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交换论文

现代交换论文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论文

——帧中继技术及其应用

学号:1108224052

姓名:杨平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帧中继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帧中继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帧的结构、控制技术、发展过程、技术应用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字:帧中继交换技术虚电路业务ATM交换机

帧中继( Frame 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帧中继是进入带宽范围从56Kbps到1.544Mbps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的用户接口。

帧中继[1](Frame Relay)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由于光纤网的误码率(小于10^-9)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10^-4~10^-5)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差错控制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帧中继是一种先进的广域网技术,实质上也是分组通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恢复差错、防止阻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

1.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此误码率极低,能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了进行差错校验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比X.25网络要分别高或低至少一个数量级。

2. 因为采用了基于变长帧的异步多路复用技术,帧中继主要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适合语音、视频或其他对时延时间敏感的信息传输。

3. 仅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4. 仅能检测到传输错误,而不试图纠正错误,而只是简单地将错误帧丢弃。

5. 帧长度可变,允许最大帧长度在1600B以上。

6. 帧中继是一种宽带分组交换,使用复用技术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

44.6Mbps。

帧中继在数据链路层采用统计复用方式,采用虚电路机制为每一个帧提供地址信息。通过不同编号的DLCI(DataLineConnection Identifier数据链路连接识别符)建立逻辑电路。一般来讲,同一条物理链路层可以承载多条逻辑虚电路,而且网络可以根据实际流量动态调配虚电路的可用带宽,帧中继的每一个帧沿着各自的虚电路在网络内传送。

帧中继的带宽控制技术既是帧中继技术的特点,更是帧中继技术的优点。帧中继的带宽控制通过CIR(承诺的信息速率)、Bc(承诺的突发大小)和Be(超过的突发大小)3个参数设定完成。Tc(承诺时间间隔)和EIR(超过的信息速率)与此3个参数的关系是:Tc=Bc/CIR;EIR=Be/Tc。

在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中,用户申请了一条64K的电路,那么他只能以64kbit/s的速率来传送数据;而在帧中继技术中,用户向帧中继业务运营商申请的是承诺的信息速率(CIR),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以高于CIR的速率发送数据,却不必承担额外的费用。

举例来说,某用户申请了CIR为64kbit/s的帧中继电路,并且与电信运营商签定了另外两个指标,Bc(承诺突发量)、Be(超过的突发量),当用户以等于或低于64k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时,网络将确保此速率传送,当用户以大于64k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时,只要网络不拥塞,且用户在承诺时间间隔(Tc)内发送的突发量小于Bc+Be时,网络还会传送,当突发量大于Bc+Be时,网络将丢弃帧。所以帧中继用户虽然支付了64kbit/s的信息速率费(收费依CIR来定),却可以传送高于64kbit/s的数据,这是帧中继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帧中继技术、信元中继和ATM技术的发展,帧中继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也在逐步改变,业务性能进一步完善,并向ATM过渡。市场上的帧中继交换产品大致有三类:

a)改装型X25分组交换机。

b)以全新的帧中继结构设计为基础的新型交换机。

c)采用信元中继、ATM技术、支持帧中继接口的ATM交换机。a)型交换机在帧中继发展初期比较普遍。主要是通过改装X25交换机、增加软件使交换机具有接收和发送帧中继的能力,但仍然保留分组层的一些功能,时延较大。b)型是专门设计的设备,具备帧中继的全部必备功能。c)型是最新型的交换机,采

用信元中继或ATM交换、具有帧中继接口和ATM接口,内部完成FR和ATM之间的互通。在以ATM为骨干的网络中,起着用户接入的作用。中国帧中继网所采用的帧中继交换机一般都采用了ATM技术,即用户终端设备采用帧中继接口来接入帧中继节点机,帧中继节点机的中继口为ATM接口,交换机将以帧为单位的用户数据转换为ATM信元在网上传送,在终端侧再将信元变换为帧中继的帧格式传送给用户。

帧中继业务是在用户与网络接口(UNI)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用户信息流以帧为单位在网络内传送,用户与网络接口之间以虚电路进行连接,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帧中继还可以灵活地提供带宽,即按需要分配带宽。因为帧中继的主要应用是局域网互连,而局域网中业务流的大小是很难预测的,如果你预定了固定的带宽,那么不管你是否在传送数据都要付费,这是很不合算的。

帧中继提供了用超过你预定的带宽传送突发性数据的能力。帧中继在多协议环境下也很有用。尽管IP协议似乎一统天下,但它不是唯一在使用的协议,这是一个多协议共存的世界。例如,还有SNA网络,它使用IBM公司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SDLC),全世界有60000多家企业使用帧中继,还有一些主要以多媒体业务为主的企业使用ATM。极少有客户仅使用一种协议。他们的网络中有多种协议,而帧中继可以处理所有这些协议,因为它只需要简单地将其他协议封装进帧中继的帧当中,然后在网络中传送,它并不关心所封装的内容。

