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报告(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

读书报告(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

读书报告(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
读书报告(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

硕士生专业课读书报告

题目中国黄土磁化率与古气候研究

姓名王剑昆学号 2001110012 专业地理学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黄土磁化率与古气候

研究

作者:王剑昆

学号:2001110012

专业:地理学

作业类型:读书报告

摘要:我国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黄土为世瞩目,因其由多层黄土与古土壤叠覆而成,也称“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磁化率的高低与其经历的风化或土壤化强度密切相关, 风化程度决定了磁铁矿的生成量及其颗粒的细小程度, 从而决定了磁化率的高低。因此, 与土壤化程度密切相关的中国黄土地层记录了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本篇读书报告对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的因素进行列举并对黄土层与第四纪古气候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古气候

一、序言

我国的黄土和古土壤序列是已知陆地上连续性最好,且能够很好地与深海沉积序列对比的沉积物,利用黄土与古土壤序列重建过去的全球变化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之一。磁化率是从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提取出来的一项重要指标。磁化率是物质被磁化难易程度的一种量度,通过对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可以提供古气候变化的信息,分析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规律。同时,黄土磁化率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归类,可以地展现黄土磁化率的分布差异,从而更好地研究其与环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黄土及黄土磁化率简介

1.黄土(loess)

黄土是我国北方人民长期以来对当地黄色松散堆积物习惯上的总称,它是240万年以来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来有的学者又提出黄土是2200万年以来形成的。我们现在所说的黄土包括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黄土的颜色有深浅差异,以灰黄、棕黄、褐黄为主。颗粒成分中以粉沙土(0.05-0.005毫米)为主,直径大于0.25毫米的颗粒基本上没有。黄土中富含大量的碳酸钙和少量的钙结核,含量一般在6%-8%以上。黄土还有其他一些特性,例如无层理性,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自然剖面柱状节理发育,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湿陷等。黄土地层中记录了大量的第四纪以来的生物、气候信息,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库。

黄土在地球上分布甚广,覆盖着全球陆地表面9.3%左右的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温带沙漠外缘的半干旱地区和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呈东西向带状断续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第四纪大陆冰川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中欧和东欧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也有分布;在亚洲和南美洲与沙漠、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阿根廷及中亚地区;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也有零星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地层最全,厚度最大的国家。大致以北纬34度至35度一线为界,即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鲁东山区和辽东半岛山地一线。此线以北的东北各省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

海、新疆等省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皆有分布。而此线以南地区黄土分布比较少,性质也有所改变,总面积63.5万平方千米若将华北和黄淮海平原也视为次生黄土覆盖区。那么,我国黄土和次生黄土分布面积便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面积的7.6%[1]。我国北方大片黄土是沿东西方向呈带状长条分布的,黄土带以北有较大面积的沙漠,沙漠以北有以碎石为主的戈壁。在平面位置上黄土、沙漠、戈壁成带状分布。黄土带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至秦岭,其中以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分布最为集中,连片分布,形成蔚为壮观的黄土高原,为世界所罕见。黄土高原黄土堆积厚度一般在30~200米,最厚达到439米(兰州)。最新研究资料显示,黄土最大堆积厚度可达500米(甘肃靖远)。我国黄土大致分为四个分布区,黄土高原区、华北区、东北区和西北的内陆分布区。这四个区里黄土分布、产状、地层和厚度都各有特色。其中以黄土高原的黄土最为典型。

地质学上的黄土专指形成中国黄土高原的这种黄土,它是风吹来的沙尘,通常堆积超过100米厚,有些地方甚至达到400米。

2.黄土磁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loess)

磁化率是物质被磁化难易程度的一种量度。目前对黄土的磁化率有不同解释(N. W. Rurrer, 1992):

Heller 和刘东生认为,暖期的成土过程如脱钙、土壤压实作用可以引起顺磁颗粒的相对富集。Kukla等认为,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主要由沉积作用所贡献,黄土层中磁化率低是由于当时粉尘堆积快,古土壤中磁化率高则由粉尘堆积慢引起。

黄土磁化率是黄土在地磁场作用下产生磁性,受单位强度的磁场磁化所产生的磁化强度。其大小主要取决于黄土中小于等于1微米的细微矿物颗粒,主要是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一般用磁化率仪以5~20厘米间隔在地层剖面上进行测量,得出黄土磁化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研究结果发现古土壤层的磁化率值要比黄土层的为高。现在磁化率也被认为是反映气候变化的指标之一。

中因黄土堆积面积极为广泛,磁化地层研究证明,中国黄土堆积大约始于250万年以前(Heller and Liu, 1982, 1984; Liu, 1987) 。与土壤化程度密切相关的中国黄土地层记录了第四纪占气候变化。黄土代表着于冷时期的尘土堆积, 古土壤则是温湿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刘东生等, 1985),土壤化(或风化)程度代表着它们形成时期的气候温湿程度的强弱。Heller和刘东生最早提出黄土地层磁化率与古气候相关的可能性,此后,刘秀铭等对甘肃西

峰近200米厚的剖面进行了详细采样研究,用一午多个数据证实了西峰黄土磁化率的波峰、波谷与古上壤、黄土层的土壤化程度密切相关(图1)[13]

图1 甘肃西峰黄土地层,磁性底层和磁化率剖面[13]

三、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的因素

中国黄土地层是由许多黄土和古士壤层叠覆构成原始的黄土在粉尘堆积后没有经过明显的化学变化,基本上保留了堆积时的原来面貌。它所含的磁性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和钛铁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这些粉尘物质经过生物和化学作用,发育成为土壤,被埋藏后便形成了埋藏古土壤。

古土壤比黄土红颜色明显增加, 磁化率也高了数倍, 表明成土过程中有许多赤铁矿生。[2]

我国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黄土为世瞩目, 因其由多层黄土与古土壤叠覆而成,也称“黄土古土壤”序列。自70 年代发现黄土与古土壤的磁化率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磁化率大小能灵敏的反映古气候变化并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结果很好对比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3]

