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试题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试题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试题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试题

专题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一、选择题

1.( 2017·河北模拟 ) 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正是□□□□□后的第一组条约。这段材料的空白处应填写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017·苏州中考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3.( 2017·张家口模拟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这一观点 (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视野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4.( 2017·张家口模拟 )1858 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憎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得人仰马翻,当英发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 ,, “报复”指的是 ( )

A.占领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剿杀义和团 D .拆毁大沽炮台

5.( 2017·安徽中考 )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 2017·毕节中考 )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2017·石家庄桥西模拟 )1927 ~ 1937 年,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

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 1936 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随

后,中国现代化工业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彻底打断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B.西安事变爆发

C.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8. ( 2017· 石家庄长安模拟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9. ( 改编题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 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 “他们”是 (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 .地主阶级顽固派

10.( 2017· 黄石中考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11.( 2017· 承德模拟 )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 1912·6 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12.( 2017· 石家庄模拟 )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为“文学革命”提供了条件

B.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C.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D.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13.( 2017· 达州中考)某学校初三(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14.(改编题)有学者认为,在凡尔赛会议上,外国宣布对山东问题的处置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失去了信任,并且发觉很难将西方同时间地看成为导师和压迫者。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把目光投向了()

A.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

B.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C.维新变法思想

D.民主革命思想

15.( 2017· 苏州一模)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

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16.( 2017· 保定模拟)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二、非选择题

17.( 2017· 邢台模拟)史实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材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史料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史料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 ,,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2)史实提炼为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 19 世纪 60 年代初到 90 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多方面的活动。” 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19 世纪末,康有为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可知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18.( 2017· 广东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 science ”音译为“格致”。 19 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 19 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 science ”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 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3)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9.( 2017· 河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支持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 ”

材料三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 (Democracy) 和赛因斯 (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

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 ”

——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

书》

(1)材料一中“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典型代表人物是谁?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他们“在原有体制内进行改革”的国内外因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上有何变化?

20.(改编题 )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困难的不祥之兆,在萧条冲击之前就不断显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获得巨大发展的工业正承受着生产过剩的影响,导致了企业失败和失业增加。 1927 年,包括台湾银行等大银行在内的三十五家银行倒闭,而在1929 年 7 月到 1930年 6 月之间,约有六十六万人丢掉了职业。此

外,世界性的大萧条急剧地削减了日本与美国、英国和中国的贸易。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征服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言论得到了陆军和财阀的赞许。

材料二富饶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农产丰盛和矿藏丰富而著称。自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就一直觊觎这个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取沙俄从前在东北的权益,更加助长了它的野心。随着1910 年吞并朝鲜,许多日本人“顺理成章”地把东北看作下一个征服目标。日本人三次——

1912 年、 1916 年、1928

年——策划挑唆“满蒙自治运动”,尽管这些企图归于失败,但那种“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观念却越演越烈。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危机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日本的部分史书中记载:日本的侵华活动并非事先预谋。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1. A 2.A 3.A 4.B 5.D 6.D 7.D 8.C 9.B 10.C 11.B 12.A 13.C 14.B 15.D 16.B

17. (1)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甲:条约的内容;乙:条约的影响。

(2) 军事: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 任意一例即可 ) 民用: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 任意一例即可 )

19 世纪末,康有为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 。学生爱国斗争得到上海民众支持,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 类似表述均可 )

18. (1) 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2)70 年代,全盘否定; 80 年代,越来越多人认为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19 .(1) 康有为,梁启超。国内:《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国际: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2) 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民主和科学。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转化为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0. (1) 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二战,给世界和人民带来灾难。

(2) 我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有预谋的。早在甲午战争时,日本就觊觎富饶的东北;为征服东北,日本之前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活动;日本的侵华政策、征服远东的政策早在明治维新后就已制定。经济危机给日本带来困难,鼓吹征服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这只是加速器。所以,我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有预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