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91~2013年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及答案

1991~2013年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及答案

1991~2013年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及答案
1991~2013年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及答案

199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互为消长

D. 平衡协调

E. 互相转化

2. 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 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E. 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

3. 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

A. 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

B. 肺具有布散水液的功能

C. 肺具有输精于皮毛的功能

D 肺为脏腑之华盖 E. 饮入于胃……上归于肺

4.“乙癸同源”应归属于:

A. 肝和心的关系

B. 肝和肺的关系

C. 肝和肾的关系

D. 肝和牌的关系

E. 肾和牌的关系

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 气能生津

B. 津能化气

C.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气

E. 气能行津

6. 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A. 经别

B. 别络

C. 浮络

D. 孙络

E. 奇经

7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

A. 脉凝泣而变色

B. 皮搞而毛拔

C. 筋急而爪枯

D. 肉胝皱而唇偈

E. 骨痛而发落

8.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

A. 体内气机的逆乱

B. 体内阴血的不足

C. 体内阳气之变动

D.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E. 体内筋脉失常

9.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任脉

C. 冲脉

D. 足阳明胃经 E 足太阴脾经

10.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于:

A. 逆治法

B.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C.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D. 扶阳配阴,扶阴配阳 E 以上都不是

11. 李士材的《诊家正眼》把脉象分为多少种 ?

A. 24 种

B. 28 种

C. 27 种

D. 32 种

E. 36 种

12. 望色十法中“夭”是指:

A. 色惨

B. 色闭

C. 色开

D. 色深浓

E. 色枯楠

13. 腐苔主病与哪一项无关?

A. 食积

B. 痰浊

C. 湿温

D. 肝痈

E. 下疳

14. 多食易饥 , 大便漉泄是

A. 食积不化

B. 脾胃虚弱

C. 肝牌不和

D. 胃火亢盛

E. 胃强脾弱

15. 天亮咳甚属于:

A. 寒湿

B. 肾亏

C. 脾虚

D. 燥热

E. 肺实

16. 下列哪种脉象不主实证 ?

A. 革脉

B. 滑脉

C. 结脉

D. 肾脉

E. 弦脉

17. 解索脉的特征是

A. 脉在筋肉之间,脉搏极迟慢

B. 脉在筋肉之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 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

D. 脉在皮肤,如虾游水

E. 以上都不是

18. 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属于:

A. 足厥阴肝经病证

B. 足太阴脾经病证

C. 足少阴肾经病证

D. 足少阳胆经病证

E.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19. 少阴热化证的心烦不寐是因:

A. 热扰胸脯

B. 热扰心神

C. 内有燥屎

D. 肝阳上亢

E. 水亏火旺

20. 温病上焦病证不见以下哪个症状 ?

A. 口渴

B. 谵语

C. 肢厥

D. 瘛疭

E. 脉浮数

21. 哪味药可治痹痛、疥癣?

A. 麝香

B. 牛黄

C. 冰片

D. 苏合香

E. 菖蒲

22. 蜀漆的来源是

A. 漆树的枝叶

B. 泽漆的全草

C. 黄常山的嫩枝叶

D. 干漆的加工品

E. 田三七的根

23. 蟾酥内服一次用量是

A.0.015~0.03 克

B.0.3~0.6 克

C.0.1~0.2 克

D.0.002~0.004 克

E. 以上都不是

24. 我国最早记载制成乌头碱结晶的文献是

A. 《本草纲目》

B. 《本草蒙荃》

C. 《炮制大法》

D. 《白猿经》

E. 《本草备要》

25. 地龙的功效是

A. 息风、平喘、祛风湿

B. 息风、利尿、退黄疸

C. 息风、利尿、退虚热

D. 息风、安神、平喘咳

E. 息风、平喘、通经络

26. 栀子的归经是

A. 心、肺、胃、三焦经

B. 心、肝、胃、肺经

C. 心、肺、胆、膀胱经

D. 心、胃、肝、胆经

E. 心、胃、肺、膀胱经

27. 清肝养血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A. 谷精草

B. 密蒙花

C. 青葙子

D. 菟丝子

E. 沙苑子

28. 固精缩尿兼能涩肠止泻的药是

A. 金樱子

B. 桑螵蛸

C. 覆盆子

D. 赤石脂

E. 乌梅

29.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苦味药的作用 ?

A. 清热泻火

B. 泄降逆气

C. 引药下行

D. 通泻大便

E. 燥湿坚阴

30. 既能燥湿止带,又能消肿排脓的药是

A. 乌贼骨

B. 白蔹

C. 白芷

D. 苍术

E. 白果

31. 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的是

A. 阳和汤

B. 炙甘草汤

C. 六昧地黄丸

D. 泰山磐石散

E. 玉女煎

32.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功用各有所长,其中紫雪丹长于:

A. 清热

B. 解毒

C. 豁痰

D. 开窍

E. 镇痉

33. 犀黄丸的功用是

A.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B. 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消散瘿瘤

C. 解毒消痛,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D.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凉血消肿

E. 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34. 苇茎在千金苇茎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ν

A. 清肺泄热

B. 生津止渴

C. 化瘀排脓

D. 润肺排痰

E. 利湿消痈

35. 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脉虚弦者,治宜选用:

A. 一贯煎

B. 越鞠丸

C. 逍遥散

D. 四逆散

E. 以上都不适宜

36.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体倦口干,舌红少苔,脉象虚数者,治宜选用:

A. 导赤散

B. 白虎加人参汤

C. 生脉散

D. 竹叶石膏汤

E. 王氏清暑益气汤

37. 既可用以治疗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或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淋漓不止;又可用以治疗脾不健运所致的食少体倦,神疲少寐的方剂是

A. 温牌汤

B. 健脾丸

C. 清脾饮

D. 实脾散

E. 归脾汤

38.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臆气不除者治宜选用:

A. 三子养亲汤

B. 苏子降气汤

C. 半夏泻心汤

D. 四磨汤

E. 旋覆代赭汤

39. 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宜选用:

A. 复元活血汤

B. 桂枝茯苓丸

C. 失笑散

D. 生化汤

E. 温经汤

40. 外感咳嗽,经用解表宣肺方药,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臼者,治宜选用:

A. 杏苏散

B. 桑杏汤 C 桑菊饮 D. 止嗽散 E. 泻白散

41. 肺痈成痈期的病理是

A. 热盛血瘀

B. 热伤肺气

C. 肉腐血败

D. 热毒留恋

E. 以上都不是

42. 哮证发作期的病因病理关键是

A. 宿痰内伏于肺

B.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C 痰气相击,气道被阻

D 邪客于肺,气道不利 E. 脏腑虚弱 , 气失所主

43. 饮证与水肿,同为津液病变,其不同在于:

44. 某患者,久咳,兼有便漉乏力之症,医师用六君子汤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此种治疗方法,符合中医哪种治则?

A.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B. 益火消阴

C. 开通表里

D. 塞因塞用

E. 虚补其母

45. 症见喘促短气,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脉象细弱。当属何种证候 ?

A. 肺阴亏虚之喘证

B. 肺脾气虚之喘证

C. 肺气阴两虚之喘证

D. 肺肾阴亏之喘证

E. 脾肾两虚之喘证

46. 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热,或骨蒸额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而干、或有

裂纹,无苔或少苔,脉象细数,治疗应取何法 ?

A. 益气生血,甘温除热

B. 滋阴清热

C. 益气养阴

D. 养血解表

E. 以上都不是

47. 记载“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者,是哪一书 ?

A. 《灵枢·胀病》

B.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C. 《金匿要略·痰饮咳嗽病》

D. 《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

E. 《丹溪心法·咳嗽》

48. 症见自汗或盗汗,汗液粘或衣服黄染,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沉滑,属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者,宜用:

A. 龙胆泻肝汤

B. 黄苓滑石汤

C. 三仁汤

D. 四妙丸

E.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49. 虚证不寐的病理变化,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A. 阴血不足

B. 气血两虚

C. 脾虚胃弱

D. 胆虚有热

E. 阳气不足

50. 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出自何书 ?

A. 《景岳全书》

B. 《济生方》

C. 《血证论》

D. 《丹溪心法》

E.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51. 反胃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 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B. 温中健脾,降气和胃

C. 健脾和胃,理气降逆

D. 养阴益胃,理气降逆

E.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52. 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其病理为:

A. 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

B. 肾阳不足,寒邪内侵

C. 脾阳不振,寒邪内侵

D. 寒邪内侵,阳气不运

E. 阴寒内盛,外寒入侵

53. 用槟椰南瓜煎治疗绦虫病,其服药顺序是

A. 槟榔、南瓜子、元明粉

B. 槟榔、元明粉、南瓜子

C. 南瓜子、元明粉、槟榔

D. 南瓜子、槟榔、元明粉

E. 元明粉、南瓜子、槟榔

54. 症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胸院痞闷,纳少泛呕,肢体倦怠,舌苔自腻,脉濡缓,治宜选用:

A. 藿香正气散

B. 平胃散

C. 五苓散

D. 胃苓汤

E. 理中汤

55.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是哪一本书最早提出来的 ?

A. 《诸病源候论》

B. 《景岳全书》

C. 《金匮要略》

D. 《医学心悟》

E. 《张氏医通》

56. 首先指出噎隔的基本病理为“食管窄隘使然”者,是哪一医家 ?

A. 叶天士

B. 徐灵胎

C. 张景岳

D. 王清任

E. 朱丹溪

57. 张某,腹中绞痛,欲吐欲泻不得,烦躁闷乱,脉象沉伏,可选用:

A. 玉枢丹

B. 霍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C. 燃照汤

D. 蚕矢汤

E. 竹叶石膏汤

58. 哪一书,将痢疾称之为“滞下”?

A. 《内经》

B. 《难经》

C. 《诸病源候论》

D. 《千金要方》

E. 《外台秘要》

59. 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者,治疗首选方为:

A. 川芎茶调散

B. 龙胆泻肝汤

C. 芎芷石膏汤

D. 桑菊饮

E. 天麻钩藤饮

60. 眩晕病机颇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下列哪四个方面 ?

A. 痰、火、风、瘀

B. 风、痰、湿、瘀

C. 风、痰、虚、瘀

D. 痰、湿、虚、瘀

E. 以上都不是

61. 中风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用何方最佳 ?

A. 桃仁红花煎

B. 天麻钩藤饮

C. 当归四逆汤

D. 黄芪桂枝五物汤

E. 补阳还五汤

62. 下列各病证中,除了哪个病证外,都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汤 ?

