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教案(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教案(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教案(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教案(完整版)

导言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的基本类别、语言学流派。

教学重点:语言学、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的基本类别、语言学流派。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学科性质: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小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经学的附庸。

4、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构造十分复杂,可以分为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2、语言的交际过程: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学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从功能看,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可分为:1、普通语言学:它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本课课程就是是普通语言学性质;2、专语语言学:它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就是专语语言学性质。专语语言学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语言,它可以研究一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研究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况,据此可把专语语言学分为:

1、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一种语言的,叫做历史语言学;涉及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又可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两类。

五、语言学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一般称之为语文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只是别的学科的附庸。语文学时期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多是主观的规定和臆测,缺少客观的描述和检验,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解释传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不准违背古人的说法,忽视语言本身的结构与发展,更不理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社会功能。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考察语言的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作出了谱系分类。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学习中要注意历史语言学的重要地位。

2、结构语言学

语言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的欧洲,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结构语言学的主要论点扼要地说有两个方面:第一,认为每中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第二,每种语言的个别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跟其它单位的区别、对立中存在的。其鼻祖索绪尔有一个著

名的例子:语言结构类似于象棋,每个棋子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动作范围,以若干个区别特征与其它单位对立,按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离开了象棋的结构关系,这些单位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木块或石子。语言中的词或语素,都可比拟为这样的棋子。

结构主义强调不能孤立地从事物的个别性去认识它,而要同时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性去认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抽象形式,而忽视语句的具体内容,显得比较片面。

结构语言学内部又分为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

(1)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1926年10月,由马泰修斯和雅克布逊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该学会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上第一次把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反响。1929年出版了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布拉格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论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论纲》中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特鲁贝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一学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2)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代表人物有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1931年,叶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遂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共同汇成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区别于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它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驱者是鲍阿斯和萨丕尔,分别著有《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和《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二人都强调要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1924年他和鲍阿斯、萨丕尔等人一起创立了“美国语言学会”,1925年出版会刊《语言》。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使它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5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霍盖特1958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1951年,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

结构主义语言学自产生以来,不仅影响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严密的分析方法已渗透到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文艺批评等其它领域。这样,结构主义就由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几乎对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产生影响的思潮,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3、转换—生成学派

出现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乔姆斯基为代表,运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其活动中心是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另外,在欧洲有一个专门研究转换-生成语法的学术组织,称为“旧大陆生成语言学协会”,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生成学派的组织,于1975年秋成立于荷兰。

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受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影响,最初曾经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的语法,他发现以分布和替代的原则和方法对语言素材进行切分和分类的“分类主义”的方法,虽然对语言结构的表面现象作了一定分析,但对于语言结构内在的联系却解释不了,比如某些“同形异构”的现象,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关系。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结构主义分析的不足: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按结构主义的分析是:Flying || planes | can ||| be || dangerous.而其中的Flying planes 可以有两种结构关系:一是动/宾“驾驶飞机”,一是形/名“正在飞行的飞机”,这在结构主义直接成分分析法的分析中是无法显示出来的,这种意义是在语言的深层而不在表层。也就是说,结构主义只分析了表层结构,而没有分析也无法分析深层结构,实际上上面的句子就含有两个不同的深层结构,是两个深层结构转换来的,其中一个深层结构中的planes受事,一个深层结构中的planes 是施事。

又如下面两个句子:1〕 John is easy to please. 2〕 John is eager to please.

这两个句子按结构主义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语法结构完全是一样的,不能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而实际上它们的意思根本不同。前一句的意思是“约翰很容易被讨好”(直译是“人们容易使约翰高兴”),后一句的意思是“约翰急于讨好别人”(直译是“约翰急于使别人高兴)。这是因为第一个句子可以转换为:It is easy to please John.第二个句子不能,如果转换为“It is eager to please John”,意思就完全错了。

这就促使乔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家积极思索,另辟语言分析的蹊径,于是产生了转换生存语言学,这就是该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只有语法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对象是语法而不是语言。另外,转换-生成语法采用的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公理化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句子,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所以说,转换-生成语法无论是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原则的区别。它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使语言学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它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简单主动肯定陈述句是核心句,其它形式,如否定句、疑问句、被动句等等,都是从核心句转换来的。实验证明: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给受实验者几十个各种类型的句子,让他们回忆,结果是核心句被正确回忆起来的最

多,其它形式的句子,都有被回忆成核心句的倾向。这说明,每经过一次转换,句子就复杂一些,理解和记忆的心理过程也就复杂一些,所以在大脑存储系统的深层,基本结构还是核心句的完形。

转换-生成学派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方面,在其它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乔姆斯基认为,转换生成语法将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并把语言学的研究和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共同为探索人脑的奥秘作出贡献。※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教学重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为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须臾也离不开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共同语言。所谓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总之,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字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语言和说话:语言是从说话中抽象出来的,语言是大众的交际工具,说话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具体的,语言是通过社会中每个人的说话具体体现出来的。语言离不开说话,存在于人类千千万万的、无数的说话行为之中,是从无数具体的说话行为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有限的,组成这种规则的材料也是十分有限的。说话实际上就是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套抽象的规则,说话是运用规则的结果。语言就体现在无数的说话之中。就像我们说“牛”一样,“牛”其实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呼,是抽象的,我们没有看见“牛”,我们所看见的只能是具体的大牛、小牛、黑牛、母牛、公牛等等,牛的概念就是从这些具体的牛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三、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为了互动。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2、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人类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人类语言活动与大脑左半球的某些部位相联系,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略)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语言(说话)。

三、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

注意亲属称谓的不同点:

英语:uncle ——汉语: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英语:aunt ——汉语:伯母、叔母、舅母、姨母、

姑母;

英语:brother ——汉语:哥哥、弟弟;英语:sister ——汉语:姐姐、妹妹。

四、聋哑人的思维(略)五、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略)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使学生领会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这种标记所代表的含义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都知道代表什么意义。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能为人类的感觉器官所感知,因此任何符号的形式都是具体可感的,而不是抽象的,非物质的,那样人类就无法感知符号了。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例如符号“√”的意义就是指“正确”,符号“×”的意义就是指“错误”。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仅指语言产生时具有某种任意性成分,那时用什么语言形式表示客观事物是任意的,或者说是偶然的。

但是一定的声音形式一旦和一定的意义内容联系在一起,约定俗成了,得到了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可,那么它就具有了强制性,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得这样用一个相对固定的语音表示某个事物,个人无权更改。

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单个符号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就不是这样任意的了,而是可以论证可以解释的了。

如形容词“红”,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颜色,当初用“红”这个符号指称这种颜色,是任意的,没有理由可讲的。但当它约定俗成之后,在使用时,我们是用它来描绘事物,比如“红花”“红旗”等等。我们不会说“红跑”“红跳”,这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这种组合就不是任意的了。

(2)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的规则。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因为前者是偏正,后者是主谓。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置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语言二层性的核心就是以少驭多。层级体系中的两个飞跃:1、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因为音位只能构成符号的形式,语素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符号;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2、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有几千。几十个音位的组合产生几千个符号的形式,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又有数量上的飞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语言这个装置的运转,是靠组合和替换。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或“纲”。本书就是以这条“纲”为基础来安排、组织语言材料,阐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原理的。两者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1、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语句中的各个符号,作为语言链条中的一环,相互之间的组合是有一定条件的,构成一定的关系,从而形成语言的结构。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如“白”和“马”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白马”和“马白”,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前者是偏正关系,后者是主谓关系,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2、聚合关系:是指语言链条同一位置上具有相同作用、互相能够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的组合链条上,每一个符号都是可以替换的,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可以换用,而且替换后语言结构的关系和功能不变。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关系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如果替换后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替换的符号和被替换的符号功能不同,没有聚合关系。如“白马”这个符号的链条,能出现在“白”这个位置上的有“红、黑、黄”等颜色词(是形容词),也有“大、小、好、快”等形容词;能出现在“马”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纸、房子、皮肤”等名词,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从横向看(一个接着一个),是组合关系,从纵向看(可以用别的词替换),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联系如下: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

