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第一单元测试

导学案第一单元测试

导学案第一单元测试
导学案第一单元测试

郑路中学师生导学案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跋等文学常识; 2.学习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为……所”表被动等句式。 3.体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4.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5.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总课时】:2课时 【知识链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由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1.文天祥的几首诗: 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后人纪念文天祥的对联: (1)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2)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正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4)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关于“序”、“跋”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作者在写这篇序之前,已经写了一篇“自序”,因此叫做“后序”。 跋: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 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叙事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叙事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内容: (一)重要字词:、 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 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 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 (二)、作家作品: 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 孙犁 雨果 西蒙诺夫 (三)、课文比较: 课文主要内容作品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

《新闻两则》 《芦花荡》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阅读叙事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1、事件及主要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主题揭示:事件意义的挖掘及作者写作的动机。单元达标训练题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欤舀水(yǎ0)白洋淀(d靓g) B.绥靖(su恚脂粉(zhǐ)蹿一蹿(cu鄋) C.寒噤(jīn)拂晓(f颤巍巍(ch鄋) D.提防(t恚惊骇(h郓)迫击炮(p颍?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着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 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答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新闻两则》 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两文的不同点: ①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②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④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初三化学绪言 第一单元教案

绪言 Q: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Q:化学有什么用途?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Q:化学当中的“水”。 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英语老师说,Water。 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化学老师:。。。。。。。 Q:化学带来的危害? 白色垃圾;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滚滚黑烟,污染空气;空中“死神”——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Q: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1-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1-4】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石灰石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试管发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强调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必记!) Q: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实验3、4)Q:例举生活中的化学性质。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实验1、2)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重点物理性质: 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doc

七上第一单元复习( L7-9-004) 主备:课型:复习课审核:七年级历史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X k B 1 . c o m 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黄帝是——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对“禅让制”的认识 【自主学习】 一、元谋人 1、时间:距今170 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 ______万年至 ______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山洞里 3、特点: A、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石器,新|课| 标 | 第| 一 |网 B、北京人使用 _______,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C、北京人生活方式:群居 三、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 3、特点: 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B、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_____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C、会人工取火 D、生活方式:“氏族公社”“氏族”——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四、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_______流域 3、使用工具: _______石器,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4、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的国家。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绪言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温故知新】 1.想一想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物理课本中所学习的。 2.日常生活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家中的味精久置在空气中会变潮湿 B.盛由食醋的瓶子打破后,会散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 C.在水中无论放多少食盐,食盐都能全部溶解 D.冬天装满水的玻璃瓶结冰后,瓶子炸裂 【我会自学】 1. 环顾你的身边,说一说: 属于自然界本来存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运用化工技术生产的有______________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___和___构成的,___和___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我会探究】 1.下列各项内容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的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良的人造纤维D。设计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纳米材料是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化学是研究物质对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C.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絢丽多彩 【体验收获】 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以及___的自然科学,而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_____的创立,才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利用化学生产___和___,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___,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利用化学开发___和___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___和___,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3.化学家对化学世界进行的微观探索,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下列各种化学工艺产品中,属于探索微观结构成果的是() A.纳米铜B。传统工艺酿酒C。使用无铅汽油D。古陶瓷制品 4.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百炼成钢D。铁杵磨成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导学案撰写:张岭审核:曹六平使用时间:12月10日班级:姓名: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复习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情况。 3.复习炎帝、黄帝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二、复习巩固 3.重要知识考点汇总 ⑴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⑵火的作用:火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⑶黄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①部落联合部落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族; ②黄帝建,制,,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因此人们尊称黄帝为“”。 ⑷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⑸公元前2070年,建立朝,定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堂清测试 1.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 A.烧烤食物 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 D.懂得人工取火 5.在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7.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8.“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9.黄帝之后,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办法是(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0.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1.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①上述材料说明远古居民生活环境如何? ②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为什么? ③列举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是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1 小蝌蚪找妈妈 导学案设计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 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 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 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 好吗?(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题。重读“找”,“妈妈”要 读得亲切一些。 1.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 蛙。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 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 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示蝌 蚪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 音、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 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 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 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 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 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 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 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和 词语,师生相机正音:“捕”读bǔ, 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韵母,不 要读成yín、dǐ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注意 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 件,进行拼字游戏、扩展词 汇。 三、图文结合,感悟快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 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课题:1童年的泥巴课时: 2 学生姓名: 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预设使用时间: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标注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给汉字注音。 脚丫舒适童谣灵巧 杰作均匀食盐翅膀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清澈——()尽兴——() 近义词:奇异——()舒适——() 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撒()() 扎()() 5、默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通过描写的场景,表达了。二.学习研讨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三.巩固训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的孩提时代,那条()的小河,还是往西的模样吗,那群()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唱着()吗…… (1)、梦回故乡,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省略号里省略了那些回忆?请你想象一下补充一、两个内容。 (3)结合课文说说,童年的泥巴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快乐?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吧。

