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苏联史专题研究(俄国史专选课)参考书目

俄国苏联史专题研究(俄国史专选课)参考书目

俄国苏联史专题研究(俄国史专选课)参考书目
俄国苏联史专题研究(俄国史专选课)参考书目

中文部分

王钺:《往年纪事译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S.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 1-3卷,左少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4卷,郝建恒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5卷,刘祖熙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各阶层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邱运华、吴学金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

(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等著:《哲学船事件》,伍宇星编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

(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命运》,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美)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杨德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俄)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俄国封建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俄)泽济娜等:《俄罗斯文化史》,刘文飞、苏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美)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俄)尼·米·尼科利斯基:《俄国教会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城、龚晓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俄)洛斯基:《俄国哲学史》,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俄)鲍·尼·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个性、民主家庭、公民社会及法治国家的形成》,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永全:《俄国政党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

金雁、卞悟:《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刘祖熙:《夏日堂史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年。

戴桂菊:《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张广翔:《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刘显忠:《近代俄国国家杜马——设立及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李毓榛、任光宣:《俄罗斯:解体后的探索》,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

(美)梁赞诺夫斯基、(美)斯坦伯格:《俄罗斯史》,第七版,杨烨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俄)帕甫连科:《彼得大帝》,斯庸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俄)格·瓦·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1-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俄)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高骅、杨缤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俄)恰达耶夫:《箴言集》,刘云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英文部分

A.Bibliographt and Historiography

Brumfield,W.A History of Russian Architecture .New York, 1993. Kaiser, D.H.,ed.’Rus’, Russia, and the Russian Empire.”Section 34 of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s Guide to Historical Literature. 3rd ed. New York, 1995.

Sanders, T., ed. Historiography of Imperial Russia:The Profession and Writing of History in a Multinational State. Armonk, N.Y.,1999.

Sullivan, H.F. and R. Burger. Russia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 Bibliographic Guide TO English Language Publications, 1986-1991. Englewood, Colo.,1994.

B.Encyclopedias

Brown, A.,et al., eds.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Russia the Soviet Union.Cambridge,1982.

Florinsky, M.T., ed. Mc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1961.

C.Geography and Demography

Chew, A.F.An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Eleven Centures of Changing Borders, New Haven, Conn., 1970.

Gilbert, M.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 New york,1993. Hooson, D.J. The Soviet Union: People and Regions. Belmont, Calif.,1966.

Jorre, G. The Soviet Union:The Land and its People, Translated by https://www.doczj.com/doc/9e10810080.html,borde.London,1950.3rd ed., 1967.

Kaiser, R.J.The Geography of Nationalism in Russia and the USSR. Princeton, N.J., 1994.

Milner-Gulland, R.R., and N. Dejevsky Cultural Atlas of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 1989.

D.Nationalities

Allen, W.E.D. A History of the Georgian People, New York, 1971 Allworth, E.A. The Modern Uzbeks from the Fourteen Century to the Present: A Cultural History. Stanford, 1990.

Baron, S.W. The Russian Jew under Tsars and Soviet. New York, 1964.

Becker, S.Russia’s Protectorates in Central Asia: Bukhara and Khiva, 1865-1924. Cambridge, Mass., 1968.

Brower, D. and E. Lazzerini, eds. Russia’s Orient: Imperial Borderlands and Peoples, 1700-1917. Bloomington, Ind., 1997. Chase, T. The Story of Lithuania. New York,1946. Chirovsky, N.L. Old Ukraine: Its Socio-Economic History Prior to 1781. Madison, N.J.,1963.

Geraci, R. Window on the East: National and Imperial Identities in Late Tsarist Russia. Ithaca, N.Y.,2001.

Greenberg, L.S. The Jews in Russia, 2 vols, New Haven, Conn.,

1944,1951.

Hosking, G. and R. Service, eds. Russian Nationalism, Past and Present. New York, 1997.

Khalid,A. Politics of Muslim Cultural Reform: Jadidism in Central Asia. Berkeley, 2000.

