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001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001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001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001

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尚志中学家长学校系列讲座

各位家长:

下午好!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到我们学校。其实我更愿意把这次讲座叫做交流会,因为,我一直以为,我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一个失败者。我并不比大家成功,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很多问题,于是希望能向各位家长抛砖引玉。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现在的时间是下午3:40分,我们学校很久以来就定下了这个规则:那就是家长会,学生会我们必须按规定时间准时开始。因为这样的好处是大家会准时到,我们的座谈会效率也会更高。

我们今天在这儿讨论的主题也跟规则有关——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一个是“爱”字,一个是“立”字,这两个字应该是没有冲突的。在座的家长,没有一个不爱孩子的,但是跟孩子立规矩,这个有一定难度,因为,我们经常发现,我们立下的规矩,孩子大多数时候是不听的,还有可能时常因此而激发了与孩子的矛盾。

但是:

——最好的爱是体现规矩的爱,最好的规矩是融合爱的规矩

——只给孩子爱,孩子会变得娇惯任性。只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会变得自卑胆怯。

——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爱要理解,要宽容,要节制,孩子的心理才有力量,自我才强大,要明确,要具体,孩子才乐意照着做。

——爱和规矩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怎么立?太严了不好,太松了也不好。如何立得不挫伤孩子天性?如何立得令孩子信服?

我想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共同经历:我们对孩子说得更多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你要……”

如:要多吃点哦,要好好学习哦,要懂礼貌哦,要爱干净哦,吃饭前要洗手哦,

上完厕所要记得冲水哦,天冷了,要记得加衣服哦,

“你不要……”

不要把臭袜子乱扔,不要吃不健康的东西哦,不要……

我们说这么多,充分证明我们是多么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呀,你们一定会说,这就是我们跟孩子定下的规则呀,只是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不听呀。是的,我也总结出来,这样的话,有时候说上十遍几十遍也可能没啥效果。特别是我们时常等孩子长到上初中这个阶段的时候,他们还能像小时候那么乖巧吗?我想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毕竟长大了嘛,进入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意志做事,比如你家儿子早上起床从来不折被子吧?说了不下十次,没听吧?有时是你骂得不行了他偶尔折一次被子,明天又犯了。

所以,我们常常会想:孩子总爱打人是因为什么?孩子脾气特别大是怎么了?孩子总爱看电视玩手机怎么引导?你的孩子在家帮助做家务吗?孩子平时注重课外阅读吗?孩子上幼儿园哭闹怎么办?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怎么办?

史蒂夫,6岁,活泼好动。每当妈妈要他收拾好玩具,或关掉电视,或告诉他饭前要洗手时,他总是没听到一样。“战争”就这样上演了:先是不听不做,接着又哭又闹,最后则是哇哇大叫。今天下午三点半,妈妈要赶在银行四点关门之前去处理一此事务。时间很紧,可是史蒂夫还在房间地板上玩积木呢。妈妈感到事情可能不太顺利。她走进史蒂夫人房间,催促道:“史蒂夫,把积木收起来,我们得出门了!”

“一会儿就好,妈妈”

妈妈见儿子答应了,就离开房间,穿好鞋子。过了两三分钟,她又回到了房间里,看见史蒂夫还在玩积木。她又催道:“乖!别玩了,妈妈正赶时间呢!”“我还想把这个塔盖好嘛!”

没等儿子应声,妈妈又离开了他的房间。她拿上钱包,购物单,隔着房间冲儿子喊到:“史蒂夫,你弄好了没?”

史蒂夫没有回应。妈妈继续收拾着出门要带的东西。她回自己的卧室拿了车钥匙,又喊到:“史蒂夫,听见妈妈的话没?”

他仍没有任何动静。妈妈可真是耐不住性子了,她最清楚这个了——接下来他会反抗,尖叫、哭闹,或许还会使用“武力”。妈妈又在卧室里叫道:“史蒂夫,

好了没?”

“就好了!”

妈妈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了。她知道,如果不把积木收起来,他们前脚出门,狗狗后脚就会把积木弄得乱七八糟,甚至可能啃积木。而如果她现在与史蒂夫展开“斗争”,又会误了去银行的事。想着想着,妈妈心里憋不住气了:“这孩子,怎么老是不听话?就知道惹我生气!”这回她猛地冲进房间,怒吼道:“没听见我说话吗?快点收拾你那些破玩意,马上!”

“不,我才不要!”

妈妈怒火冲天,忍不住想:“竟然连亲骨肉都不听我的话!如果我这样跟我爸妈顶嘴,我早就找个地缝钻进去了!”已经三点四十五分了,妈妈觉得束手无策了,于是她恐吓道:“史蒂夫,你再玩具的话,我就把它们统统扔进垃圾桶!我说到做到!快点收起来!”

史蒂夫还在堆着积木。妈妈跑出去拿了件外套,她一边穿外套,一边冲进了房间,看到史蒂夫还在玩,这下她气得脸都绿了,大声尖叫:“真是活见鬼了!没听见我说要把它们都扔出去吗?我说到做到!快点收起来!

