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锥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

【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称“辽细辛”

【性状】常卷曲成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

【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异型锥管束);嚼之黏牙,有砂砾感

何首乌

【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锥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像山芋)

牛膝

【来源】苋科

【产地】主产河南等地(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多数黄白色点状锥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锥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

【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久嚼麻舌。

银柴胡

【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

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性状】富粉性,形似猪大肠。断面平坦,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

【产地】浙江,“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

苦参

【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

【性状】味极苦

葛根、粉葛

【来源】葛根——豆科野葛干燥根粉葛——豆科甘葛藤干燥根

【性状】葛根——纤维性;粉葛——富粉性

【来源】豆科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

【来源】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

甘草

【产地】内蒙古、新疆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性状】断面纤维性、粉性,具“菊花心”。味甜而特殊。

黄芪

【来源】豆科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

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当归

【来源】甘肃岷县

【采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及裂隙(点状分泌腺),香气浓郁

【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状】按药材形态:羌活:“蚕羌”、“竹节羌”

宽叶羌活:“大头羌”、“条羌”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防风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产地】东北及内蒙(关防己“关药”)

【性状】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断面有裂隙,称“菊花心”,散生棕黄色油点

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北柴胡”

狭叶柴胡——“南柴胡”

北沙参

【来源】伞形科珊瑚菜的干燥根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产地】浙江省“浙八味”

【采收加工】“发汗”

【性状】断面乌黑色,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地黄块根

【产地】主产河南省,“怀药”

胡黄连

【来源】为玄参科胡黄连干燥根茎

【性状】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锥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巴戟天

【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性状】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断面易与木部剥离;去除木心

茜草

【来源】茜草科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呈结节状,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续断

【来源】续断科续断的干燥根

【产地】四川

【采收加工】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内部变绿时再烘干

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状】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

桔梗

【来源】桔梗科桔梗的干燥根

【性状】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金井玉栏”;味微甜后苦

党参

【来源】为桔梗科

【产地】主产于山西(潞州)

【性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白术

【来源】为菊科白术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浙八味”

【性状】棕黄色点状油室散在;嚼之略带粘性。

【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

【性状】断面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朱砂点),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称“起霜”

泽泻

【来源】主产于福建

【性状】粉性,有多数细孔

香附

【来源】莎(suo)草科莎草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

天南星

【来源】天南星科

【性状】直径1.5~6.5cm

半夏

【来源】为天南星科半夏de干燥块茎

【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1.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姜半夏: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法半夏:气微,微有麻舌感

石菖蒲

【来源】天南星科石菖蒲de根茎

【性状】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

川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de鳞茎太白贝母,瓦布贝母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产地】四川、西藏、云南等高海拔

【性状】

松贝(野生品):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

炉贝: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

浙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浙贝母de鳞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浙八味”

【采收加工】直径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贝”。直径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来源】百合科黄精——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性状】嚼之有粘性

重楼

【来源】百合科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de干燥根茎

土茯苓

【来源】百合科光叶菝的干燥根茎

【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润湿后有粘滑感

麦冬

【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de干燥块根。

【产地】“杭麦冬”:主产浙江,质量好“浙八味”。“川麦冬”:主产四川,产量大。【性状】纺缍形,两端略尖,中柱细小

知母

【性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怀药

莪术、姜黄、郁金

姜黄根茎是姜黄、另三个都是莪术。所有块根都是郁金

天麻

【来源】为兰科天麻de块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贵药”

【性状】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鹉嘴状的芽苞,习称“鹦哥嘴”,或为残留茎基;底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茎木类中药(树干、茎藤)

关木通川木通

【来源】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的藤茎。

木通

【来源】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de干燥根茎

【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槲寄生

【来源】桑寄科槲寄生de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桑寄生槲寄生

茎灰褐色或红褐色茎黄绿色或黄棕色

不易脱节,质坚易脱节,质松

叶大而呈黄棕色(卵形或椭圆形) 叶小而呈黄绿色至金黄色(披针形) 味微涩味微苦

大血藤鸡血藤

【来源】大血藤: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习称“红藤”。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性状鉴别】

大血藤鸡血藤

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内嵌入横切面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黄白色的木质部中黑棕色,与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有车轮纹小髓偏心性

