。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华工多达1200万人。这些被绑架、被欺骗去的华工囚禁在“猪仔馆”,被烙上贩卖目的地的字号。1852—1858年间,仅汕头一地“猪仔馆”中的4万华工,就有8000多人被折磨致死。列强在中国各地开办的工程和矿山中,肆意虐杀华工的记录骇人听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仅东北地区就有不下200万劳工被折磨致死。华工被迫害致死后,被扔进山沟或乱石坑。现已发现的这种“万人坑”就有80多处,埋有劳工尸骨70多万具。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

佛教音乐漫谈(第三讲)

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 第三讲 嘉实:上几次节目呢,请田青老师谈了佛教音乐地历史,还有一些各个方面地情况,今天呢,就想问一些佛教音乐地一些具体地表现形式地问题.田青老师啊,我也曾经去寺庙里参观过僧人们音乐活动,大概也分为这么两大类,有声乐地、有器乐地,唱地、演奏地这两种形式,用乐器演奏地那种音乐好像还比较好理解,它那音调呢更接近于吹打乐,和我们常见地那些表现方式都比较相似,但是有一部分就是用声乐形式表现(就是唱地)这部分呢就比较独特了,它独特呢在什么地方,就是它有时候好像有音高,我说地音高是乐音地音高,有时候就没有了,就说话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田青:你指地这是庙堂里边地唱念呀,比如僧人们每天上殿,也叫“朝暮课诵”,俗称“早晚课”,这些,与那些佛教器乐曲,我们统称为佛教音乐.那么它地唱念这部分呢,它是有唱、有念两种形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嘉实:两种? 田青:两种!比如我们上次听地那个梵呗,那就是唱 嘉实:那种唱地这种东西呢,我感觉到啊,虽然我听不懂啊田青:你地理解能力挺强地. 嘉实:不知道这种奥妙在哪儿,有时感觉它象是音乐,有时候象说话,但是呢给人地总体感觉呢它非常壮严.就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田青:非常肃静! 嘉实:就是也有点好像很多调,大家也不是很固定地,有地这个调音高不太一样,但是在一起呢有很多调,像现代派地多调式地感觉田青:你研究和声地起源啊,就可以到寺庙里去听,就是早期和声是怎么产生地!因为僧人们经常在一起唱,唱相同地东西,时间一长,他有时候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出现了一种和声地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嘉实:啊!非常壮严 田青:你刚才提到地有地是一种念诵,就是我们所说地老和尚念经,老和尚念经地这个念,用我们现在世俗地说法就是诵.朗诵地这部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嘉实:朗诵? 田青:对啊,它也是有地.拿我们这个寺庙里最常见地早晚功课说,因为所有地出家人早晨、晚上都要上殿,上殿都要念一些经,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嘉实:都要唱. 田青:这叫早晚课,我们说地“功课”,学生做“功课”,“功课”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 嘉实:哦!也是借用了佛教语言. 田青:它也叫早晚课. 嘉实:那么田青老师今天您是不是能够侧重地给我们讲一讲它这种唱地,叫什么呢?叫梵呗?田青:梵呗 嘉实:这方面地形式. 田青:它是这样,这个早晚课呢,它是一个出家人每天必需要做地一个事情,很重要地一种修行. 嘉实:做功课. 田青:对,做功课,现在我们用地这个专门课诵地本子,就是那经本啊,其实都是一样地,是一致地,而现在这个专门课诵地本子基本是在明代定型地,其中有些内容呢是从宋代就已经有了,像这个“回向偈”,它就是一个宋代地僧人叫真歇清了,他做地词.还有一个“赞佛偈”,它是哲英写地,还有像晚课中地“蒙山施食仪”,也是宋代地一个僧人叫不动,他所撰写地,那么这些现代地出家人念地这早晚课呢,也是历史很悠久,我刚才提到宋代地一些东西,但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张帅20094022004 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 2.分析阅读 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 2.读后感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 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 四原始工艺技术 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 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农业生产技术 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 园艺、蚕桑和畜牧 四手工业技术 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 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数学 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 七初期的医药学 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 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 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 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 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 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 八地学著作的出现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 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 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 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 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 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 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宗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影响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远古时期,随着原始文明的出现,中国产生了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夏商周三代出现了等级化的宗法制民族宗教,并延续至清末。秦汉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出现。道教诞生于中国本土,它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信仰的特征,但也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儒学、道教相互排斥有相互借鉴的过程中,逐渐是实现了中国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基督教在唐代、元代、明代、清代曾传入中国,但直到近代,它才在中国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唐代以来,伊斯兰教东渐,伴随着大量的阿拉伯商人进入中国,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中国传统文化中融会了多民族文化。儒道思想是中国人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文化心理背景,它自信又从容,愿意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并加以融会,使外来文化带上越来越多的中国色彩,能够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社会现在的五大宗教,除道教为本土宗教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从国外传入而后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信仰,这表明,中国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具有相当宽容的社会氛围,各个宗教在中国都可以正常存在和发展。 宗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支柱之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佛教道德通过佛典、书籍、绘画、戏曲等形式传播到民间,渗透到习俗中,对于净化人心、稳定社会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国穆斯林是在中外经济与文化交往中形成的,近代基督教的传入,沟通了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宗教、科学技术和人文学术成果,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教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们在内外商贸活动中成绩显著;民族矛盾往往通过宗教问题表现出来,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民族关系。 中国的传统宗教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民间对神灵的崇拜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宗教也是看中道德教化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1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1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一段用中华儿女血和泪拼成的历史,一次次的屠杀,一次次的割地,一次次的赔款··屈辱占据了每一个爱国儿女的心,同时它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数的爱国之士在这里书写下了悲壮的诗篇。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无数惨绝人寰的血案。与此同时,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类不平等的条约达数十个。如果再加上他们用武力或欺诈手段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其他各种不平等的条约、条款、条规、协定、章程、合同等,总数达几百个之多。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他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他们还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更加大了侵略的强度。不仅如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读书笔记 光电1001 李喆勋100150128 当前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古代先进而近代落后,一定有社会历史的原因。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鉴古论今的作用。本书将向读者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也探索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成果,同时也把自己的许多成果传到国外,贡献给全人类。关于中外科技交流,《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尽管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国外成果,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却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独立性和特异性的特殊传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它自己的体系。一般认为,所谓“体系”是指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经验性和实用性,恰好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否完全缺乏理论体系,这个问题也有不同意见,现在我们暂且撇开不说。但是,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具一格的这一特点来看,不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或者是各个分支学科,也完全称得上是自成体系的。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实用科学特别注重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际操作的效益,具有实际经验的工匠、文人、医生对实用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用科学把研究的最后落脚点放在应用上,如把天文学的研究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以便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体系。各项技术的发明则直接同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军事工程设施、武器的改进联系在一起,因而,其实用性、应用性更加突出。由于封建社会绵延2000多年,中国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特色,也就进一步固定化,几乎成为一种前后继承的固有模式。 我在读完《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之后,对于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感想: 中国科技从领先到滞后,中间经历了明清之际二百多年的过渡期,时间大约从万历(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最终未能抓住追赶世界科技的机遇,历史经验及教训值得做出总结,也值得各种认识彼此争鸣。 明朝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眼界最为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传播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技术最为热心,心态也最为良好的时期,这和明代本身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高度活跃,

