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八年级下人教版 说课稿 全册

政治八年级下人教版 说课稿 全册

政治八年级下人教版 说课稿 全册
政治八年级下人教版 说课稿 全册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六课第一框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理念:

1、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要通过回归生活方式来实现,这个生活指的是社会生活,要做到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点拨讲解疑难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教师决不代办,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个框题,这个框题内包含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治国基本方略,前面第二单元的国情国策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现状有所了解,为本课理解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方式打下了基础,而学好这个框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也为以后宪法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框题所包含的理论是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本课的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行使权力”;二是“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怎样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地位、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认识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及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在法治国家里国家机关和公民该怎么做。

2.能力目标:树立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维护国家利益,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怎样依法治国。

2.难点: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三、说学情:

虽然在第三课对于我国的国情有所了解,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在我国,人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以及怎样实行依法治国,并不很清楚,甚至有的认识还是错误的,所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四、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推进式教学法

(二)学法:感悟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节课(40分钟)。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讲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学生体验和探究突破本课难点,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第二个环节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全国人大的职权;第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本课重点,即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国家机关、政府、公民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责任。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反馈,主要通过历年中考题检测本课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探究活动评价。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教师提问:你知道每年3月份我国会有什么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吗?引导学生回答两会(学生可能会回答“学雷锋”“315”“植树节”等等),并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主要内容“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本环节约占1分钟。

第一个环节: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了解全国人大及其职能,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首先让学生阅读本课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P74)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内容,然后让一名学生组织全班模拟人民代表选举过程,并贴上对应的身份(区人大代表、省市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并请同类代表在黑板前站成一组,另一名学生把相关概念卡片(人民、区人民代表大会、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间接选举)贴在黑板相应位置上,完成模拟过程后,请所有学生回座位,再全体同学把黑板上的空白处填完整。

板书:人民区人民代表省市人民代表全国人大代表

组成区人大组成省市人大组成全国人大(最高权力机关)

在填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人民与人民代表、人大的关系;2、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过渡到第二环节,认识全国人大的职权。

本环节约占12分钟,其中自学阅读3分钟,完成图片、探究、总结占9分钟。

第二个环节:通过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议程,了解全国人大职权,并能准确地区分。

本环节中,教师展示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议程,同时引导学生阅读P75“全国人大职权”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本中提出的全国人大职权,把日程按职权归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立法权”这三个易混淆概念。

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0项主要议程,6份报告提交审议。

这次会议主要有十项议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报告,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两个办法草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计划报告、草案——重大事项决定权;工作报告——监督权;“法”——立法权)

本环节约占6分钟,其中,学生阅读占2分钟,完成案例分析及总结规律占4分钟。

第三环节:本环节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本课重点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师设疑:1、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区别和联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项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以后,如何才能确保其发挥作用?(明确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及其区别)

2、国家机关在依法治国中要承担哪些责任?我国的执法机关和立法机关分别是什么?他们该如何行使职权?(认识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懂得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很多地方都提出建设“阳光政府”,你听过吗?“阳光政府”必须如何行使职权?(了解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3、作为公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我们要承担哪些责任?在政治生活中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所学有关公民权利义务的知识,让学生认识都在依法治国中自己的责任,联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具体内容下节课再讲。)

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讨论3个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或教师提出疑问,小组答疑。

本环节约占15分钟,小组讨论占5分钟,每小组分享、答疑3分钟。

第四环节:本环节先由教师指出本课的几个关键词(方式、关系、职权、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框架,并完成3题选择题反馈知识掌握情况。完成练习后,通过评讲,让学生找出易混淆点,并找出区分的方法和规律。

练习设计:

1、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B)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

2、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王胜俊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B)

A.重大事项决定权B.监督权

C.重大人事任免权D.立法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B )

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

本环节约占5分钟,其中总结回顾1分钟,做题1分钟,解题分析3分钟。

六、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一些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反映出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一定要及时组织讨论,并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1 单元第一课第二个框题。八年级下册教材以帮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本单元本框题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和正确行使权利,它从宏观上介绍了有关权利的基本知识。后几个单元教材分别介绍了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崇尚公平和正义等内容,而维护公平和正义离不开正确的权利观,因此,后几个单元都是以本框题阐述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在八下全册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为(多媒体显示):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公民享有广泛而平等的权利,明确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3、说教学重难点

