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

位置?

3)人体Array

6.人体测量主要仪器的使用

立姿人体尺寸

载重是否足够

III 型产品设计讨论:有没有不需要计

算的方法?

?试确定门的把手或锁孔离地面的高度。

提供足够的使用空间

学的椭圆机设

上机操作要求:

1.人体姿态分析

2.人体运动分析

随着视角的

变小而感觉

高度变小了

随着视角的

变小而感觉

分割错觉及矫正

垃圾箱的人因工程分析与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大作业设计题目:校园垃圾箱的人因分析与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程101 指导教师:马 成绩: 2012年11 月9 日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人因工程学》大作业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大作业内容简介 (5) 1大作业的意义 (5) 2大作业设计内容 (5) 第二章大作业设计过程 (5) 1校园垃圾箱的宜人性分析 (5) 2改进分析 (6) 第三章改进设计 (9) 1 尺寸设计 (9) 2布局设计 (10) 第四章未来垃圾箱的发展趋势 (13) 第五章小结 (14)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又称“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是研究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同时有机融合了“人体科学”、“工程科学”和“环境科学”同时又吸取了其他众多学科的理论、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是一门现代交叉边缘学科。该学科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的界限,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标准规范。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因工程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并在制造业、服务业、产品设计、公共及生活空间、计算机软硬件、航空航天系统、医疗系统、交通、电信、残障人士辅助设备、军事武器等方面广泛地应用。人因工程学的设计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为原则。无论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设计,还是以文化艺术为主的设计,最终都出发幷归宿于人的需求。因此,人因工程学对各种门类的设计都是普适、有用和重要的。 人因工程学偏重于应用研究,对于当今大学生,学习了解本门课程有着很大的必要性,而此次大作业设计正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理论课后通过完成一次具体的课程设计,使我们能真正感受到实际中的人因工程问题,从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有着重大影响。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好大学在线当代应用心理学答案

第一章 1[多选题]“Tom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个子很娇小,常常受到一些同学的集体霸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使他的个性表现得退缩,没有自信,时常感到忧虑不安。幸好有位辅导老师,发现他在广告设计有过人的优异表现,具备特殊的艺术性向,并时常鼓励帮助他的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Tom的表现斐然,并且经营管理一间广告设计公司,聘用近百名员工,并且服务深受顾客的喜爱,而成为杰出的广告设计公司经理人。” 以上这段叙述与下列心理学的那些应用领域,关系较为密切? A、人因工程学; B、健康心理学; C、人际关系心理; D、消费心理学; E、组织与领导心理学; 参考答案:B、C、D、E、 真棒,答对了! 2[多选题]请您加以区辨心理学学说取向或派别的主要强调重点,选出若干个较合适的答案。 A、认知取向心理学企图探讨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识; B、人本主义学派要求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感; C、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智力测验中的分析逻辑能力; D、行为学派重视内隐的心理观察; E、探讨大脑的区域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是生理心理学的取向; 参考答案:B、E、 题目解析:人本主义学派要求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感 第二章 1[多选题]霍金斯所提出的SHEL人-模式中心理论,探讨那些变项? A、以上皆是答对; B、环境安排; C、软体设计; D、硬体规划; E、人际互动; 参考答案:A、B、C、D、E、 2[多选题]心理学家与工业设计专家合作探讨人因工程心理的主要目的包含哪些主要考量? A、价钱更便宜; B、更安全; C、更友善好用; D、全部皆是; E、更舒适健康; 参考答案:B、C、E、 3[多选题]人因工程心理在设计物件时,会考虑下列哪些人的知觉或感觉因素? A、以上皆是; B、消费力; C、声音的因素; D、使用者性别的因素;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 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测试方法的效度与信度。 4.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 第二章人的因素 1.了解感觉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特点。 2.了解人体供能系统能量系统功能特点的不同,人体活动的直接来源, 人体活动的供能系统, 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3.了解人的心理因素的构成:性格、能力、动机、情绪和意志,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 理解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了解傲气候、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及其补偿,即必须综合评价的原因。 2.了解微气候对人的影响。包括高温作业环境和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 3.理解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措施。要理解改善微气候条件的基本措施和作用原理。 第四章环境照明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照度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以及改善环境照明的措施。重点是:照度和眩光的概念,以及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 1.光的基本物理量。 2.了解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能了解明视觉、暗视觉、运动物体视 觉。 3.理解环境照明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能理解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综合照明方式的概念, 及其区别和特点、使用条件,能表述眩光和眩光效应的概念,以及防止眩光的措施,能表述照度均匀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能概述亮度分布对作业者的生理心理影响。 4.了解照明环境得的设计、改善。 第五章色彩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关色彩调节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和色彩视觉的基本概念、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影响,以及色彩调节在作业环境中的应用。 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调、饱和度〈彩度〉和明度的性质,三种不能由色调混合而得且相互独立之色称为三基色或三原色。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是黄、青、紫(品红)。 2. 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认识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色彩调节的主要依据。能概述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及主要表现,并结合色彩的基本特性概述色彩选择时的原则。概述色彩对人心理的主要影响及其联想的各种效果。