1.中国黄土磁化率高低的控制因素

中国黄土中大部分矿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磁化率,但铁磁性矿物的磁化率常高几个数量级于其他矿物,尤以磁铁矿、磁赤铁矿最高,被称为强磁性矿物,与之相比,赤铁矿、针铁矿、纤铁矿、钛铁矿等其他铁磁性矿物的磁化率则很低,被称为弱磁性矿物;橄榄石、辉石等物质组分的磁化率也很低,它们与弱磁性矿物一样,对黄土磁化率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4]因此,虽然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在黄土中的含量很少,但其高磁化率特征决定了其对磁化率大小有决定性作用。

黄土磁化率除了受磁铁矿、磁赤铁矿含量的影响外,受粒径大小的影响也同等重要,磁铁矿在0103 —0101 μm 和125 —16 μm 呈现两个峰值,但前者的峰值明显高于后者,[5]这说明即使磁铁矿的量不变,只要粒径变小至0101~0103 μm 时(也称超顺磁颗粒) ,其磁化率就会成倍增加。虽然其他磁性矿物与粒径的相关性还未见报道,但本质上应该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因此,粒径大小对磁化率的影响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综前两段所述,黄土的磁化率大小主要受控于磁铁矿、磁赤铁矿的含量和粒径。

表1中国黄土部分物质成分的磁化率[7]

2.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的影响因素

(1)本底值的区别

黄土古土壤的母质分别来源于冷干、暖湿时期的冬季风对蒙古国中南

部及与之相邻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等戈壁、沙漠地区的粉尘的搬运,而这两个时期粉尘源区及沿途的风化强度、冬季风势力的大小、植被生长情况都存在一定差异。[6]对同一地区来说,暖湿时期沉积物中铁磁性物质的含量比冷干时期高,粒径比冷干时期小,磁化率较高,即古土壤和黄土磁化率本底值是有区别的,但其大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易溶物质的流失

古土壤形成期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含K、Na 、Ca 、Mg 等活动- 中等活动元素的易溶物质部分或全部被溶解并迁移出土壤层,而较难迁移的铁磁性矿物则相对聚集导致磁化率升高;黄土形成期,淋溶作用弱,铁磁性矿物被未迁移的易溶物质稀释导致磁化率降低。[3]但文章的作者认为,虽然易溶物质的淋失能使磁化率升高,但相对于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的差异程度来说,并不是古土壤磁化率升高主要原因。

(3)成壤作用

1990 年,周立平等根据古土壤中存在的大量超顺磁物质推出成壤作用对磁化率增强有重要影响;次年,韩家懋等的研究发现古土壤中大部分强磁性矿物尤其是磁赤铁矿是含铁硅酸盐“就地”风化形成的,并进一步提出这些新形成的强磁性矿物对古土壤磁化率增强有重要贡献。[4]对黄土磁化率造成影响的成土作用因素,包括磁铁性矿物的形成,以及超顺磁颗粒( < 0103μm) 的形成。李志文和李宝生认为,部分含铁硅酸盐“就地”分解产生的铁磁性矿物是中国黄土中铁磁性矿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成壤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有利于不稳定矿物的分解,成壤作用越强,,被分解的不稳定矿物越多,形成的超顺磁颗粒也越多。因此,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是随成壤作用的增强而升高的。

(4)细菌作用

一些研究结果认为[8]:黄土形成时期,气候寒冷干燥,铁源不足,趋磁细菌只保存不繁衍,生成磁小体的数量较少;古土壤形成时期,气候暖湿,生物量大,铁源充足,趋磁细菌的活动性较强,生成磁小体的数量较多。趋磁细菌的形状在黄土中以弧形菌和厚壁形菌为主,偶见杆形菌;在古土壤中则以杆形菌为主,偶见球形菌,它们大量繁殖于古土壤层向黄土层的转变时期,其数量有由黄土高原西北部向东南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他生物体如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等生物体内合成的铁磁性矿物对磁化率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5)有机质和植物的生长

在古土壤发育期,因气候暖湿而有利于植被生长,有机质含量高,黄土发育期则相反,有机质含量低[9]。而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大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其高值对应磁化率的“峰”,低值对应磁化率的“谷”。[9]而植物生长也能影响磁化率的大小:如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有利于弱磁性或无磁性含铁矿物向强磁性矿物转化;也可在根系周围形成富含铁氧化物的外套;还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使微生物聚集;另外,植株的分解也能产生超细磁铁矿[10] 。

通过阅读以上关于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影响因素的文章资料,笔者认为,成壤作用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机制,其他因素如本底值差异、碳酸盐的淋失、细菌作用、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作用等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古土壤磁化率增强是以成壤作用为主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中国黄土磁化率与古气候的联系

在全球第四纪陆相沉积中,中国黄土是最为连续完整并具有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之一。第四纪冰期时,随着全球气温的降低,中国西北地区以于冷气候为主,沙漠中大量的粉尘物质被风力携带至黄土高原形成黄土层间冰期时,粉尘堆积速率降低,且良好的水热条件对黄土物质进行风化, 从而形成古土壤。因此,黄土一古土壤的重复出现代表了全球气候系统在第四纪时期的冷一暖波动。黄土高原一些典型沉积区的地层对比表明,中国黄声的各个地层单位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因此,黄土在记录古气候变迁上是连续的。[11]

黄土磁化率是一个能反映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物理参数,黄土与古土壤中磁化率信号载体主要为磁铁矿或磁赤铁矿、赤铁矿。其中主要为小于1μm的磁铁矿颗粒。这些小于1μm的颗粒显示了高磁化率值。