A. 感冒属于表寒里热者

B. 胸痹属于痰热蕴结兼风热表证者

C. 肺痛初起,喘较甚者

D. 喘证属于风热犯肺者

E. 饮证属于饮犯胸肺,症见热盛有汗,咳喘者

63. 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症。发则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有尖叫与二便失禁等。也可仅有短暂

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苔白腻,脉多弦滑,此属痛症哪种型 ?

A. 脾胃虚弱

B. 肝火痰热

C. 阴虚火旺

D. 肝风痰浊

E. 痰瘀互结

64. 厥证的基本病理为:

65. 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肢体强劲而不温,面白唇黯,喉中痰声,静卧不烦,苔自腻,脉沉滑,

其治疗宜选用:

A. 局方至宝丹

B. 菖蒲郁金汤

C. 苏合香丸

D. 牵正散加味

E. 礞石滚痰丸

66. 阳痿的发病机理,每多涉及到哪几经 ?

A. 心、肺、肾三经

B. 肝、肾、胃三经

C. 肺、牌、肾三经

D. 牌、胃、肾三经

E. 心、肝、肾三经

67. 癃闭的发生,是由于何者气化失常所致 ?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68. 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在于:

A. 属虚属实

B. 在表在里

C. 属寒属热

D. 尿痛与不痛

E. 血在尿前尿后

69. 消渴的病理主要是

A. 劳累过度,伤肺损牌

B. 劳欲过度,损伤元气

C. 饮食不节,食积化热

D. 燥热偏胜,阴津亏耗

E. 气郁化火,消烁阴津

70. 痿证的病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肺热伤津

B. 湿热侵淫

C. 脾胃虚弱

D. 肝肾阴亏

E. 寒湿侵袭

71. 痹证属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何方为通用的基础方进行治疗 ?

A. 防风汤

B. 羌活胜湿汤

C. 独活寄生汤

D. 蠲痹汤

E. 当归四逆汤

72. 《理虚元鉴》所说的“治虚有三本”,是指哪三脏?

A. 心、肝、肾

B. 肺、肝、肾

C. 心、肝、脾

D. 牌、肝、肾

E. 肺、牌、肾

二、B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每

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左肾右命门说 B. 两肾总号命门说 C“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D“命门者,目也”说 E. 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73. 《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74. 《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 熏于育膜,散于胸腹 C. 通过三焦,流行全身D.上荣于头目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75. 宗气的分布是:

76. 卫气的分布是:

A.呼吸喘促,胸胁胀满

B.呼吸喘促,气粗有力

C. 呼吸喘促,咯痰粘稠,不易咯出

D. 呼吸喘促,声低无力

E. 呼吸喘促,呼多吸少

77. 肾虚喘促为:

78. 肺虚喘促为:

A. 足三里

B. 中府

C. 肺俞

D. 上巨虚

E. 期门

79. 肺病时,按压哪个穴有压痛 ?

80. 肠痛时,按压哪个穴有压痛 ?

A. 龟板

B. 龙骨

C. 鳖甲

D. 牡蛎

E. 代赭石

81. 功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药是:

82. 功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善治阴虚风动的药是:

A. 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通经下乳

B. 清热泻火,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C. 利尿通淋,润肠通便,行滞下乳

D. 平肝舒肝,祛风明目,活血通乳

E. 通络搜风,消肿排版,通经下乳

83. 木通的功效:

84. 冬葵子的功效:

A. 桂枝汤

B. 玉屏风散

C. 防己黄芪汤

D. 炙甘草汤

E. 补中益气汤

85.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86.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软者,治宜选用:

A. 血府逐瘀汤

B. 通窍活血汤

C. 少腹逐瘀汤

D. 身痛逐瘀汤

E. 复元活血汤

87. 痕阻头面,见头痛昏晕,耳聋,脱发,面色青紫者,治宜选用:

88. 跌打损伤,瘀留胁下,痛不可忍者,治宜选用:

A. 附子梗米汤

B.乌头桂枝汤

C. 通脉四逆汤

D. 桂枝加黄芪汤

E. 暖肝煎

89. 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面赤,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宜选用:

A.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C.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D.清热润肺,凉血止血

E.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91. 鼻衄,口干咽燥,或身热汗出,咳嗽痰粘而少,舌红,苔薄黄,脉数,治法应选用:

92.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喜饮,口臭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治法应选用:

A. 身黄

B. 目黄

C. 舌苔黄

D. 小便黄

E. 汗液色黄

93. 确定黄疸的主要依据是:

94. 虚证黄疸与萎黄病之区别主要在于:

A. 头痛而眩

B. 头痛而空

C. 头痛隐隐而晕

D. 头痛昏蒙眩晕

E. 头痛如裂

95. 血虚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96. 痰浊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A. 心、牌、肾

B. 肺、肝、肾

C. 肝、牌、心

D. 肺、牌、肾

E. 肝、脾、肾

97. 水肿的病位在:

98. 鼓胀的病位在:

三、C.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

和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肾主闭藏的生理功能

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 两者都有关

D. 两者都无关

99. 月经来潮与否,取决于:

100.“天癸”的至与竭,取决于:

A. 肝的疏泄功能

B. 肝的藏血功能

C. 两者都有关

D. 两者都无关

101. 与血液的运行和调节有关的是:

102. 与脾气升清有关的是:

A. 热盛

B. 瘀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络舌主:

104. 舌有紫色斑点主:

A. 腹胀便溏

B. 呕吐涎沫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5. 肝牌不调可见:

106. 肝胃不和可见:

A. 止泻固肾

B. 敛肺止咳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7. 罂粟壳的功效是:

108. 莲子的功效是:

A. 清热凉血

B. 养阴生津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生地的功效是:

110. 玄参的功效是:

A. 镇心安神

B. 泻火养阴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111. 酸枣仁汤的功用特点是:

112. 朱砂安神丸的功用特点是:

A. 脾虚气滞

B. 寒热互结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113. 枳术丸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是:

114. 枳实消痞丸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是:

A. 阴寒凝滞

B. 心血瘀阻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5. 胸部刺痛,痛处不移,舌质黯,脉沉,证属:

116. 胸痛彻背,心悸,胸闷,气短,舌质黯,苔白,脉沉细,证属:

A. 阴虚火旺

B. 心脾两虚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7. 郁证的病因病理应是:

118. 惊悸的病因病理应是

A. 项背强直,口噤不得语,四肢抽搐,伴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紧急

B. 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9. 柔痉的临床表现为:

120. 刚痉的临床表现为:

四、X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题意,有几个正确选项,请你在

答题纸上把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或者少选都不得分

121. 维持呼吸功能正常和重要环节是

A.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 肾主蒸腾气化功能

C.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D. 肾主闭藏的生理功能

122. 心开窍于舌的主要机理是

A. 舌为心之苗

B.心气通于舌

C. 心血荣于舌

D.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于舌本

123. 气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的功能是

A. 温煦功能

B. 气化功能

C. 防御功能

D. 固摄功能

124.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主要为:

A. 三焦水道失于通利

B. 肺宣发肃降功能障碍

C. 肝疏泄功能失调

D. 脾运化功能障碍

125. 胃的功能失调病机,主要是指:

A. 受纳障碍

B. 腐熟水谷功能异常

C. 和降失职

D. 胃气上逆

126. 导致女子胞生理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气血不和

B. 心、肝、脾、肾功能障碍

C. 冲、任气血不足

D. 督、带经气失和

127. 红舌常见于:

A. 阴虚证

B. 气虚证

C. 实热证

D. 真寒假热证

128. 裂纹舌形成的病机是

A. 脾虚湿浸

B. 热盛伤津

C. 血虚不润

D. 阳气虚衰

129. 下述各证中有胁痛的是

A. 肝气郁结

B. 肝胆湿热

C. 寒滞肝脉

D. 肝阴虚

130. 弦脉主病为:

A. 宿食

B. 痰饮

C. 热盛

D. 痛证

131. 虚寒证的主要特征有:

A. 全身寒战

B. 畏寒肢冷

C. 恶风恶寒

D. 喜暖喜按

132. 下列哪些病证可见肩痛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阴心经

133. 以下所述属于不妥的是

A. 黄芪、白术都有补益脾肺之气而固表的作用

B. 凡用人参之处均可用党参代之而用量加倍

C. 女贞子、墨旱莲都有补益肝肾、明目止血之功

D. 龟板、鳖甲都有滋阴潜阳之功

134. 常用盐制的药物有:

A. 知母、黄柏

B. 杜仲、补骨脂、沙苑子

C. 泽泻、车前子

D. 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135. 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

A. 芒硝

B. 芦荟

C. 巴豆

D. 千金子

136. 下列哪些是吴茱萸的适应证 ?

A. 中寒腹痛,寒痛脚气

B. 厥阴头痛,呕吐涎沫

C.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D. 呕吐吞酸,或寒或热

137. 治疗温病血热毒盛,发斑发疹的常用药是

A. 犀角、羚羊角

B. 玄参、丹皮

C. 生地、赤芍

D. 大青叶、板蓝根

138. 能养胃生津的药是

A. 玉竹

B. 石斛

C. 麦冬

D. 女贞子

139. 大黄蟅虫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红花、牛膝

B. 黄芩、杏仁

C. 黄连、当归

D. 地黄、芍药

140.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枳实、厚朴

B. 大黄、杏仁

C. 芍药、当归

D. 牛膝、桃仁

141. 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

A. 行气疏肝

B. 燥湿除满

C. 活血通络

D. 散寒止痛

142. 瓜萎根在复元活血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 清热润燥

B. 生津止渴

C. 消肿排脓

D. 消瘀散结

143. 完带汤所治带下证的病因病机是

144.川芎茶调散遣药组方的主要理论根据是

A. 外风宜散

B. 内风宜熄

C. 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D.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45. 暑令感冒的治疗,可用何方 ?

A. 清暑益气汤

B. 藿朴夏苓汤

C. 鸡苏散

D. 新加香薷饮

146. 内伤咳嗽,治以调理脏腑为主是指:

A. 补肾

B. 健脾

C. 养肺

D. 清肝

147. 下列何方治疗支饮 ?