从学情上看,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两极分化较大,男生较多,他们面对的大部分人法律意识不强,经常能看到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发生,因此,有的学生在享有哪些权利的问题上,总认为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多少权利;在如何行使权利问题上,有的学生对来之不易的权利不够珍惜。也有的学生认为权利是属于我的,因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管不着,由此导致侵权事件不断发生;在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问题上,由于八年级学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因而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基于以上分析,我准备把“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作为重点,把“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和“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作为难点(多媒体显示),其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

二、说教法

为达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至关重要,为此,我将在课前收集相关案例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布置学生自学教材;查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将老师提供的案例编排成小品;分组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目的在分组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多媒体显示) “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显示):

1、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需要,采用案例组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如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

3、合作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多媒体显示)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教学应“授人以渔”,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针对案例自主探究,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相互谈观点,谈看法,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3、参与学习法: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归纳,学会评论。在相互影响下,彼此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程序(多媒体显示)

本节课我将分为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这一难点的攻克。对于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参与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的内容,分析“田甜的成长经历”案例。结合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填写,并思考、回答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1)主人公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2)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益处?(3)你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4)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于己、于人、于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益处?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个别指导,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同座间相互谈看法,相互评价,相互补充,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在信息交流中形成对“公民权利广泛性”的深刻认识。进而让学生进行知识大比拼——看谁对公民权利知道的多,此问已经布置学生预习,所以,有意识鼓励学困生说,使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同时,老师评价并鼓励学生归纳九大基本权利(多媒体显示)。

接着进一步结合“田甜的成长经历”案例,分析说明公民权利的广泛性这一难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的? 请学生回答,同学评议。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身边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广”在哪里?目的是及时巩固知识和活化知识。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显示):(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横向看: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纵向看:从出生到死亡,法律伴随一生。)此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3、“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这一重点中难点的突破。采用案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和合作讨论法等形式。在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之后,可能有学生会产生疑问: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就可以随意的行使权利吗?(多媒体显示)针对这一重点中的难点,我让学生表演事先准备好的小品,目的是创设宽松氛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多媒体播放案例经过,(多媒体显示案例) 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大声播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叫上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地揍了一顿。学生在听觉、视觉的感知下,肯定会对案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议论。此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营造自主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简单总结(多媒体显示),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而真实的,但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否则,就可能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此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至11页的四个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将全班每6人分为一

个学习小组,合作分析一个案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了解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在逐一解疑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形成理性认识。小组分析讨论之后,要求每组派代表发言,其它组的同学评议、补充,发表不同见解。

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学生思考空间大,活动时间长,查找资料、组内讨论交流充分,每位学生均有参与发言机会,尤其是学困生,在优秀生的带动下也有所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辩证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打下基础。不足之处是学生课堂不能分享每一个问题的分析过程,所以,指导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进行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接着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归纳成“正确行使权利”的四个要点(多媒体显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合法权益;公民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针对四要点,让学生举出搜集到的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师生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

4、课堂练习,导之以行。(多媒体显示情景材料)李佳和同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后,李佳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在附件找了几圈也不见踪影。看到李佳着急的样子,几个同学围了上来。甲说:“要不然你也弄一辆去?”乙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让你妈再买一辆。”丙说:“干脆去黑市买一辆,也就几十元钱。”李佳站在原地,盘算着……学生自读后,请四名学生表演,其他评析材料中几名同学的观点,并帮李佳出主意。设计意图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以致用,导之以行,强化重点。然后,对照板书(多媒体显示),师生梳理所学知识点,总结课文,旨在对整节课的知识形成体系上的认识。同时,多媒体显示名言(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孟德斯鸠),让学生大声齐读,意图是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升华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

总之,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发展能力。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个框题《公民的义务》。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设置是基于初中生面临的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履行义务的定义知之不多;二是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总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原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等问题。从知识承接性和延续性来看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3.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确立本课目标为:

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定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定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道德义务的重要定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重点依据:(1)法定义务是做为公民的资格的底线,而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是每个公民的更高追求;这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2)在道德义务履行上,学生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尤其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小事上,过多的注重权利而看不到自己的义务。

