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 侵蚀原理习题 参考答案

土壤 侵蚀原理习题 参考答案

土壤 侵蚀原理习题 参考答案
土壤 侵蚀原理习题 参考答案

森林土壤学

试题库参考答案

适用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森林土壤学教研组

二OO三年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土壤圈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具有的作用包括(ABCDE)。

A营养库的作用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C生物的支撑作用

D雨水涵养作用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狭义的土壤肥力一般指肥力因素

2、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3、肥力高的土壤适合某些植物的生长,但对另一些植物则不适应,因此,对自然土壤的利用就应根据林木的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这就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矿物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4、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5、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分布很广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6、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8、地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9、地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B)。

A角闪石B高岭石C白云母D斜长石

2、下列矿物中属于原生矿物的是(D)。

A方解石B高岭石C蒙脱石D正长石

3、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A)。

A花岗岩B砾岩C石英岩D片麻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是(B)。

A花岗岩B砾岩C石英岩D片麻岩

5、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D)。

A花岗岩B砾岩C砂岩D片麻岩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自然界的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按成因可分为和(DE)。

A成土矿物B造岩矿物C单体矿物D原生矿物E次生矿物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ABC)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酸性岩E碱性岩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矿物的种类不同,风化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长石类矿物较云母类更容易风化。(×)云母类长较石类矿物更容易风化。

2、沉积岩在地表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特点是有层次、颗粒状、可找到化石。(√)

3、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前身都是岩浆岩。(×)可以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营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第三章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2、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4、生物风化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5、同晶代换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6、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7、残积母质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8、运积母质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矿物中按风化难易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A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B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石英

C 角闪石>云母>石英>辉石>橄榄石

D石英>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

2、下列成土母质中不属于运积母质的是(C)。

A坡积物B洪积物C残积物D风积物

3、钙积阶段由于大部分Cl和S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母质往往呈(B)

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

4、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C)。

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

5、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E)。

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成土母质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ABDE)。

A坡积物B洪积物C残积物D风积物E冰川沉积物

2、成土母质的形成过程大致经过(ABCD)

A碎屑阶段B钙积阶段C酸性铝硅阶段D铝阶段E有机质聚积阶段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更加稳定。(×)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

2、成土母质虽然与岩石有了较大区别,但仍不具备土壤最基本的特性——土壤肥力,成土母质不是土壤,只是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第四章土壤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C)。

A植物根系 B 土壤动物C土壤微生物D 土壤昆虫

2、下列生物中在土壤中数量最大的是(D)。

A 小动物

B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

C 原生动物

D 微生物

3、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C)。

A 碱性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主要是(ABCD)。A分解有机质B合成腐殖质C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

D固氮E促进物质在土壤中的运输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有机质进入土壤后必须经过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土壤动物。(√)

2、植物根系对增加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作用较大。(√)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主要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即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2、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为成分和结构都更为复杂的稳定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A)。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

2、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B)。

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质素 D 单宁

3、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而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的土壤质地是(D)。

A石砾土B砂质土C壤质土D粘质土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有机质在厌气条件下分解的特点包括(ABC)。

A分解慢 B分解不彻底C常产生有机酸 D释放的养分多 E 分解彻底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质在好气条件下分解产物的有(CD)。

A CH4

B H2

C NO3—

D SO42—

E H2S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产物的有(ABE)。

A CH4

B H2

C NO3—

D SO42—

E H2S

4、在通常的土壤pH值范围内,土壤腐殖质胶体( BD )。

A带净电荷为正B带净电荷为负C净电荷为零

D能吸附大量阳离子E能吸附大量阴离子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常把有机质含量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2、富里酸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胡敏酸则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胡敏酸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富里酸则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施用的有机肥料是苗圃、园林绿化土壤及果园、耕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有机质大致可分新鲜有机质、有机残余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和土壤腐殖质为两大类。

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

答案要点: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主要有: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性;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3、简述土壤腐殖质的组分与性质。

六、论述题

1、试述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可采用哪些营林措施进行调节?

答案要点: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有机残余物都累积在土壤表面且含有较多的不易分解的木素、树脂和单宁等物质,极易形成腐殖质,这就是森林植物对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目标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通过调节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的相对强度,来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维持在合适的水平。在森林土壤中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森林中的凋落物和通过营林措施调节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过程来满足林木对养分的需求。为改善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条件,可行的营林措施有:

1、通过主伐、疏伐等营林手段,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加林内光照,提高地温,促进分解。

2、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单纯林中,引进其它乔灌木树种,并考虑适当的豆科种属,改善森林凋落物的组成分,以加速有机质的分解。

3、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挖设排水沟,排除过剩水分,清除部分凋落物,施用石灰或硫磺以调整土壤反应,耕松土壤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六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孔隙)的质量(多以重量代替,g/cm3)叫土粒密度(土壤比重)。

2、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土重。

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4、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和排列状况,以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分布状况等叫做土壤结构性。

5、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的构成情况。

6、当量孔隙当量孔隙是指土壤中相当于一定水势范围内的土壤孔隙。

7、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结性是使土壤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造成耕作阻力的重要原因。

8、极限容重极限容重是指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

9、土壤耕性土壤耕性指土壤容易耕作的程度。土壤耕性的好坏以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来衡量。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总孔隙度大,但其中主要是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大孔隙少的土壤质地类型是(D)。

A石砾土B砂土C壤土 D 粘土

2、大孔隙多,但毛管孔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质地类型是(B)。

A石砾土B砂土C壤土 D 粘土

3、通气透水性好,保肥保水能力也好的土壤质地类型是(C)。

A石砾土B砂土C壤土 D 粘土

4、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它占土壤固相物质重量的(D)。

A 80%以下B85% C90% D95%以上

5、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是(B)。

A 土壤容重B极限容重C适宜容重D不适宜容重

6、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A)。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

7、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指(B)。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质地剖面指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层次的排列,主要类型有(ABC)。

A上砂下粘型B上粘下砂型C夹层型D松散型E紧实型

2、表示土壤孔隙状况常用的指标包括(ABC)。

A 孔隙度

B 孔隙比C当量孔隙D孔隙质量E孔隙数量

3、土壤耕性包括(ABC)

A 耕作阻力的大小B耕作质量的好坏C宜耕期的长短

D根系穿插孔隙质量E土壤分散的程度

4、土壤结持性包括( ADE )。

A粘结性B涨缩性C压板性D粘着性E塑性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土壤孔隙是贮存空气和水分的空间,也是根系伸展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因此,土壤孔隙的类型、配比与分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粒状结构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水气协调土温稳定,保肥供肥性能良好,土质疏松、耕性良好,因而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之一。(×)应是团粒状结构

4、土壤质地和含水量对宜耕期的影响最重要,一般说来,土壤含水量越多,耕性越好。

(×)并非土壤含水量越多,耕性越好,而是适宜的含水量。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砂土、粘土和壤土有何不同的肥力特点?

答案要点:粘土的肥力特点有:水分的有效性低,不耐旱、不耐涝;空气含量低,容易污浊;升温降温都慢;养分含量高,转化慢,肥劲慢而持久;耕性差。砂土类的性质与粘土类恰好相反。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答案要点: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3、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培育团聚体?

答案要点:(1)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在深耕过程中结合施用有机肥使“土肥相融”,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紧密结合,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适当施用石灰、石膏、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以补充钙离子,增加高价离子的数量,调节土壤中阳离子的组成。

(2)种植绿肥种植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既能增加植物

需要的养分物质,又可以形成大量腐殖质,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3)合理耕作在耕作时要掌握水分状况,不宜过干或过湿,耕地次数要适当。另外,还可以进行中耕、晒垡、冻垡等措施,来改良土壤结构。

(4)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团聚体是肥沃土壤的标志之一?