“我才不管呢”

妈妈冲了过来,猛地拽住史蒂夫的手,把他从积木堆中拉出来。史蒂夫手上来不及放下的积木呼呼地飞了出去,哐哐当当撒了一地。史蒂夫哭了起来,开始大叫“别管我!”“我讨厌你!”妈妈在他背上狠狠地掴了一巴掌,让他赶紧去穿衣服。史蒂夫坐在地上,边哭边朝妈妈扔积木。妈妈只好蹲下身子,自己收拾起积木来,还嘟嚷着:“真是气死人了,以后你小孩也这样对你,让你尝尝这滋味!”

妈妈对待史蒂夫的方式有什么不对劲儿吗?

史蒂夫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呢?

有什么“妙招”能让史蒂夫更听话呢?

这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家长都想当然地认为,长幼有序,所以孩子就应该乖乖遵守家长定的规矩,必须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然而,孩子可不吃这一套。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家长有这种心理,孩子才更不听话,更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了。上面的例子不就是个证明吗?妈妈越责问,孩子就越抵触,反抗也就越激烈。所以,要想让孩子遵守规矩,家长应该给孩子更明确的理由,而绝非“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式的命令。它反映我们普遍存在的两种误区:第一,家长盲目地认为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第二,家长把孩子的叛逆看做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孩子每次对着干,都是有原因的。以下情形容易让孩子有意见:

(1)当孩子玩得正开心,却突然被你叫去做其它事情。

(2)不让孩子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3)当他被迫做他极不情愿做的事。(如收拾房间,做作业)

(4)当他在某件事情,被要求干另外一件事情。

对于这些要心里有数,这样才能使你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准备。

但仅仅明白这些原因,还远远改变不了孩子的行为,你需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策略。

当然,你也应该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这样,你才能更有效、更成功地教育孩子,才会轻松、彻底地解决与孩子的矛盾,孩子才会服服帖帖,遵守规矩。

史蒂夫的行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妈妈正赶时间,在妈妈看来,史蒂夫已占了上风,因为了管史蒂夫听不听话,她都得出门。这就使她自己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控制局面。

尽管事情的结果没有直接讲出,但我们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史蒂夫又会被妈妈骂了,加上妈妈说的那些伤人的话,他的自信心会备受打击,即使冷静之后,他也会在潜意识里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劲。同样,妈妈也产生了消极心理。冲突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发生了,这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失败感,因而将来她可能更快进入“备战”状态。冷静下来后,当她想到自己对史蒂夫说的那些话时,她也会心生愧疚,怪自己生气时变得那么不理智,并后悔说了那些伤害孩子的话。在她看来,整件事再次向她证明了她没办法管好儿子,儿子根本拿她的话不当一回事儿。

如果妈妈用这上要点来处理这件事情,其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制定规矩的三步骤:1.提醒孩子看着你。

? 2.告诉孩子怎么做。

A:要有眼神交流

B: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

C:非语言交流要严肃,沉稳。

D:不要争执不休。

E:一次只讲一件事。

F:让孩子复述你定的规定

3.站在旁边等结果(15s)如果孩子服从了要求,一定不要忘了表扬孩子哦。史蒂夫正在房间玩积木。妈妈进来了,向史蒂夫走来,语气坚定地说道:“史蒂夫,请看着妈妈”

史蒂夫没有理会,还是继续玩他自个儿的。妈妈离他近了点,严肃地说道:“史蒂夫,刚刚叫你看着我。”

史蒂夫抬起了头。妈妈直视他的眼睛,果断地说道:“史蒂夫,请马上收拾你的积木,因为我们现在得出门了。”

史蒂夫开始闹着脾气说道:“我还没有玩够呢”

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是继续站在一旁,盯着史蒂夫。史蒂夫感到不大对劲儿,感到一股压力,便极不情愿地开始收拾积木了。妈妈会心一笑:“谢谢你把积木收起来了,妈妈很开心。”

碰见这样的孩子,估计每个家长都要头大一圈了吧。当你和孩子因为某些事情发生冲突,不合他意时,孩子便开始了宇宙大爆发了,他开始不停的嚎哭甚至尖叫、或站着或坐着或打滚,即使你说一万遍的“别闹了”,当孩子气到High 处,甚至会打你踢你扔东西说:我讨厌爸爸妈妈或者我不要爸爸妈妈了。这时先别奔溃,还是得治住熊孩子再说。

我们给孩子定法则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看看手头的另外两个法则:

定规矩法则3:“列个任务清单,轻松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约法三章”(行为契约)

定规矩法则4:7个学习小妙招,小家伙做作业又快又好

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回家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我认为我前面讲的两种方法应该更适合更小一些的孩子,我想各位家长更希望了解初中生的孩子们如何定规矩。

青春期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渴望独立,希望享有独立表达的权利,所以他们开始不和家人交流,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房间里,而过去在童年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父母没有关注的一些障碍,在这个年龄阶段就凸显出来。爸爸妈妈们骄躁不安,甚至认为孩子们无可救药。真的是这样的吗?