{同心性椭圆形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沉香

【来源】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的含树脂的木材

【采收加工】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

【性状鉴别】表面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火试冒浓烟及具强烈香气。

通草

【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

【性状鉴别】体轻,质松软;有银白色光泽,中部有一空洞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

钩藤

【来源】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

【性状】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

石斛

【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de新鲜或干燥茎

铁皮石斛

【来源】兰科铁皮石斛de干燥茎

【采收加工】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

皮类中药

桑白皮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牡丹皮

【来源】毛茛科

【性状】内表面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丹皮酚);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厚朴

【来源】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de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采收】“发汗”

【性状】内表面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断面颗粒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厚朴酚);气香,味辛辣,微苦

肉桂

【来源】为樟科肉桂的树皮

【采收加工】

(1)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浅槽状。

(2)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自然卷曲成筒状。

(3)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性状】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划之可见油痕;断面不平坦,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

杜仲

【采收加工】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内表面红紫色或紫褐色,光滑;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杜仲胶)

合欢皮

【性状】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黄皮树、黄檗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产地】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黄檗以辽宁产量最大。

【性状】川黄柏:纤维性强,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

【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壳,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

【来源】木犀科苦枥白腊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de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状】枝皮:外表面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

干皮:外表面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香加皮

【来源】为萝摩科杠柳de干燥根皮

【性状】有特异的香气,味苦(奶油话梅香)

地骨皮

【来源】为茄科枸杞、宁夏枸杞de根皮

【性状鉴别】易成鳞片状剥落

叶类中药

侧柏叶

【来源】柏科侧柏枝梢及叶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

蓼大青叶

【来源】蓼科蓼蓝de 叶

【性状】偶带膜质托叶鞘

大青叶

【来源】十字花科菘篮干燥叶

【性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枇杷叶

【性状】上表面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

番泻叶

【来源】豆科狭叶番泻叶、尖叶番泻叶de干燥小叶

罗布麻叶

【来源】夹竹桃科罗布麻de干燥叶

【性状】有小芒尖

紫苏叶

【性状】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枇杷叶:蔷薇科枇杷叶

紫苏叶:唇形科紫苏叶

【来源】菊科艾的干燥叶

【性状】上表面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

花类中药

辛夷

【来源】木兰科望春花、武当玉兰、玉兰花蕾

【性状】呈长卵状,似毛笔头

槐花

【来源】豆科槐花及花蕾

丁香

【来源】桃金娘科丁香花蕾

【性状】呈研棒状,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金银花

【来源】忍冬科忍冬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产地】山东、河南

【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密被短毛

款冬花

【性状】菊科款冬干燥花蕾

菊花

【来源】菊科菊花头状花序“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红花

【来源】菊科红花花

【采收加工】夏季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西红花

【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性状】呈线性,三分枝暗红色,无油润光泽

【理化鉴别】水试---放在水中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染水成黄色,柱头膨胀成喇叭状,内有一短缝,散出橙黄色色素,短时间内用玻棒搅动,不易碎。

果实、种子类中药

完整的果穗:桑葚

完整的果实:五味子、枸杞子

果肉:山茱萸

果皮:大腹皮

部分果皮:陈皮

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甜瓜蒂

果实上的宿萼:柿蒂

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橘络、丝瓜

五味子

【来源】木兰科五味子果实→“北五味子”或“辽五味子”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北五味子)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粒

【附注】南五味子:木兰科华中五味子果实

葶苈子

【来源】十字花科种子。独行菜→“北葶苈子”播娘蒿→“南葶苈子”

【检查】北葶苈子的膨胀度应大于12,南葶苈子的膨胀度应大于3。

木瓜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近成熟果实

【来源】宣城宣木瓜

【性状】味酸

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蔷薇科

金樱子

【来源】蔷薇科金樱子果实

【性状】呈倒卵形,表面有突起的棕色小点,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补骨脂

【来源】豆科补骨脂果实

【性状】呈肾形,略扁,具有细微网状皱纹

枳壳

【来源】芸香科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未成熟果实

【产地】江西“江枳壳”