关于黄土磁化率的物理意义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稀释成因)认为由于磁性颗粒堆积速率在千年尺度是恒定的,如果粉尘堆积速率大,则磁性颗粒丰度低,导致低磁化率,此时是黄土堆积期,古土壤形成期反之。这种观点认为磁化率值指示出粉尘堆积速率的变化。另一种观点(成壤成因,如上文)认为,在成壤过程中,由于淋溶与土壤化作用,促成了磁性颗粒富集,形成了大量极细微颗粒。土壤中磁性颗粒丰度增加,特别是极细小磁性颗粒的增加,造成了较高的古土壤磁化率值。上述两种观点都指示出磁化率值具有反映气候环境变化的意义。[12]古土壤高磁化率值指示了

温湿气候,而黄土的低磁化率值指示了干冷的气候。黄土磁化率已作为古

气候代用指标用于海陆古气候对比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对于黄土磁化率对古气候的反映,可以从磁性矿物含量和磁颗粒两个

方面分析:

1.磁性矿物含量分析

黄土和古土壤主要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赤铁矿。从显微镜下可以看

到, 磁铁矿表面被强烈氧化形成许多细小的赤铁矿。刘秀铭刘东生等人取陕

西洛川、西安、宝鸡和甘肃西峰、白草原各剖面的部分样品,进行等温剩

磁、退磁研究和热磁分析发现,,无论是黄上或古土壤样品,它们总是在最

初0.3T的磁场以下获得绝大多数等温剩磁,退磁曲线在温度为570℃处有

一个明显的转折图,说明磁铁矿确实在黄土和古土壤中普遍存在。此外,

还发现这些样品等温剩磁的退磁曲线,多数在250一350℃之间明显下凹,

尤其以350℃附近更显突出图,表明磁赤铁矿也是黄土和古土壤中重要的磁

性矿物之一。因为磁赤铁矿在350℃以上要转变为赤铁矿,使得剩磁强度

变低。[13]图2b是磁场下测量的一块西峰古土壤样品的热磁曲线。黄土和

古土壤的热磁曲线特征也无明显差别,均显示出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不可逆的

特点。

图2磁性矿物分析[13]

图2b是磁场下测量的一块西峰古土壤样品的热磁曲线。黄土和古土壤的热磁曲线特征也无明显差别,均显示出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不可逆的特点。[13]加热曲线在250一350℃之间有个轻微的下凹,而在575℃则达到它的主要居里温度,表明磁铁矿是对黄土/古土壤磁学性质起着最重要作用的磁性矿物。加热曲线在

250一350℃之间的轻微波折可能从另一角度近而证明热状态下不稳定的磁赤铁矿的存在,同时也表明它的含量比磁铁矿少得多。

图2c是西峰剖面第一层古土壤及其以上层位黄土/古土壤Ms与磁化率的投影。随着磁化率增高,Ms也按比例增加,显示出高度的线性相关,表明磁铁矿是对黄土/古土壤磁化率起着重要作用的磁性矿物,而且,黄土和古土壤中的各种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是很稳定和相似的。[14]

2.磁颗粒分析

根据对磁性矿物含量的分析表明,磁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是黄土/古土壤中已知的三种最重要磁性矿物,由于磁赤铁矿物理性质与磁铁矿相似,赤铁矿的颗粒比磁铁矿要小得多,在此,主要用磁铁矿进行颗粒分析。

磁颗粒大小的信息可以从室温和低温下(液氮77o K,或-196o C)磁化率的变化特征的分析中获得。如图3所示,黄土和古土壤的低温磁化率特点是完全不同的。黄土磁化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图3A-a),而且室温磁化率越低,在低温却升得越高,说明黄土中的磁铁矿颗粒处于热稳定状态,即它们的阻挡温度均高于室温。或它们的磁颗粒大于0.03μm,所谓的超顺磁稳定单畴界限粒径。[15]古土壤的磁化率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图3A-b,c,d),而且室温磁化率愈高者在低温下降得愈多,表明样品中的磁颗粒处于超顺磁状态,即粒径小于0.03μm。随着温度下降到它们的阻挡温度之下,这些磁颗粒变成稳定单畴,从而使磁化率下降。

[7]

图3 黄土和古土壤不同的低温磁化率特征和各地区降雨量与磁化率的关系[15]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讨论出,占土壤和黄土分别代表了温湿和干冷的气候环境,古土壤的磁化率平均比黄土高2-4倍,而磁性矿物研究表明,黄土和古土壤并无明显差别,重要的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黄土和古土壤所含的磁性矿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也很相似和稳定。其主要和明显的差异在于磁铁矿含量的不同和粒度组成的不同。土壤化或风化程度越强,形成的磁铁矿数量越多而且粒径越细小,这两种因素都使得磁化率升高。

五、总结

中国黄土剖面中的黄土代表了干冷时期的粉尘堆积,古土壤则是温湿气候条件下的产物。Helen等[16]对洛川的一个黄土钻孔进行较详细的磁化率测试,并创造性地提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与古气候相关的论点。Helen等和Kukla等[17]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洛川黄土的磁化率变化曲线可以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进行较

好的对比,从而认为磁化率是陆相地层中灵敏的气候代用指标。

Heller 等通过与10Be 浓度的对比分辨出沉积和后来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磁性矿物,认为后生的磁铁矿与当地当时的降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古降雨量可以计算出来。全新世古土壤平均降雨量为600mm/ a ,马兰黄土平均为310mm/ a,中更新世平均为540mm/ a。[18]吕厚远[19 ]等研究现代土壤磁化率和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量) 变化的统计规律发现,在一定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范围内,磁化率随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年平均温度超过15 ℃、年降水量超过1100mm 时,[18]随温度和降水量的继续增加,土壤磁化率反而减少。吕厚远等以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63 个表土磁化率数据用四次多项式的方程定

量估算洛川地区末次间冰期时的地表年平均温度为11~13 ℃,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18]全新世降水量与末次间冰期类似,年平均温度比末次间冰期低1 ℃。末次冰期时年平均温度4~5 ℃,年降水量约350mm。同时,磁化率对土壤形成过程的环境条件,植被覆盖类型以及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和风沙产地的环境特征等有十分明确的环境指示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黄土磁化率反映古气候的机制是:古气候的温湿程度决定了磁性矿物(主要是磁铁矿)生成量的多少及其粒径细小程度。温湿程度愈高,则生成的磁性矿物愈细小而且数量愈多,这两种因素都使得磁化率增高,因而,中国黄土磁化率的大小反映了古气候温湿程度的强弱,而黄土—古土壤中磁化率的变化可以被作为夏季风变化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徐张建, 林在贯, 张茂省. 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

(7):1297-1355.