E.General Histories

Auty, R., and D.Obilensky, eds. An Introduction to Russian History. Vol.1, Companion to Russian Studies. Cambridge, 1976. Evtuhov, C., D. Goldfrank, L. Hughes, and R.Stites. History of Russia: Peoples, Legends, Events, Forces. Boston,2004. Freeze, G.L.,ed.Russia: A History.New York, 1997. Rev. ed.2002.

Hosking, G. Russia and Russians:A History. Cambridge, Mass., 2001.

F. Specialized Histories and Interpretative Essays

Avrich, P. Russian Rebels, 1600-1800. New York, 1972. Brumfield, W. A History of Russian Architecture. New York, 1993.

Hosking, G. Russia: People and Empire, 1552-1917. Cambridge, Mass., 1997.

Kappeler, A. The Russian Russpier: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Harlow, Eng., 2001.

Kochan, L., and J.Keep. The Making of Modern Russia: Fom Kiev Rus’ to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3rd ed. London, 1997. Lincoln, W.B. The Romanovs: Autocrats of All the Russias. New York, 1981.

Lincoln, W.B.Between Heaven and Hell: The Story of a Thousand Years of Artistic Life in Russia. New York, 1998.

Lincoln, W.B. The Conquest of a Continent:Siberia and the Russian. New York, 1994.

Ragsdale, H. The Russian Tragedy: The Burden of History. Armonk, N.Y.,1996.

G. Colleccted Essays

Clements, B.,B. Engel, and C. Worobec, eds. Russia’s Women: Accommodation, Resistance, Transformation. Berkeley, 1991. Edmondson, L., ed., Women and Socity in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Cambridge, 1992.

H. Readings, Anthologies

Kaiser, D. and G., Marker, eds. Reinterpreting Russian History: Readings,860-1860s. New York, 1994.

Kollman, N., ed. Major Problems in Early Modern Russian History. New York, 1992.

Pre-Petrine Russia(to 1682)

A. Source Materials

Hollingsworth, P., trans. And ed. The Hapiograppy of Kievan Caves Monastery. Cambridge, Mass.,1992.

Pouncy, C.,ed.Domostroi: The Rules for Russian Households in the Time of Ivan the Terrible. Ithaca, New York., 1994.

B. Specialized Studies

Baron, S.H., and N. S. Kollmann, eds. Ruligion 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Russia and Ukraine. Dekalb, I11., 1997. Bushkovitch, P.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Russia: The Sixtee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New York,1992.

Dunning, c.s.l. Russia’s First Civil War:The Time of Troubles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Ramanov Dynasty. University Park, Pa., 2001.

Fennell,J A History of the Russian Church to 1448. London, 1995. Franklin, S.Writing, Society, and Culture in Early Rus, c.950-1300.Cambridge, 2002

Flier, M.S.and D. Rowland, eds. Medieval Russian Culture, Berkeley, 1994.

Franklin, S. and J. Shepard. The Emergence of Rus, 750-1200, London, 1996.

Hughes, L.Sophia, Regent of Russia, 1657-1704, New Haven, Conn., 1990.

Kivelson, V.A.Autocray in the Provinces: The Muscovite Gentry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Stanford, 1996.

Kollmann, N. S. By Honor Bound. State and Society in Early Modern Russia. Ithaca, N.Y., 1999.

Martin, J. Medieval Russia, 980-1584, Cambridge, 1995. Michels, G.B. At War with the Church: Religious Dissent in Seventeenth Century Muscovy.Stanford,1999.

Thyret, I.Between God and the Tsar: Religious Symbolism and the Royal Women of Muscovite Russia. DeKalb, I11., 2001.

Imperial Russia, 1682-1917

A. Source Materials

Bisha, R., J.Gheith, C.Holden, and W.Wagner, eds. Russian Woman, 1698-1917: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An Anthology of Sources. Bloomington, Ind., 2002.

B. General Studies

Burbank, J. and D.L.Ransel,eds, Imperial Russia: New Histories for the Empire. Bloomington, Ind., 1998.

