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小知识

建筑小知识

建筑小知识
建筑小知识

建筑小知识

建筑艺术

造型艺术之一。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古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被人直观感觉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态,包括立面、体型、质感、色彩、细部等;广义的是指,建筑物创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技术、功能和审美等内容。建筑造型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和环境特征。由于建筑本身的固定性,要求建筑造型要与周围环境或其他建筑有机配合,相映成趣。是园林景观、城市美化、建筑空间和建筑艺术形象的组成部分。从建筑物的外观看,它是三维的立体形态,其立体构成必须受内部空间的制约。从中外建筑史来看,建筑造型形式虽有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关系,但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民族传统、自然条件、生活习惯、技术条件,及建筑师的气质、修养等,形成不同建筑造型形式。建筑造型的基本原则,在构思和设计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在宏观的制约下经营部分乃至细部的设计,这样才能使规划、设计的一些建筑物,既新颖独特,由于整体统一协调,给人们有一种整体感、尺度干和节奏感。从古今中外诸多建筑来看,建筑造型的类别十分繁多,主要有结构类、组合类、装饰类、雕塑类、广告型、拟人型、未来型等等。

建筑学

研究设计与建造建筑物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为综合研究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艺术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建筑设计方法以及如何综合地运营建筑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以建造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帖子来源:中国建筑考试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9a9445733.html,

建筑小品

指围绕主体性建筑而修建的小型筑物。一般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息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栅栏、华表、影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

藻井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手法。中国古代建筑对天花板的装饰很注意,常在天花板中最显眼的位置作一个或多角形、或圆形、或方形的凹陷部分,然后装修斗拱、描绘图案或雕刻花纹。由于这个部分产生精美

华丽的视觉效果。藻井是中国建筑民族风格在室内装饰上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

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建筑一种供人们凭吊、瞻仰、纪念用的特殊建筑或构筑物。它们大多不提供作为人们生活使用的内部空间,但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室外环境,一种带有纪念性气氛的空间,给凭吊的人们以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如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凯旋门、纪功柱等。

拱券

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樗,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

飞檐

飞檐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民用建筑

它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一般指供给人们生活起居和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性建筑,如住宅、宿舍、学校、医院、图书馆、剧院、商店、旅馆、车站、办公楼等。

园林建筑

一种建造在花园或自然风景区内供人们休息、游览、观赏用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厅、堂、廊、榭、桥、塔等一般较为大型的建筑物。

穹窿

一种建筑的构造,又称穹顶、拱顶、圆顶,常指宽大的厅堂上空所修筑成圆球形和多边曲面的屋顶盖,有的中央留有圆洞供彩光用。它是古罗马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造型特征。

斗拱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在支承屋顶构件时采用纵横交错的、两端成弓状的木块层层叠垒,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星斗状的托座,上托屋顶,下连立柱,起着承重和装饰的作用,是我为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生产建筑

它包括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两部分。一般指供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一切建筑物,如车间、厂房、仓库、农机站、泵站、畜舍、暖房、水库等。

柱式

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复合式。其中塔司干式和复合式是在前三种希借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

罗马柱式。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科林斯工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塔司干式的柱身比例较粗,无圆槽、有柱础的一种简单柱式。复合式则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加上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柱式趋向华丽、细密、纤巧和豪华。帖子来源:中国建筑考试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9a9445733.html,

宫殿

一种建筑的类型。常指为帝王起居活动而修建的建筑群,一般作朝见、听政、寝居、宴乐之用。根据用途的不同,宫殿又可为宫室和殿堂两部分,它们往往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空间,有前殿后宫之称。殿多用作听政、朝见、办公和处理政务之用,其造型高大、威严、豪华,目的是夸耀权势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宫殿建筑群中常是主体建筑。宫为帝王后妃及其侍从饮食、寝居、玩乐等日常生活之用,建筑华丽、宽敞、舒适,为的是满足帝王后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要求。世界著名的宫殿有中国的北京故宫,法国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美国的白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国的克里姆林宫等。

智能建筑

摘要:智能建筑是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他们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种投资合理,安全,具有高效,舒适和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关键词:智能、建筑、4C技术、系统、可持续发展

1 智能建筑的诞生与含义

1.1 智能建筑的诞生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1.2 智能建筑的含义

一是美国智能建筑学会的定义: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他们的内在关

系进行优化,来提供一种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和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另一个是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的观点:智能建筑是指同时具有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服务各项功能,并便于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

这两种定义反映出两国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前者从智能建筑的功能描述,比较抽象,而后者则从构成角度来认识智能建筑,较为具体,明确。应该说这两个定义各有自己的特色,抽象能够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具体则便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而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总的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2 可持续发展与智能建筑

2.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人是依赖于自然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人在自然前面是个弱者,但随着人类力量的增强,人在自然面前成了强者。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事实证明人类正处于这种状况,现在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等等。发展的同时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的污染,这需要迫不急待地解决。世界面临着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应当是地球的爱护者、管理者,而不能只是地球的栖居者、享用者,更不应当“借用儿孙的地球”。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动力的发展。帖子来源:中国建筑考试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9a9445733.html,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能源供求关系一直相当紧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是特别的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十大技术体系:资源节约化,能源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环境无害化,城市生态化,生态农业等等。走最为经济可行的办法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约能源。

2.2 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现在,人类建筑行为有很大程度资源、环境的破坏,日本研究表明: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占34%。在能源方面,建筑业也是个耗能大户,据统计,全球50%的能量消耗与建筑的建造与使用过程中有关。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由于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发展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智能建筑要走节能、拥有健康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必然的。

智能建筑可以提高设备功能,减少运行人员,而且利用控制系统,可有效的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例如:建筑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建筑节能有着紧密的关系。据美国国家标准局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10%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建筑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没有采取自动控制或采用传统的自动控制方法,由于控制精度不高,不能按室外温度和季节的变化来改变设定值,往往会造成夏季室温过冷或冬季室温过热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对人体的健康和舒适性来讲都是不适宜的,同时也浪费了能源。因此智能建筑应提高建筑的整体运行效率,加强节能、环保的功效,建筑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这是智能建筑发展的目标与结果。

2.3 以人为本的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所需的物质追求已得到满足,现在人们开始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住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且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最初时人们所居住环境的要求是靠近水源、士壤肥沃的地方,到后来想驻足城市繁华,大都市的环境,而现在所重视的是健康、便利的自然环境。

