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方案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方案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方案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方案

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但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依然还停留在单一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重知识点掌握的考察,重基本概念掌握与否的考察,英语的评价中听、说、读、写看起来面面俱到的都进行了评价,就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而言,英语的听力加笔试,都在教师一人的操作下进行,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的命运的掌握在一人手中,这不符合现代开放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与21世纪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评价要求相背离,长期以往下去势必会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新课改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反思,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 建立面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提出新的改革学习评价的原则、意义和实施办法。

二.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实验的方法

1、行动观察法

2、问卷研究调查法

3、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4、座谈会方法

5、个案研究法

四.实验的内容

1.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3.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

5.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五.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1年9月)

(二)、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

六.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组负责人:金宏

课题组成员:陈玉国、王珊珊、李淑苹。

灵活处理初中英语教材

一)更新教学观念,主动认识教材,读透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学习英语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且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既整体设计目标,又体现灵活开放;既突出学生主体,又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不能被教材局限和束缚。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之外设计教学。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应是:以教材为依托来教授英语而不是对教材的死搬硬套。树立教学资源观,走出“教材就是圣经”的误区。课本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教与学凭借的一种素材。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握好教学的三个未必:课本上写的,未必都要教;都要教的,未必都要学生记住,都要学生记住的,未必都要考。要转变“死扣教材”的理念,教学必须与地区情况、校情、班情、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相结合,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几种常见的教材处理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是“一纲多本”,教材不再是教学和考试的唯一依据。这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自2003年秋季开始,我使用

“Go for it !”已经两轮六年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同事处理教材的技巧,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删减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词汇量大(以八年级下为例,有的单元生词量超过70个)是师生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删减部分不要求掌握的词汇(如人名、地名或其他非重点词汇),或对非重点词汇降低要求是解决着一问题的途径。另外,一些过于复杂的活动(如有的讨论、调查活动等),一是受限于学生表达所需词汇量,二是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不好进行或无法进行。这时,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一一把教材上的所有任务活动进行完成,而应该把不适合的任务做适当删减,以使教学流畅并提高课堂效率。

2、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一般来说,调整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对每册教材各单元之间教学先后顺序的调整,二是每个单元内各部分顺序的调整,三是各部分内容中活动顺序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是指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编排的单元顺序,而把话题相同或相近的单元调整为相邻的单元;或者把语法相同或关联的两个单元调整在一起;也可以根据教学与近期发生的时事的相关性将其提前教学等。单元内各部分的调整主要是Self

Check, Reading 与基础部分的Section A, Section

B的调整,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编排意图,我个人认为Section A, Section

B的先后顺序最好不作调整。至于每课时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如在Section A, Section

B部分教学中,为使教学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同时也是为了教学的流畅性,可在新知识呈现之后,先做1a和1c的操练,再做1b,2a,2b 的听力;在3a的短文之后,也可将读后的讨论与写作顺序进行调整等。

3、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教材处理中既然可以删减,当然也可以根据实情进行拓展和补充了。有些单元的内容可能会过于简单或者容量不够,就需要补充或拓展相关知识,如八年级下Unit

2谈论问题和给出建议,因上册教学已经涉及相关内容,学生相应来说较易掌握,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使用could,should提出建议外,我们还可以将提建议的其他句型如why

don’t you…, why not…, had

better…等补充出来,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如在Section A, Section

B中的短文和Reading

文章之后,有时教材上给的阅读任务过于简单或机械,那么我们就可以补充一些阅读理解问题,一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二是提高阅读能力。还有补充写作训练,听力练习等等。但是注意,在补充和拓展中,“度”的把握十分重要,一定要根据学生和班级实际,因材施教。

4、改编和替换。主要是针对一些较难的任务,在删减之后,可以用其他的活动进行替换,以达成教学目标。对于较难的阅读篇目,既可以找有关的篇目替换,也可以对原文进行改编,降低难度以利教学。

总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对教材的处理也是如此,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但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增强使用教材的主动性,更新教材观,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听力策略?

