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论严监生吝啬鬼形象及其原因探究

再论严监生吝啬鬼形象及其原因探究

再论严监生吝啬鬼形象及其原因探究
再论严监生吝啬鬼形象及其原因探究

分类号I24论文编号201040231050

本科生毕业论文

再论严监生吝啬鬼形象及其原因探究

姓名:杨飞

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向德俊

2014年5月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道“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严监生则是文学作品当中的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吝啬鬼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严监生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理论价值的。通过本文的写作,笔者希望在文章中树立一种在现代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所需要秉持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不致被横流的物欲所冲昏头脑,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对于严监生人物形象的研究虽然不多,但是各家都是各执己见,并未出现能够很全面地对严监生人物形象作一个定性的论断,有的进行中西方吝啬鬼的对比,有的则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述,有的是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理解人物,并未通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关键词:严监生;欧也妮?葛朗台;吝啬;贪婪;守财

"The Scholars" has the thinker makings cultural novel, has the lofty personal status artistic high-quality goo ds.” Mr. Lu Xun once like this appraised the road “like collection Zhu Suijin, gathered for the card, although non-huge, when saw rarely”.The strict imperial academy student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literary work model miser image, its miser image early already the sink deep into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has the theory value extremely regarding the strict imperial academy student research.Through this article writing author hoped sets up one kind complexly in the article in the modern age complex, in the desire for material welfare crossflow society needs to grasp the correct money view, the values, does not send by the crossflow desire for material welfare is turned one's head, provides some new ponders fo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Regarding strict imperial academy student character image research although are not many, but various all is each sticking to his own opinion, appears by no means can very comprehensively make a qualitative judgment to the strict imperial academy student character image, some carry on the Western miser's contrast, some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based on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ome are through the way understanding character who reads attentively the text, by no means carries on the character image analysis through these three organic synthesis.

Keywords:Strict imperial academy student Ou Yeni?Ge Langtai Greedily defends the wealth parsimoniously

引言

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被读者认为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吝啬鬼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但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却有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经过对原著细读、将严监生与西方文学作品中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做一番对比之后发现严监生身上与欧也妮?葛朗台有很多的共同点,笔者基于此认为严监生无疑与欧也妮?葛朗台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那些认为严监生不是吝啬鬼的观点或有可值得商榷的地方。严监生不仅是一个吝啬鬼,还是一个封建气息十足的“中国式吝啬鬼”。

一、界定吝啬鬼形象,论证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

1.从敛财和守财两个方面界定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

在文学研究领域关于吝啬鬼的研究早已有很多的文章问世,但却没有学者对吝啬鬼这一人物形象真正地加以界定,那到底什么样的人物才算是吝啬鬼呢?先来看吝啬一词的具体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吝啬的解释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而不用”。这个解释的重点就在“过分”两个字之上,爱惜财物是可以,毕竟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可是爱惜财物到了过分的程度就不是节约了,那就如守财奴一般,只知道守着自己的钱财,害怕别人来夺走似的。《古代汉语常用字词典》对“吝”有三个解释:“吝惜、吝啬;贪婪;羞耻、感到羞耻。”前两个意思与今天所谈吝啬鬼的含义是有直接关系的,由此观之,吝啬的人不仅仅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而且还有贪婪的心性。回到吝啬鬼的问题上来,就不难回答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吝啬鬼的问题了,“‘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而不用’,且贪婪成性的人”就是吝啬鬼真实的写照。

2.文学作品中吝啬鬼的形象分析

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四大吝啬鬼,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从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葛朗台再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无一不被人们津津乐道。夏洛克贪婪冷血,为了报复安东尼奥不惜割下对方一磅肉且不顾其生死;阿巴贡的生活以借款、钱财、利息为中心,为了节约开支私印日历,把斋忌的日子增加一倍,强迫家里人多吃几天素,在宴请的时候酒里掺水,最为滑稽的事——他曾经跑去偷自己喂马的饲料;欧也妮?葛朗台为了金钱泯灭了人性,将金钱看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把金钱看作高于人的生命的存在;泼留希金苛求自