人们对智能建筑要求中的“健康”是指:环境满足人体生理、心理的需要。如温度、湿度适中,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安全设备良好,景色宜人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处于良好的状态,并不是单纯的指没有疾病。根据定义“健康住宅”就是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的住宅。所谓“便利”是指:便利的交通、通讯、综合的信息

服务、完善的物业管理及设施配套,例如: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设施是否配套,物业管理的水平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安全设施是否完好等等。

人们在经历了资源和能源危机,在饱尝了环境污染之后,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应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根,这是长久生存的法则。

智能建筑不仅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智能建筑应该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结论:智能建筑应体现着“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以“人”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人生活得更舒适、安全、方便。

参考书目:

《施工技术》主办: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月刊第207期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技术委员会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990年9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1995年1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理论》1999年9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

从50年代到现在,中国建筑艺术进入当代发展阶段,

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创作数量巨大,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百花齐放,更具深度也更为全面,尤其是从80年代起中

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建筑事业更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成就。但在40多年的发展中,在总的不断取得成就的

上升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一方面是因于

建筑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在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由于一度存在过的一些非学术因素对创作的干扰。

关于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史,目前还正在总结和研究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要比较确切地描述它,可能还要有一段回顾的时间。据笔者的意见,大致说来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以前,创作方法以复古主义为主导;第二阶段为50年代至60年代中,是对复古主义的一种不完全恰当的纠正,可称之为简约化时期;第三阶段为60年代中和整个70年代,即所谓“文化大革命”和它的影响时期,建筑艺术创作被错误地引上了一条“政治化”的道路,可称之为庸俗政治论时期;第四阶段从80年代开始至今,以中国进入新时期为契机,建筑艺术创作才步上了一条健康的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

复古主义可以说是此前“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其主张大致是希望将狭义的“民族形式”即传统建筑样式赋予新建筑,而甚少顾及新建筑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的一个值得肯定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事实对爱国建筑师所起的激励作用,但“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企图将曾适

用于木结构和手业操作方式建造的宫殿、庙宇等样式硬加

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方法及人们的审美情趣都与之

大不相同新建筑上面,肯定是一条岐途。复古主义曾经盛

行的外部条件则是当时倡导的学习苏联的运动,当时的苏

联建筑正是走在复古主义的道路上。这个时期比较有影响

的作品如北京西颐宾馆、重庆人民大会堂、长春“地质宫”、

北京三里河“四部一会”办公楼等。它们大都有一个庞大的有如宫殿的大屋顶,覆盖着彩色琉璃瓦,檐下布满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斗拱,所有钢筋混凝土梁和柱都模仿木结构构件,其上满绘彩画,门窗也是古代木门窗的式样。

由于复古主义建筑的昂贵造价,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仍十分困难之特别不合时宜,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并加以纠正。但这种纠正却相当缺乏理论深度,多半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必然导致了简约化的出现。简约化的关键词是节约,显然有它的合理性,但过于片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一时间,似乎节约造价成了一切,建筑师的工作就像是在制造一件普通工业产品一样,放弃了对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追求。

但在这段时期,因着国庆十周年的庆典,以北京为中心,也一度出现过一段对建筑艺术价值的肯定与追求,其代表性作品如北京国庆十大工程中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农业展览馆和中国美术馆,以及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它们的处理方式多半是在建筑上集中置放一个或数个缩小了的宫殿式屋顶,或者采用平顶,虽然也采用了琉璃,造型和装饰都有所简化和创新,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但这几个作品只能算作是特例,而且基本上仍是折衷主义手法,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作品仍是比较平庸的。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中国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破坏一样,建筑创作也受到了极大摧残,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必须体现某种被歪曲和吹胀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在各地兴建的所谓“万岁馆”、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中,就出现了可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以及无原则的模仿北京国庆十大建筑等的“创作方法”。

庸俗政治论毫无群众基础,随着“文革”的结束,也迅速被抛弃。

从以上事实,可以深切体会到宏观文化环境对于建筑艺术的健康发展是何等重要。这些观念并不相同,有些还尖锐对立,但可以认为,它们都同属于一元建筑观念,即不是片面地强调建筑的这一个侧面就是片面地强调另一个侧面,总是不能认识到建筑的矛盾复杂性也即多元性的基本性质。而且所强调的一元不是被极化就是被扭曲,终于也不能成为多元论建筑论中的一个正常的构成。

从80年代开始,由于改革开放的不可逆转,促成了思想的活跃,关于人的价值的全面思考,关于传统的再认识,关于几十年所走道路的反思,以及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美学热、文化热的兴起,还有建筑创作任务的空前规模,都推动了建筑理论的加速发展,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建筑多元论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从未出现过的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已深切认识到,建筑艺术应该与时代紧密同步,应该立足于中国现代生活的坚实土壤上,坚持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中国”是对应于异域而言的,基于共时性的理由,其中就不能不包含那些可以吸收为自己一部分的因素,这部分因素,就既是异域的,也是中国的。同样,“现代”是针对过去而言的,基于历时性的理由,也不可能不包含那些可以溶化为自身

一部分的因素,这部分因素,就既是传统的,也同时是现代的。所以,立足于中国现代,既包含“中国现代”本体生发出来的活力,也包含可以为它接纳的异域和传统。这个“包含”,就不是全盘照搬,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全面复古,而是以之为营养,作出自己的创造。

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正是建筑艺术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最好证明。这些优秀作品又可以有多种创作方法,既有侧重于从传统吸取营养,开拓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也有侧重于从异域借鉴灵感,转化为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建筑艺术家所取的态度是从自身出发,不拘一格,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所有这些作品,如果要用几个字或称“流派”来概括,大致可划分为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几种。

古风主义是一种特殊情况下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外部形象的严肃创造,几乎全是在名胜之地原有古代建筑已毁,作为旅游建筑重建或新建的,如武昌黄鹤楼、南京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天津天妃宫文化街等。旅游有它的特殊要求,如需要文化品位,触发思古之幽情,所以,作为一种特殊创作方式,古风主义并不是复古。

黄鹤楼历史悠久,是武汉三镇的标志,最后一次毁于本世纪初,有重建的理由。新黄鹤楼基本按照人们记忆犹新造型也比较成功的清代黄鹤楼重建,层数从三层加到五层,气势更大,周围布置成民俗文化旅游公园,已成为武汉游客必到之处。

新古典主义对传统建筑的外部形象有更多改造,侧重于借鉴其神态意趣的一种创作,其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山东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北京西客站等。这些作品对传统是以借鉴而不是以模仿为主,本身也不是被毁古建筑的重建,多因处在著名古建筑附近而采取的一种协调的处理手法,或建筑本身的性质要求人们更多地联想起传统文化。