吴茱萸

【来源】芸香科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近成熟果实

【性状】呈五角状扁球形,表面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酸枣仁

【来源】鼠李科酸枣的成熟种子

【性状】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

小茴香

【来源】伞形科茴香果实

【性状】双悬果,背面有纵棱5条;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山茱萸

【来源】山茱萸科山茱萸果肉

【加工】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连翘

【来源】木犀科连翘果实

【采收】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称“老翘”

【性状】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

马钱子

【来源】马钱科马钱种子

【性状】呈纽扣状园板形:一面微凹,一面微隆起,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味极苦,有毒(士的宁、马钱子碱)

牵牛子

【来源】旋花科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种子

【性状】似橘瓣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枸杞子:茄科宁夏枸杞果实

栀子

【来源】茜草科栀子果实(同钩藤)

【性状】气微,味微酸而苦;微甜,有焦糖气

槟榔

【来源】棕榈科槟榔种子

【性状】底部中心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种脐),断面见棕色种皮和白色胚乳呈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果实

【产地】阳春砂:广东(以阳春、阳江产者最著名);绿壳砂:云南南部临沧、文山、景洪海南砂:海南

【性状】阳春砂、绿壳砂:有不明显的三棱,表明密生刺状突起,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海南砂:有明显的三棱,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

草果

【来源】姜科

【性状】具三钝棱,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豆蔻

【来源】姜科白豆蔻、爪哇白豆蔻果实

【产地】白豆蔻——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爪哇白豆蔻——印度尼西亚

【性状】表面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横;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益智

【来源】姜科成熟果实

全草类中药

麻黄

【来源】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de 草质茎

【采收】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嫩的茎)

【性状】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

广金钱草

【来源】豆科广金钱草de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

金钱草

【来源】报春花科过路黄de干燥全草

【性状】叶片水泡后,透光可见黑色或棕色条纹

广藿香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广东石牌和海南省

【性状】茎略呈方柱形,表面被柔毛(唇形科特点)。叶对生,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半枝莲:唇形科半枝莲全草

薄荷

【来源】唇形科薄荷地上部分

【产地】江苏(太仓)

【性状】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辛凉(薄荷醇)

肉苁蓉

【来源】列当科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

【性状】表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

穿心莲

【来源】爵床科穿心莲地上部分

【性状】节稍膨大,味极苦(穿心莲内酯)

茵陈:

【来源】菊科滨蒿、茵陈蒿地上部分

【采收】春季“绵茵陈”;秋季“花茵陈”、“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花茵陈:茎被短柔毛,叶两面密被白色柔毛

【来源】菊科黄花蒿地上部分

大蓟

【性状】叶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小结:

唇形科:茎四方,叶对生,气芳香

药物: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半枝莲、香薷

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产地】四川、青海、西藏等

【性状鉴别】虫体形似蚕,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头部红棕色,尾如蚕尾。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

【产地】云南“云苓”质量最好

【采收】堆置“发汗”

【性状鉴别】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能沉于水。断面颗粒状,有的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黏牙。

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de干燥菌核。

【性状】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略呈颗粒状,能浮于水面。气微味淡。

树脂类中药

树脂的分类

单树脂类(酸树脂:松香酯树脂:枫香脂、血竭混合树脂:洋乳香)

胶树脂类(树脂与树胶:藤黄)

油胶树脂(挥发油、树脂、树胶:乳香、没药、阿魏)

油树脂(树脂、挥发油:松香脂、加拿大油树脂)

香树脂(树脂、挥发油、游离芳香酸:苏合香、安息香)

乳香

【来源】橄榄科卡氏乳香树树干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产地】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性状】滴乳状,黄白色,断面蜡样或玻璃样光泽,燃烧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与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

【来源】棕榈科麒麟果实渗出的树脂加工

【性状】表面暗红色,附有因摩擦而产生的红粉,碎表面红色粉末砖红色,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软化

其他类中药

海金沙

【来源】海金沙科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状】体轻,手捻之有光滑感,易由指缝滑落,撒入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时才逐渐沉入水底;燃烧时,发出爆鸣及闪光

