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结构和特点。

3.能在格子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分析和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统计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与人合作的态度。

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到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在教学分段整理数据时,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直接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统计图的内容和

形式,以及它的结构与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进行比较和分析。

3.通过对身边事件的统计,发展统计观念。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对统计的进一步认识。

4.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设置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通过联系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

4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40~43页的内容。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能够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能够利用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认识统计表,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件、挂图、配套光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求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出示教材第40页例1。

老师这儿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

张丽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正正

你能根据调查结果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年月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1)统计表中的“合计”是怎样计算的?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师:统计表中的“合计”代表什么?它是如何计算的?

生:表中的合计数是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相加的和,即6+15+12+13=46(人)。

师: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生:从图中可知,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2人。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纵轴和横轴,并让学生说一说纵轴、横轴各有什么作用,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并完成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梅峰小学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130~139cm的队员适合穿小号,140~149cm的适合穿中号,150~159cm的适合穿大号。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

师: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教师已经帮大家把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收集好了。(出示身高记录单)接下来做什么?(把这些数据按130~139cm、140~149cm、150~159cm三段进行整理)师:画“正”字是最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现在请你们打开教材第42页,

用画“正”字的方法把这些数据分段整理好。

同桌两人合作。请一对同桌板书演示。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请说一说你统计的结果。填表时先填什么?最后填“合计”有什么好处?(其实,就算合计与数据总量一致,也不一定能保证统计过程的正确,整理时可能会把数据分错段,所以,整理数据时一定要细心)

师:从这张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现在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买多少套吗?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具体说说。(指名让学生回答)

3.课堂演练。

教材第41页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步骤: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

③填统计表。④分析结果。

师小结:统计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要经历这四个环节,先要收集需要的原始数据,再把这些数据系统整理,填好统计表,最后分析统计结果,从而把问题解决。第二个环节类似于我们以前学的分类整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段整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四个国家获得金牌和银牌的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表格。

(1)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2)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2.下面是青岛小学四年级三班女生体育达标成绩记录单。(单位:分) 220310440570490320450

285295425395315280415

四年级女生达标成绩420分以上的为优秀,350~415分为良好,250~345分为达标,250分以下为待达标。整理上面的数据并填写下表。

青岛小学四年级三班女生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月日

小明生活在无锡,很关心无锡的空气质量。他昨天从网上下载的无锡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两天都是轻度污染,所以他就向别人介绍无锡的空气质量不好,这样判断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

(2)

2.

思维训练

只凭两天的空气质量情况不能作出判断。

教材习题

第41页练一练

第43页练一练

1.在教学中,结合统计表的各个知识点,将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字融会其中。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收获颇丰。

2.数学知识发生在学生身边,只要用心去发现,并为我所用,枯燥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生动许多。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张丽华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分别引出怎样统计人数和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具体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系统完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发展。

练习七

教材第44~46页的内容。

1.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

明,并进行交流。

2.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的资料中可以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进行简单预测的作用,对统计产生兴趣。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会进行比较与分析。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挂图、课件、配套光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忆上节课的所学,重点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运用。

1.复习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七第1题统计图,集体讨论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读图的结果。

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从条形统计图里你还看到了些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说明条形统计图的标题、纵轴、横轴,并让学生说一说纵轴、横轴各有什么作用,怎样表示)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2.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44页第2题的成绩记录,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再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问题。

交流完成统计表,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把上面的统计表和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从条形的长短上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因此条形统计图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3.你知道吗?

让学生独立阅读练习七第3题,识记、交流我国的主干河流,并完成统计图。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本题图中的条形是横向的,河流的名称在纵轴上,河流的长度在横轴上。完成统计图后再进行交流。

1.下面是四年级三班5名同学每分钟拍皮球次数的统计表。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

四年级三班5名同学每分钟拍皮球数量统计图

月日

2.枫叶小学四至六年级为希望小学捐书情况如下:

四年级:30本五年级:44本六年级:51本

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北海冷饮店为了了解顾客的需求作了一份营业统计。两天后,统计结果如下:顾客总数100人

喝牛奶的人数78人

喝咖啡的人数71人

既喝牛奶又喝咖啡的人数48人

请问这份统计是否正确。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略

思维训练

不正确。

根据题意得到上面的图示,由图可知应有顾客人数为78+71-48=101(人),而题中说有100位顾客,两者不符。

教材习题

练习七

1.(1)星期五最多星期日最少

(2)大约11吨

2.222710 3

(1)在40~49的人数最多。(2)可能是57、53、50、49、47、45、44、43或42。3~7.略

第47页动手做

平均数

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联系统计表、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

重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灵活使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若干个圆片。

摆一摆: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圆片同样多?