2、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难点依据:虽然学生对权利与义务有一个浅显的了解,但利用抽象的辩论来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转折的尝试。

第二部分:说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设疑讨论法;

3、情感激励法;

4、相近内容比较法;

例如:在本课难点的处理上,先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权利与义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通过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经过比较,从而总结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重点处理上,道德义务的履行上,主要采用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情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

第三部分: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结合本课实际,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3、比较分析等方法。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于本课在知识体系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本课采用在总结上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来启发导入,即: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做为公民我们都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二、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我首先通过幻灯展示一则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小明一天都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从而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找出小明一天中的权利和义务:如环境权,举报权,受教育权等,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受教育权、举报权等一些权利,既是我们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然后教师以受教育权为例,让学生讨论:我们是否可以只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不去履行做作业、按时上学、认真听讲等受教育的义务,从而解决本课的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一致的,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

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小明的义务中哪些是他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从而得出什么是法定义务,什么是道德义务,教师总结法定义务是做人的底线,道德义务是文明的更高追求。利用幻灯展示:宪法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寻找生活中的道德义务。学生通过发现家庭、班级、学校、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感受履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教师通过情感激励,使学生理解道德义务应从我开始,宏扬民族精神,从而突出本课重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忠实履行义务》,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具体说明。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

有一致性,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忠实地履行义务。《忠实履行义务》是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的第二框内容。第一框讲述了公民要履行的义务,而本框对如何履行义务提出了要求,因此是第一框内容的自然延伸。本课以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作为学习研究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的公民。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中学生总是想多享受权利而少履行义务的现实,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忠实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

2、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

3、增强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每位公民都应该忠实履行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履行义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与己无关。因此,如何履行义务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八年级《思想品德》编写理念是体现德育的综合性,回归生活坚

持正确导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基于这些理念,再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准备采取讲解法、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角色体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思考探究,体验感悟和践行,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

三、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

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宗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展示三幅图片(1、爱国英雄王伟 2、开学第一天 3、公民纳税)

思考:上述图片分别反映公民履行了哪些义务?

公民该怎样履行义务呢?

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忠实履行义务》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回忆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活动体验,讲授新课。

1、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之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1)展示图片:我校师生为灾区捐款捐物献爱心。

思考:上述图片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观看短片:2012年河南省救人英雄李国喜的事迹。

思考:短片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图片和短片中人物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由此得出:

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之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2)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

(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引用身边比较有说服力的实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之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1)案例赏析: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①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由此得出: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之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②在我校创建绿色校园的过程中你准备怎样做?

③除了保护环境的义务之外,我国公民必须要发行的法定义务还有哪些?

(2)学会欣赏:在履行法定义务方面,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明确: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同时通过设置以上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学会欣赏”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基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只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别人身的缺点,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明白在同学和周围人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3、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之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小品欣赏:《偷车事件》

想一想:小品在的人物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什么警示?

由此得出: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之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

(通过此活动情境让学生明确: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4、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感悟生活,拓展延伸。

1、心灵感悟: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想得以升华。)

2、课堂练习

(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再次巩固学到的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地按照要求来做,履行好公民的义务。)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尝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说课稿

郭鹏举

1.教材地位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讲解了生命健康权的内容,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生命健康,能够自觉地维护自己的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健康权”这框在第三课中承接前一课“权利与义务”的内容,为下一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作铺垫,是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起始课,可见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

2、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人生命与健康经常

受到侵犯和学生经常侵犯他人个人生命与健康的现实,我确立了以下

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

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

重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

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

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

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

殊保护。

4.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主要讲了三个问题———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为学习这一单元提供一个框架。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都是农村边远学校的学生,维权意识差,生命健康权常受到侵害,加之现代中学生自私、好动、易冲动,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会去很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常受伤或伤害到他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保护生命健康的意义,就会减少危险性游戏,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学会维权以便更好成长。