答案要点:(1)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度协调: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相应直径的孔隙,初级复合的孔径小,多次复合的孔径大。因此,团粒结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具有3~5个直径级别的孔隙,即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团粒结构土壤的多孔性和多级孔性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耕作性质,以及对水、肥、气、热的良好协调性。

(2) 团粒结构土壤中的水汽协调: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主要是非毛管孔隙,可以透水通气,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可以蓄水,大小孔隙的共存使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的兼蓄并存。

(3) 团粒结构土壤的供肥与保肥相协调:由于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协调兼备、水汽协调兼容,因而好气性空间和厌气性空间也协调存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能共存,使土壤养分的分解与合成共存,即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4)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性:团粒体的比表面积小,团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小,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等都小,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团粒体主要存在于土壤的耕层,下层由其他结构体组成,土壤孔隙呈上层大、下层小的特点,这种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有利于接纳和保蓄水分,有利于早春土温升高、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伸展,也易于耕作。

七、计算题

某土壤土粒密度为2.64,土壤密度为1.32。

求:(1)土壤孔隙度。

(2)1hm2地20cm土层土壤质量。

解:10000×0.2×1.32=2640(t)

(3)若使0~20cm土层的水分由12%增加到20%,1hm2地需灌水多少吨(理论值)?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100=(1-1.32/2.64)×100

=50%

灌水理论值:10000×0.2×0.5×(20%-12%)=80(t)

第七章土壤化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活性酸度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导致的土壤酸度,以cmol/kg表示。

2、潜性酸度潜性酸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cmol/kg表示。

3、盐置换性酸度盐置换性酸度指土壤中可为中性盐置换进入溶液的氢、铝离子数量。

4、水解性酸度用碱性缓冲盐(如乙酸钠)浸提土壤所测得的酸是水解性酸。

5、土壤碱度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导致土壤碱性的程度称土壤碱度。

6、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

7、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一般认为保肥、供肥力高的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范围在( D )

A 5~10cmol(+)/kg

B 10~15cmol(+)/kg

C 15~20cmol(+)/kg

D >20cmol(+)/kg

2、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他种阳离子从土壤胶粒表面代换下来的能力,下例交换能力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A Fe3+>Ca2+>K+

B K+>Ca2+>Fe3+

C Fe3+>K+>Ca2+

D Ca2+>Fe3+>K+

3、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是(A)。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

4、土壤胶体专性吸附阳离子对阳离子有效性的影响是( B )。

A提高B降低C无关D关系不固定

5、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D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

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

6、就山茶花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来说,在( D )性土壤上生长好。

A强碱B碱C中D酸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述内容中属于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的有( AC)。

A快速反应B慢速反应C可逆反应D不可逆反应 E 无反应

2、在下述阳离子中,属于盐基离子的有( BCD )。

A A13+

B Ca2+

C Mg2+

D Na2+

E H+

3、能引起土壤酸性的离子有( AD )。

A H+

B Ca2+

C Mg2+

D A13+

E Na2+

4、土壤中的酸碱缓冲体系包括( ABCDE )。

A碳酸盐体系 B 交换性阳离子体系C有机酸体系D铝体系E硫体系

5、下列元素在强酸性土壤中有效性高的有( ABC )。

A 铁

B 铜

C 钼

D 硼

E 磷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胶体既有带正电荷的交换点,也有带负电荷的交换点,但通常带正电荷的交换点占绝对优势,所以,常说土壤带正电。(×)

但通常带负电荷的交换点占绝对优势,所以,土壤吸附阳离子能力强。

2、同一种土壤的交换性酸度大于其水解性酸度。(×)

同一种土壤的水解性酸度大于其交换性酸度。

3、土壤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潜性酸决定着土壤的总酸度,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土壤胶体交换体系中两种不同的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截然界限,可以互相转化。(√)

4、土壤中的主要氧化还原体系是氧体系和有机体系,土壤含氧高,则土壤的Eh值低;土壤含有机质高,特别是新鲜有机质高,Eh值就高。(×)

土壤含氧高,则土壤的Eh值高;土壤含有机质高,特别是新鲜有机质高,Eh值就低。

5、改良酸性土常用石灰,改良碱性土常用石膏。(√)

6、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越强,耗氧越多,土壤的Eh值越高。(×) 土壤的Eh值越低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胶体分哪几类?都带什么电荷?它们的电荷各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要点:(1)矿质胶体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中的细分散颗粒,比表面大,并带电荷,具有胶体特性。主要为极细微的粘土矿物,包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和成分复杂的各种次

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含水氧化物主要包括水化程度不等的铁、铝、硅的氧化物。粘土矿物胶体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还有蛭石、绿泥石、水铝英石等。土壤胶体微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粒表面分子本身的解离所致。

(2)有机胶体土壤有机胶体指土壤中腐殖质、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细分散状态,具胶体特性。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带负电荷,主要由各种官能团产生。

(3)有机矿质复合体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合、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连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有机矿质复合体。因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故又称为吸收性复合体,它是土壤中胶体存在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土壤胶体的电荷包括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它们使土壤具有交换性吸附阳离子的能力,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称为阳离子交换过程。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离子交换能力、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

3、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胶体数量、胶体种类、矿质胶体中交换量大小和电荷数量。

4、什么是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土壤pH值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一般为中性、碱性反应;盐基离子中若以Ca2+为主,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以Na+为主时呈强碱性;盐基饱和度过小则呈强酸性。一般认为盐基饱和度(以 Ca2+、Mg2+为主)不低于 70%为理想。

5、以硅酸(H2SiO4)为例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构造?

答案要点:(1)微粒核(H2SiO4)微粒核是土壤胶体微粒的核心部分,由它组成胶体微粒的基本物质的分子群。

(2)扩散双电层扩散双电层是胶体表面电荷吸引反号电荷离子,在固相界面正负电荷分别排成两层,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反号离子呈扩散状态分布。扩散双电层分以下两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离子层或双电层内层),带负电荷。它决定着吸附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土壤胶体吸附离子态养分的决定性因素。

补偿离子层。(图)

6、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1)土壤具有交换作用当酸碱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与交换性阳离子进行交换,生成水和中性盐。(2)土壤中存有弱酸及其盐土壤中含有多种弱酸如碳酸、硅酸、醋酸及其与强碱形成的盐,构成了缓冲系统,它们对酸、碱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3)土壤中有两性物质,如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都是两性物质,它们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对酸、碱都有缓冲作用。

7、土壤酸碱性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植物比较适应起源地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土壤pH值和Eh值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离子的可溶性、毒性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等,影响养分的转化与有效性等肥力因素。

8、举例说明对过酸、过碱土壤的改良方法?

答案要点:中性土壤适合绝大多数植物生长,常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土壤交换性酸是石灰用量的根据。常用石膏等碱性物质改良碱性土,洗盐是改良盐碱土的有效措施。

9、土壤胶体有哪些特性?

