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州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部门分工方案表

德州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部门分工方案表

附件2

德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部门分工方案表

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具体落实,配合部门不再列出。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模板】

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 整 方 案 XX镇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1 区域概况及《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2) 1.1 区域概况 (2) 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3) 2 规划目标 (5)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 3.1 农用地结构调整 (7) 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7) 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8) 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 4.1 耕地保护 (9) 4.2 基本农田保护 (9) 4.3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10) 4.4 有条件建设区 (11) 5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2) 6 土地整治任务 (13) 7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4) 7.1 土地用途分区 (14) 7.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4) 8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6) 9 村土地利用控制 (17) 10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8) 10.1 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18) 10.2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8) 10.3 加快建立废弃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和有偿退出机制 (18) 10.4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9) 10.5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9) 11 附表 (20)

前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实际,XX市人民政府对《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规划调整的范围是XX镇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18554.7公顷。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科学编制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为“十三五”规划),对于我校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编制好我校“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型高校发展格局,立足于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着力改革创新,突出解决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学校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既表现在思路、方法和目标上创新,又体现在政策、项目和措施上落实,使规划成为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与要求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原则 在充分总结“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情况下,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发现困

难,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考核性。 (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原则 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原有改革方案,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 规划编制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和谐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树立节约意识,将财政和资源因素与各项规划相结合,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大学的思想。 (四)加强调研,注重衔接原则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特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与传统规划思维的不同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基础;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有什么异同?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检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 /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报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3)项目区概况; (4)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5)技术支持; (6)项目实施; (7)项目组织管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 15

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德州市二〇二〇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总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罝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位罝,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椰风拂碧海,神箭冲九霄。北京时间2020年5月5日18时,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20年5月5日18时点火升空,此时开萝(东二区)是() A. 5月5日8时 B. 5月6日零时 C. 5月5日12时 D. 5月5日零时 2.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渐短 B.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段 C. 华北平原上正在收割小麦 D. 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3.读北半球亚热带同纬度大陆东,西沿海两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曲线②反映的降

水特征一致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有关东南亚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海峡两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 湄公河流经越南首都金边 C. 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D.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内容提要】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 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

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文科类专业10个,占5 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

山东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一、现状概况与背景 河东新区是山东省德州市向东发展的新区,与铁西区、市中区共同构成德州市的三大功能区。 河东新区的用地面积为1397.3公顷,是本次规划研究范围; 中心区用地面积为524.8公顷,为本次规划重点。 规划范围内用地平坦、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成为德州未来的城市中心区的有利条件,规划初期用地中农田、村庄和空地所占比重较大,仅有一些零星的开发建设集中在已建成的东风路两侧。 二、规划构思与策略 河东区相对偏离德州建成区,新城区的建设也无法一蹴而就。如何利用优势条件,抓住发展机遇,为新区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营建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中心,是本次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目标提出三个规划策略。 (1)把握整体结构 建立强而有力的联系来达到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包括河东新区与市中区之间的联系、新区内部功能区的联系等。 (2)着眼于功能布局、土地价值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规划应着眼于功能布局、土地价值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以获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平衡。 (3)实施有效可行的规划管制 规划目标的贯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可行的规划管制,本项规划拟采取更为综合的体系,包括一般地段的开发控制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二个层面。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1)营建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

突出河东区作为德州新城市中心的地位,构建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的集聚格局,提升东风路的品质,营建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由此带动城市向东发展,并以新区建设为契机,疏解旧城,促进城市用地结构的整体优化。 (2)塑造独特和谐的城市形象 河东区有岔河蜿蜒流过,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资源。规划通过构建以岔河绿带、大型公共公园、中央轴线、东风路绿带为主导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来塑造独特和谐的城市形象,提升与优化环境品质。 (3)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在一个新的空间应提供必要的城市设施与空间,适应市民多样化活动的需要,使其各得其所,从而塑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2、功能结构 中心区的功能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一带一园”。 (1)一轴 新区市级公共设施发展轴,由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5个功能单元组成。 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兼具行政办公与城市公园的功能,北为行政办公区域,南为以大面积的水景为特色,穿插布置广场和绿地的开放空间。 金融会展中心:为会议展示、金融商业办公和相关活动提供空间,与行政中心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文化中心:为市民提供表演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多种文化和设施。 商业中心:为市级商业设施,以步行街的形式,提供零售、餐饮、娱乐、宾馆、停车等功能。 医疗中心:市级医疗服务中心。 (2)一带 指沿东风路发展带。为保证东风路的交通顺畅,沿东风路两侧的商业业态定位为办公、大型商业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3)一园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 (2016——2020) 一、指导思想 以市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为主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着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育人,让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质量,努力争创县级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学校。 二、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蔡桥镇中心小学创建1917年,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学校现占地面积八十余亩,建筑面积16261平方米。建有宽敞明亮、整洁美观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以及墨池、兰亭、书法墙、书法大道等特色景点。拥有图书室、电脑房、音乐室、舞蹈房、书法室、美术室、实验室、科学探究室等功能室。 2、优越的地理环境 地处美丽的黄海之滨、滔滔的总渠南岸,弯弯的射阳河畔,紧邻G15高速蔡桥出口,正在建设中的S348与S226省道交汇处,与县城仅相距30公里,交通便捷,环境幽雅。 3、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有一支较为完备的干部管理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整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管理团队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观念,目标明确,权责相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各项工作能够想在前面,