○○○

○○○○○○○

○○○○○

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提问: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1.师生谈话。

前不久我校一年级同学进行了一场口算比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如下

表)

第一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第二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张立说:“我们小组一共做对了50道题,比第一小组做对的题多,我们胜了。”亮亮说:“不对,不对,这样比不公平,你们组人多!”

师:同学们,到底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呢?

集体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师:看来有的时候,只考虑合计数量的多少,似乎显得不那么公平。比如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由于两组的人数不同,评选优胜组就不能只看哪组做对的题多,还要算出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这样比较才公平。那么怎样计算平均数呢?

2.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师: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想怎样比?

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观察可知,套中个数最多的是女生吴燕,她比任何一个男生套中的都多;而套中个数最少的是女生刘晓娟和沈明芳,她俩比任何一个男生套中的都少。

师:你打算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根据学生发言,利用课件演示在统计图中的移动过程。

板书计算过程:6+9+7+6=28(个)28÷4=7(个)

师:你能求出5名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吗?

板书计算过程:10+4+7+5+4=30(个)30÷5=6(个)

得出结论:7>6男生套得准一些。

3.比较平均数和每组数据的大小。

(1)男生平均套中的个数是7个,这7个比张明套中的个数少,比李小刚和陈晓杰套中的个数多,和王宇套中的个数相同。

(2)女生平均套中的个数是6个,这6个比吴燕和史敏敏套中的个数少,比其他3名同学套中的个数多。

得出结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4.课堂小结。

(1)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它是一组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条形统计图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类别中统计量的数量,不同的类别之间没有次序关系,即使改变不同类别在条形统计图中的次序,也不改变其本质。条形统计图适用于不同类别中统计量大小的比较。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它关键在于描述时间或次序关系及统计量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用来预测。它的横轴通常是依时间或次序的先后排列的,若改变其顺序则往往会失去原来的意义。折线统计图适用于表示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变化的统计量。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

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人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中最后一节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用用三种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在不同问题下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清晰、更有效地描述信息是个别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 本节课开始,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调查的结果,来复习三种学过的统计图,然后直接点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统计图所反映的不同信息,加强了对三种类型的统计图特点的比较,进而让学生感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加深理解,教师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据事例进一步说明统计图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利用统计图提炼信息然后进行决策的能力。 本节课从教学目标上设计上,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从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评价方式上,教师采用了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为辅的多种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教学手段上,采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性、包容性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并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使本节课显得较直观、生动、形象,通过运用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统计图,充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新教材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对有关的问题作出合理决策,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育理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013-11-14 08:12:58)转载▼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让学生在简单的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描点、连线,学会制作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对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已经学过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更为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家与学校距离”的数据,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简单回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巩固和熟悉已学过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教师指导并同学生一起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发现其特点,学会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到相关信息,解决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很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 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讨论交流,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具准备课件,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 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 (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1、演示: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在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

步步走入自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组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____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