己更苛求别人,吝啬成性。从这四个人物身上不难看出,吝啬鬼不仅吝啬金钱,并且贪婪成性。所谓吝啬鬼,或可从两个方面来界定,即收入与支出或者说是敛财与守财。一方面吝啬鬼对于财物占有的欲望是永不满足的,他们会费尽心思尽可能多地占有财富;另一方面吝啬鬼对于金钱的支出是当用不用,竭力减少开支,不但对别人吝啬,对家人和自己也是当用而不用。

二、把严监生的形象与葛朗台进行比较,找出严监生作为吝啬鬼的证据以及共性

1.严监生的当用不用

既然吝啬鬼是当用的不用,那么先来看看严监生到底怎么个当用而不用的。吴敬梓在介绍严监生的时候说“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1](p32),可见严监生是有家底的人家,属于地主老财,不愁吃穿用度,甚至可以过“钱过北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1](p40)的极其奢华的生活,但偏偏在这样的地主老财的家庭里面却还有一个“面黄肌瘦,怯生生的,路也走不全,还在那里自己装瓜子、剥栗子,办围碟”[1](p33)的正妻王氏。对于严监生这样一个家财十万的人家而言,很难想象严监生的正室王氏会是一个面黄肌瘦,总是生着病的“总是虚弱,该多用补药”[1](p33)的人呢。

2.严监生对自己妻儿的吝啬与欧也妮?葛朗台对妻女的吝啬比较

在小说第五回当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王德愁着眉道:‘那时我不曾去。他为出了一个贡,拉人出贺礼,把总甲、地方都派分子,县里狗腿差是不消说,弄了有一二百吊钱,还欠下厨子钱,屠户肉案子上的钱至今也不肯还,过两个月在家吵一回,成甚么模样!’严致和道:‘便是我也不好说。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家兄寸土也无,人口又多,过不得三天,一买就是五斤,还要白煮的稀烂。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赊鱼。当初分家,也是一样田地,白白都吃穷了。’”[1](p34)我们先来看看严监生的这个小儿子,虽是妾室赵氏所生但却是严监生之独子,对儿子宠爱有加是封建家庭宗法制的直接体现,更何况是独子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独子却得不到严监生的宠爱,连想要吃猪肉的愿望仅仅只是被哄哄而已。四个钱的猪肉,仅仅只是区区二十克而已。对于自己的独子要吃肉都仅仅只是买二十克的熟食哄哄,可见严监生对于金钱的吝啬到了何种程度,那么严监生正妻王氏的“面黄肌瘦、虚弱多病”

就不难解释了,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自然就会导致王氏的体弱多病、面黄肌瘦。体弱多病、面黄肌瘦的人怎么会存在于一个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之家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严监生长期以来的吝啬导致的这样的结果。

无独有偶,西方文学作品中也有那么一位对于平时物质生活都极其吝啬之人,他就是欧也妮?葛朗台。与王氏一样,欧也妮?葛朗台的夫人也要做那些仆人才要做的事情,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十五年来,每年从四月到十一月,母女二人都是在这间屋内悄悄度过她们的每一天,干着没完没了的针线活。到了十一月初一,她们便挪到壁炉边过冬。只有到了这一天,葛朗台才允许在室内生火。三月三十一日一到,便叫人熄火,他既不考虑早到的秋寒,也不过问迟迟不去的春冻。在四月和十月那些寒气逼人的早晨和夜晚,好心的大个子娜侬便设法从厨房为她们母女俩弄来一个炭火……母女俩还要负责洗晒全家人的被褥,她们就像洗熨工一样,每天从早忙到晚。”[2](p15)与严监生“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一样,葛朗台太太和女儿欧也妮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欧也妮?葛朗台家的金子从来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但就在这样一个金币无数的家里面,他的太太和女儿却还要整天做没完没了的针线活,这些事情应该是安排仆人来做的,但欧也妮?葛朗台却只有一个女佣,那就是大个子娜侬,虽不年轻却还要在每个周六做全家人吃的面包。“葛朗台先生从不买肉,也不买面包”,这与严监生不买猪肉的举动刚好契合,严监生的妻室王氏要做那些仆人该做的“装瓜子、剥栗子,办围碟”之类的事情,而葛朗台太太和女儿却要成天做着“没完没了的针线活”。严监生对于家人的严苛会让人想说为什么他家财万贯却还要让自己的夫人做这些事情呢,答案就是他和欧也妮?葛朗台一样吝啬,舍不得花钱,甚至连肉都不买就更别说请佣人了。