三、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学效率。

四、说教法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

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

才能真正内化。”基于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紧紧围绕

生活实际设置情境,选取案例,教师以指导者的角色贯穿于课堂教学

的始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讨论交流、表演感受、归纳

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针对学生在生命与健康权方面的模糊认识,我本着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阅读、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表演,把课堂还给学生。2.关于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我采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生命与健康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可以举几个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事例,如上学放学路上、教室内外的打闹、同学间的恶作剧等。

3、对如何依法维护生命与健康权,我采用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结合个别学生辍学去打工、家长虐待、老师体罚等事例办。

4、采用调查法,上课时先调查学生中有没有在家中常挨家长打骂的;在学校受到老师体罚的,为上课积累素材。

5、图片观察法,我搜集了大量的有关父母虐待孩子、打工者处

境恶劣、学生中的恶作剧造成的危害等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要性。

五、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1.阅读讨论法。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

2.参与学习法.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六、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了典型案例,设置情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得出结论。边展示图片边分析理解,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认识。

根据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先让学生自读,理出第一目框架,即人格权的内容与分类,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然后根据学生回答例出第一目提,根据提纲引出生命健康权的重地位。接着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扮演角色,对话表演,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在生活、学习中,身边有过那些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事例,边说边让学生想象可能发生的后果及对自己、他人、家长及社会的危害,然后例出大量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社会上侵害生命健康权尤其是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及后果,提高认识。讨论当遇到类似事件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从而引导学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了解未成年生命健康权的法律及法律条文,观看中国政府及负责安全和未成年人工作的领导人的讲话,了解国家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重视。

本课的设计亮点有四:

1、导入新课:

我直接播放幻灯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谈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2、让学生参与表演

让学生分别代表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健康来夸一夸自己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更深的认识健康的意义,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3、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例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或学生自身及身边的事例,引起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学会保护生命与健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课第二框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课题在本书中的地位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是初二(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的设立,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3.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的权利。”

本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主要介绍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具体表现及注意自身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是一种社会责任;第二部分——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主要讲的是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要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这一框题是第三课的落脚点,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框题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要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了解珍爱自己生命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剥夺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过程与方法:懂得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关爱他人生命助人救人的同时懂得自我保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智处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人格权,是公民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作为公民,有必要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并学会积极、正确的加以行使,结合这一需要,特将“正确、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作为本框的教学重点。

针对当前暴力文化的泛滥,加之初中生好奇、易冲动的心理特征,导致部分学生遇到问题常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的这一现实状况,特将“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作为本框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当前部分中学生,对生命健康权缺乏了解,他们只认为关注自身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个人权利而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从而导致部分中学生产生漠视自身健康、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倾向。此外,受社会一些暴力文化的影响,部分中学生遇到问题常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因此,加强关爱自己、他人的生命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避免或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产生。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提出的“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本回归现实生活学习、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技巧,从而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本课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主体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巧妙激趣

由学生上台演唱表演《健康歌》,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体味生命健康的快乐,初步感受到锻炼身体也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为新课的展开巧妙引路。此外,通过活动,调动学生情绪、活跃

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巧设情境连续剧,激思解疑,突出重点

环节一:《小楠的故事》第一集:初中生小楠患了严重的糖尿病,急需10万元的手术费,可小楠的父母双双下岗,家境贫困,面对昂贵的医疗费,小楠起了自杀的念头。

结合剧情,巧设话题:如果你是小楠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劝服她放弃自杀的念头?

通过联系生活,设置情景,使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加以体会和感受,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激起学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讨论,开启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走出思想误区,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认识到“自杀”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进而使学生懂得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珍爱与负责。

《小楠的故事》第二集:在大家的劝说下,小楠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可她的姐姐却冒出“自残行乞”来为妹妹讨手术费的想法。

讨论解疑:你赞同小楠姐姐的做法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剧情展开讨论提出质疑,使学生“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明白自残非但损害了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进而使学生理解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不仅是项权利,而且还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小楠的故事》第三集:小楠批评了姐姐的想法。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应该由自己来争取。于是,她给当地电台写了一封表达自己热爱生命渴望健康的求助信。后来,在电台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小楠终于获救了。

引导学生谈感想,让学生在积极助人的热情中得到自我教育,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保护和积极争取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再次感受对自己生命健康的关爱与责任。