A. 苓甘五味姜辛汤

B. 小青龙汤

C. 木防己汤

D. 苓桂术甘汤

148. 肺痨病见以下哪些证候,可认为预后不良:

A. 咳嗽频剧,咳血时作

B. 男子梦遗,女子经闭

C. 大肉削瘦,大骨枯搞

D. 音哑声嘶,肢浮便清

149. 癫证临床分型常见:

A. 火盛伤阴

B. 痰气郁结

C. 心脾两虚

D. 痰火上炎

150. 胃痛日久不愈,瘀血凝滞的原因是:

A. 气机郁滞

B. 牌胃虚寒

C. 病邪久客

D. 阴虚胃热

151.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哪种病证 ?

A. 衄血

B. 不寐

C. 耳鸣、耳聋

D. 遗精

152. 便秘证见面红目赤,腹胀心烦,舌红,苔黄,脉滑,可选用:

A. 麻子仁丸

B. 更衣丸

C. 五仁丸

D. 济川煎

153. 饮食停滞之呕吐,可选用何方治疗 ?

A. 保和丸

B. 半夏厚朴汤

C. 小承气汤

D. 竹茹汤

154. 治疗气滞血阻之积证的方剂可选用:

A. 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B. 大七气汤

C. 加味逍遥散

D. 五积散

155. 膏淋的治则是

A. 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B. 益气升陷,补肾固涩

C. 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D.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156. 经脉受阻引起的腰痛,其病因可有:

A. 感受寒湿

B. 感受湿热

C. 气滞血瘀

D. 肾亏体虚

157. 哪一位医家认识到中风的发生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

A. 玉清任

B. 张山雷

C. 张伯龙

D. 张寿甫

158. 百合固金汤治疗以下何种病证 ?

A. 肺阴不足之咳嗽

B. 肺脾两虚之虚劳

C. 肺阴亏虚之肺痨

D. 阴虚火旺之咳血

159. 消渴并发白内障、雀目宜选用:

A. 羊肝丸

B. 知柏地黄丸

C. 六味地黄丸

D. 杞菊地黄丸

160. 《外科正宗》一书中治疗瘿瘤的主要治法是

A. 行散气血

B. 行痰顺气

C. 破气通络

D. 活血消坚

199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A)1 B 2 B 3 A 4 C 5 D 6 E 7 D 8 C 9 D 10 E 11 B 12 E 13 C 14 E 15 C 16 A 17 E 18 A 1 9 E 20 D 21 E 22 C 23

A 24 D 25 C 26 A 27 C 28 A 29 C 30 C 31

B 32 E 33

C 34 A 35 C 36 E 37 E 38 E 39

D 40 D 4 1A 42 B 43 D 44 E

45 B 46 B 47 E 48 A 49 A 50 E 51 B 52 A 53 D 54 A 55 C 56 A 57 A 58 D 59 C 60 D 61 E 62 B 63 D 64 B 65 C 66

B 67 D 68 D 69 D 70 E 71 D 72 E

(B) 73 A 74 D 75 A 76 B 77 E 78 D 79 C 80 A 81 D 82 C 83 B 84 C 85 C 86 B 87 B 88 A 89 C 90 B 91 C 92 E 93 B 94

B 95

C 96

D 97 D 98 E

(C) 99 C 100 A 101 C 102 A 103 A 104 B 105 A 106 C 107 C 108 A 109 C 110 C 111 D 112 C 113 A 114 C 115 B 116 A

117 C 118 C 120 A

(X) 121.ACD 122.BCD 123.BD 124.ABCD 125.ABC 126.ABCD 127.AC 128.BC 129.ABCD 130.BD 131.BCD 132.ABD 133.ABC134.ABCD 135 ABCD 136 ABCD 137 ABCD 138 ABC 139 BD 140 AB 141 AD 142 AD143 ABD 144 AC 145 BD 146 ABCD 147 ABC 148 ABCD 149 BC 150 AC 151 ABCD 152 AB 153 ACD 154 ABD 155 BD 156 ABC 157 BCD 158 D 159 AD 160 ABD.

199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 阴和阳即是矛盾

C. 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 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 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物

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互根

C. 阴阳平衡

D. 阴阳转化 E 阴阳制约

3. 下列不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 呼、笑、歌、哭、呻

B. 筋、脉、肉、皮毛、骨

C. 青、赤、黄、白、黑

D. 角、徵、商、宫、羽

E. 酸、苦、甘、辛、咸

4.《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丈夫七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

A.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B. 肾气衰,发堕齿槁

C.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D. 肾脏衰,形体皆极

E.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5. 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肝喜条达

B.肝恶抑郁

C.肝体阴而用阳 D 肝为刚脏,主动,主升 E.肝赖血液以濡之,赖肾水以滋之

6. 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 , 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 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 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 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 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 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7.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 主气的升发

B. 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C. 通行三气

D. 原气之别使

E. 以上都不是

8.“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 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 相火同寄于肝肾

C. 肝肾同属于下焦

D. 精血相互生化

E. 肝肾之阴相通

9. 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燥胃湿,燥湿相济

B.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 胃主纳谷,脾主磨谷

D.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 胃为水谷之海,牌为胃行其津液

10. 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 足少阴与足太阳

B. 手少阳与足少阳

C. 手阳明与足阳明

D. 足厥阴与足太阳

E. 足阳明与足少阳

11. 下列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12. 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A. 胸腹部

B. 肌肤体表部位

C. 关节和骨骼附近

D. 四肢末端

E. 头面及项部

13.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

A. 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E.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4. 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A. 吉中之顺

B. 吉中之小逆

C. 正病正色

D. 凶中之顺

E. 凶中之逆

15.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为:

A. 肺痈

B. 肺痿

C. 肺胀

D. 肺痨

E. 以上都不是

16. 白锫的出现,多因:

A. 气分热盛 , 熏蒸皮肤

B. 风湿热邪留于肌表

C. 湿热火毒内蕴

D. 风热外袭肺卫

E. 湿郁汗出不彻

17. 舌络少苔而润 , 属于:

A. 阴虚火旺

B. 营血有热

C. 表热证

D. 血瘀证

E. 气分热盛

18. 腻苔的特征是

A. 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

B.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

C. 舌面上出现饭粒样麋点

D. 苔质颗粒不消,垢浊胶结

E. 以上都不是

19. 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

A. 脾气虚损

B. 阴经郁热

C. 外感风热

D. 湿遏热伏

E. 阳明腑实

20. 以下何脉不主宿食?

21. 气滞血瘀的痛证可见:

A. 革脉

B. 涩脉

C. 紧脉

D. 牢脉

E. 迟脉

22. 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为何脉 ?

A. 雀啄脉

B. 釜沸脉

C. 解索脉

D. 弹石脉

E. 鱼翔脉

23. 下列哪项与俞穴按诊无关 ?

A. 局部有条索状物

B. 出现结节 D. 有压痛

C. 有敏感反应点 E. 有波动感

24. 鉴别表证和里证的要点,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

A. 脉浮或沉

B. 舌苔白或黄

C. 有无头身疼痛

D. 有无恶寒发热

E. 有无咳嗽咯痰

25. 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属于:

A. 表热里寒

B. 真热假寒

C. 上热下寒

D. 真寒假热

E. 表寒里热

26. 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属于:

A. 风寒束肺

B. 寒邪客肺

C. 饮停于肺

D. 痰湿阻肺

E. 以上都不是

27. 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

A. 舌质红络

B. 夜间低热

C. 脉象细数

D. 时有谵语

E. 心烦不寐

28. 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 ?

A. 旋覆花包煎

B. 生大黄后下 D. 阿胶炸化兑服

C. 鹤草芽入煎服 E. 附子先煎

29. 既治风湿热痹,又治湿热黄疸的药物是

A. 茵陈

B. 垂盆草

C. 白鲜皮

D. 防己

E. 五味子

30. 功能补肺气、补肺阴、补脾气、补脾阴、补肾固涩的药物是

A. 太子参

B. 西洋参

C. 黄精

D. 山药

E. 五味子

31. 虎杖的功效是

A. 活血调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疮,化痰平喘

B. 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化痰止咳

C. 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通便,化痰止咳

D. 活血通络,法湿退黄,清热解毒,利尿通便

E. 活血消锄,利湿退肿,解毒疗疮,化痰通便

32. 乌药的归经是

A. 肺、肝、脾、肾经

B. 肺、牌、肾、膀胱经

C. 肺、胃、肝、膀胱经

D. 肝、胃、大肠、膀胱经

E. 肝、肾、胃、小肠经

33. 治疗筋骨折伤首选药组是

A.当归、乳香、丹参

B.桃仁、红花、郁金

C.大黄、丹皮、赤芍

D. 蟅虫、骨碎补、自然铜

E.血竭、儿茶、麝香

34.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主治风湿热痹的药组 ?

A. 黄柏、蚕砂

B. 木通、防己

C. 独活、威灵仙

D. 白鲜皮、薏苡仁

E. 忍冬藤、络石藤

35. 槟榔的功效是

A. 杀虫、消积、行气、活血

B. 杀虫、消积、行气、止泻

C. 杀虫、消积、行气、止咳

D.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E. 杀虫、消积、行气、止瘸

36. 马钱子日服剂量是

A.0.3~0.9克

B.0.15~0.3克

C.0.05~0.1克

D.0.03~0.06 克

E.0.1~0.3 克

37. 哪味药能治疗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

A. 麝香

B. 樟脑

C. 苏合香

D. 菖蒲

E. 冰片

38:下列哪味不是治疗梅毒的药物 ?

A. 大风子

B. 苦参

C. 硼砂

D. 轻粉

E. 土茯苓

39. 功能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药物是

A. 瓦楞子

B. 牡蛎

C. 乌贼骨

D. 赤石脂

E. 禹余粮

40.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凉肝息风药 ?

A. 牛黄、羚羊角

B. 菊花、钩藤

C. 蚤休、熊胆

D. 胆南星、全蝎

E. 玳瑁、珍珠

41. 古代医籍中,系统论述“八法”者,首推: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伤寒明理论》

D. 《医学心悟》

E. 《医方集解》

4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内容的是

A. 补、和

B. 攻、散

C. 滑、涩

D. 寒、热

E. 固、因

43. 下列何药不是一贯煎的组成药物 ?

A. 北沙参

B. 天门冬

C. 麦门冬

D. 生地黄

E. 枸杞子

44. 牵正散的组成药物是

A 僵蚕、白附子、薄荷B.蜈蚣、白附子、全蝎C.全蝎、白附子、僵蚕D.蜈蚣、白附子、僵蚕 E僵蚕、蜈蚣、全蝎

45. 下列何药不是四妙勇安汤的组成药物 ?