一、坚持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基本原则,采取听说结合的教学策略。

首先,就提高听力水平而言,听说结合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它可以能动地挖掘人们的语言潜能,培养外语语感,逐步建立并适应外语思维模式,进而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母语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分钟的“DutyReport”,让全班轮流做简短的值日汇报。值日生报告人从短小浅易,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口语训练。这是一个有准备的

口语练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听力教学重阅读,轻听说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次,传统听力课上的单一材料输入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分散注意力,影响听力的提高,若加入适当的口语练习、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信息反馈,不仅不浪费时间,反而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排除学生听力理解和语言障碍。听前可以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教授语言本身之外的异国风情,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并形成较完整的概念。如:makeatransferredchargecalllcollectcall指在美国由对方付费的电话;drive-in指一种“服务列车上的路边餐馆”;RollsRoyc e是美国产品一种豪华车;Boxingday指美国人向下属雇员赠送礼物的礼盒节。

三、多听多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熟悉英美语音,语调差异,过好语音关,词汇关和语法关。课堂教学中,具体做法有:

1、注重最基础的单词发音。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注意口语的特点及不同语调的含义。对于母语方言的影响,应尽可能纠正其发音,将英语同母语进行比较,利用母语的技巧去学英语。

2、注重词汇学习,避免在听力中采取生词策略。教学生注音词汇的积累。因为能看懂的东西,不一定听得懂,即使听到别人的正确发音,也不能作出准确恰当的判断。例如:

W: Did you write to your parents all these days?

M: I caooed them yesterday instead of writing.

Q: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true?

A:The man wrote to his parents.

B:The man called his parents

C:The man dislikes his parents

D:The man was busy at that time

如果我们对虚拟语气‘wouldratherhavestayed’不懂的话就很难判断出正确答案是B,所以,语法知识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备条件。在听力过程中能积极地运用语法策略的话,获得的理解力将越高,而且语法策略对听力理解的作用甚至高于借助意义策略的推理、联想、预测等策略。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其灵活、多样地运用听力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创设情境,激发背景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对于不同背景、不同习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好或差的学生都给予适应性的帮助,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听力策略。听力教学是种强化教学,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循序渐进避免由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疲劳情绪。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减少其挫折感和焦虑情绪,以一个

良好的心态应对考试。在课外要鼓励学生多朗读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可以收听广播观看英文电影等。并做到持之以恒地练习听力。

5、注重提高教学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多用英语,以力求英语教学情境化。注意训练学生有效的听力技巧,如语音的连读,弱读、意群划分等,和对所听内容的推理、预测和取舍等技巧。

只要合理地利用学习策略,在英语听力方面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影响听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就学习策略而言,也是因人而异。“某种方法即便在多数人身上会产生效果,但产生效果的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多给学生提供练习和提高运用策略能力的机会;学生要具体分析自身的情况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听力策略,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 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直接对每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

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大谈小学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式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一套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是全面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要距有综合性,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四)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五)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每一个足迹,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二、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方案

我所在学校对学生采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有:中检测,期末检测,单元检测,学生成长记录,和后进生辅导5种形式,评价等级主要分为:优,良,合格和待合格,优等成绩在90—100分,良是80—89分,合格是60——79,待合格是0—59分,此等级方式照顾了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同时也看出了学生间的差异,针对我校的评价方式,结合我的教学风格,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我把学校的评价方式更加细化地制定出我的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案。 一、学生听力评价表: 说明:本评价表旨在了解学生听力水平和听力习惯,以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能 基本 能 困难 较大 不好 判定 1、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便顺利完成任务。 2、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听懂故事。 4、能看懂简单的动画片。 5、每天坚持听录音磁带或看英文节目不少于 10分钟。 6、预习坚持先听后读。