答案要点:(1)巨大的表面能

土壤胶体微粒很细小,而且层状粘土矿物还有巨大的内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所以凡富含胶体物质的土壤,表面能就大,蓄水保肥的能力也强。

(2)带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在多数情况下带负电荷,但也有带正电荷的,还有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带不同电荷的两性胶体。包括含水二氧化硅(H2SiO3)带电、腐殖质胶体带电、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和两性胶体带电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第八章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吸湿水指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2、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时的含水量。

3、土壤凋萎系数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称萎蔫含水量,或凋萎系数。

4、土壤贮水量水深土壤贮水量水深指将一定厚度、面积的土壤内所含的水分换算成相同面积的水层厚度,计算方法如下:

贮水量水深(mm)=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层厚度(mm)

5、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在土体内的扩散,以及与大气交换的性能。

6、土壤氧气扩散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土壤截面的氧的质量。

7、土壤导热率导热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土壤截面的热量(卡/厘米·秒·度)。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土壤中吸湿量最大的土壤是( D )。

A砂土B石砾土C壤土D粘土

2、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B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

3、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D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

4、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D)。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

5、土壤速效水的范围在( A )。

A.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间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D.毛管断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6、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C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

7、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A)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

8、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B)中的气体扩散作用。

A毛管孔隙B非毛管孔隙C小孔隙D土壤表面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毛管水的运动一般是从(ABC )的方向移动。

A 土壤毛管力小向土壤毛管力大B由湿润处向干燥处

C 毛管孔径大向孔径小D毛管孔径小向孔径大 E 土壤毛管力大向土壤毛管力小

2、土壤空气的特点包括( ABCD )。

A CO2含量高

B O2含量低

C 含还原性和毒性气体

D 水汽经常饱和

E CO2含量低

3、土壤空气与大气成分之间的扩散方向一般是(BC )。

A 大气CO2向土壤B土壤CO2向大气

C大气O2向土壤 D 土壤O2向大气E没有差异

4、可以反映土壤通气性的指标有( ABC )。

A 非毛管孔隙度B土壤容气量C土壤氧气扩散率D田间持水量 D 土壤质地

5、影响地面辐射平衡的因素包括( ABCDE )。

A太阳辐射强度B太阳的日照角C地面反射率D地面有效辐射E坡度和坡向6、下述因素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为正确的有( AD )。

A含水率高导热率大B含水率低导热率大

C含空气多导热率大D土壤紧实导热率大E土壤松散导热率大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的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求,属于速效水。(√)

2、毛管水移动的动力是毛管水弯月面的表面张力,毛管水总是从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大向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小的方向移动。(×)

毛管水总是从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小向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大的方向移动。

3、土壤气态水以扩散方式运动,水汽总是从水汽压高处向水汽压低处扩散,水汽压梯度是由土壤水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所引起的,其中温度梯度尤为重要。(√)

4、通气性好的土壤,不仅要有充足的空气容量,而且要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土壤空气中O2的浓度能满足植物生长。(√)

5、自然土壤经常以对流的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自然土壤经常以扩散的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6、热容量大的土壤传热快,导热率大的土壤升温慢。(×)热容量大的土壤升温慢,导热率大的土壤传热快。

7、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无效水。(×)属于弱有效水。

5、当土壤中水分占领部分非毛管孔隙时,非毛管孔隙度就不足以反映土壤通气性,这时土壤容气量是反映通气性更直接的指标。(√)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什么是毛管水?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答案要点: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细管中的水分叫毛管水。分为悬着毛管水和支持毛管水。毛管水的特点是:数量大,能溶解溶质,移动快,容易被植物吸收,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水分形态。

2、什么是土壤的“夜潮”现象?

答案要点:在春秋季节,轻质土壤夜间表土温度低于心上,从而使水汽由心土向表土方向扩散,并凝结成液态水,使上层土壤湿度增大,这种土壤夜间反潮回润的现象,就是夜潮土形成的原因。夜潮土一般分布在地形较低,地下水位较高(1.5~2.om)的地方。土壤夜间回潮,能增加土壤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对苗圃、花圃幼苗生长十分有利。

3、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答案要点:土壤有效水的有效程度不同,在凋萎系数以下的水分属无效水,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弱有效水(难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的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求,属于速效水,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属多余水。

4、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1)土壤空气影响根系发育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一般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9%~10%,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部分根系停止发育。

(2)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热量和氧气。在缺氧条件下会影响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实验证明,如果土壤通气不良,CO2的浓度达到17%时,便会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影响养分状况土壤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提供速效养分;如果通气不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释放。

(4)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率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中会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S、CH4等,使植物容易产生病害,特别是H2S含铁酶的抑制剂,降低了根细胞内的原生质活动,使根发霉腐烂。

5、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答案要点: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含量低于大气。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微生物,特别是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中含有碳酸盐(CaCO3)等与有机酸或无机酸作用放出CO2。

土壤中水汽含量一般都高于大气。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吸湿量时,土壤空气就接近水汽饱和状态。

土壤空气中含有还原性气体,如 CH4、H2S、H2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渍水、表土严重板结和有机质嫌气分解的土壤中。

6、土壤通气性和Eh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土壤通气性好,Eh高,土壤通气性差,Eh低

六、论述题

1、分析土壤水、气、热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节方法。

答案要点:土壤水、气、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土壤中。一般情况下,水往往起主导作用,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气、热条件的变化。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主要有:耕作和施肥、灌溉和排水、地面覆盖、应用土面增温剂等。

七、计算题(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已知某土壤的容重是1.2g/cm3,取一定体积的该田间土壤称重为84g,烘干后的重量为70g,问该土壤的容积含水量是多少?

解:土壤含水量(%)=(84-70/70)×100=8.57%

土壤总容积=70÷1.2=58.3 cm3

土壤水容积=84-70=14 cm3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14/58.3)×100=24%

2、已知某土壤的密度是2.65g/cm

3、容重是1.3g/cm3,该土壤的最大毛管含水率20%(质量百分数),问该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是多少?

解: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

=(1-1.30/2.65)×100=50.94%

非毛管孔隙度%=50.94-20=30.94%

第九章土壤形成和土壤剖面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大循环岩石经风化后成为疏松、多孔的散碎体,即母质,释放出大量矿质元素,包括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些物质随水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经胶结和硬化的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壳上升过程中,岩石露于地表,又重新进行风化,淋溶,流进海洋的重复进行的过程。

2、生物小循环岩石风化形成母质,给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养分、空气等条件。当植物死后,经微生物分解又释放出无机物质,一部分进入地质大循环,另一部分又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在各种植被条件下,土体表层以腐殖化、斑毡化和泥炭化等形式进行的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4、粘化过程在温带,暖温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土体内部一般(20~50 cm)发生的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过程。

5、脱硅富铝化过程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条件下,铝硅酸盐类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盐基物质,风化液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硅和盐基离子大量淋失,铁铝沉积(溶解度小),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积,使土体呈现鲜红色,甚至形成铁盘的过程。

6、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和母质层。

7、新生体和侵入体土壤新生体是成土过程中土壤物质经淋移、转化和聚积形成的新的产物。土壤侵入体是指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而是侵入土壤的物体。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有机质聚积过程可发生在(D )条件下。

A草原植被B森林植被C荒漠植被D各种植被

2、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C)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

3、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B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

4、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C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富铝化过程D钙化过程

5、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A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6、在自然土壤中,不可能出现的土壤剖面形态持征是(B )

A新生体B侵入体C结构体D石灰反应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各种植被下,土体表层都进行着有机质的聚集过程,一般说来,有机质的聚积过程包括(A C D)。

A腐殖化B矿质化C斑毡化D泥炭化E富营养化

2、土壤自然成土因素包括(ABCDE)。

A母质B生物C气候D地形E时间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这两种过程应有严格的区分。但是在自然界中,这两种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2、脱硅富铝化过程大多数发生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或旱生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大多数发生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

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富集养分、选择性吸收调整元素比例、生物固氮等促进肥力的提高,生物小循环还使土壤中的元素得到重复利用。(√)

