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理论打印的作业及作业的答案

民族理论打印的作业及作业的答案

试卷名称: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第1-3章测试考试类型: 1编1章节测验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共:100道题

试题总分:100 页尾

一. 填空。( 50 小题共50 分,) 页首

1 . 元朝时设立___别失八里______ 等处行尚书省管辖西域。(1 分)

2 . 《福乐智慧》是一部劝喻性长诗,也是一部优秀的哲学伦理学著作,在___维吾尔________ 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1 分)

3 . 西域一词始见于______汉代________ 。(1 分)

4 . 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治地在______惠远城________ 。(1 分)

5 . 扎萨克制是在哈密和吐鲁番的维吾尔人及在全疆的哈萨克人、蒙古人等人中实行的。(1 分)

6 . 进入中亚的回鹘人,被称为____葱岭西回鹘_________ ,后来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

(1 分)

7 . _______吐蕃人_______是藏族的祖先。(1 分)

8 . 回鹘西迁至甘州的,叫“甘州回鹘”或“____河西回鹘______________”,是今天甘肃裕固族的来源之一。(1 分)

9 . 1871年,____沙俄_________侵占伊犁。(1 分)

10 . 清朝____乾隆_________统一新疆后,开始在新疆征收田赋。(1 分)

11 .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珞巴族______ 。(1 分)

12 . ______龟兹________是当时唐代安西大都护府治所。(1 分)

13 . 汉宣帝任命_____郑吉______为第一任都护,正式在西域推行政令。(1 分)

14 . 目前在世界上,纯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只是______少数_______ 。(1 分)

15 . 国家的疆域因国力的盛衰而变化,民族的____分布区域________则因民族迁徙流动、分化融合而改变。(1 分)

16 . 清朝在各类文献包括皇帝的谕旨和大臣的奏折中,都把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新疆”,或并称为“____西域新疆__________”。(1 分)

17 . ________伯克制________主要实施于天山南路的维吾尔聚居地。(1 分)

18 . 隋唐时期,__丝绸之路_________经济贸易空前繁盛,唐朝货币大量留入西域。(1 分)

19 .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精选官吏,设蚕桑局于___疏勒城________,使新疆蚕茧业有了很大发展。(1 分)

20 . 西域都护是汉王朝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____军政________长官。(1 分)

21 . _______国家主权__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1 分)

22 .________1820_____年,清朝政府正式决定在新疆建省。(1 分)

23 . 为了管理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______轮台县________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1 分)

24 . 魏晋时,____ 麴氏高昌_______王朝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1 分)

25 . 唐朝政府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_______租庸调制_____也推行到西域。(1 分)

26 . 国家可以发生改变,而民族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稳定性__________。

(1 分)

27 .____元朝______时期,行省制度第一次在西域出现。(1 分)

28 . 国家的消亡是在____阶级________消灭之后,而民族的消亡是国家消亡之后才会出现。

(1 分)

29 . 历史事实证明,新疆________自古以来_________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分)

30 . 就新疆而言,自汉朝统一西域后,历代_____中央政府____________-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对西域的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1 分)

31 . ______郑吉________是汉朝政府最早派驻西域的最高官员。(1 分)

32 . 龟兹王绛宾曾娶______解忧公主_____之女弟史为妻,开创了中原歌舞传入西域的历史先河。(1 分)

33 .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壮族__________。(1 分)

34 . “世界屋脊的居民”、“云彩上的人家”指我们新疆的____塔吉克族________,他们属于欧罗巴人种的雅利安人。(1 分)

35 .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____刘锦棠_______-为第一任巡抚。(1 分)

36 . 960年,喀喇汗王朝的_______穆沙阿尔斯兰汗______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1 分)

37 . “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________西周初年__________。(1 分)

38 . 在西突厥和其他民族聚居的地区,唐政府设_____羁系府______制度实行管理。(1 分)

39 . 现代政治学认为,国民、领土、政府和____主权_________构成近代意义国家的四个因素。(1 分)

40 . 公元123年,东汉政府任命____班勇_____担任西域长史,管辖西域。(1 分)

41 . 秦末汉初,匈奴崛起,控制了西域,并设置“_______僮仆都尉_____”进行管理。(1 分)