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

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

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中一定要把这两种关系弄清楚,能分析能解释。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人类具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而动物是没有语言能力的。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拥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是具备语言能力的前提条件。

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类远祖在从猿到人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现代人先天就具备了语言能力,但学会语言则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一个人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与他的发音器官的构造没有关系,而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人类和动物界最后分家的伙伴是黑猩猩。现在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断言,像人类语言这样复杂的交际工具是黑猩猩无法掌握的。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人类语言和动物的所谓“语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语言的单位具有明晰性特点,动物语言是囫囵一团,不能分析的;

2、人类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特点;

3、人类语言具有结构的二层性,可以以有限的单位组成无限的句子,动物的语言没有这种二层性;

4、人类语言具有开放性,它是一种开放系统,虽然音位数量有限,可是经组合与替换,可以构成无限的句子,开放性还体现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断产生新词,吸收外民族的词语,一些社会现象的消失,语言中相应的词也隐匿或消失,动物的语言没有这种变化;

5、人类语言具有传授性,它是可以传授的,掌握什么样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动物的语言则是天生的,不需要学习;

6、人类语言不受时、地的限制,它可以表达过去的事情,也可以阐述未来的事情。

上述六个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称得上人类语言。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教学目的: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语言的音位及其关系结构——音位的组合和聚合。

教学重点:语音四要素;元音;辅音;音位;音位的聚合;音位的组合。

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的声音,不能表示语言的意义,不属于语音。人的发音器官除了可以发出语音以外,还可以发出咳嗽、喷嚏、哈欠、呻吟等自然人声。

语音和自然人声不同,两者的区别在于语音要表达某种特定的语义,而自然人声则不表示准确的意义。

二、音系:即音位系统

三、语音与音系的联系与区别:一为自然属性角度,一为社会属性角度。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这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音标:

它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世界上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使用的,后来又几经补充修订完善。国际音标的符号和一般文字符号不同,它的标写符号和音素一一对应,一个音素对应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素,可以用来记录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i,在 bian、zi、zhi中代表三个不同的音素: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国际音标是不同的,分别用[i][l][ι]来表示,这样就避免了混淆。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 ]里。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则采用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等方式解决,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要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能用来给汉字注音;要特别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语音的四要素)

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四要素。要注意四要素在语言中的作用。

1、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个性。在音高、音强、音重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

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具体说来,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

(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英语“fast”[fa:st](快速的)中的“f”和“vast”[va:st](巨大的)中的“v”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后者“v”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前者“f”没有用。

(2)发音方法:

要看肺里呼出的气体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汉语普通话“gao”(搞)中的“g”和“hao”(好)中的“h”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二者的发音方法不同。发“g”时把舌根抵住软腭形成阻碍,堵住气流的通道,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而发“h”时使舌根靠近软腭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

(3)共鸣器的形状:

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汉语普通话“la”(拉)中的“a”和“li”(力)中的“i”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发这两个音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

音质在语音中的表现就是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个音素代表一个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音素是语音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

2、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字的音高变化的对比可以用来区别意义。如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由相同的几个音素构成的音节,只要声调不同,音高变化形式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如“w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代表“乌”、“吴”、“五”、“务”的意思。“麻妈妈骂马吗?”“妞妞扭牛,牛拗。”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16—20000赫兹(频率的单位)之间。

3、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呼出的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音重在语言中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莲子”中的“子”读它的基本调上声,“帘子”中的“子”读轻声,由于两个“子”的音重不同,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和语法性质,前者的“子”为“籽实”之子,意义较为实在,后者的“子”意义较虚,是词缀。

音高和音重不是一回事。

声音高,那是因为发音体振动频率大的缘故;声音强,那是因为用力大的缘故。声音高不一定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强不一定声音就高。

4、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人类的发音器官:

要熟悉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构成及功能。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

(1)动力部分(肺);

(2)发音体(声带);

(3)共鸣器(口腔、鼻腔、咽腔)。

(1)主动发音器官: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舌头是最灵活的器官,在发音中起很大的作用;

(2)被动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

二、元音和辅音及区别:

音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元音和辅音。元音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器官阻碍的音。辅音是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器官阻碍的音。 1、元音: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器官阻碍的音。

所有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发音的方法都是让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可以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语言中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的音质差别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1)舌位的高低:汉语普通话里“i”(衣)和“a”(啊)之所以听上去不同,主要就是因为发“i”时舌位高,发“a”时舌位低。(2)舌位的前后:如“ü”(迂)和“u”(乌)之所以听上去不同,就是因为发“ü”时舌位在前,发“u”时舌位在后。(3)嘴唇的圆展:如“i”(衣)和“ü”(迂)之所以听上去不同,就是因为发“i”时嘴唇是平展的,发“ü”时嘴唇是撮圆的。

舌位的前后、高低、嘴唇的圆展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一个舌面元音的音质,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改变元音的音质,我们需要同时从这三个方面去分析和把握舌面元音的特征。如根据后、高、圆唇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知道这是元音“u”(乌)。 2、辅音:是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器官阻碍的音。它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1)辅音的发音部位:发辅音时,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10多种,汉语普通话有6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一般认为还有舌尖中音,本书归并到舌尖前音,要注意)、舌尖后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

(2)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鼻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只有前5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a、o、e、i、u、ü代表的音属于元音,其他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3、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的时候,都是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的时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二、元音的发音:

要重点掌握舌位图中的8个基本元音。(见教材P60)

要注意掌握上面这些元音的不同点,也要注意掌握它们的相同点,考试时,要区别它们的异同,例如比较下列音素的异同:i——y:相同点:都是舌面前、高元音;不同点:i是不圆唇元音,y是圆唇元音。

三、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

1、清和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不颤动的叫清辅音。北京话没有和清辅音相对的浊辅音,如它有清音“f”、“s”,而没有浊辅音“v”、“z”;英语有浊辅音“v”、“z”,如“very”、“zero”(人口零点增长);吴方言中也有,如“肥”[vi]、“查”[zo]。浊音:汉语普通话21个辅音中只有4个是浊音:“m”、“n”、“r”、“l”,其余都是清辅音。

2、送气和不送气:

这在汉语里分得很清楚,汉语普通话中共有12个辅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b”—“p”:“d”—“t”:“g”—“k”:(以上是塞音)“z”—“c”:“zh”—“ch”:“j”—“q”,(以上是塞擦音)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如:

b:辨别、标兵、背包、奔波——p:评判、偏僻、批评、琵琶;

d:电灯、等待、单独、道德——t:探讨、团体、天堂、淘汰;

g:巩固、改革、公共、规格——k:慷慨、宽阔、刻苦、可靠。

“b”、“d”、“g”是不送气的辅音;“p”、“t”、“k”是送气的辅音。

3、鼻音和口音:

发出的辅音是鼻音还是口音,这是软腭(连带小舌)在起作用。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

鼻音常见的只有三个:“m”、“n”、“ng”。其余是口音。

比较下列音素的异同:

k—p:相同点:都是不送气、清、塞音;不同点:k是舌面后音,p是双唇音;

f—s:相同点:都是清擦音;不同点:f是唇齿音,s是舌尖前音。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

一、什么是音位:

1、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斜线//中的音标表示音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它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如[p]和[p’]在英语里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把它们混淆起来,把“port”(港口)里的[p’]念成[p],只会使人感到发音不地道,却不会使人误解为另一个词。这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因而不能分立为不同的音位,只能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但在汉语普通话里的[p]和[p’]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补” [pu]和“谱” [p’u]等不同的词义就是靠这两个辅音的差别来区别的,因此它们应分立为汉语普通话里的两个辅音音位,分别标写为/ p /和/ p’/。又如[ k]和[k‘],二者仅是送气与否的差别,但是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搞”与“拷”、“工”与“空”、“钢”与“糠”,就是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而在英语中,[ k]和[k‘],也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skirt”“desk”中的“k”,发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意义都一样。因此,[ k]和[k‘]在汉语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在英语中是一个音位。

