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月谈2010年第11期

半月谈2010年第11期

半月谈2010年第11期

本期目录

?热点声音

[半月评论]

?人才工作需要科学的人才理念

[专题报道走近窘境中坚守的一线农技人员]

?一封来自荒漠草场的求助信

?一线农技人员的尴尬生存

?“功能弱化、队伍萎缩”:农技服务供需矛盾凸显

?农技人员的心声:稳住人,拓宽路

[本刊特稿]

?新疆机遇

?透视文风背后的六种官场“不端心态”

[政治观察]

?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问答

?“暴雨浸城”的考问:面子与里子孰轻孰重

?击鼓传花的“疯涨”何时休

?谈谈“竞争性选举”中的五个问题

[经济纵横]

?从热词看庄稼地里的转变

?雇残疾人降税替高利贷“打工”

?叩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性缺失”

?四川高县:开启新型农民成长之门

?谁在给圈地套上新光环

[百姓视点]

?治治药品暴利的三大顽症

[科学发展论坛]

?承德:打造特色国际旅游城市

[考务之窗]

?填报高考志愿,应多些理性

[科教]

?民办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科研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新闻热线]

?揭开虚假诉讼背后的猫腻

[文化]

?解读“偶像”韩寒

[我与半月谈]

?一篇稿子后面的11次电话

?村长退还多余地小伙考上研究生

[谈天说地]

?“一夜暴富”后的攀比风不可长

?莫让饿死老人的悲剧重演

[校园话题]

?我被同学传“绯闻”

[百事咨询]

?要求国家赔偿的受害人须知

[读者之页]

?要正确对待责任状

[国际时事]

?泰国政局动荡:社会不公惹的祸

?奥巴马力保美国军事优势的新举措

?国外高校管理改革一瞥

?地震“速报”为生命赢数秒

?半月大事

?小测验

热点声音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811字

我没有讲稿,因为我一直以为,用心讲话,人们更容易接受。

——温家宝总理与日本友好人士见面时说

没算过,不好算,很难算。

——价值数亿元煤矿以一万元卖给个人,国有资产是否评估过?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政府负责人回应

老板能够按时给我发工资我就很满意了,哪里还敢再和他谈判?

——正在制订中的工资条例有望列入职工和企业主谈判工资的条文,

北京一名公司员山的反应

历经改革开放30年洗礼的民众绝不苛求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大二公”与“平均主义”,而是渴望建立一个消弭腐败与垄断,体现劳动者权益,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体系。

——《南方都市报》热议“收入差距”问题

我的生命是别人给的,如果哪天我走了,把有用的器官给了别人,我就还活着。

——武汉市六旬老人刘武陵换肾23年后执意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要警惕开发商背后的“权力开发商”。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名房地产投资商透露,

一个二三亿元的项目下来,前后的打点费用要超过一亿元

随着劳动力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停工、罢工的事可能会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劳资关系,加强员工权益保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现代企业来说是全新的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评论

“佛山本田公司罢工”事件

“红医院”里“黑心医生”比病魔更可怕。

——惊现氨曲南“回扣清单“的宁波市第一医院.

刚被评为全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著名网络评论员徐云鹏如是说

社会在开放性增加的同时,其阶层封闭性和固化趋势在加强,市场经济本有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压抑。

——武汉大学教授黎民对武汉“蚁族”八成出身贫困家庭的调查分析

编辑:古文洪

人才工作需要科学的人才理念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856字

任彦申

最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关键在人才。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各级领导干部在重视人才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

人才工作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领导者政治智慧与领导才能的重要体现。人事工作,从本质上讲是用人治事,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

我们常说,人才难得。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之所以难得,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凡眼不识、世俗不容。创造性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认同既成的事实,不拘泥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不按常理行事,不按规矩出牌,“扰乱”了现有的秩序,因而不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常常被现有秩序的维护者认为是危险人物,加以攻击和扼杀。从古至今,那些改革创新人才常常遭受很多误解和冤屈,大多缘于此因。

古人讲:“有高山者必有深谷,有奇才者必有怪癖。”那些杰出人才常常特立独行,具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某种反叛精神。他们自信、自尊、清高、固执,甚至有些古怪,我行我素而不在意别人说什么。一个人越是把聪明智慧集中在某一方面,其他方面就越是平常甚至笨拙。他们这种不合时宜的举动,常常遭到世俗力量的冷遇、白眼和孤立。

正因为杰出人才难得,因此作为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更应当细心地发掘,大胆地起用,加倍地呵护。识才需要智慧,用人需要胆略,护才需要勇气,有时需要付出代价。大规模选拔人才必须依照制度进行,但“制度选人”不能代替“伯乐相马”。现在通行的标准化的选人方法,只能选出一般性的优秀人才,而那些特殊性的杰出人才则很难被选拔出来,甚至会被当作“不合格产品”加以淘汰。只有领导者独具匠心和慧眼,才能将他们挑选出来。一个开明的社会,不但要为大批常规性优秀人才开辟宽阔的通道,而且要为少数与众不同的特殊人才,如天才、奇才、偏才、怪才留有发展的空间。

人才是人不是神,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的集合体,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往往在一条直线上,优点的延长线就是他的缺点。比如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往往固执;一个处事果断、勇于负责、很有魄力的人有时失之鲁莽等等。人才的与众不同不在于他没有缺点,而在于他具有常人所没有的优点和特长。

对待人才,不仅要善于发现和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且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短处,在处理人才长处和短处的关系上,应当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就培养人才而言,应当扬长补短。既要发扬和发展他们的长处,又要弥补他们的缺失和不足。一个人才总是长处越多、短处越少、素质越全面越好。

第二,就使用人才而言,应当扬长避短。用人之道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其最强的优势领域。一个人才的奇迹都是在最适合

自己的岗位上和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使用人才应当校短量长,唯器是适,用其所长,各得其宜。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

第三,就保护人才而言,应当扬长容短,必要时敢于护短。古人讲:“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特别是一些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才,他们有棱有角,敢想敢干,“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时处事毛躁,难免“洒汤漏水”,说话也会得罪人。作为领导者,对成长中的年轻人才应当多一点偏爱,多一点袒护,多做一些补台的事情,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强壮起来

人才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都能产生优秀人才。比如办好一所大学,需要从事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人才,缺了哪一部分人都不行。毛泽东曾说过,学校的问题,主要是校长和教员问题。他又讲过,大师傅也不好惹。民以食为天,如果学校的食堂办不好,那会每天每刻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情绪,学校就不得安宁。