如阙里宾舍紧邻在曲阜孔庙之东、衍圣公府之南,它就不能只突出自己,而应该与这两座著名古建筑群协调,体量不能太高太大,色彩不能过于鲜明,形象更要与原有古建筑呼应对话。其实阙里宾舍也并不缺乏新意,如它的空间系列,就借鉴了国外共享空间公共大厅的观念,采取自由式平面布局,又以水面、庭园和细部及其他环境艺术作品构成和谐的整体,显示了时代的追求。它的典雅、温文、古朴的高尚文化格调更令人难忘。

陕西是在汉唐时代演出了多少壮阔史剧的地方,唐代是中国艺术史的发展高峰,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借鉴唐代建筑形象并加以改造和简化,显得气度不凡,雍容大度,明朗而简洁。传统中往往也有许多很符合现代观念的东西,越古的也可能越现代。

雨花台纪念馆虽然是全对称的构图,但仍有明显新意,采用了简化了的古典建筑重檐庑殿屋顶,米色的外墙,只缀以少量纯白,性格庄重、沉静,纪念性十分突出。

北京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首都,现在仍保留有大量优秀的古建筑,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透出浓郁的古都气息。所以,在作为北京的大门甚至中国的大门的西客站,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形象,给到达这一古都的中外旅客一个强烈的第一印象,是有充分理由的。西客站座南向北,以北立面为正面,常处于逆光之中,为减轻大片逆光面不可免地会产生的朦胧而沉重的印象,立面处理更强调天际轮廓线的高低错落,在正中开了一个大空洞,显得比较通透,又寓意为“大门”,构思是成功的。

新乡土主义另辟蹊径,不是向以宫殿庙宇的传统主流而转向地方民间建筑采撷精英,其较有代表性的

作品如

具有浓

厚的闽

北民居

风味的

福建武

夷山庄

宾馆、具

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黄山云谷山庄宾馆、呈现河西土堡式民居风貌的甘肃敦煌航站楼等。

它们同样也不缺乏时代气息,在单体,都对传统手法了大胆的改造;在群体,更是灵活之至,为小小民居所未曾有。例如敦煌航站楼,由一个方形旅客厅、一座圆形综合楼联以塔台组成。方厅借鉴河西以高外墙封闭,隔绝严酷气候称为“庄窠”的土堡式民居,也围以高墙,墙面全刷土色,以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浅龛暗喻莫高窟,性格凝重厚实。方厅内有天井,植花通水。圆楼白色,呈螺旋上升动势,与高耸的圆形塔台相接,引起升空的联想。“天圆地方”,也切合航站楼的主题。

新民族主义是指8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创作,代表作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西藏拉萨饭店和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方案等。

新疆迎宾馆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十分鲜明,也很细腻,又十分现代化。室外那一对喇叭形的冷却水塔高高耸立,内轮廓组合成尖拱,表面嵌砌来自维吾尔石膏花饰意匠的花格,造型秀雅而富特色,标志性很强。根据地区气候较冷,绿化期短的情况,在二层设置了室内花园。新疆人民大会堂的转角塔柱是体现性格的点睛之笔,那是礼拜寺叫经塔的简化变形,内部是管道井。

拉萨饭店也是很好的作品,抓住西藏传统建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重视简单团块体量的组合,意在传神。庭园小品和室内装修与传统有更多形似,浓烈而鲜丽。

西双版纳体育馆在体育馆和傣传统竹楼之间找到了结合点,无疑是形象很美的作品,功能也很合理。看台外侧的“干阑”楼面是开敞的休息平台,凹曲的大屋顶与竹楼屋顶声气相通,明显具有傣乡风情。傣族传统建筑风格倾向于开朗、轻灵、秀丽,体育馆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点。

本土现代主义是采用得更加普遍的方法。如果说,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创作多少都带有些特殊的性质,使它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富有内在的有机性,那么,在更多情况下,建筑却不一定和传统有那么明显的直接的关系。虽然如此,这类建筑的优秀作品仍然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建筑师仍然没有忘记使它们在多元创造中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与中国气派。之所以冠以“本土”二字,是因为它们与西方正统现代主义有所不同,是中国式的现代。

这样的优秀作品也不少,如具有强烈时代活力同时又隐含有中国式的审美观的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深圳体育馆和上海华东电业管理大楼;重视整体环境艺术氛围的创造,取得突出成就的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第一次成功创造了中国园林式中庭的广州白天鹅饭店;结合具体需要、部分模仿西方古典主义的上海龙柏饭店;以传统的神韵为重,部分采用传统构件为“符号”的杭州文化中心等。

国际展览中心的意义在于,在不一定直接借鉴传统的创作中如何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路子。在这个作品

中似乎看不到任何“传统”,甚至连“符号”也没有,显示

出一定的国际式的倾向,但它的内在的富于理性节奏的造

型逻辑还是中国式的。国际展览中心还成功运用了西方后

现代主义钢筋混凝土凌空构件作为装饰的手法,在单元体

之间的上空横连折板。钢筋混凝土的拱廊也是后现代式的,

与折板上下呼应。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在当年日寇在南京的

13个大屠场之一江东门“万人坑”原址。基地东北角最高,陈列馆就放在这里,平顶,通过大台阶把凭吊者引上陈列馆平屋顶,可俯瞰屠场全景。全场几乎铺满白色卵石,宛如死难同胞的枯骨,寸草不生,象征着死亡,与周边一线青草表达出生与死的鲜明对比,一片凄厉惨烈的悲愤之情弥漫全场。沿院绕行一周,在断垣残壁似的围墙上有长段浮雕,再现出种种惨剧。经枯树、母亲像,遗骨室里尸骨累累,再现“万人坑”的土层断面,悲愤之情更加深化。建筑物低平简洁,摒弃一切琐细装饰,其体形、体量、流线、色彩、浮雕和单体的组合,都极其单纯简炼,尽量不使突出,重点在于整体环境气氛的渲染。色调统一为灰青色,深沉而庄重。场庭布局借鉴了传统建筑园林的布局手法。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主场馆,其总体构思充分考虑了功能与形式、现代与传统、环境与建筑的结合。两座最主要的建筑—游泳馆和体育馆造型相近,两端采用60~70米的塔筒,以斜拉钢索吊起双坡凹曲屋顶,十分强劲有力,符合体育建筑应具有的力度,同时又使人产生传统建筑凹曲屋顶的联想。双坡顶上再突起一个形似传统庑殿顶的小屋顶,形象新颖,既加强了与传统的联系,又富有时代感。