A. 银花

B. 连翘

C. 玄参

D. 当归

E. 甘草

46. 大补阴丸的功用是

A. 滋阴补肾

B. 滋阴疏肝

C. 滋阴降火

D. 滋阴潜阳

E. 滋阴息风

47. 败毒散的功用是

A. 峻下热结,泻火解毒 B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C 疏散风邪,清热解毒 D. 解毒消痛,化痰散结 E. 以上都不是

48. 完带汤的功用特点是

A. 健脾化湿止带,兼以清热

B. 健脾收涩止带,兼以化湿

C. 健脾化湿止带,兼以舒肝

D. 益气健脾和营,兼以止带

E. 健脾渗湿止带,兼以养血

49. 枣仁汤中配伍茯苓的主要用意是

A. 健脾渗湿

B. 利水消肿

C. 渗湿止泻

D. 利水蠲饮

E. 以上都不是

50. 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主要用意是

A.燥湿化痰而和胃

B.和胃降逆而止呕C 通降胃气而散结 D降逆散结而消痞 E化痰开胃而行津

51. 旋覆代赭汤主治:

A肝郁气结之痞 B寒热互结之痞 C水与热结之痞 D.湿浊困阻之痞 E.胃虚痰阻之痞

52. 胶艾汤主治:

A.阴虚内热,冲脉不固之崩漏

B. 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

C.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崩漏

D. 冲任虚损,阴血不守之崩漏

E.少腹痰阻,血不循经之崩漏

53. 桂枝茯苓丸主治:

A. 脾阳不足,聚湿成饮,咳痰稀白,胸膈不快

B. 中阳不足,饮停心下,胸胁支满,心悸目眩

C. 脾失健运,痰停中脘,流溢四肢,臂疼肢肿

D. 下焦虚寒,小便自浊,频数无度,凝如膏糊

E. 以上俱非所宜

54. 风温犯肺,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治宜选用:

A. 杏苏散

B. 桑杏汤

C. 银翘散

D. 桑菊饮

E. 止嗽散

55. 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

A.宿痰内伏于肺

B.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C.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D.邪客于肺,肺气不利

E. 痰瘀互结,肺失宣

56. 最早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及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的医家是

A. 孙思邈

B. 危亦林

C. 朱丹溪

D. 王肯堂

E. 林佩琴

57.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血不足型心悸的主症?

A. 善惊易恐

B. 心悸头晕

C. 面色无华

D. 倦怠无力

E. 脉结代而心动悸

58 久病自汗、盗汗、病及肺肾,以阴亏为主而火热不甚者,应在用:

A. 黄连阿胶汤

B. 当归六黄汤

C. 知柏地黄丸

D. 麦味长寿丸

E. 清燥救肺汤

59. 患者小便频数带血,其色淡红,饮食减少,精神困惫,面色萎黄,腰背酸痛,少腹坠胀不舒,头晕耳鸣,舌质淡,脉虚

软,治疗主方宜选:

A. 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B. 六昧地黄丸合无比山药丸

C. 无比山药丸合补中益气汤

D. 无比山药丸合六君子汤

E. 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

60. 证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治疗主

A. 茵陈五苓散

B. 茵陈蒿汤

C. 甘露消毒丹

D.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E. 大柴胡汤

61.“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

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此语出自:

A.《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 B《济生方·积聚论治》 C《医学入门·积聚门》

D.《医宗必读·积聚》

E.《景岳全书·积聚》

62. 患者项背强直,口噤不语,时作抽搞,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紧,病前无创伤史,

当选用何方 ?

63. 下列哪项不是癫狂病的主症 ?

A. 语无伦次

B. 躁妄打骂

C. 喜怒无常

D. 流涎抽搞

E. 神志痴呆

64. 风痰闭阻之痛证的治法应为:

A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B涤痰息风,开窍定瘸 C平肝息风,定神定惊D 清热泻火,顺气豁痰 E舒肝和胃,健脾化

65. 少阳头痛可选用下列哪组引经药 ?

A. 黄苓、蔓荆子、川芎

B.柴胡、川芎、黄苓

C. 吴茱萸、藁本、钩藤

D.葛根、自芷、柴胡 E 羌活、川芎、柴胡

66. 患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目赤口苦,便干溲赤,舌苔黄燥,脉象弦数,其治疗主方

应为:

A. 天麻钩藤饮

B. 镇肝熄风汤

C. 龙胆泻肝汤

D. 丹栀逍遥散

E. 当归芦荟丸

67. 患者遍身浮肿而光亮,伴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尿短赤,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宜选用何方 ?

A. 五皮饮合五苓散

B. 疏凿饮子

C. 猪苓汤

D. 十枣汤

E. 八正散

68. 患者半年前始觉下肢乏力,渐致不能任地,腰脊疲软,头晕耳鸣,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何方治疗 ?

A. 左归饮

B. 左归丸

C. 大补阴丸

D. 独活寄生汤

E. 虎潜丸

69. 患者肢体关节疼痛重着,痛处不移,局部微肿,扪之无灼热感,四肢沉重,肌肤麻术,接近关节处尤为明显,舌淡胖、

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治当选用何方 ?

A. 乌头汤

B. 防风汤

C.薏苡仁

D. 三痹汤

E. 桂枝汤

70.“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 此论见于:

A. 《诸病源候论》

B.《儒门事亲》

C.《景岳全书》

D.《丹溪心法》

E.《医学心悟》

71. 患者低烧半载,时觉身热心烦,热势随情绪好坏而起伏,平时急躁易怒,胸胁胀闷,两乳作胀,月经不调,口苦,苔黄,

脉弦略数,治宜选用:

A. 龙胆泻肝汤

B. 柴芩温胆汤

C. 丹栀逍遥散

D. 滋水清肝饮

E. 血府逐瘀汤

72. 患者咳呛咯血,劳热骨蒸,盗汗遗精,声嘶失音,形体虚弱,形寒畏冷,自汗,喘息气短,面浮肢肿,饮食少进,大便

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脉象微细,治宜选用:

A. 百合固金汤

B. 补肺阿胶汤

C. 保真汤

D. 月华丸

E. 人参养荣丸

二、B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每

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元神之府

B. 精明之府

C. 中精之府

D. 血之府

E. 孤府

73. 三焦为:

74. 脉为:

A. 推动作用

B. 营养作用

C. 气化作用

D. 防御作用

E. 固摄作用

75.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

76. 卫气的主要功能是

A. 因人制宜

B. 因地制宜

C. 因时制宜

D. 既病防变

E. 标本论治

77.“用热远热”、“用凉远凉”属于:

78.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

A. 口淡乏味

B. 口甜而粘腻

C. 口苦

D. 口中泛酸 E 口中酸馊

79. 肝胃蕴热可见:

80. 脾胃湿热可见:

A. 心虚

B. 肝虚

C. 脾虚

D. 肺虚

E. 肾虚

81. 少气息微,皮毛不泽为:

82. 目徨徨无所见,囊缩筋挛,善恐为:

A. 利胆退黄,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B. 利胆退黄,泻火解毒,凉血祛瘀,化痰通便

C. 利胆退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

D. 利胆退黄,活血行气,调经止痛,清心除烦

E. 利胆退黄,凉血化痪,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83. 郁金的功效是:

84. 栀子的功效是:

A. 祛风止痒,燥湿化痰,解毒散结

B. 息风止痒,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C. 息风止痒,解毒散结,祛风止痛

D. 息风止痒,平肝潜阳,祛风除痹

E. 息风止痒,解毒散结,通络利尿

86. 蜈蚣的功效是

A. 凉血止血,解毒消痛

B. 凉血收敛,止血疗疮

C.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D. 凉血止血,解毒利尿

E.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87. 地榆的功效是:

88. 小蓟的功效是:

A. 益气健脾

B. 润肺祛痰

C. 缓急止痛

D. 化毒和中

E. 调药缓峻

89. 甘草在仙方活命饮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90. 甘草在当归四逆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 金水并补

B. 培土生金

C. 滋水涵木

D. 补火生土

E. 抑木扶土

91. 麦门冬汤体现的治法是:

92. 百合固金汤体现的治法是:

A. 甘遂半夏汤

B. 己椒地黄汤

C. 十枣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E. 术防己汤

93. 饮留于胃,治宜攻守兼施,因势利导,方用:

94. 饮犯胸肺而喘咳,痰涎壅盛,治宜急攻其标,以挫其邪势,方用:

A. 黛蛤散合十灰散

B. 泻自散合黛蛤散

C. 玉女煎

D. 龙胆泻肝汤 E 泻心汤

95. 患者鼻衄,头痛眩晕,目赤,烦躁易怒,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治宜用何方加减 ?

96. 患者吐血鲜红,口苦胁痛,善怒,寐少梦多,烦躁不宁,舌质红绛,脉象弦数,其治宜用何方加减 ?

A. 安神定志丸

B. 酸枣仁汤

C. 琥珀多寐丸

D. 交泰丸

E. 养心汤

97. 病后血虚肝热而不寐者,治宜选用:

98. 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治宜选用:

三、C.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

和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肝的藏血功能

B. 肝的疏泄功能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99. 与外周和内脏的血量调节有关的是:

100. 与脾主升清有关的是

A. 尿量增多

B. 尿量减少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101. 肾的蒸腾气化失常可见:

102. 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可见:

A. 舌质红或绛,脉数

B. 气急疲乏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火淫证候可见:

104. 暑淫证候可见:

A. 鼽衄齿痛

B.口喎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5. 手阳明大肠经证见:

106. 足阳明胃经证见:

A. 补肾固精

B. 明目止泻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7. 沙苑子的功效是:

108. 菟丝子的功效是:

A. 平肝疏肝

B. 祛风明目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赤芍的功效是:

110. 白蒺藜的功效是:

A. 反佐

B. 反治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11.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是:

112. “寒药热服”,“热药冷服”是:

A. 条达肝气

B. 消食和胃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

113. 镇肝熄风汤中少佐生麦芽的用意是:

114. 镇肝熄风汤中少佐茵陈的用意是:

A. 内伤发热

B. 水肿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5. 臌胀日久可以并见何证 ?

A. 镇肝熄风汤

B. 天麻钩藤饮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7. 中风后遗症若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之半身不遂,可选用何方加减 ?

118. 中风后遗症若见肝阳上亢,痰邪阻窍之语言不利,可选用何方加减 ?

