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承担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报告书的编制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公示如下内容:

1、公众索取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以在相关信息公开后,以电子邮件、信函方式向环评单位或规划提出单位咨询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公示的期限:2010年3月23日—2010年4月3日。

2、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王鸿

电话:139********

评价单位名称: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5号)联系地址:福州市环保路8号邮政编码:350003

咨询及联系人:唐静珍 Email :Jztang1112004@https://www.doczj.com/doc/9111682195.html, 联系电话:0591-******** 传真:0591-********

3、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询对象:主要为项目所在区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并欢迎社会各界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

主要事项:本次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征求有关本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事项,请公众就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

4、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网上公众意见调查。

5、报告书简本内容如下所示。

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简本

1.1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本项目是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在龙岩市新罗区建设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规模为6666.7 hm2(10万亩),均为新增桉树林。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林地资源现状,以及公司每年造林任务情况进行进度安排,基地建设分3年实施,其中第1年建设面积5万亩,第2年建设面积3万亩,第3年建设面积2万亩。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造林实施,具体乡镇年度安排,根据各乡镇采伐指标及实际地块林分采伐实施情况确定,轮伐期6年。基地建成后,生产商品材72万m 3、枝桠材10万m 3。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原料林基地建设各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影响途径主要有:①原料林建设的规模、布局等对区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等影响。②选址范围对重要敏感区和重点保护物种的影响。③桉树树种的选择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④施工期对植被、土壤、水土流失的影响。⑤运营期的扩坎、松土、除草、追肥等活动对局部植被、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方面的影响。⑥项目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宏观影响。

1.2生态环境现状

2006年新罗区土地总面积为4008315.44亩,其中林地面积3274504.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69%,林地比重占绝大优势。新罗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共有3个等

级:高度敏感、敏感、轻度敏感,其中轻度敏感和敏感侵蚀区面积占了该区总面积的86.49%。

总体来看,新罗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除在少数海拔较高处山地保留着天然次生林植被外,其它大部分区域多为人工植被,是处在人类长期干扰控制下的生态系统,系统破碎化程度较高、稳定性不强,生物多样性较低,速生丰产林在景观中已开始发挥作用。保护该地区自然植被、保护好目前已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等敏感区域,科学合理地重建公益林以外的其它区域,使这些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功能日趋完善,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3项目环境可行性

1)资源环境承载力

从区域林业用地的立地质量状况看,新罗区森林土壤比较适宜培育杉木中径材和马尾松大、中径材以及桉树等阔叶树大径材,待开发林地质量较好,适宜针阔叶多种树种生长。本项目所规划选址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比较适应所选桉树树种的种植要求,而且规划区域一般位于新罗区低山丘陵地带,现状土壤以红壤和紫色土为主,土层厚实,有机质含量较好,区域土壤种植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宜性。

根据可研报告提出的造林土地要求:“林地立地质量等级在Ⅲ类地以上,海拔500m 以下的林地”。本项目拟通过与新罗区国有林场合作经营的方式,在区内现有用材林用地上规划选择10万亩“立地质量等级在Ⅲ类地以上、海拔500m 以下的现有原料林地”作为桉树速丰生产原料林进行种植。因此,区域速丰生产用材林基地所需的林地资源承载力能够满足规划建设的要求。

根据本项目选址的自然条件,在运营期正常情况下,桉树的栽植和抚育管护不需要灌溉用水,区域年均1559mm 左右的降雨量和水资源量可以满足桉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区域水资源不是原料林基地建设的限制因素。

2)法规、政策、规划的协调性

2002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开始启动实施,规划根据森林分类区划的原则,在现有速生丰产用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主要选择在400mm 等雨量线以东,优先安排600mm 等雨量线以东范围内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的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地区。规划形成粤桂琼闽地区、北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寒温带的东北内蒙古地区,并明确粤桂琼闽地区基地中的福建地区沿海丘陵台地地域是建设林纸和林板原料林基地的重点区域,适宜发展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原料林。

福建省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重点速生丰产用材,编制了《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把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展的主要目标,相马尾松为主的用材林基地。根据《福

2015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面积达1300600万m 3,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面积达500350万m 3,将有力地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紧张局面。