中国建筑艺术还在发展,有理由充满信心地期望,新的中国建筑艺术,在非常杰出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强大荫庇之下,经过与新的生活的融合,必将取得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

近代中国建筑艺术

新与旧、中与西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

一方面,一大批前所未有的建筑类型出现了,诸如工厂、车站、银行、医院、学校、会堂、教堂、领事馆和新式住宅大量涌现,以及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新的建筑材料及与之相应的新的结构方式、施工技术、建筑设备等的应用,都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以木结构和手工业施工为主的建筑方式;另一方面,传统的建筑类型如宫殿、坛庙、帝王陵墓、古典园林和庙宇等都停止了建造。这一切,都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客观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人们的审美情趣等也发生的变化。总之,总体上已发展到终点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在近代以来已逐渐淡出,新建筑已成了中国建筑的主导方向。

但是,这种“新”却不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自然地演化出来的,而是随着列强的剌刀从外部强加在中国土地上的。一大批西方式样—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及以后的“摩登建筑”的“洋房”,首先在各大城市的租界出现,其建造目的是在于掠夺中国的财富,炫耀西方的骄傲,使中国蒙受屈辱。这个现实剌伤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艺术是感情的产物,于是,一批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中国爱国建筑师自然会起来与之抗争,于是与完全西化的建筑潮流相对应,近代中国建筑又掀起了一股声势不小的“民族形式”的运动。这个运动还得到了当时政府出于维护其法理正统地位需要的支持,甚至还有外国教会,为便于其文化观念的宣扬,也曾参加其中。所以,完全西化的洋房与对于“民族形式”的努力,就构成了近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两条主线。

早在明代,中国就出现了西式教堂,清初在圆明园还建造了“西洋楼”,由在清廷供职的西洋画师设计,水平并不高,基本采取西方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风格。但西方建筑形成潮流的涌入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近代和现代建筑的发展,面貌与西方同时期的建筑完全一样的“洋房”,首先在各大城市的租界更是大量出现。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为本世纪20年代以前,先是流行古典主义,更多模仿西方文艺复兴建筑形式,然后是集仿主义,拚凑西方各种古代建筑形式于一身,代表作如上海外滩英商汇丰银行、北京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大礼堂等。第二时期是二、三十年代,建筑形式大多已向现代“摩登建筑”的方向转化,代表作如上海外滩江海关、沙逊大厦和24层的国际大厦。江海关和沙逊大厦仍带有折衷主义的印记,国际饭店则属于地道的现代建筑,与同时期例如美国的现代建筑芝加哥学派相差无几。第三个时期是30年代末以后即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以前,除东北伪满时期由日本人促成的仍属西方折衷主义的所谓“兴亚式”建筑外,建筑活动不多。

在二、三十年代,与西方建筑在中国流行同时,“民族形式”的建筑运动也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其形式处理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基本照抄古代形式,把它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出来,代表作如南京中山陵、原中央博物院“大殿”、灵谷寺阵亡将士纪念塔、中山陵园藏经楼、北京燕京大学未名湖塔等。中央博物馆“大殿”是一座展览大厅,从全体到细部,形式完全模仿北方辽代建筑。灵谷寺塔和未名湖塔也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形式模仿宋塔和辽塔。中山陵园藏经楼是北京清代汉式藏传佛教寺庙形式的再现。

以这种方式建造的大都是一些功能比较单纯的纪念性建筑,其中建于1926年的中山陵是中国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优秀作品。事前进行了有奖设计竞赛,规定“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性质者,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收到中外参赛方案40余件,作者必须隐去性名,经公开陈列评选,获头、二、三等奖的都是中国人,后即按头奖进行建设。评语认为:此方案“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

南京中山陵在南京紫金山南麓,在入口设石牌坊,以缓坡经长长的神道抵正门,再至大碑亭,过亭后坡度加大,以很宽的台阶和平台相间次第上升,直达祭堂。全程坡度由缓而陡,造成瞻仰者逐步加强的“高山仰止”的严肃气氛。宽阔的大台阶把尺度不太大的祭堂和其他建筑连成一个大尺度的整体,取得庄严的效果。陵墓总平面呈钟形,寓意“警钟”。

祭堂平面前部近方,四角各有一个角室;后部以短甬道连结圆形墓室,总体呈凸字。外观为重檐歇山顶,覆深蓝色琉璃瓦,角室墙面高出下檐,构成四个坚实的墙墩,墙、柱都是白色石头,衬以蓝天绿树,十分雅洁庄重,沉静肃穆。祭堂内部中央置中山先生白石坐像,四个圆柱和左右侧墙下部镶黑色磨光大理石。堂为穹窿顶,以马赛克镶青天白日图案,地面为红色马赛克,寓意“满地红”。圆形墓室中央作圆形凹下,周以白石栏干,置中山白石卧像,棺柩封藏地下。在墓室穹顶也镶贴青天白日图案。墓室的布局吸取了法国古典主义的墓室处理手法。

中山陵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国家级现代纪念建筑,总体规划吸取了明、清陵墓手法,单体建筑虽然也是在现代结构上加上一个木结构形式的外壳,但造型上有所创新,同时作为一座其精神性意义大大超过物质性意义的特殊建筑来说,它的内容和形式仍然是协调的。即使到了今天,对于某些相类建筑,采用这种方式,也应该是可以存在的探索方向之一。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时只有31岁,他还荣获过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的首奖。1929年,当中山纪念堂还正在施工的时候,他就过早地去世了,当时只有35岁。

“民族形式”的第二种方式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的大型楼房中,平面设计与西方现代建筑差不多,

只是披上了一个中国传统建筑的经过“创造”了的外壳。代表作如原上海市政府大楼、南京中央研究院、北京辅仁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和原北京图书馆等。其中有一些还是外国人设计的,由于对中国传统建筑并没有多少研究,往往不伦不类,功能上也常常甚不合理。

第三种“民族形式”建筑以形式的简化为特点,出现在人们开始对前此的作品产生怀疑以后,如南京原外交部大楼、北京交通银行、南京原国民大会堂、上海中国银行等。已经与西方现代建筑相当接近,只是局部运用了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图案。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建筑艺术处在一个大转折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新的功能要求,新的建造条件和手段,以及在中国土地上建造的包括西方现代建筑在内的西式建筑,为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就近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中国建筑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新一代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并不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也在探索多种民族化的途径。虽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近代中国建筑毕竟是新中国建筑赖以发展直接基础,是中国古典建筑与新中国之间的过渡。

