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纪金榜】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世纪金榜】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世纪金榜】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世纪金榜】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

(1)明确条件反射的过程。

(2)掌握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与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规律。

【解析】选C。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增加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具体反射过程:酸梅的颜色、形状刺激感受器(视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唾液腺)。在这一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2.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与此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

B.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负外正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解析】选D。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内负外正,电表会测出电位差;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两次。

【延伸探究】若把电极都放到膜的内侧或外侧,能否测量到静息电位?为什么?

提示:不能。原因是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2016·忻州模拟)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A侧为膜的内侧,B侧为膜的外侧

B.图1中显示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C.图2中膜电位是以膜内电位为参照测定的

D.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

【解析】选D。静息状态下,K+外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图1中A侧为神经纤维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膜的内侧,A项错误;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但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项错误;图2中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负值,是以膜外侧电位为参照测定的,C项错误;图2中②处为兴奋产生的过程,是Na+内流的结果,因此Na+通道处于开放状态,D项正确。

4.(2014·重庆高考)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突触小泡属于囊泡”。

(2)关键知识:线粒体的功能、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突触的传递功能。A项,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故正确;B项,同一个体的各种体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神经元无特有基因,故错误;C项,囊泡与突触前膜的受体(特定蛋白)结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D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5.下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②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解析】选A。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③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的识别具有专一性;④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6.(2016·安庆模拟)某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

B.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内流

C.上图所示的突触后膜A侧呈负电位、B侧呈正电位

D.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

【解析】选C。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A项正确;兴奋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据图推断,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内流,以抑制兴奋传递,B项正确;麻醉药从细胞膜外进入膜内,因此A侧为

膜的外侧,麻醉药与辣椒素共同作用时抑制了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所以突触后膜仍处于静息状态,静息时A侧应为正电位,B侧为负电位,C项错误;图示辣椒素能与通道蛋白Ⅱ结合,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D项正确。

7.(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传递。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则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那么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不会被释放出来,故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故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故D错误。

【易错提醒】(1)兴奋产生需要适当的刺激,即刺激强度要大于阈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而在完整反射弧中是单向的。

8.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一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两次

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一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解析】选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流计不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

兴奋只能传递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导到离b近的左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离b远的左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根据以上分析,刺激a处,指针不偏转;刺激b、c处,指针偏转两次;刺激d处,指针偏转一次。

【延伸探究】

(1)若c点到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则刺激c点,指针会发生几次偏转?试解释原因。

提示:两次。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兴奋不能同时到达左右两极。

(2)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图2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

提示:会。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细胞呼吸受到抑制,ATP的合成减少,兴奋的传递就会受到影响。

9.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

B.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C.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属于反射

D.图中有3个神经元,4个突触,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解析】选D。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①为感受器,能接受一定的刺激,而不是各种刺激;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由图可知,图中有3个神经元,4个突触,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知识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比较

部位兴奋

1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大脑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B。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1.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注意两点:(1)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2)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

【解析】选D。图甲由于A上有神经节,因此A为传入神经,故A选项正确;刺激部位①,将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X物质是神经递质,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兴奋或抑制,故D选项错误。

12.(能力挑战题)(2016·南昌模拟)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解题指南】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电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可以双向传递。

【解析】选B。据图可知,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A正确;由于电突触的突触前膜没有突触小泡,不借助于神经递质,且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因此构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均可以传给另一个神经元,B错误;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上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______个神经元,如果上图表示缩手反射,则图中少画的神经元类型为____________。图中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BC=5 cm,刺激A点,测得兴奋到达B、C的时间分别为5.2×10-2s、5.4×10-2s,则由此计算,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为____m/s,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____s。

(3)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弧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4)若在走路时脚心被铁钉所刺,此时被刺的脚会立刻提起,同时另一条腿的肌肉也协调活动,脚立即着地,承担全身重量,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可见该过程中还有________参与了调节。