请看视频:

这个家实际上有三个问题:

爸爸与孩子的沟通内容太匮乏;

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太单一

孩子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他太狂妄,学习成绩非常好。

他太狂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行为习惯非常地糟糕。

由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只关注他的学习,而没有规范他的行为,所以他到了青春期之后,虽然成绩优秀,但个人习惯非常差,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沟通。

两个孩子的共同点:个性非常突出;学习成绩都非常好;父母过度关注学习;但他们反抗方式却不同。

女孩儿:妈妈的错误在哪?妈妈的威胁,女儿在旁边像看戏一样;爱美是人的天性,什么是美,也是孩子在青春期的必修课,也是父母该做的。妈妈:父母从小离异,没多少文化,被人歧视。妈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她与在所处的环境,让她认为自己学历过低从而导致今天所有的一切的结果。在女儿分数面前,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而这也是造成了这个家庭悲剧的最重要的原因。妈妈像女王一样想控制家里所有的人,所以孩子想另辟蹊径,用调侃的方式去戏弄妈妈,这样的一个方式,让本来就自卑的妈妈陷入绝望,所以导致母女之间开始了争斗。但实际上孩子的内心也非常地自卑,青春期的女孩都渴望漂亮和美丽,而她却一点都不自信。妈妈并没有关注到孩子爱美的动机,反而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是不重要的。从而激化了母女之间的矛盾。

对于男孩子的辅导:希望儿子去了解自己的父亲。他们家有沟通的障碍的儿子和爸爸之间。安排爸爸和儿子一齐去地里参加劳动,学种树。在爸爸的指导下,

非常认真学习浇水、施肥等技术活,在这个过程中老爸与孩子的交流明显多了,也顺畅了,同时老爸也见证了儿子虽然做得不够完美,但儿子却在认真努力地学。儿子还做了这样一件事:多谢爸!(鞠躬)。父子之间的交往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了。孩子有一点点开始接纳老爸的意思了。孩子也说:“以前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了,现在对他有一点点的希望,燃起希望的火种,父子俩终于有了第一次的拥抱。虽然还有些生涩,不自然,但也是他们的第一次。

对女孩儿的辅导:准备一些卡片让大家选:先由爸爸选一张卡片,他选的是“提要求”,问女孩儿:“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对方提要求?女孩子的答案是“客观直接”,妈妈,你认为如果当你们要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口头”、“文字”

无论是口头还是文字都应该是“面对面”地提要求。所以当我们提要求的时候应该用客观直接的态度,面对面地提出来。

爸爸抽了第二个卡片:“谈苦恼”。这种情况容易被父母升级,孩子就是简单地抱怨,她其实还是会去做这些事情,但父母们会把这种抱怨扩大化,孩子:“今天中午的饭不好吃”。老师不等妈妈开口,模拟妈妈的口气:“考试考不好,还抱怨饭不好吃,谁叫你平时不努力。”正确的做法是:“考试没考好,是不是特别想考好,我来想一想办法,你可以帮你什么,下次把分数提高。这是孩子最想要的方式,,前者漠视孩子的感受,后者企图帮助孩子。

女孩儿的问题在于她无法正常地与父母沟通,因为被妈妈掌控,担她并不知道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有必要与孩子进行一次人生目标的大讨论:

问:“你现在的人生目标是不什么?”

“老师”

那还有呢?你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好奇吗?

“哦,我想去旅游”

哦,最想去的国家是哪里?

什么地方都行,只要是有吃的有喝的就成。

你有没有想过,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贡献?

……

她不知道世界和未来是什么样的,一脸茫然,无知,脸上是一片空白,导致她对现在的学习没有动力,我认为这是你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特别需要提高的地方,你要去认识这个世界,你才有可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闭上眼睛,你可以想像:你可以去加拿大看雪,看世界上最大的瀑布,还可以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那才是你的世界。张开眼睛,想像一下,你的未来不止是眼前的这些高楼大夏,你的未来应该是穿过这些高楼大厦外面那些你看不到的那个地方。这个才是你的人生目标,所以你的人生目标看上去和分数没有关系,对吗?但是我们现在的学习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所以,我们还缺两个字:“创造”。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一个权利就是创造。我要拥有我的世界,我要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轨迹,他和任何一个人没有被束缚和束缚的关系,他是他自己。

这样的辅导,她对于未来的世界有了自己的期待,好奇。她明白了原来世界和我们的关系就是创造,创造是我们的权利,在创造过程中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男孩子的辅导:沟通技巧的辅导。给每人一张纸:写下你们最不愿意听到对方说的三句话(关键词)

孩子,妈妈最不喜欢你的是什么?妈妈最不喜欢我说脏话,还有向前探头,瞪眼。

孩子也承认:“以前我和我妈的沟通方式有点问题,遇到问题就不管了,爱咋地咋地,我不管。

问妈妈:孩子最不喜欢你说什么?

提到妹妹她就脏话连篇;语文,都是喜欢提语文,必须得考120,妈妈的理由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总会不自觉地拿他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比较”

总结:孩子最不喜欢妈妈的“比较”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骂人,微笑,探头改成“轻描淡写地:你胡闹,双手摊开”

妈妈应该改成:你哪些题不会?你尽力了吗?而不是问:“你为什么没考120?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是高分,没有谁会故意把分数考低,对不对?

改成:“你尽力了吗?

