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数字化包装机械的新发展与新特性

浅谈数字化包装机械的新发展与新特性

浅谈数字化包装机械的新发展与新特性

数字化包装机械不仅可以提供更大的产量和更强的设备柔性,还增加了许多新特性,如:远程维护、与公司ERP系统进行集成、对生产数据的评估等。

仅仅在几年前,还没有人会预料到包装机械走向数字化的迅猛速度。随着电子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一度需要加大配电箱。不过,当能够大大减少总线系统所需的电缆数量,再加上分散型计算机的出现,意味着不必再增加配电箱的体积了。如今,独立式配电箱在包装行业中已经不是必需的,数字式包装机比起先前的机械式或机电式包装机,所占空间更小。

自动化为包装带来变革

包装工业的自动化时代大约始于20年前,当时,全机械式设备配备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用于控制逻辑功能和驱动器的机械动力轴。不过,这第一代自动化设备的灵活性并不尽如人意。消费产品特别是食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趋向多样化,激发出对于设备灵活性的更大需求。在后来开发的第二代自动化设备中,越来越多的功能从机械动力轴转移到电子驱动系统中,逻辑功能仍然由PLC系统控制。

控制与驱动技术被证明是包装机械结构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今天,完全电子化的第三代机器具备了伺服技术的一切优势,同时树立起新的行业标准。数字化包装机械不仅可以提供更大的产量和更强的设备柔性,还增加了许多新特性,如:远程维护、与公司ERP系统进行集成、对生产数据的评估等。

原先由PLC执行的逻辑功能正在失去其重要性,现在占优势的是电子运动功能。随着对设备柔性要求的提高,伺服电机的数量也在增加。这表示,由于不同的编程语言与系统,已经不再需要物理和逻辑接口。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公司已经在包装机械领域带动起集成运动控制和逻辑控制解决方案的潮流。

顶部装载设备在纸盒包装方面越来越受欢迎。灵活的装盒机从上面装货,比起卧式机更具柔性。机器手臂可以配备不同的真空夹具,以适应千差万别的产品。这种解决方案对复合式包装来说也很有效,例如在医药方面,泡罩包装、安瓿、药瓶、药品说明和药勺都可以用顶部装载设备进行包装。在糖果点心领域,顶部装载设备用来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巧克力放到深盘中。顶部装载设备操作的灵活性对较大的包装同样

有效。机器只需做出微小的调整,就能适应不同的容器形状。这意味着,新产品类型能够满足未来的要求。

数据共享和远程维护

现在,为了迎合不同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包装机械,供应商将控制器设计得各不相同。因此,标准化不仅使不同的制造商能够相互交换关键部件,还能将用户从对某一制造商专有技术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所谓的开放式控制结构无疑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国际上共同协调产生的自动化概念由OMAC(开放式模块结构控制器)包装机械工作组进行详细阐述。发起这一工作组的是来自有商标产品行业的机器用户,他们与机械制造者、技术供应商在OMAC的框架内合作,目标是在一段时间之内使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可以互换。下一步应该就是协调不同系统,达到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并将操作原理标准化。

另一个趋势是,在自动化技术(AT)与信息技术(IT)之间建立起通讯的系统解决方案,及其通过数据网络的标准。这表示,公司信息网络和纵向数据集成从试行、控制阶段直到生产阶段都是可行的。联合通讯标准使得从诊断、远程维护到互联网、物流(采购备件)的整个过程变得顺畅。这意味着来自数字化包装机械的信息流能被用于更有效的生产,包括上游及下游的业务流程。

随着远程维护的诞生,快速的信息交换节省了工作时间和差旅费用,机械故障能在线解决,减少了停机时间。例如,博世公司的远程诊断通过伺服驱动系统操作界面,使错误能够在计算机内部检查出来。更换产品或包装材料所需的设备调整,同样需要通过远程整备来进行软件的调节。最理想的状态是,数字包装机械配备一种无线系统,可以与外部传输媒介相连,控制自动包装材料供应,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美好的理想而已。

加强质量保障系统

随着市场全球化程度的深入,每一个国家特定的政策法规都需要遵守,食品与医药行业对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同时意味着对质量保证系统(如自动图像处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光学传感器能够捕捉到高速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细节,这是人工检测无法做到的。