【解析】(1)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最简单,仅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个神经元组成,而人体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较复杂一些,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含有中间神经元。由图可知,与甲相连的是感觉神经元,故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由题意,兴奋在BC之间的传导时间为5.4×10-2-5.2×10-2=2×10-3(s),而BC长5 cm,故兴奋在BC之间的传导速度为5÷(2×10-3)=2.5×103cm/s=25 m/s;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 5.2×10-2-2×10-3=5×10-2(s)。

(3)人的意志是大脑皮层产生的,在神经系统中,高级中枢控制着低级中枢的活动。

(4)人的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答案:(1)两中间(或联络)神经元效应器

(2)25 5×10-2(或0.05)

(3)大脑皮层(4)小脑

14.(20分)(能力挑战题)(2016·北京模拟)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以此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解析】(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3)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加大,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如果长期过量使用吗啡,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结果造成多巴胺释放增加。

答案:(1)突触小泡受体(2)增加减弱

(3)受到抑制减弱多巴胺释放增加

【知识总结】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神经递质的变化

(1)正常情况分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分析。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2017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2017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2017高考一轮复习已经开始,高考生物是理综复习的重点,为了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地理一轮复习技巧,小编整理了高考各科复习方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高三第一轮复习复习时间是9月至明年3月初,复习时间长,且复习工作量大,又是第二轮复习与第三轮复习的基础及先行者,所以一轮复习尤为重要。小编整理了生物的一轮复习策略,快来看看吧。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 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一、充分发挥《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强大导向作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刚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就要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

与高考接轨。通过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体会考试大纲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 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5.生物进化的观点; 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高考模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专题10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选择题 1.(2020·安徽省高三三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 D.组织液中的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A错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B正确;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C正确;细胞外的O2(即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 2.(2020·四川省高三三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HCO-3和HPO2-4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态 B.内环境的成分有尿素、氨基酸、胆固醇等 C.血红蛋白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解析】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维持血浆pH的稳定,如HCO-3、HPO-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态,A正确;尿素、氨基酸、胆固醇等均可被血液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能维持血浆渗透压,血浆蛋白可维持血浆的渗透压,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D正确。 3.(2020·湖北省高三期末)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 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

(完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从高三开课开始,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017年1月22日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高三复习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二)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使学生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而泰然处之。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 (三)加强能力训练

生物高考的解题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月考、周练、限时练习中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差距?应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破题……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四)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揭示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顺应2010年试题难度的要求,题目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五)注重学法、解法指导(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教材;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从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试心理等方面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三)(附答案与解析)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三)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细胞内4种有机成分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没有③或其功能类似物时,细胞仍能合成② 2.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症的发生是细胞中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B.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 C.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 D.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3.某生物技术公司发明一种生物打印机,可利用患者自身细胞“打印”出“静脉”等器官,这为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供体不足、免疫排异等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排异反应主要是浆细胞识别特异抗原后分泌的抗体的作用结果 B.拍摄患者自身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C.用细胞“打印”出器官的过程中,细胞的DNA和mRNA均发生变化 D.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对供体器官免疫排异的患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 4.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许多科学家相继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方向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6.下列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几项()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撰稿教师:李文强责编:陈莉 章节概述 本专题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方式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了多个动物生理的经典实验,很容易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在高考中本专题往往是考察的热点内容,命题热点有:结合人体相关病理,考察激素的功能,不同激素之间的关系,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结合反射弧模式图、突触结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模式图来考察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重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难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网络图:

知识链接: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主要介绍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以及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和作用。重点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内容有反射、反射的结构接触、激素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知识结构梳理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少量的组织也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许多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性质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都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1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

限时规范训练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析: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A错误;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B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C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选B。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B 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等于血糖补充速率,此时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但较长时间后可能出现因糖储备量过低而使血糖补充速率降低,进而影响血糖浓度稳定的现象,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D项错误。 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新版2021年高考备考生物复习策略

