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6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06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

主要内容

o群体概述

o群体动力

o群体决策

一、群体概述

什么是群体

o指有同一目标和行为规范并协同活动的人群结合体。群体分类

o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o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促进A

①先进集体型②一般集体型依照群体社会性质三维度,群体可划分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

o 安全需要o 地位需要二、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

o “准停滞平衡”o 1+1>2(一)群体规范

案例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

群体规范形成的心理因素

o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榜样)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

o酝酿时期

o优势见解形成时期

群体规范的类型

o绩效方面

o形象方面

群体规范的作用

o维系群体的作用

o统一群体成员认识的作用

(二)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三垂线”实验(Asch,1951)实验结果:

(l)大约1/4到1/3由被试者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

从众产生的原因o信息压力从众的意义

o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

群体压力的施用与个体对抗

o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理智的压力o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情感的压力不从众行为

o表现:反从众行为与独立性行为

长谷川晃的个体人与组织人

个体人组织人(三)群体凝聚力o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信息沟群体的领

导方式

群体的

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

体的凝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高凝聚力积极引导(四)群体士气

o《尉缭子》:“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

A:士气高生产率效低三、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定义

o是指对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主持下通过集体充分讨论而做出合理决定的过程。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差异比较

决策方式个人决策群体决策

速度快慢

群体决策方法

o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

头脑风暴法

o作用:收集新设想

o提出者:奥斯本(A. F. Osbron)

名义小组技术

o 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且意见分歧严重o 小组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

5-38

2015/11/28

德尔菲技术(Delphi technique)

o 20世纪40年代由O .赫尔姆和N .达尔克首创,经过T .J .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

o

也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

见和预测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

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o 作用: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o

步骤:

1.取得专家的合作;

2.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

3.收集并综合,意见反馈,再分析并发表意见;

4.

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电子会议(Electronic meeting)

o 将名义群体法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o 多达50人围坐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旁。这张桌子上除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5-40

2015/11/28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

5-41

2015/11/28

各种群体决策方法特点比较

效果标准/决策方法互动群体法

脑力激荡法

名义群体法

德尔斐法

电子会议法

观点的数量低中等高高高

o 互动群体法有助于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o 脑力激荡法可以使群体的压力降到最低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o 小群体意识极端性偏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5-45

2015/11/28小群体意识的产生机制

障碍

错误决策

反馈

群体凝聚力小群体意识决策群体与外界隔离

群体领导对倾向方案的推动

冒险性转移的原因

o责任分散的假设

o领袖人物作用假设

o社会比较作用假设

o价值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5-49 2015/11/28

个人决策:

o请每个人排一个顺序群体决策:

o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意见,形成小组携带物品的清单

群体决策要避免

o为个人的判断而争吵,要根据任务的逻辑趋向决策问题。

o仅为达成一致,防止冲突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四、群体冲突

o冲突的一般概念o冲突的分类冲突的一般概念

o罗宾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人际冲突的起因

1、“寻衅——认可”学说

“寻衅——认可”学说

“公平分配”学说

人们总是将其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相比较,那些投资量大致相仿的人的收益也应相近。一旦公平分配群体中资源分配的规范

o公正规范﹙equity norm﹚规定以成员所投入的贡献﹙时间、精力、钱、或其它形式的投入﹚来分配资源。

平等规范﹙equality norm﹚则是建议所有团体成员不论其付出而拥

“利益最大化”学说

冲突是交换关系中固有的,因为人们的动机是要“资源说”

第一,在某一固定的资源供需双方中,当一方拒绝给予另一方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短缺,这时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观念的发展

?传统观点: 1930s -1940s

-冲突是不好的,对组织有害的。因此,应竭力避免冲突。

-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且消除这些因素:减少冲突(Conflict 传统的冲突观

□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冲突是导因于管理者的无能。

当前的冲突观

□在任何组织形态下,冲突是无法避免

□尽管管理者之无能显然不利于冲突之预防或化解,但它冲突的益处

□减少工作的枯燥感。□增进自我了解。

冲突的分类

o按冲突的性质

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

冲突水平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Functional and dysfunctional conflict ?Functional conflict

Conflict that supports the goals of the group and

按冲突的层面o

个人的心理冲突

n双趋式冲突

n双避式冲突

n趋避式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5-75

2015/11/28

行为意向

?协作

?迁就

?回避

?竞争

?折衷

提高群体绩效

阶段Ⅲ:行为意向

o 行为意向(intentions )介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

显行为之间,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

托马斯二维模式:彼此之间的得失权衡

强制

合作(彼失已得)(互补共得)