[2] 刘秀明, 许同春, 刘东生. 中国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与成因及其对第四纪研究的意义[J].

中国科学, 1989, 4: 441- 448.

[3] 李志文, 李宝生, 孙丽等. 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的多因素评述[J]. 中国沙漠, 2008,

3(28, 2): 231- 237.

[4] 韩家懋, Hus J J , 刘东生等. 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的磁学性质[J] . 第四纪研究, 1991, 12

(4) :310 - 325.

[5] Maher B A.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ome synthetic sub2micron magnetics[J] . Geophysical JInt ,

1988, 94 :83 - 96.

[6] 孙继敏. 中国黄土的物质来源及其粉尘的产生机制与搬运过程[J]. 第四纪研究, 2004, 24

(2) :175 - 184.

[7] Thompson R ,Oldfield F. Environmental Magnetism[M] . London: Allen & Unwin, 1986: 11 - 18.

[8] 李荣森, 范国昌, 贾蓉芬等. 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及其磁小体的初步研究[J]. 地球化学,

1996, 25 (3) :251 - 255.

[9] 胡雪峰.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氧化铁和有机质对磁化率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4, 41

(1) :7 - 12.

[10] Meng X M, Derbyshire E, Kemp R A. Origin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 Chinese

loess [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 , 1997, 16 :833 - 839.

[11] 于志伟, 丁仲生, 刘东生. 黄土记录的古气候周期性研究[J]. 地质科学, 1992, 12: 270-

278.

[12] 岳乐平, 刘祥义. 最近14万年黄土磁化率记录及古气候意义[J]. 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

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13] 刘秀铭, 刘东生, Friedrich. H等. 中国黄土磁化率与第四纪古气候研究[J]. 地质科学,

1992: 279- 285.

[14] 刘秀铭, 刘东生, 许同春等. 黄上频率磁化率与古气候冷暖变换[J]. 第四纪研究,

1990(1): 42- 50.

[15] 安芷生, 魏兰英. 离石黄土中的第五层古土壤及其古气候意义[J]. 土壤学报, 1980(17): 1

- 10.

[16] Heller F, Liu T S. Magneto stratigraphical dating of loess deposits in China[J], Nature, 1982,

300: 431- 433.

[17] Kukla G, Heller F, Liu X M , et al. Pleistocene climates in China dated b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J]. Geology, 1988, 16: 811- 814.

[18] 刘安娜. 黄土磁化率及其古环境意义述评[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4(6): 80- 81.

[19] 郭正堂, 魏兰英, 吕厚远. 晚第四纪风尘物质成分的变化及其环境意义[J]. 第四纪研究,

1999 ,1 :41- 48.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hinese Loess and

Paleoclimate Research

Abstract: China's Loess, especially plateau loess attracts attention from the world,Because of the multi-layer overlay of loess and paleosols, also known as "loess - paleosol" sequence. Loes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level of experience of weathering or soil strength. The degree of weathering determines the magnetite’s amount and particles of small extent, and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hus, the Chinese loes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soil, records the Quaternary climate change. This book report lists on the impact of Chinese loes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yer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paleoclimate.

Keywords: Chinese losses; Differences i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Paleoclimate

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一: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二:材料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磁控溅射c/w多层膜成分及微观分析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化082 学生王维娜 学号 3080101296 指导教师陈迪春 起止时间 2010.12.27-2011.1.1 年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掌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学习并了解真空镀膜 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多层膜制备过程,以及其微观结构分析,成分 分析所用仪器和原理。 学生(签名) 月日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日 目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 (1) 1.1 磁控溅射 ............................................................................. (5) 1.2 x射线衍射仪 ............................................................................. . (5) 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6) 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7) 第二章实验方法 ............................................................................. .. (9) 2.1 tem样品的制备方法 .............................................................................

计量地理学上机实验报告5

《计量地理学》 实验报告 专业:地理与旅游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地理与旅游学院

实验五聚类分析 实验日期:2016-6-14 实验地点:JE330 一、实验目的 通过此次上机分析,重点掌握样本聚类方法的概念、基本思路、数据处理的方式,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运用SPSS应用软件中的 Classify 模块,建立分层聚类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标准化的方法、统计量的计算方式以及聚类的方法的选择,并根据自动生成的聚类谱系图进行类型的划分。