《龙岩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龙岩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以上以及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311万亩(已建264万亩)以上的建设目标。规划将包括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列入重点建设工程,明确“十一五”期间新建以桉树为主的速丰林基地50万亩的目标,其中新罗区在2005~2010年和2010~2020年期间将采用新造和改造的方式分别新增速丰生产用材林基地8.15万亩和11.44万亩。本项目主要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利用新罗国有林场现有林地进行新造和改造10万亩速丰生产用材林,根据新罗区林业局提供的证明和所用林地的林权证(详见附件),拟建原料林基地建设符合地方林业规划控制规模和用地性质的要求。

3)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

为防止和减少林地清理、整地等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在植树造林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比较有效的控制和减缓水土流失的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在本项目实施中切实得到落实,将有效对减缓和控制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

本项目在实施中,为保护项目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从整体上看,对维持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护重要生物群落和重点保护物种以及栖息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其措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项目实施中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其措施基本可行。

为保持地力,防止地力退化,项目将采取的林地地力维持措施,是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和当地已经应用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的措施,目前,在营造速生丰产林中,这些措施对防止地力衰退是行之有效的。

为保护林地环境、防止污染采取的措施,对保持良好的林地环境、防止化肥使用带来的面源污染、减少农药污染等方面较为可行。

总体看来,尽管项目环保措施还不是很全面,但所提出的措施决大部分是可

行的,对防止和减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4对生态环境影响

1)宏观影响

原料林基地建设主要利用新罗区国有林场现有的用材林地进行种造原料林基地,原料林基地建设主要是改变了林业用地的内部结构,原以马尾松为主针叶林、疏林、低产林、采伐迹地和无林地将成为原料林。这种变化属林地结构、林种的变化,作为林业用地的属性没有改变。

项目区栽培植被比例高、自然植被比例低这一特点随着该项目的建设将会有增无减。频繁的人类干扰活动对处在演替阶段的自然植被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这种影响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干扰植被的自然演替,促使林缘、林间和林下植物群落朝着半自然、半人工控制的方向发展,从整体看,降低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性。

从植被组成看,森林植被将有较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无林地等,对应的是灌草丛植被的减少。从森林植被林种组成看,以马尾松为代表的针叶林被桉树为主的

阔叶林大面积替代。从植被空间分布看,植被类型发生改变和受影响的区域虽然是控制在原有用材林区范围内,但以桉树为主的阔叶人工林将以面积不等的碎块散落在项目区,形成以桉树林为主体,与其它植物群落类型镶嵌分布的长绿阔叶林景观。

根据本次评价对项目区桉树林林下植被的调查,桉树林林下植被比较茂盛,植被与凋落层与未改种桉树林的类似地块相比,大致相同或有所增加,在暴雨时未发现林内径流增大的现象。在新罗区范围内栽植桉树林,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避免出现林下植被稀疏、土壤侵蚀加重、生物多样性严重尚失等不利影响。一些地块营造桉树林后将会减轻土壤侵蚀,为正影响。在原料林基地建设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部分地表植被和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表,使土壤变得疏松,产生一定面积的裸露地面,引起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不过这种影响待植被恢复后基本消除,属短期可恢复影响,从生态环境整体看,属于可接受程度。比较项目建设引发的土壤侵蚀增减量,原料林基地建设将使项目区土壤侵蚀每年减少15001t 。说明本项目只要严格执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起到区域水土保持的效果。

本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区域控制在原有用材林区范围内,该区域多年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原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植被所取代,未发现有重点保护

植物,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已经发生改变,适合其繁衍栖息的环境已被分割,拟选择造林地块不是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也不是重点保护动物的主要活动区,不存在切断或阻隔动物活动与迁徙通道,因此不会对项目区重点保护物种产生较大的影响。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常见的野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地块连片面积不大,与其它类型植被镶嵌分布,因此,不会使整个项目区野生生物种群发生大的变化。

本项目不会对重要敏感区造成直接破坏;但从原料林种植分布空间区域看,大部分区域与生态公益林镶嵌分布是其分布特点,一些地块会与生态公益林相交分布,如果在实施中,管理监督不利,有可能继续出现原料林入侵公益林区的现象,

对敏感区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有效地避免原料林基地与生态公益林及其它敏感区相交分布。