A. 加味泽泻汤

B. 半夏白术天麻汤

C. 两者均可用

D. 两者均不可用

119. 治疗痰浊头痛应选用:

120. 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应选用:

四、X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4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题意,有几个正确选项,请

你在答题纸上把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或者少选都不得分

121. 形成亡阳病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有:

A. 过用汗法或汗出过多

B. 邪盛正衰,正不敌邪

C. 虚阳外越

D. 寒湿之邪伤阳

122.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三焦水道不利

B. 肺失宣散和肃降

C. 肝失疏泄

D. 脾运化功能障碍

123. “寒从中生”是指:

A. 寒邪直中三阴

B. 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

C.恣食生冷,伤及中阳

D. 阳不化阴,水湿痰浊壅盛

124. 影响冲任二脉气血充盈的因素是

A. 肾中精气不足

B. 阳明脉衰少

C. 肝失疏泄

D. 脾失健运

125. 脏腑失调病机主要表现于:

A. 脏腑功能太过或不及

B. 失天禀赋不足脏腑衰弱

C. 脏腑本身阴阳气血失常

D. 气血津液生成不足

126. 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机失调

B. 食滞中阻

C. 湿热熏蒸

D. 胆郁痰扰

127. “心肾不交”主要是

A. 心阴不能下降于肾

B. 心阳不能下降于肾

C. 肾阳不能上济于心

D. 肾阴不能上济于心

128. 导致脉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津液枯涸

B. 痰浊内阻

C. 气机郁滞

D. 脾气虚衰

129. 短缩舌形成的病机有:

A. 寒凝筋脉

B. 痰浊内阻

C. 气血俱虚

D. 热盛伤津

130. 心气亏虚者闻诊的特点是

A. 郑声

B. 上气

C. 独语

D. 语言蹇涩

131. 但头汗出的原因有:

A. 中焦湿热

B. 上焦邪热

C. 外感风热

D. 虚阳上越

132. 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为:

A. 食少便漉、神疲乏力

B. 肢体困重

C. 便血、肌衄、崩漏

D. 久痢脱肛

133. 阳亢化风可见:

A. 眩晕头痛

B. 半身不遂

C. 舌强语涩

D. 角弓反张

134. 大肠湿热证的主要症状有:

A. 身目发黄

B. 小便赤涩灼痛

C. 脘痞呕吐

D. 里急后重,下病赤白

135. 厥阴病证可见:

A. 腹满呕吐

B. 消渴

C.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D. 心中疼热

136. 以全草入药的是

A. 益母草

B. 夏枯草

C. 木贼草

D.豨莶草

137.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百合科 ?

A. 麦冬、天冬

B. 玉竹、黄精

C. 百合、薤白

D. 知母、土茯苓

138. 下列哪组是清心火的药物 ?

A. 黄连、木通、郁金

B. 牛黄、冰片、朱砂

C. 连翘心、莲子心、竹叶卷心

D. 丹参、麦冬、犀角

139. 下列哪组是补肝肾、强筋骨、法风湿的药物 ?

A. 虎骨、秦究、杜仲

B. 仙茅、仙灵牌、桑寄生

C. 鹿茸、骨碎补、千年健

D. 狗脊、五加皮、巴载天

140. 入药用根的药物是

A. 天麻

B. 紫草

C. 薤白

D. 茜草

141. 下列哪些属于相须配伍 ?

A. 桔梗配枳壳

B. 麻黄配桂枝

C. 蚕砂配皂角子

D. 肉桂配黄连

142. 入药用果实的药物是

A. 决明子

B. 白果

C. 马兜铃

D. 瓜萎

143. 下列所述药物功效哪项是错误的 ?

A. 桂枝调和荣卫

B. 柴胡和解少阳

C. 山药平补三阴

D. 山萸肉补精助阳

144. 丸剂的特点是:

A. 吸收缓慢

B. 药力持久

C. 服用方便

D. 多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

145. 生地、麦冬、玄参同用的方剂是:

A. 清营汤

B. 新加黄龙汤

C. 养阴清肺汤

D. 百合固金汤

146. 黄苓、大黄、连翘、栀子四药同用的方剂是:

A. 龙胆泻肝汤

B. 凉膈汤

C. 清瘟败毒饮

D. 防风通圣散

147. 在四逆散中柴胡的配伍意义是:

A. 和解少阳以退热

B. 透邪升阳以舒郁

C. 合枳实升降调气

D. 合芍药疏肝理脾

148. 桂枝汤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其意在于:

A. 护中以防伤胃

B. 助汗以去外邪

C. 防止过汗伤阴

D. 防止过汗亡阳

149. 用犀角地黄汤治蓄血证“喜忘如狂者”,原方注明应加:

A. 大黄

B. 芒硝

C. 桂枝

D. 黄芩

150. 下列各证不可误投白虎汤的是

A. 身热脉浮弦而细者

B. 身热而脉沉者

C. 身热脉洪不任重按者

D. 身热无汗口不渴者

151. 夏令暑湿感冒宜用何方:

A. 清暑益气汤

B. 六一散

C. 藿香正气散

D. 新加香薷饮

152. 治疗内伤咳嗽应以调理脏腑为要 , 其法应包括:

A. 补肾

B. 健脾

C. 养肺

D. 清肝

153. 噎膈的病理变化为:

A. 痰气交阻

B. 精血不足

C. 痰瘀互结

D. 脾肾阳虚

154. 六磨汤治疗便秘的主要功用是

A. 调理肝脾

B. 滋阴补肾

C. 润肠通便

D. 导滞通便

155. 治疗绦虫证常用的中药有:

A. 槟榔

B. 南瓜子

C. 百部

D. 鹤草芽

156. 治疗痢疾可用:

A, 蜀漆 B. 马鞭草 C. 草果 D. 青蒿

157. 《景岳全书》在论述腰痛辨证时指出宜辨别:

A. 阴阳

B. 表里

C. 寒热

D. 虚实

158. 癃闭病在服药的同时还可采用:

A. 导尿

B. 针灸、推拿

C. 取嚏

D. 外敷药物

159. 下列哪种治法是“治痿者独取阳明”的具体措施 ?

A. 补牌胃

B. 化痰通络

C. 清胃火

D. 清利湿热

160. 与肺、牌、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的病证有:

A. 饮证

B. 癃闭

C. 水肿

D. 肺胀

199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A) 1 D 2 E 3 D 4C 5 D 6 D 7 B 8 D 9 D 10 E 11 B 12 C 13 D 14 A 15 C 16 E 17 D 18 B 19 D 20 C 21 B 22 B 23

E 24 D 25 C 26 B 27 B 28 C 29 C 30 D 31 C 32 B 33 D 34 C 35 D 36 A 37 B 38 C 39 C 40 D 41 D 42 C 43 B

44 C 45 B 46 C 47 E 48 C 49 E 50 C 51 E 52 D 53 E 54 B 55 C 56 D 57 A 58 D 59 C 60 B 61 D 62 A 63 D 64

B 65 B 66 E 67 B 68 E 69

C 70 E 71 C 72 C

(B) 73 E 74 D 75 A 76 D 77 C 78 D 79 D 80 B 81 D 82 B 83 C 84 A 85 C 86 B 87 C 88 A 89 D 90 A 91 B 92 A 93 A

94 D 95 D 96 D 97 C 98 B

(C) 99 C 100 B 101 C 102 B 103.A 104 C 105 A 106 C 107 A 108 C 109 D 110 C 111 B 112 A 113 A 114 A 115 C 116

(X) 121 ABC 122 D 123 BD 124 ABCD 125 AC 126 AC 127 BD 128 ABCD 129 ABCD 130 AC 131 ABD 132 AC 133 ABC 134 D 135 BCD 136 AC 137 ABCD 138 ABCD 139 BD 140 BD 141 B 142 CD 143 AB 144 ABCD 145 ABCD 146 BD 147 BCD 148 B 149 AD 150 ABCD 151 CD 152 ABCD 153 ABCD 154 AD 155 ABD 156 ABCD 157 BCD 158 ABCD 159 ACD 160 ABC

199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 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2. 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 经脉的相互连结

B. 气血的相互关系

C. 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E.以上都不是

3. 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 脾的阳气主升

B. 脾以升为健

C.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 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E. 脾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 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

B.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 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

D. 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E. 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5.“中焦如沤”是比喻:

A. 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

B. 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

C. 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

D. 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

E. 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

6.“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

A. 肺气不足,寒饮内停

B. 胸阳不振,阴寒内盛

C. 恣食生冷,寒伤中阳

D. 脾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E. 痰湿内阻,从阴化寒

7. 少阳经脉气血衰竭,可出现:

A.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 B耳聋百节皆纵,目鳞绝系C.口自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

D. 面黑齿长面垢,腹胀闭,上下不通

E. 腹胀闭不得息 , 善嗦善呕

8. 痰浊蒙蔽心包神志改变的特征是

A. 狂言,谵语

B. 神昏,痴呆

C. 喜悲,欲哭

D. 烦躁不安

E. 疑虑不定

9. “故水病者,下为例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

A. 肾病及心,水气凌心

B.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C. 肺脾气化失司,不能输布津液

D. 肾病及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E. 以上都不是

10. “用寒远寒”是指:

A. 虚寒证慎用寒药

B. 寒实证忌用寒药

C. 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D. 寒热错杂慎用寒药 E 寒从中生,忌用寒药

11.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 主气的升发

B. 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C. 通行三气

D. 原气之别使

E. 以上都不是

12. 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 有助于元气的生成

B. 有助于肺气的宣发

C. 有助于气道的清洁通畅

D. 有助于固摄精气

E. 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13. “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 先天禀赋的强弱

B. 元气的充沛

C. 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

D. 肾中精气的充盈

E. 后天之精的充养

14. 《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

A. 陈言

B. 施发

C. 葛洪

D. 龚庆宣

E. 戴起宗

15. 主死的恶候,布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青如草兹

B. 赤如衃血

C. 白如枯骨

D. 黄如枳实

E. 黑如乌羽

16. 肝病见赤色为:

A. 吉中之顺

B. 吉中小逆

C. 正病正色

D. 凶中之顺

E. 凶中之逆

17. 小儿食指络脉浮露,色鲜红的提示:

A. 急惊风

B. 疳积

C. 实热

D. 虚热

E. 外感表证

18. 五音中的“羽”,与下列何脏相对应 ?