C.Specialized Studies: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ocity, and Culture

Anisimov, E.V. The Reforms of Peter the Great: Progress through Coercion in Russia. Armonk, N.Y., 1993.

Ascher, A. The Revolution of 1905, 2vols. Stanford, 1988.1992.

Becker, S. Nobility and Privilege in Late Imperial Russia. DeKalb,I11., 1985.

Clowes, E., S. Kassow, and J. West, eds, Between Tsar and People: Educated Society and the Quest for Publ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Russia, Princeton, N.J., 1991.

Eklof, B., j. Bushnell, and L. Zakharova, eds, Russia’s Great Reform, 1855-1881.Bloomington, Ind., 1994.

Engle. B.A. Between the Fields and the City:, Women, Work, and Family in Russia, 1861-1914, Cambridge, 1994.

Engelstein, L. The Keys to Happiness: Sex and the Search for Mordernity in Fin-de-Siecle Russia, Ithaca, N.Y., 1992. Frank, S.P., Crime, Cultural Conflict, and Justice in Rural Russia, 1856-1914, Berkeley, 1999.

Frank, S.P. and M.D. Steinberg, eds, Cultures in Flux: Lower-Class Values, Practices, and Resistance in Late Imperial Russia. Princeton, N.J., 1994.

Frierson, C. Peasant Icons: Representations of Rural People in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Russia. New York, 1993.

Hughes, L. Russia in the Age of Peter the Great, New Haven, Conn., 1998.

Hutchinson, J.F. Politics and Health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1890-1918, Balti more, 1990.

Kelly, C. and D. Shepherd, eds Constructing Russian Culture in the Age of Revolution: 1881-1940, Oxford, 1998.

LeDonne, J.P. Absolutism and Ruling Class:, The Formation of the Russian Political Order, 1700-1825. New York, 1991. Lieven, D.C.B. NicholasII: Twilight of the Empire. New York, 1994.

Lincoln,W.B. The Great Reforms: Autocracy, Bureaucra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 in Imperial Russia, DeKalb, I11., 1990 Martin, A. Romantics, Reformers, Reactionaries: Russian Conservative Thought and Politics in the Reign of Alexander I. DeKalb, I11., 1997.

Mironov, B., with Ben Eklof. The Social History of Imperial Russia, 1700-1917. 2 vols. Boulder, Colo., 2000. Neuberger, J. Hooliganism: Crime, CULTURE, and Power in St. Petersburg, 1900-1914.Berkeley, 1993.

Rheinelander, A. Prince Michael Vorontsov: Viceroy to the Tsar. Montreal, 1990.

Roosevelt, P.R. Life on the Russian Country Estate: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New Haven, Conn., 1995.

Shevzov, V. Russian orthodoxy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 New York, 2003.

Steinberg, M.D. Proletarian Imagination: Self, Modernity, and

the Sacred in Russia,1910-1925.Ithaca,N.Y., 2002.

Verner, A. The Crisis of Russian Autocracy: Nicholas II and the 1905 Revolution. Princeton, N.J.,1990.

Wirtschafter, E.K. From Serf to Russian Soldier. Princeton, N.J., 1990.

Wirtschafter, E.K. Social Identity in Imperial Russia. DeKalb, Ill., 1997.

Wirtschafter, E.K. Structures of Society: Imperial Russia’s “People of Various Ranks.” DeKaib, Ill., 1994.

Worobec, C. Peasant Russia: Family and Community in the Post-Emancipation Period. 1991.

Wortman, R. Scenarios of Power:Myth and Ceremony in Russian Monarchy. 2 vols, Princeton, N.J.,1995, 2000.

D.Specialized Studies: Foreign Affairs

Goldfrank, D. The Orgins of the Crimea, 1772-1783, Cambridge, 1970.

LeDonne, J.P.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World, 1700-1917: The Geopolitics of Expansion and Comtainment. New York, 1997. E.Specialized Stud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Lih, L. Bread and Authority in Russia, 1914-1921. Berkeley, 1990.