42 . 喀喇汗王朝时期著名诗人玉素甫的作品是_____<福乐智慧>_________ 。(1 分)

43 . 清朝为保证《大清律》在新疆的实行,特别根据新疆特点制定了《_____回疆则例______》。

(1 分)

44 . 唐朝宫廷十部乐中有三部是西域乐,它们是《龟兹乐》、______<高昌乐>_________、《疏勒乐》。(1 分)

45 . 魏晋时,新疆佛教大盛,其中有两大佛教中心,一是和田,一是______于阗________。

(1 分)

46 . 清统一全国后,把那些被清朝重新统一的一些地区都称为“____新疆_________”。(1 分)

47 . 新疆建省之议最早是____龚自珍__________于1820年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提出的。(1 分)

48 . 新疆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是_____阿图什打清真寺_____________。(1 分)

49 . 在维吾尔文献____<乌古斯可汗的传说>____________一书中,大量反映了古代维吾尔人大量信仰萨满教的情况,(1 分)

50 . 确具现代含义的“民族”一词在中国使用,始自_______梁启超____________。(1 分)

二. 单选。( 50 小题共50 分,) 页首

51 . 《回疆则例》的制订是在哪个朝代?(1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52 .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1 分)

A. 满族

B. 蒙古族

C. 壮族

D. 京族

53 . 为解决新疆驻军及眷属的粮饷供应问题,清政府大兴名目繁多的屯田,除军屯、民屯、回屯外,还有(1 分)

A. 流屯

B. 犯屯

C. 水屯

D. 荒屯

54 . 西域有三部乐进入了唐朝宫廷十部乐,它们是(1 分)

A. 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

B. 高昌乐、龟兹乐、和田乐

C. 高昌乐、疏勒乐、莎车乐

D. 高昌乐、疏勒乐、民丰乐

55 . 新疆第一任布政使是下列哪位?(1 分)

A. 左宗棠

B. 刘锦棠

C. 郑吉

D. 魏光焘

56 . 清军在新疆驻军三万人,南疆两万一千人,北疆九千人,又设换防、驻防军分别,再设台站、卡伦(哨所),还设了“俄博”,您觉得“俄博”是指的什么?(1 分)

A. 兵站

B. 边界标志

C. 烽火台

D. 驿站

57 . 丘处机的游记是下列哪部?(1 分)

A. 西游记

B. 佛国记

C. 长春真人西游记

D. 西行记西行记

58 . 新疆是全国人口密度较低的省区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 分)

A. 9人

B. 10人

C. 11人

D. 12人

59 . 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1 分)

A. 汉族

B. 东乡族

C. 满族

D. 藏族

60 . 新疆解放时只有几个民族?(1 分)

A. 11

B. 12

C. 13

D. 14

61 . 下列哪座是新疆第一座清真寺?(1 分)

A. 艾提尕尔

B. 乌鲁木齐山西大寺

C. 乌鲁木齐洋行大寺

D. 阿图什大清真寺

62 . 新疆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座落在下列哪个城市?(1 分)

A. 阿图什

B. 喀什

C. 库车

D. 吐鲁番

63 . 元朝时的别失八里是今天的(1 分)

A. 木垒

B. 奇台

C. 米泉

D. 吉木萨尔

64 . 下列哪个民族信奉伊斯玛仪派?(1 分)

A. 哈萨克族

B. 塔塔尔族

C. 塔吉克族

D. 撒拉族

65 .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疆的民族成分有多少个?(1 分)

A. 47

B. 50

C. 54

D. 55

66 . 安西四镇除了龟兹、于阗、疏勒外,还有(1 分)

A. 阿克苏

B. 乌什

C. 迪化

D. 焉耆

67 . 摩尼教是在哪个宗教的基础上,吸收基督教、佛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的。(1 分)

A. 祆教

B. 道教

C. 喇嘛教

D. 萨满教

68 . 高昌是今天的(1 分)

A. 焉耆

B. 乌鲁木齐

C. 吐鲁番

D. 喀什

69 .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1 分)

A. 国民

B. 领土

C. 政府

D. 主权

70 . 萨满教中的“萨满”,汉语中是何意义?(1 分)