阶段Ⅳ:行为

摧毁对方的公开努力

彻底的冲突

冲突的升级

o 不确定→承诺﹙Uncertainty →Commitment ﹚o 知觉→错误知觉﹙Perception →Misperception ﹚

互惠→冲突向上升高﹙Reciprocity

→Upward Conflict

团体中共享资源不足时影响方法的使用

行为例如

使用%请求我可以用胶水吗?100阶段V :结果

o 功能正常的结果

n 提高决策质量,激发革新与创造。

群体冲突的管理减少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o老子原则-“无为而无不为”

n不干涉法

n避开法

减少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o 孙子原则-竞争的原则

n比较

n好领导减少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o日本原则-家族家长制的管理方法

n权威压制法

n拆离法

增加冲突的方法

o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重新建构如何挑起冲突

o改变组织文化:奖励挑战现状、提出创新想法或是不同意见、具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员工。

o运用沟通:利用不愿具名的“可靠消息来源”在媒体上放空气,模糊或是恐

激发冲突方法:引进外人

喜欢钓鱼者都晓得,如果把鱼钓上来超过个把个小时,放在篓子里的鱼儿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长钓鱼者经常在鱼篓里放一尾土虱,由于土虱生性喜欢攻击身边的鱼,鱼群必须持续跳、躲、闪以避冲突管理中的谈判

o谈判是有着共同和冲突目标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或团体对一个可能协定的具体条款的建议进行阐明和讨论的过

谈判的种类

谈判种类赢一输式(分配谈判)双赢式(综合谈判)A方愿望范围

B方愿望范围

谈判区的标示图

参考读物

o(美)杰森·R.瑞奇著,黄蓓蓓等译(2005).头脑风暴(世纪纪念版).金城出

版社

(美)索罗维基著,王宝泉译(2010).群体的智慧:如何做出最聪明的决

第六章管理心理学

第6章群体心理概述 6.1 群体的定义及发展阶段 人是社会的人,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会加入到各种各样的群体中。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的工作团队研究中心认为,在2000年80%的《财富》500强公司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员工在团队中工作,并且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群体。可以说,群体是构成组织的重要基石。 6.1.1 群体的定义 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群体与由于某些因素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有所不同,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1.共同目标。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目标。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群体通常会制订一系列规范。长期存在的群体往往还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亚文化、价值观、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等。 2.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而火车站排队买票的人,咖啡厅里的顾客和电梯间里的乘客,这些偶然聚合在一起的人群是没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的,因此都不能称之为群体,而是属于聚合体亦称为集合体(aggregate)。有时聚合体也可以转化为群体,例如被劫持飞机上的乘客,为了共同制服罪犯,求得生存的目标,可能会很快成为一个结构化的群体。 6.1.2 群体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群体形成的方式,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可划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按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参照群体(或标准群体、示范群体)和一般群体;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划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按群体成员联系的紧密程度和群体的发展水平,可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下面重点分析与管理工作联系密切的一种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分类法最早是由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具有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的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这种群体通常是根据官方途径正式组建和任命的。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飞机航班上的乘务组、学校里的专业教研室等。正式群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两种: 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通常由管理者和直接向他汇报工作的几个下属组成。例如,一个客服部的主管和他的下属就是一个命令型群体的例子。 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是组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建的。与命令型群体不同,任务型群体可能会跨越上下级的这种命令关系。例如,对一个破产企业进行资产清算时,需要来自财务、审计、设备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由这些人员组成的清算小组就属于任务型群体。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既不是组织明文规定的,也没有正式的结构,是成员因为个人目标而非组织目标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如四个经常一起乘车上下班的员工就是一个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可划分为利益型群体(interest group)和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沈伟晔 部门:商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本学期教学安排及参考书目: 教学总学时:36 其中:讲课--24、课堂练习--4、讨论--4、心理测试--4 教学参考书: 《管理心理学》(第三、四版)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孙时进等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张昱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王重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龚胤晖等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与管理 第七章激励理论 第八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与决策 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二章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 含义: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遵循客观原则和系统方 法,研究管理系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关系,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综合学科。 二.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 主要理论基础——心理学 四.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心理学的内容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间接;自然、参与; 调查法:谈话、问卷 实验法:自然、实验室 测验法:自陈量表、投射测验 个案法: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必然性: 1.管理实践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管理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2.心理学科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社会心理学派 工业心理学派 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二. 管理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1.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 2.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3.社会测量学:莫雷诺 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三.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1.感觉历程 一. 含义:人脑对当前事物个别属性或具体状态的直接反映 二. 特性:直接性、个别性 三.作用:心理活动的开端 四. 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五. 规律:适应律、阈限律、对比律、联合律、练习律 §2. 知觉历程 一. 含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二. 感与知的关系:感是知的基础、知是感的综合 三. 种类:时间、空间、运动、社会 四. 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五.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学习经验、观点差异、动机作用 §3. 社会知觉效应 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优先效应) 二. 近因效应 三.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阿希实验: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四. 定势效应 五. 投射效应 六. 名人效应(移情效应) 七. 权威效应 八. 仁慈效应 九.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1.个性概述 一.含义: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来的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个体心 理特征。 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 后天环境 自身实践 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儿童时期 学生时代