学生听力训练评价表: 姓名学生 训练1 训练2 训练3 训练4 ....... 学生1 A B D B 学生2 B B B A 学生3 C B A D ....... 评价等级:达到训练目标A,基本达到B,部分达到C没有达到D。说明:本表旨在教师通过一次对学生听力训练,了解学生听力发展水平,针对存在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小学生口语训练评价表 项目评价标准等级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评 价

说明:本表旨在评价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评价学生语音,语感,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水平,并从这四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 小学口语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 良 合格 待合格 1、能诵吟简单的英语歌谣,演唱英语歌曲。 2、能借助图片提示编小对话,讲述英语小 话 题 1、能对话题进行描述,用词准确达意,语句及起意完整。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中,语调流畅。 优 2、能对话题进行基本描述,个别用词不太准确,但不影响表达。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个别发音错误,语。速稍快或者稍慢,但不影响表达,声音较小,但能听清,语调不太流畅,发音交清晰。 良 3、对话题的描述基本不正确,用 词不当。语音,语调有明显错误,语速太快或太慢,声音含混不清,语调不流畅。 合 格

体育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石陵一中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改革规划,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同时规范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其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水平,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考核对象 石陵一中初中学段的所有学生。2008年9月1日以后新入学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时间为:初一年级至初二年级,共4个学期,初三年级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9月1日新升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其初二各学期均须进行过程性考核;2010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三年级的学生,其初三年级两个学期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 三、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石陵一中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考核方案和学校成绩上报审核。 组长:白向阳 副组长:侯捞王晓庄 组员:梁丽娜高乾元王云冬 (二)教导处审核学校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及考勤,并上报的毕业生过程性考核结果,审核确认后计入学生体育考试总分。 (三)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有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学校过程性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五)设立举报电话(68918808)和信箱,接受家长和学生的投诉并给予及时核实。对于过程性考核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五)根据上级有关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办法,实施。 新学年开始前,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和完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最新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2009-09-17 08:32:04)转载▼ 标签:教育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19年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基教发【2017】214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根据《遵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试行)》的相关内容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本方案。 一、综评工作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采取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办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初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发展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坚持成长导向。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全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积累初中阶段的成长体验,反映学生的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和学校认知、把握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三)坚持客观记录。真实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和实际表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四)坚持多元评价。倡导采用学习经历的事实记录、学习成果展示、学习体验记录、阶段性学习考查结果、评语描述等多种方式,体现对初中学生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及潜能发展等的关注。倡导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学生、家中和教师等多种角色均可参