中层干部各负其责,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年级组同心,教研组合力,主动热情地为全体教师服务。学校有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坚持民主集中,执行民主公开,集体民主决策氛围浓厚,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4、师资队伍有一定的基础 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106人,其中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56人,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9人。学校加强教师政治理论业务学习,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目前,教职工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不断提升,作风上有明显改变,成效上有明显的进步。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全员团结,工作氛围尚好,初步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教师团队。 5、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养成好习惯和感恩教育为主抓手,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依法执教,立德树人,紧紧围绕“文明伴我成长”的德育主题,积极打造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德育教育有层次推进,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管理育人,加强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建设,通过阵地育人,完善家长学校授课制度,通过德育网络育人,加强体卫艺工作,通过活动育人。成功开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系列活动,学生养成教育有一定基础,良好校风逐渐形成。 6、校园文化正在孕育提炼形成。 按照学校文化创建方案,经过全员多年的孕育讨论,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形成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书法教育为落脚点,以膳食文化、班级文化、办公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运动文化、特色文化、环境文化为支撑,重点突出全体师生感恩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围绕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环境建设的总任务,积极组织全区人民,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草稿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公示 图为,《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一部分图示。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城市绿地水系、城市特色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综合防灾、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等规划。 据了解,《规划》自2009年开始编制,已经先后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行政审查,现已完成规划草案并进入上报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程序要求,现向社会公示。以下为公示的文字内容: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 1、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德州市行政区域,包含市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2个县级市(乐陵市、禹城市)、8个县(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总面积为10356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德州市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德城区、运河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陵县边临镇(73平方公里)、丁庄镇(70平方公里)以及武城的四女寺镇(107平方公里),总面积78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即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建设用地153.13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七都镇总体规划方案(2018-2035)

七都镇总体规划方案(2018-2035) 一、区位分析 地理位置 七都镇位于苏锡常都市圈内,也处于江苏省优化发展区内,毗邻太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端,与浙江省相交。 七都镇距离上海114km,距离苏州市区55km,距离无锡116km,距离嘉兴113km。 对外交通 沪渝高速、S230省道和苏震桃公路等重要的对外通道是影响七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沪渝高速江苏段经过吴江区北厍、黎里镇、古池荡、七都镇、震泽镇,终点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苏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相接,江苏段路线全长49.947公里。 S230省道起自宜兴丁蜀镇,止于苏浙交界的苏州市吴江七都镇,为环太湖的重要干线公路,也是苏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通往浙江的南向通道,吴江境内部分路段与规划中的苏震桃公路共线。

苏震桃一级公路,北接苏州市区友新路,经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跨太湖稍连接松陵、横扇、震泽、桃源等乡镇,南接浙江桐乡(盐官至乌镇一级公路)。 七都镇周边城镇盛泽镇、平望镇和滨湖街道是苏州市规划内的优化提升区域。 二、七都镇的发展潜力 七都镇作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长三角城市群、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不仅具备优美的太湖风光,还有亨通光电缆、有色金属、针织纺织、建材家居四大支柱产业,国学大讲堂、江村文化等文化资源,以及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旅游项目资源。 同时在交通上,南临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西接苏震桃一级公路,中有230省道横贯全镇。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三、上位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中,七都镇沿湖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太湖及其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带,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 吴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临湖生态经济片区中心。 四、七都镇打造特色小镇的发展新要求