华工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

第一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_____。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 参考答案:D 2.()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_____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40 B.50 C.60 D.70 参考答案:B 1.()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B.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D.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C 2.()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管理心理学又称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B.管理心理学是在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D.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参考答案:C 1.()下列哪项不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_____。 A.主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批判吸收与继承原则 参考答案:A 2.()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_____。 A.实验法 B.访谈法 C.个案法 D.观察法 参考答案:A

3.()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参考答案:C 4.()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可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花钱费时不多,但效果较好的方法是_____。 A.实验法; B.测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参考答案:C 5.()研究者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按后分析记录,判断可能有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方法被称为_____,与被研究对象面对面得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方法被称为_____,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或量表来调查被研究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做出评价的方法被称为_____。 A.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 B.视察法;访问法;度量法 C.观察法;面谈法;测量法 D.视察法;访谈法;度量法 参考答案:A 6.()提出社会测量法的人是_____。 A.亚当斯; B.莫雷诺; C.韦伯; D.马斯洛; 参考答案:B 第二章 1.()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_____。 A.斯特恩 B.斯科特 C.罗利斯伯格 D.闵斯特伯格 参考答案:D 2.()美国心理学家斯特伯格的代表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包括三部分,以下不包括在内。 A.最最合适的时间 B.最最合适的人 C.最最理想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最新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精品文档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8、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10、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 往的过程? 11、胃亡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 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1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管心第六章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通用安全)员工安全教育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4 员工安全教育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1.安全教育设施: 1.1公司应有必要的安全教育器材,费用在安全技术措施费中列支。 1.2工程部、制造部应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设施,摄制、录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教育题材及事故案例等内容。不断积累、充实、完善教育史料。 2.三级教育: 2.1 新工人(临时工、合同工、实习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2.2公司级教育由行政部组织,工程部、制造部负责教育,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公司生产特点、典型事故案例和安全守则。 2.3车间级教育由车间主任负责,由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内容为本车间生产特点,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2.4班组级教育由组长负责,内容为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岗位责任制,岗位事故案例预防事故的措施,安全装置及个

人保护用品和消防器材的性能、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5员工在公司内车间之间调动,干部参加劳动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要再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车间内部各工段之间工作调动也要履行班组级安全教育。 2.6行政部对批准来参观、学习人员应讲明一般安全注意事项。 2.7经三级教育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归档保存。 3.特殊教育 3.1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地方政府机构(或受委托的公司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安全作业证方可操作。 3.2对特种作业人员,工程部每年要组织培训考核。 3.3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投产前,按新的岗位安全操作法,对岗位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3.4 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所在部门主管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现场教育,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 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管理心理学-形成性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评阅教师 第次任务 共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管理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2(群体心理与行为)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__ 角色_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_ _ __假设群体_ 又称统计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工作上的方便和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3. _ 逆反心理_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 4. _____ 虚拟团队_是指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成员之间主要通过电子技术进行沟通的跨功能团队。 5. 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交流,它具有社会性、___ 选择性_、主动性、互动性、符号性、干扰性等特性。 6. 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__ 顺从_____。 7. 沟通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P(parent, 父母)、A(adult, 成人)、__C(child,儿童)__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 8. 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研究,提出了对群体中的异议者施加压力的几种方式:_ 理智讨论_____、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 9. 模仿心理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心理学家班杜拉_的社会学习理论。 10. 从众产生的原因有:寻求行为参照____ ___、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二、单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进表格): 1. ()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A.角色 B. 行为规范 C. 角色知觉 D. 角色期待 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属于()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 挫折、冲突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挫折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了解受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认识冲突的含义、性质、原因,了解解决冲突的正确观念与方案。教学重点:挫折和冲突的含义、性质、原因以及处理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处理挫折、冲突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挫折与管理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frustration)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遭遇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受阻而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挫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则将挫折定义为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受到阻碍,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的情绪状态。在需要的基础上,个人会产生多种愿望: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有说不尽的雄心壮志。但是,天下事哪会事事如意,由于自身能力、社会环境、个人际遇、天灾人祸等多方面的限制,个人不得不承受“恶者不能避,好者不能取,恨者不能除,爱者不能得”等各种精神压力,这时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就叫挫折。 挫折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利而言,它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给人以丰富的经验,增强性格的坚韧性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变迁,寻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所以,古人云:“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昔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弊而言,挫折会造成个人心理上的伤痕,导致行为上的缺陷,甚至会导致人格分裂,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两大因素: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个体自身的条件和动机冲突)。 引起职工产生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分述如下: 1、挫折产生的社会原因