这一切意味着质量保障系统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因为生产过程被完全监控,不再需要随意抽查。持续检测的重要性可以在玻璃瓶容器的生产中清晰地体现出来。因为可再使用瓶子的瓶盖有时会有碎片,使瓶盖很难打开,更不用说玻璃碎片可能会进入瓶子,所以不合格产品必须被

可靠地识别出来,并从生产线中剔除。拥有灵活的构造和操作界面的光学系统能够适应检测的需要。

包装机械的控制器有赖于传感器发送的精确信息。例如,薄膜包装领域中的特殊光阻隔能够得到决定性的合理化结果。如果光阻隔被放置在椭圆形薄膜袋的外表,就可以降低薄膜消耗量。这对传感器的要求相当高,因为传感器必须通过薄膜识别产品,可能会给多层薄膜、熔解缝或褶皱带来麻烦。适应性强的接收器被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成功胜任要求,还可以适应不同的产品和薄膜类型。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历史回顾:我国数控系统研究起步于1958年,5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1979),封闭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研制了晶体管数控系统与集成电路数控系统。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外技术封锁与我国的基本条件限制,数控系统发展较慢。 第二阶段(1980-1989)就是国家“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前期,这一阶段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数控系统体系。 第三阶段(1990-至今)主要就是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设备的产业化取得实质性进步,已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初步形成数控系统研发基地建立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 我国数控系统发展现状: 第一数控化改造的基本完成,为节约成本,进一步发挥老式传统机床的功效与潜在价值,将大批传统老式机床改造为数控机床就是一种必然性与趋势。现在的工厂基本以实现数控化。老式机床基本淘汰,只有小部分用于但见生产,或者用于教学。 第二高级数控技术的缺失,我国企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数控技术就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它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与综合国力的强弱,

具有超越其经济价值的战略物资地位。由于我国企业大部分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依赖进口,企业承受不了巨额购置费,且易受国外的控制,另外数控机床维修力量薄弱,进口的备件维修成本高,设备完好率低,大部分进口机床数控系统已经崩溃,有的甚至在进口后还没使用就已因为各方面原因不能使用等等。 第三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取得明显进展,1)研制出了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与软硬件平台。2)研制出了高档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与主轴交流伺服控制系统。3)开发了数控机床集群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高速度高精度化,速度与精度就是数控系统的二个重要技术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加工效率与产品质量。对于数控系统,高速度化,首先就是要求计算机数控系统在读入加工指令数据后,可以高速度处理技术伺服电动机的位移量,并要求伺服电动机高速度作出反映。此外,要实现生产系统高速化,还必须谋求主轴转速,进给率,刀具交换,托盘交换等各种关键部件实现高速化。搞精度化,一般就是通过减少数控系统的控制误差与采用补偿技术来达到。 与日本三菱数控系统的对比,所有三菱系列控制器都标准配备了RISC 64位CPU,具备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准的硬件性能。(与M64相比,整体性能提高了1、5倍) 2 体系开放化,传统的数控系统就是一种封闭专用封闭式系统,各个厂家的产品之间以及与通用计算机之间不兼容,维修,升级困难。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对数控系统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人们提出了开

数字化应用

飞机装配数字化应用 10503532 李凯 1 数字化装配协调技术 数字化协调方法也可称数字化标准工装协调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基于数字化标准工装定义的协调互换技术,将保证生产用工艺装备之间、生产工艺装备与产品之间、产品部件与组件之间的尺寸和形状协调互换。 数字量传递协调路线: (1)飞机大型结构件(与飞机外形及定位相关)如框、梁,桁、肋、接头等用NC 方式加工, (2)在飞机坐标系下,工装设计人员以产品工程数模为原始依据,进行工装的数字化设计,并且在工装与产品定位相关的零件上用N C方式加工出所有的定位元素; (3)工装在装配时利用数字标工(数据)协调,采用激光自动跟踪测量系统测量,通过坐标系拟合,定位出零件的安装位置,满足安装基准的空间坐标及精度要求; (4)飞机钣金件模具数字化设计以及用NC方式加工,钣金零件数控加工。 2 数字化装配容差分配技术 容差数值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成本,因而根据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零、组件的容差分析和设置,可以经济合理地决定零部件的尺寸容差,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在满足最终设计要求的同时使产品获得最佳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产品装配前仅凭以往的经验或某个方案分配给每个零件公差,装配成产品后公差能不能达到产品设计的要求,难以定论。现在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模拟装配过程和次数,可看到最终形成产品的公差与零件的公差、零件的装配顺序等因素有关。在零件数模的基础上,对于我们关注的关键的质量特征,设定公差