19 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另可出现胁痛 ?

A. 肝气郁结

B. 肝火上炎

C. 肝胆湿热

D. 气滞血瘀

E. 肝阳化风

20. 以上何脉不主宿食 ?

A. 紧脉

B. 促脉

C. 结脉

D. 滑脉

E. 涩脉

21. 肝阴不足的表现是

A. 胸闷喜太息,易怒,五心烦热

B. 口干口苦,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

C. 面部烘热,口咽干燥,胁肋隐痛

D. 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夜寐多梦

E. 以上都不是

22. 以下哪项是亡阳的表现 ?

A. 汗出热而咸

B. 面赤肢温

C. 脉浮数而空

D. 口渴饮冷

E. 以上都不是

23. 以下哪个症状不属温病的中焦病证 ?

A. 便秘

B. 腹满

C. 苔黄腻

D. 面色淡黄

E. 神昏

24. 头痛眩晕,昏厥,呕血,见于:

A. 气虚证

B. 气陷证 C 、气滞证 D. 气逆证 E. 气脱证、

25. 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属于:

A. 伤风

B. 温燥

C. 火淫

D. 伤暑

E. 中暑

26.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于:

A. 谵语

B. 郑声

C. 错语

D. 独语

E. 夺气

27. 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大无力,属于:

A. 表寒里热证

B. 表热里寒证

C. 真寒假热证 D; 真热假寒证 E. 热证转化为寒证

28. 只入心肝二经的重镇安神药是

A. 朱砂

B. 磁石

C. 琥珀

D. 龙骨

E. 牡蛎

29. 下列哪组是专治牌、肺气虚的药组 ?

A 人参、党参、西洋参 B.党参、黄芪、太子参 C.人参、白术、山药D.黄芪、人参、白扁豆 E.党参、大枣、黄精

30. 巴豆内服剂量是

A.0.3~0.6g

B.0.7~0.9g

C.0.1~0.3g

D.0.01~0.03g

E.0.5~1g

31. 始载苍术之名的本草书籍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新修本草》 C 《蜀本草》D. 《证类本草》 E. 《本草纲目》

32. 我国古代医籍中首载240余种中药的书籍是

A; 《山海经》B. 《李当之本草》C. 《药论》 D. 《吴普本草》E. 《五十二病方》

33. 大黄和虎杖都具有的功效是

A. 活血、通便、解毒、止咳

B. 活血、通便、利湿、止血

C. 活血、利湿、解毒、止痛

D. 活血、解毒、通便、退黄 E 活血、止痛、止注、解毒

34. 夏枯草的药用部位是

A. 全草

B. 枝叶

C. 根

D. 带花的果穗

E. 叶片

3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天麻和全蝎的适应证 ?

A. 小儿急惊

B. 脾虚慢惊

C. 肝阳眩晕

D. 风湿痹症

E. 破伤风证

36.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附子的主治证 ?

A. 亡阳欲脱,肢冷脉微

B. 寒凝血痕,经闭阴疽 C 气命门火衰,阳痿早泄

D. 中寒腹痛,阴寒水肿

E. 阳虚外感,寒痹刺痛

37. 下列活血药中,哪一味不兼有行气作用 ?

A. 川芎

B. 郁金

C.元胡

D. 三棱

E. 五灵脂

38. 下列除哪组外都是治疗乳汁不下的药物 ?

A. 术通、通草

B. 冬葵子、刺蒺藜

C. 穿山甲、王不留行

D. 漏芦、路路通

E. 橘叶、益母草

39. 下列哪味药物专理脾肺气滞 ?

A. 香附

B. 木香

C. 橘皮

D. 乌药

E. 檀香

40. 下列哪味属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反乌头的药物 ?

A. 全瓜蒌

B. 瓜蒌皮

C. 瓜蒌仁

D. 瓜蒌霜

E. 瓜蒌根

4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

42. 下列何药不是黄土汤的组成药物 ?

A. 干地黄

B. 黄芪

C.炮附子

D. 阿胶

E. 甘草

43. 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中不含大黄的是:

A. 大陷胸汤

B. 三物备急丸

C. 麻子仁丸

D. 舟车丸

E. 泻黄散

44. 犀黄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犀角、牛黄

B. 麝香、冰片

C. 雄黄、蟾酥

D. 铜绿、枯矶

E. 乳香、没药

45.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A. 炙甘草

B. 人参

C. 桂枝

D. 干地黄

E. 阿胶

46. 桂枝茯苓丸的功用是

A.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B.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C.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D.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E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47. 瓜蒌根在仙方活命饮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 生津止渴

B. 清热润燥

C. 清热散结

D. 解毒消瘀

E. 消肿生肌

48. 白芷在五积散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 发汗解表

B. 通窍止痛

C. 除湿止带

D. 活血排版

E. 祛风散结

49.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

A. 六昧地黄丸

B. 一贯煎

C. 当归六黄汤

D. 大补阴丸 E 百合固金汤

50. 肝郁有热,心腹胁肋疼痛,时发时止,食热益甚,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治宜选用:

A. 逍遥散

B. 丹参饮

C. 越鞠丸

D. 金铃子散

E. 柴胡疏肝散

5I. 风中经络,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治宜选用:

A. 地黄饮子

B. 大秦艽汤

C. 小活络丹

D. 活络效灵丹

E. 牵正散

52.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者,治宜选用:

A. 桑菊饮

B. 桑杏汤

C. 麻杏甘石汤

D. 清燥救肺汤

E. 养阴清肺汤

53. 卫外不固,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A. 玉屏风散

B. 五皮饮

C. 桂枝汤

D. 防己黄芪汤

E. 防己茯苓汤

54. 下元虚寒,症见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尿如米泔,凝如膏糊者,治宜选用:

A. 缩泉丸

B. 桑螵蛸散

C. 萆薢分清饮

D. 水陆二仙丹

E. 以上都不宜

55. 下列哪项不是时行感冒的特点 ?

A. 起病急

B. 全身症状重

C. 多呈流行性

D. 易化热入里,变生他病

E. 常见痰热郁肺症状

56. 下列哪项不是胃阴亏虚之胃痛的主证 ?

A. 胃痛隐隐

B. 泛酸嘈杂

C. 口燥咽干

D. 大便干燥

E. 舌红少津,脉细数

57. 眩晕的病因病机,与下列哪项无关 ?

A. 痰湿中阻,升降不利

B. 肝阳上亢,上扰清空

C. 血瘀内停,闭阻清窍

D. 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E.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

58. 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出于何书 ?

A. 《景岳全书》

B. 《济生方》

C. 《血证论》

D.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E. 《医林改错》

59. 以下哪项不是痿证技病病机 ?

A. 肺热伤津,津液不布

B. 脾胃亏虚,精微不输

C. 湿热浸淫,气血不运

D. 风寒痹阻,经脉不通

E. 肝肾亏损,髓枯筋瘦

60. 以下哪项不是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 ?

A. 阳虚体弱,阴寒内生

B. 素体阳盛,肠胃积热

C. 情志失和,气机郁滞

D. 肺气不宣,气化不行

E. 气血不足,下元亏损

61.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口干唇燥,舌质红,脉沉细数者,治疗主首选:

A. 程氏萆薢分清饮

B. 水陆二仙丹

C. 六味地黄丸

D. 左归丸

E. 知柏地黄丸

62. 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劳则加重,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治疗主方首选:

A 滋水清肝饮

B 一贯煎 C. 丹梔逍遥散 D. 化肝煎 E. 杞菊地黄丸

63.“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所;

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此文出自哪一书 ?

64. 下肢浮肿五年,一周来,尿量减少,纳呆皖痞,恶心呕吐,胸闷烦躁,舌胖质淡,舌苔黄腻,脉沉数,主方是

A. 滋肾通关丸加车前子

B. 五苓散加泽泻 C 、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 D. 胃苓汤 E. 八正散

65. 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舌淡脉细者,主方是

A. 归脾汤

B. 养心汤

C. 安神定志丸

D. 酸枣仁汤

E. 枕中丹

66. 小便热涩刺痛,尿色鲜红,挟有血块,甚则尿痛尿急,舌苔黄,脉滑数者,主方选:

A. 八正散

B. 导赤散

C. 小蓟饮子

D. 石苇散

E. 知柏地黄丸

67. 患者因受寒而哮喘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脯满闷,痰少咯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

苔白滑,脉象浮紧,主方选:

A. 射干麻黄汤

B. 三子养亲汤

C. 苏子降气汤

D. 小青龙汤

E. 以上皆非

68. 患者胸痛反复发作半年,刻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身寒肢冷,喘不能卧,舌苔白,脉沉紧治疗首选:

A. 瓜蒌薤白半夏汤

B. 参附汤

C. 丹参饮

D. 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

E. 生脉散

69. 因精神抑郁,心悸失眠,渐至不思饮食,寡言少动,表情淡漠,时或独语,舌苔腻,脉弦滑,属何证 ?