所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就很难说[ k]和[k‘]是不是音位。注意:音位本身并不表示任何意义,但是却能够区别两个词的不同意义,前面举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音位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所谓“最小的”是指不能从音位中再切分更小的语音单位。如汉语普通话里的[pai]和[nan]是两个音节,可以区分“拜”和“南”等一系列不同的词及词义,但它们不是具有区别词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因为通过对比替换还可以从它们当中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pai]可以切分出[p]和[ai],[nan]也可以切分出[n]和[an]。其中[ai]和[an]也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可以区别“爱”和“岸”等一系列不同的词及词义,但它们仍然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还可以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ai]可以切分出[a]和[i],[an]可以切分出[a]和[n]。切分的最后结果是[p][a][i][n],它们都有区别语音形式的作用,而且都不能再加以切分。

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音位总是某个具体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音位。如汉语普通话里有舌面辅音音位,英语则没有。英语有舌叶辅音音位,汉语普通话则没有。这种不同还表现为,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所起的作用不能对等。如汉语普通话和法语里都有元音音素前[a]和后[ɑ],汉语普通话里两者的差别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同属于/a/;法语里两者的差别能够区别意义。

2、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所以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它的身份往往是双重的,从一个角度看是音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音位。

(2)二者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音素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的构成特点,弄清音素与音素的区别,划分音位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在语言体系中区别意义的功能。

(3)音位的划分离不开音素,要以音素为基础:一个音位,实际上是对好些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的概括。离开具体的音素,就无法归纳音位了,因为一个音位,在一定的语境中,都要通过具体的音素形式表现出来,如声母b、p、h,从自然属性角度看是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是音位。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

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归纳的时候首先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音位归纳有关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1、对立原则:

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肯定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可以这样说,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之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

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如英语存在[_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d]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汉语普通话的[p][p’][t][t’][k][k’]等同样也有对立关系。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替换测试时,若干音素的互相替换应该在音节的同一层次的同一位置上进行。[ai](哀)中的[i]和[i](衣)就不能相互替换,因为两个[i]不处在同一层次上,前一个[i]处于韵尾位置,而后一个[i]是单元音韵母,处于韵腹位置。

2、互补原则:

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处在互相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如汉语普通话里的“哀”、“安”、“啊”、“加”、“熬”、“昂”六个

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出来是这样的:

哀安啊加熬昂

ai an a ia ao ang

其中都包含一个“a”。实际上六个音素中的“a”,有三个不同的“a”,“哀”“安”中的“a”是前“a”,“啊”“加”中的“A”是央“A”,“熬”、“昂”中的“ɑ”是后“ɑ”。三个“a”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是互相补充的,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 a /,让它们成为/ a /的三个条件变体。

3、语音相似原则: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置。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汉语普通话的g和ng也是互补的,g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三、音位和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变体在发音方面有细微的差别,但音色差别不致影响到意义的差别,相互替换后意义不变,所以它们就不是不同的音位,而是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实际上,音位出现在某个语音环境中,总是以具体的变体形式存在着,“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正面貌。音位是一般的,变体是特殊的个别的,一般总是要通过个别表现出来,这就是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1、条件变体:

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它们相互排斥,即出现a的地方不会出现b,出现b的地方不会出a,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之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如汉语普通话里,舌面音“i”和舌尖前“i”和舌尖后“i”各自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舌尖前“i”[Ι]:出现在“z”、“c”、“s”之后:资、次、思;

舌尖后“i”[ι]:出现在“zh”、“ch”、“sh”、“r”之后:知、吃、诗、日。

舌面音“i”[i]:出现在除“z”、“c”、“s”和“zh”、“ch”、“sh”、“r”以外的其他位置:你、提、记。

在一般情况下,上面三个元音的出现环境是互相补充的,不会出现对立现象。因此可以把它们归入同一个/i/音位。

2、自由变体:

是指可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它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如西南方言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在这种话里,“南”和“兰”同音,可以读作[lan],也可以读作[nan]。[n]和[l]就是西南方言[n]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一般掌握):

1、音质音位:前面讲的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叫做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音位以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音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我们把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调位(音高)、重位(音重)、时位(音长)都是非音质音位。

(1)调位:“乌”、“吴”、“五”、“务”都是“wu”,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我们叫做调位。

(2)重位:重音和轻音也可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莲子”和“帘子”。又如“我是你的老子”中的“老子”,“老子庄子”中的“老子”。

(3)时位:英语中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如beat(打)和bit(少许)这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是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这个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如汉语音节“布匹”中的两个辅音声音母,前一个发音不送气/p/,后一个发音送气/p‘/,而其他特征完全相同,这音位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就是这两个声母的区别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音的发音特点描写出来加以对比,其区别特征就看得更清楚了: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 双唇送气清塞音

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例如/p/是双唇+不送气+清音+塞音,/p‘/是双唇+送气+清音+塞音。这两个音位

的区别特征只有一个对立面,那就是送气与不送气。如果拿/p/与别的音位比较,对立项可能有多个,就是有几个区别特征,如: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ts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n 舌尖前浊鼻音

m 双唇浊鼻音

t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k 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要求掌握常见音位之间的区别特征,并能结合具体的音位进行分析比较。

英语音位系统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音位系统。“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在汉语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同理,“清音/浊音”这对区别特征在英语音位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相反的情况并不存在。由此可见,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二、聚合群(一般掌握):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认识聚合群,可以进一步认识音位的系统性特点,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相同中的各个音的发音特点。

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

区别特征与音的聚合关系密切相关。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根据不同的区别特征可以将音位排列成一个行列式的矩阵:

A B C D

1、 z c s

2、 zh ch sh r

3、 j q x

A列是不送气塞擦音聚合群,B列是送气塞擦音聚合群,C列是清擦音聚合群,D列虽然只有一个音位,但在这个矩阵中自成一个聚合群;1行是舌尖前聚合群,2行是舌尖后聚合群,3行是舌面中聚合群。

1、双向聚合:

在这个矩阵中,A、B、C三列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双向聚合,同一个聚合群中的几个音位往往具有共同的语音组合规则。如汉语普通话里“z”、“c”、“s”都只能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如za、zu,而“j”、“q”、“x”中的各个音位则正好相反,只能与齐、撮二呼组合,不能与开、合二呼组合,如ji、juan。

2、单向聚合:和双向聚合群的音位结构相比,像“r ”这样的音位就显得很孤单,只能与“zh”、“ch”、“sh”构成舌尖后聚合群,因而将它称为单向聚合。音位的聚合群是分析语音系统的基础。

第六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及汉语音节的构成

1、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汉语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其中韵母又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根据韵母第一个元音的情况,一般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

如xiandaihanyu(现代汉语)这样一串声音,可以划分成四个音节。大多数音节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组合而成的,如上面的例子。一个音节也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如汉语普通话的“啊”[a]。

作业:给“语言是交际工具”注上汉语拼音,并列表分析其音节结构:

分析音节结构时,要注意还原:“yu”=“ü”;“yan”=“ian”;“ju”=“jü”;“qu”=“qü”;“xu”=“xü”;“you”=“iou”;“wo”=“uo”;“wen”=“uen”;“hun”=“huen”;“yun”=“ün”。

2、四呼:

(1)开口呼:—i(前)、—i(后)、a、o、e、ê、er、ai、ei、ao、ou、an、en、ang、eng;

(2)齐齿呼:以/ i /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如i、ia、ie、iao、iou、ian、in、iang、ing;

(3)合口呼:以/ u /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如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ong[u?];

(4)撮口呼:以/ ü /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如ü、üe、üan、ün、iong[у?]。

ong[u?]放在合口呼、iong[у?]放在撮口呼是按照它们的实际读音排列的。《汉语拼音方案》用“ong、iong”表示[u?] [у?],而没有采用“ung、üng”,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和相混。