A. 佛

B. 莲花

C. 巫

D. 火

71 . 被前秦王苻坚奉为“国宝”的,是哪一位高僧?(1 分)

A. 唐僧

B. 法显

C. 鸠摩罗什

D. 释迦牟尼

72 . 下列哪种是藏传佛教的俗称(1 分)

A. 摩尼教

B. 藏教

C. 金教

D. 喇嘛教

73 . 近年来新疆发展最快的的宗教是?(1 分)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东正教

74 .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的皇帝是(1 分)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宗

D. 乾隆

75 .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新疆有几个?(1 分)

A. 7

B. 8

C. 9

D. 10

76 . 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是?(1 分)

A. 公元前6世纪

B. 公元1世纪

C. 公元7世纪

D. 公元5世纪

77 .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离故乡兮乌孙王”这首诗中的“乌孙”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之一。(1 分)

A. 维吾尔族

B. 哈萨克族

C. 回族

D. 塔塔尔族

78 . 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为(1 分)

A. 4人

B. 3人

C. 1.8人

D. 2人

79 . 1771年,哪个部落回归祖国,成为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 分)

A. 土尔扈特

B. 和硕特

C. 准噶尔

D. 杜尔伯特

80 . 到1884年新疆建省时,留在我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人,只占当时柯尔克孜总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原因是(1 分)

A. 柯尔克孜人人口减少

B. 清朝统计柯尔克孜人人数有问题

C. 柯尔克孜游牧地太分散

D. 19世纪中叶沙俄据“人随地归”原则,将柯尔克孜人大部划归俄国

81 . 新疆建省的时间是(1 分)

A. 1840

B. 1881

C. 1884

D. 1885

82 . 清军在新疆驻军三万人,南疆两万一千人,北疆九千人,从此可看出(1 分)

A. 当时真正的外来威胁来自南疆

B. 清朝不明真正的威胁来自哪里

C. 清军分配没有章法

D. 无法解释

83 .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离故乡兮乌孙王”,这首诗中的“乌孙”当时大概游牧在哪个地区?(1 分)

A. 今河西走廊

B. 今南疆地区

C. 今北疆地区

D. 今阿勒泰地区

84 . 确具现代含义的“民族”一词在中国使用,始自哪位(1 分)

A. 李大钊

B. 孙中山

C. 梁启超

D. 康有为

85 . 隋朝时,回纥人被称为?(1 分)

A. 回鹘人

B. 丁零人

C. 铁勒人

D. 韦纥人

86 . 近代意义国家的四个要素是(1 分)

A. 国民、领土、政府、主权

B. 领土、政府、军队、人民

C. 领土、国民、主权、军队

D. 领土、国民、军队、政府

87 . 道教的经典是下列哪种?(1 分)

A. 道德经

B. 德道经

C. 藏经

D. 道藏

88 . 新疆现有多种宗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分)

A. 伊斯兰教、佛教、道教

B. 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 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

D. 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

89 . “云彩上的人家”指的是下列哪个民族?(1 分)

A. 塔吉克族

B. 塔塔尔族

C. 乌孜别克族

D. 克尔克孜族

90 . 清朝时期,关于新疆这个词,解释正确的是(1 分)

A. 新开辟的疆土

B. 重新统一的疆土

C. 新征服的疆土

D. 新归顺的疆土

91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这首诗中的“白练”指的是(1 分)

A. 瓷器

B. 丝绸

C. 白布

D. 大米

92 . 清朝时,新疆东部地区主要实行(1 分)

A. 州县制

B. 伯克制

C. 羁縻府州制

D. 札萨克制

93 . 下列哪一支回鹘发展为今天的维吾尔族?(1 分)

A. 河西回鹘

B. 葱岭西回鹘

C. 高昌回鹘

D. 漠北回鹘

94 . 12世纪初,契丹人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哪种宗教依然盛行?(1 分)

A. 佛教

B. 祆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95 . 伊斯兰教产生于下列哪个地区(1 分)

A. 印度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耶路撒冷

D. 麦加

96 . 一力建议收复新疆的是下列哪位将军(1 分)