人才还有着层次性的特点,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每个层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个层面的人才都有上下优劣之分,很难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比如优秀的博士生导师是人才,优秀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同样是人才

鉴于人才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因此在选拔人才上必须尊重特点,承认差别,各取所长,各得其所,绝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的人。总之,对待人才我们应当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网罗众家,博采众长,努力促成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生动局面。

一封来自荒漠草场的求助信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21字

“每当看到女儿不等饭做好,就已经把菜里的肉全部吃完,还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多放点肉啊?肉好吃,天天能吃上就好了。?我的心里就一阵酸楚。”一位来自抗风治沙一线的农技人员,最近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致信半月谈编辑部,反映他们工作、生活的艰辛,读来让人动容。

半月谈编辑部:

我是甘肃省古浪县草原站的一名职工,今年39岁,属事业编制,助理畜牧师。2010年3月,草原站办公地点由古浪县海子镇搬迁至古浪县城,大部分人员随站迁入县城,我是少数仍留在海子镇牧草试验站的人员之一。试验站距县城90多公里,距海子镇2.5公里,紧挨腾格里沙漠,工作、生活环境相当恶劣。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土木结构危房,墙体均已裂缝。冬天虽然有火炉取暖.睡觉却需被子捂头.否则墙缝里的冷风直往里灌,休想睡着。生活娱乐只有一台电视机。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对我们来说却非常陌生。

草原站担负着全县420万亩天然草场的建设、保护和利用以及农田种草和退耕还林实验、示范、技术推广等任务,需要经常深入荒漠草场,进行围栏封育、禁牧、人工种草、治虫灭鼠等大量工作。沙漠里冬天严寒,夏天酷热,气温常在400C以上,大风扬沙天气更是经常碰到。大风起来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寸步难行。

我是1994年8月参加工作的。10多年来从没有忘记要勤恳工作,诚实待人,由此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好评,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06年获得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我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尤其是近年来经过我们的努力,扭转了古浪县荒漠化和沙化的趋势,令人倍感欣慰。

但是多年来我的工资待遇一直很低,每月只有150元左右。我全家四口人,均系城镇居民,上有78岁老母亲,常年体弱,药不离口;下有12岁的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妻子原是粮食系统职工,现已下岗失业在家。面对物价上涨的现实,一家人多年来只能靠亲朋好友的帮助东挪西借勉强度日。

女儿虽然经过心脏手术治疗.却体质较差,极易感冒,每天上学、放学都需要人接送,与她同龄的孩子基本都上六年级了,而她才上三年级一心脏手术本应越旱做越好,迟了就会有生命危险,但因家庭负担重,生活拮据,无力早一点给女儿治疗,多亏当地民政部门有个项目给负担了一部分,我又借了点钱,才于2006年元月给女儿做了手术别人家的孩子手术后都有营养滋补,身体恢复很快,我的女儿却没有,因为全家人就指望着那点微薄的工资生活。3个月后复查,没有恢复正常,半年后复查,才基本恢复正常.但体质仍然很差。手术医生知道我家的情况后,破例私自给彩超室医生写了张便条,免去了我们的复查费,这才给女儿做了心脏检查。

由于工资较低,我家的一日三餐相当简单:早上洋芋,中午汤饭,晚上拉面或米饭。只有逢年过节才敢吃点肉。每当看到女儿不等饭做好,就已经把菜里的肉全部吃完,还天真地问:“爸爸,为什么不多放点肉啊?肉好吃,天天能吃就好了。”我的心里就一阵酸楚。有时妻子也会埋怨:“你看看其他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哪像你们,人家工资高,待遇好,吃穿不悉,你们有啥?工作累不说,连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其实我心里也清楚,妻子为了这个家,一直以来都省吃俭用,穿着朴素。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身为一家之主,一名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先进工作者,生活却过得如此艰辛,实在愧对妻儿老小。

近几年来,我和同样遭遇的同事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工资待遇及“三金”问题,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2010年元月开始,每月由草原站从土地出让金中发放工资1000元,扣除120元养老金保险后拿到手的有880元,医疗保险至今没有着落。可就是目前这点工资,也只能发放二三年,如果到时候没有了土地出让金,工资又将回到原来150元的起点。单位领导也明确表态:草原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没有经济来源,如果财政不能解决,单位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你们的工资待遇。

这么多年来,虽然辛苦,我仍然坚守在草原站的岗位上,因为我相信工资待遇问题终究可以解决,更因为我热爱草原事业,我父亲是草原站1979年成立时的第一任领导,岳父是第三任领导,虽然两位老人已离开人世,但我仍要战斗在他们曾战斗过的地方,完成他们未竞的事业。

10多年逝去的青春,付出的感情,全都倾注在这草原上。离去,谈何容易?何况这真是意义重大的工作。今天写信给责刊编辑部,恳请替我们呼吁,也敬望上级领导体察民情,调查了解.关心一下我们这些在一线兢兢业业的技术人员,给予解决为盼。

梁其壮

2010年5月24日

一线农技人员的尴尬生存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209字

本刊记者王军伟王欲鸣李松李亚楠

甘肃省古浪县草原站职工梁其壮来信反映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省份少数人的特例。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内蒙古、广西、重庆、河南等地采访发现,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裁减人员,压缩经费,首当其冲的是无权无势的公益性服务部门。由此,在基层从事农、林、畜牧等工

作的一线技术人员,普遍面临着窘迫而尴尬的生存困境。

负责数万畜禽防疫员,每月只挣两三百

记者来到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兽医站采访时,站长张俊正要去一户村民家给奶牛看病。他对记者说:“我这个…站长?是上面口头封的,按上级精神,乡镇兽医站被定为事业单位,而现在在职职工却没有工资,只有少量补贴,更谈不上应该享受的医疗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

张俊告诉记者,全镇29名防疫员都是包头市2004年聘用的。除他这个“站长”每月补贴300元外,其他人每月只有200元。“这些钱还不够每月下乡的摩托车油钱,疫苗冷藏费、电话费、办公费以及招待费还得自己掏腰包。”