由于对本项目范围内距离新罗区生态敏感区较远,客观上避免了敏感区与原料林镶嵌格局的出现,受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相邻甚至相交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旦出现这样的分布格局,有可能会对保护区生态产生影响。

原料林基地建设最难以确定的是大面积栽植桉树的长期生态效应,即桉树林是否会自然扩展、对临近区域敏感植物或群落产生抑制。目前的研究结果还难以对这一理论问题做出结论,但从防患的角度考虑,原料林地块与生态公益林区、特别是重要群落分布区保持一定的相隔距离是必要的。

原料林基地建设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不是很明显,景观仍然由多个类型所支配,速生丰产林景观的连接度在增大,也就是说从景观尺度看一些造林地块已经合为一体,但不会形成景观的模地,还起不到能够支配景观的作用。因此,原料林基地建设不会对评价区景观生态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2)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新罗区灌木林地在项目区分布较少,多为次生的自然植被,选择灌木林地作为速生丰产林地,势必加大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看,不宜选择灌木林地和自然生长的疏残林地进行营造速生丰产林。

②新罗区降雨强度和雨量均很大,地表扰动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在25度以上的坡地上人工种植速生丰产林,难以保证整体生态效益,因此,伍宜选择25度以上的坡地造林。

③魻目区在林地清理整地中,将有1665~2219hm 2的植被遭到破坏,占项目

区总面积的1/3。从植被受破坏的总面积看,其影响是严重的,但由于造林地块的时空分布不相同,草丛植被恢复较快,可有效地减缓植被受破坏后所造成的其它不利影响。因此,从生态环境整体角度看,属可接受程度。

但如果全部采取炼山造林,将会有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出现,虽然项目区地表植被恢复较快,但在裸露和覆盖度较低期间,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大面积植被被铲除变为裸地,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环境整体的稳定性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杜绝大面积炼山方案。

全垦整地除彻底破坏造林地原有植被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外,林下植被难以恢复的可能性存在,生物多样性尚失的几率和程度加大,其结果将对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全垦整地从生态环境影响角度看,也应杜绝这种方案。

④本项目通过采取挖施肥沟施放、坑内施肥、施后立即覆土的方法,避免了肥料裸露地表、被雨水冲刷进入到水体中,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会对水体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本项目肥料是以复合肥和有机肥为主,因此,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本项目在病虫防治时,主要使用生物药剂或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农药。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在撒施农药时,必须严格操作规范,控制农药剂量,这将会减轻对有益生物的危害,确保人畜安全。

⑤本项目原料林按6年一个轮伐期,林地生态系统趋于成熟稳定时,也进入采伐时期,林地采伐对林下植被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从山坡向下滚木形成的滚木道,地表植被几乎被彻底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另外,为运送木材修建的林道,破坏植被也比较严重,水土保持措施没有,劈山(坡面)断面垂直裸露,极易引起塌方、滑坡,项目建设必须严格制定防止滚木道的形成和林道修建具体操作规范。从采伐林地时空分布、采伐面积比例分析看,不会对项目区整体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林地采伐引起的局部生态环境的变化,从生态环境整体看,属可接受程度。

⑥本项目方案中拟定运送木材道路为利用现有公路进行维护,可研报告中没有给出道路布设和其它相关内容,虽然从原料林基地在项目区的分布情况看,大部分路段可能是原有道路改建,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本次环评无法对公路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议如需进行公路建设,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5环境风险

本项目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一般的环境风险通过采取措施可有效防范风险和减缓风险造成的环境损失。

本项目种植桉树速生丰产林存在远期生态风险的隐患,因此,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严格造林地块选择,要保证与生态敏感区之间留有一定的防护距离,加快更新树种的选择及相关研究,更新前应提早进行小区试验。进入更新期前,应重新编制可研报告,按改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6防护措施与恢复对策

1)避免措施

为避免原料林基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造成影响,①严禁在公益林区内造林,或为造林随意改变或变相改变林地性质。②在自然保护区外围1000m 范围内不允许布设原料林基地。③在公益林外围100m 范围内不允许布设原料林基地。④在主干河流两侧50m 、支流两侧20m 的范围内不允许布设原料林基地。⑤规划拟造林地或年度拟造林地的地块必须在签约前上图并报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备案。

