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题

一、选择题:

绪论

1、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B),是数理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

交叉学科。

A、数据统计

B、应用统计

C、测量统计

D、推断统计

2、教育统计学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A)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和认识。

A、量

B、质

C、物

D、数

3、教育统计学的内容包括(D)。

A、数理统计

B、生物统计

C、试验设计

D、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计算统计特征量数,属于(A)。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多元分析

D、实验设计

5、列表归类属于(A)。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多元分析

D、实验设计

6、预测某地的教育规模,属于(B)。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多元分析

D、实验设计

7、检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属于(B)。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多元分析

D、实验设计

8、通过抽查成绩来判断某校体育达标情况,属于(B)。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多元分析

D、实验设计

9、预测某地教育规模,属于(B)。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教育统计

D、心理统计

第一章常用的统计表与图

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与简单次数分布表各有不同的用途,如何使用它

们?(C)

A、单独使用

B、联合使用

C、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

D、A,B,C,都不对

11、能很快地看出各组次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及结构形态的图为(D)。

A、次数分布图

B、次数多边图

C、相对次数直方图

D、次数直方图

12、要求在横轴上最低组与最高组外各增加一个次数f为0的组的图为

(A)。

A、次数多边图

B、次数分布图

C、次数直方图

D、相对次数直方图

13、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的图为(B)。

A、线形图

B、散点图

C、圆形图

D、条形图

14、适合于描述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的图为(D)。

A、散点图

B、圆形图

C、直方图

D、条形图

15、适合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图为(A)。

A、圆形图

B、散点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

16、用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边接起来,边同横轴,构成一个闭合的多边

形,这是(B)。

A、条形图

B、次数多边图

C、次数直方图

D、线形图

17、有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

图形为(C)。

A、条形图

B、次数多边图

C、次数直方图

D、线形图

18、根据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可绘制出(C)。

A、累积次数曲线图

B、累积次数分布图

C、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

D、累积百分数曲线图

19、根据累积百分数分布可绘制出(D)。

A、累积次数曲线图

B、累积次数分布图

C、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

D、累积百分数曲线图

20、根据累积次数分布可绘制出(B)。

A、累积次数曲线图

B、累积次数分布图

C、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

D、累积百分数曲线图

21、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是

(B)。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直方图

22、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

联系的图形为(A)。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直方图

23、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是

(C)。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直方图

24、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的图形(B)。

A、散点图

B、线形图

第二章常用的统计参数

25、使用最普遍的一个集中量数是(A)。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26、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C)。

A、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27、反映与描述一批数据的全貌及特征的量数是(A)。

A、特征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28、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中,下列哪些符号适合于描述众数(D)。

A、X

B、X

C、Md

D、M0

29、能提供各个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位置信息的量数是(D)。

A、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30、表示一批数据的代表值的量数是(C)。

A、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31、把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是(C)。

A、地位量数

B、方差

C、差异系数

D、离均差

32、反映一个班级学生的某项能力测验结果,我们用的量数是(C)。

A、特征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33、描述某一年龄段儿童在特定标准化测验上的通常表现,我们通常用

的量数是(C)。

A、特征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34、反映某国家或地区特定年龄段所有人的教育程度,我们用的量数是

(C)。

A、特征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35、概括一些竞技场合下各位评委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的总结果,我们

用的量数是(C)。

A、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36、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是(A)。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37、教学评估中的分数合成用(C)。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38、多组数据平均数的合成用(C)。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39、计算三个学校英语测验总平均成绩用(C)。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40、许多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适合采用的集中量数是(B)。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41、不适合做进一步代数运算的量数是(B)。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加权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42、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计算集中趋势时一般采用(B)。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43、当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计算集

中趋势时,一般采用(D)。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加权平均数

D、众数

44、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时(B)。

A、集中趋势

B、离中趋势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45、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更全面更客观地描述一种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

我们常常需要了解数据(A)。

A、离散程度

B、集中程度

C、相关程度

D、回归程度

46、对两个班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时用(B)。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47、对几位射击选手的技术稳定性进行分析用(B)。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48、考虑每个数据与其中心位置的偏离情况的差异量数是(A)。

A、平均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全距

49、差异量数大,说明数据偏离集中量数所在位置的程度也(A)。

A、较大

B、较小

C、无关

D、不变

50、一组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是(B)。

A、平均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全距

51、描写数据的离散趋势用(D)。

A、计算集中量数的办法

B、计算相关系数的办法

C、列表绘图的办法

D、计算差异量数的办法

52、差异量数小,说明集中量数的代表性(D)。

A、无关

B、不确定

C、较差

D、较好

53、两组数据的测量单位相同,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差太大,比较两组

数据的分散程度我们用(B)。

A、差异量数

B、差异系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54、两个次数分布的数据在测量单位上是不同的,比较两组数据分散程

度我们用(B)。

A、差异量数

B、差异系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55、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是(B)。

A、差异量数

B、差异系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56、比较8岁男童的身高的差异程度和体重的差异程度大小时,我们用

(B)。

A、差异量数

B、差异系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57、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叫作(C)。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相关系数

58、表示数据在次数分布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用(A)。

A、百分等级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59、反映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是(B)。