在20年代末还正式诞生了中国建筑史学科。学科的创立者梁思成、刘敦桢等作了大量工作,把几千年来一直为士大夫所盲目不齿的建筑事业纳入学术领域,为中国建筑历史和建筑理论研究初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建筑文化精神

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建筑艺术就是整体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

笼统而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完整保留了体系的基本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几个大的段落,如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宋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可以认为是中国建筑的高峰;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剧交流等社会背景。例如秦汉的统一加速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流,隋唐的统一增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内部南北文化的交流,明清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并开始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其他艺术例如诗歌常于乱世而更见其盛的情况不同,可以认为,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筑艺术得以发展的内在契机。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发展历程以外,又有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的不同。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准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宗亲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大别而言,佛道寺观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

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这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风水”学说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属于自然式,而与欧洲或伊斯兰的几何式园林有别。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园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而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被欧洲人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种类繁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以明清留存最多,也无不深深浸染着传统文化精神。衙署留存较少,现存较完整的几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规定的布局模式,为示清廉,风格都比较朴素。属于居住建筑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现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不但种类繁多,形式十分多样,而且以其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所体现的群体文化心态也特别率真而质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朴质明智之美,有时并不在皇皇巨构之下。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所有建筑体系都以砖石结构为主不同,是独具风姿的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其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现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是建筑美的内容,尤其木结构体系,其复杂与精微都为砖石结构所不及,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对有机的结构构件和其他附属构件的进一步加工,就形成为独特的中国建筑装饰,包括内外装修、彩画、木雕、砖雕、石雕和琉璃,有十分丰富的手法和生动的发展过程。

中国各少数民族建筑也都各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的整体风貌。藏族建筑深植于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土壤之中,虽吸收了汉族建筑的一些形象和手法,而自成体系,非常富于特色,规模宏大,色彩鲜明,性格粗犷巨丽,其代表性杰作,不愧为世界级的建筑艺术精品。维吾尔族以伊斯兰教建筑成就最大,属于世界伊斯兰建筑体系,造型浑朴含韵,性格静穆沉思,其民居也与汉族民居有显著不同。傣族信奉上座部佛教,建筑受同为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区的泰、缅等国影响较大,除富于特色的干阑式民居外,以妩媚玲珑的佛寺佛塔更具风韵。侗族建筑虽受汉族影响较大,仍以其特有的鼓楼和风雨桥闻名中外,艺术性格质朴古拙。此外,如回族伊斯教建筑、纳西族、白族、土家族和朝鲜族民居,也都各具异采。这些民族的建筑艺术作品,象闪现在天空的点点明星,与汉族建筑一起,共同组成为中华建筑的灿烂。

中国建筑以中国为中心,流波泛及朝鲜、日本、越南和蒙古等广大东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与中国一起,共同构成为以中国建筑为核心的东亚建筑。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特别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园林艺术,又开始为欧洲所知,并产生了实际影响。同时,中国建筑早在汉晋时代又接受了主要来自南亚和中亚的外来影响,这些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都被中国融化为自身的有机部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古代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有关建筑理论的系统专著,但中国建筑的高度成熟及其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建筑不但拥有而且已发展为十分富于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理论,包括一整套建筑哲理,也包括建筑或环境的空间和形体构图方法。它们散见在各种文史典籍之中,而且采取了“中国式”的阐述方式。有的虽然还没有被古人总结为文字,但从大量的建筑作品中,人们还是有可能读懂其中深藏的信息。

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中国建筑在传统的土壤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建筑手段,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继续前进着。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中,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契机,更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已经产生了初步可喜的成果。帖子来源:中国建筑考试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9a9445733.html,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将全面展现中国建筑艺术,她的光采照人的美丽风貌,她的波澜起伏的发展历史,和蕴藏于其中的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建筑艺术简史

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萌芽,历商周至秦汉,为萌芽与成长阶段,可以秦汉为代本。

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未,又出现了佛教建筑。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到汉未以曹操邺城为标志,已完成了这一过程。宫殿结贪官苑,规模巨大。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涵义。

秦汉建筑艺术总的风格可以“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屋顶很大,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即以后“举折”或“举架”的初步做法,但曲度不大;屋角坯没有翘起,呈现出刚健质朴的气质。建筑装饰题材多飞仙神异,忠臣烈士,古拙而豪壮。

中国建筑历魏晋隋唐而宋,是发展与高峰阶段,可以隋唐为代表。

魏晋时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形成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复杂局面。中原士族南渡,江南地区开始进入了建筑艺术舞台;人生多难,促使佛寺、佛塔和石窟大量出现,成为中国仅次于宫殿的重要建筑类型;文人常退迹山林,促使了自然美的更深发掘,中国园林美学获得发扬的契机。

隋唐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尤其盛唐时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与西域交往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期,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

隋唐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尤其盛唐时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与西域交往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期,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

隋唐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教建筑、陵墓和园林为主。都城规划已完全规整化,气势恢宏,格律精严。宫殿组群极富组织性,空间尺度巨大,舒展而大度。佛寺格调欢乐而华丽,洋溢着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肯定。陵墓依山营造,气势磅膊。园林已出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风格区分,以后者的艺术意境更高。隋唐建筑单体内质外美,非常强调整体的和谐与真实,造型浑厚质朴,已较多采用凹曲屋面与屋角起翘,十分柔和大度,内部空间组合变化也很适度。

隋唐建筑艺术风格可以“雄浑壮丽”四字来概括,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重视本色美,气度恢宏从容,堪称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高峰。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建筑艺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五代两宋至元,封建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审美趣昧更趋近于富有普通情趣的日常生活,艺术日益程式化,更着意在细部和装饰的追求。

都城仍然规整方正,商店居宅临向街道,面貌生动活泼;宫殿规模远小于隋唐,而序列组合更为丰富细腻;国家级祭祀建筑布局严整细致;佛教在唐以后己显衰微,佛寺、佛塔已不复见盛唐的恢宏;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实践更加丰富,与前代相比,同样现出繁细的倾向。官式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总的来说,明清建筑艺术可以“精细富缛”四字大致概括。

明清最值得称道的是民间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的显著成就,大大充实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最终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

中国建筑艺术简述

伟大的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中国暄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干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

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可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鲁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体系的整体风貌,其中尤以藏族、雏吾尔族、傣族和侗族建筑更富特色。