人因工程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发展阶段: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自古以来,为了生存和提高自身能力。泰勒的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一战初期到二战之前,为工作效率提供背景,减轻疲劳以及人机适应。霍桑实验工作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选拔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设备。从军事领域向工业领域发展)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5)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1.效度是研究结果能否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1)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1)研究样本的选择(满足研究素质。对象总体大、分散→样本选大。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分层取样) 2)统计分析的正确性(良好的数据质量、正确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 视觉(数字) 外部世界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杆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比锥状细胞约强500倍 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线的波长为380~780nm,大于780nm红外线,小于380nm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反应 听觉(数字) 听觉是人耳接受16~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即声波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2000~5000Hz范围的听阈最小,频率大于或小于这个范围,听阈都增高。 如在1000Hz时4dB的声音的人耳就可以察听,而在100Hz时只有达到30dB以上人耳才可以听到。 听阈与痛阈的声压级分别为0dB与120~130dB。 人耳最佳的可听频率范围是500~6000Hz 人类的可听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

现代应用心理学每章测试题

第一章心理学原理概述 1.“Tom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个子很娇小,常常受到一些同学的集体霸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使他的个性表现得退缩,没有自信,时常感到忧虑不安。幸好有位辅导老师,发现他在广告设计有过人的优异表现,具备特殊的艺术性向,并时常鼓励帮助他的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Tom的表现斐然,并且经营管理一间广告设计公司,聘用近百名员工,并且服务深受顾客的喜爱,而成为杰出的广告设计公司经理人。”以上这段叙述与下列心理学的那些应用领域,关系较为密切? A、人因工程学; B、健康心理学 C、人际关系心理; D、消费心理学; E、组织与领导心理学; 参考答案:B、C、D、E、 2.请您加以区辨心理学学说取向或派别的主要强调重点,选出若干个较合适的答案。 A、认知取向心理学企图探讨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识; B、人本主义学派要求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感; C、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智力测验中的分析逻辑能力; D、行为学派重视内隐的心理观察; E、探讨大脑的区域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是生理心理学的取向; 参考答案:B、E、 题目解析:人本主义学派要求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感 探讨大脑的区域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是生理心理学 第二章人因心理学原理简介及实例探讨 1.霍金斯所提出的SHEL人-模式中心理论,探讨那些变项? A、以上皆是答对; B、环境安排; C、软体设计; D、硬体规划; E、人际互动; 参考答案:A、B、C、D、E、 2心理学家与工业设计专家合作探讨人因工程心理的主要目的包含哪些主要考量? A、价钱更便宜; B、更安全; C、更友善好用; D、全部皆是; E、更舒适健康; 参考答案:B、C、E、 3人因工程心理在设计物件时,会考虑下列哪些人的知觉或感觉因素? A、以上皆是; B、消费力; C、声音的因素;

人因

第一章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目的是为了能够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人因工程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与机器的相互适应关系有几种,哪种最好?简答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四、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有三大基本趋向(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2)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3)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简答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填空 (一)调查法(1)访谈法(2)考察法(3)问卷法(二)观测法(三)实验法(四)心理测量法(五)心理测验法(六)图示模型法 6.什么是效度?什么是信度? 1.效度(有效性):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真实反映所评价内容的程度。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因果关系)和外部效度(可推广和普及的程度)。 2.信度: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7.机具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1.确定目的及功能。 2.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 3.模型描述。 4.分析 5.模型的实验 6.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 重要的参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状况,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 互替代的。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我们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微气候参数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称为微气候指标, 2.人体基本热平衡方程式。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为Qs =Qm-W ±Qc ±Qr -Qe ±Qk 人体的热平 衡是动态的。当Qs = 0 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人感到舒适;当Qs > 0 时,人感到热;当Qs < 0 时,人感到冷。 5.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各自评价参数包括哪些?适用场合?了解其计算、查图求