高考备考生物复习策略 基础知识学生一定要掌握好。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 怎样做好高考生物复习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高三的学生,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人生的一次大的转折,复习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复习课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高考中能脱颖而出呢? 一、把课本中相关的基础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网络结构 基础知识学生一定要掌握好。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去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方法、规律、等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师还可以自编图解,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条理化、网络化、直观化,便于识记。如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用概念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这样可以构建许多个涉及各个章节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的主要网络框架,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知识。同时要针对各个知识网络加强一些有关练习题的训练。并且对没有理解掌握的各知识点要多复习教材的图解、描述、过程等内容。 二、复习中教师尽量将死的知识活化,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复习课是很枯燥的,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是将知识进行罗列,对于学生能否消化掌握却从不问津,这样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提高。其实 生物是一门包罗万象,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等密切相关。也与学生生理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无穷探索奥秘,是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跟书本知识更贴近的关于生产、生活的问题,将死知识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拓展思维方向,这样对于学生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有帮助。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讲“光合作用”时,我们可联系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兴趣。并联系农作物是如何种植,如何来提高产量以解决粮食危机,使学生通过讨论可意识到可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但世界上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的,那么只有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解决世界性的粮食问题。那怎样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呢?这样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迫切地想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三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在专题复习的同时,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北省武汉市2017届高三生物五月模拟考试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植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02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将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含有物质M的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3.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放射性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B.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4.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B.不同岛屿的地雀之间无法交配说明存在生殖隔离 C.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 D.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5.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的错误是 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 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6.某种鱼的鱗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鱗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鱗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对应的表现型未知),则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二、非选择题 29.(8分) 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细胞色素C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下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袋鼠金枪鱼小麦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0 1 10 21 35 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doc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小结与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总复习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共7个月左右时间,要完成二轮的复习工作。内容涉及高中三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对面临的高考。目前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本文就我校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第二轮复习计划的安排作一介绍,供大会交流。 一、第一轮复习小结: 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考点过关。 1、复习安排: 选择一本较好的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点逐一过关的目的。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可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将侧重精、卵子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2、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我校第一轮复习预计四月初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联考的情况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后,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上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 (如高考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 案、疑难习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杂合子等概念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 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1、专题的选择:

长沙市2017届高三年级统一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科目:生物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 本试题卷共7页。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姓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高考湘军长沙市2017届高三年级统一模拟考试 生物 长沙市教科院组织名优教师联合命制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31小题。时量9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请选出每个试题中的最佳选项。24小题,每题1.5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豆科植物根细胞组成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含有DNA和RNA B.含有纤维素和蛋白质 C.含有淀粉和糖原D.含有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物质组成的分子2.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水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细胞中,水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的细胞是 A.酵母菌细胞B.浆细胞 C.人成熟红细胞D.乳酸菌细胞 3.下列关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B.通常利用甲基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 D.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4.胰凝乳蛋白酶在常温及最适pH条件下分解蛋白质,定时取样测得蛋白质的水解度如图所示。(注:蛋白质水解度为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被裂 解的肽键数与给定蛋白质的总肽键数之比)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反应时间 C.适当升高温度能提高水解度 D.水解度不能达到100%的原因是蛋白酶只能水解部分肽键 5.A 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嘌呤 B.细胞内的ATP均产生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 D.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DNA的组成单位之一 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细胞呼吸产生的A TP比光合作用多 C.O2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反应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配套课件讲义专题16