6 8 18 .501 0 0 18 7 20 31 .508 0 0 8 8 20 30 .509 7 0 11 9 5 14 .529 5 0 10 10 5 32 .535 9 0 11 11 5 20 .597 10 8 12 12 5 33 .599 11 3 13 13 5 16 .604 12 0 15 14 6 21 .634 0 0 17 15 5 22 .642 13 0 16 16 4 5 .763 0 15 18 17 6 11 .799 14 0 27 18 4 8 .806 16 6 20 19 12 13 .830 0 0 21 20 4 7 .862 18 0 22 21 12 15 .884 19 0 23 22 4 19 .893 20 0 23 23 4 12 .901 22 21 24 24 4 28 .916 23 0 25 25 4 26 1.061 24 4 26 26 3 4 1.073 0 25 27 27 3 6 1.088 26 17 28 28 3 9 1.102 27 0 30 29 2 23 1.827 0 0 30 30 2 3 1.837 29 28 31 31 2 24 2.528 30 0 32 32 1 2 2.905 0 31 33 33 1 10 3.949 32 0 34 34 1 27 4.463 33 0 0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肖欢 学号: 2013100236 专业:地理科学 完成报告日期: 2016 年 6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情况简介 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第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工作对于人文地理学就有着重要意义。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事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实习地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第三,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科学探险精神。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此外,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的来说,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的综合考察与调查,可以获得典型的区域地理相关资料,拓展视野和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内容的不足,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步骤和方法。二、实习内容介绍 实习内容简介:包括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特征、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要素、水资源状况与利用、河流与城市发展、区域土地利用与规划、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等相关内容。 本次实习区域为成都片区、川南片区和川北片区。其中,成都片区主要涉及成都规划展、三圣乡和洛带古镇,;川南片区涉及到自贡——宜宾——乐山这三个主要城市及主要地理区域,包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燊海井、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宜宾市规划展、宜宾市五粮液生态园、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李庄古镇、乐山大佛博物馆;川北片区涉及到“成都——德阳——绵阳”这一四川产业发展高峰地带,包括绵竹年画村及年画博物馆、绵阳市核九院科技馆、北川县民俗博物馆、北川吉娜羌寨和新北川城市建设。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 1.5月16日:校内,实习动员及准备。讲解野外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各实习指导老师讲解实习相关专业内容。学生根据实习动员的讲解内容,查阅资料、做好实习准备。要求同学们准备好实习期间的用具,主要为实习期间的工具和记录用品。 2. 5月16日-17日:成都周边区域的实习展(成都市规划馆—洛带古镇—三圣乡)。实习内容:①成都市规划展: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涉及面积12,390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和规划方针的变动,分为市区和市区外市县两个层次,原近郊区县划入市区以内,现称为中心城周边区县,原远郊区县现称为市区外市县。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为未来市区,包括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六个周边区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整体规划合理,但存在部分不合理之处,交通布局、商业网点、住宅区等在布局和选址上有些地方未做好。同时还有很多地方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好整体规划的后续工作是落到实处,处理好细节,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科学与方法》读书笔记

《科学与方法》读书笔记 朱尔。昂利。彭加勒(JulesHenriPoincaré,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 学家、物家和家,他以其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广泛的研究和杰出的贡献而遐迩闻名,赢得了同代人和后辈人的赞誉。更甚有人说他是一位“无比伦比的数学家、敏锐的物理学 家和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科学与方法》一书共有四编十四章,它完整地包容了彭加勒关于事实及其选择的指 导原则的见解。虽然它并没有像普遍流行的某些科学方法论指导书那样构造严谨细密的框架,其中的内容也只是或多或少与科学方法论问题有关,但它无疑要比前者有价值得多, 因为它是由富有智慧的科学大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正确的科学理论。也是彭加 勒通过自己发明富克斯函数的亲身体验,对数学发明的心理机制的探索等,才会有如此深 切地领悟。 书上介绍:数学的真理是用一连串无懈可击的推理从少数一目了然的命题推演出来的,这些真理不仅把它们强加于我们,而且强加于自然本身。每一个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 演绎,便可推出许多结果,于是每一个实验将使我们了解宇宙之一隅。这便是科学大家对 数学的态度,充满了热情和执着。方法离不开科学,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人类才能更深 层次地探究宇宙的奥秘。科学作为物质利益的源泉和归纳推理的训练学校,对此我们丝毫 没有怀疑,但请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精神世界的巨大财富是有可能在科学的实验室里发 现呢,还是被启示给那些只填满了科学思想、并只以各种科学的方法训练过头脑的科学家?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毋 庸置疑的是科学家的头脑只能顾及宇宙之一隅,永远也不能囊括整个宇宙。一位能与高斯 相媲美的数学家,同时拥有着哲学家的身份,他说过“唯有康托尔主义和逻辑斯谛处于考 虑之列,对于某些东西有用的真正的数学,可以按照它自身的原则继续发展,而不必为在 它之外掀起的风暴伤脑筋,数学由于其平常所取得的成就而一步一步地前进着,这些成就 是决定性的,从来也不会被抛弃。”这就是他科学工作的“副产品”。这段话给我的印象 很深刻,因为它使我对科学方法,对数学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人类 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这是肯定的。很多人看到科学带来的进步和毁灭。却从来没有 思考过科学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什么。又有多少人是理智而全面地看待科学与方法的? 简单来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而科 学的价值则是带给人类智慧和思考的享受,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 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出生于18世纪的英国乡村小镇,她没上过正规学校,但受 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她终身未婚。奥斯汀的作品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了当时英国乡村 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与田园风光,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爱情风波,一扫当时文学界假浪 漫主义潮流。 在彭加勒的世界里,科学是美的。科学是思想上的美,是有深度的美,是独特的美。 而这种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这种美给予物体,也可以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科学方法论 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 类别: 硕士 日期: 2013 年11 月11 日