A、百分等级

B、百分位数

C、四分位数

D、十分位数

60、百分等级值具有(C)。

A、可比性

B、可加性

C、可比性而无可加性

D、A,B,C都不对

61、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哪个数是(D)。

A、平均数

B、集中量数

C、中位数

D、众数

62、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叫(C)。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位置量数

63、如果百分等级PR=80,与其相对应的百分位数读作第75百分位数,

记作(A)。

A、P75

B、R75

C、PR75

D、A,B,C都不对

64、差异系数是把差异量数和(A)量数两相对比后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

A、集中

B、差异

C、地位

D、位置量数

65、对于两个连续的变量,譬如,父辈的身高和子辈的身高变量之间的

相关关系,通常用(B)。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66、对于两个连续变量,譬如,学生的体重与身高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通常用(B)。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67、对于两个连续变量,譬如,不同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

(B)。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68、对于两个连续变量,譬如,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学业之间的相关关

系,通常用(B)。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69、若干名学生的普通话演讲比赛和命题作文比赛名次之间的相互关

系,通常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0、若干名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课文朗读水平名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常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1、若干名教师对学生书画作品评估的一致性,通常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2、若干名教育专家对学生作文评估的一致性,通常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3、性别与某次数学考试分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4、体重与性别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5、研究人员取若干名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成绩,计算竞赛成绩与性

别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6、测验分数与学习经历(分为有与无)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7、智力测验分数与考试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相关关系,通

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8、测验分数与题目解答(分对与不对)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79、若干名学生的英语听力测试(名次)和口语综合评定(名次)之间

的相关关系,通常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80、儿童的问题行为(采用顺序评定)与母亲耐心(采用顺序评定)的

相关关系,通常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81、若干人参加一项测验,对某是非题回答的结果与测验总成绩的相关

关系,通常用(D)。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82、某班学生初一年级与初二年级为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

(B)。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83、教师的合格率与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是(B)。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因果关系

D、共变关系

84、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是(B)。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因果关系

D、共变关系

85、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是(B)。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因果关系

D、共变关系

86、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是(B)。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因果关系

D、共变关系

87、在教育统计学中,一般用下面哪一符号来代表相关系数(C)。

A、X

B、Mdn

C、r

D、S

88、如果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加一个反而减小,变化方向相

反,这两个变量之间(A)。

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A,B,C都不对

89、相关系数用r表示,它的取值在(D)。

A、-1< r< 1

B、-1≤r< 1

C、-1≤r< 1

D、-1≤r≤1

90、当0.4≤∣r∣≤0.7时,称为(B)。

A、高相关

B、中等相关

C、低相关

D、零相关

91、当r = 1时,相关有散点图是(B)。

A、圆

B、一条直线

C、椭圆

D、无规律

92、应用最普通、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是(B)。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如果两列数据都是顺序变量,应用(A)计算相关系数。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93、点双列相关是哪种相关的特殊应用(A)。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第三、四章、概率与参数估计

94、研究如何用样本来推断总体性质的是(B)。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数理统计

D、应用统计

95、求某科成绩优秀者的概率,可规定90分以上者为优秀,如果100人

有10人得90分以上,则该科成绩优秀的概率为(C)。

A、0.90

B、0.09

C、0.10

D、0.01

96、统计学中把随机试验的各种可能结果称为(B)。

A、概率

B、事件

C、频率

D、A,B,C都不对

97、最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是(A)。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F分布

D、χ2分布

98、教育科学研究中,学生学习的态度服从(A)。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F分布

D、χ2分布

99、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B)。

A、1

B、0

C、常数

D、不确定

100、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夹中间面积为99%的两个Z值分别为(C)。

A、±1.64

B、±1.96

C、±2.58

D、±0.5

101、已知一项考试的成绩服从平均数为82,标准差为8的正态分布,则成绩落在80分至90分之间的考生占(C)。

A、56%

B、65%

C、44%

D、34%

102、我们把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称(D)。

A、个体

B、样本

C、参数

D、总体

103、标准分数值具有(C)。

A、可比性

B、可比性而无可加性

C、可加性

D、A,B,C都不对

104、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5,则Z值为-2.58的原始数据是(A)。

A、37.10

B、62.90

C、47.42

D、42.42

105、如果Zˊ=AZ+B,则Zˊ的平均数为(D)。

A、0

B、1

C、A

D、B

106、如果T=AZ+B,则T的标准差为(C)。

A、0

B、1

C、A

D、B

107、如果一个总体比较大,所抽样容量比较小,并且这个总体的内部结构又比较复杂,采用的抽样方法是(B)。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08、随机数字表法属于(A)。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09、抽签法(A)。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10、总体很大,样本很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我们采用的抽样方法是(D)。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11、符合“机会均等,相互独立”原则的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12、符合“在总体中,各部份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部份元素之内的差异“原则,采用(B)。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13、由抽取的若干个子样的平均数组成的分布是(B)。

A、总体分布

B、抽样分布

C、子样分布

D、正态分布

114、研究某校10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这里105个分数的次数分布是(A)。