A. 郁证

B. 心悸

C. 不寐

D. 癫证

E. 脏躁

70. 室外劳作,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身热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者应首先灌服:

A. 紫雪丹

B. 玉枢丹

C. 安宫牛黄丸

D. 牛黄清心丸

E. 苏合香丸

71. 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四肢厥冷,头面汗出,舌苔白腻,脉象沉伏者,首选方是

A. 藿香正气散

B. 附子理中丸

C. 玉枢丹

D. 四逆散

E. 苏合香丸

72. 患者久病体弱,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极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宜用何方调治:

A. 补中益气汤

B. 参苏饮

C. 麻黄附子细辛汤

D. 保真汤

E. 玉屏风散

二、B. 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

每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右肾为命门说

B. 两肾俱称命门说

C.“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

D“命门者,自也”说 E.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73. 《医贯》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74. 《景岳全书》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A. 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 熏于育膜,散于胸腹

C. 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 上荣于头目

E. 与血同行 , 环周不休

75. 营气的分布是:

76. 元气的分布是

A. 凝滞

B. 粘滞

C. 伤津耗气

D. 伤阴

E. 伤津

77.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

7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

A. 痈

B. 疽

C. 疔

D. 疖

E. 疹

79. 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容易化服者为:

80. 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餐热疼痛者为:

A. 面浮足肿

B. 腹胀如鼓

C. 咳嗽痰少

D. 面色萎黄

E. 舌淡暗

81. 脾肺气虚证可见:

82. 心脾两虚证可见:

A.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B.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C.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D. 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安胎止漏

E. 补肝肾,强筋骨,法风湿

83. 杜仲的功效:

84. 续断的功效:

A. 石斛

B. 沙参

C. 玉竹

D. 百合

E. 麦冬

85. 能养肺胃之阴,兼可润肠通便的药是:

86. 主养胃肾之阴,而生津除热的药是:

A. 大风子

B. 白鲜皮

C. 秦皮

D. 土茯苓

E. 轻粉

87. 既治梅毒又治疥癣麻风的药物是:

88. 既治梅毒又治湿热疮毒的药物是

A. 香薷散

B. 加味香薷饮

C. 香苏散

D. 加味香苏散

E. 藿香正气散 .

89. 暑令感寒夹湿。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浮者,治宣选用:

90. 暑温初起,感寒夹湿。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舌苔白腻,脉浮数者,治宜选用:

A. 再造散

B. 败毒散

C. 三仁汤

D. 羌活胜湿汤

E. 九味羌活汤

91. 憎寒壮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数而重取无力者,治宜选用:

92.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苔白,口不渴,脉弦细而濡者,治宜选用:

A. 桑杏汤

B. 桑菊饮

C. 泻白散

D. 止嗽散

E. 沙参麦冬汤

93. 干咳少痰,痰中夹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神疲,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应选用:

94. 干咳少痰,痰粘难吐,咽喉干痛,头痛鼻塞,身热恶风,舌红,苔薄黄,脉小数者,应选用:

A. 气滞血瘀

B. 气滞血瘀水停

C. 气滞湿阻血瘀

D. 气滞痰凝血瘀

E. 气虚饮停血瘀

95. 鼓胀病机是:

96. 瘿病病机是

A. 三仁汤

B. 白虎加桂枝汤

C. 羌活胜湿汤

D. 加味二妙散

E. 蠲痹汤

97. 四肢瘦软麻木,身体困重,足胫发热,胸腕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细数者,治疗主方用:

98. 四肢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伴发热恶风,烦闷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者,治疗主方用:

三、C.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

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阴阳的互根关系

B. 阴阳的互用关系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非

99. 气和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100. 寒和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 “热者寒之”

B. “通因通用”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1. “热结旁流”的临床治疗,属于:

102. 精血虚少之便秘的临床治疗,属于:

A. 神忘不清

B. 舌苔白腻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有:

104. 痰火扰心的主要症状有:

A. 女子带下

B. 男子疝气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5. 带脉病证可见:

106. 任脉病证可见:

A. 肝阳眩晕,肾虚作喘

B. 血热动血,吐衄崩漏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7. 代赭石可用治的病证是:

108. 磁石可用治的病证是

A.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B. 止血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白头翁的功效是:

110. 马齿苋的功效是

A. 头痛,干呕吐涎沫者

B. 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111. 四逆散可以用治:

112. 吴茱萸汤可以用治:

A. 芳香开窍

B. 豁痰熄风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113. 中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白唇暗,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四肢不温,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沉滑者治宜:114. 中风昏迷,口开目合,手撒遗尿,汗出息徽,四肢厥冷,舌短缩,苔臼滑,脉沉伏者,治宜:

A. 虚实

B. 寒热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115. 治疗肺痈应首先辨别:

116. 治疗肺痿应首先辨别:

A. 补肺益气

B. 补肾纳气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117.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短气神疲,自汗畏风,形寒肢冷,舌质淡,苔黑润,脉沉弱。治法是:

118.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旦发声低弱,咯痰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软弱。治法是

A. 寒气蕴蓄

B. 酒食所伤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119. 噎膈的病因病机有:

120. 呃逆的病因病机有:

四、X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4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121. 在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中 , 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之间联系的是

A. 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

B. 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C. 通过经络联结内外,网络周身

D. 五脏主五志,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生理功能联结成整体122. 对肺司呼吸起着主要节作用的是

A 宗气的生理功能

B 肾的纳气功能 C. 肝的疏泄功能 D. 心的行血功能

123. 用补气法治疗大出血,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 气能生血

B. 血为气母

C. 气能摄血

D. 气能行血

124. “水气凌心”主要由于:

A. 心阳虚衰

B. 胃阳虚衰

C.肾阳虚衰

D. 脾阳虚衰

125. 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 情志所伤

B. 痰湿内蕴

C. 脾胃湿热

D. 阴虚火旺

126. 影响脉道通利的因素是

A. 气机不利

B. 痰浊内阻

C. 津液枯涸

D. 过食咸味

127. 脾气虚损病机,主要是指:

A. 运化无权,纳食不化

B. 升清作用减弱,升降失司 C 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 D. 统摄失权,血溢脉外而出128. 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可有:

A. 邪热炽盛

B. 阴虚阳亢

C. 阴血亏耗

D. 外感风邪

129. 五色主病中,黑色主:

A. 痛证

B. 寒证

C. 瘀血

D. 肾虚

130. 短缩舌的病机有:

A. 寒凝筋脉

B. 痰湿内阻

C. 热病伤津

D. 气血俱虚

131. 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是

A. 釜沸脉

B. 屋漏脉

C. 虾游脉

D. 解索脉

132. 大便溏泻可见于:

A. 脾气虚

B. 胃阴虚

C. 脾气下陷

D. 脾胃湿热

133. 大出血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晕厥,脉微欲绝,为:

A. 气虚失血

B. 气随血脱

C. 气血两虚

D. 亡阳

134. 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有:

A. 无热恶寒

B. 下利清谷

C. 脉微细

D. 但欲寐

135. 大肠湿热证的大便改变有:

A. 下利脓血

B. 大便干燥秘结

C. 暴注下泄,色黄而臭

D. 泻下酸腐臭秽

136. 药性毒烈,不作内服,只供外用的药是

A. 铅丹

B. 轻粉

C. 砒石

D. 升药

137. 既能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主治破伤风症的常用药是

A. 天麻

B. 防风

C. 钩藤

D. 僵蚕

138. 五味子的功效是

A. 敛肺止咳

B. 燥湿止泻

C. 生津敛汗

D. 清心安神

139. 用治阳虚便秘的药是

A. 鹿茸

B. 肉苁蓉

C. 巴豆

D. 硫黄

140. 常用醋制的药是

A. 大戟、芫花、甘遂

B. 柴胡、香附、青皮

C. 三棱、莪术

D. 五灵脂、延胡索

141. 主清心火的药是

A. 黄连、竹叶

B. 犀角、丹参

C. 木通、梔子

D. 莲子心、麦冬

142. 用治风湿热痹的药组是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试卷1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营气为 (分数:2.00) A.水谷之气中的彪悍滑利部分 B.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 C.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 D.一身之气分布到脏腑或脏腑之精化生 解析:解析:营气为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行于脉中、达全身,作用为:化血液、营养全身。 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不足导致的常见病症 (分数:2.00) A.易外感邪气 B.热性病变 C.血虚证√ D.无汗、多汗、自汗 解析:解析:卫气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卫气的温养,从而保证了脏腑肌表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卫气充足,温养机体,则可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卫气虚亏则温煦之力减弱,易致风寒湿等阴邪乘虚侵袭肌表,出现阴盛的寒性病变。但若卫气在局部运动受阻,郁积不散则可出现阳盛的热性病变。卫气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卫气的这一调控作用,既有气能固摄的一面,又有气能推动的一面。通过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机体维持相对恒定体温,从而保证了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因此,卫气虚弱,则调控腠理功能失职,可以出现无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现象。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的作用 (分数:2.00) A.生化血液√ B.防御外邪 C.温养全身 D.调控腠理 解析: 4.宗气的充盈与下列哪些有关 (分数:2.00) A.肺的功能 B.脾的功能 C.饮食营养 D.以上均是√ 解析: 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 (分数:2.00) A.行呼吸 B.行血气 C.资先天 D.温分肉√ 解析:解析: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因此,凡是呼吸、语言、发声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徐缓而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洪亮。反之,则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发声低微。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 【A】.督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阴、阳维脉 本题思路:阴阳跷脉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古人还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 2.循行特点为“离、合、出、入”的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十五别络 本题思路: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人体腔脏腑深部称为“人”,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人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 3.下列哪项不是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 【A】.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B】.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C】.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四肢的联系(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本题思路:十二经别生理功能:(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2)加强了体表与

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3)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5)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4.与脏腑无直接络属、相互无表里关系的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十二经别 【D】.十五别络 本题思路: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5.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的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2020考研中医临综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 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描绘24种病脉。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用热远热——夏季,用寒远寒——寒冬——因时制宜)的用药原则——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南宋·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因归纳为三大类:外感六淫为外因,七情内伤为内因,而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为不内外因——三因理论。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血理论。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外感病“六气皆从火化”;内伤病“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 张从正(字子和)——“邪去正自安”——“攻邪派”——汗吐下三法。 李杲(后人尊称李东垣)——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滋阴派”。温病四大家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学说——相当于传染病。 叶桂(字天士)著《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 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杜会环境的统一性 更 新 微 信 k a o y a n j h y , Q Q 群 91790 84 85

2020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中医基础理论

2020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中医基础理论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中医基础理论,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肾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肾的病机 肾的病机,即是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组织之一,由肾脏及其经脉所组成。 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肾阳、肾气、肾阴、肾精等方面。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则必然影响及肾的藏精功能或主水功能。藏精功能失调,则或为失于闭藏,或为精气不充,从而导致机体的生长、发育或生殖机能不良;若肾主水功能失调,则可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从而出现尿少,或聚水而为水肿或腹水、或为多尿、小便清长,甚则小便失禁等。 应当指出,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亦有其明显的特点。这是由于肾中精气是肾阴、肾阳之本,肾阴、肾阳又是全身阴阳之根。因此,在肾的病变中往往只言精气不充,而无气血的失调,所以,肾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肾的精气不足和肾的阴阳失调等方面。 肾的精气不足 以精气分阴阳,则精属于阴,气属于阳,但这决不能与肾阴、肾阳等同。这是因为,肾中的精和气是互生互化的,共同构成肾的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和肾气并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肾阴与肾阳,则是肾的生理活动中两类相互制约的功能活动和状态,因而与肾精、肾气有所区别。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方面。分述如下: (1)肾精亏虚 (2)肾气不固 肾精亏虚,其形成多由于年老体衰肾的精气亏损,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损耗,后天失养所致,其病理表现是,在婴幼儿时期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在青年时期,则可影响“天癸”按时而至,从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滑泄、阳痿等到病理表现。 肾主骨而生髓,肾精不足则可致髓虚骨失所养,故见骨骼痿软、两足痿弱无力;髓虚无力充脑,脑髓空虚,则神衰而智力减退、动作迟钝。总之肾精亏虚,在小儿则发育不良或障碍,在成人则早衰而体弱。 肾气不固,其形成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所致。其病理表现则肾失封藏和对二便失于固摄。肾失封藏,则肾中精气易于流失,从而可见遗精、滑泄等症。影响其纳气功能,气浮于上,则可见呼多吸少,动辄气急而喘等症。肾虚则对二便失于因摄,可见大便滑脱、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或二便失症。 肾阴亏虚,多由久病耗伤肾阴,或因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或邪热久留化火,不仅可伤及各脏之阴,且日久必耗肾阴而致肾阴亏虚。亦可由于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伤肾精肾阴,从而导致肾阴亏虚。肾阴亏虚,则肾阳失制,而命门相火亢盛,从而导致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之病理表现。可见形体消瘦、腰膝痠软、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盗汗,以及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等症。