(管心)第六章 群体心理和团队管理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问题: 1、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类型?群体是如何发展的? 2、群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有哪些? 3、群体动力学理论有哪些内容? 4、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第一节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一、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的一个概念,它具有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以某种方式结合,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的集合体。 两人或两人以上以某种方式结合 群稳定的结构 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对于所在群体的认知,即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意识。 安全需要安全感力量消除自我怀疑韧性 地位需要满足感 自尊需要地位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 情感需要社交需要 权力需要通过单个人无法实现 实现目标的需要共同努力智慧、力量的凝聚 二)群体的构成要素 二因素说: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的价值规范 三因素说:群体的活动(群体的任务)、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与沟通)、群体成员间的感情或态度。 三)群体的类型 按群体的建立是否有明文规定和正式程序,可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目标、任务、职能以及成员间的责权关系比较稳定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的感情为纽带,在工作和社会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幻灯片8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组成按照正式的程序组成按人员的自然交往组成

因素以正式结构为基础,从而产生 心理认同以心理认同为基础,从而产生无形的结构 特单一、稳定的结构重叠、不稳定的结构 目标导向,计划形成需求导向,自发形成,排他性 征存在上下级关系,领导一般有 主管身份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成员交往中自然形成领导,且不一定为主管 幻灯片9 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类型特 征 亲缘型以亲戚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 时空型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 校友和同乡 情感型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 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爱好型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 建立起来的群体,如足球 信仰型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 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利益型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 体,如拼车 幻灯片10 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要(如归属、安全、爱与被爱等);融洽员工之间的感情,加强员工之间合作的意愿,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励和培训员工;保障员工的权益。 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削弱管理者的权力;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 二、群体产生与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分别是形成阶段、动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和中止阶段。 班集体 幻灯片12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能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这是一种很表面的互动,成员需要被告知该做什么。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当做是群体的一员时,此阶段结束。 第二节阶段:震荡阶段,群体内部发生冲突的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于群体给予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同时,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成员们存在争

群体管理心理学

群体管理心理学应用 黄欣董事长生产助理 (广西明利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群体管理是执行效率最高管理模式,应用于化工企业管理。 关键词:群体管理、管理心理学 1论述 群体管理是执行效率很高的管理方式,作为一个群体集体互相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上影响号召力很大。如果没有及时执行就是违抗群体集体意愿! 群体管理心理学对应解决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常见问题。适应企业哲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生存之道”。 管理心理学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研究对象为现场操作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调查法,主要研究正式群体的内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士气与群体意识,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组织中的协调交流、团结合作的问题。 群体管理心理学是以群体出现去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由个别领导组织成为一个群体,群体集思广益,执行效率高,作为一个群体集体互相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上影响号召力很大。执行过程如下:

群体管理心理学应用执行特点是,执行不是一次性,而是定期循环,尽量到现场,比在会议室、办公室解决问题更直观、有更高效率。群体集合体现重视问题,现场环境给每个个体心理影响更深刻,执行更有凝聚力、更有效。 日常管理犯错误是没有坚持长久定期循环,出现的问题变成了熟视无睹。

2应用 2.1设备管理 日常设备管理常见问题: 设备生锈,表面积有灰尘; 设备转动部分不定期润滑,容易卡死; 设备有异响,带病运行; 设备有滴漏; 电气柜灰尘积累,容易短路烧毁。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管理者编制了详细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个人负责设备挂牌、处罚条款),开会反复强调及批评,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还是出现。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应用群体管理: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Psychology 4.课程性质: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2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现代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第二学期函授试卷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心理学专业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得分 得分 评卷人复核人 得分评卷人一、单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2.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3.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4.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5.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6.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 参照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小型群体 7.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8.领导者有意让部属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领导决策方式是( ) A.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B.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C.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D.开放式的领导决策 9.“个人能力主义”是下列哪种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 A. 日本组织文化 B.美国组织文化