A、总体分布

B、抽样分布

C、子样分布

D、正态分布

115、从某校10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中抽取20个分数,获得的是(C)。

A、总体分布

B、抽样分布

C、子样分布

D、正态分布

116、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D)。

A、卡方分布

B、t分布

C、F分布

D、正态分布

117、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B)。

A、卡方分布

B、t分布

C、F分布

D、正态分布

118、研究上海自考的课题,上海考生是(A)。

A、总体

B、总体参数

C、样本

D、样本统计量

119、研究全国自考的课题,上海考生是(C)。

A、总体

B、总体参数

C、样本

D、样本统计量

120、在总体数据的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称为(B)。

A、总体

B、参数

C、样本

D、统计量

121、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称为(D)。

A、总体

B、参数

C、样本

D、统计量

122、我们规定,用希腊字母代表的是(B)。

A、总体

B、总体参数

C、样本

D、样本统计量

123、我们规定,用拉丁字母代表的是(D)。

A、总体

B、总体参数

C、样本

D、样本统计量

124、学生的测验分数属于(D)。

A、确定性变量

B、离散性随机变量

C、函数变量

D、连续性随机变量

125、抛掷硬币实验的结果,属于(B)。

A、确定性变量

B、离散性随机变量

C、函数变量

D、连续性随机变量

126、样本的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A)。

A、越强

B、不影响

C、越弱

D、有不确定影响

127、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人的能力服从的分布是(A)。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总体分布

D、抽样分布

128、一个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其取值在平均数附近的概率(C)。

A、很小

B、无法确定

C、很大

D、是定值

129、符合“机会均等,相互独立”原则的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阶段抽样

130、符合“在总体中,各部份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单价元素之内的差异”原则的是(B)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阶段抽样

131、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的抽样分布(C)

A、卡方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t分布

132、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情况下的平均数的抽样分布(D)

A、卡方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t分布

133、总体非正态分布,样本较大的情况下的平均数的抽样分布(A)

A、渐近正态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t分布

134、概率取1值的事件称为(B)

A、小概率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随机事件

135、概率取0值的事件称为(C)

A、小概率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随机事件

136、概率取0–1值的事件称为(D)

A、小概率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随机事件

137、概率取0.05值的事件称为(A)

A、小概率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随机事件

138、下列哪种假设在假设检验中被视为已知条件应用(B)

A、备择假设

B、虚无假设

C、统计假设

D、研究假设

第六章、方差分析

139、在统计学中,多总体方差是否齐性采用(D)法。

A、Z检验法

B、方差差异性检验

C、t检验法

D、最大F值

140、进行方差分析时应该具务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为(A)。

A、总体正态性

B、方差齐性

C、样本随机性

D、变异的可加性

141、逐对平均数差异检验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普遍的是(B)。

A、K检验法

B、N-K检验法

C、N检验法

D、A、B、C都不对

逐对平均数差异检验的N-K检验法的自由度为(D)。

A、N-1

B、K-1

C、N-K-2

D、N-K

142、同时对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有无显著性做检验需要采用(B)。

A、Z检验法

B、方差分析

C、t检验法

D、F检验法

第八章X2检验

143、f0表示(D)。

A、X2检验

B、Z2的值

C、理论次数

D、实际次数

144、f e表示(C)。

A、X2检验

B、Z2的值

C、理论次数

D、实际次数

145、X2分布通常是(B)。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非正态分布

146、X2的值是(A)。

A、≥0

B、≥30

C、<0

D、>0

147、X2分布曲线是(D)。

A、对称的

B、非对称的

C、单峰对称的

D、单峰非对称的

148、X2统计是的一般表达公式的结构是(A)。

A、只能是正号

B、既不可以是正号,也不可以是负号

C、只能是负号

D、既可以是正号,也可以是负号

149、检验某抽样观测数据的分布是否与某一理论分布相一致,属于(A)。

A、X2检验

B、Z检验

C、F检验

D、t检验

150、当实际观测次数f0与理论期待次数f e相差越大时,则X2值(B)。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关

151、对某项改革措施按所持赞成、反对以及无所谓态度统计的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最适合的检验方法属于(A)。

A、X2检验

B、Z检验

C、F检验

D、t检验

152、既适合于有参数的统计检验,也适合于无参数的统计检验是(A)。

A、X2检验

B、Z检验

C、F检验

D、t检验

二、名词解释:

绪论

1、教育统计

2、描述统计

3、推断统计

4、多元分析

第一章

5、次数分布

6、次数多边图

7、次数直方图

第二章常用的统计参数

8、集中趋势

9、集中量数

10、差异量数

11、中数

12、众数

13、标准差

14、差异系数

15、地位量数

16、百分等级

17、百分位数

18、积差相关

19、等级相关

20、相关系数

第三、四章、概率与参数估计

21、小概率事件

第五章、假设检验

22、显著性水平

23、临界值

24、Ⅰ型错误

25、Ⅱ型错误

26、检验统计量

第六章、方差分析

27、方差分析

28、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第八章X2检验

22、卡方检验

23、拟合性检验

24、独立性检验

三、简答题:

绪论

1、什么是教育统计?

2、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3、什么是散点图?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4、什么是线形图?它有什么应用?

5、什么是条形图?它与次数直方图有什么不同?

6、什么是圆形图?其应用特点是什么?

7、如何阅读次数分布表?

8、如何绘制次数直方图?

9、举例说明相对次数分布表的用途。

10、如何绘制次数多边图?

11、绘制散点图的要求是什么?

12、绘制条形图需要注意什么?

13、绘制圆形图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第二章常用的统计参数

14、集中量数有何作用?