青黛

【来源】爵床科马蓝、蓼科蓼蓝、十字花科菘蓝的叶或茎叶经过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呈极细深蓝色粉末,微有草腥气(1火试:用火灼烧可产生紫红色的烟雾。2滴加少量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3水试:体轻,能浮于水面,不染水成蓝色。)

儿茶

【来源】豆科儿茶的去皮枝和树干的干燥煎膏,习称“儿茶膏”(黑儿茶)

【加工】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有细孔,遇潮有粘性,味涩、苦、略回甜

冰片

【来源】天然冰片从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干中蒸馏提取,习称“龙脑冰片”

机制冰片是用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

【性状】有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五倍子

【来源】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倍蛋蚜或蛋铁倍蚜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

红麸杨.的叶片上所形成的虫瘿

【性状】置沸水中煮或蒸至外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

【性状】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

动物类中药概述

①全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土鳖虫、斑蝥、海龙、海马、金钱白花蛇、蕲蛇、乌稍蛇、蛤蚧;

②角骨类:鹿茸、鹿角、羚羊角、龟甲、鳖甲;

③贝壳类:牡蛎、石决明、珍珠母;

④脏器类:蛤蟆油、熊胆、紫河车、鹿鞭、鹿胎;

⑤生理或病理产物:(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猴枣、马宝、狗宝、蝉蜕;(生理产物)蝉蜕、蜂房、蚕沙

⑥分泌物或排泄物:麝香、蟾酥(分泌物)、五灵脂(排泄物);

⑦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血余炭等。

【性状】第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习称“白颈”。

石决明、牡蛎

【来源】贝壳。

海螵蛸

【来源】无针乌贼或金乌贼干燥内壳

桑螵蛸

【来源】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分别称“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

土鳖虫

【来源】土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斑蝥

【性状】背部有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有特殊的臭气

蜂蜜

【性状】放久或遇冷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

海马

【性状】“马头、蛇尾、瓦楞身”

蟾酥

【性状】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滴水:泛出白色乳状液隆起

龟甲

【性状】乌龟的背甲及腹甲(边圆)

鳖甲

【性状】鳖的背甲(边刺)

蛤蚧

【产地】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主产于广西。(不可水洗)

【性状】无眼睑,口内无异型大牙。背部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散在(进口蛤蚧多砖红色),尾与体几乎等长,有明显的银灰色环带6-7条

金钱白花蛇

【来源】银环蛇的幼蛇或成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前者称“金钱白花蛇”,后者称“白花蛇”。【性状】背部黑色,有白色环纹45-48个。黑白相间,尾下鳞单行

蕲蛇:

【来源】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习称“大白花蛇”。

【性状鉴定】

呈圆盘状。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翘起,习称“翘鼻头”。

背部浅棕色,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斑纹,“V”斑纹,习称“方胜纹”。

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

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珍珠佛甲尾”

乌梢蛇

【性状】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纵贯全体的黑线,脊部高耸呈屋脊状,称“剑脊”,尾下鳞双行

僵蚕:蚕蛾科昆虫家蚕的4~5龄幼虫因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虫体。

麝香

【来源】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性状】有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或“云皮”。麝香仁呈不规则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鹿茸

【来源】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

【性状】

①花鹿茸、锯茸:“二杠”-具1个侧枝者,“三岔”-具2个侧枝

②砍茸: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1对弧形骨,“虎牙”

③马鹿茸: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等

牛黄

【来源】牛的干燥胆结石。胆囊中“胆黄”“蛋黄”,胆管中“管黄”,肝管中“肝黄”

【性状鉴别】

“蛋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乌金衣”。断面有细密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不黏牙。

染甲法:少量牛黄湿润,涂抹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染甲),有清凉感透入指甲(透甲),擦去后指甲仍为黄色(挂甲),色久不褪着为正品。

羚羊角

【来源】牛科赛加羚羊雄兽的角。主产于俄罗斯。

【性状鉴别】除顶端光滑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刚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1条略呈扁三角形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矿物类中药

矿物生药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其颜色称为条痕色。

朱砂

【来源】主含HgS

【采收】铁吸尽含铁杂质

【性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忌用火锻烧)

雄黄

【来源】二硫化二砷As2S2

【性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

自然铜

【来源】二硫化铁FeS2

【性状】具条纹,条痕色棕红色或绿黑色,

赭石

【来源】三氧化二铁

【性状】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一面多有圆形突起,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