C.中国组织文化 D.澳洲组织文化 10.在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被简称为MI的是( ) A.理念识别系统 B.行为识别系统 C.视觉识别系统 D.效能识别系统 得分评卷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晕轮效应 2、从众 3、群体规范 4、动机 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首次提出了管理心理学概念。 ( ) 2、梅约指导的霍桑试验系列中有几个著名的实验分为,照明度实验,福利 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 ) 3、气度有好坏之分。( ) 4、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断。( ) 5、与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理论是Y理论。( ) 6、泰勒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

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辩,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 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 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 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8.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一般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凯利 B.海德 C.武德沃斯 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A. 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液态能力 D.晶态能力 11. 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 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对于性格特征粗暴急躁的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思想教育与管理方法应该是 A.经常鼓励,多教方法 B.严格要求,谨慎表扬 C. 表扬为主,防微杜渐 D.肯定成绩,避开锋芒 13. 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的是 A. 行为 B.动机 C.需要 D.激励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进行管理行为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考试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 (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 本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管理心理学的四个层次——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的概况和基本内容,涉及的范围及全面又简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的称谓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其实内容是大同小异,尽管角度不同,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专业属于都是一致的。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与负面组织行为。 3、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的研究以为当前社会服务、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直到领导者实施最佳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是激励方法更加现实有效等。 4、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另一类为实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现场调查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人性假设的另一种分类——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工业心理学与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的星期在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2、人性假设的X与Y理论的观点及由此产生的管理策略截然相反。前者认为人性会死懒惰、消极的,因而要严加控制与管理;后者认为认识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因而要采取参与式管理与融合的原则。 3、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相应上述不同的人性假设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经济人假设主要采取物质与金钱刺激,针对社会人假设采取参与管理的策略,针对自我实现人假设将采取人本管理的方式,对应复杂人假设要采用权变管理的策略。 4、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的原则是实行个性化发展、自我管理、创设物质与文化环境、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等。 5、人本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要有组织内体制架构的保障,领导要采取权变领导与管理,注重人本主义文化环境的塑造,促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转换。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群体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群体概念 2、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教学重点: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教学时间:2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一、复习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 二、群体及其类型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构成要素:(1)依赖性(2)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观和规范 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关键因素。概念 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一)正式群体概念,举例:单位、学校、学校里的班级、工会小组、企业部门。 (二)非正式群体 1、什么是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四个特点: (1)自发性:自发组织,成员在群体中体验到归属感、认同、同时表现自己、完善自己 (2)成员的交叉性: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非正式群体,比如一个员工爱好广泛,参加了羽毛球协会,同时爱好爬山,参加了登山协会,他还爱好唱歌,参加了合 唱团。算一算自己属于几个非正式群体 (3)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不是任命产生的。而是在长期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样的人一般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和影响力,且善于调解成员关系。 (4)排他性和不稳定性:对外部成员淡漠疏远甚至排斥。同时当群体内出现意见不统一,或矛盾分歧时,一旦调解无效,就会有成员退出或群体解散,甚至重新组合, 产生新的非正式群体。 2、形成原因 (1)时间空间条件 时间条件是指有共同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某些共同工作和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是指彼此生活、工作地点比较接近,或是共同的。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来说,时空条件完全是外部的,但却是必需的。如果能控制这种条件,也就从一个方面控制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2)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性

管理心理学群体文化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个体组成群体,群体组成组织,群体处于组织的中层地位。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群体便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和单位。在一个组织中,群体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单位。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一)群体的含义 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个体的集合体。 (二)群体的特征 群体不同于人群。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聚集起来的一群人,比如搭乘公共汽车的乘客、商店里购物的顾客、电影院里看电影的观众、餐厅里就餐的食客等。 作为一个群体,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1.共同的目标 2.共同的情感 3.共同的行为准则 4.一定的角色体系 5.明确的归属关系 6.持续的相互交往 二、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四)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五)大群体和小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是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三、群体心理现象 群体心理概念:人们在一定的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在群体之中,既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也有个体对群体的影响。这些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个人或群体的心理。 ?具体表现形式: (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他人在场效应) ?1、社会促进: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使他的活动的完成,提高他的活动效率,又称社会助长。(结伴效应) ?2、社会干扰: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他的活动效率,又称社会抑制。 ?3、优势反应强化说(罗伯特.查荣克)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性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