与填写记录,分散工作量。 (五)坚持有效应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提炼评价重点,优化评价方式,注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引导学生发展、学校办学和考试招生改革方面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四、评价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 (一)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日常在校行为表现、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情况。(二)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初中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兴趣和毅力、学科特长和优势、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势学科情况、选修可能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情等。(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应对困难、挫折的表现等情况。 (四)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经历和成果等。(五)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情况,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军训,参加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五、评价程序 遵义市教育局建立“遵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无论是教学设计方案还是学习材料,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内使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来检验方案并不断修改、完善方案,使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成果更趋有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一般也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但它不同于其他评价的主要特点在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成果要在其形成的同时对其加以评价。 一、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开始于分析阶段,持续于选择和设计阶段,如果计划中还有试用阶段,那么还将持续到实施过程的前期。 1.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六个阶段:自我评价、专家评议、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进行中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用“阶段”这个词是为了帮助设计人员明确:在实施上述形成性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前后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这些方法是依次实施的,当然,在设计实践中,可能不会实施所有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如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很少进行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专家评议、实地试验等方法经常被用于一些公开课、研讨活动;而在企业环境中,形成性的实施相对完整一些。 (1)自评(Design Review,初始排错) 设计者、开发者或设计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在将方案呈现给专家或使用者评价之前对其进行评价。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作“内部评议”,一般是在外部评价之前进行。 为使自评更有效,设计开发者应完成以下任务: ●制定一套评价标准。这套标准可以和针对专家、使用者评议的一样,也可存在差 别,但应尽可能涵盖所有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关注的所有项目,以及设计团队 需要解决的所有设计和开发问题。 ●将所有设计成果先搁置几天以便于形成结果与意图的距离。 ●成为准执行者并试行这套方案。 ●记录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反馈。 (2)专家评议(Expert Review) 主要指邀请一些内容专家、教学设计专家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教学设计各要素的选择或设计提供信息,并(或者)在方案实施之前对其中的各个草拟要素进行评议: ●方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否是正确的、最新的? ●方案中的所有观点是否是一致的? ●提供的案例、实践练习、反馈是否是真实而准确的?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写字评价(10分)--张丽君编制 一二年级 总体目标: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会按照田字格里范字写字,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一年级学生每分钟写3~5字;二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7字; A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基本正确。能把字写得比较正确,大小基本均匀,卷面基本整洁。 B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较正确。能把字写正确,基本端正,大小较均匀,卷面较整洁。已具“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的雏形。 C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基本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基本掌握“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 三四年级: 总体目标:继续培养写字兴趣,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铅笔执笔要领;在认识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其写法,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年级学生每分钟写8字左右;四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0字左右; A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较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掌握到位,基本“像贴”。 B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有变化,“像贴”,已略有书法美感,书写有一定速度。 C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用笔有变化,形成自己的写字风格,背帖能力较强,习作有一定书法美感,书写有一定速度。 五六年级 总体目标: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多种笔画或多种结构的字的综合练习;养成较为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鉴赏审美能力。学习用毛笔书写各种笔画及常用偏旁的方法,了解各种笔画和常用偏旁在字中的搭配关系;继续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五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5字左右;六年级学生每分钟写20字左右(可以指导学生写行楷)。 A级标准: 钢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B级标准: 钢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书写规范、入体或自成一体,重心平稳,结构匀称。 C级标准: 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运笔流畅,行笔轻重变化较明显、适度。 成果呈现形式:学生作业、写字本、练习册 二、口语交际评价(10分)--刘春玲编制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的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即“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学校在评价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特拟定本试行方案,作为开展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指导性意见。同时,希望全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况的分析和整理,并对本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本方案逐步完善。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山东省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项规定》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

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方案1

学校课程“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研究,将深深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将凸显自己的特色,学生将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将进一步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近年来,我校针对现在学生“娇生惯养、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因此,我校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课题的学校课程开发和研究。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充满活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优越的校园环境资源和先进的自动化办公条件,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对青少年一代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以及自主意识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德形成是个体在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思想行为体系的过程。个体的品德形成是在多方面影响下实现的,有自发的社会影响,也有自觉的教育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及个体自身的努力都是人的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品德的形成受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只有有了正确的品德认识,才能上升到高尚的品德情感,再形成品德意志,最后转化为自己的外在行为。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实践,而养成教育正是有助于强化这种实践。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试用稿)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信息科技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不只是甄别、选拔和评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通过评价体系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合理地设计、调整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的作用范围涵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有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也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长期来一直采用全市统一等级考试作为学生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在推动全市普及信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只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不足,甚至出现新的应试模式,不利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深入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有必要按照《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的要求,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探索新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特别是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近年来,不少学校和区县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改革中作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003 学年,全市又有 11 个区县进行了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试点,为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原则、方法、实施、监督、保障等有关问题,特制订本评价方案(试行稿),以保证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健康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的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课程的目标展开。”信息科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围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既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估学生所掌握的方法、形成的能力和养成的行为习惯。根据上述要求,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是: 1.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历程,全面反映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南乐县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林甸县第二小学形成性评价实施办法 这几年里,我校根据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一、评价内容 1、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的学习在于多运用、多实践,不仅在课内的有限时间,更在与课外的无限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说、多听,和同学一同编小对话,一同表演节目。学生个人参与活动、习惯评比、小组评比、课前五分钟的自由对话或看图说话等,都是每节课必须进行的课堂评价。学生课后自觉背诵课文、故事,或自学歌曲、小诗、小故事或一段对话,老师视其内容长短,给予学生五星或其他的评价;同时将每次活动作好详细记录,一个学月做一次小结,及时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 2、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而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学生年龄低幼,要保持稳定的习惯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