4、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答案要点:土壤形成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其关系为①这两种过程方向相反,互相矛盾。地质大循环使矿质营养元素不断流失,生物小循环不断累积营养元素。相互依存,而又统一在土壤体。生物小循环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并在地质大循环的轨道上进行。②从理论上讲,这两种过程应有严格的区分。但是在自然界中,这两种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③这两种过程不是简单的封闭式循环,而是螺旋式逐渐扩大、上升的(先是着生低等植物,后是高等植物,生物作用于母质的影响逐渐扩大和加深)。从一个周期到另一个周期在地壳里积累着不可逆的变化。④人类活动的意义就是加强生物累积过程,减少地质大循环的养分淋溶损失,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反之,土壤愈益贫瘠。

2、简述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

答案要点: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与其他五个因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②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③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④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例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退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造成的。

第十章土壤分布与分类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在水平方向上,土壤随气候、生物带的变化而分布的规律叫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温度的下降、湿度的增大、植物和生物类型的改变,土壤也呈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3、地域性土壤地域性土壤指在水平或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基础上,由于母质、水文、中小地形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出现的地域性分布。例如,石灰土、紫色土、盐碱土、潮土和风沙土等。

4、土壤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土壤进行归类和排队叫做土壤分类。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A)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D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2、在北亚热带的土壤垂直带谱中排列正确的是(D )。

A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B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D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

3、土壤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A )。

A地带性分布B非地带性分布C隐地带性分布D地域性分布

4、下列土壤种类中,属于地域性分布的土壤是(C)。

A棕色针叶林土B红壤土C紫色土D黄壤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土壤种类中属于水平地带性分布的土壤有(ADE )。

A棕壤B山地棕壤C山地暗棕壤D黄棕壤E黄壤

2、下列土壤中属于地域性土壤的有( ABC )。

A石灰土B紫色土C潮土D黄壤E红壤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黄壤或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黄壤或红壤。

2、土壤垂直带谱由山下向山上的排列规律,类似于基带土壤向低纬度水平方向的排列规律。

(×)类似于基带土壤向高纬度水平方向的排列规律。

3、前苏联的土壤分类制进行土壤分类的着眼点是气候和植被,而美国的土壤分类制则是以诊断层作为分类的依据。(√)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我国东部海洋型带谱由南到北是怎样排列的?

答案要点:我国东部海洋型带谱由南到北的排列是:砖红壤(热带)→赤红壤(南亚热带)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黄棕壤(北亚热带)→棕壤(暖温带)→暗棕壤(温带)→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

2、试分析形成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因此,作为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产物的土壤,它的分布也必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土壤的分布规律有: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和土壤的地域性分布。3、前苏联和美国的土壤分类制有何区别?

答案要点:①苏联的土壤分类制(发生分类):进行土壤分类的着眼点是气候和植被,提出土壤地带性概念。具体内容是:以土类作为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从上往下逐渐演译,按土壤发生上的质量变化,逐级细分(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发生分类学观点,在土壤科学的发展中,是有一定影响的,甚至至今还占统治地位。

②美国的土壤分类制(土壤性状分类):以诊断层作为分类的依据,各级分类的基础是野外可以定量和查核的土壤性状,以土系作为分类的基础,从下往上归纳而成。目前该分类在世界上流传较广。

第十一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灰色森林土

第十二章棕壤、褐土和黄棕壤

第十三章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土

第十四章紫色土和石灰土

一、名词解释

1、土壤黄化作用土壤黄化作用是黄壤的成土特点,即土体经常处于稳定的湿润状态,氧化铁水化程度(Fe2O3· nH2O)高,剖面具有明显的黄色或蜡黄色心土层——黄化。

2、土壤生物自肥作用在植被条件下,由于养分不断向表层富集,大大补偿了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使土壤肥力得以维持或提高。这种作用叫做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紫色土主要的剖面形态之一是( C)。

A剖面发育好,层次过度明显B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明显

C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不明显D剖面发育好,层次过渡不明显

2、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的土壤是(D )。

A棕壤B黄棕壤C褐土D红壤

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是(B )。

A暗棕壤B棕壤C黄壤D红壤

4、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A )

A暗棕壤B黄棕壤 C 黄壤 D 砖红壤

5、成土过程深受母岩影响,发育相对幼年的岩成土壤是(A)。

A紫色土B燥红土 C 黄壤 D 砖红壤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人括号内)

1、红壤成土的气象条件包括( )。

A热量充沛B夏热冬凉C雨热同季D干湿季节分明E雨量充沛

2、黄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ABC )。

A湿润季风区B四季分明C夏季高温多雨D冬春干燥E干湿季节分明

3、黄棕壤成土特点包括( ABC )。

A淋溶作用B粘化作用C弱富铝化作用D黄化作用E强富铝化作用

4、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和盐基养分的生物学富集的土纲是富铝土纲,包括的土类是(ABCDE)。

A红壤B黄壤C砖红壤性红壤D砖红壤E燥红土

5,半淋溶土纲的成土过程主要是土壤脱钙与积钙同时进行,并且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包括的土类是(AB)。

A褐土B灰褐色森林土 C 暗棕壤D棕壤E黄棕壤

6、淋溶土纲的成土过程表现为彻底脱钙、明显的盐基淋溶和土表的有机质积累。包括的土类是(ABCDE )。

A棕色针叶林土B灰色森林土C暗棕壤D棕壤E黄棕壤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2、紫色土的颜色以紫色为主,剖面层次分化明显。 ( × )

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

3、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强。 (× )

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弱。

4、除灰化土外,由北至南,随土壤地球化学过程强度的增高,粘土矿物的成分和结构愈来愈变得简单。(√)

5、土壤富铝化的标志是土壤粘粒的SiO2/A12O3的比值明显上升。(√)

6、土壤趋于酸性是森林土壤的共性之一。但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及相应的成土过程下,各类土壤的pH值有它的取值范围。总的规律是,南北两端酸性最强,处于中间的则酸性变弱,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大致呈现“∧”型。(√)

7、各类森林土壤由于处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从北至南,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大致呈“∨”形 (黄壤例外)。(√)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黄壤的主要性质。

答案要点:黄壤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和高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及长江以南省区,大部分与红壤处于同一纬度带。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较红壤分布区的气候凉爽而湿润。

主要剖面特征全土层呈均匀的黄色至蜡黄色,表层有20-30cm厚的腐殖质层,下部质地粘重,有时出现铁质结核。剖面中可能出现漂白层或假潜育层。

主要理化性质富铝化作用与红壤相近或较低,因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氧化铁受到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土壤呈黄色。土壤反应从酸性到强酸性,盐基含量较红壤高或低。

2、简述红壤的主要性质。

答案要点:红壤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干湿季比较明显的地区及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在东部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和四川盆地南缘。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剖面特征土壤颜色以红色为主,但程度不等。一般包括三个主要发生土层:腐殖质表土层,厚度约20-30cm,暗棕色;均质红土层,厚度为50-200cm,呈均匀的红色或棕红色,紧实,粘重,块状结构;下部常有红、黄、白三色交错的网纹层,可有结核新生体;母质层,包括红色风化壳和各种岩石的风化物。

主要理化性质富铝化程度较砖红壤低,铁、铝氧化物含量也较少。腐殖质含量低,常在2%以下。全剖面土壤反应为酸性,但较砖红壤略高。

3、黄壤的成土特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黄壤的成土特点是黄化作用(土体经常处于稳定的湿润状态,氧化铁水化程度(Fe2O3· nH2O)高,剖面具有明显的黄色或蜡黄色心土层——土壤黄化作用)、富铝化作用和强淋溶作用。

4、跟红壤相比,黄壤的性质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跟红壤相比,黄壤的富铝化远弱于红壤,淋溶强度大于红壤,质地却较轻,黄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大于红壤。黄壤的N、P、K含量较高。