学校十三五规划汇报

篇一:《学校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 黑城子中心小学 二0一六年三月 黑城子中心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县有关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立足本校实际,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开发资源,努力创建特色学校。黑城子中心小学在“十二五”规划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本校十三五(2016年——2020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现状分析 川流不息的黑城子河养育了勤劳质朴的人民,古韵绵长的川州老城积淀了灿烂悠久的文化。始建于1946年的黑城子镇中心小学,凝聚着几代黑城子教育人的理想,梦萦着万千莘莘学子的眷恋,植根沃土,沐浴雨露,秉承“改革创新,均衡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为目标。立足繁荣家乡经济,弘扬家乡文化。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扎实黑城子镇小学教育的每一步,谱写“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时代新篇章。 全镇现有中心小学1所,完全村小2所,不完全村小4所,40个教学班;本年度在校小学生847人。现有中心幼儿园1所,村小学设学前班3个,入园学龄前儿童257人。校级干部5人,中层干部11人,教职工总数93人。期中专科以上学历87人,高级职称4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十 二五”朝阳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11人。 在十二五期间,经过全镇教师的努力工作,教育质量扎实平稳,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均保持100%的指标。 二、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有效德育;坚持教育创新,深

德州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德州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1 引言 城市空间形态客观的反映了城市各功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工过程和自然过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空间物化形态。城市地区的地形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等从外部限定城市结构形态的特性;而社会经济活动则以内力的作用促使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正是这种自然力与非自然力的作用促使城市形成一定的形态,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动态的变化和发展着[1]。 古代城市经济水平有限,居民的出行受到交通工具简陋的影响,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狭小的区域内,城市空间规模较小,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受到很大影响和制约,城市整体集中发展。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交通系统的的日益完善,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城市的空间结构、规模、产业布局、城市形态都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分析各种引导因素,探讨未来的演变趋势,以实现城市空间合理有序的增长成为重要问题。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平原。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河北及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是联系华东、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有“九达天衡,神京门户”之美誉。德州是一个因交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古运河、津浦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对德州城市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城市形态上留下了清晰可见的印迹。交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进步,益成为影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从明清时期运河航运的鼎盛到21世纪高速公路的拉动和引导,德州城市用地空间的拓展基本上遵循着轴线推进、环状填充、圈层扩展、跳跃式发展等几种基本方式,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或交替出现。因此,德州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富有鲜明的特征模式,探寻其发展规律,不仅对于指导德州城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而且对解决中国同类城市的用地布局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指导价值。 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理论 2.1城市空间形态的定义 城市形态是指某一时间内,城市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

德州市总体规划概况

德州市总体规划概况 文章来源:市规划局总规办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规划层次 (1)市域:德州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0356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德州市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德城区、运河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陵县边临镇(73平方公里)、丁庄镇(70平方公里)以及武城的四女寺镇(107平方公里),总面积78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即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建设用地153.13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规划重点 (1)研究德州城市发展战略取向,明确德州市在山东省的地位、发展机遇和不利因素,凝聚德州市的核心竞争力; (2)挖掘并塑造城市品牌,明确产业目标和产业布局,研究市域内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3)探讨政府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进行生态规划和土地规划的方法,通过生态规划和土地规划明确市域内空间开发的方向,提出空间管制的范围和主要措施。 (4)解决城市发展腹地不足的问题,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规划和发展理念确定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发展时序。 一、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1 城市发展目标 以特大城市发展框架为要求,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争取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重要作用,立足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在国家公路枢纽城市、鲁西北和冀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基础上利用高速铁路“一横一纵”交通枢纽及济南半小时交通圈的优势上努力创建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作为济南都市圈西北门户城市,积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塑造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1.2 城市发展战略 (1)品牌塑造战略。充分发挥本地太阳能产业的优势,全力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打造“中国太阳城”。 (2)空间拓展战略。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机,实施积极的空间拓展战略,壮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辐射能力。 (3)生态网络战略。在林网、路网和水网“三网合一”的基础上,将以太阳能基础设施为载体的“光能网”融合进去,实施“四网合一”的城市生态网络构架战略,形成以太阳能利用为特色的、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4)区域提升战略。站在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度来研究发展战略,大力培育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其在市域内及冀东南、鲁西北地区的核心带动能力。 表: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分类大类代码指标分类中类代码指标名称说明2010年2015年2020年指标 类型 经济 指标1 GDP指标11 GDP总量(亿元)1657.82 3335 5877 引导型 人均GDP(元/人)29773 56300 94800 引导型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1齐河县总体规划概况 1.1齐河县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山东 省会济南市西,黄河左岸,属山东 省德州市。地理坐标在北纬 36°24′~37°00′、东经 116°23′~117°03′之间。西南 邻东阿、茌平两县,县城距东阿县 城68.5公里,距茌平县城50.5 公里。西北与高唐、禹城两县接壤, 距高唐县城40公里,距禹城县城 19公里。北界临邑县,距县城45.5公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距县城45.5公里。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郊区、长清区相望,距济南市28公里,距长清区城区26.5公里。县城距德州市区83公里,距北京市355公里。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西南东北向呈哑铃状。县域总面积1554.49平方公里。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济聊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干线公路有308、309国道及041省道,为二级路面,道路通畅,与济南联系除现有黄河公路桥外,还有三处较大型渡口,同时距济南遥墙机场不到到4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齐河县城区位于齐河县中部,于1974年由齐河城搬迁至晏城镇。2002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县域户籍人口6076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94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12.70%;全县城镇常驻人口16.4万人,按城镇常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27.00%左右。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2.经济区位 齐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沿县境的78.87公里河段,成为齐河南部天然县界。1949年以来,沿黄人民年年治黄引黄,黄河为发展齐河工农业提供了条件。齐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作为山东省城济南的西北门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一、增强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由于耕地质量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递减等不利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系统退化与农产品供给要求提升的双重压力。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农业源与工业源污染迭加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供销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扎根农村,与“三农”息息相关,必须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二、重点工作任务(一)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企业发展生态化畜禽养殖产业,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促进源头减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拓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途径,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主要利用方式,宣传引导农民和多部门协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较为完善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续运行的综合利用格局。(三)推行化肥减量使用。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推广高产、高效、环保施肥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施肥