人因工程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的总目标是(B)可靠效益佳。 A. 多功能 B. 安全 C. 易用 D. 高效 2 【单选题】(1分) 根据显示信息的精度要求,视觉显示可以分为数字显示和(D)显示。 A. 动态 B. 调节 C. 静态 D. 模拟 3 【单选题】(1分) 视觉显示选择须以人机系统的任务、人的作业特点和显示器的(A)特性为依据。 A. 物理 B. 能见性 C. 清晰性 D. 可识性 4 【单选题】(1分) 关于显示器的空间设置,推荐水平视线偏(C)为最佳观察角度。 A. 20° B. 10° C. 15° D. 5° 5 【单选题】(1分) 几何形状编码,编码长度以15种为限,最好不超过(A)种。 A. 5 B. 7 C. 10 D. 2 6 【单选题】(1分) 符号标志的评价方法有:(D)法、主观评价法、反应时法、混淆矩阵法。 A. 群体决策法 B. 实验评估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直选法 7 【单选题】(1分) 根据操作所用的身体器官,控制器分为:(A)控制器、足控制器、言语控制器。 A. 手

C. 眼 D. 意识 8 B 【单选题】(1分) 系统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后才会用到。 A. 正确 B. 错误 B 9 【单选题】(1分) 人在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系统中不是处于主导地位。 A. 正确 B. 错误 A 10 【单选题】(1分) 显和控是人与外界交流信息和意愿的媒介。 A. 正确 B. 错误 A11 【单选题】(1分) 显示器尺寸往往是影响能见性和清晰度的重要原因。 A. 正确 B. 错误 A 12 【单选题】(1分) 仪表的读数效率随刻度间距的增大而增高,在达到一个临界值之后,读数效率不再增高,甚至有所下降。 A. 正确 B. 错误 A 13 【单选题】(1分) 在指针设计时,指针尖的宽度应与最短的刻度线等宽。 A. 正确 B. 错误 B 14 【单选题】(1分) 闪光编码以光的闪烁速度变化作代码,闪光频率越多越好。 A. 正确 B. 错误 15 【 A 设计听觉显示器时,信号的强度应高于背景噪声,要保持足够的信噪比,以防声音掩蔽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A. 正确

人因工程 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的起源:(1)萌芽时期,20世纪初,以泰勒,吉尔布雷斯为代表,以机器为中心(2)兴起阶段,一次大战初~二次大战前,霍桑实验,以机器为中心,增加培训和减轻疲劳强度(3)成长时期,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以人为中心机器的设计适应人(4)发展时期,6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广 ■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里测量法(主观感受)5心理测验法(与常模比较)6图示模型法 ■机具的研究步骤:(1)确定目的及功能(2)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3)模型描述(4)分析(5)模型的实验(6)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作业的研究步骤:(1)确定作业的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功能。(2)确定作业中人员和机具的功能分配。(3)用作业模型表示作业对象的顺序、数量、时间、使用的机具和材料等(4)对作业人员的特性进行计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作业特性进行实验研究。(5)提出各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作业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案。(6)对作业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并继续不断加以完善。 ■环境的研究步骤:(1)确定目的,明确研究环境的重点因素(2)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3)提出多种方案,在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有时 还需进行小规模实验。(4)对环境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并不断进行完善。 第二章 ■人体活动供能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 ■人体能量测定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3相关估计法 ■人的心里因素:性格,能力,动机(可调),情绪,意志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与需求: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平衡会暂时得到解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动机与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对行为影响越大,效率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效率越低 第三章 ■微气候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 ■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人体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Qs =Qm -W ±Qc ±Qr -Qe ±Qk 当Qs = 0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当Qs > 0时,人感到热,当Qs < 0时,人感到冷 ■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1不舒适指数(没考虑风速)2有效温度(考虑了温度、湿度、风速)3三球温度指数(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度,风速。特征:不用直接测量气流速度)4卡他度(气温、湿度,风速三者综合) ■高温作业改善:1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温度,增加气流速度)2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3生产组织措施(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合理安排休息场所,职业适应) ■低温作业改善: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提高作业负荷3个体保护4采用热辐射取暖 第四章 ■照明对作业影响:1疲劳2工作效率3事故4情绪 ■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光线转为散射4避免反射眩光5适当提