为避免由于造林地选择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清理造林地和整地时,严禁炼山;在坡地上造林,应根据不同的坡度条件进行整地,①在小于15度的坡地可进行全垦整地,在长度大于200m 的坡地上进行全垦时,应每隔100m 保留一条宽度不低于3m 的水平植被带;②在16~25度的坡地上可穴垦或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应在每一水平带之间保留原有的地表植被;③在26~35度的坡地上可穴垦,树坑应按品字形排列。

2)减缓措施

为减轻土壤侵蚀,①应尽量避免在现状侵蚀级别为强度的林地内种植速生丰产林,在营林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的造林方法及管护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水保措施,避免加剧这部分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②仅对林地内杂草、灌木及桉树萌芽覆

盖率大于70%的林地进行林地清理,在林地清理中,要求林地灌草不高于15cm ,不允许采用全垦和炼山清理林地;③选择适当的林地清理时间,避免在雨季清理林地和幼林除草;④针对造林地坡度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整地方法。机耕整地只能在坡度≤15度的林地上进行,推广采用先进的裂土器犁沟;坡度在16~

25度之间的林地采用沿等高线穴状或带状整地;⑤山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不小于1.0m 宽的生草带;坡面长度超过200m 时,每隔

100m ,保留3m 的生草保护带;⑥整地期间,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设置排水口、挡水墙等措施阻留地表径流,从而减缓水土流失;⑦幼林抚育时应采用局部松土除草,尽量保留地表植被,并将抚育下来的杂草保留原地;⑧保护林下枯枝落叶,以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和保持土壤肥力;⑨采伐和集材尽可能地保留地表植被,减少集材道的密度和数量,严格执行《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⑩在林区道路建设中,尽量避免或减少挖填方,无法避免时,应妥善处置开挖土方,并尽快恢复填方坡面的植被,以便固定土壤。

为减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①项目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划定的用材林区内。②在选择造林地时,应优先选择采伐迹地、预备造林地、规划造林地。③造林地块布设时应尽可能划出一些生物通道,保障动物活动区域间的连通性。④整地造林时注意保护冲沟、山脊部位的天然阔叶树和杂灌木,保护自然湿地。⑤保护林下植被,保护整地带间原有植被,保护林缘植被。

为减缓地力衰退,①尽量不在干旱和雨后时节进行整地,保持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②实行科学配方施肥:在造林及追肥前,对林地土壤进行理化性状分析和土壤养分诊断,根据诊断结果,确定选用肥料种类,采用配方施肥,做到土壤缺什么就补什么,维持土壤营养元素平衡;③选择合理的施肥时间及施肥方式,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林地的清理整地模式也是防治土壤水肥流失的重要措施,避免因采取不合理的营林措施而导致的水肥流失;④保护林地内枯枝落叶和地被植物,不允许在林地内收集枯枝落叶,仅对林地内杂草、灌木及桉树萌芽覆盖率大于70%时才需进行林地清理;⑤采用采伐后就地剥枝打皮的木材处理方式,以便将伐区剩

余物叶、皮和树枝归还林地;⑥禁止炼山的林地清理方式,有效保护原林地的腐殖质层,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地表蒸发。

为减缓物种单一化趋势,①合理区划小班,适当控制造林面积,单个小班的面积以100~200hm2为宜;②保留疏林/沟谷中的阔叶树及灌草植被,以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③在清理造林地和整地时,严禁炼山;在坡地上造林,应根据不同的坡度条件进行整地,在小于15度的坡地可进行全垦整地,在长度

大于200m 的坡地上进行全垦时,应每隔100m 保留一条宽度不低于3m 的水平植被带;在16~25度的坡地上可穴垦或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应在每一水平带之间保留原有的地表植被;在26~35度的坡地上可穴垦,树坑应按品字形排列;④采用多个无性系块状交互式配置造林,在林地选择面积较大的地区,适当种植相思和木荷树种,以实现混交;⑤推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加强森林保护,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将化学药品的使用量降至最低;⑥采用合理的林地布局,树龄组合、采伐计划,同时设置生物缓冲带,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走廊;⑦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层次人员,特别靠近自然保护区的项目所选林地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素质,禁止进入保护区内,禁止捕杀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⑧坚持适地适树是营林的重要原则,选择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并尽量避免长期采用同一无性系造林,有利于形成健康良好稳定的生态系统。