德州城市总体规划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简本 德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10月

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委托单位(甲方):德州市城市规划局 承担单位(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 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10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成员 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顾问:夏宗玕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任工程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 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 靳志强城市规划师 李宁城市规划师 王新峰城市规划师 张维佳高级工程师 刘明喆工程师 张连荣城市规划师 王玑琨助理城市规划师 刘昭黎助理城市规划师 刘学飞助理城市规划师

德州市参加人员名单 项目顾问: 孙永春德州市市长 郭作富德州市副市长 邵自升市长助理、德州市建委主任 张德生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闫剑波德州市规划局局长 卢志军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 朱金华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 德州市规划设计室参加人员: 白珩设计室主任 冯健设计室副主任 陈红梅设计室副主任 蔡飞助理城市规划师 徐艳芳助理城市规划师 王磊助理城市规划师 安宁助理城市规划师

前言 2003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承担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3年12月,在德州市市政府、市建委、市规划局及相关部门支持和协助下,规划小组对全市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情况和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04年1月,项目组开始在北京进行资料分析和初步方案设计,在现状资料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部分设计人员又到现场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4年2月开始,项目组在院总工和所主任工指导下进行方案设计,并于2004年3月18日向院主管总工汪志明和项目顾问夏宗玕就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做阶段性汇报,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后,于4月中旬形成了初步方案成果。 2004年4月21日,在德州域规划局,项目组与有关领导就初步方案交换了意见,在重大问题方面达成共识。在德州期间还向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商贸开发区汇报了初步方案,并听取建议和意见。 2004年4月22日,向省建设厅规划处汇报初步方案,规划处的领导传达了昝龙亮厅长对德州的要求,同时就初步方案以及山东省本轮总规修编的重点问题和要求都给了明确的说明和意见。一是肯定了项目组提出的组团式结构和功能分区及初步方案的其他主要内容,二是要求项目组在远景规划、城乡结合部的控制和发展规划以及市域范围内的空间管制规划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项目组还向省规划院征求了意见。 项目组回北京后根据汇报的意见和建议又修改完善了规划方案,并深化了基础设施规划,形成规划纲要阶段成果后,2004年8月16日提交院总工室审查。根据总工室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纲要成果。 2004年10月26日,德州市政府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004--2020)》进行了评审,德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和领导对《纲要》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给下一步的成果制作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深化意见和建议(见附件)。

隆昌县周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隆昌县周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隆昌县周兴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1) 第一节农用地 (1) 第二节建设用地 (1) 第三节其他土地 (1) 第二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2) 第一节耕地保有量调整 (2)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2) 第三节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 (2) 第四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2) 第五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2) 第六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2) 第七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 (3) 第八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 (3) 第九节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3) 第十节园地面积调整 (3) 第十一节林地面积调整 (3)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4)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4) 第三节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6)

第一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6) 第二节土地综合整治 (6) 第五章建设用地规划 (7) 第一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控制 (7)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划 (7) 第三节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2) 第六章生态保护用地规划 (15) 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 (15) 第二节环境保护 (15) 附表 (18) 附表1:周兴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8) 附表2:周兴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 (19) 附表3:周兴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20) 附表4:周兴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22)

第一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隆昌县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14年周兴镇土地总面积2392.59公顷。其中农用地198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15%;建设用地37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4%;其他土地26.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 第一节农用地 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587.5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9.8%;园地面积23.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2%;林地面积33.4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68%;其他农用地面积344.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7.33%。 第二节建设用地 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350.8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3.15%;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5.38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74%;其他建设用地面积0.4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11%。 第三节其他土地 在其他土地中:水域用地24.99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4.59%;自然保留地1.43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5.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