建筑施工安全基本知识安全培训专用

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知识(安全培训专用)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概念.11)安全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保护,同时还要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生产进行。 3)事故 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安全生产的方针 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确立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设工程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第一”的方针,就是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以及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安全。 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正常进行,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预防为主”的手段和途径,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根据生产活动的特点,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对于施工活动而言,“预防为主”就是必须预先分析危险点、危险源、危险场地等,预测和评估危害程度,发现和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指定事故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将危险消灭在转化为事故之前。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 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公司、工程项目部和作业班组三级教育。 1.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 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2.工程项目部的安全教育 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

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浅论建筑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种建筑物的体量逐渐增大,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开始建造以前,设计者按照建筑任务,把施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进行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并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这样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本文针对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 一、建筑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一,甲方,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二,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三,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2、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各种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需要,作为一个整体,体统性的研究其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体现建筑的特征和规律。

3、综合性设计原则。对建筑系统的研究,我们必须从它的功能、结构、要素、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每一个个体的分析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4、循环利用原则。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利用。再循环主要包括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照明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5、绿色环保原则。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我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林木稀少,楼房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6、刚柔相济原则。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除了以上原则以外,还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度过多则可能导致适应变形能力差,强人的破坏力瞬问袭来时,需要承受的荷载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至最

建筑基本定义知识

1、什么是容积率? 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2、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 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什么是日照间距? 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 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 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答:(1)、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50mm)。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9、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答:(1)、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支撑尺寸等于标志尺寸。(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 10、什么是定位轴线? 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11、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 答:(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3)、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横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在轴线圆内。(4)、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纵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大写字母从上至下编写在轴线圆内(其中字母I、O、Z不用)。 12、什么是房屋的开间、进深? 答:开间指一间房屋的面宽,及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一间房屋的深度,及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13、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

3小时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一建筑快题设计的定义 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 1工程上的:可持续性研究 2入学考试:A讲究能力:设计能力、方案构思能力、基地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深化能力、理性判断能力。B体现你在建筑设计方面有无培养造就的前途。 3职业考试 二建筑快题设计的特点: A工作方式: 1设计操作 2成果表达:重理性判断,成果更概括、更整体、设计意图表达清晰,目标表达明确。 B快题题目的特点: 1非特殊功能性建筑——题目一般是平常的,常见的设计内容,如图书馆,幼儿园等到处可见的。 2空间富于变化的——大空间,小空间,如会议厅,多功能厅等。 3题目易于发挥的可以创造的——如基地内有一条河或是一棵树,基地是三角形的,集装箱式的建筑设计 4强调环境因素的——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关系,文脉,自然地形的结合(同济很注重总平面的表达——体现整体性,宏观性,建筑体量和组织关系,主次关系,清楚的主线!) 三建筑快题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审题 1项目性质:建筑规模,使用者(把握设计分寸),文化教育建筑?公共办公建筑?对内还是对外的建筑,注意限定词。比如五个班的幼儿园,县城的图书馆,居住区会馆,公园茶室。 2主要功能内容:数量,要求。(如教室)

3特殊功能要求:数量,要求。(如会堂,展厅等,要求4。5米高,考你如何处理高差问题。) 4规划要求:建筑退界,建筑入口位置,基地保留树木等,注意红线位置(若建筑压红线,分数*0。8,建筑超过红线,分数*0。7,与其他范围条件不符,不及格。) 二分析 A 功能制约——由内到外 各功能空间的流线要求(泡泡图,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建筑) 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分配(方块图,面积,形态) 比如5个教室,每个教室80平方米则总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基地上大概占多大面积。 各功能空间的开放程度,空间的对内和对外的关系 各功能空间的朝向要求,主要和次要的房间的需求 各功能空间的动静要求,如阅览室,舞厅等 B 环境制约——由外到内 车流,人流 朝向,景观——界面控制 与周围建筑的功能关系,分析基地(在基地上画十字,分析各个部分对道路和环境的关系) 建筑形态的环境意义——围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操作 A 寻求合理的分区布局: 着手点: 特殊功能空间(通组织方式,使人有停留的感觉。) 主体功能空间(教室,活动室等)它构成整观众厅,讲堂,大活动室等,其位置决定其他空间的布局)

建筑施工安全基本知识

单元一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知识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概念 1)安全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保护,同时还要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生产进行。 3)事故 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安全生产的方针 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确立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设工程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第一”的方针,就是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以及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安全。 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正常进行,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预防为主”的手段和途径,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根据生产活动的特点,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对于施工活动而言,“预防为主”就是必须预先分析危险点、危险源、危险场地等,预测和评估危害程度,发现和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指定事故应急预 案,采取相应措施,将危险消灭在转化为事故之前。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

转载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

转载中国古建筑小常识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注:本文所用图片及部分资料均来自百度搜索)——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图一)成书于1944年,作者梁思成。他是我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因而他也被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正是这位宗师与其夫人林徽因一起,顶着抗日战争纷飞的炮火,置艰难困苦的恶劣条件于不顾,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用了近10年的时光,对全国近200个县城的两千余个古建筑项目进行考察,“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系统收集、记录、整理各类有价值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撰写,这本巨著因而也成为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中国建筑史》在总述中国建筑历史的基础上,对各时期建筑活动、现存实物又进行了略述,并就每一时期的建筑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文字优美,富蕴诗情。书中术语颇多,然因图文并重,相得益彰,虽业外人士,读来也全无艰涩苦硬之感,相反温润如玉,齿颊留香,想来这一切应得益于夫人林徽因相助之缱绻。梁思成先生在他的1954年油印本《中

国建筑史前言》中说道:“在编写的过程中,林徽因、莫宗江、卢绳三位同志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校阅补充”。梁夫人不但以同行的身份给梁先生以专业的帮助,更以诗人、作家的浪漫,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一抹诗画意韵,令著作余味无穷。故而,《中国建筑史》不仅是梁先生的颠峰之作,更包含了林徽因对中国建筑艺术、对梁思成先生的一片深爱之情,也使得这部反映中国古建筑宏大雄伟之气的历史巨著,氤氲些许温婉柔曼的女性气息。正是不求多情而自多情矣!图一《中国建筑史》 一、建筑是民族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这是梁思成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绪