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

音节的特性以及音节的分界,可以依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紧张说”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

肌肉总是一紧一松,因而在人们的听觉上形成一个个语音片断,这就是音节。或者说,每发一个音节,肌肉就要紧张一次。音节以元音为核心,是紧张的最高点,称为音峰。紧张度最低处,叫做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如汉语普通话“piao”这串音,如果发音时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听上去是“piao”(飘),音峰在[a]处形成;如果发音时肌肉紧张两次,就形成两个音节,听上去像“pi+ao”(皮袄),两个音节有两个音峰,即[i]和[a]。

3、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最简单的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但必须有韵腹和声调。汉语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声母和“四呼”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是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元音的性质决定的。如普通话的舌根声母“g”“k”“h”可以和开口呼、合口呼配合组成音节,而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配合,如“ga”“kuo”“hua”;舌面前音声母“j”“q”“x”可以和齐齿呼、撮口呼配合组成音节,而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配合,如“ji”“ju”“qi”“qu”“xi”“xu”。

二、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1)同化:

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置。如books的复数词尾s/s/是清音,可是dogs由于其中/g/的是浊音,/s/受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2)异化:和同化作用相反,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如北京话两个上声相连,如“领导”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这是调位的异化。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异化是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如何变异,决定于语言社会。

(3)弱化:

在语流中,有些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如汉语的轻音(声)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变化。又如“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把韵尾“u”弱化了。

(4)脱落: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如北京话的“你们”常发成/nim/,把“们”的韵母脱落了。“豆腐”/toufu/说成/touf/,把韵腹“u”脱落了。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

第四章语法

教学目的:能识别各级语法单位,掌握并运用句子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重点:语法单位;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法

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二、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

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

三、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要特别注意语素涉及到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组合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1、单纯词与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也只能是词根语素。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合成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一类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一类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

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汉语合成词可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根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五类: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以后附式为最多。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看,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只有五种,即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例如“红太阳”是偏正结构,“红”修饰“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红”陈述“太阳”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红太阳”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四、组合的层次性

1、组合的层次性:语言中的句子,无论结构有多复杂,用了多少个词,它们的组合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组成句子,不外乎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这几种结构类型,简单的句子,用一两种结构类型,复杂的句子,用多种结构类型。句子就是各种结构类型层层组合起来的,具有层次性。句子的每一个层次都是由两个次一层次的单位组合起来的,这些组成更大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

分析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层次的方法,一般使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这是一整套切分语言单位的理论和方法,它按照语言组合的次序,层层切分,逐层分析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把每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切分出来。复杂词组的直接成分,有的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还要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所有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

如果谓语动词前面有修饰语,后面有宾语,例如“必须学习英语”这个词组,怎么划分层次呢?是先划为偏正还是先划为述宾呢?我们提倡先划为偏正,然后再划为述宾,前面如果有多个不是并列性质的修饰成分,要分别在不同层次划分出去。

如果词组是个歧义词组,就要通过分析把不同的意思显示出来。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热爱人民的好总理、热爱人民的解放军等。

2、组合的递归性:语法基本结构类型可以层层嵌套,扩展,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掌握语法结构的递归性,可以套用有限的规则造出许许多多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来。如“他拍的电影我知道人人都喜欢看”这个句子先后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了四次主谓结构。

第三节聚合规则

一、词类

1、什么是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把语言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词聚合在一起,归为一类,并给以一个名称,这样从语法角度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就是词类。例如“书”可以作宾语,是名词,“打”可以作谓语,是动词。相同词类语法功能都近似,可以替换而不会改变语言的结构特点。所以词类实际上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聚合群,同一词类的词都具有聚合关系。例如表示事物观念名称的词,我们叫它为名词,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汉语中如此,英语中也是如此。

2、常见的词类

前面讲过,语言里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这只是比较粗的分类.实词和虚词分别又可以分成一些具体的词类.一般来讲,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等,虚词可以分为介词、连词、语气词等等.

3、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句法功能标准.一般认为,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其中功能是实质标准,其余两个是参考标准.

1)功能标准:

A)什么是词的功能:指的是词的句法功能,既词在句子结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包括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是词的语法特征的本质体现.

词的组合能力就是一些词能和哪一些词相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相结合.例如,汉语里能够在前面加数量词组,但是一般不能在前面加副词的词,一般都是名词.

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指的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分布能力.不同类别的词在句法结构当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例如,汉语当中的名词经常在主谓结构中充当主语,在动宾结构中充当宾语.

B)功能标准的意义:一般说来,在具体语言中,根据句法功能标准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与根据词的形态标准和意义标准划分出来的类别是一致的.但是,当参考标准不起作用的时候,功能标准是起决定作用的标准.例如,在英语中,按照形态变化,"man-men","child-children","table-tables"分别是三种不同的类型,看不到相同的语法形式,但是根据功能标准,他们

都属于名词.

2)形态标准

A)什么是形态:词的形态是词的不同语法意义体现在词的形式上面的标志,它是词的词法形式特征,又叫做"词形变化".

B)形态标准的意义:对于有形态变化的词,可以将形态变化作为划分词类的直观的参考标准.例如,可以把具有性,数,格等语法范畴的形态变化的的"词"归为名词,而把具有"时,体,人称,式,态"等变化的词归为动词.

但是,只靠形态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即使时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比如俄语,也有相当数量的词没有形态变化,例如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另外,世界上还有许多语言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对于这些语言,形态变化标准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对于汉语这种基本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只能根据句法功能标准来划分词类.

C)意义标准

一般说来,同类的词不仅在语法上具有相同的特征,而且在词义方面也存在相同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通常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状态等.根据意义划分词类是传统的做法,教学语法中有的还采用这种方法.但是,根据意义来划分词类是很成问题的.

因为,意义相近的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类别,而属于同一语法类比的词,其意义差别可能很大,甚至毫无共同之处.例如,"忽然"和"突然"意义相近,但是功能差别很大,我们可以说"突然事件""很突然",却不能说"很忽然""忽然事件",因此二者的语法类别不同,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副词.又如"属于,存在,可以"等都是动词,但是在意义上却没有共同之处,也并不都表示行为动作.

4、词类划分的相对性

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词可以同时具有几种词类的特点,这在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例如:

好领导(领导,名词);不领导(领导,动词)

没有电(电,名词);电人了(电,动词)

其次、不是某类词中的每一个词都具有该类词的全部特点,例如,在英语中,名词的复数一般是在原形后面加上词尾-s或者-es,但是,有一些采用的是内部屈折,如goose――geese等,有些是异根(I――we),有的是零形式(sheep――sheep),有的加上另外的词尾(child――children).

第三、某一类词中的有些词还会有自己的特点,例如汉语的趋向动词,如"送来","扒下","看出","端上来","传下去"等中的"来,下,出,上来,下去"等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作补语.这种特点是其他语言中的动词所不具备的.