挣得不多,可承担的任务却十分繁重。美岱召全镇有4000多头奶牛、3000多头猪、2万只羊、2.6万只鸡。防疫员每人每年光各种畜禽的防疫注射任务就达19次,包括禽流感、牛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猪口蹄疫、猜蓝耳病、羊口蹄疫、羊痘等等:各种动物的抗体监测每年3次;消毒灭源常年进行,动物产地检疫时时报检;还有奶站的卫生消毒、饲料的取样、能繁母猪摸底以及后备奶牛和羊的统计、拍摄图片等工作。

张俊说,按理防疫员都可以收取防疫费,牛每头每次2元,猪每头每次1元,羊每只每次1元。可农民本身对防疫就有抵触情绪,实际连30%也收不上来。去年政策要求停征包括防疫费在内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对农牧民是好事,可我们的工作就更难了。

更令防疫员头疼的是,防疫中难免出现的疫苗过敏反应死亡、落胎等问题无人负责,只能自己承担,搞得防疫员常常提心吊胆。

“出了问题主要靠拖,就是踢皮球或者冷处理。防疫员把责任推给站长,站长推给兽医局,兽医局推给农牧业局,农牧业局推给政府,拖上两年,希望事情不了了之。”张俊说,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有时候感到于心有愧,压力很大。

工资自筹,农技员自嘲“吃软饭”

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记者见到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昌福时,他刚从镇里的一个蔬菜基地监测农药残留回来,脚上还都是泥,办公室的其他7名工作人员也都下乡了。

“蔬菜进入市场前,我们都要监测农药残留,农技站可以说是蔬菜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槛。除此之外,还要下乡指导稻瘟病、癌缩病等十几种作物病的防治,宣传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平时很少呆在办公室里面。”黄昌福说。

尽管承担着繁杂而艰辛的工作,但钦南区农技员的工资却普遍不高,尤其是部分自筹工资人员,虽为在编农业技术干部,同样干着农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预测与防治等工作,却得不到财政保障,生活难以为继。

陆武清1998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黄屋屯镇农技站工作,虽有编制,但属于工资自筹人员,十几年过去了,他每月的工资只有290元。

“长期以来,我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元,到了2007年才涨到290元,多出来的90元是区农业局给的补贴。老婆也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大年龄了,生活还要靠年迈的父母接济。”陆武清说,我们干的活一样都不少,待遇却相差悬殊,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一名和陆武清一样,工资也属于自筹的农技人员告诉记者,在钦南区这样的农技员有几十名,他们多是在1998年、1999年毕业于广西各地农校,按国家当时的统招统配政策分配到钦南区各乡镇农业站工作。虽然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等,并向区领导反映这一情况,但至今只有少数人解决了问题。

黄屋屯镇农技站站长杨里厚是其中的幸运者。2009年,他的工资转成了财政拨款,不过回想从前,杨里厚仍然心酸不已。“我从20多岁参加工作,一直到将近40岁,每月的工

资只有几百元,当时一家三口的生活可谓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只有靠老婆做点裁缝等手艺活来贴补家用。结婚10多年来,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实际上成了个…吃软饭?的。”

收入徽薄,依靠“增收项目”苦苦支撑

在重庆市梁平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胡晓告诉记者,该县34个镇乡街道都设有农业服务中心,采取财政全额拨款维持运作,但农技人员只有工资,没有津补贴。相似工龄和职称的农技人员和公务员的待遇每月相差1600元左右。

重庆市武隆县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潘勇每月工资只有900多元,他说:“我小孩今年4岁,媳妇也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我养活,家里平时吃的米和肉都不敢在镇上买,全是父母从农村老家带来的。”

为了补贴收入,重庆不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都在搞“技物配套”等所谓的“增收项目”。农服中心人员在从事农技服务的同时,也搞起了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工作。

梁平县任贤镇农业服务中心从1990年开始就由农技人员集资,开了一家农资销售门市。任贤镇仅有的3名农技人员专门抽出一人搞农资销售。5月20日,记者看到,整个门市里除了门前摆放的两个玻璃柜台之外,别无他物,空空荡荡。柜台里农药、种子等商品包装袋三三两两地随意码放,蒙着厚厚的灰尘,似乎好长时间没人动过。

销售员刘冰告诉记者:“现在生意清淡得很,有时候一天连一包种子都卖不出去,收入在30元以下的日子经常有。”记者在农服中心农资店采访的2个多小时里,确实没见到一个顾客光顾。

任贤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正远说,自从政府把农资市场放开之后,镇里面就陆续开了30多家农资店,遇到赶场的日子,摆地摊卖种子、农药的小贩还有七八十人.农服中心自办的农资店经营受到很大冲击,这个“副业”也非常不景气,每年利润也就五六千元,每人只能分到1000多元,基本上是杯水车薪。

老兽医晚景凄凉,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

记者来到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老兽医郝永福家时,这位1960年就是乡兽医站站长的老人,因患脑血栓瘫痪,坐在土炕上,伤心落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临死之前能看到政府在政策上给他们这批边缘人一个“说法”。

将军尧镇今年74岁的刘志汉老人,作为老兽医代表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境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旗各乡镇组建兽医站时.他和其他40人陆续进入兽医站工作。几十年来大家一直在基层承担着畜禽疫病的防治、家畜改良、抗灾保畜、接羔保育等工作任务。上世纪80年代,乡镇畜牧兽医站已名存实亡,只能依靠防疫收点费用补贴生活。特别是2004年兽医体制改革时,由于年龄限制,全旗40多名老兽医大部分被排除在防疫员队伍之外,成为被遗弃的“公家人”。

土默特右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刘元小承认老兽医们反映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因发展需要,1982年旗政府将乡镇兽医站定为“基层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招聘录用。根据当时旗畜牧局相关文件,40多名老兽医在1983年整编时录入公社兽医站人员名额之中,一直参加防疫工作。但在2004年包头市招聘基层动物防疫员工作时,大部分人因年老或未参加考试而未被录用。

如今,这些老兽医无从办理退休手续,也不符合办理社保的政策。

刘志汉告诉记者,当时成为乡兽医站的人员后,他们40多人的户口就被转为城镇户口,吃供应粮,原来的土地被生产队收回。可现在既无供应粮可吃,又无土地可种,村里人都叫他们“黑人”:说是城市户口,却住在农村,也入不了社保;说是农民,却无土地,涉及到农村的合作医疗、低保等政策一样也享受不上。“我们这批人连五保户都不如,五保户都有土地,每年领低保费850元,我们有什么?”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119字