炉甘石

【来源】碳酸锌

【性状】似蜂窝状,条痕白色,有吸湿性

石膏

【来源】含水硫酸钙(CaS04·2HO)

【性状】条痕白色,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置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变成不透明体

硫磺

【性状】用手紧握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学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柱头 。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菌核 。主要活性成分是 茯苓多糖 。 4.黄柏来源于 芸香 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 小檗碱 。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 果实 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晒干 , 烘干 , 阴干 。 7.附子道地产区 四川 。商品分为 盐附子 、 黑顺片 、 白附片 。主要成分为 乌头碱 。 8.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 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 子芩 与 枯芩 。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主要活性成分是 。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 , 。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 乌金衣 , 层纹 , 挂甲 , 味清凉 等。 13.蛤蚧的主产地 广西 。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 原装血竭 ;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 加工血竭 。 15.枸杞子的主产地 宁夏、甘肃、青海 ,其主要活性成分 甜菜碱 。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 浙江 ,主要活性成分 生物碱类 。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 根及根茎 ,其解毒的活性成分 甘草酸 。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 草质茎 ,主要活性成分 左旋麻黄碱 。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其主要活性成分 。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 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 唇形 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 挥发油 。 22.大黄来源是 蓼科 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双蒽酮甙 。 23.红花来源是 菊 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 根及根茎 ,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 铜皮铁骨狮子头 二、名词解释 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云锦花纹 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乌金衣 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走油 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 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星点 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通天眼 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 13.当门子 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 三、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 C )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D ) A.菊花 B.洋金花 C.丁香 D.西红花 8.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 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 、安徽省 B 、江苏省 C 、江西省 D 、湖南省 10.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 、桑白皮 B 、地骨皮 C 、肉桂 D 、杜仲 12.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D ) A 、大黄素 B 、大黄酸 C 、大黄酚 D 、番泻叶苷ABCD 13.当归主产于( D ) A .四川省 B .青海省 C .甘肃省 D .陕西省 14.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 、牡丹酚原苷 B 、牡丹酚 C 、牡丹酚苷 D 、芍药苷 15.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 B ) A 、小茴香 B 、马钱子 C 、五味子 D 、马兜铃 16.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 、湖南 B 、江西 C 、四川 D 、福建 17.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 、安徽省 B 、江苏省 C 、江西省 D 、湖南省 18.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19.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 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质坚硬,不易折断 20.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气香浓烈,味甜、辣 C.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具分枝状石细胞 25.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 C ) A 、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 、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 、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 、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 、含树脂的茎 B 、香树脂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 b.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野生与家种(牛膝) b.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运输贮藏(细辛) e.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我校在省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种科技教育活动,认真完成《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校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科技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系部按要求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提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督查并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平台的作用。根据我市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我校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平台,组织广大师生投身科学素质提高活动。 二、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活动的影响力2013年1月,中医系2010级中药班51名学生到安国进行《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以及《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实地见习,此次见习虽然