第四、词类的划分还有民族特点,每种语言虽然都有词类,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其词类的种类,数量等,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汉语中有量词,使用广泛,而英语中则没有,只有个别的词起到相当于汉语量词的作用,远不能形成一个词类.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

二、形态

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词的形态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可以表示多方面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在具体的句子中必须表明是单数还是复数,否则就不能进入组合结构。这样就对词形变化提出了要求,非变不可。词形变化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几个方面。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比如英语形容词bad(坏的)的语法意义是原级,worse的语法意义是比较级,worst的语法意义是最高级,把这三个级的意义概括为一类,叫做“级”,这里的级就是语法范畴,是对形容词几种级的语法意义的概括性称呼。所以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具有上下义关系,语法意义隶属于语法范畴。

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如单数和复数都是数;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

(1)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如俄语、德语的名词和形容词有阳性、阴性、中性的语法范畴。

(2)数。数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如英语、俄语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

(3)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如俄语的名词、代词有六种格,名词作主语时用主格,作定语用属格,作宾语用宾格,作前置词宾语时用前置格,等。

(4)体。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如英语动词有一般体、进行体、完成体的变化。

(5)时。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英语动词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变化。

(6)人称。人称是指跟说话者的关系。有的语言中随主语的人称不同动词会有不同的形式。

(7)态。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有的语言中动词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8)级。指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第四节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1、变换

变换(transformation),又叫句式变换,指的是通过对某些句法成分进行删除,添加,替换或移位,对语法格式(句式)进行有规则的变化.变换分析能够超越一个句式的范围,揭示有关句式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揭示句发同义和句分多义有重要的作用。

2、变换分析所遵循的原则

1)一定要形成一个变换矩阵——原句式矩阵+变换式矩阵,例如

病人在床上躺着――> 病人躺在床上

孩子们在门口坐着——> 孩子们坐在门口

张三站在门外——> 张三站在门外

(A式:NP+NPL+V+着——> B式:NP+V+在+NPL)

2)各个原句式之间在语义关系上必须一致,请看下面这几个变换是否和1)属于同一个变换类型:

书(受事)在地上堆着——> 书堆在地上

饭(受事)在桌子上放着——> 饭放在桌子上

3)变换式与原句式之间,其同现的共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相同.请看下面这几个变换是否和1)属于同一个变换类型:

他在马背上(动作发生的场所)跳着——> 他跳在马背上(位移的终点)

他在墙上(动作发生的场所)画着——> 他画在墙上(动作结果的目的地)

3、变换分析采用的手段:变换分析主要采用移位,删除,添加,替换,复写等几种手段.

1)移位:XY——>YX,例如:

bring in the man ——> bring the man in

给他一本书——> 一本书给他

2)删除:XY ——>X,例如:

you buy the book ——> buy the book

给他一本书——> 给他本书

3)添加:X ——>XY,例如:

They come ——> They don't come

他吃——> 他不吃

4)替换:X ——>Y,例如:

I like me ——> I like myself

墙上挂着一幅画——> 墙上挂了一幅画

5)复写:X ——> XX,例如:

They have no classes today. ——> They have no classes today, do they

你去北京——> 你去北京不去

4、变换和句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以及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变换和变换规则(见教材)。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1、句法同义

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

试比较下面的几个英语例子:

(1) John opened the door with the key.

(2) John used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3) The door was opened by John with the key.

(4) It was John that opened the door with the key.

四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格式不同,但是都表示"施事(John)-动作(open)一受事(door)-工具(key)"这样的语义结构.如果把"John"换成"Tom",把"open"换成"cut",把"door"换成"rope",把"key"换成"knife",我们同样可以造出四句一组的同一语义结构的句子来.可见同义关系不是具体句子间的关系,而是句子格式间的关系.

2、变换和句法同义

作为一种句法手段,变换可以通过移位,添加,删除和替代等句法规则把语义结构相同的句式联系起来.处在同义关系中

的若干格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互相变换.例如汉语下列格式:

(1) 我们去过天坛了. (2) 天坛我们去过了. (3) 我们天坛去过了.

(1),(2),(3)语义结构相同,都表示"施事(我们)-动作(去过)-处所(天坛)"这样的语义结构.我们可以把(1)看作基本式,把(2)和(3)看作由(1)推导而来的派生式,在基本式(1)上应用"移位"规则可以得到(2)和(3).

从基本式推导出派生式,比较简单的情况是推导时只应用一条规则,而复杂的情况则是需要应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规则.例如汉语下列格式:

(4) 老张用这个箱子装书.

(5) 这个箱子老张装书.

(6) 老张装书用这个箱子.

(7) 装书老张用这个箱子.

(8) 这个箱子老张用来装书.

上面(4)-(8)五个句子的语义结构都是"施事(老张)-动作1(用)-工具(这个箱子)-动作2(装)-受事(书)".可以把(4)看作基本式,其他均为派生式.从(4)到(5)的推导过程是,先应用"删除"规则删去"用",然后应用"移位"规则把"这个箱子"移到句首.把(4)中"装书"整体前移,可以得到(6)和(7).把(4)中"装书"整体前移,再应用"添加"规则添加"来",可以得到(8).

可见,变换把结构意义相同的句式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它们之间相互沟通的关系,打破了孤立地研究一个一个句式的局限,开阔了句法研究的视野.在实践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语言的人可以用它来扩大练习造句范围,掌握成套的句式;使用语言的人也可以在由变换关系的句式中挑选合适的句式,以提高表达的效果。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1、句法多义

句法多义又叫句法歧义,指的是一个句法结构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例如汉语"狗找到了"这个组合既可以表示"人们找到了狗",也可以表示"狗找到了东西","狗"可以有两种结构意义,既可以表施事,又可以表受事.

2、变换和句法多义

通过变换,可以分化句法多义,并且可以分化层次分析法所无法分化的句法多义.

进口彩电出租汽车补充材料

学习文件出口设备参考资料翻译小说

对于上面这些结构,既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定中关系.但是,利用层次分析法无法将这两种意思分化出来.但是,采用变换,就可以将这些语法结构表示的句法歧义分化出来:

进口彩电→ 进口彩电买到了进口彩电→进口了彩电

出租汽车→ 出租汽车找到了出租汽车→出租过汽车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送到了补充材料→补充过材料

学习文件→ 学习文件拿到了学习文件→学习着文件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寄到了参考资料→参考了资料

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世界语言概况

目前世界上的语言,据统计有五千多种,经过研究的只有大约有五百多种.使用人口超过一百万的语言只有140种,其中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十二亿);

所有语言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但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划分为几种类型,这就是语言的分类.语言的分类可以有两个标准:语言的英语法结构特点和语言的来源.前者叫语言的类型分类,后者叫语言的谱系分类,又叫发生学分类.

二、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1)孤立语:又叫词根语.汉语属于这种语言类型.那么,孤立语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呢大家根据汉语的特点,来想一想孤立语的特点主要是很少有词形(形态)变化,词序严格,用词序和虚词来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例如:

我打了他。

他打了我.

"我"和"他"作主语和宾语时,词形不变.在英语中,代词的主语和宾语要发生形态变化.

再如,"我的桌子",用虚词"的" 表示领属关系.在英语中,可以用"my desk",词形发生来变化.

属于孤立语的有汉语,缅甸语,越南语,壮语,苗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之一是利用词的屈折(包括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作为主要语法手段来表示词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复数可以通过内部屈折(goose-geese),外部复加(table-tables,child-children)等来表示.其次,屈折语

的一个词尾(变词语素)有时可是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书上举了俄语中的例子(P121),英语中有没有一个词尾表示几种语法意义的例子 "visits"中的-s就表示第三人称,现在时,单数三种意义.怎样分析这三种语法意义 (I vist,he visited,they visit).

同一种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尾甚至语法手段来表示(例如英语中的复数).另外,屈折语的词尾必须和词干根结合在一块才有意义,脱离词干,词尾就不能独立存在.例如,英语中的-ed就不能单独存在.

属于屈折语的有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

3)粘着语:粘着语的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附加成分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一种语法意义也由一种附加成分来表示,词根和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属于粘着语的有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等.

4)复综语,又称多式综合语,合体语,编插语.它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就是一个句子,而这个词又是由各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北美的印地安语多属于复综语.例如:

I-n-i-a-l-u-d-am

"我把它交给了她"

其中-d-是中心词根,表示动作"给",I-过去时;n-第一人称施事"我";i-直接受事宾语"它";a-受事宾语"她";l- 表示前面的a是间接宾语;u表示后面的d是施动;-am后附成分表示动作的目的.

根据语法结构,只能对语言进行大致的分类.事实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种语言类型,而没有其他类型的特点.例如,属于词根语的汉语当中也有内部屈折,也有外部附加,而典型的屈折语,如俄语,有时也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词语词之间的关系.