A. 左宗棠

B. 刘锦棠

C. 魏光焘

D. 李典

97 . 汉初,匈奴人设何官职管辖西域?(1 分)

A. 童仆都尉

B. 使者校尉

C. 西域长史

D. 西域都护

98 .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时下列哪位(1 分)

A. 穆罕默德

B. 易卜拉欣

C. 尔撒

D. 阿里

99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这首诗中的“安西”指的是(1 分)

A. 伊朗

B. 河西走廊

C. 西域

D. 今南疆地区

100 . 早期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后被柔然征服,迁居阿尔泰山南麓,成为柔然“锻奴”的民族是(1 分)

A. 悦般人

B. 高车人

C. 突厥人

D. 鲜卑人

--------------------------------------------------------------------------------

填空单选多选判断匹配简答论述计算其它

总共:100道题

试题总分:100 页首

试卷名称: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第4-5章单选测试考试类型:1编4章节测验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开卷时间:2008年04月30日09:51:48 PM 时间限制:1小时30分钟

填空单选多选判断匹配简答论述计算其它

总共:100道题

试题总分:100 页尾

二. 单选。( 100 小题共100 分,) 页首

1 . 为了保障各民族经济上的平等权利,第一位的任务是______,推进现代化建设。(1 分)

A. 大力发展经济

B. 大力发展生产

C.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2 . 1984年10月,邓小平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还明确提出了______的思想。(1 分)

A. 中华民族大团结

B. 中华民族团结

C. 中华民族振兴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 党和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诚心诚意的帮助少数民族进行经济建设和______ (1 分)

A. 民主建设

B. 法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 文化建设

4 . 国家保护各民族对其______的拥有权利。(1 分)

A. 合法利益

B. 合法权益

C. 合法财产

D. 合法权

5 . 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是______ (1 分)

A. 法制

B. 民主

C. 文明

D. 法治

6 . 尊重和______,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1 分)

A. 保护人权

B. 保护少数民族权利

C. 保护各民族权利

D. 保护全社会人权

7 .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______的思想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A. 二个离不开

B. 三个离不开

C. 两个共同

D. 三个共同

8 . 根据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在这种社会转型期,如果不注意解决______的问题,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就存在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危险,民族矛盾就可能上升。(1 分)

A. 民族间发展不平衡

B. 民族经济

C. 民族团结

D. 民族发展

9 . 我们各个民族之间以及每一个民族内部,都要把______放到首位。(1 分)

A. 两个离不开

B. 三个离不开

C. 共同团结奋斗

D. 共同发荣发展

10 . 胡锦涛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的各民族______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思想。(1 分)

A. 两个共同

B. 两个共同繁荣

C. 两个共同繁荣发展

D. 两个共同发展

11 . 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1 分)

A. 两个共同

B. 三个共同

C. 两个共同繁荣发展

D. 三个共同繁荣发展

12 . 巩固和发展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的科学概括。(1 分)

A. 两个共同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两个离不开

D. 三个离不开

13 . 从实践看,从人们的思想观念看,从国际环境看,都可能影响______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1 分)

A. 平等原则

B. 团结原则

C. 平等和团结原则

D. 团结和平等原则

14 . 恩格斯在十九世纪70-80年代研究古代民族形成问题时,指出他们是“______”(1 分)

A. 从氏族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B. 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C. 从氏族联盟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D. 从部落联盟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15 . 民族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______相适应。(1 分)

A. 必然与经济发展阶段

B. 必然与政治发展阶段

C. 必然与社会发展阶段

D. 必然与法律法治发展阶段

16 . 一个民族发展变化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要受______的制约。(1 分)

A.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矛盾运动

C. 经济和政治关系矛盾运动

D. 法律和道德关系矛盾运动

17 . 民族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民族生存的______ (1 分)

A. 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B.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C. 民族环境和法治环境

D. 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18 . ______是民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1 分)

A. 社会政治发展

B. 社会民主发展

C. 社会经济发展

D. 社会法治发展

19 . 民族发展本质上是______的提高。(1 分)

A. 民族存在和发展质量

B. 民族素质和文化质量

C. 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质量

D. 民族生存和演进质量

20 . 无数事实证明,______的民族关系对于促进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1 分)