环节二:行使权利,我有我一套——说说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行使生命健康权的。

这一话题的展开,结合学生情况采取以男女同学为单位分为两组展开竞争的方式进行。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生病时及时就医恢复健康等方式行使生命健康权;认识到当自己生命健康权受到外界侵害时,可通过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合法手段来维护。此外,也可列举一些反面行为如沉迷网络、打架斗殴、吸食毒品等。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正确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并要落实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既要保护自己生命与健康的安全,又要注意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这样,在增强学生的生活认同感和法律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三)分析案例,巧设辩题,突破难点

环节一:播放录音材料——《一封来自监狱的忏悔书》

设问:小哲为什么而忏悔?他的行为实际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的?你觉得这个结果可以避免吗?

录音材料改编自教材P30案例。以第一人称独白的形式阐发的心声能引起学生心理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体会冲动和暴力不良后果,认识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严重后果,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懂得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远离暴力,理智处事,懂得珍爱自己的同时关爱他人。

接着,再次提出问题:“你有过关爱他人或被他人关爱的体验吗?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谈感受,使学生再次回归生活,从情感上理解“得到”与“付出”,从而落实到生活中,主动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环节二:《一课一席谈》——一名15岁少年因救一位6旬老翁溺水而亡。有人认为这名少年死得不值;有人认为这名少年的见义勇为的行为应该提倡。你认为呢?

此环节可模仿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的形式来开展,先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发表各自观点,鼓励其他学生对代表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人会说少年死得不值?面对落水老翁,我们该不该救?该怎么救?”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理智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两难情境中学会正确选择,让学生懂得助人救人时要学会自我保护,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帮助学生懂得面对突发事件或危险处境时,学会理智应对,既要助人,又要自护,珍爱生命。

随后,多媒体展示相关法律规定,使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的特殊保护,强化对生命的热爱与责任意识。

(四)课后伸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期以“关爱健康,珍爱生命”主题的宣传活动。

通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健康权涵义的理解提高到更高层次,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达到对本课内容进一步深化和升华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一、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

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定义务

二、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远离暴力文化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进一步深化,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说课稿

刘 超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课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被选放在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第二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2、说教学目标

本课所依课标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依据课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两点:(1)名誉权的具体内容,(2)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教学难点是“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核心”。这样安排教学重难点,切实考虑了学生的实际。

二、教学对象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无论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缺乏独立的人格,表现于对家长和教师的过分依赖;有的学生不能分辨侵犯自己人格权的行为,不能维护自身人格权;还有些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有侵犯他人人格权的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尊严和精神性人格权利;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人格权,保护自己的人格权;应该让行使认识到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对社会有利,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这些不正是我们教育者要积极的根本问题吗?考虑这些因素,教学中我拟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活动,以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说教学策略与教法、学法

1、策略:变“讲堂”为“学堂”,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能力的锻炼。

2、教法与学法:

(1)、自主讨论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寻求落实答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讲堂”为“学堂”,贯彻自主学习精神。

(2)、诱导点拨法:课堂中关键处,老师适时点拨引导,特别是在处理教学难点时,轻巧的点拨,能激其思、启其智,从而化解难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的感受,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表象,陶冶学生的情操。

总之,教法乃至学法的选择,应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落脚点应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3、课前准备:收集与人格尊严有关的,特别是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增强维护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大致分为三大教学板块:整体感知——互动学习——深入感悟,旨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整体感知”部分等于是拎起了全文的“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互动学习、探究感悟,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我想这样对学生说:--------------------------我想这样的情境导入能够首先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后面教学环节的开展。

具体到教学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第一个环节“整体感知”。让学生浏览课文,同时在课件上展示思考题:(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2)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被侵犯时,我们该如何去维权?学生在浏览完教材之后,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或讨论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贯彻了自主学习的课标要求。