和装配顺序,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仿真,分析各种因素对质量特性的影响程度,为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和改进容差分配提供了依据,不断仿真找出最优的公差分配方案。 3 自定位与无型架定位数字化装配技术 现代的飞机设计遵循面向制造的原则,在零件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以后零件的加工和装配。在工艺人员的建议下,飞机设计时对主要结构件(梁、框、肋和接头等)建立装配的自定位特征,如小的突耳、装配导孔、槽口和形成定位表面等,或者在产品结构设计的同时,把用来安放光学目标的工艺定位件设计到结构件上。但这些零件的自定位特征需要用数控方式精确加工,在实际装配过程中这些零件自己就能利用自定位特征定位,或应用激光跟踪仪和光学目标定位。 基于飞机产品数模和数字量尺寸协调,无型架定位数字化装配技术采用模块化、自动化的可重新配置的工装系统,大大简化了或减少了传统的复杂型架,缩短了工装设计与制造的时间,降低了工装成本,并提高了装配质量。 4 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 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是根据企业结构和制造流程在软件环境中构建企业的制造体系结构,包括产品、工艺和资源3个主要部分,完全可描述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制造什么产品,当然也包含成本和时间。其中产品部分又分为EBOM、PBOM和MBOM三个分支,工艺又分为根据工艺分离面设计的工艺Process Plan和根据生产工位设计的工艺Production Plan,资源分为结构化的资源,包括工厂,车间、工段、工位、设备、工装、工具和人。资源又分为资源规划Resource Plan(又称制造概念)。其中成本包含在产品里,时间包含在工艺里,设备利用率包含在资源规划里。 利用设计部门发放的产品三维数模和EBOM,在三维可视环境下进行产品的装配工艺规划及工艺设计。将三维数模数据(属性)导入产品节点,并将三维数模数图形的路径关联到每个零件上,在编制工艺的任何时候都可预览零件和组件的三维图形,直观地反映装配状态。 在产品工艺分离面划分的基础上,对每个工艺大部件进行初步装配流程设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浅析数控机床的发展进程及趋势模版

浅析数控机床的发展进 程及趋势模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大作业 题目:浅析数控机床的发展进程及趋势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年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本文以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尤其对其进给伺服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接下来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机床加工程序 目录