5、简述紫色土的形成特点。

答案要点:紫色土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土壤无明显的脱硅富铝化特征;成土物质不断更新或累积,碳酸钙淋溶作用持续进行,土壤发育处于相对幼年阶段;有机质合成量大,但矿质化也较强烈,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和氮的积累少。土壤颜色以紫色为基调,上下呈色均一;无明显发生学层次,土体构型A—AC或A(B)C型,是一种幼年土壤。

6、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①气候条件较相邻土壤湿润、冷凉,有明显的季节性冻层或永久冻层。②水量虽不高,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林内较湿润,对森林植被生长、恢复有利,蓄积量大。③在森林植被覆盖下,腐殖质形成与矿质元素的累积和淋溶作用都很明显。

棕色针叶林土的成土过程;①针叶林毡状凋落物的泥炭化过程(针叶林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影响微生物活动;低温、湿度大,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凋落物,才逐渐积累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②酸性淋溶过程。但由于因寒冷,淋溶时间短促,加之下层的冻层阻隔,淋溶作用不能显著发展。③铁铝在表层的聚积,这一点是与灰化过程有本质区别的。

7、砖红壤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砖红壤分布在热带地区。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季少雨多雾。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季雨林。

砖红壤水热条件最优越,富铝化作用强烈,土壤呈强酸性反应,但有机物合成量最大。虽然分解迅速,在土壤中仍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在天然林下,有机质含量可高达8—10﹪。

8、黄棕壤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形成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黄棕壤分布在我国北亚热带。其气候特点是:梅雨季节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低温干燥。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下多灌丛草甸植物。在自然条件综合影响下,主要的成土过程是粘化过程。但由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黄棕壤已具微弱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粘土矿物中,除水云母、蛭石外,高岭石也不少。因此,黄棕壤是棕壤(粘化过程)向黄壤(脱硅富铝化过程)过渡的土类。

六、论述题

1、南北两端强酸性土壤酸性的来源及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提示:北端土壤:COOH→(解离)H+

南端土壤:Al3++H2O→(水解)Al(OH)3 + H+

答案要点:土壤趋于酸性是森林土壤的共性之一。但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及相应的成土过程下,各类土壤的pH值有它的取值范围。总的规律是,南北两端酸性最强处于中间的则酸

性变弱,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大致呈现“∧”型。

北→酸性淋溶南→铝的富集与水解

2、为什么从北至南,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大致呈“V”形 (黄壤例外)?

答案要点:各类森林土壤由于处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从北至南,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大致呈“V”形 (黄壤例外)。

原因:在我国温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但随着南移,湿度增加,有机物质的矿化作用受阻促进了腐殖质的形成,有机质含量增高。

3、试比较分析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和富铝化(红壤)土纲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森林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包括灰化、钙化、粘化、脱硅富铝化和有机质累积等过程。根据这些成土过程表现的强度和附加过程,可将我国的森林土壤归纳成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和富铝化(红壤)土纲。淋溶土纲包括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壤和黄棕壤五个土类,其成土过程表现为彻底脱钙、明显的盐基淋溶和土表的有机质积累。半淋溶土纲包括褐土和灰褐色森林土两个土类,成土过程主要是土壤脱钙与积钙同时进行,并且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富铝土纲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土五个土类,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和盐基养分的生物学富集。

第十五章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名词解释

1、肥料凡是施入土壤中或用于处理植物地上部分,能改善植物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

2、施肥将肥料施入土壤中或处理植物地上部分,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或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

3、基肥(底肥):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其目的是培肥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

4、种肥:在播种(或定植)时施在种子或幼苗根附近的肥料。其目的是给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5、追肥:是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的肥料,其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养分,可多次。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可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其中氮肥属于( B )。

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中量元素D微量元素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可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其中镁肥属于( C )。

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中量元素D微量元素

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可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其中锌肥属于( D)。

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中量元素D微量元素

4、在土壤中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有(A)。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4、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其目的是培肥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的肥料是(A)。

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

5、在播种(或定植)时施在种子或幼苗根附近,其目的是给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肥料是( B )

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

6、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其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养分,可多次施的肥料是( C )。

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整理

第二章 4.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就是移动副或转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就是高副。 5.组成机构的要素就是构件与转动副;构件就是机构中的_运动_单元体。 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就是1-2。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就是_(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8.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就是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就是制造的单元体。 9.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10.机构中的运动副就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所组成的可动联接。 1.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同一直线上。 2.含有六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就是绝对瞬心,有10个就是相对瞬心。 3.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的相同点就是两构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不同点就是绝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4.在由N个构件所组成的机构中,有(N-1)(N/2-1)个相对瞬心,有N-1个绝对瞬心。 5.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同一构件上_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 6.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在转动副中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处;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高副接触点处。 7.一个运动矢量方程只能求解____2____个未知量。 8.平面四杆机构的瞬心总数为_6__。 9.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三心定理确定。 10.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牵连运动为转动动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a*kc2c3,方向与将vc2c3沿ω2转90度的方向一致。 1.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就是驱动力位于摩擦锥之内,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就是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 2.从效率的观点来瞧,机械的自锁条件就是η<0。 3.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在同样条件下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因此它多用于联接。 4.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就是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 F方向的方法就是与2构件相5.在构件1、2组成的移动副中,确定构件1对构件2的总反力 12 R 对于1构件的相对速度V12成90度+fai。 6.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就是因为槽面的法向反力大于平面的法向反力。 7.矩形螺纹与梯形螺纹用于传动,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联接。 8.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它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9.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 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尽量减少构件尺寸, 减少摩擦。 1.机械平衡的方法包括、平面设计与平衡试验,前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设计阶段,从结构上保证其产生的惯性力最小,后者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试验方法消除或减少平衡设计后生产出的转子所存在的不平衡量_。 2.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静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就是可近似地瞧做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就是。∑F=0即总惯性力为零;另一类就是动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 乔母斯基定义的3型文法(线性文法)产生式形式 A→Ba|a,或A→aB|a,A,B∈Vn, a,b∈Vt 。 2.语法分析程序的输入是单词符号,其输出是语法单位。 3 型为 B → .aB 的LR(0)项目被称为移进项目,型为 B → a.B 的LR(0) 项目被称为待约项目, 4.在属性文法中文法符号的两种属性分别为继承属性和综合属性。 5、运行时存贮管理方案有静态存储分配、动态存储分配和堆式存储分配和方案。 二.已知文法 G(S) (1) E → T | E+T (2) T → F | F*F (3) F →(E)| i (1)写出句型(T*F+i)的最右推到并画出语法树。(4分) (2)写出上述句型的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4分) 答:(1)最右推到(2分) E ==> T ==> F ==> (E) ==> (E+T) ==> (E+F) ==> (E+i) ==> (T+i) ==> (T*F+i) (2) 语法树(2分) (3)(4分) 短语:(T*F+i),T*F+i ,T*F , i 直接短语:T*F , i 句柄:T*F 三. 证明文法G(S) :S → SaS |ε是二义的。(6分) 答:句子aaa对应的两颗语法树为:

因此,文法是二义文法 四.给定正规文法G(S): (1) S → Sa | Ab |b (2) A → Sa 请构造与之等价的DFA。(6分) 答:对应的NFA为:(6分) 状态转换表: a b {F} Φ{S} {S} {S,A} Φ {S,A} {S,A} {S} 五. 构造识别正规语言b*a(bb*a)*b* 最小的DFA(要求写出求解过程)。(15分)答:(1)对应的NFA(5分) a b {0} {1,3} {0} {1,3} Φ{2,3} {2,3} {1,3} {2,3} (5分) 六. 已知文法G(S) : (1) S → ^ | a | (T) (2) T → T,S | S 试:(1)消除文法的左递归;(4分) (2)构造相应的first 和 follow 集合。(6分) 答:(1)消除文法的左递归后文法 G’(S)为: (1) S → ^ | a | (T)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一章Word版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要点分析 1.1 波长分别为400nm,550nm ,590nm ,670nm 及700nm 的五种单色光,每种光通量均为100lm ,计算合成光的光通量及辐射功率。 解:合成光的光通量为五种单色光光通量的和,即 Φ=5?100lm=500lm 查表得: V(400)=0.004 V(550)=0.995 V(590)=0.757 V(670)=0.032 V(700)=0.0041 由 ?Φ=Φ780 380)()(λλλd V K e V 可得 Φe (400)=100/(683?0.004)=366(W) Φe (550)=100/(683?0.995)=0.147(W) Φe (590)=100/(683?0.757)=0.193(W) Φe (670)=100/(683?0.032)=4.575(W) Φe (700)=100/(683?0.0041)=35.710(W) 因此:Φe =Φe (400)+ Φe (550)+ Φe (590)+ Φe (670)+ Φe (700) =406.6w 合成光的辐射功率为406.6瓦。 1.2 光通量相同的光源,其辐射功率波谱是否相同?在同一照明环境中亮度感觉与色度感觉是否相 同?在不同的照明环境中又如何?为什么? 答:由于光通量是按人眼光感觉来度量的辐射功率,它与光谱光视效率V(λ)有关。对各单色光来说,当其辐射功率相同时,λ=555nm 的单色光所产生的光通量最大。在其它波长时,由于光谱光效率V(λ)下降,相同辐射功率所产生的光通量均随之下降,因此,光通量相同的各种单色光源,其辐射功率波谱并不相同。 对复合光来说,如果光源的辐射功率波谱为Φe (λ),则总的光通量应为各波长成分的光通量之总和,即? Φ=Φ780 380 )()(λλλd V K e V ,因此,光通量相同的各种光源,其辐射功率波谱并不一定相同。 由此可知,光通量相同的光源,由于其辐射功率波谱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同一照明环境中亮度感觉虽然相同的,但色度感觉并不一定相同。在不同的照明环境中,由于眼睛的适应性,亮度感觉与色度感觉均不一定相同。 1.5 描述彩色光的三个基本参量是什么?各是什么含义? 答:描述彩色光采用的三个基本参量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这三个量在视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并严格地描述了彩色光。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色调反映了颜色的类别。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彩色的深浅程度。色调与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编译原理作业答案

《编译原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了什么语言(用尽可能简短的自然语言描述)? 1.b*(ab*ab*)* 所有含有偶数个a的由a和b组成的字符串. 2.c*a(a|c)*b(a|b|c)* | c*b(b|c)*a(a|b|c)* 答案一:所有至少含有1个a和1个b的由a,b和c组成的字符串. 答案二:所有含有子序列ab或子序列ba的由a,b和c组成的字符串. 说明:答案一要比答案二更好,因为用自然语言描述是为了便于和非专业的人员交流,而非专业人员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子序列”,所以相比较而言,答案一要更“自然”. 二、设字母表∑={a,b},用正则表达式(只使用a,b, ,|,*,+,?)描述下列语言: 1.不包含子串ab的所有字符串. b*a* 2.不包含子串abb的所有字符串. b*(ab?)* 3.不包含子序列abb的所有字符串. b*a*b?a* 注意:关于子串(substring)和子序列(subsequence)的区别可以参考课本第119页方框中的内容. ~\(≧▽≦)/~ ~\(≧▽≦)/~ ~\(≧▽≦)/~ ~\(≧▽≦)/~ ~\(≧▽≦)/~ ~\(≧▽≦)/~ ~\(≧▽≦)/~ ~\(≧▽≦)/~ 《编译原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考虑以下NFA: 1.这一NFA接受什么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 所有只含有字母a和b,并且a出现偶数次或b出现偶数次的字符串. 2.构造接受同一语言的DFA. 答案一(直接构造通常得到这一答案):

答案二(由NFA构造DFA得到这一答案): 二、正则语言补运算 3.画出一个DFA,该DFA恰好识别所有不含011子串的所有二进制串. 1.画出一个DFA,该DFA恰好识别所有不含011子串的所有二进制串.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兰州2017年7月4日于家属院复习资料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4.运动副元素是指。 5.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6.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7.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8.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9.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0.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1.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 12.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1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 铰链,(B) 自由度,(C) 约束。 14.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15.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16.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 (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题16图题17图 17.在图示机构中,若以构件1为主动件,试: (1)计算自由度,说明是否有确定运动。

(2)如要使构件6有确定运动,并作连续转动,则可如何修改?说明修改的要点,并用简图表示。1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高副用低副代替,并选择原动件。 19.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对图示机构作出仅含低副的替代机 构,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题19图 题20图 20.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21. 画出图示机构简图,并计算该机构的自由 度。构件3为在机器的导轨中作滑移的整体构件,构件2在构件3的导轨中滑移,圆盘1的固定轴位于偏心处。 题21图 题22图 22.对图示机构进行高副低代,并作结构分析,确定机构级别。点21,P P 为在图示位置时,凸轮廓线在接触点处的曲率中心。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示机构中尺寸已知(μL =mm ,机构1沿构件4作纯滚动,其上S 点的速度为v S (μV =S/mm)。 (1)在图上作出所有瞬心; (2)用瞬心法求出K 点的速度v K 。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要点分析 3.1 设NTSC 制电视系统摄取的彩色光为][2][1e e G R F +=,求编码后所得信号Y 、I 、Q 和C 的数值,并画出色度信号的矢量图。 解:由于][2][1e e G R F += 可得 R=1 G=2 B=0 , 根据Y 、I 、Q 和R 、G 、 B 的转换关系 ??? ? ??????-=????????????????????---=??????????046.0835.0473.1021322.0275.0596.0312.0523.0211.0114.0587 .0299.0I Q Y 再根据I 、Q 和u 、v 的转换关系得 220.836c Q I = += 0arctan 33 3.1518033209.85I Q θ??=+=-++= ??? 可画出矢量图如图 U V 0.836 209.85° 或 根据亮度方程 Y=0.299e R +0.587e G +0.114e B 得 Y=1.473 R-Y=-0.473 B-Y=-1.473 U=k 1(B-Y )= -0.726 V=k 2(R-Y )= -0.415 220.836c U V =+= arctan 209.85V U θ== 再根据I 、Q 和u 、v 的转换关系得 ?? ? ???-=????????????-=??????046.0835.033cos 33sin 33sin 33cos 0000V U I Q 求得Q 、I 值。