15、简述为何要计算差异系数?

16、差异量数有何作用?

17、一般来说,相关系数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18、怎样评价相关系数?

19、等级相关的适用范围?

第三、四、五章、概率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20、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是什么?

21、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22、简述标准正态分布中的三组重要数据。

23、一般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24、简述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方差分析

25、方差分析有哪些前提条件?

26、单向方差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第八章X2检验

27、X2检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8、X2统计量的一般公式是什么?其基本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绪论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何意义?

2、你准备如何来学习教育统计学?

3、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统计学?

第二章常用的统计参数

4、论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三、四、五章、概率与参数估计、假设

5、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

6、统计假设检验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是什么?

第六章、方差分析

7、为什么不能用双总体平均数差异Z检验或t检验逐对来检验多个总体平

均数的差异显著性问题?

第八章X2检验

8、X2检验的步骤是什么?

9、

五、计算题

第二章常用的统计参数

1、某校规定每科成绩计分比例为:平时:期中:期未=3:4:3;语文:数

学:英语=4:3:3,某生三科成绩如下表所示,求该生的总平均分数。

2、某小学四年级的五名学生在某次语文测验成绩上的得分分别为:87、56、

79、65、96,该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数X=76分,标准差为S=9,请计算他

们各自的标准分数。

3、已知某届初中升学考试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中μ=400,σ=100,考虑到

招生指标,有42%的学生不能升学,升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4、某地区抽样调查150名初中年级学生,平均身高151cm,标准差为20cm,

平均体重为40kg,标准差为7.2kg,试比较他们的身高与体重的差异程度。

5、已知某届初中升学考试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中μ=400,σ=100,若重点

高中只能录取高分段10%的学生,求录取分数线。

6、已知5位学生的数学与化学成绩如下表所示,求他们这两科成绩的相关

系数。

7、有9位小学生参加了两种不同能力测验,其分数如下表所示,求他们的

相关系数。

8、今有10 人的视、听觉反应时(单位:毫秒,见下表所示),问视、听反

应时是否具有一致性?

9、今有一测验满分为20分,想了解该测验与文盲非文盲是否有关,今选取

了部份被试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文化程度:文盲记为0,非文盲记为1)

10、体育教师选取10位大学生进行100m短跑和500m长跑两项运动水

平测试,观察研究这两种运动能力之间的连带关系。测试结果以顺序名次记录成绩如下表所示,请计算这两项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11、有12位学生参加一种推理测验,其中有4位学生曾学过逻辑学(用

1表示),其余的没学过逻辑学(用0表示)。他们的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问学生逻辑学习与推理测验成绩是否相关?

12、假定三个学科在标准化样本组上分数分布均接近正态,请按表说明

四位被试总成绩的优劣。

13、某老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一位学生的语文成绩为142分,语文的

平均成绩为115.14,标准差为17.91,问当数学考试成绩为多少分时才能

与语文成绩有相同的位置?设数学的平均分为107.4分,标准差为16.8分。

14、已知某能力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

(1),比较他在各分测验上成绩的高低。

(2)、用公式:T=10Z+60,计算甲生在分测验Ⅰ上的T分数。

(3)、乙生在分测验Ⅰ上的T分数是76分,求乙生在该测验上的原始分数。

15、在期未考试中某班前三名的同学考试成绩相等(如下表所示),你认

为哪一名同学作为第一名合适?

第三、四章、概率与参数估计

16、某招工考试成绩服从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若现招

录比例为15%,请划定录取分数线。

17、有一场考试,全体被试的测验分数服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75分,

标准差为8分,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5的样本,这个样本平均数偏

离原总体平均数4分以上的可能性有多大?

18、从一个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有样本,其标准差为18,算得其平

均数远离总体平均数达6分以上问抽取这样一个样本的概率是否小于

0.05?

第五章假设检验

19、某大学一年级《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课程考试,已知考试分数服从

正态分布,根据往年经验,这门课考试的总平均分为78分,标准差为15。

今年考试后随机抽取了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其平均数为80分,问今

年该门课的成绩是否高于往年?(α=0.05)

20、大学一年级英语测验成绩如下表所示,问男、女生英语测验成绩有

无显著差异?(α=0.05)

21、在一项关于反馈对知觉判断的影响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60人作为实验组(每次判断的将结果告诉被试),实验的平均

结果X1=80,标准差S1=18;另一组52人作为控制组(每一次判断不让

被试知道结果),实验的平均结果X2=73,S2=15,问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平

均结果是否的显著差异?(α=0.05)

22、随机抽取男生31人,女生25人,进行闪光融合频率的测定,结果

男生的方S12=36,女生方差S22=81,试问男生、女生测定结果的方差是

否有显著差异?(α=0.05)

23、18名被试进行两种能力测试,结果r=0.40,试问这两种能力是否存

在相关?(α=0.05)

24、某校高中毕业班中理97名学生毕业考各科总成绩与瑞文推理测验分

数的相关系数为0.84,文科50名学生各科总成绩与瑞文推理测验分数的

相关系数为0.75,能否认为理科的这一相关系数大于文科?(α=0.05)

25、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广州市考生16名,算出他

们分数标准差为28;随机抽取长沙市考生21名,算出他们分数标准差为

19;问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的方差有无显著差异?(α=0.05)

26、将智力测验与非智力测验施于同一批被试,在高智商19名学生中两

测验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55,在中等智商以下的28名被试中两测验的积

差相关系数为0.44,问两测验的相关在这两个群体中是否有显著差异?