前言 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制造业就开始了逐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了脚步,机床制造业也跟着取得数控机床快速增长的业绩。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信息集成的重要元素,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重要商品。机床的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映射出加工技术的主要趋势。近年来, 我国在数控机床和机床工具行业对外合资合作进一步加强, 无论在精度、速度、性能, 还是智能化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1]。 在国际贸易中, 很多发达国家把数控机床视为具有高技术附加值、高利润的主要机电出口产品。因此,对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分析,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1 数控机床的发展进程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数控机床主要经历了数控NC(Numerical Control)和计算机数控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2个阶段[2]。 数控NC阶段主要经历了以下3代: 第1代数控系统,始于50年代初年,系统全部采用电子管元件,逻辑运算与控制采用硬件电路完成。 第2代数控系统,始于50年代末,以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数控系统为标志。 第3代数控系统,始于60年代中期,由于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其体积变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推动了数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数控CNC阶段也经历了3代: 第4代数控系统,始于70年代,当首个采用小型计算机的CNC装置芝加哥展览会上露面时,标志着CNC技术的问世。 第5代数控系统,70年代后期,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所取得成就,促使价格低廉、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工作可靠的微处理器芯片的产生,并逐步应用于数控系统。 第6代数控系统,始于90年代初,受通用微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数控系统正朝着以个人计算机(PC)为基础,向着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进给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其中进给伺服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部件,其性能是决定数控机床加工性能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因此提高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的品质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接下来主要介绍一下进给伺服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进给伺服系统 机械传动系统 本部分介绍机械传动系统相关内容,包括机械机构实体包含哪几部分,每部分的作用等。1000字符左右,写好后,本段加黄底色颜色的文字请删去。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doc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 1.引言 从20世纪中叶数控技术出现以来,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加工具有如下特点: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适用于加工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结构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价格昂贵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要求精密复制的零件、需要缩短生产周期的急需零件以及要求100%检验的零件。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的重要装备。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机械制造业需求水平提升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加速推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数控机床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多轴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数控机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2.1 高速化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 (2)进给率:在分辨率为0.01μm时,最大进给率达到240m/min且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3)运算速度: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为数控系统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开发出CPU已发展到32位以及64位的数控系统,频率提高到几百兆赫、上千兆赫。由于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使得当分辨率为0.1μm、0.01μm时仍能获得高达24~240m/min的进给速度; (4)换刀速度:目前国外先进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时间普遍已在1s左右,高的已达0. 5s。德国Chiron公司将刀库设计成篮子样式,以主轴为轴心,刀具在圆周布置,其刀到刀的换刀时间仅0.9s。 2.2 高精度化 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现在已经不局限于静态的几何精度,机床的运动精度、热变形以及对振动的监测和补偿越来越获得重视。 (1)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 NC控制单位精细化,并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已开发装有106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其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0.01μm/脉冲),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2)采用误差补偿技术: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对设备的热变形误差和空间误差进行综合补偿。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各种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使数字化施工的概念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数字化施工的概念出发,主要对建筑空间信息技术、建筑设备数字化监管技术等3个数字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数字化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0 前言 美国1998 年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施工就是在“数字地球”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 建筑行业被称为仅次于采矿作业的第二危险行业,对于安全事故多发的工程施工,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一直是政府管理部门、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管理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人们提出“数字工地”概念。 “数字工地”是数字化工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该系统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管理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管理对象的信

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档,以此促进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管理,真正实现建设主管部门、业主、设计、监理对工程施工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和多视点、多角度、多层面的实时监控,使各部门管理者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数字化施工技术就是在这一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1 数字化施工的概念 目前中国的城市工程建设呈现出火热的态势,同时给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压力和挑战。过去工程施工技术比较单一,主要是人工操作,工作效率极低,同时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可能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造成工程事故。为了杜绝工程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安全,许多工程引进数字化施工技术。 数字化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进行统模,形成一个可运行的虚拟建造环境,以软件技术为支撑,借助于高性能的硬件,在计算机网络上,生成数字化产品,实现规划设计、性能分析、施工方案决策和质量检验、管理。它是数字化形式的广义建造系统,是对实际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数字化施工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