三、语言结构不能分优劣

不同结构类型的语言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能够满足说这种语言的人的交际的需要.

四、语言的普遍特征

1、语言的结构特征

2、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教学目的:掌握词汇学、词义学、语用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辨析和解释词义,并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用词能力。

教学重点:基本词;多义词;同义词;词语的搭配;词义和环境。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

一、基本词和一般词

基本词和一般词是从使用角度划分的,使用普遍而稳定的词是基本词,使用面较窄,不太稳固的词是一般词。

1、基本词:它是词汇中的核心,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普遍性(全民):即基本词的使用十分普遍,具有全民性,而且不分地域,不分阶层、阶级、男女老幼,全民普遍使用。如:自然现象、家畜名称、人的肢体和器官、亲属、方位、时令、数目、劳动工具,以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等等。如:“天、地;马、牛;父母、妻子;眼、手;上、下;春、秋;一、二;刀、斧;睡、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

第二、稳固性:基本词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如甲骨文中就有了“牛、羊、马、鸡”等词。

第三、能产性:基本词具有非常强的构成新词的能力,一些常用的基本词,往往能同别的成分一起构成数十,数百个词。它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很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参与构词(合成词)时一般要由词降格为语素。如:手笔、手表、手册、手段、手法、手稿、手工、手脚、手枪、手软、手势、手术、手头、手腕、手续、手艺、手指、手足、帮手、插手、打手、敌手、动手、放手、分手、扶手、高手、歌手、拱手、挥手、还手、棘手、扒手、抢手、杀手、凶手、援手……。上面的“手”已经降格为语素了。

基本词的三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它的普遍性、全民性,又必然要求稳定性;具备了全民性与稳定性特点,人们在构造新词时自然又把它作为首选材料,因而又使得基本词具有了能产性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基本词的能产性又进一步强化了全民性、稳定性特点。这样,三个方面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使得基本词在语汇系统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一般词的构成:它是语汇中除基本词以外的那部分词。同基本词相比,它的范围要大得多,而且常常处于变化之中,不具有基本词的三个特点:不是全民常用;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它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它包括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等:

A、新词:知识经济、纳米;

B、古词:兹、之;

C、外来词:肯德基、热狗;

D、行业词:备课、板书;

E、方言词:弄堂、胡同。

二、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义是人们对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因此,每个词的意义都是在概括,每个词的意义都是概括的,即使像“鲁迅”这样的专有名词,也具有概括性,它概括了各个时期的、各种身份的鲁迅,比如说少年鲁迅、中年鲁迅、知识分子鲁迅、文学家鲁迅等等。概括性是词义最为突出的特点。词义的概括性特定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要分别弄清这三方面的内涵。

1、一般性:词或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它有一个所指的范围,另一方面是它所指称的东西具有共同的特征。在分类过程中,人们所着眼的是一类事物内部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而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了。具体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如果名称相同,它们就是一种东西。如“鞋”的词义是:“穿在脚上起保护作用、走路时接触地面的东西。”这个意义就是从皮鞋、布鞋、棉鞋、平底鞋、高跟鞋、球鞋、旅游鞋、拖鞋等各种具体的鞋子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各种鞋所共同具有而他类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而各种鞋在材料、款式、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则被舍弃了。这样,各种各样的鞋就都可以用“鞋”这个词指称,而其他事物,如靴子、袜子等则被排除在外。

2、模糊性: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只限。如“学者”一词,注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那么究意取得多大的学术成就才称得上是“学者”,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有量化的标准,也就是说学者和非学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绝对的界限。特别是那些反映程度差别的词语,意义的模糊性就更大,如“高”,人的身高达到多少才可以开始算高,如果身高1.8米可以算高,那么1.79米呢?1.78米呢?1.77米呢?……人们对身高的的“高”只有大致的标准,说不清楚高与不高的绝对分界处在什么位置。类似的词语如“大、小”、“长、短”、“粗、细”、“多、少”、“远、近”、“胖、瘦”、“美、丑”、“好、坏”、“冷、热”等也是如此。

3、全民性:词义是全民性的,没有阶级性。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而不是阶级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这是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必须服从的一个前提。“人、军队、监狱”的阶级性,对于语言来说,就像不同的颜色、形状对于“苹果”一词的意义一样,在概括的时候是可以舍弃的。

三、词义类型

1、词义: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2、词义类型: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这在前一章中已经作了分析。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这是本章所要研究的对象。

(1)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因而人们称这种词义为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的核心部分。(2)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如“诞辰”、“磋商”、“会见”等带有庄严、庄重的色彩,“扒手”、“可恶”等带有使人厌恶的感情色彩。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如“爱护”、“聪明”、“成果”等是褒义词,“结果”、“保护”等是中性词,“庇护”、“狡猾”、“后果”等是贬义词。

四、词义和语素义

语素义不能独立表示概念,词可以独立表示概念,所以语素只能构词,不能构成句子,而词可以构造句子,能独立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词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义的融合。只有词根和词缀两种语素可以构成词汇意义,词尾不能构词,不能构成词汇意义,只能表示语法意义。词义同语素义的联系有意义一致和意义不一致两种情况。在合成词中,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在形成词义的过程中,参与构词的每个语素都贡献了意义,但在整个词义中,语素义要么失去了独立性,要么已经相互融合淹没,看不出原貌来了。如“白菜”,并不能把两个语素义相加来理解词义,换句话说相加所得到的意义并不是词义。

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1、单义词:是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像“桌子”、“马”等都是单义词。科学术语都是单义的,并且没有各种附带色彩,如“辅音”、“音位”等。一般新词也是单义词,如“光盘”、“互联网”等。

2、多义词:与单义词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多义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

多义词产生的原因。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让一个词兼表几个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这符合经济的原则。词义的模糊性也可以满足语言的这个要求,因为一般词的意义不需要像科学术语那样界限明确,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向外延伸它的功能,这使它能够兼表有关的事物,从而具有多个意义。

多义词概括反映互相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如“火”有以下一些义项:

(1)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点火、着火;

(2)指枪炮弹药:火器、火力、开火;

(3)形容红色的:火狐、火鸡;

(4)比喻紧急:火速、火急;

(5)怒气:心头起火、好大的火儿;

(6)发怒、生气:他火了、惹火了我;

(7)中医指引起发炎等症状的病因:上火、败火。

从(2)—(7)六项意义都是在(1)的基础上形成的。

2、多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以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隐喻: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例如“包袱”,本义是包裹,派生意义是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负担;又如“小鞋”本义是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是指暗中给人的刁难或施加的约束、限制。这就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的。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又如“香花”指健康的文艺作品,“天堂”指具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地方,“近视”指目光短浅等。其实词义的比喻引申,就是一般现代汉语教材上所说的比喻意义,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有一种比喻关系,比如“香花”派生义指健康的文艺作品,就是隐喻。

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例如“香花”本义指有香味的花,这种花可以养人,给人以享受,而健康的文艺作品也具有香花的这种功效,由于这种相似性,香花就派生出了健康的文艺作品这样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比喻方式来解释派生义产生的途径:健康的文艺作品像香花。这种联系,最初往往是个人偶尔一用,后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家都这样使用,比喻的临时意义就固定在一个词语中,这个词语就多了一项意义,成为多义词了。这种从个人使用到社会使用的例子,最典型的莫如“包袱”,这个词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裹和包东西的布,毛泽东发表了一片著名的文章《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文章中用“包袱”比喻思想上的负担,后来这种用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于是“包袱”一词就产生了一项新的意义。

(2)换喻: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例如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二者经常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红领巾”一词通过换喻获得了“少先队员”这个派生意义。又如“青衣”,本义是黑色的衣服,戏剧中有种女角常穿黑色衣服演出,于是青衣就成为戏剧中旦角的一种,从指衣服派生到指角色名称了。“方丈”本义是一丈见方,派生义指寺庙的住持,因为住持经常住在一丈大小的房间办事,二者相关,所以通过换喻方式获得了派生义。这样的词语还有“而立、不惑、花甲、古稀、泰山、东床、胡子、出恭、解手、推敲、烽火、铁窗”等。