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互动学习”时,我打算利用“活动再现”、“感同身受”、“七嘴八舌”、“情境体验”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看、说、听、悟,通过讨论、探究等,将问题解决,这样既能够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当然,其中教师的适时适度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引导,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更巧妙更轻松地化解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解决教材中的具体问题,而在于如何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进行“深入感悟”这一环节时,我想用课件演示出生活中的种种侵权行为作为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事例,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情感的共鸣,达到深刻教育的目的,在情感上引导学生自觉维权。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一贯主张“学以致用”。我打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一下现实生活中侵权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通过反思,深刻感悟到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一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人格尊严权的内涵,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本课时将进一步具体说明其中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姓名权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确定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认知较差,在生活中侵犯他人此类权利的事情以及自身权利被他人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学生更是出于好奇好玩、不懂尊重他人,加之电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虚拟性,在网络上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说教法:

1、问题教学法: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调查分析法:通过学生对周围侵权现象的发现与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种种侵权行为,引发学生的思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新学校,新同学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2、能力目标:通过“新学期、新面貌”的活动,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二【学生】 三【教法】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通过互动游戏把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课前准备】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二)新课讲授 结束语 五【课堂延伸与反思】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学生发言或小组讨论,提示:比如军训生活的紧张有趣、心理压力的增大、学习内容的复杂等等。) 师: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不安。兴奋是因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去认识,不安是因为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了解的问题。我想,同学们肯定急于想知道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学,谁爱学习,谁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七年级学生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课标教学的需要,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特制订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就教材体系而言,既体现综合又有整体感,神形散聚,杂而不乱,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既有全面性,又有科学性和典型性。 三、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全体班级情况有所区别,优生、差生差别大。有些男生、女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这样的原始是:错误的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价值观念。 四、改进措施: 1、讲练结合,对考点、重点、难点要讲解透彻,言简意赅,让学生多读多练,锻炼学生全面灵活的思维。 2、体现创新。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题 第三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 第四周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第二框题 第六周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四课第一框题 第八周第二框题 第九周第三框题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五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三周第三框题 第十四周第六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五周第七课第一框题 第十六周第二框题 第十七周第八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八周第九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思想品德备课组 2010-9-1

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1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难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在打开课本之前,你们来猜一猜我们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好了,那么从踏入着所学校的大门开始,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了。可以说,升上初中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这个新的学习生活呢?你们都熟悉了这里的环境,适应了新的校园了吗?你们都认识了周围的同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开学以来,你遇到了哪些新鲜的事? 3、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小结:初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那么多新的同学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珍惜新友谊 那么这些新的同学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给几分钟时间给你们互相认识,并且呢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待会呢,老师就叫一个组的成员来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说,例如: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第三名学员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的后面的某某,依次下去……,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和所采用的修饰复述一遍。 注意:其中一组介绍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要认真记住自我介绍的同学的名字,不可以说话,待会老师还要考考其他同学记住了多少位同学的名字。 算一算你记住了多少新同学的名字?他们是谁? 认识新的同学成为了新的朋友,你快乐吗?你还想认识更多的同学吗? 小结:在我们这个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让我认识你,也让你认识我,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大家就成为了好朋友。 交流活动 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新同学,同时也想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那大家想不想学到一种新的认识新同学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新同学也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呢?)好,现在老师和大家来一个交流活动。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来,在纸的左边画上你的自画像,自画像可以简单一点,表现出你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在纸的右边写下以下内容:让咱们尽快熟悉起来。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课前已叫准备好) 2、大家先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注意突出你的特征,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你。 3 姓名、你的生日、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和你的家庭地址等, 4、收上来,打乱顺序,发回给同学们。 5、你拿到的是谁的自画像?可以说说吗?然后有请这两位同学出来认识一下,先微笑,再握手,表示很高兴认识对方。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交流活动,我们又认识了班上的很多名同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基本的是记住彼此的名字。试想,一班同学相处了一周了,还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你的名字,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通过刚才的交流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小小的班级里,有这么多亲密的伙伴。而且,有些同学呢,是跟自己同一所小学毕业的,有些呢是跟自己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甚至呢有些同学还跟自己是同一个月出生的,这份成长中的友谊,将使我们宝贵的初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说课稿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能力目标: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归纳北宋政治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隋唐以来的,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认识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执政者的政策紧密相关。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 本课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出现原因和影响。 二、说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三、说学法 学生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意义容易理解,措施和带来的利弊不易理解,教师要逐条分析讲解举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毛泽东得眼里,他最佩服的五位帝王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其中宋太祖就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北宋政治有着密切关系。宋太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防止了以后的分裂割据,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也带了军队战斗力弱,使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北宋王朝始终未能完成中国的统一,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从此兵威不振成为中原王朝顽疾,正是功也千秋,罪也千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功罪千秋的伟人做了那些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六课 2.阅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回答下列为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 【说课稿】 有理数