数字化 智能化 网络化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前言: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汽车的拥有量不断增加。但当人们享受汽车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停车难。 停车难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因为停车场数量和容量严重不足,致使有车无处停;第二层面的原因是现有停车场设施陈旧,科技含量低,管理混乱,停车不方便,停车泊位利用效率低。本文将针对第二层面的原因,结合对停车场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向大家推荐一种数字化的、智能化的、网络化的全新停车场泊位管理系统。 一. 系统概述 停车场系统泊位管理系统是车辆出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通过检测各个停车泊位车辆停泊情况,精确地实时显示停车场各个分区的空余车位数量及空余车位编号,进而导引待泊车辆进入指定区域,并指导其选择最佳泊位停靠;若车库内已无车位使用,则车位显示屏显示"车库满位"字样,入口出票机也显示"车库满位"字样,不再受理车辆进库。该系统不仅可免去待泊车主为寻找停泊车位之烦或进库后无泊位可停的尴尬,而且可使停车场车位管理井井有条,使停车车位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该系统与车库出入管理系统、防盗系统、监视系统、影像对比系统、收费系统等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功能强大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多层停车场和与之相类似的其他停车场管理。 三、系统的基本构成 停车场系统泊位管理系统主要由车库分区显示系统、泊位引导显示系统、泊位信号采集系统、监控服务器及工作站、系统管理软件等部分构成。 四、车库分区显示引导系统 车库分区显示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大型车库特别是多层停车库中,为了管理的方便、高效,要求将车库划分成若干个停车区域,各区域可分别用大写A、B、C等英文字母表示,通过显示屏可以显示本区域所剩余的车位数,从而反映出本区的车位占用情况。 4.1基本组成 地感探测器:检测是否有车通行,并通过地感探测器输出信号。 方向判别器:方向判别器能正确感知车辆是进入方向还是出去方向。 车位数据处理器:区域车辆数据处理器能把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输出到区域引导显示屏。 区域显示屏:能正确显示该区域的可停车位号。 4.2工作流程 地感探测器监测是否有车通行并输出信号,由方向判别器确定车辆是驶入还是驶出。通过计数器对本区域内的车位数量进行加减运算,通过逻辑判断和计算显示各停车区域的车位剩余状况,最后由区位引导显示屏显示出此区域的剩余车位数。 4.3主要功能特性 能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自动引导; 能对整个停车场区域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能随时查询和修改某停车区域的使用状态; 具有完善的数据库管理、报表输出和日常维护功能; 至少设有两级系统操作权限,保证系统所采集数据的安全性。 五.泊位引导显示系统和泊位信号采集系统 该系统对进出停车场的停泊车辆进行自动引导和管理。保证待泊车辆顺利快捷地进入指定区域的最佳泊位,保证合理利用车库泊位,并将泊位使用情况实时上报监控中心。

中国机床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目录 中国机床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1) 1. 引言 (11) 2. 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 (22) 2.1、概述 (22) 2.2、机床行业调查报告 (33) 2.2.1、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 (44) 2.2.2、机床进出口情况 (77) 2.2.3、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1010) 2.2.4、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情况 (1111) 3. 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及要求 (1515) 3.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专项规划》 (1616) 3.2、《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指南》 (1616) 3.2.1、对制造业要求 (1717) 3.2.2、重点发展的产品 (1919) 3.3、《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暂行规定》 (2020) 中国机床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裴家杰 北京理工大学 1.引言 机床工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装备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明显。针对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制定了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旨在指导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行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有了很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工艺装备,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全行业是由金切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床、量刃具、磨料磨具、机床附件(含滚动功能部件>、机床电器(含数控系统>八个小行业组成的。各个小行业生产的产品按不同特征分为若干类型和众多的品种、规格,已经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主机和配套件有一定基础的生产制造体系,并拥有具备相当技术力量的科研院所和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我国已进入世界机床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行列[1]。 2.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 2.1、概述 中国机床工业经过进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产品门类齐全,数控机床的品种从几百种发展到近两千种,全行业开发出一批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一批高精、高速、高效,一批多坐标、复合、智能型,一批大规格、大吨位、大尺寸的数控机床新产品满足了国家重点用户需要。目前,中国机床工业正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借鉴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培育企业搞水平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以精密、高效、柔性、成套、绿色需求为方向,以改革、改组、改造为动力,购并国际名牌企业和产品,努力提高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宽机床工具产品的发展空间。 中国机床工业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一枝独秀,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中国机床工业虽大却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机床工业的“大”表现在: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国,连续八年是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大国和第一进口国;“不强”表现在: <1)低档产品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建设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中国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所需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主要来自境外。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生产的主导产品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行业抵挡产品产能过剩与高档产品能力不足,国产高性能功能部件与