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

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中国宗教历史精准、系统的梳理,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牟钟鉴教授与张践教授用九年时间合写了《中国宗教通史》,1999年出版后广受好评,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宗教类一等奖。这是国内科研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奖项,选拔考核严谨,至今已经评选到第七届。其中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宗教学一等奖空缺(第六届的一等奖是十五卷本的《中国佛教通史》),由此也可见本书获奖之珍贵、价值之卓越。2013年本书入选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被翻译成英文向世界发行。本来《通史》有一百万字,但翻成英文需要压缩成50万字。《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就是英文译本的原稿,2015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我看来,上述著作英文版本的出版,有助于外国人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宗教的系统性,而且也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价值。而简明读本的出版,则有助于国内对宗教学有研究热情的初学者把握中国宗教的本质与内容,在国内“讲好中国故事”。

一、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宗教”概念的内涵 自从宗教学学科产生以来,“何为宗教”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鉴于这门学科产生的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我们也毋容置疑宗教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一神信仰的烙印。随着宗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基于西方文化而制定的“标准鞋子”在非西方难免会有“不合脚”的困惑。由于中国宗教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容,研究中国宗教的学人对上述“宗教”概念“不合脚”的感触尤其深刻,“宗教”之“教”与“教化”之“教”的差异显而易见。正如牟钟鉴先生所说,西方宗教学百余年间的发展,因其缺少中国宗教史的资料,其后果有二:“一是西方宗教学所总结出来的一般性原理原则,缺乏充分的普遍价值;二是西方学人在涉及中国宗教历史特点的认识上,存在着模糊和误解。”因此,“当代中国宗教学学者有责任用世界比较宗教学的眼光,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自己的宗教史,并从中总结出正确和明晰的理论观点,为建立中国特色宗教学提供中国宗教经验。从现实性来说,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信仰尽管发生了巨大变化,却仍然在心理结构上保留着某些历史传统的文化基因,形成稳定的民族特征。” 牟钟鉴、张践教授的著作对中国自原始社会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