矢量图同上。 3.4 设NTSC 制中采用100-0-100-25彩条信号,计算出复合信号数值。若规定其振幅最大摆动范围在-0.20~+1.20界限内,问应如何进行压缩?计算出压缩系数。 解:按亮度公式Y=0.299R +0.587G +0.114B 计算出 100-0-100-25彩条信号各条的Y 值,并由此得到R-Y 、B-Y 、C 、Y+C 、Y-C 数值如下表 R G B Y R-Y B-Y C Y+C Y-C 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 1.0 1.0 0.25 0.25 1.0 1.0 0.25 0 1.0 1.0 1.0 1.0 0.25 0.25 0.25 0 1.0 0.25 1.0 0.25 1.0 0.25 1.0 0 1.0 0.91 0.78 0.69 0.56 0.47 0.34 0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 0 0.666 0.574 0.622 0.622 0.574 0.666 0 1.0 1.576 1.354 1.312 1.182 1.044 1.006 0 1.0 0.244 0.206 0.068 -0.062 -0.104 -0.326 0 要使振幅最大摆动范围在-0.20~+1.20之间,可对两个色差信号B-Y 、R-Y 进行压缩,即分 别乘以压缩系数k 1和k 2。取黄青两条,组成联立方程: 黄黄黄Y 1.20)()(2 22221-=-+-Y R k Y B k 青青青Y 1.20)()(222221-=-+-Y R k Y B k 解之得: k 1=0.427 k 2=0.772 3.5 彩色电视色度信号为什么要压缩?如果编码时各彩条被压缩的比例不同接收时显示彩条图像是否有彩色失真? 答:由于电视的复合信号是由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叠加而成,如果不把色度信号压缩,则彩条复合信号幅度的最大值将超过白电平的78%,而最小值将比黑电平低78%。用这样的视频信号对图像载波调幅时将引起严重的过调制,为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和改善兼容性,必须对色度信号进行压缩。 如果编码时对各彩条采用不同的压缩的比例,虽然可以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但接收端很难识别各彩条不同的压缩比,会造成彩条饱和度的失真。 3.6 试分析说明用于NTSC 制的亮色分离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 NTSC 制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频谱以最大间距错开,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亮色分离。下图是用一根延迟时间为T H 的延迟线构成的亮色分离电路。由于亮度信号的主频谱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引言 1、解释下列各词 源语言:编写源程序的语言(基本符号,关键字),各种程序设计语言都可以作为源语言。 源程序: 用接近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的源语言(基本符号,关键字)编写的程序,它是翻译程序处理的对象。 目标程序: 目标程序是源程序经过翻译程序加工最后得到的程序。目标程序 (结果程序)一般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 低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是人们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记号系统。如同自然语言(接近数学语言和工程语言)一样,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由符号组和一组用来组织它们成为有确定意义的组合规则。 翻译程序: 能够把某一种语言程序(源语言程序)改变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 标语言程序),后者与前者在逻辑上是等价的。其中包括: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 把输入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 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先编译后执行),执行翻译工作的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解释程序: 以该语言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但不产生目标程序。按源程序中语句动态顺序逐句的边解释边执行的过程,完成翻译工作的程序称为解释程序。 2、什么叫“遍” 指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形式(如单词,中间代码)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作相应的加工处理,称为一遍。

3、简述编译程序的基本过程的任务。 编译程序的工作是指从输入源程序开始到输出目标程序为止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5个阶段。 词法分析: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 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并判断输入串是否构成语法正确的“程序”。 中间代码生成:按照语义规则把语法分析器归约(或推导)出的语法单位翻译成一定形式的中间代码。 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 4、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的区别 编译程序生成目标程序后,再执行目标程序;然而解释程序不生成目标程序,边解释边执行。 5、有人认为编译程序的五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种看法正确吗 编译程序的5个阶段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生成是必须完成的。而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没有这一部分工作,仍然能够得到目标代码。 6、编译程序的分类 目前基本分为:诊断编译程序,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单词,然后再分析每个句子并翻译其意义。 2.编译器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 3.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前端与综合后端两大阶段。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的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的生成则是对源程序的综合。 4.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日渐多变的运行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静态存储分配方案和动态存储分配方案。 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 1.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解释和编译。 2.扫描器是词法分析器,它接受输入的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其输出结果是单词符号,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3.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移进、归约、错误处理、接受等四种操作。 4.一个LL(1)分析程序需要用到一张分析表和符号栈。 5.后缀式abc-/所代表的表达式是a/(b-c)。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__C。 A.单词的种别编码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D.单词自身值 2.正规式M 1 和M 2 等价是指__C_。 A.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 B.M1和M2的有向边条数相等 C.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D.M1和M2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相等 3.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_C____。 A.xyx B.(xyx)* C.xnyxn(n≥0) D.x*yx* 4.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_A____。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 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5.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____D__。 A.源程序B.目标语言C.编译方法D.以上三项都是 6.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__B___实现的。 A.指示器B.临时变量C.符号表D.程序变量 7.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__B___。 A.┐AB∨∧CD∨B.A┐B∨CD∨∧ C.AB∨┐CD∨∧D.A┐B∨∧CD∨ 8. 优化可生成__D___的目标代码。 A.运行时间较短 B.占用存储空间较小 C.运行时间短但占用内存空间大D.运行时间短且占用存储空间小 9.下列___C___优化方法不是针对循环优化进行的。 A. 强度削弱B.删除归纳变量C.删除多余运算D.代码外提 10.编译程序使用_B_区别标识符的作用域。 A. 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名B.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静态层次 C.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动态层次 D. 标识符的行号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2.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x

电视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温是(D) A.光源的温度 B.光线的温度 C.表示光源的冷热 D.表示光源的光谱性能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 A.蓝基色 B.亮度 C.品红色 D.照度 3.彩色电视机解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B )。 A.彩色全电视信号 B.三个基色信号 C.亮度信号 D.色度信号 4.我国电视机的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方式发射的原因是为了(B)。 A.增加抗干扰能力 B.节省频带宽度 C.提高发射效率 D.衰减图像信号中的高频5.PAL制解码器中,4.43MHz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取出(B)。A.亮度信号 B.色度和色同步信号 C.复合同步信号 D.色副载波 6.彩色电视的全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相比,增加了(D)。 A.三基色信号 B.三个色差信号 C.两个色差信号 D.色度与色同步信号 7.三基色原理说明,由三基色混合得到的彩色光的亮度等于( D )。 A.红基色的亮度 B.绿基色的亮度 C.蓝基色的亮度 D.三个基色亮度之和 8.普及型彩色电视机中,亮度与色度信号的分离是采用( A)分离方式完成的。 A.频率 B.时间 C.相位 D.幅度 9.我国电视机中,图像中频规定为( D )MHz。 A.6.5 B.31.5 C.33.57 D.38 10、彩色的色饱和度指的是彩色的(C) A.亮度 B.种类 C.深浅 D.以上都不对 11.在电视机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中,需要吸收的两个频率点是( D )。 A.30 MHz/31.5 MHz B.31.5 MHz/38 MHz C.38 MHz/39.5 MHz D.30 MHz/39.5 MHz 12.彩色电视机中,由彩色全电视信号还原出三基色信号的过程称为( B )。 A.编码 B.解码 C.同步检波 D.视频检波 13、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指的是( B )。 A.NTSC制 B.PAL制 C.SECAM制 D.以上都不对 14.PAL制编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B )。 A.三个基色信号 B.彩色全电视信号 C.三个色差信号 D.亮度信号

编译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编译原理 一、判断题: 1.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开始符,可以是终结符或非终结符。 ( ) 2.一个句型的直接短语是唯一的。 ( ) 3.已经证明文法的二义性是可判定的。 ( ) 4.每个基本块可用一个DAG表示。 ( ) 5.每个过程的活动记录的体积在编译时可静态确定。 ( ) 6.2型文法一定是3 型文法。 ( ) 7.一个句型一定句子。 ( ) 8.算符优先分析法每次都是对句柄进行归约。 ( ) 9.采用三元式实现三地址代码时,不利于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 ( ) 10.编译过程中,语法分析器的任务是分析单词是怎样构成的。 ( ) 11.一个优先表一定存在相应的优先函数。 ( ) 12.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 ) 13.递归下降分析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分析法。 ( ) 14.并不是每个文法都能改写成 LL(1)文法。 ( ) 15.每个基本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 ) 16.一个 LL(1)文法一定是无二义的。 ( ) 17.逆波兰法表示的表达试亦称前缀式。 ( ) 18.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 ) 19.正规文法产生的语言都可以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描述。 ( ) 20.一个优先表一定存在相应的优先函数。 ( ) 21.3型文法一定是 2型文法。 ( ) 22.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文法是二义性的。 ( ) 二、填空题: 1.( )称为规范推导。 2.编译过程可分为(),(),(),()和()五个阶段。 3.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 4.从功能上说,程序语言的语句大体可分为()语句和()语句两大类。 5.语法分析器的输入是(),其输出是()。 6.扫描器的任务是从()中识别出一个个()。 7.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有关的性质,如()等等。 8.一个过程相应的DISPLAY表的内容为()。 9.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称为句型的()。 10.常用的两种动态存贮分配办法是()动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11.一个名字的属性包括( )和( )。 12.常用的参数传递方式有(),()和()。 13.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将优化分成为(),()和()三个级别。 14.语法分析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法,另一类是()分析法。 15.预测分析程序是使用一张()和一个()进行联合控制的。 16.常用的参数传递方式有(),()和()。 17.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态;而且实际上至少要有一个()态。 18.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将优化分成为(),()和()三个级别。 19.语法分析是依据语言的()规则进行。中间代码产生是依据语言的()规则进行的。 20.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称为句型的()。 21.一个文法G,若它的预测分析表M不含多重定义,则该文法是()文法。 22.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 FORTRAN采用( )策略, PASCAL采用( )策略。