《有理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学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 (一)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 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 1

初中政治说课稿格式模板

说课稿 各位考官,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版教材()年级政治第()单元第()课第()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本书中/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大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手段) 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过程)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逐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集体讨论、自我评价等各种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团结协作和活动组织能力。 3、归纳总结法:(导)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积极评价法:(导)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说学法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指导学生这样几个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约2分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政治(上)全册教案

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第一课走进中学 1.校园风景线 教学目标 1.热爱新学校; 2.适应新的学习环境;3教师搜集学校的有关照片;4学生课前参观学校;5.培养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6.了解新学校的发展史,知道制定校训的意义,了解新学校校训的含义 重点“校园剪影”和“校史追踪”难点“校训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他们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集体,既好奇又陌生;他们既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又期待教师尽快给予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指导。 教学流程 一、导入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第一课走进中学(板书) 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 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校园剪影 活动1:学校平面图 活动方式: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学校平面图(或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校画图),平面图上要画出校长办公室、团委办公室、班主任办公室、任课教师办公室、校医室、图书馆、餐厅等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2)教师讲解这些部门的责任和职能。 (3)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试着在图上标出部门的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并要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那么,你希望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 活动2:学校社团组织 活动方式: (1)填写。 A..你所知道的学校社团组织; B.你想参加的社团活动; C.你还想让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学好初中政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中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感、责任感与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宏伟目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1 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做法,拟订组织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案. 2,分好4人小组,选定组长,每组选好自己的课题,调查记录表提前交给小组长,要求学生做好查找资料的记录. 3、教师课前根据以下方面查找周边环境状况的新闻报道.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数学说课教案 去括号 一、说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五节去括号。这一章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上一次伟大的进步,它使得数的概念一般化了,这一章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代数知识,是中学阶段代数知识的基础内容。本章中由字母表示数引入代数式及代数式求值和相关运算,在此基础上去探索数的规律。而去括号是进行代数式化简运算的一个关键,既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本章中的难点。学生对去括号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代数式的化简计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A、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B、通过观察,准确归纳去括号的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C、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运用去括号的知识化简代数式,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在观察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品质; B、体会数学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两方面: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去括号对于代数式化简的意义;2、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并应用到代数式的化简中去。 四、说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也在于两方面:1、准确归纳表达去括号的符号法则;2、结合合并同类项对代数式进行化简。 五、说教法与学法 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它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它的符号表示手段,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在学生的印象中,代数除了烦琐的计算就是空洞的符号,内容显得枯燥,显得脱离实际,特别是本节中涉及的符号上的判断与把握,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上,应注重发展他们的符号感,培养他们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判断、推理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在探索去括号的法则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法则,重视代数式运算过程对验证规律的作用;对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具体实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体会、归纳、表达等过程,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度的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政治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政治教案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型:授新课授课人:刘翠平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框。本框题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是世界存在发展最为关键核心的部分,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想法很重要,要有这么意识和责任心。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如何避免不该有的冲动,合理保护自己在当今这个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由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状态下,这时候的学生显得比较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同时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各种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危险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对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培养生 态伦理意识。 品德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是重点。 (2)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听录音谈感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老师对大自然的进一步的描述,让学生谈感受。 目的: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从而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二).新课过程: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它们的成长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价值。从而点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适当的补充或让知道的同学作补充,并对说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给予鼓励)。最后由我作小结。 活动的目的:通过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触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我把事先准备的两幅图展示:一幅是各种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的图片;另一幅是没有生命、干涸贫瘠的土地。提问:你们喜欢那幅图?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活动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并点明主题: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和关爱。(板书)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 (1)抢答活动:看谁知道得最多:已经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动植、物?(如渡渡鸟、