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趋势; 智能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应用与发展趋向分析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应用与发展趋向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1T09:24:18.94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6期作者:陈庆晖 [导读] 现如今,我国是科技发展的大时代,数字化技术是当今时代大力推广的一种关键性技术,这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大大的推动了我国许多产业的发展。 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管理信息部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3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科技发展的大时代,数字化技术是当今时代大力推广的一种关键性技术,这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大大的推动了我国许多产业的发展。本文当中我们要主要介绍的档案管理就是利益较大的一个产业。实际上,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行业当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可以显著的提高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并可以做到及时的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下文当中,我们将对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解析,并提出几个发挥出这个价值的可靠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档案管理;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我国档案管理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存在着数字化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弊端,这些因素成为我国档案管理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全面了解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改变管理理念,是我国档案管理发展和进步的必经之路。一些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文件管理,工作将严重依赖手工操作,这些对单位发展和数字化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发展机遇。传统实体档案管理模式受到新的数字网络环境、档案的接收、存储、应用和真实性、完整性等方面的巨大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如何使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更快、更好地服务。电子档案管理已逐步纳入数字化建设的议程。 1数字信息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1提高档案实用性 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具有易储存、传递方便、档案寿命延长等多个优点。彻底替换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 1.2便于档案共享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整合收集,便于档案资源的共享。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使档案使用者能够快速检索档案,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2如何发挥出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的应用价值 2.1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系统 从上文当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数字化的技术在我国的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现阶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工作: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培养和雇佣专业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为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资金支持。从数字化系统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建立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应当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甄别、更新、录入等各个方面,全面的为我们进行档案管理服务。这是我们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策略当中最重要的一条,能不能把这一点落到实处,决定了我们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不是真正的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进行档案管理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会提高档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2培养和雇佣专业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工作量是很大的。并且,这项工作的难度也比较高,要想把这项工作干好,需要对单位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条件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可以做到娴熟的利用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最后,他还需要对数字化的解决问题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这方面的人才就是十分难以得到的了,然而我们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确是十分大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各类有效的措施,培养和雇佣专业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具体来讲,我们应当首先对这类工作进行宣传,呼吁更多有此类意愿的年轻人投身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工作当中。然后,我们应成立一个严格的人才培养流程,争取培养出全面的专业人才。最后,我们应当提高此类人才的待遇,雇佣更多的专业人才进行此类工作,争取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2.3统筹规划,注意风险防控 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法规、标准和政策。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设计,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在规划和建设项目时,要把对数字化文件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做好资金预算。建设企业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确保系统平台兼容性、可扩展性、前瞻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具有备份策略、稳定安全、可靠稳定的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实时备份系统、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和强大的数据容错能力等。确保满足业务技术标准,档案管理系统的发展,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设计符合相关的档案工作等等,可移植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都必须具备,有完整的日志操作和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加密存储和可传输属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机密级别。确保文件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安全的数字信息系统环境。对于进口计算机和数字转换工具,应首先检查安全性和机密性,以确保在使用前不会出现问题。 3数字化档案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朝着市场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 通过对数字化档案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日后互联网化、信息化为数字档案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只有对其进行全面解释,才能保证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并持续提升数字化档案应用效率。 3.2朝着资源共享与互联网服务模式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势必会向资源共享与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发展。这主要因为只有持续利用先进技术,才能扩展数字化档案的利用范围,并将其存在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3.3档案数字化即将实现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为工业企业主要的运营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把一部分由企业内部职工应完成的非核心任务以外包的模式分配给有实力、专门化的服务供应商的业务形式,这样能合理利用企业外包的优质资源,能够降低成本、加强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俗地讲,档案数