3.严监生家财万贯却为守财而装穷

与欧也妮?葛朗台一样,家财万贯却在外人面前装穷,尽量把自己装得很穷,怕别人知道他有钱就要拿走一样。“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1](p34)“不瞒”二字恰巧将严监生的“小心”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自己的两位阿舅尚不曾有真实的言语就更不可能奢望其会对其他人承认自己家财万贯的事实。在此可能会有人质疑说严监生会这样说完全是为了和其兄严贡生形成一个对比,因为此番言论刚好是出现在严监生与二位阿舅在处理好其兄严贡生的讼事之后在谈论严贡生的一毛不拔,但应该要注意到严监生正室王氏的体弱多病与面黄肌瘦就是严监生克扣平时生活的物质造成的,而后来其妻王氏的早逝正是平日的体弱多病引起的,这些都与严监生的吝啬不无关系。严

监生不愿向别人承认自己的家富,欧也妮?葛朗台的财产在整个索莫城除了公证人克罗肖先生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先生可以“估计个大概”而外再没有别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的金币。

4.严监生对自己也极尽克扣之能

严监生不仅对家人极尽克扣之能,对自己也是当用不用。严监生妻王氏过世之后哭了好几场,直到新年到来,也“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1](p37)在自己病重的时候不曾说要花钱治病而是惦记着账目,直病到“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却也不曾听取赵氏的建议“你心里不自在,这家务事就丢开了罢”,[1](p37)只是说“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那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1](p37)可见严监生在即将病入膏肓之时惦记的还是钱,在自己该花钱治病的时候却也不舍得银子买人参吃,不仅对家人是当用不用,对自己也是当用不用。要知道,生病就医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严监生不会不知道,他也很明白有病不治的后果,虽然人从一出生就已经注定的最后的结果——死去,可是活着是每一个人最首要的事情,连最基本的活着都做不到的话你又怎么去做别的事情呢,这个道理是极其浅显的,严监生不会不了然,然而他就是不愿意拿钱买药吃,真可谓是吝啬之极。

5.严监生当家与赵氏当家不同情形的对比

严监生死后,“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1](p40)此时再没有人克扣钱财,赵氏就过上了极其奢华的生活,可谓是一个“享福度日”。自严监生死后,家还是那个家,并不曾增加什么收入,相反地,操办严监生的后事反而花掉了不少的钱财,此时的严二老官家相比严监生在世时应该说是钱财更少了。可是为什么严监生死了反而赵氏能过上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的生活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严监生在世时吝啬成性,故而导致一个堂堂地主老财的家里过得如一般老百姓家一样,甚至是连买肉也只每次二十克而已。同样的一个家庭,在不同的管理人手里过的却是天差地别的生活,虽然不能否认赵氏的奢侈,但我更多地应该看到在严监生当家之时的穷酸,这种前后天差地别的生活的形成更多的要“归功于”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临死前的举动有力地佐证了自己吝啬鬼的形象

严监生临终前的举动实是为其吝啬的本性打上了最深刻的烙印,或者说是严

监生为其吝啬的一生作的最经典的“总结”吧,同时也是严监生本人对自己吝啬的本性所作的最强有力的佐证。“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哄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1](p38)一个地主老财为了灯盏里边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斤斤计较,其实一茎灯草并不一定能费多少油,相反能增加不少的亮度,一个地主家会缺少灯油钱吗?然而就是严监生这样一位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偏偏与灯盏里多的一茎灯草较劲,此时若在另外的情景也就另当别论了,但这又偏偏发生在他临终之时。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熹解释这一句话如是说:“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回归生命的本质。严监生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惦记仍然是怎么“节省”开支,可谓是终其一生皆为守财而活着罢了,其吝啬的本性实在是昭然若揭。严监生死前唯一惦记的只是那灯盏里多点的一茎灯草,似乎感觉严监生了无牵挂。其实不然,严监生要惦记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他的儿子年幼,要怎么成长的问题,如何继承自己家业的问题,遗孀还年轻,是否会改嫁等问题,严监生不可能不想。然而这些都不是他最惦记的事情,他死前惦记的只是那灯盏里多出的一茎灯草。