(α=0.05)

第六章方差分析

27、A、B、C三种实验处理,每种实验处理有五个实验数据,如下表所

示,问各组方差是否齐性?(α=0.05)

28、为了研究不同科目的教师当班主任,对学生某一学科的学习是否有

影响。把40名学生随机分派到5名教不同科目的班主任负责的班级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对这40名学生进行考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A 表示班主任教数学。B表示班主任教语文,C表示班主任教生物,D表示班主任教地理,E表示班主任教物理)

(1)、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5组不同班主任的学生数学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29、

同一年级随机抽取3名学生,数学统一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这五所学校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α=0.05)

(2)用q检验对这五所学校的平均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30、

任教,期未统一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问三位教师本学期未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31、某研究者经实验获得下表数据,请您帮助他完成方差分析,并指出

各水平间有无显著差异?(α=0.01)

32、下面四个样本方差分别来自四个总体,其样本容量均为10,请α

=0.05水平上检验这四个总体方差是否齐性?

S12=45,S22=153,S32=180,S42=102

第八章X2检验

33、某商场随机询问150顾客对四种不同风味月饼的喜好程度,结果如

下表所示。试问:公众对这四种月饼的选择是否服从“顾客选择品种1的概率为0.2,选择品种2的概率为0.3,选择品种3的概率为0.3,选择品种4的概率为0.2”的购物意愿分布?(α=0.05)

34、在一项关于中小学生性格类型与智力发展关系的研究中,某研究人

员对六所中小学3627个中小学生进行智力、性格方面的心理测评,结果如下表所示。

(1)、从表中数据分析,88名智力优秀的学生中,他们在三种性格类型上的人数分布是否有显著差异?在226名智力落后的学生中,他

们在三种性格类型上的人数分布是否有显著差异?

(2)、从表中数据分析,性格类型与智力水平之间是独立的还是相关的?

35、两组年龄不同的女性对日常化妆问题发表意见,其结果如下表民示。

试问:在日常化妆问题上,年龄与态度之间是否有连带关系?(α=0.05)

36、

体育达标率有无显著差异?(α=0.05)

西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

1、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6kg,体重的标准差是3.2kg,平均身高2750px,标准差为150px,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a )? A. 体重 B. 身高 C. 离散程度一样 D. 无法比较 2、下列一组数据3,7,2,7,6,8,5,9的中位数是(b) A. 6 B. 6.5 C. 6.83 D. 7 3、设X是正态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2,则X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约为(b )。 A. 5% B. 70% C. 90% D. 95% 4、欲考察考生类型(应届/历届)与研究生录取(录取/不录取)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相关方法( d )? A. 二列相关 B. 点二列相关 C. 四分相关 D. Φ相关 5、数值56的精确上下限为(c) A. [55.5-56.5] B. [55.49-56.5] C. [55.5-56.49] D. [55.49-56.49] 6、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b )。 A. 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B.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C. 完全随机取样 D.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7、甲乙两人不知道“本题”的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只好随机猜测作答。结果两个人答案都正确的概率是( a ) A. 1/16 B. 3/16 C. 1/8 D. 9/16 8、最常用来与中数一起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差异数量是(d )。 A. 方差 B. 标准差 C. 百分位差 D. 四分位差 9、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8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2,再乘以3,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b) A. 30,2 B. 30,6 C. 26,2 D. 26,6 10、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60,标准差是10,有一个样本,容量为100,则样本均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 c )。 A. (40, 80) B. (50, 70) C. (58, 62) D. (57.5, 62.5) 11、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c )。 A. 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B. 与显著性α无关 C. 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D. 与显著性α的平方根成正比 12、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来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是(d) A. 直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13、下列方法中,一定不能用于处理两组均值比较问题的是?(a) A. 中数检验法 B. 方差分析法 C. t检验 D. Z检验 14、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B. 非参数检验属于假设检验 C. 假设检验中的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两者的概率相加等于1 D. 方差分析不属于假设检验 15、对120位学生家长进行测试得到其家庭教养方式四种类型(如民主型、专制型等)的人数,欲描述其次数分布,应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是?(c) A. 散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16、下列可用于主观题区分度评价的相关系数是?(c) A. 点二列相关 B. 二列相关 C. 皮尔逊相关 D. 斯皮尔曼相关 17、下列描述中,属于零假设的是?(d) A. 少年班大学生的智商高于同龄人 B. 母亲的耐心程度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C. 在高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简单反应时优于低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简单反应时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西南大学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1、设X是正态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2,则X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约为()。 1. 5% 2. 70% 3. 95% 4. 90% 2、欲考察考生类型(应届/历届)与研究生录取(录取/不录取)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相关方法(1. B. 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Φ相关 4.四分相关 3、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1. E.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2.完全随机取样 3.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4.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4、甲乙两人不知道“本题”的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只好随机猜测作答。结果两个人答案都 正确的概率是() 1. 1/8 2. 9/16 3. 3/16 4. 1/16