“妹妹”——“不比较”

妹妹与哥哥只相差三个月,从小的教育方式都是让哥哥让着妹妹,是以大小来计算,而不是以谁对谁错来算。

妈妈:“我会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不再用八九岁孩子的那种方式去和他沟通。”在这次沟通中,大家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当然,以后的沟通要掌握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尊重。懂孩子,去理解他,而不是去要求他。

妈妈最大的沟通问题在于她老是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在这样一种沟通环境下,孩子会被激怒,他拼命想要证明自己,他完全无法接受妈妈对他的负面评价。比较,只能恶化与孩子的关系,并不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动机。对于孩子来说,她不回答妈妈问题的态度也会导致他们沟通当中的障碍。

这两个家庭都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在他们的成长当中,父母过度关注他们的学习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及表达能力提高的需求。所以到了青春期,这些问题集中凸显出来,父母完全接受不了,但在接受不了的背后,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爸妈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角色是父母,不是老师,所以我们与孩子的沟

通应该是多于学习。

2、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和外面的世界进行联接,我们是否能够给孩子

提供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来实现自己能力。

3、在青春期的过程中,爸爸的角色特别重要。如果爸爸能和孩子建立单独

的沟通,实际上是起到了一个榜样的作用。

4、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烈的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那么爸爸妈妈需要帮

助他们拥有实现自己价值的能力和机会,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从内心进行自我认同的人。

爱与立规矩的平衡

爱与立规矩的平衡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将爱和规矩,一起教给孩子。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下面是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家长们可以收藏备用哦!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用于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用于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左手亲情右手爱主题曲歌词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1 / 1 左手亲情右手爱主题曲歌词 电视剧《左手亲情右手爱》 《左手亲情右手爱》主题曲《没那么简单》 作词:姚若龙 作曲:萧煌奇 演唱:黄小琥 1.没那麽简单 就能找到 聊得来的伴 尤其是在 看过了那麽多的背叛 总是不安 只好强悍 谁谋杀了我的浪漫 2.没那麽简单 就能去爱 别的全不看 变得实际 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 不爱孤单 一久也习惯 不用担心谁 也不用被谁管 3.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 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别人说的话 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 一杯红酒配电影 在周末晚上 关上了手机 舒服窝在沙发里 4.相爱没有那麽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过了爱做梦的年纪 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幸福没有那麽容易 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什麽都不懂的年纪 曾经最掏心 所以最开心 曾经 没那麽简单 就能去爱 别的全不看 变得实际 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 不爱孤单 一久也习惯 不用担心谁 也不用被谁管 5.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 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别人说的话 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 一杯红酒配电影 在周末晚上 关上了手机 舒服窝在沙发里 6.相爱没有那麽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过了爱做梦的年纪 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幸福没有那麽容易 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什麽都不懂的年纪 曾经最掏心 所以最开心 曾经 7.相爱没有那麽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过了爱做梦的年纪 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幸福没有那麽容易 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什麽都不懂的年纪 曾经最掏心 所以最开心 曾经 8.想念最伤心 但却最动心 的记忆文档收集 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左手亲情右手爱》片尾曲《邂逅》作词:安华/林飞 作曲:刘亦敏 演唱:云菲菲 1.你我相遇 纯属一次偶然 谎言为美丽的故事开启了心门 激情的天堂里 我已来不及等 越过道德底线 却还不知道彼此真实的身份 那个寂寞的站台看到你 我真的乱了方寸 难以抗拒心灵的欲望 仿佛前世注定这场缘分 那个飘雪的冬季有了你 我不再感到寒冷 无须日久天长的厮守 只在乎你现在对我的这点温存 2.你我分手 留下一份真诚 信笺把所有的秘密都已备了份 短暂的一次邂逅 丰富了这一生 留下永恒瞬间 就是那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那个寂寞的站台看到你 我真的乱了方寸 难以抗拒心灵的欲望 仿佛前世注定这场缘分 那个飘雪的冬季有了你 我不再感到寒冷 无须日久天长的厮守 只在乎你现在对我的这点温存 无须日久天长的厮守 只在乎你现在对我的这点温存文档收集自网络, 仅用于个人学习