模块六专题十六 1.(2019·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期末)基因工程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在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E.coli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分子_(基本)骨架__的缺口,即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磷酸二酯键__。 (2)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虫棉的过程: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转基因抗虫棉,为使抗虫基因在抗虫棉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_启动子、终止子__之间。抗虫基因的遗传特性能在抗虫棉株体内维持和表达的关键是_目的基因插入到了棉株细胞的染色体DNA上__。通过此过程产生的抗虫棉还需要在_个体__水平上检验抗虫效果。为了防止抗虫棉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抗虫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_叶绿体基因组(DNA)__中,其原因是_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__。 (3)干扰素是抗病毒的特效药,由于干扰素在体外保存困难,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_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试题解析】(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可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但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分子骨架的缺口需要用E.coliDNA连接酶连接,即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2)启动子和终止子可调控基因的转录,为使抗虫基因在抗虫棉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将目的基因插入到了棉株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使抗虫基因的遗传特性在抗虫棉株体内维持和表达的关键。通过此过程产生的抗虫棉还需要在个体水平上检验抗虫效果,即将棉铃虫接种于抗虫棉上,看是否具有抗虫效果。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故为了防止抗虫棉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中,科学家常将抗虫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中。(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2.(2019·福建省莆田市生物二模试卷)草莓原产南美,被我国各地广为栽培,其营养价值高,且有多种保健功效,却易受病毒感染。科学家常采用两种方法培育草莓新品种:其一,将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MYELV-CP)导入草莓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抗病毒草莓;其二,培育草莓脱毒苗。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基因抗病毒草莓过程中,为保证SMYELV-CP的正常表达,基因表达载体上SMYELV-CP的首端应含有_启动子__,能被受体细胞的_RNA聚合酶__所识别,以便催化转录过程。

最新最全面高考生物备考建议总结(精华版)

高考生物备考建议总结 1、全面复习,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建立前 后知识联系? 由于生物课有三本教材,信息量大造成复习难度大。若 能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建立前后 知识联系,将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 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 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老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 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 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 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在第二轮复习当中,老师要给学生充 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 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 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 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每个知识点都 可以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 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 过程等) ,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 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 和rna ”联结,也可

以通过“都能产生atp ”联结,或通过“具有双层膜的结 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 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2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 是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内容,近几年的高考理综测试题 中,生物部分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即第ⅱ卷中必有一 道生物实验题,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实验分析和设计实验等 形式。每年在高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分数比值都相当大, 而且考生在此失分也比较多。由此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 实验还是比较薄弱的。? 所以要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 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具备验证相关 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析、分析 和处理; 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本项 能力要求,实际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理解教材中实验和实习 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是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的生物 学知识、实验思想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三是具有开放性的考查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另外,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实验试题的 分值逐年提高,生物实验试题已不仅仅限于教材中的实验,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各种有机物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 B.成熟的红细胞在线粒体中合成A TP C.性腺细胞在内质网中合成性激素 D.神经细胞在突触前膜上合成神经递质 2.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内:CO2→C3→C6H12O6,线粒体内:C6H12O6→C3→CO2 B.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产生的A TP均可用于自身DNA的复制 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两种细胞器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和相同的酶系统,有利于代谢高效的进行 3.下图为正常酵母及经诱变、筛选得到的两种酵母突变体细胞示意图,突变体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基因A、B双突变体的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 D.基因A、B的突变不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4.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B.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 C.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D.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 5.下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成体干细胞经过Ⅰ过程形成浆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东北三省四市2017届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东北三省四市2017届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蚕豆的叶肉细胞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B.膜表闻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可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C.导致老年人白发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根本原因不同 D.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 C.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只通过水通道蛋白失水 D.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相对含量有关 3.许多无机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不参与 B.Fe3+在血红蛋白载氧与输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过量摄入钠盐,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屎激素含量降低 D.K+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耍原因 4.巨噬细胞是一种吞噬细胞,研究者利用一种人源化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T细抱不存在的情况下,巨噬细胞可以维持HIV病毒的复制,而HIV感染的巨噬细胞可以分布在机体多种组织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复制需要巨噬细胞的RNA复制酶 B.该人源化的小鼠模型不含有T细胞

C.HIV感染者仅有免疫器官中可检测到HIV D.HIV只能感染并破坏人体的巨噬细胞 5.下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几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B.a过程可通过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快速获得纯合子 C.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D.YYyyRRrr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个体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三、非选择题 29.(8分)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实验处理 结果 项目正常通气品 种A 正常通气品 种B 低氧品种A 低氧品种B 丙酮酸(umol·g-1)0.18 0.19 0.21 0.34 乙醇(u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低氧胁迫下,黄瓜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面的柱形图做进一步解释。请根据品种A的柱形图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并标出对应数值。