人机工程学概论理论人因工程学

2、常用的人体测量仪器有哪些 1. 在普通测量法中常用的人体测量仪器有: 2. 人体测高仪 3. 人体测量用直脚规 4. 人体测量用弯脚规 此外,还有人体测量用三脚平行规,坐高椅,量足仪,软卷尺以及医用磅秤等。 3、人体测量立姿要求 (1)直立姿势(简称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成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为确保直立姿势正确,被测者应使足后跟、臀部和后背部与同一铅垂面相接触 (2)坐姿: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为确保坐姿正确,被测者的臀部、后背部应同时靠在同一铅垂面上。 10、人体尺寸修正量的意义及构成。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6、什么叫听觉的掩蔽效应 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 7、触觉的特征 触觉也称压觉或触压觉,是皮肤表面承受物体压力或触及物体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1)触觉的敏感性(2)触觉的定位能力(3)两点阈限 11、肢.体的运动输出特性主要有那些方面 反应时间、运动速度、准确性 12、影响运动准确性的因素有那些 运动时间、运动类型、运动方向、操作方式

13、操作运动准确性要求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运动速度与准确性、盲目定位的准确性、运动方向与准确性、操作方式与准确性 3、感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适宜刺激2 .感觉阈限3.适应4.相互作用5.对比6.余觉 4、什么是感觉阈限有哪几种 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方能对感觉器官发生作用。1)感觉阈下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3)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别量。 5、知觉有哪几种主要特征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简述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正确显示信息、观察认读准确、迅速、不易疲劳。 简述数字式显示和指针式模拟显示各有什么优点。 数字式:精度高认读速度快无差补误差过载能力强易与计算机联用 指针式: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易于显示信号的变化趋向易于判断信号值与额定值之差5、简述听觉传示装置的分类以及其实用用范围。 常见的为音响报警装置。 6、音响和报警装置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1)在有背景噪声的场合,音响传示装置的频率选择在噪声掩蔽效应最小的范围内。 2)使用断续的或音调有高低变化的声音信号,更能引起人的注意。最好组成视、听双重报警信号。

人因工程 (2)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有哪几个? 答: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第二章人的因素 1. 感觉系统主要分类有哪些? 答:感觉系统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味觉、嗅觉等系统。 2.什么是能力?影响作业者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答: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因素:素质,只是,教育,环境和实践活动。 3.人体补充ATP的过程有哪几种方式? 答:补充ATP的方法有三种:一磷酸原(ATP-CP)系统;二乳酸能系统;三有氧氧化系统。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 什么是微气候?为什么必须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 人进入作业或生活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应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2.如何改善高温作业环境? 答: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3.如何改善低温作业环境? 答: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一 1.人因工程的定义: 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 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霍桑试验 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1)访谈法。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 (2)考察法。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问卷法。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 3)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分两种: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允许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是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可能干扰实验的客观性。 (2)自然实验(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很难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3)实验法中一般采用的三类指标: 【1】操作者绩效指标【2】生理指标【3】主观评价,操作者的主观感受。 干扰变量按其来源可分为:个体差异、环境干扰条件、实验污染三个因素。实验中采用实验控制法使干扰变量减小到最低限度。4)心理测量法:对人的主观感受进行度量,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主观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心理测量对象分为两类:【1】A类: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质量、性质进行评价; 【2】B类: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 5)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 6)图示模型法: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多用于机具、作业与环境的设计与改进,特别适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 三要素图示模型:一种静态图示模型。人的三要素: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机具的三要素:机器本体、显示器、控制器。 6. 效度与信度 1)要准确地揭示人机系统的规律性,就必须使用的方法具有可靠性(信度)与有效性(效度)。 2)效度: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3)信度: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4)通常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因此,样本的选择和测量结果的统计处理直接影响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7. 研究步骤。 1)机具研究步骤:确定目的及功能、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模型描述、分析、模型的实验、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2)作业的研究步骤:确定作业的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功能、作业中人员和机具的功能分配、用作业模型表示作业对象的顺序数量时间等、对作业人员的特性和作业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提出方案,评价分析,得出最佳方案、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持续改进完善。 3)环境的研究步骤:确定目的,明确重点因素、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提出方案,确定最优方案、对环境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不断完善。 二 1.感觉系统: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的机构。 1)每种感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直接接收刺激的部分、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神经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 2)视觉: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与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机工程学笔记整理详解