A.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 平等、团结、友好、和谐

C. 平等、团结、互敬、和谐

D. 平等、团结、协助、和谐

21 .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它是指各民族在______逐渐消失本民族的特征和差别,而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共同体。(1 分)

A. 经济发展中

B. 社会发展中

C. 民主发展中

D. 政治发展中

22 .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是包括一个“自身”发展和三方面“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一个“自身”发展和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指______ (1 分)

A. 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经济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

B. 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经济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

C. 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

D. 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经济与法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

23 .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______ (1 分)

A. 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B. 社会因素和民族因素

C. 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

D.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4 .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表现在______ (1 分)

A. 三个联系和四个不同

B. 四个联系和三个不同

C. 五个联系和四个不同

D. 四个联系和五个不同

25 .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其关系的准确表述是______ (1 分)

A. 社会总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

B. 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

C. 民族问题和社会总问题相互促进

D. 民族问题的解决和社会总问题的解决相互促进

26 . 历史上的民族同化,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______来实现同化。(1 分)

A. 是否采用温和手段,是否凭借暴力和特权

B. 是否采用通婚手段,是否凭借暴力和特权

C. 是否采用自然手段,是否凭借暴力和特权

D. 是否采用强制手段,是否凭借暴力和特权

27 . 民族融合的含义是______ (1 分)

A. 全国各民族共同形成一个新民族

B. 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形成一个新民族

C. 各民族共同形成一个新民族

D. 全社会各民族共同形成一个新民族

28 . 实现民族完全融合和消亡,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要消灭民族间的______ (1 分)

A. 对立、剥削压迫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

B. 对抗、剥削压迫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

C. 矛盾、剥削压迫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

D. 抗争、剥削压迫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

29 . 民族问题存在于民族之间,但往往都和______ (1 分)

A. 民族风俗习惯有关

B. 民族、宗教问题有关

C. 民族特点和差别有关

D. 民族文化差别有关

30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五个字______ (1 分)

A. 多、少、大、边、贫

B. 多、远、大、边、穷

C. 多、长、大、边、穷

D. 多、杂、大、边、穷

31 . 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______ (1 分)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法制

D.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32 . “国家的统一,人民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保证”。这句话是______ (1 分)

A. 毛泽东说的

B. 邓小平说的

C. 江泽民说的

D. 胡锦涛说的

33 .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句话是______ (1 分)

A. 毛泽东说的

B. 邓小平说的

C. 胡锦涛说的

D. 周恩来说的

34 . 坚持民族平等,特别是要实现各民族______,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历史过程。(1 分)

A. 政治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完全平等

B.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完全平等

C. 民主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完全平等

D. 法治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完全平等

35 . ______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 分)

A. 1949年9月

B. 1950年9月

C. 1951年9月

D. 1953年9月

36 . 1.广义的民族定义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出于______各种人们共同体(1 分)

A.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B. .不同阶级发展阶段

C.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D. .不同类型发展阶段

37 . 2.狭义的民族指通常按照______来确定的某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我国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 分)

A. .民族特质

B. .民族特征

C. .民族类型

D. .民族概念

38 . 6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______先后四次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 分)

A. 1988年、1992年、1999年、2005年

B. 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

C.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5年

D. 1988年、1996年、1999年、2005年

39 . 61.三个离不开思想是______的新发展(1 分)

A. 民族平等理论

B. 民族团结理论

C.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论

D. 两个离不开思想理论

40 . 60.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以及新疆出现了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一些民族之间在______上的矛盾。(1 分)

A. 经济关系上

B. 政治关系上

C. 法律关系上

D. 文化关系上

41 . 59.______作为国际通用语所发挥的作用,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1 分)

A. 阿勒泰语系语

B. 蒙古语系语

C. 英语

D. 汉语

42 . 58.民族问题的特点主要有______ (1分)

A. 长期性、复杂性、迫切性、普遍性、敏感性、国际性

B. 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普遍性、敏感性、国际性

C. 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联系性、国际性

D. 长期性、复杂性、迫切性、普遍性、联系性、国际性

43 . 57.所谓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______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1 分)

