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课内现代文小说复习资料

中考课内现代文小说复习资料

中考课内现代文小说复习资料
中考课内现代文小说复习资料

一、阅读罗贯中的《空城计》回答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笑容可掬:

②骇然: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分)

A.开端(第①段):

B.发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

D.结局(第⑤⑥段):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诸葛老师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5.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老师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①形容满脸笑容。②惊讶的样子。

2. A.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

B.发展:诸葛老师临危施计。

C.高潮:司马懿中计。

D.结局:诸葛老师释计。。

3.对比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

4.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5.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二、阅读黄蓓佳的《心声》高潮部分98-101页“到了上公开课的那一天……”回答问题:1.概括选文主要故事情节。

2.是什么原因促使京京“郑重地举起右手”?

3.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京京,试举例分析。

4.概括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

5、京京的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使他想读课文,这种感情是什么?

6、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7.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

【参考答案】

1.在公开课上李京京鼓足勇气主动地举起右手,他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他由于自身的经历与《万卡》这篇课文感情上产生共鸣,内心中有种憋了很久想一吐为快的感受。

3.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如:“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程老师。”生动形象地刻画京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做出决定后的表情。4.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5、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6、启发: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老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深入理

解学生内心。

7、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三、阅读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10页16-19段“郑屠右手拿刀……”回答问题:1.这几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表明了鲁达当众惩治郑屠有理有据,这个句子是________ 2.作者写郑屠“右手拿刀”作用何在?答:________

3.鲁达拳打镇关西,作者写得极为精彩,三拳在三个落点,而写郑屠的感受又从三个角度设喻,将三落点和设喻的角度分别写出来。

第一拳落点________,设喻角度________

第二拳落点________,设喻角度________

第三拳落点________,设喻角度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语段中描写鲁达心理的句子,这里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郑屠挨了打,口里还说“打得好”用的是________修辞手法,内心实际想的是________。6.从文中对郑屠动作、语言的描写来看,郑屠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

7.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达具有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2.反映鲁达的武艺高强,勇武非凡

3.鼻子上,味觉;眼眶际眉梢,视觉;太阳穴,听觉

4.俺只指望……及早撒开粗中有细

5.反语看我以后再来收拾你!

6.欺软怕硬

7.7.性格直爽、嫉恶如仇,为伸张正义而敢作敢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四、阅读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第5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

2.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语和语言及外貌。3.“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4.中举后,众邻居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5、作者为什么用如此夸张的手法去写范进发疯的过程?

答案:

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2、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动作:拍、笑、叫;

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

3、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

4、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写范进的疯癫,刻画出一个为追求功名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五、阅读鲁迅的《孔乙己》回答问题:

(一)阅读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2.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3.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欢笑。

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

C、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

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答案:

1.C

2.D

3.B

(二)阅读《孔乙己》第11段和《范进中举》第5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

1.(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意思对即可)

2.冷嘲热讽(冷漠无情);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偷东两被打; 因中举而喜极发疯;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4.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意思对即可)

5.例如: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

又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

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

六、阅读鲁迅的《故乡》回答问题:

(一)、阅读73-74页“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出去了。”回答问题:

1.“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

2.“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答案:

1.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加强语气,突出杨二嫂尖嘴利舌

2.动作姿势;说话方式;生活境况;性格品行。

3.“愤愤”写出杨二嫂在要求被拒绝后很生气的样子;“絮絮”写出她抱怨不停的情形;“慢慢”写她为搜寻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脚步的状态;作者用这三个词语修饰杨二嫂离开“我”家时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刻画了一个言语尖酸、自私贪小的庸俗小市民形象。

(二)、阅读78-79页“老屋离我愈远了……”回答问题:

1.“我”对闰土的影像“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你能说说此变化的原因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地步”指;“一气”的含义指。

3.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两个“生活”的词性相同,都是名词。

B.句中两个“生活”的词性不同,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

C.“新”的生活即“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D.“他们”指宏儿和水生。

4.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其作用是?

5.“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这段话表达了鲁迅的思想感情。其含义是?