评语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简史、当代发展 的困境与其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是在阅读科学方法论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总结而来,主要为读书报告,文中的主要科学论点均援引自文后的参考文献中。 关键字:科学方法论;发展史;困境;现实意义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简史 依据古登(Gutting. G)的观点,我们可以将科学方法论描述为“处于科学的成功追求背后的所有普遍而系统地可表达的程序”[1]。同时,我们将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归结为三个层面:哲学层面 ,科学家层面 ,科学实践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层面[2]。其中哲学层面的基本特征是基于普遍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之上的方法论追问,科学家层面的基本特征是根据具体科学问题所进行的,同时局限于科学家群体内部的方法论争论,而科学实践层面的特征是根据科学实践的具体历史以及社会特征而对科学方法所进行的一种描述。这种变化是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逐步而来的,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 1,古希腊科学方法论的起源 早在古希腊时,哲学家们便已经开始了科学本质与来源的讨论与争辩。泰勒斯说“概括是科学的起源”[3],问题识我们该如何去概括。这里哲学家们分成了两个派别。 其一是唯理论,唯理论所持核心观点是:世界上的知识需要依赖人类的智力中的理性或直觉或理念的洞见才能获致。其中,数学总是知识的理想形式。最早的唯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论试图对数学知识的可能性提供一种解释,这种思想根源于毕达哥拉斯[2]。唯理论的表述试图说明存在着一种独立于物理事物之外的另一类事物,例如:给予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个点,通过这个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平行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显然不是我们能够通过直接观察而得到,而是通过现实观察之外的理性思考得到的。而它又真实存在,并不以物理事物的形式存在,更像是一种理念式的,而又能被人接受的真实推论。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但却可以确实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理念在柏拉图看来,能够求得对事物的解释、能够洞察理想事物的属性,从而获取关于实在事物的知识。 其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论,其两大核心是:科学在起源上是经验的;科学在内容上是必然的[1]。这一观点与唯理论是完全相反的,认为科学的最终根源不是神圣的权威、人类的想象或者思辨的推理,而是我们对物质客体的感知经验。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明白物质客体的感知经验如何导出极其重要的智力判断,这就造成了经验论最大的弊端,也成为了人们后来进行科学方法论反思的根源。 2,近代科学方法论的革命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是时间到了近现代,争论的主脚换成了笛卡尔与弗朗西斯?培根。 笛卡尔坚持并发展了唯理论,其关于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主张是::第一,用理念概念取代了本体的理性直觉,也就是“科学的根据不是外在本体的不可靠的智力版本,而是确实认识到了它自身的内容。”[1]第二,丢弃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主张一种新型的数学推理,那就是以连续思维去把握秩序的“演绎法”。从这种观点可以得出科学是从问题或者待证明的事物中能直觉到的东西出发所进行的演绎这种结论。事实上,唯理论的演绎只能揭示前提中所包藏的结论,除非另有一个综合真理已被知道,否则它就不能建立综合真理。对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袁程 学号: 专业班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14-02 指导教师:郜智方 2017年3月31日 ┄┄┄┄┄┄┄┄┄┄┄┄┄┄┄┄┄┄┄┄┄┄┄┄ 实验成绩: □优秀: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标美观,结果正确,体会深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良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标规范,结果正确,体会较深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中等: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完整,结果正确,有一定体会;能遵守实习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及格:格式问题较多,内容基本完整,结果基本正确,有一定体会;能遵守实习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不及格:格式问题突出有抄袭现象/不遵守实习纪律/未时上交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一: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作简单的统计处理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14-02班姓名:袁程 一、实验目的:利用Excel和Matlab对数据做简单的统计处理。 二、实验内容 (1)练习在Excel (2)练习在Excel中,对“铅.xls”文件中数据进行分组,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的操作,并绘制频数分布柱状图和累计频率曲线图; (3)在Matlab中进行简单统计处。

点击界面中选择相应函数即可实现运算,或者在运算格键入“=”后直接输入函数实现。 (4)如果对函数用法不清楚,点击上图中“有关该函数的帮助”查看帮助。在“搜索函数”栏还可以输入汉字查询相关函数。 (5)相关函数:平均值AVERAGE、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极差MAX(:)-MIN(:)、离差平方和DEVSQ、方差VARP、标准差STDEVP、标准差无偏估计(S)STDEV、偏度系数SKEW、峰度系数KURT。 (6)分组可借助COUNTIF函数实现绘制直方图和曲线图,在excel中,点击“插入”——“图表”,然后根据提示完成。 三、实验结果: 1.表一的处理: 点击——选择——在如下界面中选择相应函数即可实现运算,或者在运算格键入“=”后直接输入函数实现。在Excel2010中直接点击 如果对函数用法不清楚,点击上图中“有关该函数的帮助”查看帮助。在“搜索函数”栏还可以输入汉字查询相关函数。 离差(deviation),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如下: 再依次进行以下统计处理: 平均值AVERAGE、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极差MAX(:)-MIN(:)、离差平方和DEVSQ、方差VARP、标准差STDEVP、标准差无偏估计(S)STDEV、偏度系数SKEW、峰度系数KURT。 2.表“铅”的处理 1.实验步骤 对分组中的所有数据选中,定义一个名字。累计频数的计算:利用公式“=COUNTIF(XS,”<=某值)”实现。依次计算出频数、频率、累计频率,并利用公式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值(AVERAGE)反映了地理数据一般水平。计算方法: 中位数(MEDIAN)

人文地理学实践报告

《人文地理学》 野外实践报告 院系:管理学院地理科学姓名: 学号:2011113129 指导老师:祝云龙聂芳

目录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 四、参加人员 五、实习内容 (一)习家池 (二)观音阁 (三)真武山 (四)米公祠 六、实习收获与建议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 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1、通过对襄阳地区宗教场地的实地参观,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宗教文化; 2、通过对襄阳地区的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为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提出 合理建议。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 时间:2013年11月7日 路线:湖北文理学院------习家池-------观音阁-----------真武山------—米公祠---------湖北文理学院 四、参加实习人员 祝云龙老师聂芳老师 地理科学11级全体学生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此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一书主要选自《自然论文集》,本书由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三篇长文组成,它们分别阐述了韦伯方法论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是韦伯方法论著作的代表作。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阅读研究韦伯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一文,进行浅析。 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一文中,韦伯提出人们在大学授课时是否应当宣明他们所赞成的某种伦理的或者建立在文明理想以及其他世界观基础上的实际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针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其一是以可以从纯逻辑演绎而得到的事实和经验事实为一方与以实践的、伦理的或世界观的价值判断为另一方的区分是正确的;其二是尽可能在课堂上不讲实际的价值问题。对于上面两种回答,韦伯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在一切具体情况下,甚至在面临使他的授课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的危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听众,首先向自己宣明,哪些陈述是纯粹从逻辑推理演化而来的或者对纯粹经验事实的说明,哪些陈述是实际的价值判断,并且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种回答才可以接受;而韦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赞同第二种回答,认为第二种回答只适于掩盖向听众发表的意见的实际影响,韦伯认为如果让教师放弃实际的价值判断,不能讲激情昂扬的话语,会使听众迷失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彼此混淆之中。 在讲坛上一般是否应该进行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因而它最终只能由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大学的任务所取的观点来决定。韦伯批评了种种不合时宜的德国教授们在大学课堂的言行,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提出在每一项职责任务中,承担任务者应当克制自己,排除那些不属于职责的东西,而最需要排除的是他自己的爱与恨。 韦伯认为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怎么样,它可能怎么样,但决不指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因此关于实在的经验认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研究者在涉及社会事实时,应当克制对它公开发表个人见解,韦伯写道:“一个职业‘思想家’如果有什么职责的话,他所迫切要做的便是,面对时下盛行的理想,哪怕是倾人的理想,都要保持个人才智的清醒,倘有必要,就需‘逆潮流而动’。”韦伯深切地认识到研究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做学术报告时需要回避价值判断,不借科学研究来鼓吹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些因素之下,韦伯提出了“价值无涉”的概念。 韦伯写《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这篇论文的意图在于,批判德国的教授们利用自己不受攻击的权威在学术讲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点,混淆了价值判断和关于经验事实的科学知识之间的界限。在韦伯看来大学教授不能任意的发表其价值判断。即应该做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所谓价值无涉是指要求研究主体按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该客观地描述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而不管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价值无涉这一原则首先是由韦伯提出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原则,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依然广为接受的标准。社会科学是否需要坚持“价值无涉”的原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争论。这两种立场在中国社会学界争论了十几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刊登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郑杭生教授和李金教授之间的争辩。 李金教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是持基本接受的态度。他在《为“价