本刊记者李松李亚楠王欲鸣王军伟

半月谈记者在各地采访中感受到,尽管众多基层农技人员虽身处困境仍坚持服务在“三农”最前线,但在其辛酸背影后.事关千村万户的基层农技队伍正在持续萎缩,农技服务体系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而另一面,却是广大农村、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强烈需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这种反差更为凸显。

副业变主业,农技人员成万金油

45岁的王建红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24年来一直在乡镇农技部门工作,但2005年乡镇农技站和林业站、水利站等5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后,虽然依然是服务农业,但工作内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技站的时候,工作比较单一,就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小麦、玉米种什么品种,什么时候打药,怎么打等。”王建红说,“现在,工作就杂了,既要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又要搞产业规划,还要搞新农村建设。”

王建红仍经常往村里跑,却不是去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不到村里没法开展工作,不过,农业技术这块工作已经非常少了”。

记者调查了解,工作任务庞杂、负担沉重,是摆在基层农技人员面前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来在农村基层从事农机、畜牧、林业等专业对农服务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现在已经俨然成为“小农委”,综合承担着上级政府的繁杂要求。

重庆市武隆县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潘勇给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他这个6人小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包括农业执法、渔政管理、土地纠纷调解、农技推广、农村能源建设、柑橘非疫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社保登记、各项惠农直补对象名单登记、造册……林林总总不下15项。中心3名专职农技人员也被“打捆”使用,负责上述工作,原来的本职工作反倒被排在了后面。要几个人干这么多工作,看似什么都在于,其实啥也没干好。

5月22日,记者来到鸭江镇,潘勇一整天都在调解双河园村村民土地占地纠纷,始终没有时间接受记者采访。他说,类似的土地纠纷,他每年都要处理20多起,平均一起就要花1天多时间,要走完调解、纠纷登记、情况汇报等各个环节,很牵扯精力。

重庆市梁平县任贤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正远告诉记者,3月份以来,自己就一直在办公室里填写各村社种粮直补的报表,搞录入、汇总、上报等,还要核实农民的补贴金额和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等,“单是种粮直补一项就涉及上万村民.不花一个月基本弄不完,哪还有时间下乡搞农技工作”?

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田盛玉向记者坦言,自己现在能有1/5的时间专门在基层从事农技服务就不错了。

职能弱化,地位越来越边缘

虽然基层农技人员承担着大量涉农事务,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在政府中始终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地位逐步在边缘化。

重庆梁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胡晓告诉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基层农业服务中心财、物、人三权下放到乡镇一级后,就越来越不受重视,连一些基本的机构运行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礼让镇在1998年把镇农技站的生活、办公用房用作了拆迁农民的安置住房.农技人员被迫搬出,现在还挤在镇政府办公楼的两间房子里办公:城北乡政府因为缺电脑,借了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电脑,长期没有归还……

从事基层农技工作,下乡是常事。但作为下乡代步工具的摩托车,在基层农业服务中心非常缺乏。梁平县任贤镇农业服务中心只配备了1台摩托车,而且还是上级部门专门为柑橘实蝇监测项目配套下发的,现在这台摩托车经常被农技员们“挪用”下乡搞农技服务。更多的时候,是农技员自己蹬着自行车下乡为农民服务。

农技推广职能的削弱,还突出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和年龄、知识的老化上。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董家胜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里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即使有农技人员的乡镇,也面临着人员老化,新人补充不上来的困境。

主抓全镇大棚蔬菜种植的王建红说:“我虽然是学农的,但对蔬菜种植其实并不了解,而且,我这个年龄在技术人员中还算比较年轻的,全县40岁以下的技术人员很少。”

重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梁平县农委副主任张成告诉记者,全县基层农业服务中心从1992年起就没有再进过人,基本处于只出不进的状态。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在2004年还有142人,现在仅剩下99人,平均每个乡镇只有1—3个人还干着农技服务工作。而且8成左右的农技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不少人在今后三四年之内就会退休,而无人接班。

由此导致目前重庆农村一些农业新技术和品种的推广明显迟缓。胡晓说,梁平县从2006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但因为农技人员老化,在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很多人经过学习还是无法完全掌握这门技术,更别说去指导普通群众了。

不仅如此.现有的农技人员也流失严重。张成对记者说,首要的原因是乡镇各部门借调的太多。在武隆县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整个编制有18人,但真正在一线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只有6人,其余人全被借调到镇上市政总队、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等各类部门,而且被借调走的一般都是年轻人。

胡晓告诉记者,因为人员流失太多,像双桂街道等地甚至出现了农技人员“空心化”的情况,一个三四万人的大镇居然连一个从事农技推广的人都没有,“根据农业部门的规定.8000亩粮油作物应配套1名农技人员,但像梁平这样粮油面积150多万亩的农业大县,农技人员至少从数量上讲就已远远达不到基本要求”。

农技服务需求强烈,供给不足瓶颈凸显

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形成的村一级服务网络由于无人管理、无钱管理,农技服务工作实际已卡在“最后一公里”。但记者明显感受到,恰恰这个薄弱区,是最需要农技服务的,农技人员下乡也得到了农民真心实意的欢迎。

5月17日上午8点刚过,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记者随重庆彭水县靛水乡农技员冉茂文骑着摩托车下村。在新田村,不少农民一看到他就立马围了上来。村民冉起中说,家里2亩马铃薯不知道为啥蔫了,有的叶子还裹成一团。冉茂文在地里查看一番后告诉冉起中,打蔫是因为遭了冻害,要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或植物防冻剂溶液。冉起中听后立马跑到场镇上去买药。

不少农民向冉茂文抱怨说很少看到他们下来,农作物遇到什么病虫害也不知道去找谁。冉茂文开玩笑说,只要你们给我发工资,我就天天下来。

17日当天,冉茂文跑了30多公里,转了4个村,为32名村民做了农技指导。晚上7点回到乡里时,他和记者的衣裳都已完全湿透,泥巴都裹到了膝盖上。

冉茂文告诉记者:“说老实话,下不下乡指导农民和我的收入多少扯不上一点关系,农作物歉收了也算不上我的责任,下乡完全是一种责任在驱动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需求上的“胃口”很大,但目前却无法得到满足。