导学过程: 一、检测评估。 1、看拼音写汉字。 zuòmèng dàniáng jiǎo yāpàng zhū ()()()() yán shuǐkǎo huǒláng gǒu fùchū ()()()() 2 、区别字组词 禁()踩()胖() 梦()睬()伴() 限()狼()烤() 很()娘()考()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无忧无虑 无()无()无()无()无()无()4、练一练 灵巧的小河 清澈的双手 奇异的香气 脆生生的童谣 活灵活现的泥人 5、找个合适的词语替换加点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1)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 二.拓展延伸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3.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4.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自我评价:

第一单元导学案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讽刺手法及刻画的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过程与方法 听读、自由讨论交流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题。 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一个敢于正视现实,勇敢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讽刺手法及刻画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 2.介绍《儒林外史》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汉字注音 作揖.(.).带挈.(.).相.(.).公行.(.).事长.(.).亲亲.(.).家母醺.(.).腆.(.).着啐.(.).万贯.(.).家私盍.(.).恭.(.).喜簇.(.).拥讳.(.).噫.(.).

不省.(.).人事拙.(.).病商酌.(.).心窍.(.).五更.(.).诧.(.).异簿.(.).子兀.(.).自懊.(.).恼菩.(.).萨.(.).膏.(.).药襟.(.).桑梓.(.).轩.(.).敞.(.).细丝锭.(.).子攥.(.).瘟.(.). 2.形近字多音字辨音组词 踹____( ) 揣____( )_____( ) 颤____( )____( ) 绾____( ) 馆____( ) 倌____( ) 3.口头解释词语 带挈道是兀自唯唯连声劈手些须见教不省人事桑梓狗血喷头拙病轩敞舍与商酌相与摸门不着权变央及局不过 三、合作探究。 1.整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讨论文章的人物形象。 “……”这是______描写,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导入,了解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 抽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范进: 胡屠户: 张乡绅: 邻居: 三、自主学习。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1、白鹭(一)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散文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情境导入: 1 、揭示课题后播放PPT:夕阳西下,美 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 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一头栽 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白鹭的美呢?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词,为生字注 音,难读的读音,多读几遍,难写的生字,多书 空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 词语的意思。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 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 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 顺的地方。 提示读音:“ 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 “嗜” 是翘舌音,声母是“ Sh”;“喙”读“hui ”。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 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要读 出喜爱的意韵来,其他同学评。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指 名板演。 2、教师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按课后要求 3,练读课文,达到背诵;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初三化学绪言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 【复习归纳】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课题1 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例: 化学变化:例: 2、判断变化依据:。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有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 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等。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通式: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通式: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模式: 通式: 注意: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类:(通式), (是否)反应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的定义,现在很多教材基本不用这种说法了)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例如:S+O2==S O2, ( 反应) CO+CuO ==Cu+CO ( 反应) 2 常见还原剂:注意:1、氧化反应并不是全部是放热反应, 例如: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或者雷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讲课教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第一单元 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重点】 2、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重点】 3、学会概括诗歌主题。【难点】 一、【字音字形】 荇藻蓬蒿蝼蚁干瘪绯红笑涡虔信瞰望潺潺黝黑晨曦镶嵌嘶哑锦幛憔悴纤绳淤滩深邃 我的积累: 二、【文学常识】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 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2、《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诗人与散文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3、《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作者是,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原名龚佩瑜。当代诗人,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等。本单元所选诗歌获1 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5、(1)外国诗《祖国》的作者是,是继普希金之后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14岁写诗,1837年他因为普希金之死而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诗坛。 (2)外国诗《黑人谈河流》的作者在美国文坛,尤其是黑人文学方面,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写过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还把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甚至编辑过其他黑人作家的文选,但他主要以诗歌著称,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辨析现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精彩再现】“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问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绪言.第一单元测试题1