F. Specialized Studies: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Intelligentsia

Byrnes, R.F. V.O.Kliuchevskii, Historian of Russia. Bloomington, Ind., 1995.

Christoff, P.K. An Introduc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Russian Slawphilism. Vol.4, Iu F. Samarin. Boulder, Colo., 1991. Evtuhov, C. The Cross and the Sickle: Sergei Bulgakov and the Fate of Russian Religious Philosophy. Ithaca, N.Y., 1997. Frank, J. Dostoevsky: The Mantle of the Prophet ,1871-1881, Princeton, N.J., 2002.

Frank, J. Dostoevsky: The Miraculous Years, 1865-1871. Princeton, N.J., 1995.

Kelly, A. Toward Another Shore: Russian Thinkers between necessity and Chance. New Haven, Conn., 1998.

Rawson, D.C. Russian Rightists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05. New York, 1995.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中考总复习国别史专题复习:俄国史复习

中考总复习国别史专题复习:俄国史专题复习 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加强沙皇专制 ()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九下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1.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鸣响了进攻的号炮,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殿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 英国伦敦 B.1775 北美来克星顿 C.1789 法国巴黎 D.1917 俄国彼得格勒()2.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成立巴黎公社 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建立苏联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工人赤卫队攻占冬宫 3:列宁清扫地球 4:1921-1925年粮食产量 ()3.列宁:十月革命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片注释:列宁扫除了保皇党、资产阶级、地主、教会、白卫军)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阿列克谢耶夫: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是等量齐观、并行不悖的,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道路)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恢复了国民经济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6.列宁: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实验是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今日的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主要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 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二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农奴制改革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

俄国史复习专题

俄国史复习专题 主备:李剑审核:邢芳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俄国的历史进程。俄国的历史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近年中考热点。 视角一、【知识梳理】 一、名称的演变 沙俄苏俄苏联Array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二、俄国史 1、沙俄时期(1547--1917年)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性质、内容、作用。 (2)俄国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2、苏俄时期(1917—1922年) (1)“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意义: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年) (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二战”: 1942年签署了的《联合国家宣言》,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初步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4)美苏冷战:“二战”后,形成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 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改革没有成功。 (6)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 4、俄罗斯时期 “一超多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 5、俄国典型事例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标志着十月革命开始。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921年开始,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 (4)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5)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在“二战”中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三、中俄(中苏)关系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1917年——今)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成立 1918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 1927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斯大林模式形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德国希特勒上台,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掌握内阁,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高潮 1939.9 德国奇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 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41.9——1942.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1941.12,日本奇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1944.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战结束 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 1945.9.2 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1948年美国实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___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欧洲联盟建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俄罗斯社会政治制度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变化必然引起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历史学的反响。2004年2月,普京总统指出:“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俄罗斯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具体而简练地描绘了这个“悲剧性”状况厂最近15年来俄罗斯的确发生了一系列悲剧性的变化,生活水平下降,道德水准乃至整个文明程度都在滑坡”[3]。资深政治家齐普科教授在《我们怎样认识斯大林?》一文中指出:“今天俄罗斯……试图重新评价历史,是俄罗斯现实存在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映。可以说500年来俄罗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衰弱。提出或实践“重新审视苏联历史”这个命题的,不仅有著名的俄罗斯学者,还包括相当部分的前“持不同政见者”、国家领导人、主要政党、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等等。据最近的统计,重新肯定斯大林者已经不限于共产党(占该党被调查者的75%)。自由民主党肯定斯大林者比例最高(占该党被调查者的83%),而在亲总统的俄罗斯政权党“统一俄罗斯”中,肯定斯大林的也占到被调查者的58%。俄罗斯民众。十余年来,俄罗斯民众对苏联历史的认识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在各种民意调查、特别是全民投票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他们的情感。例如对待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俄罗斯人还赞同继续这些改革,到90年代末,则有超过2/3的人反对它。这里要特别提及俄罗斯年轻人情感的变化。以往肯定或者怀念苏联历史的人确实集中在老一代人,现在