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____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____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____(省、市、区、县)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 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反思一: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学生四年级上下两个学期学完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那什么样的数据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呢?本课从这一问题出发,让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统计图。学生在课堂的共同讨论中发现要比较数量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计图,而只要比较数量的多少时,我们只需选用条形统计图。厘清这一主线之后,我就完成放手让学生自行绘制统计图了。 在巡视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的数据画得不够精确。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之前,应该让学生学会在画之前仔细观察统计图的纵轴,看看一大格是多少,描点的数据比一大格的一半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然后再进行描点连线。 当然,我在备课时还要更深入挖掘教材的意图,更到位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由扶到放时要有一定的梯度,不能一下子完全放手。教师要更关注学法的指导与数学活动经验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沿着最便捷的道路又好又快地学习数学。 反思二: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小学已经学过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反思三: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侧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进行统计活动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这两个方面效果不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通过他们自主探索,顺利地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在探讨练习一和练习三时,学生的讨论很活跃,老师不是生硬地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原先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同时,教材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乐于动手。在小结时,学生说到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活动,体会了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和喜悦,学生懂得成功来自于实践,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反思四: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中最后一节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用用三种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在不同问题下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清晰、更有效地描述信息是个别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刘星 2017年5月1号,我在学校讲了一节《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用青少年机器大赛一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解释是怎么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

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

四年级上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是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大家能说说从中能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吗? 预设: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 ②有各种图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 …… 提问:那么,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⑴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先思考,再来交流。 预设:数数 追问: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 …… 小结: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 ⑵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

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预设: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 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开始 ⑶分析数据 提问: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刚才呀,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出示PPT): 追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小结:十分详细、也十分清晰地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都表示出来了。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你们明白了吗? 预设:明白了。 追问:通常我们在画的时候呀,也要注意。(指Y轴)这条垂直射线也可以叫做纵轴或Y 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指X轴)水平射线也可以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也就是我们要进行统计的项目,对吗? 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提问: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与象形统计图比较。 预设: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数据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下面打开课本,我们来做一做书本95页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上海申办世博会各轮投票情况这样一个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

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 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踢毽子比赛,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的训练成绩。另一方面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有利于新课中对比预测,用一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且出示两位同学的条形统计图后,出示一位学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解释是怎么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当然,从数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课中的例题预测两位同学最后比赛的成绩,练习中预测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枚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 P 94-95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条形统计图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调查本班师生对水果的喜好情况(苹果、桔子、香蕉、葡萄),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根据统计的信息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统计表提问同学们知道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

么吗(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同学们通过分别比较喜欢四种水果的人数从而得出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么,那老师想知道大家有没有更加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 二、新知探索 1、师:除了用统计表清楚的表示本班师生对水果的喜好情况外,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生:统计表、统计图、画正字、画图示等)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已不同表示法。 教师板书表示方法 教师划直线,标记水果名称,(学生说),教师板演摆放的过程。 提问:这种图形方便吗能直观地反映出四种水果的喜欢人数吗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更直观呢(条形统计图) 2、出示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描绘条形统计图。观察比较能很快地观察出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少一目了然。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更方便观察和比较数据。 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邹惠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有以下三大方面: 一、好的方面 1、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在感兴趣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复习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到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说明问题的优越性。从生活中选择数学无素,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2、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根据获取的信息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和启发,学生的发言令我欣慰。因为移民班的教学氛围是令我头痛的一件事。 3、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 课标中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注重让学生与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独特的作用。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结合我们组所有教师的好的建议,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收集数据来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4、集体备课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因为我没有上过六年级的数学课,很多东西都比较磨凌两可,所以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就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指点指点。比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扇形统计图的绘制问题要不要在本节课教学进行了探讨,最后达

成了一定的意见:留到第二课时来教。在实践中得出,这个交流的建议是正确的。 二、不足之处 1、从统计图获取的信息中所提出的有些问题难度大,将简单知识复杂化了,不适于差生的学习。 2、教学方式单一,整个课堂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占据了多半,没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平台。课后我深深认识到讨论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展形讨论,学生会相互补充,产生各种灵感和火花。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不断完整自己的知识。 3、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不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导致学生所提出的错误问题没有加以教正。如:喜欢篮球运动项目的人比喜欢足球运动项目的人多篮球的百分之几? 4、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平时教学中不太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因此在这节课中对表现出色的同学没能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 三、反思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以上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细节,如: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溶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发现规律、自主构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并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岛版五上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上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踢毽子比赛,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的训练成绩。另一方面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有利于新课中对比预测,用一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且出示两位同学的条形统计图后,出示一位学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解释是怎么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当然,从数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课中的例题预测两位同学最后比赛的成绩,练习中预测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枚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