计量地理学上机实习指导书 全

《计量地理学》 实验指导书 杨永国编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 二零一五年三月

说明 一、该指导书所属课程 《计量地理学》 二、适用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三、实验总学时 课内上机实习12学时,可根据需要增开适当的课外机时。 四、各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数 该门课程课内上机总学时12, 具体分配如下: 实验1: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2学时必做实验2:回归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3:时间序列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4:主成分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5:空间统计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6:线性规划单纯形求解方法 2学时必做 五、先修课程 1.高等数学 2.线性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实验1: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使用 EXCEL、SPSS、Matlab 软件对数据作简单的统计处理。掌握这些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原理,并进行上机操 作。 二、实习内容 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 据分成若干组。 ②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 ③作分布图。 实验数据如下: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步骤如下: (1)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2)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成如下的统计分组表; 表2.4.1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分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序号 分组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标志 组中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 5 值 频数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人文地理实习调研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调研报告 题目:襄阳旅游发展优势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 王换 学号:2010113142 指导老师:袁本华 完成日期:二0一二年十二月

襄阳旅游发展优势 【摘要】旅游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者个体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旅游者需要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特性明显、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的旅游形式。目前,发展特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襄阳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可以发展具有襄阳特色旅游。而且襄阳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还有独有的旅游发展优势。 【关键字】旅游;襄阳;优势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襄阳发展到现在,有不少旅游景点,而不同的旅游的景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现象,下面我们来细细看看襄阳主要的旅游景点的发展及其反映的文化,讨论一下它的发展优势。 1.襄阳的主要旅游景点:

1.1襄阳古城墙。位于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池”之说。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墙是襄阳历史的鉴证,随着襄阳不断的发展,很多高楼大厦林立,然而为了不遮住城墙的风光,靠近城墙的建筑要考虑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在不断地修复中,同时也需要襄阳人民共同爱护。 1.2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它是为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大师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自成“沉着痛快”的“刷字”艺术的新风貌,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并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其绘画,创制了“米氏云山”,应是绘画艺术史上的先河。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

哲学类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这本《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是由高清海教授所写。整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传统现实与哲学,哲学与创新和人与哲学。我一向认为哲学是人类所特有的,而因为人类,哲学才会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要就人与哲学关系这个问题对这本书进行一个总结和进一步的探索。 首先,人的本性。书中提到,认识“人”的方法论原则应该是:对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不能运用“物种”观点去认识。关于人的本性,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颇有争议,归结起来无外乎“物化”与“神化”,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分别是从人的物质本性和精神本性来看的。但是“物化”把人归结为一个物体,这样就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以及自我创造性;“神化”则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把人完全归为“纯粹理性”。因此要从人的“生命”入手去理解人的特异本性,即为什么人与其他生物与众不同。的确,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来自于自然,产生于物性,但是人是超然于物性之上。为了理解人的超然物性就需要知道能够联结物性与超然性又能区别它们的节点是什么,这个节点就是人的生命,或说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生存方式与其他生物有相同之处,即受物种规定支配,简单来讲任何其他生物一样,需要空气、水、食物等等,但人超于其他生物的点在于,人有主动性,可以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自己,例如,谁把,发电站等等,人的“生命”也从单一的本能生命,又添加了自主生命。由此可以看出人有双重生命。这种两重性生命表明人要经历两次生成。先经历本能生命,就是为父母所生,遗传父母的基因,获得了生命,汲取父母和自然社会所给的养分。接下来就要经历自主生命,这是需要每个人自己争取和创造,接受文化,讲求“做人之道”。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人的本性的结论。首先人有物性同时还有超物性,其次人性既存在于个体生命之内,又超越与个体生命之外,既属个体生命的统一性,又表现为多样化的差别性。最后,人性既属前定的本质,又永远在不断生成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本性是复杂的,这使得我们不能再以简单的本性认识我们自己。 接下来,作者从人的本性理解哲学的本性。“哲学”与“人性”是有内在关联的。如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但是只有从哲学思维的高度才能把握人的真实本性。作者认为“哲学”是“人”的自我本性的自觉意识,当人认识到自己人的本性的时候,人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本性,生存意义与其它存在的关系种种问题,换句话说,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自己与其他生物、其他人、自然社会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的时候,哲学就产生了。而哲学本性也就是“人”的自我本性的自觉意识。当人类完成了自己物质的基本需要时,人类会思索自己未来的生活和道路,而这种思索往往是自由的和自觉的,因为外界无法控制和强迫,哲学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因为不同的人思索自己的方式不同,角度也不同,所以哲学没有统一的对象,固定的性质和终极的结论。哲学也就是多样性的,多面的以及永远发展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因为矛盾的不断产生和变化,要求人与哲学的概念也应不断更新。人类的前进方向是由人类自己探索的,而每个人的思维又是不同的,一个人的想法越多,思想延展的道路越多,而这种发展往往外界难以控制,所以会有正面的道路和负面的道路出现,人类也往往迷失方向。但是在人类的“自为本性”中含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人类也会审视并矫正自己走过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思想会不断产生新的哲学,而这些新的哲学又会指导人类走入某条道路。例如,在书中,作者提到,由于18、19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兴起,人类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前进的道路,“人是人自己的上帝”“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人为自然立法”(康德)等观念也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因为人的壮大推动了哲学的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学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挑选的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篇一: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课程名称现代 分析化学教师姓名李向军学生姓名吴远东学生学号 20XX28005314010专业地球化学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培养 单位兰州地质所日期:20XX年3月"非稀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铀钍钐同位素的含量”的读书报告作者的方法:准确测定235u,、232Th、147sm同位素含量是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关键。文章中作者用非稀 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235u,、232Th 的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流程。该方法假定样品中的235u,、 232Th、147sm同位素丰度与其自然丰度是一致的,根据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和测得的样品中总的u、Th、和sm的含量得到样品中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含量。本文只截取其中样品处理的方法加以说明和讨论,其样品处理方法如下:磷灰石样品的样品处理方法。美国加州理工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