论文:把爱的种子种进你的心里

把爱的种子种进你的心里 案例背景 我是一个孩子王,可以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天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欣喜和快乐。和他们在一起的每时每刻,我都是快乐的,他们天真的笑脸总是感染着我的每一处细胞,但我也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她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的希望,艰巨的使命,使我做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慎重。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我要如何的做到平等对待,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如何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一直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她是我前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也一直努力着。但往往那些不爱说话、内向的孩子总是容易被老师忽略,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老师的爱。 案例描述及分析: 小班刚开学时,有的孩子又哭又闹的,有呆呆的望着门口的,有调皮的下位乱跑的,有不说话默默流眼泪的,也有开开心心大声讲话的……在老师这几天亲切的关怀下,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好,常规在逐渐建立。没过几天已经有许多孩子就笑着来幼儿园了。可是我发现有一个孩子名叫佳琪,那么内向从来不说话只知道流眼泪,直到现在还是这样。虽然不哭了,但话还是很少,目光呆滞,不愿意跟同伴多交流,就是老师主动跟她打招呼,她也难得说话,说得很轻很轻,几乎听不到。胆小、内向、而又文静的她就这么引起了我的注意。 以后的日子我一直观察她。她确实不爱说话,最多也就跟同桌说说话,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举手。偶尔在街上里看见她跟妈妈,妈妈要求她跟老师打招呼,而我也热情的招呼她,她还是不理睬我。怎么办呀?孩子怎么了?是她不喜欢吗?还是我不够有亲和力吗?不会呀,我性格开朗,表情夸张,孩子们都很喜欢我的呀。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凭这点,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孩子爱说话,让孩子喜欢我、喜欢群居生活。 首先我找到了她爸爸,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爸爸是船员,平时很少在家,妈妈的性格内向,佳琪又是长期由妈妈带着,其实孩子在家里还是挺顽皮的,话也说的,只是胆子特别小,到了外面就不说话了,所以性格也是比较内向的。 照这样说来,孩子骨子里还是个爱说话的,关键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如何利用理论知识教育和鼓励孩子多说话,我陷入了深思中,直到有一天…… 那次我要上一堂语言开放课,我请了一些爱说话,爱表现的孩子,可人数不够怎么办?我的眼睛在教室里看来看去,她怯怯的看着我,我看着她,头朝她一点,示意她愿意和我一起去上课吗?没想到她主动下位,站在队伍里了,她脸红了可我却笑了。我发现她听得很认真,当我问到“大象的鼻子像什么”?小朋友们没有人回答了,我看了看她,虽然她没举手,但是我从她的眼神中发现她似乎有话说,我感觉她能回答问题,就马上对她说:“佳琪,你来说好吗?老师知道你一定行的”。于是她站了起来,轻轻的说了一句:“手臂”。虽然很轻,虽然话也没有说完整,但我开心极了,夸张的表扬了她,她的脸又红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从她脸

对孩子的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每当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父母的心中都会充满无限的欢喜,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孩子的存在会在无形之中给予我们一种使命感:我要好好地照顾他,给予他最好的生活!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可是,你爱孩子的方式正确吗?你爱孩子的行为到底会给予孩子能量还是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就会面露迟疑:也许有的时候我的方式不对,但我绝对是爱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句“为了孩子好”似乎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当时在面对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因为这句话我们失去了自由,在父母爱的捆绑下,我们活得很吃力,父母也爱得很辛苦。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为了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志,反复地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种爱的压力之下,孩子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实际却渐渐升起了逆反心理。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断地为自己不正确的爱披上“华丽”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可以说不”,孩子备受压抑的心终会爆发,会冲着父母大喊:“不要再说为我好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是啊!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他在我们这种“爱”下都快要窒息了。 然而,很多父母却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会觉得孩子不懂事,觉得自己这样是对孩子负责,是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不恰当的爱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会直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礼物,也是父母修为自己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错在哪里了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哪些爱的误区呢?

【读书笔记】给孩子立规矩的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作文400字六年级

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作文400字六年级 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作文400字六年级 我喜欢的电视剧有很多,如:《老农民》、《爱情公寓》、《左手亲情右手爱》、《只因单身在一起》……但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却是《少年黄飞鸿》。因为它能给我很多启示。 星期天,我和爸爸在家里看《少年黄飞鸿》第26集。我被其中的一个片段吸引了:黄飞鸿和鬼脚七比武,第一次,他们打得不分上下。第二次比武之前,黄飞鸿的师傅只让他拥有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了,而鬼脚七的师傅则让他继续练功必得第一。第二天,黄飞鸿和鬼脚七开始比武,几招后,黄飞鸿趁鬼脚七不注意一脚便把他踢出了梅花庄,获得了一本武功秘籍。 这时,我不禁想到:为什么鬼脚七与黄飞鸿的功夫本来是不分上下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难道做什么事都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吗?是的。其实,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并全力以赴反而会促使你成功。

就拿我上次期末考试成绩来说,其他同学都在紧张的复习,而我就更紧张了,我怕考试时忘做题了;我怕语文考试把课本给忘了;我怕数学……就这样,我紧张得无与伦比。结果我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的就不怎么好。看着《少年黄飞鸿》,再联系以前的事情,我想:如果考试时我真正使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并全力以赴的去做,这样,应该是一个不同的结果。所以“平常心”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做起来却很难,只要你怀着一颗荣辱不惊的平常心,不管结果如何,你也永远是胜利的! 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也是他给我的启示。 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作文400字六年级 我喜欢的电视剧有很多,如:《老农民》、《爱情公寓》、《左手亲情右手爱》、《只因单身在一起》……但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却是《少年黄飞鸿》。因为它能给我很多启示。 星期天,我和爸爸在家里看《少年黄飞鸿》第26集。我被其中的一个片段吸引了:黄飞鸿和鬼脚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 :把爱种进幼儿心中

把爱种进幼儿心中 论文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爱交流体验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柯柯跑来问我:“何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另一个小朋友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王婷婷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去,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走了过去,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孩子们的玩具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电视机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

《读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讲座有感(20200522190236)