七年级政治上册 1_3 尊师爱师 亦师亦友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时尊师爱师,亦师亦友 新课导入: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情景:数学课上,何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一道难题。突然,小林扔纸条给小北,约他放学后去踢球,小北立刻把纸条退了回去,并小声劝他:“上课不要传纸条。”何老师正好看见小北退纸条的动作。何老师狠狠的批评了小北。 提问: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新课教学: 情景分析: 案例1:开学的第一天,某中学七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在为一个转学生办理报名手续时,因误会与该学生发生冲突。 提问:(1)假如你遇到上述情景,你会如何去做?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案例2:学生展示自己与老师相处的各种情景,特别是学生被批评的合理或不合理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与老师交往? 知识归纳:(师生共同完成) 三、尊师爱师,亦师亦友 1、化解师生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理解和沟通 2、怎样尊重老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尊重与信任老师 从细节做起:讲讲礼貌,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最关键是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2)理解和体谅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当我们需要老师帮助时,我们可以主动求助,而不是被动等待。当老师做错了某些事,我们也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善意指出。相互理解是化解冲突的良策;懂得同理心的作用。 (3)关心和帮助老师,和老师做朋友。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的美好境界,需要我们和老师共同努力营造。我们可以主动接近老师,找机会和老师谈心,欣赏老师的优点;当老师有困难的时候,真诚地关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结束:播放音乐和画面,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学生记忆) 1、老师在我们的成长中扮演着哪些角色? 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 3、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采访上本班课的一位老师,完成P22实践与评价 教后记: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教案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七年级学生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课标教学的需要, 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特制 订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就教材体系而言,既体现综合又有整体感,神形散聚,杂而不乱,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着眼 于学生未来发展。既有全面性,又有科学性和典型性。 三、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全体班级情况有所区别,优生、差生差别大。有些男生、女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这样的原始是: 错误的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价值观念。 四、改进措施: 1、讲练结合,对考点、重点、难点要讲解透彻,言简意赅,让学生多读多练,锻炼学生全面灵活的思维。 2、体现创新。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题 第三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 第四周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第二框题 第六周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四课第一框题 第八周第二框题 第九周第三框题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五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三周第三框题 第十四周第六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五周第七课第一框题 第十六周第二框题 第十八周第九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思想品德备课组 2010-9-1 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1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难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在打开课本之前,你们来猜一猜我们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好了,那么从踏入着所学校的大门开始,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了。可以说,的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吗?你们都认识了周围的同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开学以来,你遇到了哪些新鲜的事? 3、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的同学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珍惜新友谊 那么这些新的同学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串名字游戏 注意:待会老师还要考考其他同学记住了多少位同学的名字。

七年级讲礼貌政治说课稿

七年级讲礼貌政治说课稿 七年级讲礼貌政治说课稿 七年级如何讲礼貌政治说课稿 如何讲礼貌政治说课稿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八年级政治教案说课稿6篇

八年级政治教案说课稿6篇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政治教案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 一、说教材特点 《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七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 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结构生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行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变化。 二、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达到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但认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较突出,情感、思维发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

七年级政治上册.3让家更美好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较过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能力目标 1.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父母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学会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 2.用具体的行动关爱自己的家庭。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突破方法:结合“探究与分享”(P85)板块,开展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懂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包括我们子女在内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既能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g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打开对“家”的一个个问号。这样的设置,既能增强学生对家的情感,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地导人本课。 过程: 1.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2.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曲,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通过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

福、和睦,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教师板书,导人本课。 方法2:问题式导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问题人手,提出问题,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过程:同学们,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跟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呢?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什么呢?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我们怎样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知识殿堂。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过程: 1.要求学生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 2.结合“运用你的经验”(P83)板块,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 如: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收听收看新闻。 (2)柜里有藏书、桌上有报纸、墙上有名家书画作品。 (3)探讨社会和人生,各抒己见,敢于争论问题。 (4)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善于自我设计。 (5)对话风趣、简洁,爱好文娱体育活动。 (6)穿着美观,吃喝精细。 (7)备有家庭食谱,钻研烹调技术。 (8)对取得荣誉的成员表示祝贺,以热烈的气氛过生日。 3.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纠偏。 4.选取1 — 2名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对家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他们的积极动脑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家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此探究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辨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缜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生活中常见立体实物。 四、教学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