第一章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到人体测量学,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相互之间的作用,以人为本,根据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实现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的最佳组合的目标。 2.人因工程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方法:1观测法2实测法(人体、生理、心理、作业)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仿真法6分析法(瞬间分析、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动作负荷分析、频率分析、 危象分析、相关分析、调查研究法)7感觉评价法8心理测验法9图示模型法 方法的特点:1借鉴了人体科学、生物科学、相关科学的方法 2学科交叉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A人因系统中的人体特性B人因系统中机的因素(总体设计) C人因工程的总体条件(工作场所、传递装置,布置的设计)D人机系统中的环境(环控、保安)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1、早期人因工程学:二次世界大战前,人适应机器的阶段(人如何适应机) 美国人泰勒首先研究对工作的流程研究,对工具设计要求。 2、科学人因工程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机适应人)由于人的生理心理能力造成失败,人掌握不了 重视工业与工程中“人的因素”,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医学、心理学、解剖学等相关学科 3.、现代人因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 将人-机-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从创造最适应人操作的机械装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协调,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5人因工程学的构成和应用 构成:人体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 应用领域:产品、作业、环境、其它 研究内容:人的特征、人机关系、环境条件、人的作业 6人因工程应用的研究方向?人因工程学的作用?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关心的是设备设计与操作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否一致的问题。人因工程学给设计工程师建议,但是其组织内容又会局限他们的影响和想法。这篇论文讨论的内容解释了为什么军队和工业的高层人事管理不同于好的人因设计,展示了社会机构是如何喜爱选择集中权威和降低那些做出不合理错误归因的操作员工技术要求的工艺。我们需要探索处于良好状态的认知地图和心智模式的设备和系统设计,以及技术社会的结构模式。 介绍 复杂的军工系统中设备和操作工的相互作用使近期灾难在高科技系统中发生上升。15英尺的大堤下面在有原子核能量的植物里有相同的小的数字密码开关,精密的的军队武器不能瞄准甚至有时不能开火,如此昂贵的精密的军用飞机很少能飞过它们或向它们武器开火,船只碰撞而官员们在期待一个科技奇迹即能解决人和机器问题的一个防冲突雷达设置。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尚未探索的方面—人和机器的问题,即通过分析这两者的组织结构内容及联系,那就是,其组织结构如何影响设备的设计,以及如何运用新的设备反应其组织结构。 设备设计者有责任采取经营者和维修人员的特点来考虑他们的设计,这才是真正的人因工程师(HF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但现在的数字或许是5000名工程师和工程心理学家。这门学科也称为人体工程学,并在欧洲,叫人类工程学。HFEs试图扩大该范围,设计工程师通过观察操作员和维修人员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那时候我会尝试扩大HFEs的范围通过建议他们设备操作功能对社会和组织环境中的作用。鉴于很多恐怖的事情比如设备的设计不良难以适应人类的能力,我确保第一个任务是参加操作员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里提供的也很重要,它表明,为什么HF建议被忽视和HFEs的组织是这么小,并建议采取措施纠正这种情况。 它还认为,其组织理论能够受益于设备的设计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受到忽略的话题除了一些历史研究。而不是确定的组织结构工艺,看来机器及设备设计,它是加强现有的结构和复制在新的环境这些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人机介面可能会导致意外,一个令人关注的地方存在着潜在的灾难性的问题,因为在这样的考虑这里的许多军事和工业系统。本论文的某些论点,更详细地讨论了其他地方(佩罗,1984年)。 设计问题 加上材料,物理革命,它已成为可能的需求,如更快的速度,力量,可操作性,能够在比以往更多的敌意的环境中(外空,风暴工作在从军事和工业设备,电子