阅读答案:

1.因为“我”相信故乡会好,但总觉得美好未来的渺茫,以至于眼前的影像模糊起来。

2.我的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我和闰土竟隔离成两个世界的人感情深厚,没有阶级观念

3.A

4.最后再现月下瓜地的景色,不仅表示眷恋之情,更突出了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5.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振奋起来,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去努力奋斗,勇敢实践,去开辟崭新的道路。

七、阅读茹志娟的《百合花》回答问题:

1.加点词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2.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谈谈你的理解

3.她为什么异样的瞟了‘我’一眼?

4.新媳妇脸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5.请分析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淳朴

2、因为这床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小通讯员是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尊重

3、对小通讯员的尊重和敬爱

4、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5、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写出了新媳妇的纯洁美好的心灵升华了主题

现代文阅读(小说)一

现代文辅导(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24分) 张大力冯骥才 (1)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 (9)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10)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精心整理

(11)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 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1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7.文中有几处直接描写张大力力大无比?请根据原文写在下面。(6分) 19. (1 (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4分) 21.第(1)段写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结合全文来看,这种“夸人的方法”该怎样理解?(2分) 精心整理

阅读下面曹文轩《草房子》中有关小学生桑桑的文段,完成17~21题。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 ?”桑桑 ?”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离开。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得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 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儿,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就跑的桑桑的 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精选范文)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总之,以五四为开端,中国的现当代小说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后来的战火硝烟,再到意识形态的强加,最后到了新时期这种百花齐放。中国现代小说积累了丰富了的作品与理论形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

五四运动时期: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①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②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 30年代后半期: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在文学方面则要求左翼文艺界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调整文艺路线,其中包括重新评价“五四”文学,评估浪漫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以拓展文艺的社会基础。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是郭沫若 40年代: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回归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它作为一种因素融入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代表是:胡风。还有一个以徐讠于、无名氏等为代表的“新浪漫派”,新浪漫派赞同创造社的文学观,坚持“情感表达的自由”,代表作有:徐讠于的《阿拉伯海的女神》。 30年代末到整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从地域条件方面获得了回旋的空间。代表作家是:解放区的丁玲和孙犁,国统区的路翎。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落实到创作中,转化成“人民底原始的强力”和流浪意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 一、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设题角度有: ①形象的特点。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 (2009宁夏海南卷)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

智慧树知到中国现代小说选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现代小说选读》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1917年,胡适在《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上发表()一文,标志着新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革命论》 《文学改良刍议》 《人的文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答案: 《文学改良刍议》 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里提出了新文学建设的三大目标,不包括:() 平民文学 写实文学 社会文学 讽刺文学 答案: 讽刺文学 3、“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晚清知识分子()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明确提倡新小说。 梁启超 鲁迅 郁达夫 郭沫若 答案: 梁启超 4、根据福斯特的定义,以下哪句话包含情节?()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于心碎。 答案: 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于心碎。 5、我们通常把鲁迅先生创作的《狂人日记》视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这篇小说发表于()年。 1914 1915 1917 1918 答案: 1918 第一章 1、1923年鲁迅发表了一则名为()的演讲,表达他对女性解放运动的看法。 《我的贞洁观》 《我的金钱观》 《傀儡之家》 《娜拉走后怎样》 答案: 《娜拉走后怎样》 2、以下关于小说《伤逝》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从子君婚后的作为来看,她认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 恋爱时的涓生和子君的相处模式像布道者和学生。 婚后涓生对子君的主要不满,包括她不读书,不上进,和子君没有精神交流。 涓生很爱子君,所以不想让她出去工作。