河北邢台市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胚胎工程(一)(选修3)

胚胎工程(一) 1.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成。在过程○4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5前应鉴定胚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技术。 2.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流程如下: (1)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过程②采用的是胚胎工程中 的技术。 (2)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基)的。

(3)如果克隆过程中需进行基因改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时必须使 用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种工具酶。基因表达载体上除目的基因外,还需有基因,以便选出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 (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于囊胚的。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填“A”或“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基因Rag2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 III和Pst 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4.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广东省汕头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硅肺的形成与溶酶体结构的破坏有关 B.液泡内的物质含量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C.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同 D.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 2.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3.假设未来发现某种外星生物,其遗传物质的结构模式与作用原理和地球上的生物相同。若这种生物的氨基酸只有14种,其DNA和RNA的碱基组成分别只有A、T及A、U,则该生物的一个密码子最少由几个碱基组成?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成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殊形式,下面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种分裂方式的过程中都有等位基因分离 B.进行两种分裂的母细胞中一般都有同源染色体 C.两种分裂方式所产生的细胞类型往往不同 D.二者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6.某兴趣小组研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 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④是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份 B. 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C. 因为有巨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D. ①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以“甲型流感病毒”社会热点为素材,综合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 【解答】 A.图中④为蛋白质,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B正确; C.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C错误; D.病原体侵入细胞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食盐加碘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预防大脖子症 B. 注射胰岛素可加快血糖氧化分解,加速糖代谢,降低血糖 C. 口服雌激素可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达到避孕效果 D. 注射胸腺激素可加快器官移植病人的康复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解答】 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会患大脖子病,A 正确; B.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血糖含量降低,B正确; C.内环境中雌激素含量升高,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 D.注射胸腺激素不利于器官移植病人的康复,D错误。 故选D。 3.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湖南省十三校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2017届高三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三校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知识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在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组织中的脂肪 B.需氧型生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前者完成有氧呼吸的Ⅰ阶段,后者完成Ⅱ和Ⅲ阶段 C.当肌肉组织吸收的O2与放出的CO2量相等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调查多个患者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2.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其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细胞自噬是指在细胞核自噬基因的控制下细胞吞噬并分解自身细胞内蛋白质或受损的细胞器的过程。研究发现,细胞自噬还能消灭入侵细胞的病毒及细菌,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癌症和神经类疾病的发生也与细胞的异常自噬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过程不会消耗的ATP但是伴随着生物膜的更新 B.吞噬细胞中的细胞自噬发生频率高,主要依赖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C.细胞自噬只能发生在衰老和凋亡的细胞之中 D.自噬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3.Goldsmith 曾经提出这样的假说解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H+的跨膜运输通过细胞膜使得细胞质基质的pH 为7,细胞壁的pH为5;生长素在细胞内以离子形态IAA存在(图中A形态),并且在细胞内浓度较高,跨膜运输需要借助膜蛋白N才能进行,生长素在细胞壁中以分子状态的IAA存在(图中B形态),这种状态的IAA 亲脂性很强。下列说法符合假说的是

A.H+穿过图中2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N只位于图中的1、4侧 C.A形态物质运出细胞为自由扩散 D.B形态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4.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毒蛋白的抗体 B.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C.B细胞受刺激分化成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5.某遗传病是由控制氯离子通道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研究表明这些基因突变有的是显性突变,有的是隐形突变,此遗传病按照遗传方式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型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下图为其中一种类型的患病家族遗传系谱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据图判断,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Ⅰ型 B.此遗传病的Ⅰ型和Ⅱ型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女性患者与Ⅲ-5婚配,后代可能不患病 D.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使得其所在的神经元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