这种情况有所改变。2003年3月5日,齐普科教授指出:“俄罗斯的年轻人比其他人更尖锐感受到国家的衰落和混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感情。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了对斯大林的向往。”〔4〕2003年2月27日,基里尔·亚基梅茨在《斯大林先生万岁》一文中写道:“目前20岁一代的人更希望国家强大和有秩序,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俄罗斯所缺的。对这一代人,苏维埃政权和斯大林在其心目中是不坏的象征。”〔12〕这就说明,当前俄罗斯重新审视苏联历史确实不是个别人或少数团体的行为,而是涉及相当广泛的民众范围,是值得加以关注的。苏联解体初期,一些人曾预言:“这是资本主义和民主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将出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将建立一个有新的世界秩序的社会”〔15〕(P184)。当时广大俄罗斯民众似乎都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甚至认为苏联解体有利于俄罗斯发展:因为建立了“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十年后,饱受艰辛的俄罗斯人态度有了改变。1999、2000、2001年俄罗斯几次民意调查证明,认为苏联解体造成悲剧性后果的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7.1%、73.5%和72.0%。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在1993~2001年,共7次向俄罗斯居民进行了调查(其中1998年4月、8月分别调查1次,(缺94、95年资料)。认为由于这些年的“改革”而获得好处的俄罗斯人,每年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5.1%、13.9%、7.5%、7.6%、6.5%、9.3%、15.9%;认为由于这些年的“改革”而遭到损

俄国各时期名称的变化

俄国各时期名称的变化 俄国,即俄罗斯封建国家。俄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斯拉夫人分为东、西、南三支。8至9世纪,许多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已发展为公国。9世纪末,罗斯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附近而得名)的几个小公国以基辅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的大公国,史称基辅罗斯。12世纪,基辅罗斯解体,分裂成10多个彼此混战的独立小国。13世纪,基辅罗斯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后来又逐渐被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所取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基本上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之后,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瓦西里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封建国家。 沙俄,指的是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时,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罗马皇帝凯撒("沙"是凯撒的俄文音译)那样行使权力,不满大公这一称号,于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称沙皇。莫斯科公国由此成为沙皇俄国,简称沙俄。沙皇统治时期,是俄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的时期。统治者们在对内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同时,对外又积极扩张领土。经过几个世纪的强取豪夺,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千米土地、地跨欧亚的殖民大帝国。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沙皇统治至此结束。 苏俄,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不过实权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掌握。1917年11月(俄历10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史称十月革命。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十月革命后,俄国领土上的各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为了把苏维埃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国防,1922年12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苏维埃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联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

俄罗斯简史

俄罗斯简史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

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透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政治: 1993年12月12日通过的宪法是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俄罗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领导体制。议会称俄罗斯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每届任期4年。联邦委员会由每个联邦主体的立法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各一名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国家杜马中的一半按简单多数原则由全国225个大选区选出,另一半按比例制原则从各党派中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联邦