5、最常用来与中数一起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差异数量是()。 1.四分位差 2.百分位差 3.标准差 4.方差 6、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8和 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2,再乘以3,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1. 30,6 2. 26,2 3. 30,2 4. 26,6 7、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60,标准差是10,有一个样本,容量为100,则样本均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 1.(58, 62) 2.(57.5, 62.5) 3.(50, 70) 4.(40, 80) 8、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1. C. 与显著性α无关 2.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3.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4.与显著性α的平方根成正比

9、当样本平均数落入已知总体抽样分布的拒绝域时,表示正确拒绝零假设的概率的符号是? 1. 1-α 2.α 3.β 4. 1-β 10、下列关于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有更好的误差估计 2.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时,α型错误更小 3.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著后,可以使用两两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4.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的检验次数更少 11、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1.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2.非参数检验属于假设检验 3.假设检验中的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两者的概率相加等于1 4.方差分析不属于假设检验 12、下列可用于主观题区分度评价的相关系数是? 1.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皮尔逊相关 4.斯皮尔曼相关 13、下列统计图形中,不能用于描述变量的次数分布的是? 1.圆形图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习题及解答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广州市考生21名,长沙市考生16 名,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确定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就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47275639622943837 74.86 21X ?+?++?+?+?= =解: 38392265680568 16Y ?+?+?+?== 21 2 211 11()236.61i i X X S n ==-=-∑ 162 2 2 1 21()308.41i i Y Y S n ==-=-∑ (1)由于总体方差未知,所以先做方差的齐性检验 H 0: σ1= σ2 H 1: σ1≠ σ2 22308.4 = 1.3236.6 F S S = =大小 0.05(15,20)0.05 2.57 1.3 F F α==>=当时,查表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即方差齐性,即认为两个总体方差相等 (2)对两个样本进行显著性检验 H 0: μ1 = μ2 H 1: μ1 ≠μ2 1.3 t = = = 0.05(15,20)2 0.052116235, 1.3 df t t α==+-=>=对于给定的,且查表知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 答: 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2、《教育统计学》考试成绩的σ=5,某班49名学生,该班这门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5分,试推论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α=

0、05) 解:已知=85,σ2 =25,查表得 Z 2 05.0=1、96,设实际成绩为x, {} 0.0520.05X Z Z >=则由(0,1)与P 得 X -1、96· n σ≤x ≤96.1+X ·n σ 代入数据计算得83.686.4X ≤≤ 故该班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在83、6与86、4之间。 3、已知某能力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分测验一二三平均数6558111标准差 7 5 15 ①、 甲生在分测验一、二、三上的成绩依次为82,70,110, 比较她在各分测验上成绩的高低。 ②、 第一个分测验用公式计算:T=10Z+50,求甲生在第一个分 测验上的T 分数。 ③、 乙生在第一个分测验上的T 分数为75分,求她在该测验 上的原始分数。 1 12382-65 =2.43 77058 2.4 5110111 0.067 15X S Z Z Z μ--==-==-解:(1)由公式Z= 得 = 123 Z Z Z >>显然有 所以甲在第一个测验上的分数最高,其次就是第二个测验,最后就是第三个测验。 (2)由(1)知Z 1=2、43,再由T=10Z+50得 T=10×2、43+50=74、3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版勘误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版勘误 1. P64 倒数第二段,第一行,数字“11”,改成“13”。意思是13这数字在数列中有三个,所以要把13周围的区域分成三份。这块内容相当烦,又不是重点还啰嗦,一不小心就看不明白,大家小心啊…… 2. P97 例4-7,解的已知里面,“X乙,94.2”改成“X乙,89.1”。 3. P131 例5-6,解里面,把“把s代入公式5-10b得”里面的“s”改成 “?Ri2 ”。 4. P132 第九行,“同公式5-10b”改成“同公式5-10a”。 5. P133 第十一行,“N(N+1/2”改成“N(N-1)/2”。 6. P188 倒数第二行,“Χ2,?(Χ-μ)2/ σ”改成“Χ2,?(x -μ)2/ σ”。 7. P209 方差的区间估计里面,包括公式,图表还有下面例题里面的Χ2 (1- α)/2 都改成Χ2 1-α/2 。 8. P216 倒数第二行的公式“μp=np”改成“μp=p”。这部分应该不考,但是还是写出来吧…… 9. P217 第五行的“σ,根号npα”改成“σ,根号npq”。也应该属于不考的范围…… 10. P236 倒数第四行的“df,20”,改成“df,120”。 11. P270 这个错误比较严重,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最后一行的那公式,“SSB,?(?X2)/n –(??X)2/nk”改成“SSB,?(?X)2/n –(??X)2/nk”,就是把平方拿到括号外面来, 12. P272 倒数第六行,“F值大于p”改成“F值小于p”。 13. P273 第二行,p>0.01改成p<0.01。 14. P280 第四行1,“dfw,10”改成“dfw,19”。 15. P281 第一行跟第二行,那俩公式普遍缺少?,看着前面公式给添上就行了。 16. P281 第七行,“MSw=SSw/n-k”改成“MSw=SSw/N-k”。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一、选择题 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A、39 B、38 C、18 D、19 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A、P〈.05 B、P〈.01 C、P〉.01 D、P≤.01 )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 B /S 这个公式中X应为() B A、12 B、10 C、9.5 D、10.5 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 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 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A、F〉10 B、F〈5 C、F〉5 D、F〈10 二、填空题 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 ()比较,用()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 三、名词解释