时间短,但同学们收获颇丰,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看、触摸、闻、口尝掌握上百种中药的性状、功效、应用以及原植物的形态特征。 此次活动为中医系举办第三届暑期药用动植物调查活动,月,6年2014. 响应“河北省大学生主题活动”的号召而举办,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校所学《中药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次活动大多数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收到的报告较之去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同学自己动手采集植物,制作标本。 2014年10月,中医系副主任张立新,针推教研室教师杨翠秒参加了由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大型义诊活动。受到了附近居民的热烈欢迎。 2014年11月,中医系中药(营养)教研室组织2013级医学营养班全体学生于11月13日上午赴君乐宝工业园区进行了见习教学活动,本次见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以及了解本专业工作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专业讲授课程教师的参加,也让老师们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运用情况,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5年6月,中医系举行了第三届经络腧穴识记大赛。以比赛形式进行经络腧穴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事实证明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气氛浓厚,结果很令人满意。 2016年11月,我校小水滴爱心联盟社团在图文中心九楼活动室举行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b. 从古本草中发掘;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f. 开发老药新用途;g. 扩大药用部位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 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如黄芩,华山参,沉香 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16.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多轮环状凸起的花纹,木部隆起,是由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17.过桥:黄连根茎上的长而光滑,形如茎秆的节间。 18.铁线纹:人参根上紧密深陷的横状环纹。 19.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 20.枣核艼:人参的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1.狮子盘头:某些根茎类药材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膨大突起,状如狮子头,如党参,三七。 22.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3.马牙嘴:炉贝外面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瘦尖,开口。 24.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5.红小辫:天麻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芽苞,细长皱缩似瓣状。 26.鹦哥嘴: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孢,因头尖色为红棕色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27.圆底盘:天麻底端圆脐形瘢痕,为母麻脱落的疤痕。 28.蛤蟆皮:天麻表面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形似蛤蟆的外皮。 29. 车轮纹: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 二、药材性状特征 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 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 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 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 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 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 7.形似毛笔头辛夷 蕲蛇中的名词:栖息于丘陵或林木繁茂的山区,阴湿地,常将身体盘着,因此蕲蛇俗称“棋盘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翘起,习称“翘鼻头”。背部红棕色,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形成一系列连贯相接的斜方纹,习称“方胜纹”。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的黑斑,习称“连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 200种 四川 —(黄连、附子、川芎、川贝) 云南 —(三七) 甘肃 —(当归、大黄) 宁夏 —枸杞子) 内蒙古 —黄芪 吉林 —鹿茸、人参 辽宁 —细辛、五味子山西 —党参 河南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山东 —北沙参、金银花 江苏— 薄荷 安徽— 牡丹皮 安徽宣城—木瓜 浙江 —玄参、浙贝母 福建 —泽泻 广东 —砂仁 广西— 蛤蚧、肉桂 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丁香—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番泻叶:印度、埃及、苏丹 四.加工方法 (一)植物药类 (1):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晒干或烘干 (2):沸水中微煮堆置土炕里使之“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炕干 (3):剥下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埋藏于稻草内,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4):鲜茯苓堆放在不通风处,用稻草围盖进行“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 后,阴干

中药鉴定学笔记

'. 中药鉴定学笔记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 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 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 (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只有白毛者,以翁名之。”这样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等不同的植物。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据今年的实地调查证实,沙参类有36种,贯众达58种,而历代本草的记载也不尽相同。(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备考试题及复习资料十二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备考试题及答案十二参考答案见尾页 X型题 1. 断面可见数轮同心环纹的药材有 A. 黄连 B. 牛膝 C. 商陆 D. 川牛膝 E. 大黄 2. 产地加工时需要“发汗”的药材有 A. 黄连 B. 玄参 C. 厚朴 D. 杜仲 E. 当归 3. 五倍子蚜虫的寄主有 A. 盐肤木 B. 青麸杨 C. 红麸杨 D. 白杨 E. 红杨 4. 天麻的性状鉴别特征有 A. 断面角质样 B. 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或残留茎基 C. 顶端有瘤状突起

1、更多执业药师考试历年真题、模拟题、讲义请加入2015执业药师考试交流群 416400782 到群共享下载! 2、(2015年)中药师名师通关方案[药事+专一+专二+综合]名师通关方案内容结构:四科(考点全解班+冲刺提分班+考前预测题)课程、讲义、习题、答疑等服务 (选中链接,点击“打开连接”). 3、(2015年)西药师名师通关方案[专一+专二+综合+法规]名师通关方案内容结构:四科(考点全解班+冲刺提分班+考前预测题)课程、讲义、习题、答疑等服务: (选中链接,点击“打开连接”). D. 表面有多轮排列成环的点状突起 E. 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稍弯曲 5. 味连的鉴别特征是 A. 多分枝集聚成簇状 B. 为三角叶黄连的根茎 C .髓部、皮部均有多数黄色石细胞 D.味极苦 E.木部黄色 6. 大黄的鉴别特征有 A. 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 B. 含具有升华性的物质 C. 有大型草酸钙簇晶 D. 横断面各部分均有星点 E. 断面具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7. 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的药材有 A. 地黄 B. 桔梗 C. 天麻 D. 木香 E. 白术 8. 主产于河南的药材有