《读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讲座有感 有一种关系从建立的开始就是为了以后的分别,这就是亲子关系。不管我们 有多爱孩子,总有一天他要背上行囊走自己的路。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离开。 孩子来到我们家长身边的时候,没有带着一份说明书,也没有使用说明,作 为那时年轻的我们并不懂该如何陪伴、如何让其成长,我们就如同天下的父母一样,走着学着。懵懂之中,孩子已经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成长迫在眉睫,他 不再是你说什么做什么,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有了“我是谁?”的疑问, 他开始寻找他的位置和他的价值,他开始更多的和小伙伴在一起,他开始不愿意家长的陪伴,他开始尝试自己完成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他开始和你顶撞,开始不停的问你为什么。 袁立壮老师讲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要关注孩子的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学习 品质。据我理解,学习品质就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孩子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几种必备的能力:自制力、注意力、忍耐力、抗挫折能力。 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家长和学校都做出很多努力。 作为家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做的是: 1 放手,不撒手。 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们会教好他完成的方法。同时提供 安全保障。 2 不仅仅说给孩子听,还要做给孩子看。看到的比听到的,更能引领孩子成 长。 3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让孩子在父母身边能感受到,“我有用,我能行” 4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出了问题敢 承担。 我们希望学校能做到的事情: 1 淡化对成绩的关注,更关注孩子自身的优点,给孩子信心。 2 保证孩子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3 少留作业,多安排读书活动,引导孩子爱书爱阅读,读好书。

给孩子立规矩的二十条规范标准

-------2012年4月4日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例子: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 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 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 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 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 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第三,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四,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

左手亲情右手爱的优秀作文

左手亲情右手爱的优秀作文 一 古人曾说过:“鸦有反哺之情,羊知跪乳之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风 雨中的每一次跌倒时你们用左手将我扶起,每一次的失望时你们用右手给予我安慰。左手 右手共同托起了一个小小的生命,用爱来诠释亲情的珍贵。 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是幸运之神让我们相遇。在那繁华街道上,你们总是爱走在我 的左手边,用那厚大的手掌为我遮风挡雨,尽管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复杂多样,但我不怕,因为有你们。感谢你们的不离不弃,我好想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明白,或许“爱”这个字并不能代表那么多年你们为我付出的心血,十六个春夏秋冬,十六年的日日夜夜,你们头上的银丝是为我操劳而白的,眼角的皱纹是恨我不成器而 生的。生病时,你们不离不弃地守候在我床前,用双手抚摸着我滚烫的脸颊,那时泪水早 已沾湿了被角,我泣不成声。上学时,你们为我挎上书包,从不忘叮嘱我好好学习。每次 望着你们那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暗暗发誓要努力报答你们的恩情。感谢你们走进我的世界,感谢你们用爱来浇灌我的成长,感谢上天的安排让我们拥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成长路上, 因为有你们陪伴使我不再孤单和寂寞。 有人告诉我:“尽孝要趁早。”是啊!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在一天天缩短,他们好 像夕阳中的余晖,在天空中继续停留的时间已短,我张开双手紧握住那一抹余晖,绝不放掉。我将用心去呵护它,用大爱去呼唤它。我不会再放开你们的手,就算生活比药更苦, 我也决不放弃,我相信有你们,我的人生将无比绚丽多彩。我们用笔书写亲情,用爱温暖 人间。 红烛光里,照亮了我们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这一刻从此定格,我享受着亲情的爱护, 闭上眼睛嗅一嗅,左手的亲情之感,右手的爱之香气,弥漫在家的上空,久久不能散 去…… 二 亲情,虽然听起来不是很熟悉的词语,但它就在我们的身旁,亲情无你我之分,就算 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拥有亲情,它不分国界、贫富、健康或疾病。亲情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有人说:右手亲情,左手爱情。从这句话中就可见亲情对人们的重要。尽管亲情的事 迹是如此的少,那是因为人对亲情的感觉是如此的小,就算你身边充满亲情,你也不会体 会到。 现在就举,离咱们身边最近的事情来说吧。作为学生,每天接触的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那些和你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师们。他们每天不辞辛苦,给你们上课,判作业。班主任 还要天天管理你们,班主任就像干妈一样,守护着咱们,有时候看咱们做的不对就会说咱

把爱种在孩子心里——读《爱的教育》有感

把爱种在孩子心里 ——读《爱的教育》有感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乐乐跑来问我:“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点点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雯雯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滑梯吧!”说完,不由分说地拉我来到滑梯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地用手抓住了滑梯,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滑梯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

师生之间 懂得比爱更重要

师生之间懂得比爱更重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其实我觉得用到教育中,更能体现教师的一种悦纳、宽容的情怀。 儿童的世界如此奇妙,记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这样描述一个孩子的经历:当他走进幼稚园的时候,看到墙上的画,很不屑的说:“这是谁画的,真糟糕。”妈妈很奇怪孩子的举动,甚至觉得他不礼貌,因而呵斥他,你怎么能对别人的画这样评价?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去观赏啊!孩子不高兴了。这时,一个老师过来说:“这是小朋友们画的,只要有自己的个性就好,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人的心声。”孩子笑了,他其实不是想品评画的好坏,只是想知道,我画的画会不会被否定,如此就放心了。当他看到一个被弄坏的火车玩具时,问道:“这是谁弄坏的?”妈妈奇怪的看着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老师说:“玩具就是用来玩的,玩坏了是正常的。”孩子这时放心了,因为在这里他不用害怕,由此而喜欢上这个环境,快乐的进入幼稚园学习生活。 回顾刚才的一幅画面,妈妈束手无策的时候其实是不懂得孩子的想法,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倾听,珍视学生的感受,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你的懂得,你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知晓孩子的语言中透射出他到底关心什么?这样的懂得能够让 孩子们离开那两个“害怕”。