换喻其实就是借代引申,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而不是相似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借代意义,由于这种联系是家常性的,看见已,很自然就想到甲,于是乙就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指代甲的意义,例如前面说的“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就是非常典型的换喻,因为红领巾和少先队员之间是一种相关关系,红领巾是少先队员之间有一种联系,就用来代指少先队员。又如“东床”指女婿,“泰山”指“岳父”,也是一种换喻,不然你无法从字面解释这两个词的意义同语素的意义的关系。

对于这些词语,其意义与本义的联系理解,必须了解一定的背景、来源,单纯从字面上很难推敲出词义来。例如“解手”一词的意义与古代押解犯人有关,犯人在从一个地方发配到另一个地方时,双手是带着枷锁的,而要大小便时,就要差役将手上的枷锁解开,这样,解手就逐渐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产生了派生义。同样表示大小便的“出恭”一词,是从“出恭入敬”简化而来的。据说明朝考生应试过程中,如果要上厕所,获得准许后,手上举一块牌子出入,上面写着“出恭入敬”四个字,后来人们就用上面的“出恭”二字表示大小便的意思。又如“而立、不惑、知天命”分别表示30岁、40岁、50岁,这是因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样的话,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一段话演化出了三个表示年龄的词语。所以通过换喻方式获得的派生义和本义之间有一种相关连的关系,与隐喻的相似性不同,不能用比喻格式来理解。

3、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如“一把刀”(“把”是量词)、“把灯点上”(“把”是介词)“一匹白布”(“白”是形容词)、“白吃白喝”(“白”是副词)“把花别上”(“别”

是动词)、“别说话”(“别”是副词)。上面的“把”、“白”、“别”都是同音词。

二、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

1、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义词的各个成员所指称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是重叠的或大体重叠的。

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义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情——事故”、“批评——批判”;

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结”、“成果——后果”;或者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天——谈话”;

第三、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

产生同义词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同一种现实现象需要用不同的词来概括反映呢?理由有:A、若干个同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然一致,或基本一致,但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因而在理性意义上表现出来细微的差别。如“阡陌”一词,现在的意思是:“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原来“阡”指田地中间南北方向的小路,“陌”指田地中间东西方向的小路。B、由于词是被人们在交际中运用着的,所以往往渗透着人们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因此,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褒有贬。如“儿化”一般带有喜爱的色彩。如“小孩儿”就带有“亲切、喜爱”的色彩。C、不同的交际场合也要求使用不同色彩的词,或正式庄重,或通俗随便。所以词在运用的范围方面有些多用于书面语和庄严的场合,有些多用于口语。如“父亲”“母亲”和“爸爸”“妈妈”,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这些都可以使同义词具有不同的附加色彩。

注意:A、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它大多是借用方言或外语词的结果。如“玉米”和“六谷”,“公分”和“厘米”。B、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开来。“上下位关系”由指称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大类事物中某一小类的词来反映,如“昆虫”和“螳螂”。“包含关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一部分的词来反映,如“柜子”和“门”,上述成对的词都不是同义词。C、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语言中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如“开”,表示“打开”、“张开”,与“关”、“闭”、“合”构成反义词;表示“舒张”如“花开了”,与“谢”构成反义词;表示“驱动”,如“开车”,与“停”构成反义词;表示“解冻”,如“开冻了”,与“封”构成反义词。D、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如“改善”、“改正”、“改进”、“改良”这一组同义词,搭配的对象就各不相同,“改善”常与“关系”、“生活”、“条件”搭配;“改正”常与“缺点”、“错误”搭配;“改进”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改良”常与“品种”、“产品”、“土壤”搭配。

2、反义词:

(1)定义:意义相反的词。

(2)类型:A、相对反义词:它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如“高”“低”可以插入“中”,“反对”和“拥护”可以插进“弃权”。B、绝对反义词:它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如“生”和“死”,没有第三者。“动”和“静”也是如此。

同义词和反义词是语言社会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聚合。

三、义素

1、义素:它是词义的构成单位,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结构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义素构成的,这些义素合起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又如:

电灯:用具,发光,用电能。

油灯:用具,发光,用油作燃料。

椅子:家具,供人坐,有腿,有靠背,一人坐。

长凳:家具,供人坐,有腿,无靠背,几人坐。

义素分析必须确定对比词群,这群词必须具有共同义素,这样才能进行比较,如“女孩”与“女子”比较,在“成年”这一义素上有差别,“女子”与“男子”比较,在“性别”这一义素上有差别。义素分析对于分析同义词的意义差别,正确使用词语组合具有积极意义,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机器翻译等,更需要细致的义素分析。

多义、同义、反义等都是词义的一种聚合类型,着眼于词内(多义)或词间(同义、反义)的意义关系。词义的聚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类型,这就是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找出最小的意义构成成分,人们将它称为义素。(语音有音素,词汇有语素)这样,有相同义素的一组词就可以形成一个聚合群,犹如有同一区别特征的音位,可以形成一个音位聚合群一样。

四、语义场

即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如“青菜、萝卜、西红柿、马铃薯、芋艿……”聚合在一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09年01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的各种语言中来自于古斯拉夫语的是(C ) A.拉丁语B.德语C.保加利亚语D.罗马尼亚语 2.在中国教自幼讲藏语的藏族孩子学汉语,这属于(D ) A.来源语教学B.基础语教学C.第一语言教学D.第二语言教学 3.提出语言决定思维观点的学者是(A ) A.萨丕尔B.洪堡特C.乔姆斯基D.利奇 4.舌位后高圆唇元音是(B ) A.[i] B.[u] C.[y] D.[o] 5.汉语北京话的语流中,“慢慢儿”的实际读音是[maimar],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A )A.异化B.弱化C.同化D.强化 6.下列各项中属于惯用语的是(B ) A.众人拾柴火焰高B.一把鼻涕一把泪C.醉翁之意不在酒D.过河拆桥7.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单纯词的是(B ) A.蜘蛛沙发teacher B.玻璃芙蓉dogs C.猩猩仿佛unhappy D.爸爸桌子worked 8.乔姆斯基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A )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语言哲学C.历史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9.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 ) A.感性思维B.逻辑思维C.发散思维D.推理思维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B ) 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 B.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 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11.下面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借词的是(B ) A.狮子超级市场马力 B.葡萄巧克力克隆 C.德律风热狗黑匣子 D.钢琴塔拷贝 12.声音的高低决定于(A ) A.频率的大小 B.声波的形式 C.气流的强弱 D.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经济学说史章节课后答案及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1、西尼尔的价值论 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2、节制论 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论。节制是指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因此,西尼尔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 3、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他说:“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4、工资基金论 约翰·穆勒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