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 思考题

2016年秋季学期素质拓展课 《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考试试卷序号、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10、5、6、10、5=36') 1、中药知识我知道(10×1'=10') ①中药配伍“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②,“夏月麻黄”是香薷,善清三焦之火的是栀子。 ③在“十九”畏中,五灵脂畏人参;丁香畏郁金。 ④在清热解毒药中尤多用于乳痈的为蒲公英,用于肺痈的为鱼腥草。 ⑤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 补阴药。 ⑥肉桂引火归元,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⑦焦四仙指的是 ⑨附子为乌头的侧根入药,川乌、草乌为乌头的干燥根入药。 ⑩山楂善于治疗肉食积滞,麦芽善于治疗米面薯芋积滞。 2、中药的数字命名(10×0.5'=5') ①一一见喜、②二两面针、③三三七粉、④四四叶参、⑤五五倍子、 ⑥六六神曲、⑦七七叶莲、⑧八八角茴、⑨九九 香虫、⑩十十大功劳叶、 3、中药歇后语(12×0.5'=6') ①秋后的枸杞子,红透了;②桌子缝里舔芝麻,穷相毕露; ③坟头种牡丹,死风流;④六月里吃薄荷,好良心; ⑤猪八戒吃人参果,全然不知啥滋味;⑥荷花出水,一尘不染;

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⑧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⑩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⑾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⑿经常吃,降脂又降压。 4、中药猜谜(20×0.5'=10') ①半夜归来不点灯熟地、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小孩出门披斗蓬防风, ②幼小儿童理想大远志、百岁老人鬓如霜白头翁、一粒一粒拣小米 细辛, ③人生百岁无妻室独活、人不赶牛拉着走牵牛、数九寒日必结冰 天冬, ④皇上依臣主意转使君子、乌鸦千里行孝心知母、名郎中勿医相思病没药, ⑤胸中荷花穿心莲、西湖秋英杭菊、晴空夜明满天星、长生不 老万年青, ⑥永远康宁千年健、老娘获利益母草、警惕家人防己、假满 期归当归。 5、中药别名(10×0.5'=5') ①月石硼砂、②枣皮山茱萸、③锦纹大黄、④阴阳莲虎杖、⑤大芸肉苁蓉、 ⑥元寸麝香、⑦二丑牵牛子、⑧白虎石膏、⑨一见喜穿心莲、⑩双花金银花、 二、问答题(6×8'=48') 1、全国共有几处大型药材批发市场?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一、安徽省毫州市药材市场,亳州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中华药都,主要经营的产品为生药及饮片,如:白术(本地产)、桔梗、天麻、板蓝根、菟丝子、胖大海等。 二、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 三、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成都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药材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销往沿海一带,还远销日本、韩国等。是西部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 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延胡索 板蓝根 苦参 山豆根 北豆根 甘草 黄芪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 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 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中药鉴定学笔记

中药鉴定学笔记 考试题型解析 一、A型题(单选题)(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例:.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取样法 规定,对待检的一般药材1500件,应抽检的 包件数是 A. 65件 B.60件 C.55件 D. 50件 E.45件 标准答案:C 考试题型解析 二、B型题(匹配题)( (配伍选择题) 每道试题由A、B、C、D、E5个备选答案与2或2个以上题干组成,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每个题干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1次也不选用。例:[52-54] A.五味子 B.小茴香 C.枳壳 D.枸杞子 E.山茱萸 52.组织中有油细胞的药材是 53.组织中有油室的药材是 54.组织中有油管的药材是 标准答案:A,C,B 考试题型解析 三、X型题(多选题)(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例:原植物属于菊科的药材有 车前草 B.茵陈 C.青蒿 D.蒲公英 E.石斛 标准答案:B, C, D 总论 第一单元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一、中药鉴定学的四大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合理利用药材资源

4.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二、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详,传之有误 3.地方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源情况较为普遍4.历史沿革中的品种变迁 5. 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 三、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途径 实地调查,考证本草 考查本草以外的地方志等资料 规范名称,尽量做到一药一名 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整理中药复杂品种 四、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除品种外,还有: 1.栽培 2.产地 3.采收加工 4.贮藏运输 5.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位 6.提取化学成分后再流入市场 五、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方法 1.从民间的用药经验中寻找新药源,发展民间草药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找寻3.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 6.根据植物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单元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采收和药材质量的关系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 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⑴同名异物:贯众 ⑵同物异名:人参 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 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 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 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 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 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 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