恋爱时的涓生,从子君婚后的作为来看,她认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 答案.和子君的相处模式像布道者和学生。,婚后涓生对子君的主要不满,包括她不读书,不上进,和子君没有精神交流。 3、小说《伤逝》采用的是()的限制叙事进行忏悔。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变化人称 答案: 第一人称 4、请选出以下关于小说《伤逝》的正确的说法:()。 《伤逝》的鲁迅先生写作的作品。 鲁迅先生写作《伤逝》小说是因为反对“恋爱神圣,婚姻自由”的思想。 《伤逝》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爱到分开的爱情悲剧。 《伤逝》的女主人公名叫子君,男主人公名叫涓生。 答案: 《伤逝》的鲁迅先生写作的作品。,《伤逝》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爱到分开的爱情悲剧。,《伤逝》的女主人公名叫子君,男主人公名叫涓生。 5、请选出不属于鲁迅先生创作的作品:()。 《伤逝》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朝花夕拾》 《故乡》 答案: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二章 1、以下关于小说《沉沦》的解读,正确的说法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资料 一、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5、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其创作主张:“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仍然采用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其重点的转移是明显的。这同时就意味着对闻一多所坚持的“格律是艺术的必须的条件”的立场的一种松动。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6、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是第二代海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小说专题训练15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训练15及答案解析 ***************************************************** 白蝴蝶花 多年不见的一位朋友嫣到家中做客,看到一个精美镜框。她惊奇地发现,里面不是斑斓的油画,不是天然贝壳,也不是脉络清晰的树叶或须爪皆全的昆虫标本,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蝴蝶结,像是医用纱布结成,这显然与她见过的所有饰品都不同。 嫣十分诧异地问:“这是为纪念什么用的吧?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我微笑着说,当然!不妨猜猜看。 “你们家庭里有了新医生或者护士,以示对职业的尊敬?” 我摇了摇头。 “知道了!一定是期望你的孩子将来读医科大学!” 我又微笑着摇了摇头。 “是啊,那样的话你满可以挂一个红十字。”嫣想了想,迟疑而同情地缓缓问道:“不会是,你有亲人刚刚去世吧?” 我大笑,哪里!我的双亲都十分健康而且快乐。 嫣长舒一口气,“那么,”她突然兴奋地一拍巴掌,“一定是你得到了医生的精心治疗,为了记住他也纪念你的康复喽!” 我说,是,但不全是。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你可以猜到纱布的来源:我曾经接受过一个手术。 那个手术全然不是我想像的肃穆、无情,却是在精彩的对话与欢笑中度过,开心而充满关爱。时间是怎样溜走的,我浑然不知。当医生为我敷好伤口,柔和地示意并帮助我从手术台上下来时,我竟然还沉浸在愉快的氛围里不肯出来。有种看电影到高潮处却要换胶片的感觉。 为避免弄脏衣服也为了让我更舒服点儿,医生特意为我加了块棉垫。 “太丑了,这块垫子怎么可以这样呢?请换一块。” 我已经习惯了这位医生,整个手术过程都是这样,事事不肯迁就。 望望背后墙上式样简洁的钟,十一点四十,我很是替医生着急,手术中听说有位病人一定要等他,已经挂了他的号,也为自己讨厌的病侵占了他的午饭时间而感到内疚,一心盼着一切赶紧结束。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正确答案:B 2.《祝福》收录在()。 A、《呐喊》 B、《彷徨》 C、《而已集》 D、《坟》 正确答案:B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篇。() 正确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B、《在酒楼上》 C、《伤逝》 D、《祝福》 正确答案:C 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正确答案:D 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现代文阅读训练 小说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家在内蒙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 每到这时,巴甘比大人还忙: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父亲被撞死了。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躺在炕上,额头上蒙一块湿毛巾,许多人陆续来看望她。 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巴甘,妈妈要走了。到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巴甘警觉地坐起身。 “巴甘,每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你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 妈妈摇头:“有一天,村里人来把我抬走。那时我不说话,也不睁眼睛了。你不要哭,不要喊。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几个人抬妈妈出去。人们忙乱着,江其布舅舅蹲着,捏巴甘颤抖的肩头。 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旱。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都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 后来,舅舅把家搬到奈蔓塔拉,给人种水稻,巴甘读小学三年级。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指着一些挂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图上的蝴蝶张开翅膀,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 “这是什么?”“蛆虫。”“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都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着老师。 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巴甘坐下,咬了一下嘴唇。 “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 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还在流着血。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校长来了,用手戳巴甘的额头,巴甘后仰坐地。校长与江其布舅舅向文老师赔笑,舅舅把一只羊牵来了送给文老师。 巴甘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一中的名人。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获得了邵逸夫奖学金。 暑假时,巴甘参加了“哲里木盟”组织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去参观黄海学院。他们先参观生物馆,来到昆虫标本室。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的小灰蝶,墨西哥的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 蝴蝶为何到了这里?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巴甘走向拿木棍的女老师,鞠躬。他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把它们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放什么?” “蝴蝶。” 女老师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问他名字。 “巴甘,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是昆山紫凤蝶。”她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18、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19、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2分) (2)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2分) 20、文中的女老师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1、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我的中国现代小说观