高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某高校成教学院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结业试卷 20XX、X、X 姓名▁▁▁▁▁▁班级▁▁▁▁▁▁学号▁▁▁▁任职单位▁▁▁▁▁▁(说明:以下题目的答案数据一律保留2位小数) 一、4个数据分别为70、60、70、90。填出下表中所缺的统计指标名称、统计学符号、EXCEL函数及计算值。(28分) 注:差异系数以总体标准差为基准。 二、36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的得分如下: 606265687071717374757576 767777777879808080808182 828283858586868888888995 请以5分为一组制作简单次数分布表及次数分布多边图。(12分) 三、某年级甲、乙、丙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50人、55人、55人。期末数学考试各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85分,使用加权平均数求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指出丙班的权数和权重。(10分) 四、在一次测验中,全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90分,标准差为4分。得94分的学生,他的标准分数为多少?另一个标准分数为-2 的学生,他的原始分数为多少?(6分) 六、分)

1、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之和为▁▁▁▁: A、0 B、1 C、2 D、不是一个确定值 2、教育统计学与教育学科其它分支学科相比,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教育领域中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 A、发现其变化规律 B、预测其结局 C、描述相关 D、揭示其原因 3、在统计学书籍中,小写希腊字母一般用来表示▁▁▁▁。 A、集中量数 B、总体参数 C、 差异量数 D、样本统计量 4、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A、称名数据即类别数据 B、计数数据是根据称名数据统计出来的 C、比率数据必然是等距数据 D、称名数据是测量水平最高的数据 5、在▁▁▁▁时,中数肯定与某一个原始数据的值相等。 A、原始数据按升序排列 B、原始数据为连续数据 C、原始数据个数为奇数 D、原始数据为顺序数据 6、相关系数的量纲单位▁▁▁▁。 A、与原始数据单位一致 B、无测度单位 C、是原始数据单位的平方 D、以占原始数据总和的百分比来表示 7、在统计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指标是▁▁▁▁。 A、平均数 B、标准分数 C、Z检验 D、相关系数 8、方差属于▁▁▁▁。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总体参数 9、使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总是▁▁▁▁不使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等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 D、上述答案都不对 10、两极差▁▁▁▁。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总是非负数 D、总是非零数 11、对几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通常使用▁▁▁▁。 A、Z检验B、F检验C、t检验D、Χ2 检验 12、全距为零,意味着全体数据▁▁▁▁。 A、全部相等B全部为零、C、的中数为零D、的平均数为零 13、扇形图又称为▁▁▁▁。 A、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统计地图 14、几何平均数为零时,▁▁▁▁。 A、变化率为0 B、增长率为0 C、原始数据均为0 D、缺乏实际意义 15、教育统计学包括▁▁▁▁等分支。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教育评价D、教育测量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 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 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条件和操作过程。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2~8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1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9~14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

心理统计学练习题库

心理统计学练习题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趋势与趋势。 2、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数据(26,11,9,18,22,7,17,22,10)的中位数为。 3、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 4、当样本分布满足分布时,样本的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 5、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任何样本的分布都将趋于分布。 6、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做的估计叫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和。 7、某班平均成绩为90分,标准差为3分,甲生得分,则甲生的标准分为。 8、统计推断中,经常犯的两类错误是,。 9、当两个变量都是变量,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时,才能采用积差相关。 10、随机变量可以分为_______变量和离散变量。 1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原假设和__________。 12、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已知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其具体数值,从中分别抽取容量为10和13的两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其自由度应为__________。 13、标准分数是以__________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4、当样本分布是偏态时,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有效量是________。 1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 16、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分为和。 17、统计图一般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题A答案

试题A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A 2 A 3 A 4 B 5 A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C 12B 13A 14D 15C 二、填空 1、73 2、变异性 3、局部控制 4、正态 5、点估计 6、双侧检验 7、样本 8、集中量数 9、误差10、P(A)+P(B) 三、名词解释 1、标准分数又叫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数为单位,反应一个原始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的量数。 2、随机现象是指事先不能断言出现那种结果的现象。 3、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统计量。 4、相关关系是事物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出因果关系解释时的事物间的关系。 四、简答 1、1)、求全距:2)、定组数;3)、定组距4)、写组限5)求组 中值6)归类划记7)登记次数。 2、1)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计算统计量的值,常用的有Z分布、T分布、F分布。 3)选定显著性水平,查相应分布表确定临界值,从而确定原 假设的拒绝区间和接受区间。

4)对原假设做出判断和解释,如果统计量值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原假设。 3、1)总体正态分布2)变异可加性3)各处理的方差一致 五、简单计算 1、ⅹ=26毫秒AD=3.71毫秒 2、ZⅠ=0.67 ZⅡ=1.25 ZⅢ=0.83 ZⅡ>ZⅢ>ZⅠ 3、SE X=2U=65±1.96×2U∈(61.08-----68.92) 4、CV身高=0.12 CV体重=0.15 CV体重>CV身高 六、综合计算 双侧t检验 SEx=1.36 t=1.62 df=61 t<t0.05/2(60)=2.00 拒绝H0