人因工程复习

《人因工程》课堂复习题总集 编者—喵喵 第一章概述 1.人因工程学定义 2.主要研究内容? 3.研究的方法?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什么是人因工程学? 2.人因研究的领域是那些? 3.人因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人因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应用调查法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6.举出生活中较好或不足的人因小案例。 第二章人的因素 1.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感觉(视、听、味、嗅、肤)系统的最低极限值。 供能(三种)系统的适合场合。 2.心理影响因素的应用(五个) 重点:基本概念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人体八大系统是什么? 2.人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几种供能方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 4.脑力劳动者工作时的特点是什么? 5.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6.人的情绪有几种典型状态? 当一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人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微气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人对微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

(3)如何改善作业微气候环境? 例:若测得空调大楼某实验室的干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力劳动? 解:分别找出干球温度30℃和湿球温度25℃, 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线的交点, 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问题讨论: 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轻体力劳动? 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因素入手? 3.目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有效?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什么是微气候? 2.它的四要素是什么? 3.人的最佳微气候环境指标数值分别是多少? 4.什么是有效温度?它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

人因工程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 1.美国: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 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 西欧: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它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 我国:该学科名命名有多种,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等等。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 2.人因工程学尽力的四个阶段:因工程学的萌芽/兴起/成长/发展 第二章:人体测量 1.人体测量的定义:只对人类身体各方面特征数据的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形状和耐力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 2.测量基准面:人体测量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横轴、纵轴和铅垂轴来确定。a: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 b:正中矢状面: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c: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 d:水平面: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 适应域的定义:一个设计只能取一定的人体尺寸范围,只考虑整个分布的一部分面积。 可分为对称适应域和偏适应域。对称适应域对称于均值,偏适应域通常是整个分布的某一边 人体测量数据相关计算 (1)求任一百分位a的数值 已知某群体人体测量尺寸分布状况,求任一百分位数a对应的人体测量尺寸时可用下式计算Xa= 式中当百分位数a在1%—50%时取“—”,当百分位数a在 50%—99%时取“+”;K为百分比此变换系数可查表 注,平均值是作为设计的基本尺寸,而标准差是作为设计的调整量。 例题:设计适用于90%东南区男性使用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产品的尺寸? 解:由东南区男性身高数据统计查表可得其身高的平均值为1686mm,标准差SD为55.2mm. 要求适应90%的人群,故第5百分位数为下线,第95百分位数为上线设计,查表可得5%与95%的变换系数为K=1.645 第5百分位数对应的尺寸为:X5=1686—55.2*1.645=1595.2mm 第95百分位数对应的尺寸为:X5=1686+55.2*1.645=1776.8mm 结论:按身高1595.2~1776.8mm设计产品将适用于90%的东南区男性。 求测量数据所属百分率 已知某项人体测量尺寸Xi,求该尺寸所处的百分率P时,可用下列方法求得 Z= (1)根据Z值在正态分布概率值表上,差得对应的概率数值S,则Xi所得的百分率P为:P=0.5+S (2)式中P为尺寸大小等于Xi的人群占总体的百分比 例:已知某女性身高A为1610mm,试有百分之几的东北女性身高超过其高度? 解:由某东北女性身高数据统计表可查,其身高的平均值为1586mm,标准差SD=518mm 由公式1得Z= =(1610—1586)/51.8=0.463根据Z值查正态分布表得 S=0.1772 P=0.5+0.177=0.677结论身高在1610mm以下的女性为66.7%,超过该身高的为32.3% 人体静态测量数据的概念:是在被测者静态的立姿或坐姿条件下进行的测量,其测量所得数据为静态尺寸,也称人体构造尺寸。 动态测量的概念:人在工作姿势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进行的测量叫动态测量。其测量所得的静态数据即为动态尺寸也成为人体功能尺寸。

人机工程学(2)

人因工程学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按照人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第二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导系统,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以保证人体的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听觉:是人耳接受16~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即声波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与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机体活动的源泉。。 动机与工作效率;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动机强度

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 第三章 微气候: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高温作业环境: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二是高温,高湿作业,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生理影响: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3.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 4.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高温作业环境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第四章 人工照明方式分类:1.一般照明2.局部照明3.综合照明4.特殊照明。 眩光: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光。 眩光按产生原因可分为:1.直射眩光2.反射眩光3.对比眩光。照度和事故有何关系:事故的数量与工作环境的照明条件有关。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物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