学年九( 1)班化学测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 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8、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 A 、焰心 B 、内焰 C 、外焰 D 、一样高 ①性质;②变化规律;③结构; ④组成。 A 、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 、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 、纳米技术的应用 3、 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 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 、 烧制陶瓷 B 、发明指南针 使用火药 、冶炼钢铁 4、 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 A 、 发光放热 B 、生成气体 生成沉淀 、生成新物质 5、 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 酒精有挥发性 C 、白糖易溶于水 汽油能燃烧 6、 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玻璃杯被打碎 酒精燃烧 C 、 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蜡烛受热熔化 7、 A 、①②

9、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10、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1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D、尝药品的味道 12、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烧杯 B 、试管C 、水槽D 13、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 、试管 C 、量筒D 1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时,一般用嘴吹熄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锥形瓶、集气瓶 15、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优质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 第一单元 一、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领悟作品内涵。 德育目标: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一篇小说,课文通过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这个单元,应该学会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而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学习时还应注意利用当地文化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学习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四、学情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学生对于此类主题的文章接触较少,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时要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两课时 第二课两课时 第三课一课时 第四课一课时 六、写作:《学习仿写》 (一)学习目标 1、可以模范范文的篇章结构。 2、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二)内容:选择学过的一篇文章进行仿写。 (三)形式:写作修改并在班内展览。 七、口语交际:应对 (一)活动过程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二)内容:口语实践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9) 1.社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德育目标:

第一单元导学案

高二英语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 重点词组与归纳拓展即时练习 单项填空 (1)He had done quite well for his age. _____, he is only a boy of _____ than fifteen. A. Above all; not more B. After all; not more C. At all; no more D. First of all; no more (2) We must value what we have, and _____ time. A. about all B. after all C. at all D. first of all 英译汉 (1) Don’t blame Tom any more. After all, he didn’t do that on purpose.___________ (2) In all / All in all, he is a noble man who cares little for himself.________ 改错It is a great fun to listen to light music after a busy day. 单项填空 Tom is _____ fun that we all like him. A. such a great fun B. such great a C. so great a D. such great 汉译英 (1)你取笑残疾人是不和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嘲笑她,因为她常说傻话。______________ 用especially和specially选择填空 (1)It has been _____ hot this summer. (2)I like the kite you ______ made for me. (3)She likes the country, _____ in spring. (4)Cooking is a great burden to me, _____ when we have guests.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扶绥县民族中学卢世龙 一、课前预习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 知识梳理:(个人认真复习课本本单元内容,在空白处写上重要的知识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什么叫化学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什么叫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什么叫化学性质?列举2~3例 (2)什么叫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4.实验室里有哪些常见的仪器,说明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固体药品的取用: (1)如何粉末药品装入试管? (2)块状或颗粒装药品如何装入玻璃容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怎样将细口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 (2)如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 7.给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2)如何对液体进行加热? (3)如何对固体进行加热? 8.仪器的洗涤 (1)怎样洗涤仪器? (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预习反思: 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2、在自主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课中探究案 典题精炼: 【例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灯泡通电后亮了 B. 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 C. 煤炭在燃烧 D. 汽油在挥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