A. 民族间的差别

B. 民族间的特点

C. 民族差别

D. 民族特点

44 . 56.1852年______认为,民族须具有8种相同的物质。(1 分)

A. 瑞士的布伦奇里

B. 意大利的马齐

C. 孙中山

D. 梁启超

45 . 55.民族发展的内部根据是(1 分)

A. 它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水平

B. 它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C. 它的经济发展程度

D. 民族发展程度

46 . 54.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包括(1 分)

A. 民主的真实性

B. 法律地位的真实性

C. 政治地位的真实性

D. 权利的真实性

47 . 53.斯大林根据马恩列的论述和研究成果,在1913年初写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1 分)

A两个共同

B. 三个共同

C. 四个共同

D. 六个共同

48 . 52.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贯彻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就必须坚持和完善(1 分)

A. 民族平等制度

B. 民族团结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制度

49 . 14.当今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居住在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西萨摩亚是______。(1 分)

A. 单一民族国家

B. 多民族国家

C. 单一制国家

D. 多民族、多宗教国家

50 . 52.在我们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大国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使全国各族人民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______ (1 分)

A. 平等团结,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B. 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C. 互助和谐,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D. 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51 . 51.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______ (1 分)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 两个共同

52 . 50.坚持民族平等,既要反对民族歧视,还要反对______ (1 分)

A. 民族剥削和压迫

B. 民族分裂和矛盾

C. 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D. 各种民族分裂和民族矛盾

53 . 49.______,反对民族压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1 分)

A. 坚持民族团结

B. 坚持民族平等

C. 坚持各民族团结

D. 坚持各民族平等

54 . 48.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出发点是,______,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1 分)

A. 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B. 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

C. 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

D. 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矛盾

55 . 47.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坚决打击,维护祖国统一,是坚持______ (1 分)

A.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B.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C.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D.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56 . 46.依照《宪法》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的原则,各民族不仅有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而且具有______ (1 分)

A. 发展自己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权利

B. 发展本民族经济文化的权利

C. 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人权

D. 发展本民族的各项权利

57 . 45.______指出:民族平等,包括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发展经济文化的平等权利,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1 分)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朱镕基

58 . 44.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______ (1 分)

A. 政治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B. 政治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

C. 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D. 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59 . 43.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是______的体现。(1 分)

A. 共同团结奋斗

B. 共同繁荣发展

C.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D. 两个共同

60 . 8.斯大林在______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共同的民族定义。(1 分)

A. 《民族和民族问题》

B.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C. 《民族殖民地问题和民族》

D. 《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

61 . 7.民族的形成是______ (1 分)

A. 多元素的、多途径的

B. 多元的、多途径的

C. 多因素的、多途径的

D. 多方面的、多途径的

62 . 4.民族是由______发展而来的。(1 分)

A. 氏族

B. 部落

C. 部落联盟

D. 部落集团

63 . 3.民族一词,在西方,最早见于______。(1 分)

A. 《荷马史诗》

B. 《种族的起源》

C. 《民族的起源和民族》

D. 《东籍月旦》

64 . 11.民族消亡是长期的,是因为有______。(1 分)

A. 一个原因

B. 两个原因

C. 三个原因

D. 四个原因

65 . 20.社会发展的总问题包括______。(1 分)

A. 政治、经济、文化

B. 政治、经济、文化、阶级

C. 政治、经济、文化、阶级、民族、宗教

D. 政治、经济、文化、阶级、民族、宗教、习俗

66 . 19.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有______。(1分)

A. 两个联系两个区别

B. 三个联系三个区别

C. 三个联系四个区别

D. 三个联系五个区别

67 . 18.当今世界有不少民族是______。(1 分)

A. 交叉而居

B. 混合而居

C. 跨地而居

D. 跨国而居

68 . 17.全国3000万贫困人口中有将近______在少数民族地区。(1 分)

A. 1000万

B. 2000万

C. 3000万

D. 4000万

69 . 16.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整个国土面积的______还多。(1 分)

A. 54%

B. 64%

C. 74%

D. 84%

70 . 15.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因各种原因产生______。(1 分)

A. 特点

B. 特征

C. 差别

D. 差异

71 . .民族问题就是______。(1 分)