1h,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20%的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2h,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5%的浓hno3在超声波中分解2h。 篇二:高等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高等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一、紫外/可见光谱多元校正来进行水杨酸电化学氧化的动态研究 nelsonmatyasovszky;minTian;Aichengchen.J.phys.chem. A.20XX,113,9348–9353传统水净化工艺的低效率问题,水杨酸和水杨醛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两种很常见的物质。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检测废水中水杨酸和水杨醛的含量以及处理方法。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在Ti/Iro2-sno2-sb2o5电极上以水杨酸和水杨醛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并探究了一些因素对电化学氧化过程的影响。紫外光谱法和多元校正被用来评估sA和sh氧化混合物在整个过程中的电化学竞争效果。 水杨酸和水杨醛是从sigma-Aldrich采购的且未经过任何纯化,所用的水经过了纳米水处理系统的纯化,电极是用热分解法制备的。 结果与讨论: (A)30ppms水杨酸在置于0.5摩尔40摄氏度硫酸中,电

计量地理学丁利旺

南阳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丁利旺院(系)环旅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实验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 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 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数据分布 实验二:统计图表、空间罗伦兹曲线实验三:相关分析、一元回归模型构建实验四: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实验五:聚类分析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1 8 15.1 15.1 15.1 2 9 17.0 17.0 32.1 3 3 5.7 5.7 37.7 4 5 9.4 9.4 47.2 5 11 20.8 20.8 67.9 6 13 24.5 24.5 92.5 7 2 3.8 3.8 96.2 8 2 3.8 3.8 100.0 Total 53 100.0 100.0 (1)录入数据 定义变量“降水量”,并按表2-3内容输入数据,见图1-10 (2)录入下限值,调用Frequency函数,生成函数值用鼠标选择区域C2到C10,在编辑栏内输入“=Frequency(A2:A101,B2:B10)”;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数组公式”={Frequency(C2:C56,B58:B69)}”,这里要注意“{}”不能手工键入,必须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有系统自动生成,完成后C2:C10将显示如图1-11所示的降水值分布情况。 (3)绘制频数分布图 根据频数值计算频率值,然后在EXCEL表中录入组中值,并把频数、频率复制到组中值并列的单元格里,插入图表,图表类型选用双轴线—柱图,然后绘制频数分布图 实验小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地理数据分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主要表征值。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学生姓名: 专业: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 18010227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八日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学分: 实习周数:一天 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 实习时间: -6-24 目录 实习目的 (2) 实习要求 (2) 实习主要内容 (3) 建筑特色 (4) 村落的选址布局 (4) 理水观念 (6) 马头墙 (9) 人地关系…………………………………………村落文化、民俗……………………………………

实习总结……………………………………… 实习的目的: 人文地理学是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 村落的选址布局 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方法论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实际上是由选自《科学论文集》的三篇长文组成,分别是《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领域的批判性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阐述了韦伯的的基本思想。 李凯尔特认为,所谓意义就是“对过去的觉醒和对未来的参与”。基于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特殊性社会科学中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人们赋予了社科对象以意义,文化科学即价值和意义的研究。社会科学是依赖于价值理念的。确定某物的意义是它成为研究对象的前提。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科学,不是以寻找实在的规律为目标。自然主义偏见地把社会科学的目标定为必须将现实还原为规律,这有把理想典型与现实掺和的危险。但是韦伯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科学性上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是两套知识,科学客观性的知识不应该因对象的不同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韦伯方法论所想要解决的。文化科学的对象是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或实在,其目的是认识实在的独特性质。因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想类型仅仅是认识经验科学的一种手段,不定义、不解释、不实在。而由理想类型得出的结论并不等于历史规律。如果借助经验历史的直观材料澄清理想类型与现实的区分,那么将历史知识表现为理论。但是,对历史的认知应当为主,得出的理论应当为仆,这个主次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出现规律失灵的危险。国内很多所谓的专家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得出经济学规律失灵的结论。理想类型只是有计划地将历史事实有效地归属现实原因的手段。所有的理想类型的构思都具有暂时性,需要也不可避免的更新。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形成不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体系是根据其理想形成的。因此,韦伯则认为社会行动最终是归结到“个人”的,需要把握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主张“理解的社会学”。初读此处,我想到这种理解是否也是包含个人的价值判断或者是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似乎将文化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混淆了。韦伯所提到的理解,将其定义为神入,但是也明确了这种理解只是存在事实上的可能性,它的实际效用是有限的。我们假设相同环境、条件以及一样的价值取向的人的内在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在研究经验历史中的事件即行动时,基于动机的不确定性,目标的合理性就有了推理的一般性,形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