著名的教育家雷夫在《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了这样的话“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为什么没有害怕,是因为教师懂得孩子的想法,能够让孩子体验到一种情感上的同情、帮助、理解,这样的感受会让一些问题淡化,会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学生,更容易建立自信,更容易自立。 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懂得确实比爱更难做到!试想想,每一个老师都知道爱孩子,但是正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懂得如何去爱才是更重要的,这就源于我们的懂得。 人与人之间需要这一点,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需要这一点,懂得比爱更重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左手右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左手亲情右手爱,兄弟姐妹是父母的左手右手,是父母的手心与手背,是不可缺少的亲情之爱。而兄弟姐妹间又都是彼此的左手,右手,血脉亲情将彼此相连,是相互依赖的帮手。自从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许多家庭有了二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考虑生二孩,一部分孩子在家庭中多了兄弟姐妹后,出现情绪和认识偏差,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的嫉妒、自私、抗拒等心理,积极地去应对,帮助孩子调试自己,愉悦接纳,采用恰当的行为进行交往,才能促进两个孩子关系健康成长。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心理游戏导入,情景剧表演,心理绘画,音乐疗法等心理技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试,愉悦接纳,使学生在接纳自己面对家有兄弟姐妹各种情绪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和谐的家庭交往,从而为促进他们有效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打下良好基础,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意义,能意识并接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兄弟姐妹进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情境体验,激发学生与兄弟姐妹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和谐的家庭交往,从而促进他们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3.通过心理绘画,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调试自我,

学习排解焦虑、紧张、嫉妒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4.体会父母的爱,愿意与兄弟姐妹分享。 活动准备: 1.学生围坐一圈 2.在学生座椅椅背分别粘贴太阳和月亮图案。 3.提前发放每人两张心情卡(红色和蓝色) 4.每人一张心理绘画样本 5.学生自带一铅笔与彩笔各一支。 教学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课 课前在两张学生座椅椅背后面贴上太阳、月亮卡图案,有这两个图案的同学撤掉自己的板凳分别到前面担当主持人(两轮游戏)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主持人:大(小)风吹其余的人:吹什么? 主持人:吹红太阳(如是大风吹,有红太阳卡的同学起来换位置,黄月亮卡的人不动。如果小风吹,正好相反【即有月亮卡的人起来换位置】,主持人也要参与活动) 活动结束后,学生坐到更换的位置 意图:让学生体会落单时的孤独 谈活动感受: 活动结束,教师问没有抢到板凳落单站在上面的同学,刚才游戏你们没有抢到位置,此时什么心情?(生:沮丧) 师面向全体学生问:马上要上课了,他们没有位置怎么办?

懂教育更懂爱--教育随笔分享

懂教育更懂爱--教育随笔分享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懂教育更懂爱--教育随笔分享 史明影 近期学前教育又得到了重视,因为孩子的安全问题。 很多时候学前教育的”火”,因负面新闻而起。的确,因为学前教育的孩子有其特殊性,孩子的身体发育、心智发展,加上幼儿园全日制的管理模式,安全隐患相对其他的教育层次略高。 从事学前教育听到最多的声音:”哎呀,闲着没事去幼儿园吧”或者”没有考上好的学校,去幼儿园带孩子吧。”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选择学前教育的,是否懂得教育?是否知道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学? 暑期里我推荐过一本书《孩子是个哲学家》,首先被书名诱惑的是我大学的

恩师顾梅顾老师,正巧那段时间顾老师在研究”儿童哲学”,无疑好书推荐成功。刚开学那段时间,顾老师发来一篇文章的链接,好书又被推荐,意料之中的是,看过书的对孩子都有新的见解。这本书是唤醒,唤醒你的思维,唤醒你的心灵、唤醒你最初的决定。 身为教师总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身为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要更加严格。孩子越小,思维越没有局限,孩子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很广,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沟通技巧你会无所适从,最终丧失积极性。 暑假里去苏州学习的一次打车经历让我记忆深刻:拖着行李箱,坐上出租车。司机很和善也很健谈,他问我:”啊是苏州大学的学生?” 我答:”不是,是来学习培训的。” 司机接着问:”做什么职业的?” 我:”做教育的。” 司机:”大学还是中学啊?” 我:”学前教育。”

司机的回答让我很敬佩,他说:”哦,学前教育呢,不简单哦。”因为他的这句话我们谈了很多,也许司机师傅有亲戚从事学前教育才会对学前教育认识深刻,也许司机师傅纯粹是想和我有更多的话题,更或者他就关注学前教育。渴望认可与重视,是我们学前教育坚持的理由。 教师们懂得教育又如何爱上工作呢?首先思考:儿童为何喜欢游戏?同理,教师爱上工作就要像孩子喜欢游戏一样喜欢孩子,懂教育,首先要懂爱。 教师爱孩子是必须的。这其中我想谈的是父母恩爱,父母恩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对于孩子来说,幸福不过是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孩子心里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心中装着彼此。不要因为斗气在孩子面前争吵,这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创伤。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感受往往比大人还敏感。保护他们不受伤,家长、教师们一定要知道:懂得教育,更要懂得爱。