河南省孟津县正在大力发展现代蔬菜种植产业,这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果没有专

业人员指导,农民很难独力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孟津县送庄镇副镇长严富周说:“同以前相比,农民的农技需求实际上更多了,但是,服务这块的人手却少了,专业技术人员也非常缺乏。”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彭店乡的柳学友是全国有名的种粮大户,对农技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他说,最需要的是病虫害防治,以及风灾、火灾防范方面的技术指导。以前乡里有农技站的时候,还有点帮助,现在农技站没了,服务中心的人也不懂技术,县里农技站就十来人,也顾不上我们,就只好自己摸索着干了。

农技人员的心声:稳住人,拓宽路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068字

本刊记者李亚楠王军伟王欲鸣李松

基层到底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农技服务体系?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农技需求?目前存在的种种阻碍如何消除?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谈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普遍反映人手不够,但增加人员又基本不可能。河南省孟津县送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建红说,一方面是受编制所限,另一方面,很难找到基层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愿意从事农业,更不愿意到基层来。

孟津县农业局人事股股长郑松娥说,单纯增加人手等于否定机构改革,只能重回人员膨胀的老路。她认为,农业系统在新进入时,应根据产业发展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同时,要抓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中的继续教育,每年都要分专业分行业进行一定期限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

送庄镇副镇长严富周认为,政府可以大幅度缩减财政供养人员,用这些钱购买农业技术服务,农民需要什么,政府就出钱买什么。

盂津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王炎华则认为,还是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购买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农业技术员的流动性很大,可能干一段时间,他们就到给钱更多的地方去了”。

加大农技服务经费投入是各级农技服务部门的普遍建议。王建红说,乡镇的农技服务经费比较缺乏,无力建设试验示范基地,而只有建立示范基地才能更好地带动老百姓,并能减少群众在采用新技术时所面临的风险。同时,农技人员与乡镇其他部门干部“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差距大的现状也亟待改变。为此,部分基层农业干部提出两条建议:一是明确县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剥离县乡两级农技服务机构的经营性职能,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管理序列。

二是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从一些地方多年实践情况看,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比由乡镇政府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技服务工作的水平。一方面,由于任务繁重,乡镇政府往往很难专门关注农技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经费的紧张,乡镇政府也很难提供足够条件开展农技服务工作。相比之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有更大的意愿和更强的能力搞好管理和农技服务工作。因此,建议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的人权、财权、物权三权归县,由县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同时,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调配、任免、考评和晋升,仍需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

专题策划/编辑:高远至古文洪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743字

曹志恒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随着中央首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一系列新政使新疆各界人心振奋。“召开如此高规格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议部署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规划,必将对新疆的发展与稳定、边疆的安全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都时远说。

举全国之力发展新疆

作为“秦陇之屏障、燕晋之藩篱”,自古以来,薪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新疆不稳定,全国就不稳定;新疆经济上不去,全国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正确把握新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新疆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性、主动性。

有专家指出,中央这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其着眼点已经远不止在新疆,而是全国一盘棋中极其重要的举措。正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因此,做好新疆工作绝不仅仅是新疆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事情,是全党全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年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实施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使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新疆的发展与稳定仍然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副校长高建龙分析:比如,“家底”薄弱,近年来新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南部五地州仍有许多贫困人口,就业压力增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油气产业在工业中占60%的份额,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重工业;区域经济不平衡,南北疆发展差距过大;城市化水平分布失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新疆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同时,新疆还存在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目标

为推动新形势下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决定,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中央投资继续向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倾斜,“十二五”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鼓励各类银行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服务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新疆设立分支机构;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未利用地指标;适当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天然气利用政策,增加当地利用天然气规模等。

新疆工作座谈会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作为资源大省的新疆将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王凤丽说,资源税费改革一直是各方密

切关注的话题。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在全球能源市场价格攀升的大背景下,这一政策将使地方政府由资源税获取的财税收入相应大幅增加,从而让新疆各族群众更好地从丰富的资源中直接受益。

有专家指出,逐步放宽天然气利用政策,增加当地利用天然气规模,这对新疆人民和新疆企业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消息。这意味着,新疆企业将会在能源利用上降低成本,并且本地资源利用也将更加便利。

乌鲁木齐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胡晓霞博士说,新疆工作座谈会表明,中央对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而且,对于民生建设、民生改善的要求也不再是原则性要求,而是一项硬性指标,这里面包括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各族群众就业能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等等。

“中央制定的这些政策措施,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疆发展的首要目标,表明中央推动新疆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新疆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说,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一大亮点是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他表示,民生是稳定发展的根本,民生问题解决好了,长治久安问题就有了牢靠的基础。

变“输血”为“造血”

新疆和田地区地委书记程振山说,在总结全国13年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基础上,变“输血”为“造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援疆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要旨所在。

新一轮援疆还适当调整了结对关系。一是考虑支援方综合实力和受援方困难程度进行匹配,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深圳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对口支援贫困程度较深的南疆三地州:二是考虑地域上相对集中,便于展开工作,尽可能安排1个省市对口支援1个地州或同一地州的几个县市和师团场:三是考虑双方资源地理气候特点,以便有效做好援助工作,比如东北三省对口支援气候条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区。这意味着,除了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外,对口支援的范围基本覆盖全疆。

新一轮援疆突出面向基层,重点支援南疆等困难地区。新疆的困难主要是难在基层,难在南疆三地州,难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边境县和团场等,因此援助重点也放在基层,放在贫困县、边境县和团场,放在乡镇和农村。

此轮援疆不仅加大了支援力度,而且拓展了援疆内容。各援疆省市代表团表示,在将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的同时,还将考虑把更多的干部、人才、技术、管理输送到新疆;要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乌鲁木齐市民热依木·司马依这两天虽然正忙着准备搬迁,也在关注着有关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报道。他告诉记者:“现在中央对老百姓的好政策越来越多,我们都很受鼓舞。有房子住、有工作干、有饭吃,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幸福,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

有关专家说,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新疆正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编辑:孙爱东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762字

本刊记者郭奔胜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指出,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同时对不良文风进行了批评,引起社会强烈共鸣。时下,官场之所以会出现不良文风,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干部为官、从政的心态出了问题。不能正确地看待上级与下级、前任与后任、进退与留守等关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带有较强传染性的官场“不端心态”。而其症状则在做报告、写文章、行公文中表现出来,即假话、空话、套话公然流行。具体而言.有六种心态值得引起重视。

心态一:

调研多走样,“好话”人不怪

调查研究是做决策、指导工作的一种常用手段,调查研究的生命在于掌握实情,听到实话。但现在,基层逐渐琢磨出应付调研组的“技巧”来,即主要领导在高速路口笑脸相迎,在调研组下榻的宾馆高高挂上“热烈欢迎某某一行”的标语,然后就是座谈会、汇报会、欢迎宴会等轮番上场。最后,调研组搜集了厚厚一摞各部门的汇报材料带回去,并依此撰写出厚厚一本的调研报告。

一个县的主要负责人坦言,曾遇到过一两个比较认真的调研组,专门是冲着了解问题来的,比如拆迁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比较敏感,又多是共性问题,因此说多了不好,加上当地老百姓对拆迁也有不少意见,因此县里千方百计阻止调研组与群众接触。同时,县里把座谈会的时间拖得长长的,让他们没有机会与群众接触。为了防止调研组晚上突然袭击,就使劲劝他们喝酒,“喝多了.自然就不好意思再去与群众聊天了”。

“来的都是客,好吃好招待,加上好话顺耳,因此调研组基本上都是满意而归,汇报者的话风与调研者的文风也就达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平衡。”不少基层干部这样说。

心态二:

真话最危险,虚话最安全

“说真话,谁那么傻,真话最危险,虚话才最安全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机关”说出了自己的“说话心态”。这名“老机关”曾经多次列席市里的会议,据他观察,在集体研究干部事项或做某项决策时,基本上是谁分管谁说话,不分管的领导干部很少开口,或者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虚话。“谁要是多提问题,谁就容易被理解为与分管领导过不去,都是局中人,今天讨论你分管的事,明天讨论我分管的事,大家都落得个顺水人情。”

另一名当过县长的领导干部也以自己的经历佐证了“老机关”的说法。他说,在一把手民主意识不强、作风武断的班子里,要说真话还真有一些危险性,有时候不得不说一些违心话。比如,在做集体决策时,有的事项自己本意上是反对的,但开会时,如果自己投了反对票,一把手肯定会知道,就容易被扣上闹不团结的帽子。因此,为了保护自己,每次投票决定事项时,自己都把划好的票故意不折叠,让主要领导看到自己投的是赞成票。“在这种氛围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很难真实起来,相反空话、虚话倒是很有市场。”

心态三:

配写作班子是一种待遇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都舒服到家了,只要在公开场合,无论是作报告还是作个简单发言,都需要秘书班子把讲话稿写好,这些领导干部非但不认为自己的文风有什么问题,相反还认为这是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政治待遇,即讲话稿有班子来操刀。”一名在机关做了10多年秘

书的基层领导干部这样说。

这名干部还说,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开会多、讲话多、应酬多,因此很难集中精力去研究问题,更没有时间去研究讲话稿,一般都是自己大致说出个主要想法,然后由秘书班子去查资料、找依据,最后形成一个讲话稿。领导往往只在开会前才匆匆看一遍,然后就上台去讲。“这些由秘书代笔,自己没有很好消化的讲话,其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有时领导干部匆忙中把页码放错了,竟也将错就错地念下来,闹出了不少笑话。”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一些重要的会议报告需要专门的写作班子来起草.这无可厚非。但一般的会议讲话或主持会议的开场白都让秘书来代劳,这一方面反映了少数领导干部的“官老爷”做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数领导干部本领缺失——不看稿子就说不出话,不拿稿子就心发慌。

心态四:

场面“普通话”,场下“私房话”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说话人格分裂”现象:台上说话一本正经,冠冕堂皇;台下,特别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满嘴都是俏皮话、“私房话”,热衷于传播黄段子、荤段子,甚至讽刺、挖苦的段子。这样的领导干部是典型的“两面人”。

长期在这两种语境中穿梭,其文风就缺少灵魂,给群众的感觉是,他们的讲话像是在逢场作戏,没有魅力和说服力。当遇到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这些领导干部就傻了眼,再多的道理群众都难以听进去。因为很难辨别他说的究竟是真话,还是假话。

这里不是说领导干部都要板起面孔来说话,而是说,领导干部台上与台下说话都要有一个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语境,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不断释放出清新感、真实感和正义感。

心态五:“大道理”能唬人

一些领导干部写文章、作报告都显得空洞无物、枯燥无味,主要是陷入了一种心理误区,就是认为“大道理能够唬人”。这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张口闭口都是大道理,仿佛他就是大道理的化身,不管群众感不感兴趣,不管场合是否合适,也不管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大道理在合适的对象、场合、时间来讲,不仅不会拒人以千里之外,还会让人人脑人心。现在的关键是,一些领导干都只会照本宣科地讲大道理,而不会灵活地讲实道理,讲管用的道理。比如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社会十分关注,少数领导干部只会说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而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常视而不见或者束手无策。现在农民工普遍反映工资待遇太低,但一些领导干部只会说“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不能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究竟能够做些什么。

心态六:不做那只“出头鸟”

部分领导干部把官场哲学琢磨得很透,一不做出格事,二不说出格话。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许多领导干部从文风到作风都出现了明哲保身的倾向。突出表现有三种:一是讲话左顾右盼,看看前任是怎么说的,看看分管领导是怎么说,看看上级是怎么说,结果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讲话随大流,做事随大流,喜欢做太平官;二是明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着手来解决,但仍犹豫不决,能拖则拖,实在躲不过去,就简单应付一下,不愿意碰钉子;三是老好人主义盛行,前后左右的关系都不错,遇到矛盾时把原则丢一边,遇到尖锐问题时左推右挡,谁都不得罪,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

这种领导干部虽然不会多事,但最终会碍事,虽然不会成为矛盾的焦点,但最终会留下矛盾一大堆。所以当前既要防止不讲规矩、胆大妄为的干部出现,也要防止只为做官、不为做事的庸官出现。

编辑:孙爱东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95字

刘雪芹

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随即召开会议.对全国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5月7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迅速兴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进行研究部署。目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各地各部门陆续启动。本刊编辑部以问答的形式着重介绍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背景、重大意义和具体安排。

问: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为什么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答: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党的十七大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实践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这两项活动应该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入,必将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应把握好哪些原财?

答:《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关键是把握好四点:一是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举措,党员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问:这次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什么?

答: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意见》明确提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把这些普遍要求具体化,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条件,做到简洁可行、好记好评。

问:活动的具体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答: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议提出,

从2010年4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兴起创先争优的热潮。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代表大会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党献礼。2010年“七一”前后,中组部将专项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先进县(市、区、旗)党委。

问: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何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如何加强组织领导?