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设计一个表格档案,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它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写下简单的评语,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班干部评价,说明同学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在同学和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3、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小学听说领先,因此听的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校一直是定期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检测,所占比例为低段60%,中段40%,高段30%。在评价说话时,教师提前将说话内容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我们尽量把说话的评价过程变成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锻炼孩子的胆识,要求孩子要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小伙伴,大声地说话,而小伙伴也要实事求是地给出一个评价。因此每次评价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孩子将已有知识自我整理并内化的过程,同时它还是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绝好机

综合评价方案

分校综合素质 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学生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4.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5.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学业发展评价: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 3.个性特长评价:学生个性特长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及学生在体育、科技、艺术比赛和各类学科素养竞赛获奖情况。 四、评价方法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评价教师的教学,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教学成绩,又重视获取成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教师业务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体参与、全面评价,使教师自身、领导、同事、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 2、民主化原则。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贯彻民主化原则,表现在: 一是要破除评价过程的神秘化,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拟定评价程序和评价范围; 二是对评价材料的认定、评价结论、评价报告的拟定等要征求评价对象的意见; 三是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 四是关注评价对象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数据、信

息、评价结果等能进行量化处理的,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而对于不能用于量化处理的信息要采取定性表述。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还要注意评价标准与评价结论的导向性,使其成为今后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以保证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也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是对教师生命活动的尊重。 四、评价的内容 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一般评价内容和重点评价内容 1、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观念和思想;对教学内容、对象的把握程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测试;辅导。 2、学生管理 师生关系;学生学业成绩;学生成长评价及档案建设。 3、社会及兼职工作 与同事的协作关系;职业态度;兼职工作。 4、发展目标 专业技能领域;科研。 五、评价步骤 1、评价者和评价对象

实验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随着新教材在我市所有中学得到普及。新教材在改革的力度上、深度上都有了跨越式的提高。虽然我们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的学习,但是对怎样驾御教材、怎样调动学生、怎样调空课堂,我们教师心理没有太大的把握。根据这种新的情况,我们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及时充实研究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入,对当前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依据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进行课堂模式的转变是极为迫切的”。而我省自把生物当作中考的必考的基础科目,生物学科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自己教学方法,要使教学模式能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要有利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成绩。 国内外已经有相当一批专家关注此类课题的研究,并且有的正在试验阶段。我们认为,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不能照搬,必定他们的知识基础与我们不同;而我们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中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专题论述及专著尚不多见,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直接使用。所以,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有相当的可行性。 (二)、存在问题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其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开展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因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习占用课时及耗时过多而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悖,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提高,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有效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同传统的被动性学习相比,怎样在现有知识准备的基础之上,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进行沟通,关注学习的过程,训练我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使我们能一分为二地对所学知识能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都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生物老师需要考虑的,也是转变课堂模式的根本所在。 (三)、理论现状 1、《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可以当作是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模式转变的基本理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生物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赞可夫提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新课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张岭峰广东实验中学510375 [内容摘要]2004年9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评价方案。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必会走入死胡同,最终导致失败。本文就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后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根据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实践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进行了一年的跟踪、摸索、归纳和总结,以求不断完善过程性评价方案。[关键词]新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措施 一、重视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知》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些原则。学生的学业评价就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价内容单一,主要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第二,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纸笔测验。第四,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对学生优劣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疲于应付考试,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原来只注重考查认知能力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 由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因此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除应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理念外,更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 通过实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理念。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受益者。因此,历史教学要特别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由历史教学而引发的自身变化状态和趋势,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学习、迁移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引导他们从被动的灌输中解放出来。在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激情与活力,培养历史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树立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