数字化设计及仿真应用

数字化设计及仿真应用 [摘要]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许多企业建立起了相应的CAD/CAM软件环境平台,并应用C AD/CAM软件进行产品的设计、分析、加工仿真与制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软件系统来完成机械设计过程是加速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化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然后展望了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最后主要探讨了数字化设计和仿真分析技术的应用及效益。 [关键词]: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仿真分析 ? 目录 1.?引言 (1) 2.数字化设计技术1? 2.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特点 (1) 2.2 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2) 3.数字化仿真技术2? 3.1 数字化建模技术2? 3.2 数字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 (3) 3.3有限元分析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数字化设计及仿真的应用和效益................................................................................. 4 4.1 数字化设计及仿真的应用 (4) 4.2 数字技术带来的效益 (5) 4.2.1 产品设计的效益5? 4.2.1工艺规划的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业务规划和生产效益 (6) 5.?数字化设计及仿真的意义6? 5.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意义......................................................................................... 7 5.2 数字化仿真的意义7? 6.结束语8?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09物业管理1班吴菁芸09014139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逐渐地进入信息化社会,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也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于是乎各行各业纷纷开发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期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竞争优势,而这在物业管理领域也不例外。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开发较晚,毕竟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也不过几十年光景,即便是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等国,与其他领域相比仍算是起步较晚的行业。但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许多物业管理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物业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就以台湾地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起源于集合式住宅因应小区财务管理数字化以防止占用公款之人为弊端以及行政作业计算机化以解决繁杂的庶务需求开始,逐渐发展出一套具备小区资产管理、小区财务管理、小区行政管理、小区讯息管理以及小区通路管理等以小区管理功能为主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针对其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业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导引,采取ERP系统开发特性及模块,整合物业管理对软件功能的要求,开发出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商业型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如良缘科技开发的ePMS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新都兴有限公司开发的New City物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近年来如此得到众多物业管理公司的重视,与其自身系统功能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1)能够合理、科学地对物业管理文件及资料进行管理。 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其管理内容也不断增加,对于如小区房屋情况、住户档案、写字楼的公共设施维修情况、物业公司的各种统计报表等,若仍依赖于过去的手工方式,耗费大

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与编程的结课论文 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班级:弹药一班 姓名:高万鹏 学号:1460090128 指导教师:吴伟涛

浅谈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数控机床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可极大地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介绍了数 控机床的组成,还就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控机床;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数控(NC)是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的简称,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用数字化信息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装备了数控技术的机床,称为数控机床,也简称为NC机床。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2年首先研制出来的;日本于1958年研制出首台数控机床。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1958年起步的,由清华大学研制出了最早的样机。但是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10年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在2012年5月27日,在湖北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启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强调:“全世界的机械工业正处于产品数字化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在10年内实现机械产品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使我国机械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1 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是集机床、计算机、电动机及拖动、动控制、检测等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反馈装置及机床本体,如图1所示。 .图2 图2为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设计团队的照片

1 控制介质 控制介质是储存数控加工所需要的全部动作和刀具相对于工件位置信息的媒介物,它记载着零件的加工程序,因此,控制介质就是指将零件加工信息传送到数控装置去的信息载体。控制介质有多种形式,它随着数控装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有穿孔带、穿孔卡、磁带、磁盘等。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穿孔带、穿孔卡趋于淘汰,而利用CAD/CAM软件在计算机编程,然后通过计算机与数控系统通信,将程序和数据直接传送给数控装置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人们喻为“中枢系统”。现代数控机床都采用计算机数控装置,即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及中央处理器(CPU)和输出装置等构成数控装置能完成信息的输入、存储、变换、插补运算以及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1.3 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接收数控装置的指令、驱动机床执行机构运动的驱动部件。包括主轴驱动单元、进给驱动单元、主轴电机和进给电机等。工作时,伺服系统接受数控系统的指令信息,并按照指令信息的要求与位置、速度反馈信号相比较后,带动机床的移动部件或执行部件动作,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 1.4 反馈装置 反馈装置是由测量元件和相应的电路组成,其作用是检测速度和位移,并将信息反馈回来,构成闭环控制。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数控机床,没有反馈装置,则称为开环系统。 1.5 机床本体 机床本体是数控机床的实体,是完成实际切削加工的机械部分,它包括床身、底座、工作台、床鞍、主轴等。 2 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 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工作起步比较晚,于1958年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合作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数控铣床,并于1958年开始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1965年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成功研制。从1980年起,我国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先后从日、德、美、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引进CNC系统,对各种机、电、液、气等基础原件进行合作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总体来说,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到现在,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8至1979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我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国内环境的影响,数控机床的发展采用的是封闭式摸索前进,数控机床的一些关键技术,如电、气、液等核心技术达不到可靠性要求,故障常出;1980年至1995年为第二阶段,我国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数控技术,利用国外的先进产品配置和技术,期间我国的数控机床取得了长足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日期: 2009-11-27 6:13:15 浏览: 32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未知 数控技术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使能技术。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 年,在近50 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 年到1979 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国家的重视、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的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1.取得的成绩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 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四个五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和产业化。——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2.存在的差距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与国外水平相比时,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大致估计如下: 1)技术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2)产业化水平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面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较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