答:《意见》指出,活动方案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活动情况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选先进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意见》明确规定,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关系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县(市、区、旗)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基层党组织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要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注意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对分管领域和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联系互动。

编辑:孙爱东

“暴雨浸城”的考问:面子与里子孰轻孰重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861字

郑天虹吴涛

入夏以来,强对流极端天气频袭南方各省,包括广州在内的一些城市在强暴雨轮番“洗礼”后.隐藏在繁华光鲜都市地下的“千疮百孔”霎时显现。

雨季还没过去,未来我们的城市也还会迎来一场场强暴雨的考验。羊城一月内三变“洋城”的不堪警示人们:地下基础设施欠账引发的“并发症”正在进入高发期,处处高楼大厦的城市或如无根之木,不堪一击。

“地下”欠账的集中暴发

“这样大的雨以前见过,这样大的损失却是第一次。”5月7日暴雨过后不少广州市民惊呼,城市交通系统瘫痪,1.3万辆汽车遭没顶之灾,水浸街“黑点”达44个,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更有6人永远失去了生命。

虽然罕见暴雨是这次水浸广州的首要原因,但专家认为,造成内涝严重的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承认,城市“硬底化”日趋严重,排水系统标准过低,以及多处工地违规排放导致排水系统被破坏,是导致水浸的三个重要原因。种种迹象显示,新老问题叠加,已使广州城市内涝步入高危期。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学伟说,城市化的进程也是“人水争地”的过程,伴随着城市人口增多、高楼林立、阡陌变大道的,是江、河断面缩窄,湖、泊库容缩小,像以前的珠江河水断面要比现在宽得多。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城市“硬底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一到下雨,雨水难以自排,90%要靠排水管网才能排走。

而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已经严重不适应形势。吴学伟介绍,目前国内城市排水系统,基本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按苏联高寒地区的标准设计的,一般只能达到一年一遇或两年一遇的

标准。

即便如此,广州也只有83%的排水设施能达到一年一遇的标准,其中,仅9%能达到两年一遇;其余17%不是标准不达标,就是根本没有排涝设施,比如城中村、部分老城区等。

老城区的“地下”欠账有历史因素,那么,近年来各地大手笔建设的新城区又如何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崔胜辉直言,相对于众多城市地面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地下排涝系统几乎是一片空白。几次暴雨侵袭中,高楼林立的广州新区受灾程度,就比老城区还严重。

同时,伴随地面建设大干快上而来的工程多、建筑垃圾排放多,更使本已十分脆弱的排水系统雪上加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次广州水浸严重的地方主要就是在一些工程建设集中的地方。

广州市水务局近来对全市排水系统“黑点”排查当中,屡次发现建筑垃圾非法排放致使泥浆等堵塞下水道的情况。“这就好像一枚枚毒针,扎在排水系统的要害,随时可能造成系统瘫痪。”吴学伟说。

城市硬伤背后的致绩焦虑症

高楼林立、路桥飞跨……如今,一座城市,几年不见,人们似乎就不太认得它了。

与人们对城市景观变化的惊叹相对照的,是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长期忽视。“这段时间被数场罕见强暴雨冲刷后,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与整体经济建设水平不同步的矛盾从隐性变为显性。”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韦小鸿表示。

虽然广州雨后“水浸街”情况并不鲜见,但以几场暴雨的影响来看,城市排涝不利带来的后果已经大大升级,不能再等闲视之。

崔胜辉认为,暴雨暴露了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中的软肋,更凸显了市政规划建设中的硬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日益突出。

“过去道路规划跑不过车轮子,现在排水规划流不过水管子。”广东省城乡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李志一针见血,城市规划建设短视是广州这些年来城市发展的“短板”。

地上和地下的反差并非一城独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所所长谢映霞介绍,他们在替一些城市做规划时,一旦遇到投入有限,被精简或拿掉的往往总是地下的部分。主政者都希望高楼林立,而对于看不见的地下管线,加上强暴雨也是小概率事件,往往重视不够。

“外看皮面光,里面一包糠。”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车伍用这句俗语比喻当前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他说,表面来看是超级现代,但地下就差远了。其实在城市发展中,排水设施这些地下部分更应该百年为计,要有延续性,甚至比地上设施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和规划。

另一个强烈反差,是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精心和不断强化。一个典型例子是,巴黎宽阔的下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2347公里的总长甚至远超巴黎地铁,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无踪影。

实际上,不仅是发达国家,中国古代城市也很注重排水系统建设。同遇这次强降雨,江西省赣州市却因北宋年间兴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仍在起作用,而躲过一劫。

国外能在百年前就在地下大规模开建,古人建设的排水系统历经近千年而不衰,而在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还有理由如此脆弱吗?有关人士分析,造成现状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城市管理者的意识问题。

据报道,在南方的很多城市,政府都曾组织过相关负责人对当地城市排水进行考察论证,但计划屡被搁浅。某市政府人士向记者透露,因为地下水建设投入很大,但是却看不到摸不着,所以政府并不想在此耗费太多精力。“高楼、道路都是一眼能看到的。投入再多,地下

水设施建设能被谁看到?”

对此有评论认为,众多城市的政绩焦虑症,才是城市脆弱排水系统建设的最大软肋。

宣居城市之根需要扎深扎牢

面对持续经年的逢雨必涝、暴雨浸城,从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都在反思,除了高楼大厦,城市的宜居还需要什么,排涝的薄弱和建设的盲区如何才能改变?

有专家认为,首先应该从环境的宏观层面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江河湖泊的生态职能都面临着退化和下降,大流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最终都会作用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仅靠地表的高楼大厦,肯定支撑不起一个宜居城市。

正在举行的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本式的示范。在世博园中,随处可见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透水地面、植物配置河塘净化水质等,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变成精细的实施。种种无形的“扎实根基”,推而广之,将成为人们宜居生活的未来保障。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副主任程晓陶强调,呼吁了多年的城市水灾害概念,现在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城市热岛效应,大城市正频繁地成为暴雨袭击的中心,加上城市的迅速扩张,内涝的特点变得更为迅猛,要从整体上有新的模式来应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认为,暴雨导致的问题要求今后政府决策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一个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起步就应当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尤其不能缺了地下这一块,不能大灾之后才去想大治。对今天的许多城市而言,也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科学改造,尽管耗时费力,但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为了市民生活的久安,行动越早付出的代价也越少。