帧中继网络还提供封闭型用户群的功能,通过它你可以知道进网和出网的用户,而不像在公共的因特网中,在任一节点你都没有办法知道此刻有哪些人在网络上。使用帧中继还能够预测网络的性能组别,因为你可以设定服务参数。如果你所在的国家有很好的电信基础设施的话,这将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网络解状方案。

帧中继技术首先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应用。1991年末,美国第一个帧中继网-Wilpac网投入运行,它覆盖全美91个城市。在北欧,芬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在90年代初联合建立了北欧帧中继网WORDFRAME,以后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也开始了帧中继网的建设和运行。在中国,中国国家帧中继骨干网于九七年初初步建成,能覆盖大部分省会城市。至98年各省帧中继网也相继建成。上海已

能提供国内、国际的帧中继业务。

原邮电部在1997年12月颁布了国家帧中继骨干网试运行期间的指导性的收费标准。建议的收费标准是按CIR值收取费用。例如如果用户原来租用一条64Kbit/s的DDN电路,每月需付3000元,如果租用一条CIR=64Kbit/s的帧中继电路,只要付1200元,而且还能以高于64Kbit/s的速率发送信息,真是获得了高质廉价的服务。许多公司已经或正在考虑申请帧中继电路,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中国电信为了推广帧中继业务,在1997年12月专门赞助主办了中国北京、上海、日本、东京、名古屋四城市间的网络围棋赛,通过帧中继来传送四地棋手的活动画面(速率384Kbit/s),&127;四方棋手虽然各处一方,但各位棋手的英容笑貌彼此却能相见,这是用帧中继技术实现活动图象时实传送的很好的应用例子。路由器都支持帧中继协议,帧中继上可承载流行的IP业务,IP加帧中继已经成了广域网应用的绝佳选择。帧中继上的话音传输技术(VOFR)也不断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帧中继电话”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随着IP技术的发展,作为数据通信基础网络技术的帧中继技术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其发展前景无限。

帧中继技术:1)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它使用一组规程将数据信息以帧的形式(简称帧中继协议)有效地进行传送。它是广域网通信的一种方式。2)帧中继所使用的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复用多个逻辑连接(即可建立多条逻辑信道),可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3)帧中继协议是对X.25协议的简化,因此处理效率很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低,帧中继用户的接入速率在64kbit/s至2Mbit/s,甚至可达到34Mbit/s。4)帧中继的帧信息长度远比X.25分组长度要长,最大帧长度可达1600字节/帧,适合于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适合传送突发业务(如压缩视频业务、WWW业务等)。帧中继测试技术:当前主要的数据通信技术都基于分组交换技术,如分组交换、帧中继(FR)、交换型多兆比特数据业务(SMDS)、异步转移模式(ATM)。起先中国不愿意发展“已落后”的帧中继技术,而是大力发展ATM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帧中继技术才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因为,首先帧中继技术的接入技术比较成熟,实现较为简单,适于满足64kbit/s~2Mbit/s速率范围内的数据业务。而ATM的接入技术较为复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其次,ATM设备与帧

中继设备相比,价格昂贵,普通用户难以接受。所以,帧中继与ATM相辅相成,成为用户接入ATM的最佳机制。

帧中继网络是由许多帧中继交换机通过中继电路连接组成。加拿大北电、新桥,美国朗讯、FORE等公司都能提供各种容量的帧中继交换机。一般来说,FR 路由器(或FRAD)是放在离局域网相近的地方,路由器可以通过专线电路接到电信局的交换机。用户只要购买一个带帧中继封装功能的路由器(一般的路由器都支持),再申请一条接到电信局帧中继交换机的DDN专线电路或HDSL专线电路,就具备开通长途帧中继电路的条件。

如果建立基于ATM平台的帧中继网,可以把ATM在技术上的优势和帧中继在运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即利用ATM平台开放帧中继业务,吸引用户上网,既可以满足现在的用户需求,又为将来网络向B-ISDN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电信运营部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开放ATM业务,是一种很好的建网方式。

参考文献:

[1]郭海塬,《帧中继技术及其应用》,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

[2]方芳,赵慧玲,《帧中继技术的发展》,现代电信科技,1995年。

[3] 王强,范悦,《浅谈帧中继技术及应用前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报,2008年。

[4] 钟嘉强,《帧中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代电信科技,1994年。

[5]邓跃,《信息化时代的选择—帧中继技术》,电讯技术,1998年。

[6]向定科,《帧中继技术分析》,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