现在有学者认为严监生手指灯草是有言外之意的。言外之意为何呢?有学者认为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是为了警示赵氏在他死后要勤俭持家保住他偌大的家业。笔者认为这个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但从小说的发展来看,严监生是有足够的时间来交代赵氏要勤俭持家的。严监生得病是在王氏病逝后的新年,严监生自此染疾直至中秋以后死去,期间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严监生早已经知道自己行将就木,在王德王仁最后一次探看严监生的时候严监生如是说“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会的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叫他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1](p38)这足见严监生已经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个行将就木之人,有那么多时间来安排后事,何必非要熬到咽气之时再来交代后事呢,笔者据此认为说严监生死前的举动是为了告诫赵氏的说法是有待商榷的,他死前的举动更是为其吝啬的一生作一个最终的诠释。

三、严监生不仅吝啬金钱,更是一个贪婪的人

虽然原著中没有对严监生敛财的直接描写,但可以从严监生的言行举止当中可以发现其贪婪的一面。王氏死后,严监生与赵氏谈论典铺送来的利钱时,一只猫打翻了一个大篾篓子,王氏所藏的五百两银子就倒了出来,严监生当时即感叹:“我说他的银子那里肯就用完了!想这都是历年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来用的。”[1](p37)可见,虽然严监生之前的每年都把典铺的利钱给了王氏,但却始终都惦记着这一笔钱,内心想着“那里肯就用完了”的事情。严监生在新年得病,“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著,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1](p37)且不论他买不买人参的事情,这是他吝啬的体现,笔者在上文当中已经分析过了。我们现在要看的就是他对于金钱的贪婪,在自己生病之后也都不多休息,每天都要算账到深夜,由此可见,严监生对于金钱的重视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的贪婪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严监生病情加重,作者用了一个“挨过长夏”来说严监生已经病了很久了,其中“挨”字便将严监生严重的病情体现了出来,可见此时的严监生已经病入膏肓。“立秋以后病又重了。睡在床上,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1](p37)在严监生已经病入膏肓的时候,他所想的还是金钱与物质,由此可见严监生贪婪的本性。

四、深入探究导致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卑贱可悲个性的时代和心理特征等原因

1.从严监生的个人心理出发,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承家产,他只好舍财保财

严监生一生也花了几笔大数额的银子,这似乎是在为其吝啬的本性作辩解,但笔者在经过了反复地阅读文本后发现严监生的这些“散财”的行为都是为了守住家财而所作的无可奈何的举动,这恰巧成为严监生与欧也妮?葛朗台式吝啬鬼所不同的个性。

严监生为了断兄长严贡生的官司花去了十几两银子,单从表面来看,似乎是严监生的慷慨帮助了兄长免遭官司,但严监生为严贡生了结官司是另有隐情的。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为其兄了结官司是害怕官府“只拣有头发的抓”,这样一来必然有损自己的利益,故而为守住自己的家业而不得不舍财消灾,这一举动实属无奈。严监生虽是地主老财,但在古代封建社会,士农工商,严监