为减轻环境污染,①林地选择时避开饮用水源地的补给区,河流两侧保留一定的防护距离(干流两侧50m ,支流两侧20m ),不种植轮伐期长的树种;②测土科学配方施肥,禁止滥施化肥;③按照公司所制定的施肥规范进行操作,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挖穴施肥的方式,施肥后立即盖土,禁止撒施;④研发抗病性树种,采用无性系交互式块状混交的营林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制定并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与管理计划,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⑤必须使用农药时,须选用低残留、低毒性的农药,严禁使用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农药使用应优先选择无公害农药。在无风无雨天气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防止农药进入水体;⑥对肥料包装袋、农药瓶等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物要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包

装袋、农药瓶以及简易工具等也要回收处理,不得遗弃在林地内;⑦森林防火等使用的宣传牌应采用木质材料,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混凝土和塑料。

3)生态恢复

对于项目建设无法避免和减缓的生态影响,应按照谁破坏、谁补偿、谁恢复的原则,根据影响和破坏程度,给予补偿,生态补偿费用应在工程费用中列支。

原料林基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有些影响在短期内难以看出,有些影响的累积和叠加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已经出现和预

测到可能出现的生态影响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必要的生物或工程措施予以恢复。如工程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生物量损失、水土流失等,以及不按规划设计实施、不按规范作业、不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带来的生态破坏,都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恢复。生态恢复的内容应落实到初步设计文件中,具体列出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承担单位和经费概算。业主应负责制定生态恢复计划,应适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受破坏情况,及时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1.7 环境经济损益项目建设投资 13320.9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11983.0 万元,占建设投资的 89.9%。项目建成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 14.3%,投资利税率 21.7%; 财务内部收益率18.2%,财务净现值(ic=9%,税后)5809.8 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3 年)6.0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3 年)6.8 年。从广义上项目环境保护总投资合计为 11841.5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3320.90 万元)的

88.89%。从严格意义上本项目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投资,因此,在投资中应考虑增加生态环境监理费用和生态环境监测费用。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原料林基地工程列入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作为支柱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对新罗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等多个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原料林基地建设可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地改变该地区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后,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促进作用。从项目整体看,由于本项目建设属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范畴,其带来的环境经济效益远大于项目造成的环

境经济损失。 1.8 管理与监测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在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设立专门的生态环境管理处室,负责企业内部生态环境的管理。在所属的造林公司设生态环境管理科,在各林场设生态环境管理员,建立层次管理体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设在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总部,归属生态环境管理处。

本项目实施项目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定项目环境管理实施计划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方案;建立原料林基地资源、环境与管理信息系统;针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按照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本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生态环境管理的运行监督机制。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监测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生态环境监测包括两个方面,即宏观监测和定位监测。宏观监测主要是利用 3S 技术,对项目区景观、植被、水文、土壤等进行动态监测,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期评价,宏观监测的重点是掌握原料林的布局、动态变化、区域景观空间格局。定位监测是对项目区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观测,对土壤侵蚀进行观测,尤其是对林下植被的定期观测。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宏观监测全部监测内容每 3 年进行一次,原料林地块分布每年进行一次。定位监测每年进行两次,按照代表不同造林年度和重要敏感区进行布点。生态环境监测严格实施报告制度,数据审核、上报实施年报制度与特事特报制度,企业有责任向地方环境主管部门上报监测数据。 1.9 公众参与公众对该项目建设基本上持认同态度,对环境的影响认为不是很大,对经济和居民生活有一定的改善,对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和生态景观破坏等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愿意参与有关事宜。 1.10 总体结论福建省龙岩山田林业有限公司 10 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属国家启动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的范畴;该项工程符合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林业等有关规划;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当地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森林覆盖率;该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生态效益。项目建设没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看属可接受程度,只要严格执行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重要敏感

区、重点保护物种构成威胁,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会造成地力衰退、林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与面源污

染加重的现象。项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后,对项目区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严格执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项目可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