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5、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 凯里认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再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可能交换到比再生产时所需费用更多的价值量。因此,生产费用不再是价值的标准,而价值则是由再生产费用决定的。再生产费用包括人类在控制自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生产资料,以及耗费的劳动。因此,再生产费用也就是由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组成。 6、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 巴师夏认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世界上第一次有价值观念这样一种情况:某人对他兄弟说:‘你替我做这事,我帮你做那事’。他们两人都同意了,因为这时人们第一次可以说:两项交换的劳务价值相等。” 课后答案 1、简评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西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所依据的一般事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就是出于人们按照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在西尼尔看来,上述四个基本命题中,第一个命题是意识的问题。它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万有引力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一样。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解。西尼尔对政治经济学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和论述只不过是旧的功利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萨伊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其中关于生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适销对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增加财富生产,集中劳动和其他生产手段的力量,促进生产的发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能够有不一样的变异、不一样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能够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能够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够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确定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01汉语言文学本科—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20分) 1、索绪尔 2、《马氏文通》 3、条件、自由 4、语素、固定短语 5、图画、线条 6、交际功能、文化录传功能 7、洋泾浜8、汉藏语系、印欧语系9、历时 10、职业11、慷慨原则、谦逊准则、同情准则 12、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 1、C 2、A 3、C 4、B 5、D 6、A 7、A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对语言进行管理而开展的各种工作的统称,又称为语文建设。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3、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4、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 5、语用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语境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科学。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1、符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它的音义关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系统性。一是语言具有层次性,二是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生成性。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及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民族性。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特色。 2、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它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是: 层次性。语义场有大有小,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汇集为较大的语义场。 系统性。属于同一级语义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 相对性。一个词语属于哪个语义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规约性。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会妨碍交际。 抽象性。语法是不能直接被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隐藏在具体的言语活动和作品之中。 生成性。语法规则能指导人生成和理解无限多的新话语。 4、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 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心理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因素。 5、真实原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适量原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不多不少,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也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相关准则。要求所话的话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五、论述题(每个10分,共20分)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二者有何差异?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的大脑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运用在特定情景能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二者的差异表现在: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言语是具体的,是以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的;语言是全民族共有的,言语是属于说话者个人的,具有个人的说话特点,在特殊的语境中有特殊的用法。语言是规范的,言语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语病或不规范的成分。 2、举例说明文字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表音化。古老的文字都是表意文字。除汉字外,其他的古老文字都已经消亡;当今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表音文字。如受汉字影响最大的日文、朝鲜文也成了表音文字。这说明表音文字是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是今天建立新文字的选择倾向。 线条化。古老的文字直接来源于图画,有很强的象形性。为提高书写效率,文字都朝着越来越抽象化的方向发展,由图画型变成线条型。如汉字。 简便化。文字线条化、表音化本身是文字简便化的表现。而文字在线条化、表音化之后,仍存在简便化的趋势。例如汉字抽象化后,由于原来的笔画数量仍然很多,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断出现简化的俗字。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 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 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 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 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 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 7、 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 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 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 1、 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变革制度结构,就改变了政策含义。现在中国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经济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当初管仲那样积极构建政策来适应他所处时代的制度结构的方法来实行经济改革。 2、 不是考虑经济体的稀缺性,将经济体的更多问题的解释用于调和与宗教的关系,不明白边际效用。 3、 利用惯例、权威来配置稀缺资源不是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而作为一种强权手段,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但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来实现的。 4、 不适当,因为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包含四种分配的方式,这就会使经济学和政治、社会相关,且经济学包含人的种种选择性问题,自然跟心理学有关。 5、 关注生产者和家庭有效管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体社会层面上。 6、 亚里士多德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动力,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活动。他一面认可私有财产的权利,又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7、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26.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7.构成线性系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 28.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色、音重、音长和四个要素。 29.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变体。 30.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3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happinesses中的“happy”是词根,“ness”是,“es”是词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特点。 C. 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得弱了。 D. 没有语言,不会影响人类的思维行为。答案:B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从小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B. 人类能说什么样的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与动物不同。 C. 人的右脑主要控制形象思维活动。 D.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答案: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具有共同特点。 B. 语言符号由形式和内容构成,内容决定了符号的形式。 C. 语音和意义是语言符号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D. 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是互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内容。 答案:C 6. 从组合关系看,句子()与其它三类都不相同。 A. 小王跑得快。 B. 小张跳得高。 C. 小于觉得累。 D. 小刘打得好。答案: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互相影响。 B. 聚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C. 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D. 组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答案: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C.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D. 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于把人和动物区别开。 答案:B 9. 下列各组词语,只有(C)组没有组合关系。 A. 海洋辽阔 B. 认真学习 C. 一个衣服 D. 几个花瓶 10. 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相比较,二者的共同特点是(D )。 A. 开放性 B. 线条性 C. 生成性 D. 任意性 11. 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二层性的核心是( C)。

最新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它解决的是语言的共性问题,所以不同于以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 本课程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论述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功能、发展,以及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这一门课之后,要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奠定基础、提供方法的作用,主要对接基础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提供进行社会调查需要的某些语言学知识和能力,比如用国际音标的识读、标写能力的培养,为方言调查提供前提条件。与学生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的职业岗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密切,对师范生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可以跟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配合,为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等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和技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后续课程: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创建延续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既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形势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首先必须承认,语言学概论就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语言学的入门知识,包括一些基础的概念、基本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进行语言分析手段和技能的训练,包括观察点的选择、分析手段的把握等。另外,经过训练的学生应该建立起一定的观察语言生活的意识和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素养。 具体课程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语法 三、分析题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1)夕阳把远山照得通红 主语谓语 状语中心语 介宾述补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动宾 定中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定中 动宾 2、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我打破了杯子。 1)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我把它打破了。——我打破的是杯子。——杯子是我打破的。…… 2)我打破了杯子。——我没有打破杯子。 3)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了么? (2)我们找到了小王。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2)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没有找到小王。

3)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了?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关心的是他母亲。 ——被关心的人是他母亲 ——关心人的是他母亲 (2)虚构故事吓坏人 ——虚构故事把人吓坏了 ——虚构的故事用来吓唬坏人 (3)咬死猎人的狗 ——狗咬死了猎人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4)鸡不吃了 ——鸡不吃食物了 ——我们不吃鸡了 5、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列结构之间的差别。 (1)在池子里洗衣服--在池子里养金鱼 *把衣服洗在池子里——把金鱼养在池子里 *洗衣服洗到池子里——养金鱼养到池子里 这说明“池子里”仅仅是“洗衣服”这个行为的处所,但不必然是“衣服”的处所;与此相反,“池子里”既是“养金鱼”的处所,也是“鱼”的处所。 (2)在黑板上写字——在教室里写字——在火车上写字 字写在黑板上——字写在教室里——字写在火车上 (人呆)在黑板上写字——(人呆)在教室里写字——(人呆)在火车上写字 以上变换说明:(1)“黑板上”是“字”的处所,不必然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教室里”是“写字”的行为发生的处所,但不必然是“字”的处所;(3)“火车上”既是“写字”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是“字”的处所。 五.问答题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本)模拟试卷二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音位的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 4,意音文字 5,亲属语言 二,填空题(10分) 1,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就是. 2,"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3,"瑰"单念时是阴平调,但在"玫瑰"中声调变弱了,念轻声,这种变化是. 4,词的组合有多种类型,例如"看了一本书"是. 5, 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例如汉语,壮语就是. 6,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些词,使用了数千年,如"人","水","火"等,这说明基本词汇具有特点. 7,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具有全民性,这说明词义没有性. 8,书面语是口语的形式,所以它的结构比较严谨. 9,语言的各个构成成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发展最快. 10,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完成语言的统一. 三,选择题(10分) 1, 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结构语言学 B.社会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转换生成语言学 2,下列语言单位,只有是"他去年春天拍摄的那部影片我去年秋天就看了两遍"这句话中的词组. A.去年春天 B.我去年春天 C.他去年春天拍摄 D.那部影片我去年秋天就看了 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 4,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突出对立面. 5,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语言学概论01年考题及答案

2001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B.音素C.音位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B.语法重音C.固定重音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C.是组合,不是成分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C A.理性意义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C.形象色彩不同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B.你去请他比较好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B.字符类型改革C.文字类型改革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B 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C.意译词D.仿译词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01012 总学时:51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类2年级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第3版)

00导言(1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分类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方法:讲授为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明问题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学的建立过程 主要的语言学门类和派别(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主要贡献) 方法:讲授为主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组织教学。 导言部分对课程的内容作一个总体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和已经在一年级学习过的现代汉语课程及正在学习的古代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说明该课程的性质特点,介绍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认识和方法,即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言,同时注重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法;以辩证的方法看待语言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材料分析的方法学习、认识并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文学时期 –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语言学时期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 语言交际的信息论解释: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三、语言学的功用 语言教学 推行语文政策 实际应用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 2.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进行 2.思维的成果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表达与贮存 语言同样也离不开思维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