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出版已近四年,据说它已成了考研、应聘的必备参考书,也许对应试者确实有所帮助。但这并不完全是编著者的初衷。掌握快速设计及其表现方法,本应成为建筑院系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的基本功底,是作为终身职业所应必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并非单一是考前的辅导材料。因此,阅读此书不仅限于模仿表现方法,更要注重理解点评的启示;不仅对照此书“临阵磨枪”,更要长期进行快速设计的训练与运用。 为了使本书选例质量更高一些,出版社编辑同志建议编著者对原书做些修订。经过对近几年报考我院所有考硕、考博试卷调档,以及对我院毕业班和快图辅导班学生作业的遴选,本希望会有不少精品,然而真正好的作品并不多,只能更换近三分之一数量的作品。由此看出,加强快速设计基本功的训练显得多么重要。对于保留的原作品,编著者重新进行了点评的修订,并增加了快速规划设计作品的数量。此外,编著者专门撰写了“怎样快速做建筑方案设计”一文,放在篇首,以利读者理解、掌握快速建筑设计的要领。 需再次强调的是,读者不要以“急功近利”的眼光对本书各取所需,而一定要加强平时的动手实践,真正将其作为从事职业工作的需要,娴熟地掌握快速设计的方法,提高快速表现的能力,这才是编著者的初衷。 作者简介 黎志涛,教授,博导,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1年在南京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多次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及省部级建筑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编著出版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1 怎样快速做建筑方案设计 1.1 掌握快速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的要领 1.2 提高快速建筑设计方案质量的要领 1.3 加强快速建筑设计方案成果表现的要领 2 快速建筑表现 2.1 透视图表现(例1~例9) 2.2 平、立、剖面图表现(例10~例12) 3 快速建筑方案设计 3.1 城市小品设计(例13~例21) 3.2 公厕设计(例22~例27) 3.3 大门、传达室设计(例28~例29) 3.4 餐饮建筑设计(例30~例38) 3.5 理发店、美发厅设计(例39~例41) 3.6 小住宅设计(例42~例43) 3.7 小建筑设计(例44~例45) 3.8 纪念馆、博物馆设计(例46~例54) 3.9 活动中心设计(例55~例70) 3.10 会堂设计(例71~例72) 3.11 办公建筑设计(例73~例75) 3.12 会议中心设计(例76~例77) 3.13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例78~例81)

建筑施工安全间要小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21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施工安全间要小知 识(正式版)

建筑施工安全间要小知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施工现场安全纪律: 1、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 2、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集中思想,坚守岗位,未经许 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

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4、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 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好安全带,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往下 投掷物料,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在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得攀登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吊盘上下。 6、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 意拆除和随意挪动。 二、“三宝”、“四口”、“五临边”是指什么? 答:“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手法笔记 建筑设计手法 手法的涵义:建筑形象的构图、建筑形象的气质、以及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形态的和谐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贯穿于立意构思到细部处理。 建筑设计手法的基本内容:立意性手法:通过什么素材和手法,表现什么意境和思想。解决心理需求、情态和审美的内涵。如空间的缓冲处理、空间的延伸作用、形态的人情味。布局性手法:将意具体化,把形式转化为形象。如将建筑语言化、符号化,产生众所周知的共识性符号,然后纳入自己的作品中,门窗、檐部、栏杆、踏步等。[把朦胧、抽象的想法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形象,首先要善于思考,即形象思维,或称视觉思维,心目中的建筑形象,既包括历史和现实的,也包括自己萌发出来的形象。]单体处理手法:布局完成后要研究具体形象的细节安排,如门窗要考虑比例、高低、大小、前后、明暗、色调,材质。细部处理手法:细部即细小处、局部,室内装饰视距近、对象具体,细部很重要,尤其材质、色泽、转 折、过渡、收头更为重要。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古希腊波赛顿神庙(正三角形的稳定)。日本京都人脸住宅(明喻)。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垂直与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层下端内缩收头、高层顶端的收头)。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尖三角隐喻飞机,群体的秩序感、韵律感)。苏州拙政院香洲(仿船坊,由平台、廊亭、外廊、内厅组成,整体比例确当、既分又合、虚实-全虚、半 虚、实-处理有序、高低错落)。 几何分析 把建筑抽象为最简单的基本形体,研究其形式关系,这就是几何分析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 的方法。 黄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比2/1,以短边长截钭边,钭边剩下长度截长直角边,交点 两侧比为黄金比。此比构成的矩形最和谐。 古典主义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为1/3/2。 几何分析实例:北京故宫太和殿(等边三角形的下半部叠两个圆形)。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九宫母题,渐次减少方柱体)。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位于国会前广场三角地,贝聿铭大胆把它安排成两个平面为三角形的建筑,用块体的切割、挖补、移位的手法设计立面。建筑形象的轮廓线:上海外滩建筑群、巴黎埃菲尔铁塔、阿尔及尔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安小雁塔、印度泰姬陵,都是抛物线、圆尖顶外隐含圆尖线。 建筑的轴线 中轴线或视觉重心线。把握轴线是很有用的设计手法。 对称轴线:特征是庄重、雄伟、空间方向明确,有规则。性质1:左右物对于对称轴线的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越强。性质2:限定物的自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反而减弱。 非对称轴线:一般与建筑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轴线的暗示:1、用功能性的墙体、坡道。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3、线型连

建筑小常识

建筑设计的这些小常识,你都知道吗? 海上艺号西安校区与你分享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 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 电影放映院不需耳光 6. 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数较多时的采光和通风 7. 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 8.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红色比黄色暖、蓝色比绿色冷 11.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12.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3.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4. 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 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0.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1. 人眼观赏规律H 18°~45°局部、细部2H 18°~27°整体3H <18°整体及环境 22. 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 23. 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 24.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5.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6. 渐变具有韵律感 27.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8.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9. 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30.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31.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2.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33. 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 34. 建筑的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 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 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 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建筑工程常识

建筑工程常识 1、什么是容积率?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2、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什么是日照间距?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答:(1)、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 (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50mm)。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9、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答:(1)、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

建筑基本知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建筑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容积率? 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2、 什么是建筑密度? 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3、 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 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 什么是日照间距? 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 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 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 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 什么是建筑三大材” 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 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 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答:(1 )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3) 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 00mm )、6M (600mm )、12M (1200mm )、15M (1500mm )、30M (3000m

房屋建筑基本常识大全

房屋建筑基本常识大全 21、与砖混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1)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 (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缺点:(1)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22、地基和基础有什么区别? 答:(1)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2)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什么是勒脚?什么是踢脚?其作用各是什么? 答:(1)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脚。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的高差。 (2)踢脚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踢脚的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24、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沟?其作用是什么? 答: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25、什么是凿毛? 答:是把已经完成的混凝土结构面凿出一条条凹痕。