A. 民族间的差别

B. 民族间的矛盾

C. 民族间的特征

D. 民族间的特质

72 . 2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够实行______,较好的处理了民族关系。(1 分)

A. 开放的民族政策

B. 放开的民族政策

C. 平和的民族政策

D. 开明的民族政策

73 . 29.______,党和国家两次结合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政策教育(1 分)

A. 1952年和1956年

B. 1988年和2002年

C. 2002年和2006年

D. 1999年和2004年

74 . 28.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______ (1 分)

A.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B. 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C. 解决我国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则

D. 处理我国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则

75 . 2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______ (1 分)

A. 平等、团结、友好

B. 平等、团结、和睦

C. 平等、团结、互助

D. 平等、平等、团结、和谐

76 . .胡锦涛同志指出:______ (1 分)

A. 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B.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C.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保证

D.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77 .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______才能解决。(1 分)

A. 整个民族关系的过程中

B. 整个民族团结的过程中

C. 整个民族和谐的过程中

D. 整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78 . 24.毛泽东在______一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1 分)

A. 《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中国革命和中国的民族问题》

D. 《中国革命和中国殖民地》

79 . 34.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具有同等的______ (1 分)

A. 政治地位和权利

B. 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C. 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

D. 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80 . 33.三个离不开思想是______提出的。(1 分)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李鹏

81 . 36.三个离不开思想反映了______ (1 分)

A. 我国民族关系的体现

B.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

C.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经验的科学总结

D.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反映

82 . 39.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______ (1 分)

A.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83 . 3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______,才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1 分)

A. 只有坚持民族平等

B. 只有坚持各民族大团结

C. 只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D. 只有发展民族团结

84 . .民族有______两个概念。(1 分)

A. 相互不同的

B. 互相联系的

C. 广义和狭义

D. 内涵和外延

85 . 41.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______ (1 分)

A. 推进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B. 推动民族发展,促进民族和谐

C. 推进民族经济建设,促进民族繁荣发展

D. 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86 . 40.胡锦涛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内涵表述为______ (1 分)

A. 平等、团结、互助六个字,“三位一体”

B. 平等、团结、互助、和睦八个字,“四位一体”

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八个字,“四位一体”

D. 平等、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十八个字,“四位一体”

87 . 37.三个离不开思想其出发点是______ (1 分)

A. 各民族一律平等

B. 各民族加强团结

C. 各民族平等团结

D. 各民族团结互助

88 . 35.“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是______提出的。(1 分)

A. 马克思、恩格斯

B. 列宁

C. 斯大林

D. 奥斯特洛夫斯基

89 . 32.______,江泽民同志视察新疆指出:我们要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继续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民族政策。(1 分)

A. 1998年7月

B. 1999年7月

C. 2000年7月

D. 2002年7月

90 . 31.坚持民族平等,要结合______ (1 分)

A. 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建设

B. 少数民族农村民主建设

C. 少数民族农村法治建设

D. 少数民族农村自治制度建设

91 . 3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团结,贯彻落实______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 分)

A.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

B.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

C. 各民族间的大团结

D.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92 . 23.孙中山确信______,必能完成伟大的事业。(1 分)

A. 中华民族为一伟大之民族

B. 中华民族为一团结之民族

C. 中华民族为一统一之民族

D. 中华民族为一同一之民族

93 . 21.夏、商、周是我国国家最早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民族协调、融合方面采取了如下政策______ (1 分)

A. 因俗而治、德化怀柔、和平相处

B. 因俗而治、德化怀柔、和睦相处

C. 因俗而治、德化怀柔、和平结盟

D. 因俗而治、德化怀柔、和平联盟

94 . 12.民族消亡的前提条件是______。(1 分)

A. 各民族高度平等团结的基础上

B. 各民族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C. 各民族高度繁荣发展的基础上

D. 各民族差别消失的基础上

95 . 10.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______。(1 分)

A. 结果

B. 必然结果

C. 趋势

D. 必然趋势

96 . 9.______是民族形成的一个长期历史现象和过程。(1 分)

A. 民族产生

B. 民族发展

C. 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D. 民族的产生和民族的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