生要想保住自己的家产就必须依附一定的权势,巴结那些读书人,哪怕是穷酸书生也比他的社会地位要高。严监生所处的明朝末年,中国早期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有了商品经济,严监生在典铺能拿利钱,说明严监生在典铺是有股份的,这就让他更接近于商人,虽说有钱,但社会地位却并没有任何的改善。因此,严监生清楚的认识到,要想保住自己的家业,顺利地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产就必须要傍上一定的权势。很显然地,严监生选择了巴结自己的两位阿舅王德王仁,只因他们一个是学府禀膳生员,一个是县乐禀膳生员,“都做著极兴头的馆,铮铮有名。”[1](p33)还因为他们是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他的两位阿舅都是铮铮有名的读书人,故而严监生选择来巴结他们,为的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家业,为自己寻找保护,让自己的儿子能顺利地继承家产。为此,严监生的付出不可谓不大,前前后后花费了上千两银子,就连为王氏大肆操办丧事一部分的目的也是为了讨好王氏二兄弟而做,为了给自己撑面子更是给王氏二兄弟脸面。严监生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企图用银子来拉拢巴结自己的两位阿舅,为自己在政治上寻求保护,以便能保住家业,严监生很清楚,为保家业就必须“散财”,即用金钱来巴结二位阿舅,其“散财”的最终目的就是守财。这一点恰好与只进不出的欧也妮?葛朗台式的吝啬鬼所不同,只是严监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的特殊性使得严监生不得不舍财而保财,但这并不影响严监生作为吝啬鬼的这一事实。

2.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严监生所处的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兴起,金钱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此严监生对于金钱的态度更是更加重视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出来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1465—1487)末年写到神宗二十三年(1595)为止。”[3]自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金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东西。有一家典铺每年都送给严监生三百两银子的利钱,可见严监生不仅仅是一位地主,还是一位“兼职”的商人。由此可见,严监生是一位有经济头脑的商人,金钱对于商人来说就是生命只所在。因此,严监生会如此吝啬金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严监生的社会地位不高,需要金钱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严监生所处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位,对于一位“兼职”的商人而言,作为地主,其社会地位本身就不如那些有一点功名的穷酸书生。这就是为什么严监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的原因,其兄严致中捐得一个贡生,而严监生仅仅只是监生,社会地位不如严贡生高,因此终日受兄长的气。严监生明白自己

这一辈子是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展望的,他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唯一的儿子身上,因此才会出现严监生死前向二位老舅王德王仁托孤的无奈之举,这恰巧证明了严监生的为保财而舍财。社会地位低,严监生需要用金钱来维系己的利益,这就决定了金钱对于严监生的重要性。在严监生所处的时代,功名是每一个读书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每一个有功名的士人甚至是读书人都是处在社会的顶层的,而严监生仅仅是一位地主,社会地位不高却又和上层社会有交集,当他的切身利益收到威胁的时候就需要用金钱来解决,这就造就了严监生独特的舍财保财的吝啬鬼形象。

结语

严监生生活在我国历史上那个封建社会开始衰落的时期里,虽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但封建主义的大山仍然存在,严监生这样的地主老财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这就使得严监生为求生存和自保而不得不依附、巴结读书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呢,又极力地减少开支,让自己尽可能多拥有金钱,吝啬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也贪婪到病入膏肓之时还惦记着账目和银子,在各方面的压迫和驱使之下,严监生吝啬和贪婪的本性被放大,一位中国式的具有独特性的吝啬鬼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和社会里诞生了。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诱惑越来越多,金钱的气息越来越重,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更应该秉持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不致被横流的物欲所冲昏头脑。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赵峻.中国吝啬鬼之谜——以严监生为路研读〈儒林外史〉[J].明清小说研究,2013(1).

[5]商华.论严监生并不吝啬——兼与葛朗台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

[6]赵月.两茎灯草引发的冤案——论严监生的形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2012,31(11).

[7]彭江浩.中西著名“吝啬鬼”形象辨异[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

[8]朱仰东,滕桂华.严监生吝啬鬼形象质疑[J].昌吉学院学报,2009(6).

[9]彭刚.值得同情的严监生——重读《儒林外史?严监生和严贡生》[ J].教育科学论坛,2010(1).

[10]赵利娟.从严监生到葛朗台——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2).

[11]徐晓敏.谈谈葛朗台和严监生两个吝啬鬼的典型意义[J].黑河学刊,2002(3).

[12]成良臣.论中外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7(2).

[13]马文奎.严监生是吝啬鬼吗[ 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7).

致谢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花了近一年时间,期间经历了迷惘和苦楚。现在,这篇毕业论文终于成稿,这要感谢向德俊老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着我,在此谨向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同时也向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