作用:使两个施工阶段的施工面粘结牢固,通常在现浇结构中,在现浇板浇注完毕后,要凿毛,进行下一层柱墙的浇注。 26、什么是红线? 答:红线指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一般用红笔圈在图纸上,具有法律效力。 27、建筑物如何划分等级? 答: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 (1)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28、什么是砖混结构? 答: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此类结构形式叫砖混结构。 29、什么是框架结构? 答: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30、什么是拉毛? 答:是把水泥砂浆刷在墙上后,用一种像刷子那样的工具,把水泥沙浆拉成有点象冰激凌尖尖的形状,作用是不让墙壁太光滑产生声和光的有序反射,多用于公共场所的外墙。 31、什么是甩毛? 答:甩毛又叫喷毛,是用一种专用喷枪把有黏合剂的小砂子的水泥沙浆喷在结构层面上,使粉刷层与结构层粘合牢固,不会产生粉刷层空鼓。 32、什么是箍筋? 答: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箍筋按材料分有螺纹钢、圆钢、冷拔低碳钢丝箍筋。 按形状分有平面箍筋(四边、八边、六边、环状)及螺旋箍筋。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宣传

一般安全须知 1、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上岗作业前必须先进行三级(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凡变换工种得,必须进行新工种安全教育。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在没有防护设施得高处、悬崖与陡坡施工,必须系好安全带。 3、坚持文明施工,材料堆放整齐,严禁穿拖鞋、光脚等进入施工现场。 4、禁止攀爬脚手架、安全防护设施等。严禁乘坐提升机吊笼上下或跨越防护设施。 5、特种作业得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等。经考试与体检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上岗作业。 6、施工现场临边、洞口,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得检查井口沉井口等设置防护栏或防护挡板,通道口搭设双层防护棚,并设危险警示标志。 7、爱护安全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动,如需拆动,必须经安全员审查并报项目经理同意,并应有其它有效预防措施。 防火须知

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得安全方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2、现场动用明火必须有审批手续与动火监护人员,配备合适得灭火器材,下班前必须确认无火灾隐患方可离开。 3、宿舍内严禁使用煤油灯、煤气灶、电饭煲、热得快、电炒锅、电炉等。 4、施工现场除指定地点外作业区禁止吸烟。 5、严格遵守冬季、高温季节施工等防火要求。 6、从事金属焊接(气割)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焊割时应有防火措施。 7、木工车间及装修施工区易燃废料必须及时清除,防止火灾发生,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119报警。 8、按消防规定施工现场与重点防火部位必须配备灭火器材与有关器具。 9、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米时,要配备有足够消防水源与自救得用水量,立管直径在2寸以上,有足够扬程得高压水泵保证水压与每层设有消防水源接口。 承重支撑架安全作业须知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基本常识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基本 常识

建筑基本常识 1、什么是容积率?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和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壹般用小数表示。 2、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和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壹般用百分数表示。 3、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和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壹般用百分数表示。 4、什么是日照间距?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俩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壹般以冬至这壹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之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建筑物和构筑物有何区别?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什么是统壹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答:(1)、所谓统壹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壹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壹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壹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 (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壹扩大模数的倍数。 (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壹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 (10mm)、1/5M(20mm)、1/2M(50mm)。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壹分模数的倍数。 9、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答:(1)、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 (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壹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支撑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和构造尺寸的差值,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 10、什么是定位轴线?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11、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答:(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横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在轴线圆内。 (4)、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纵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大写字母从上至下编写在轴线圆内(其中字母I、O、Z不用)。 12、什么是房屋的开间、进深?答:开间指壹间房屋的面宽,及俩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壹间房屋的深度,及俩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13、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答:层高指建筑物的层间高度,及本层楼面或地面至上壹层

历年建筑方案设计作图

历年建筑方案设计 作图

历年建筑方案设计作图(转载)一注方案设计主要考的是平面图,因此平面构思是考生复习的重点.记得天大出版的一套设计构思丛书有一本叫<<平面设计构思技巧>>的书,从书名上看是本很好的参考书,可惜这套书就差它没出版,近期同出版社联系得到的回答是已取消了此书的出版计划,惋惜之余我想到是否能倡导大家一齐探讨平面构思中的一些技巧问题,从中寻找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也好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好这门课. 作为倡导者我首先拟定一个提纲/STRONG> 1 平面的种类: 一字型,工字型,王字型,口字型,日字型,田字型,L字型,U字型,O 字型, T字型,H字型,丁字型等等. (暂不考虑复杂的平面类型如:人字型,M字型) 2 各种平面类型的特点从采光,通风,日照,结合地形以及建筑物种类等方面综合考虑) 3 平面叠加后垂直交通形式和位置. 这个提纲只是一个粗略的构想,没有严谨的逻辑,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望诸位踊跃参加讨论. 相交处的平面处理是关键!三谈建筑设计与表示(作图)

方案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程(黎先生语).我理解此话还包含一个量化过程.有了这个量化过程逻辑思维才能真正转化到形象思维,功能分析图和流线图也才能转化为平面图.量化过程的本质是把一个概念建筑(此名称似乎不妥,暂定)转化为一个可实施的建筑,因此量化的依据是建筑的功能和现有的结构工程.因此提高量化思维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完成设计任务. 量化过程的核心是数据这是不言而喻.那么那些数据需要我们特别记住的呢?这里我只谈谈同考试联系较多而平时又不太留心几个方面: 1 常见走道的宽度,长度(与防火有关); 2 常见楼梯间的宽度(注意不同公共建筑有不同的要求),常见电梯及侯梯间尺寸,常见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尺寸; 3 公共建筑个功能房常见开间进深层高(特别是大空间各方向的尺寸); 4 公共建筑物总的进深总宽度和总高度,此数据对方案开始阶段构思非常重要; 5 与总图有关的数据: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 黎志涛的三本书:<<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作图)应试指南>>;另两本也是讲方案设计的书,书名我记不太清楚,等到下星期

建筑施工安全间要小知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施工安全间要小知识(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施工安全间要小知识(通用版) 一、施工现场安全纪律: 1、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安全生产 的各种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 2、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集中思想,坚守岗位,未经许 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 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4、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

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好安全带,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往下 投掷物料,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在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得攀登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吊盘上下。 6、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 意拆除和随意挪动。 二、“三宝”、“四口”、“五临边”是指什么? 答:“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 “五临边”是指: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梯侧边、楼层周边、屋面周边。 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三宝”,“四口”、“五临边”必须做好规范防护。 预留洞口必须有固定盖板防护、大于150mm洞口,四周应设防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差不多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要紧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截了当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样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依照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差不多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专门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讲,是制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咨询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咨询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加艺术乐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样应该轻松爽朗、富于乐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因此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