中医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及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2004 年04 月0]日18:16:25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13?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Z子 B.水为火Z所不胜 c.火为土Z母 D.金为木Z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Z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 ?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屮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屮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耍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丁奇恒Z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而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13?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饮C.水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屮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21 ?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急则治其标 D.标本兼治 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急则治其标 D.标本兼治 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 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 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 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 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 A.“寒者热之”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热者寒之”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 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 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 C.阴阳俱盛 D.阴阳俱虚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 6.“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 A.实热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真诀》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 D、吴又可 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A、刘完素3、张从正C、李杲D、朱丹溪 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A、四时气候的变化 B、昼夜晨昏的变化 C、地理环境 D、社会环境 6、“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7、阴阳的概念是:() 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代表白昼和黑夜 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A、寒与热 B、动与静 C、上升和外出 D、表与里 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10、不属于阴的是:() A、晦晴的 B、内在的 C、静止的D轻清的 11、不属于阳的是:() A、明亮的 B、外在的 C、运动的 D、重浊的 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 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4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痰饮的致病特点为 (分数:2.00) A.阻滞气血运行√ 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 C.影响血脉运行 D.影响新血生成 解析:解析:痰饮致病特点为:(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阻于经络、脏腑,妨碍气血运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2)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影响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 (3)易于蒙蔽心神:痰蒙心窍或痰火扰神,出现头晕目眩,痴呆癫狂,神昏谵妄。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饮随气流行全身各处,并容易兼邪致病,病证繁。 2.下列哪项是结石的形成原因 (分数:2.00) A.饮食不当 B.情志内伤 C.药物服用不当 D.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结石形成的原因是: (1)饮食不当: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久而为胆结石;空腹吃柿子、生枣,影响胃的受纳和通降,出现胃结石;饮用硬水等易出现肾结石。 (2)情志内伤:情志失调,肝胆气郁,胆汁蕴结,日久煎熬,形成结石。 (3)药物服用不当: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使脏腑功能失调,药物沉积而形成结石。 (4)体质差异:先天禀赋差异,以至某些物质的代谢失常,形成结石体质。 3.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病邪的致病特点 (分数:2.00) A.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B.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侵袭肌表,常兼他邪√ 解析:解析: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可通过空气、口鼻、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致病特点为: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来势凶猛,常见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男女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既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具有特异性,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均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同一种疠气致病,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4.下列哪项是南宋·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内容 (分数:2.00) A.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 B.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 C.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D.外所因一一六淫;内所因一一七情;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 解析:解析: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的论述是: (1)外感六淫为外因。 (2)七情内伤为内因。 (3)不内外因: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为。 A题为秦国名医医和提出的“六气病源”,B为《内经》所述,C是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观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总分:13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9,分数:29.00) 1.存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 (分数:1.00) 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 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 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 D.他脏为病,累及于肾 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 解析: 2.“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 (分数:1.00) 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 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 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 D.脾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 解析: 3.“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 (分数:1.00) 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 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C.肺脾气化失司,津液停积 D.肾病及肺,子病犯母√ E.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解析: 4.《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 (分数:1.00) A.气机逆乱 B.阴血不足 C.阳气之变动√ D.津液亏虚 E.筋脉失养 解析: 5.与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密切相关的病机是 (分数:1.00)

A.肝血不足 B.肾精亏损√ C.肺气虚衰 D.肾气不固 E.脾虚不运 解析: 6.阴阳不能相维系,可出现 (分数:1.00)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E.刚损及阳,阳损及阴 解析: 7.最易导致阴虚阳亢的脏是 (分数:1.00) A.肺脾肾 B.心脾肾 C.心肝肾√ D.肺肝肾 E.肺脾肝 解析: 8.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分数:1.00)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解析: 9.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分数:1.00) A.阴虚不足,虚阳上亢 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 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 D.阴寒壅盛,阳气浮越于外 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 解析: 10.“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哪两者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2004年04月01日18:16:25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邪气盛则实”的特点是 (分数:2.00) 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解析:解析: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2.“精气夺则虚”的特点是 (分数:2.00) 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解析:解析: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3.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属于 (分数:2.00) A.邪气盛则实 B.精气夺则虚 C.至虚有盛候 D.大实有赢状√ 解析:解析: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因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所致。 4.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既可以见到面黄气虚等虚证,又可以见到呕吐腹泻等水湿留滞的实证,属于 (分数:2.00)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实假虚 D.真虚似实 解析:解析: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5.邪热炽盛灼津导致气阴两伤,属于 (分数:2.00)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解析:解析: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 6.正气已虚,余邪未尽,因正气难复,致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属于 (分数:2.00) 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 C.正胜邪退 D.正胜邪退

2019中医考研专硕大纲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 1、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春善病鼻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地方区域对人体的影响 2.辨证论治 3.阴阳学说 Ⅰ.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反映了阴阳的制约关系。又如“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制约、消长失调。 (2)阴阳的互根互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阴阳交感与互藏 (4)阴阳的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5)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用于疾病的治疗 Ⅱ.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的治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的治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阴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即所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阳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即所谓“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四、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调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2)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3)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医学考研中医基础理论

医学考研:中医基础理论 谈到医学考研之中医基础理论,大家首先能够想到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黄帝内经》,即将面临医学考研的你们应该都清楚《黄帝内经》在中医中的重大作用,接下来我们具体重点讲讲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5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 A.易:于蒙蔽心神√ B.易于阻滞气机 C.影响血脉运行 D.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瘀血的致病特点为: (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如外伤出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见青紫、肿胀、疼痛等症。 (2)影响血脉运行:如瘀阻心脉出现胸痹心痛;瘀阻脉道,可血溢脉外;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唇甲青紫,皮肤、舌面瘀斑,脉涩不畅。(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甲错,毛发不荣。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2.下列哪项叙述与“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无关 A.湿性类水——故为阴邪 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主 C.气机升降失常——胸闷、脘痞、二便不爽 D.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D为湿性黏滞的致病特点。 3.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生五邪” A.内风 B.内寒 C.内湿 D.内暑√ “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 4.“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是由于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苦 C.味过于甘 D.味过于辛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5.“( )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A.忧 B.思 C.悲√ D.恐 《素问·举痛论》原文。 6.下列关于湿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性类水,故为阴邪 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著 C.湿为阴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 D.气机升降失常,则导致胸闷、脘痞、二便不爽 C项为寒邪的特点。 7.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属于 A.怒则气上√ B.惊则气乱 C.悲则气消 D.恐则气下

医学考研之中医基础理论

医学考研之中医基础理论 谈到医学考研之中医基础理论,大家首先能够想到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黄帝内经》,即将面临医学考研的你们应该都清楚《黄帝内经》在中医中的重大作用,接下来我们具体重点讲讲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2012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12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 1﹒绪论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2.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晋·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步医学百科全书。 陈.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发展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析,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3.《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4.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 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五气过极皆为热” 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寒 凉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攻邪以病,————攻邪派。 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补土派;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养阴派; 5.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中创“戾气”说清·叶桂的《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 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肝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肝的病机 肝的病机,即是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肝是人体储藏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由肝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胆,与胆构成表里关系。肝与其他某些组织器官如筋(肝主身之筋膜)、目(肝开窍于目)、爪(肝其华在爪)等,均有密切联系。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尚能管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应当指出,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易逆、易郁之特性。 肝阴、肝血除能滋养肝脏本身外,并能涵敛肝阳,使其不致偏亢;滋助肝气使其疏泄条达得宜而不郁滞;尚能养目使其视物清晰;营养筋膜使其坚韧有力等。可以看出,肝之生理功能涉及到人体的气、血、津液、筋脉等各方面,而主要仍与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有关。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不及或障碍,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内容亦多在肝阴、肝血失调之中阐述。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方面。亦常影响及脾胃的功能,使其和降失常,运化失职。 (1)肝气郁结(2)肝气横逆(3)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气滞。系指肝之疏泄功能不及或障碍,以致气机郁滞不畅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所致。其病理则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的局部可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肝气阻滞,或痰气郁结,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则上可发为瘿瘤、梅核气;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下可发为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以及女子痛经,甚则经闭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及脾胃的纳化及和降功能,则可见胸胁胀痛、脘腹满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症。 肝气横逆,系指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累及脾胃功能而言。其形成多由肝郁气滞病证发展而来。其病理表现是:若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若肝气横逆犯脾,则运化功能失调,可发作腹痛泄泻交作,并能随情绪之变化而休作;若大怒伤肝,肝气亢逆或肝火暴张,则可动血,而致烦躁易怒,或吐血、衄血,或暴崩等症。 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逆;或因情志所伤,五志化火,心肝火旺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动太过,故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症。肝阳亢逆,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阳

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2021年考点与考研真题

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2021年考点与考研真题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考研真题 本书严格遵循《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关于“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要求,共分为9章,每章均对大纲规定考点进行了详尽解析,相关考点插入往年真题。具体来说,有以下特色: (1)归纳考点:根据考纲要求,系统地梳理了核心知识点,建立起系统而精确的知识脉络,可方便考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考试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详解真题:精选近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真题,并作出了详尽解析,插入到相应考点后面,对考生了解某一考点的出题情况、掌握命题者的出题思路、巩固重难点知识都大有裨益。 第1章绪论 1.1考纲要求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2.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3.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 (1)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1.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1)中医学是应用中医独特理论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2)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 (1)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2)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3)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 (4)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