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10、个别药材: 11、采收:槐花在花蕾期采收的芦丁含量最高28%;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的甘草甜素最高%。 12、采收原则:质量最优化。产量最大化。含有毒成分的药材以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13、植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 ⑴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⑵皮类:春末夏初采收。杜仲、黄柏采用“环状剥皮技术”(环剥)。 ⑶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⑷花类:I、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II、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 III、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

【西大2017版】[1135 ]《中药鉴定学 》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1:[论述题] 二、简答题 1.常用的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几种?它们的具体内容包含什么? 2. 常用的中药鉴定的方法适用于怎样的分析对象?使用性状鉴定的方法,需要注意生药哪些方面的特征? 3. 黄连有哪几种商品药材?它们分别来源于哪些植物?这些商品药材的性状有何不同? 4. 红花在性状上有哪些鉴别要点?其显微特征如何? 5. 西红花在性状上有哪些鉴别要点? 参考答案: 1. 答:(1)常用中药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2)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定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及内含物的特征,以鉴定中药的真伪、纯度和品质。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方法。 2. 答:(1)来源鉴定适用于带花果、枝叶(或皮毛、骨骼)、全草类的鉴定;性状鉴定适用于较完整的中药鉴定;显微鉴定适用于完整药材、破碎药材、粉末药材以及中成药的鉴定;理化鉴定适用于完整药材、破碎药材、粉末药材以及中成药的鉴定。(2)性状鉴定要注意的观察要点有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以及水试、火试的现象。 3. 答:(1)黄连有三种商品药材,分别是味连、雅连和云连。(2)味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雅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的根茎;云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云南黄连的根茎。(3)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习称"鸡爪黄连”。单枝根茎中段常有细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质坚硬,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中央髓部红棕色。气微,味极苦。雅连根茎多为单枝,过桥杆较长,表面光滑。云连根茎多为单枝,呈弧形,过桥杆不明显。 4. 答:(1)红花均为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柱头长圆柱形,露出于花药筒外,质轻,柔润;气微香,味微苦。花浸水中,水被染成金黄色。(2)显微特征方面:其粉末中可见分泌细胞呈长管道状,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花粉粒深黄色,类球形,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花柱碎片深黄色,表皮细胞呈圆锥形,先端尖;花冠裂片表皮细胞呈短绒毛状;草酸钙方晶呈方形或长方柱形。 5. 答:西红花呈线形,红色,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入水则柱头膨胀呈喇叭状,将水染成黄色。 2:[论述题]

中药鉴定学笔记上课讲义

中药鉴定学笔记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 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 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 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 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 (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只有白毛者,以翁名之。”这样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等不同的植物。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据今年的实地调查证实,沙参类有36种,贯众达58种,而历代本草的记载也不尽相同。(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化学》复习笔记总汇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化学》复习笔记总汇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前言 一、考情分析 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 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 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 (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 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1)物质极性大小原则: ①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O越多,极性越大。 ②在含O的化合物中,极性的大小与含O的官能团有关:含O官能团所表现出的极性越大,此化合 物的极性越大。 ③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型极性小;解离型(结合型)极性大。 2)选择溶剂原则:相似相溶 (4)提取方法: 1)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学成分,或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成分提取。缺点:效率低、时间长。 2)渗漉法:不用加热,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时间长 3)煎煮法:使用溶剂为水,适用于热稳定的药材的提取。缺点:不是用于含有挥发性或淀粉较多的成分的提取;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提取。 4)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使用溶剂为有机溶剂。 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少,节省了溶剂,缺点:加热时间长, 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在使用此法时要十分小心。 5)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结构破坏比较小。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萃取。 特点: 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②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产品是纯天然的。 ③因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 ④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 ⑤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 ⑥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 ⑦萃取介质可以循环利用,成本低。 ⑧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连用及IR、MS联用,高效快速的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2.非溶剂提取法 (1)水蒸气提取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2)升华法: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提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