俄罗斯历史概况

俄罗斯历史概况 基辅罗斯(862年至1242年) 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至6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到了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有两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及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斯拉维亚。862年,由于斯拉维落亚各部落为争夺权力而内战不休,使各部精疲力尽,于是商议寻找一位王公来治理各部,裁决纠纷。在他们眼中,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即罗斯人)精明能干,秩序井然,于是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开始。879年,留里克身亡,大公之位由奥列格接掌。奥列格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不利发展,觊觎南方的基辅。882年他率兵南下,首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和柳别奇,然后南下基辅。奥列格定都基辅,称为“诸罗斯城市之母”。之后,他继续征克周围的部落,将东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德列弗利安人、谢维利安人、拉迪米奇人以及非斯拉夫人的麦里亚人、维西人和楚得人置于控制之下,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1223年蒙古军队在拔都汗的带领下侦查基辅罗斯,罗斯各大公与长期的仇敌钦察人组成联盟,在卡尔卡河岸与汗国侦查军队交锋。由于罗斯各公国大公对蒙古汗国不了解,再加上内部不合,被包围后歼灭,5位大公阵亡。随后蒙古军与1237年击破弗尔季米尔公国首 府弗尔季米尔,经过各公国境内折回补给,又在1239年重新侵略罗斯过境,在1240年占领基辅,代表着蒙古240年统治的开始。 弗拉基米尔大公(1157年至1389年) 俄罗斯人被蒙古人打败后,被分割为三部分.西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南方的乌克兰,中,东北部森林区的罗斯公国,诺夫哥罗德独立,但是要缴纳重税,乌克兰被金帐汗直接管理,俄罗斯公国需定期到萨莱可汗大帐叩头领取汗敕,缴税和提供兵源,是严格的封臣关系,俄罗斯法理上没有自己的政府,其最高统治者是蒙古大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蒙古大汗实际上干预了俄罗斯和钦察汗国的事务,蒙古人是间接统治,因为俄罗斯未统一,政治上维持分裂状态。如派人治理,耗时费力。在征税上最初派八思哈,后来改为任命一位弗拉基米尔大公,全体公国也要服从,这么是俄罗斯在政治上联合起来的最早尝试,使大公听从莫斯科公国,汗使王公听命于他们所爱戴的大公。使罗斯统一位全俄罗斯大公,随着金帐汗控制越来越松,莫斯科在1378年打了一次胜仗,但是在1382年受到脱脱迷失入侵,再过100年,罗斯独立。俄罗斯在别儿迪别分裂为东俄与西俄,出现两个俄国是因为立陶宛的入侵,金帐汗无力干涉。俄罗斯后来再分裂成乌克兰,白俄罗斯。 莫斯科大公国(1263年至1547年)

一个衰弱甚至是解体了的俄罗斯才是最好的俄罗斯

俄国做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它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影响到我们中国。作为我们最大的邻国并且是影响我国历史的邻国,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它。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军事史,纵观俄国史:封建专制主义和浓厚的军国主义贯彻俄国历史的始终。俄国史也是一部军事扩张史。波兰籍的美国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扩张历史有过一段生动的解析,他认为“俄罗斯民族有一种争取生存的返祖本能,并因此驱使俄国人迫切地感到需要更多的土地,他们扩张是一种不断的向毗邻的领土渗透的过程,不安全感变成了持续不断的扩张。”俄罗斯持续数百年的扩张使俄罗斯周边的国家付出了巨大而又惨重的代价,这也使俄罗斯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及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及苏联国内众的矛盾使曾经称雄于欧亚大陆半个世纪之久的苏联帝国的崩溃和解体。