如何帮助孩子立规矩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立规矩? 家长来信: 我的儿子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属多代单传的男丁。刚生下来时,他由4个保姆轮流照顾着,六年来,他一直都在绝对溺爱和宠护中长大。他出门从不走路,凡事都要照顾,眼看快到上小学的年龄,却毫无规矩和能力可言。 每天面对这个孩子,身为母亲,我非常着急,却不知从哪里下手。请问: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状况?您愿意帮助我吗? 专家: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然而,这些年您们给予孩子的爱,是一种近似于病态的爱。我之所以这样说,其根据来源于您信中所反映的各种现象,比如:孩子有脚不肯走路,有手不愿干活,没有照顾自己的本领,无法离开家长和家庭的庇护。这不能说这不是一种爱的失败和爱的悲哀! 您的家人高度重视这个男孩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孩子是您家多代单传男丁,他很宝贵。但我要提醒您别忘了一个事实,即:只要他走出您的家门,这个宝贝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所有的特殊照顾都不存在,一切事情都必须靠他亲力亲为。如果按照您现在的抚养方式继续下去,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您,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个缺乏基本素质,基本品德,基本规矩的低能儿。

建议这位家长朋友: 1、必须彻底改变您家全体成年人的育子观念和爱孩子的方法。因为你们是家庭的领导,你们是孩子一切毛病的制造者,如果你们不变,孩子的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2、针对孩子的现状,全体家庭成员可以反躬自问一下,为什么爱了6年后的结果会如此不理想?这究竟是谁之错?谁之过?希望通过这种问责制,使你们清醒地认识到:娇惯溺爱,包办代替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不仅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摧残儿童的创造力,还束缚儿童的思想发育。 3、请勇敢地告诉孩子,是由于你们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才导致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在你们向孩子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请求原谅的同时,还要积极动员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和家长携手,制订出纠正不良习惯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4、请你们尽快统一爱孩子、教育孩子、管理孩子的标准和尺度,请用残酷的现实,让每个家庭成员真正明白:爱,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的。孩子是独立的人,是社会的人,他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里,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一个不懂规矩,没有能力的孩子,是无法走出家门,无法适应社会,无法生存下去的。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 然而,现在有许多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对他们的各种物质要求,言听计从,出手大方,但却相当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这些家长的行动,导致孩子错误的以为,家庭、学校、社会、父母、外人统统都是没有区别的。 这样一个从小不受约束,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人群中更容易受到挫折,比如: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而受到处罚……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他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由于他没有规则意识造成的。 因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定理、社会规范,更是一个人生的铁律。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没有规矩、没有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人如果没了规矩,就有可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综上所述,我认为,规矩就是规则。规则对人类而言,既是行为的准则,也是保护自己的准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

《枣儿》教案 松阳三中王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述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从对话和舞台说明中品析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矛盾冲突在剧本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理解剧本表现主题的社会根源,在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 教学设想 教学探索 剧本教学应该与一般的文章教学有所区别。 1.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本文的教学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 2.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一个方面是加强朗读,促进学生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是学生的表演,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却能帮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把握剧情;选点讨论,合作探究,把握老人

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名家作品,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 教学方法 1.演读法。 2.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刚刚播放的曲子《故乡的云》,它怀旧经典,引发了无数游子的共鸣。因为回家团圆是天底下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说的就是: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春风”。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回家”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成了一种奢望。面对这样的离别,他们的家人又是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盼望亲人回家的故事《枣儿》。 二、理解题意,概括剧情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剧情。 理清剧情,明确: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选点讨论,感知人物 1.教师布置思考讨论题:用“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老人(男孩)”的句式来说说老人(男孩)的形象。 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也可点评。 3.活动成果展示,师生交流。 (一)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老人在谈

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和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步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正是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在不断感受爱的基础上,培养爱的情感。 一、体验亲人的爱 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怀、肯定、引导等方法,让孩子充分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与幸福,产生爱他人的心理需求。如:吃饭时,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把孩子最爱吃的菜夹到孩子的碗里,时间长了可让孩子学着给长辈夹菜,并知道长辈喜欢吃什么。父母工作了一天很辛苦,鼓励孩子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如:给父母拿拖鞋,拿水果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别人,并从中体验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二、体验老师和同伴的爱 当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集体形式的早期教育后,良好的集体生活为孩子初步体验友谊提供了机会。建立这种友谊的过程是孩子学习爱他人的重要过程,在集体生活中充分体验被老师、同伴爱和学会爱别人的情感。如:班里有小朋友生病了,教师可把全班小朋友的问候用录音机录下来,送给生病的小朋友听。在家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给生病的小朋友打电话进行问候。通过这些事情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体验集体的温暖。家长和教师应为孩子创设接纳、理解、共同参与的生活环境,使孩子们感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在集体中是有价值的,是能为集体做贡献的。 三、体验爱家乡 经常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用美妙的语言、诗歌、歌曲等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山山水水的美。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样鸣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生发出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带孩子去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孩子爱家乡的情感。如:扭秧歌、踩高跷、听评剧等;了解家乡的工艺品和特产,如:参观陶瓷博览会,民间工艺馆和品尝京东板栗等,让孩子在体验周围自然环境、文化、艺术中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四、体验爱祖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