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1简答题 (第一部分) 1. 简述条形图、直方图、圆形图、线图以及散点图的用途 2. 简述正态分布的主要应用 3. 简述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在进行组间比较上的区别和联系 4. 简述Z分数的主要应用 5. 简述卡方配合度检验和卡方独立性检验的区别 6. 简述方差分析法的步骤 7. 简述方差和差异系数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上的区别和联系 8. 简述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9. 简述完全随机化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方差分析的区别 10. 简述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区别和联系 11. 简述多重比较和简单效应检验的区别 12. 简述卡方检验的主要用途 13. 简述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14. 简述假设检验中零假设和研究假设的作用 15. 简述条图、饼图和直方图用法的区别和联系 16. 简述什么是抽样分布 17. 简述统计量和参数的区别和联系 18. 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19. 简述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二列、点二列相关系数间的区别 20. 简述非参数检验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应当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不需计算) 1.某研究者欲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2.用动机量表测得学生的学习动机,3.再用标4.准化学绩考试测得成绩,5.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等距数据。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等级评定分,6.又应如何分析? 7.为研究职业类型(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商人)对生活满意度(满意、不8.满意)是否有影响,9.应选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 3.两考生的高考成绩五科如下表,已知所有考生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何判断两考生高考成绩哪一个更好? 475,10,现欲选出40%高分者录用,问分数线应当定成多少? 5.某校长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今年高考全区的平均分为530分,全区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高考平均成绩为520分,标准差42。问该校长的预测是否准确? 6.某研究者想考查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用量表测得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正态数据。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习题与解答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广州市考生21 名,长沙市考生 16名,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确定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x477539629483 频数261237 y38926580 频数3265 解:X 4 727 56 3 9 6 229 438 37 21 74.86 Y 3 839 22 6 568 05 16 68 2 121 ( X i X ) 2236.6 S 1 n 11i1 2 116 (Y i Y ) 2308.4 S 2n 2 1i1 ( 1)由于总体方差未知,所以先做方差的齐性检验 H0: 1=σ2H1: σ1≠2σσ2 F S 大308.4 2 = 1 . 3 S 小236.6 当0.0时5,查表F 2.57F 1 . 3 0.05(15,20) 所以接受零假设H0,即方差齐性 ,即认为两个总体方差相等 ( 2)对两个样本进行显著性检验 H0:μ 1=μ 2H1: μ1≠μ2 t X Y74.8668 1.3 2220236.615308.411 (n 1 1)S 1 (n 2 2)S 2 11 )() ( 21162 n n2n n2116 1212 对于给定的0 . 0 ,5 且 d f21 16 2 查3表5知,t0 .0 5t 1 . 3 2( 1 5,20) 所以接受零假设H0 答: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2、《教育统计学》考试成绩的σ=5,某班49名学生,该班这门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5分,试推论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α

=0 .05 ) 解:已知 X 85, 2 2 =1.96,设实际成绩为 x , =25,查表得 Z 0 .05 X X ~N (0,1 )与P Z Z 0.得05 则由Z= n 0.05 2 X -1.96· ≤ x ≤ X 1 .96 · n n 代入数据计算得 83.6 X 86.4 故该班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在 83.6 和 86.4 之间。 3、已知某能力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 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分 测 验 一 二 三 平 均 数 65 58 111 标 准 差 7 5 15 ①、 甲生在分测验一、二、三上的成绩依次为 82,70,110, 比较他在各分测验上成绩的高低。 ②、 第一个分测验用公式计算: T=10Z+50,求甲生在第一个分 测验上的 T 分数。 ③、 乙生在第一个分测验上的 T 分数为 75 分,求他在该测验 上的原始分数。 解:(1)由公式Z= X 1 得 S Z 82-65 = = 2.43 1 7 70 58 Z 2 2.4 5 110 111 Z 3 0.067 15 显 然 有 Z Z Z 1 2 3 所以甲在第一个测验上的分数最高, 其次是第二个测验, 最后是第三个测验 。 (2)由( 1)知 Z 1 =2.43,再由 T=10Z+50得 T=10 ×2.43+50=74.3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统计图表(略) 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 5、总平均数为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 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 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 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专著的是() A.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B.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 C.加勒特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法》 D.吉尔福德等人的《心理与教育中的统计学》 2.单向秩次方差分析检验,相当于对多组数据的哪种统计量进行参数的方差分析?()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数 D.相关系数 3.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C.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D.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4.连加号的符号为() A.++ B.+,+ C.∏ D.Σ8 5.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是() A.概率 B.概率密度函数 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 D.次数分布

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1.00≤r≤0.00 B.0.00≤r≤+1.00 C.-1.00≤r≤+1.00 D.-0.50≤r≤+0.50 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A.随机实验 B.随机试验 C.教育与心理实验 D.教育与心理试验 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A. X B. Y C.σ D.μ 9.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是() A.弃真第一类错误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0.假设检验中的两类假设称为(C) A.I型假设和II型假设 B.α假设和β假设 C.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D.正假设和负假设 11.符号秩次检验法不仅考虑差值的符号,还同时考虑差值的( ) A.大小 B.分布 C.方向 D.显著性 12.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决定系数R2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积差相关系数的() A.2倍 B.平方 C.立方 D.2倍的平方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都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 ,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的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是研究中确定的某一变量的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