苏联的解体大大地降低了俄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纵深。俄罗斯在欧洲退回到了三百年的状态。特别是失去代表西欧文明的波罗的海三国、代表东欧文明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摩尔多瓦和亚洲的格鲁吉亚,这使俄国丧失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欧洲领土和近8000万代表人类文明中坚的欧洲白种人。不要忘记了仅仅这100万欧洲领土和8000万欧洲白种人就可以组成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国。俄罗斯的强大和崛起始于彼得一世促成俄国与乌克兰的合并,从此俄国揭开了其称雄于欧亚大陆甚至是在世界政坛上呼风唤雨的300年,20世纪末期俄罗斯的衰退也始于“小俄罗斯”乌克兰的分离,国运这个东西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 居于欧亚心脏位置的强俄由于持续扩张而导致的巨大的版图使俄罗斯在对欧亚任何一国的作战行动当中都居于攻势:它那幅员辽阔的巨大版图和寒冷的气候会使任何对手望而生畏。纵观俄国对外用兵史就会发现:俄罗斯对外用兵是胜利要多一些而失败要少一些。也许有会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俄军过于强大而导致的。但我敢肯定的讲:俄军对外用兵的多次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俄罗斯的东欧部份本来就属于人类先进的欧洲文明的一部份,这就造成俄国在面对落后的亚洲国家作战时拥有工业和技术上的优势;第二,俄罗斯的版图和人口规模比较大。俄国在前苏联解体以前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就一直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在20世纪初俄罗斯就拥有1。42亿人口。由于俄罗斯对外作战大部份发生在近东和中东地区,这些在近东和中东地区与俄罗斯交战的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在人口还是在资源方面以及战略纵深方面远不如俄国。在19世纪初俄国的兵力等于法国全国的人口;而在俄罗斯的东部边界由于近代中国的过于衰弱,虽然中国的人口远超俄国,但尚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在实质上只能成为俄国欺侮的对象。纵观俄罗斯在近东和中东地区与俄罗斯交战的国家无一不是人口只有俄国几分之一的国家,俄国相当对于其敌手庞大的兵力可以使俄国放手对欧洲方面的敌方采取人海战术---俄军无论面对波兰、芬兰、瑞典、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德国、法国。如果从综合方面考虑俄国与欧洲国家的战争你就会发现:在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原子核武器以前的时代能够单独打败俄国,因为俄国的人口一直数倍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俄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严寒使其经济是粗放型的—地太多而农作物和工厂分布过散,这一点侵略俄国的国家很难在俄国以战养战;而俄国的幅员辽阔使其敌手要想彻底占领俄国要付出相当多的兵力,而且这还不一定能够彻底打败俄国,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只是想将俄国人赶出欧洲、驱逐俄国人至其亚洲部份;而俄国版图的宠大也使俄国的重心分布比较散一点---其实俄罗斯有三个经济和人口重心:分别是圣彼德堡、莫斯科、乌拉尔山以东的新西伯利亚一带。由于欧洲的两个枭雄拿破仑和希特勒不完全了解散俄国的重心分和人口数量的庞大及经济粗放型的特点,以至于他俩都折戟于俄国。至于俄土战争俄国胜多败少的原因,亚洲方面的土耳其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在科技方面不能与虽然在欧洲尚属落后的俄国相提并论,在人口方面土耳其也远逊于俄国。毕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属于急剧衰弱的帝国。俄国在亚洲扩张收获可谓丰厚,这也得益于亚洲两大帝国的衰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清帝国在近代的衰弱。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所受的阻力最小,而收获的却最大:俄罗斯在欧洲每扩张一寸领土都要付出与邻国