编辑:古文洪

中国科研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671字

本刊记者杨骏刘石磊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3月30日实施总能量达7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柬流对撞取得成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表公报说,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对撞机内实现极高能级的粒子对撞,模拟出与宇宙大爆炸后最初状态类似的环境,从而对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展开深入研究。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内,隧道总长约27公里,内部安放了4个探测器,即紧凑缪子线圈、超环面仪器、底夸克探测器和大型离子对撞机。它们的建造和实验都有中国科学家的参与。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介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单位对实验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正积极参与探测器日常运行值班和复杂的模拟数据分析,为用即将获取的实验数据发现包括黑格斯在内的新粒子和新物理做准备。这表明中国的科研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追赶世界科技潮流必由之路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是中国科技赶上世界科技潮流,融入科研“活水”的必由之路。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以其在流行病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成就蜚声全球。该所2004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共同创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开展病毒学、免疫学及疫苗学等方面的研究。“巴斯德与中国的合作在20多年前就已开始,”巴斯德研究所所长艾丽斯·多特里对记者说,

“在双方的紧密合作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发展迅速,到2012年将拥有400名研究人员”。

这个项目仅是中国科研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从政府到科研机构,中国越来越重视国际科研合作,“走向世界”已是中国科技界的共识。卫生部部长陈竺、科技部部长万钢都有多年的留学经历,并曾长期在国外科研机构工作。他们的例子说明了科研全球化选择的重要性,而且正不断结出硕果。

去年,两支中国科研队伍首次利用IPS细胞培育出活体小鼠,是中国为全球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例证之一。英国《自然》杂志称这一成果“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其中一支科研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认为,国际交流合作在科研中至关重要,他从中受益匪浅。他曾经在法国农艺研究所学习工作,获得了接触国际级科学家的机会,并进入了国际科研交流的大平台。他说:“我回国后就建议与法国农艺研究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现在,他们那里有研究人员来中国进行合作,我们也带法国的研究生。外来人才的到来,对改善我们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文化,以及跟踪国际最新研究动向大有裨益。”

截至2008年,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3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国际合作使中国科学家有机会接触最新的国际科研项目,参与顶尖的国际科研团队并体验先进的国际科研文化。

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我

谈到与中国的合作,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多特里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理念是将法国研究机构的文化、风格和运营模式引入中国,中西结合,充满国际化氛围,同时带有鲜明的“巴斯德特色”。如今,研究所已在中国扎根并且运行良好,它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在实验成果与工业生产之间搭建桥梁。

多特里认为,中国文化悠久、人才众多,她每次到访上海,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勃勃生机。她认为,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拥有一批出色的研究团队,双方在将近6年的合作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比如在禽流感和非典等方面。目前该研究所正在从事肝炎方面的研究,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疫苗研究。此外,研究所在培训人才方面也是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所不仅提供理论课程,还进行实践培训,使不少中国青年学者迅速成长。

周琪说,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国正是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从国外大批引进人才,同时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平台,从而在人才建设、特别是团队组织上取得了优势。他指出,借助国外资源。发展以我为主的项目,在双赢的基础上逐步起到主导作用,这正是中国科研发展的方向。

勇于贡献中国智慧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速,中国科研工作者正在显示出应对全球科研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科技工程。作为该计划的首批行动计划之一,中国科学家于2004年发起并领导了“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领导执行重大国际科技协作计划。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热核反应堆全球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计划等国际超大型项目。“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各种不同的智慧来共同应对。”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恩·莱斯利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是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科技进步会更容易些”,莱斯利说,中国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低碳能源大学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这些高校的智力资源集合到一起,共同应对一个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中国科技在国际科技进步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全球

知名金融信息提供商汤姆森一路透集团去年l1月发布报告称,中国研究人员目前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报告说,中国科研论文来自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中国对创新的专注将产生深远影响。

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通过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已不局限于提供巨大市场和工厂,它正以涉及水稻栽培、科研卫星发射、通讯网络建设等众多领域的科研成果切实惠及世界人民。

以航天卫星合作为例。巴西航天局卫星、实用和开发部门的负责人蒂尔索·维莱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巴中地球资源卫星项目是发展中国家科研合作的典范,“我们从1988年开始合作,制造出3颗地球资源卫星,目前仍有两颗在轨运行”。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提供的数据惠及农业、国土、测绘、灾害和环境监测等行业,为中巴两国乃至其他多国提供了优质服务,被誉为造福人类的“百家星”。无论是在巴西亚马孙地区的丛林砍伐治理还是中国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中,卫星发回的图片和数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巴两国还向非洲国家免费提供卫星发回的数据和图像。它创造了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高科技合作的范例。

编辑:王连志

揭开虚假诉讼背后的猫腻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478字

本刊记者方列

咋还能自己“告”自己

2010年1月13日,在检察机关提起抗诉之下,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再审撤销了一起虚假诉讼的原判决,维护了市民李秋芳的合法权益。

此前,李秋芳向法院起诉,要求叶宝根归还借款。法院判决叶宝根应归还李秋芳借款461500元及违约金70379元。后李秋芳向法院申请执行,但法院在2008年6月作出裁定,以“被执行人叶宝根的房屋已全部另案抵债给他人,现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理由终结了执行程序。

李秋芳不服法院裁定.认为叶宝根的房产“另案抵债给他人”存在虚假诉讼的可能,向越城区检察院提出申诉。检察官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另一债权人陈松刚是叶宝根老婆的外甥,才20多岁,无固定工作,能一下子拿出巨款借给叶宝根有些不正常。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虽然叶宝根和陈松刚的协议约定叶宝根将浪港新村的两套房屋抵偿给陈松刚,但事实上房屋并没有过户,实际居住者仍然是叶宝根。在大量不合常理的事实面前,陈松刚终于承认,是叶宝根为了保住自己的两套房产,才和他串通,合演了这么一出“戏”,借条完全是伪造的。

类似的案件,近年来浙江各地的基层法院屡屡碰到。应该说李秋芳是幸运的。事实上,由于大量的案件缺乏有效证据,相当部分的疑似虚假诉讼案件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在虚假诉讼案例中,有一类案件也需引起关注,即通过虚假诉讼案件由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其中还容易导致司法腐败。

2009年6月,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两名知识产权律师兰加余和叶磊因涉嫌行贿被辽宁鞍山检察院带走接受调查。此前,辽宁省已经有多名法官因审理驰名商标案件而受到调查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