---------------------------------------------------------------最新资料推荐------------------------------------------------------ 我的中国现代小说观 我的中国现代小说观科目现代小说审美研究班级 2010 级汉教一班姓名刘聪学号 20100511341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人学内涵我的中国现代小说观欧金尼奥加 林在其《意大利人文主义》中提到过: 文学是人文学,文学是人性之学,文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诚实 的学科。 从 19 世纪人类文化发展进入现代阶段,民族文学向着世界 文学进行形态转换的前提下,小说形态时代性总体衍变,由此形成 了现代小说。 现代小说在美学上可以说是现代名族的心灵史诗,在文化学上 则是世界公民的艺术表征。 当现代小说在 20 世纪中国由传统向着现代开始文化转型的过 程中生成之时,其根本性的关键就在于确立了现代小说的人学性质 成为重建国民精神的民族史诗。 文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对人的描写、对人性的揭示、对人的思 想情感以及整个精神世界的表现。 那么,其人学的内涵具体是指什么呢?在对现代作家作品人学 思想的理解、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人学内涵可分成四大部分:人性、人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一、人性 1918 年底,周作人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的文学》 1 / 8

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 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本目标在促成人性健全发展。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文学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文学。 相对于人的存在,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规定性;而相对于文学的规定性,人作为文学的创造主体在一个非人化的世界面前得以确立了自身。 文学与人之间这种相应的创造性构成了彼此的同构性,即人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创造而创造自身,语言艺术通过人的自我创造而体现自身的文学性。 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或疲惫不堪的焦灼期待之余,自然渴望得到一种心理情感的松弛,得到一种本能欲望的宣泄。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文化层次上的文学创作都具有鲜明的宣泄意味。 只是通俗文学是一种低层次的宣泄,侧重于放松自己,而现代派文学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宣泄,侧重于超度自己,或者说使人向类的自由升华。 在此,人的自然本性得到了两个向度的伸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1复习资料一

中国现代文学1复习资料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被誉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与动员令的文章是写的《》。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用写的《》。 3、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包括了《女神之再生》、《》与《》三部诗剧。 4、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是的《》。 5、新诗《太阳吟》的作者是社诗人。 6、周作人的主要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是《》,其后期散文的风格是。 7、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介绍西方话剧的团体是年成立于日本的。 8、“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出自 的诗歌《》。 9、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的社团主要有 和。 10、茅盾的第一部小说《蚀》三部曲包括了《》、《动摇》与《》。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2*5,10分) 1、《什么是新文学》的作者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9年 D 1921年 3、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 《倪焕之》B《黄昏》 C 《阿Q正传》 D 《冲击期化石》 4、“新月社”的盟主是() A 徐志摩 B 胡适 C 闻一多 D 朱湘 5、同名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朱自清与() A 胡适 B 刘半农 C 俞平伯 D 周作人 (二)多项选择(5*2,10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创造社的有() A 郭沫若B郁达夫 C 田汉 D 鲁迅 2、下列诗歌中,属于郭沫若的有()

A 《天狗》B《匪徒颂》 C 《雪花的快乐》 D 《炉中煤》 3、《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有() A 自高自大 B 自信坚决 C 自轻自贱 D 灵活善变 4、下列作家中属于早期白话诗人的有() A 胡适 B 刘半农 C 俞平伯 D 周作人 5、下列人物中属于茅盾作品中的有() A 吴荪甫 B 潘先生 C 阿多 D 林老板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新格律诗派 2、爱的哲学 3、社会分析小说 4、周作人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析“狂人”的形象。 2、默写《再别康桥》的第三段,并简析该篇诗作的艺术特点。 3、比较朱自清散文与周作人的艺术特色,说明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五、分析题(16分): 请结合《死水》一诗说明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论。 复习资料一参考答案 一、(20*1) 1、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2、文言文《怀旧》 3、《湘累》《棠棣之花》 4、胡适《尝试集》 5、新月闻一多 6、《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平和冲淡 7、1907 春柳社 8、徐志摩《沙扬哪啦》 9、后期创造社太阳社 10、《幻灭》《追求》 二、选择(20分) (一)单选(5*2) 1、C 2、D 3、D 4、A 5、C (二)多选(5*2) 1、 ABC 2 、ABD 3、AC 4、ABCD 5 、ACD 三、名词解释(5*4)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一)

小说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