2017中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总:俄国(苏联、俄罗斯)专题

俄国(苏联、俄罗斯)专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017·内蒙古通辽)16.(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苏德战场上发生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是什么战役?为什么说该战役是转折点?材料一中的史实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何关联?(4分)(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发生与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有何关联?(2分)16.(1)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2)斯大林格勒战役;因为它终结了德国保持进攻的态势,使反法西斯同盟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物质条件。 (3)苏联解体;当时苏联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017·河北)29.探究问题(12分) 材料苏联解体二十六年来,中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垮台的根源。斯大林当政的最后几年,理论上的教条化、内外政策的僵化,即社会主义体制的僵化,实际上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斯大林之后的30年间,经济上,苏联早期高速的工业化,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最后停滞的衰落景象所取代;政治上,曾经被看作是解放者和人类希望的苏联社会主义,开始到处推行扩张、干涉他国他党内政的霸权主义;理论上,苏联早期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局面,已经被远离实际、僵硬的死气沉

俄罗斯历史年表

序幕 公元1-2世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首次提到斯拉夫维涅德人。 公元6世纪 斯拉夫人已经不断被拜占庭和叙利亚作家所提及。他们居住在多瑙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其东部分支称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公元862年 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兄弟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帮助平息叛乱,在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瓦良格人的留里克王朝。 诺夫哥罗德大公与基辅罗斯时期 留里克Ryurik, Grand Duke Novgorod 在位时期:862年- 879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属于来自日德兰半岛北部的诺曼人。 奥列格Oleg 在位时期:879年- 912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留里克的族人。因留里克之子伊戈尔年幼而执政。征服斯摩棱斯克。882年起成为基辅大公,定都基辅。 伊戈尔Igor 在位时期:912年- 945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根据古罗斯编年史记载为留里克之子。娶普斯科夫的诺曼公主奥尔嘉。在他之后开始了留里克王朝700多年的统治。公元941年,伊戈尔第一次远征拜占庭,被“希腊火”打败。 公元944年,伊戈尔第二次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接受新的商约。两国还签订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同盟。945年被杀,由妻子摄政辅佐儿子直到964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Svyatoslav I "the Warlike" 在位时期:964年- 972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之子。娶斯拉夫族女仆玛鲁莎。 雅罗波克一世Yaropolk I 在位时期:972年- 978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之子。因为宫廷卫士斯文纳得的儿子被雅罗波克的弟弟奥列格所杀,斯文纳得挑唆雅罗波克和奥列格开战,战斗中弟弟弗拉基米尔跑到斯堪的纳维亚招募新兵,将雅罗波克击败,被迫弃位。 弗拉基米尔一世(圣王)Vladimir I 在位时期:978年- 1015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娶拜占廷皇帝罗曼纽斯二世的女儿安娜。 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Svyatopolk I 在位时期:1015年- 1019年 980年生。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父亲为弗拉基米尔或者雅罗波克,母亲是一个被诺曼人抢来的拜占廷尼姑。在和弟弟雅罗斯拉夫的战斗中阵亡。 雅罗斯拉夫一世Yaroslav I 在位时期:1019年- 1054年 弗拉基米尔第六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娶瑞典国王奥拉夫的女儿英格丽德。儿子有伊利亚(诺夫哥罗德大公,1020年死)、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大公,1043年死)、伊兹亚斯拉夫(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基辅大公,篡位者)、维斯叶沃罗德(基辅大公)、维亚切斯拉夫(斯摩棱斯克大公)和伊戈尔(弗拉基米尔大公)。继承人是伊兹亚斯拉夫。1037-1041年,兴建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东正教建筑的精品。1051年,“智者”雅罗斯拉夫任命《教条和神恩讲话》的作者伊拉里翁为基辅的都主教。这是担任都主教一职的第一位俄罗斯人。 伊兹亚斯拉夫一世Izyaslav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054年- 1078年 雅罗斯拉夫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维斯耶沃罗德一世Vsevolod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078年- 1093年 雅罗斯拉夫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斯维亚托波尔克二世Svyatopolk II Izyaslavich 在位时期:1093年- 1113年 伊兹亚斯拉夫一世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弗拉基米尔二世Vladimir II Monomakh

世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 D.商业 2.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 3.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4.苏联新经济政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把大型工矿企业交给国家经营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实行全国电气化 D.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5.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8年 D.1933年 6.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 A.1928年 B.1933年 C.1937年 D.1945年 7.苏维埃国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 B.内战结束后的1921年 C.苏联成立时的1922年 D.列宁逝世后的1924年 8.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

A.德国 B.英国C.法国 D.苏联 9.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的时间是() A.1917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2年 10.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首先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有() ①白俄罗斯②哈萨克③立陶宛④俄罗斯联邦⑤乌克兰⑥外高加索联邦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1.在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以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时期,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颁布新宪法 C.恢复经济 D.开展外交工作 12.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D.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3.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联盟的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4.在全国基本实现和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了,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15.1924年,逝世后,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时说:“共产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斯大林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2)这种政策对苏联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考试大纲】 1雅克萨之战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3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4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5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质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深度剖析】 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这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是曲折的,跌宕起伏的,两国之间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及盟友关系,也有互相翻脸,互相诋毁,甚至有过险些引发大战的敌对关系。本线索主要从中俄(苏)近代以来的关系与中国“以俄为师”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史实两方面来阐述中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7世纪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 清政府组织雅克萨之战(康熙帝)1689年中俄双方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大片地区是中国领土),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B)【近现代的中俄(苏)关系】 1、十月革命前:沙俄侵略中国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充当英法联军的帮凶,并趁火打劫,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战后不久又强迫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霸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俄支持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伪政权,并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3.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攫取许多权益。 2、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苏俄(苏联)帮助中国 ①中国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宣传十月革命,从苏联引入马列主义。 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 3“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对日作战,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