机械原理习题及课后答案(图文并茂)

机械原理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课程组编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2-2 图2-38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4 3 5 1 2 解答:原机构自由度F=3?3- 2 ?4-1 = 0,不合理,改为以下几种结构均可: 2-3 图2-396为连杆;7为齿轮及偏心轮;8为机架;9为压头。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O 齿轮及偏心轮ω A 齿轮及凸轮 B E F D C 压头 机架 连杆 滑杆滑块 摆杆滚子 解答:n=7; P l =9; P h =2,F=3?7-2 ?9-2 = 1 2-6 试计算图2-42所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解答:a) n=7; P l =9; P h =2,F=3?7-2 ?9-2 =1 L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D 处存在虚约束 b) n=5; P l =6; P h =2,F=3?5-2 ?6-2 =1 E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F 、C 处存在虚约束

b) a)A E M D F E L K J I F B C C D B A 2-7 试计算图2-43所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B D C A (a) C D B A (b) 解答:a) n=4; P l =5; P h =1,F=3?4-2 ?5-1=1 A 处存在复合铰链 b) n=6; P l =7; P h =3,F=3?6-2 ?7-3=1 B 、C 、D 处存在复合铰链 2-8 试计算图2-44所示刹车机构的自由度。并就刹车过程说明此机构自由度的变化情况。

编译原理试题及答案3

编译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2、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 3、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机器代码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为两大阶段:(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 4、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汇编语言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成三个阶段:(编译阶段)、(汇编阶段)和(运行阶段)。 5、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回溯)和((左递归带来的)无限循环)。 6、LL(k)分析法中,第一个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第二个L的含义是(每次进行最左推导),“k”的含义是(向输入串中查看K个输入符号)。 7、LL(1)分析法中,第一个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第二个L的含义是(每次进行最左推导),“1”的含义是(向输入串中查看1个输入符号)。 8、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识别符号)出发,不断建立(直接推导),试图构造一个推导序列,最终由它推导出与输入符号相同的(符号串)。 9、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待输入的符号串开始,利用文法的规则步步向上进行(直接归约),试图(归约)到文法的(识别符号|开始符号)。 10、LR(0)分析法的名字中,“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R”的含义是(采用最右推导的逆过程---最左归约),“0”的含义是(向貌似句柄的符号串后查看0个输入符号)。 11、LR(1)分析法的名字中,“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R”的含义是(采用最右推导的逆过程---最左归约),“1”的含义是(向貌似句柄的符号串后查看1个输入符号)。 12、SLR(1)分析法的名字中,“S”的含义是(简单的),“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R”的含义是(采用最右推导的逆过程---最左归约),“1”的含义是(向貌似句柄的符号串后查看1个输入符号)。 13、在编译过程中,常见的中间语言形式有(逆波兰表示)、(三元式)、(四元式)和(树形表示)。 14、在编译程序中安排中间代码生成的目的是(便于代码优化)和(便于目标程序的移植)。 15、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a-bc-d+*+ )。 16、表达式a+b*(c+d/e)的逆波兰表示为(abcde/+*+ )。 17、表达式a:=a+b*c↑(d/e)/f的逆波兰表示为(aabcde/↑*f/+:= )。 18、文法符号的属性有(继承属性)和(综合属性)两种。 19、一个文法符号的继承属性是通过语法树中它的(兄弟结点与父)结点的相应文法符号的属性来计算的。 20、一个文法符号的综合属性是通过语法树中它的(子)结点的属性来计算的。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要点分析 2.1 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为Z=9行时,取α=0.2,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要与行场扫描电流波形图相对应。 解:本题是针对传统的CRT显示器扫描光栅形成而言的,它的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轨迹与其在偏转线圈中通入的扫描电流密切相关。而新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则不在此列。 当Z=9时,在隔行扫描中,每场为4.5行。因为α=0.2 为简单计,设T H=1S T Ht=0.8S T Hr=0.2S T F=9S T V=4.5S 。又因为β=1/9 则T Vr=0.5S T Vt=4S 画出两场行、场扫描波形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行、场扫描波形图 根据上述波形图中的时间关系,可分别画出第一场、第二场、及隔行扫描光栅图,如图 二、三、四所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行扫描正程轨迹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的直线,而行扫描逆程轨迹则是一条由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的直线。因为α=0.2 因此,在行扫描正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若为4的话,则在行扫描逆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为1。画图时要注意此比例。 2. 第一场正程结束时,行扫描刚好完成4行的扫描,因此其逆程应从屏幕的左下角开始。由于场扫描逆程期是0.5s,行扫描正程有0.8s,,因此在场扫描逆程期只进行完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如图一中aa’。画图时要注意第一场逆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上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如图二中A’点所示。图中,行逆程轨迹用黑虚线表示,场逆程轨迹用红虚线表示。 3. 第二场正程从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处开始,如图三中A’点,而第二场正程结束点应是第9行正程的5/8处,图一中b点。画图时要注意第二场正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下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如图三中B点。 4. 第二场逆程期间包含了第9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3/8(0.3s)及其逆程。画图时要注意:由于场逆程时间是0.5s,场逆程轨迹起始点为最下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与屏幕右端线交点是其高度的3/5处(从下向上计),如图三中C点,这是场逆程期间对应第9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3/8(0.3s);对应第9行的逆程则是从该点至屏幕的左上方,

机械原理习题集全答案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如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 μ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 由图b 可知,3=n ,4=l p ,1=h p ,0='p ,0='F 故:00)0142(33)2(3=--+?-?='-'-+-=F p p p n F h l 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 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 解:3=n ,4=l p ,0=h p ,123=--=h l p p n F 图 b ) 解:4=n ,5=l p ,1=h p ,123=--=h l p p n F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 解3-1:7=n ,10=l p ,0=h p ,123=--=h l p p n F ,C 、E 复合铰链。 3-2 解3-2:8=n ,11=l p ,1=h p ,123=--=h l p p n F ,局部自由度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知识交流

电视原理第一章 1--1 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 答: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称为逐行扫描。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为奇场和偶场。隔行扫描优点:节省带宽,减少闪烁感;缺点:离电视近时仍有闪烁感 1--5 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正在正程?哪些出现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答: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行同步信号,场同步信号,行消隐信号,场消隐信号,槽脉冲和均衡脉冲。其中图像信号出现在正程,其余信号出现在逆程。复合同步信号是用来分别 控制接收机中行、场扫描锯齿波的周期和相位。复合消隐 作用是分别用来消除行、场逆程回归线。槽脉冲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使无论奇场还是偶场送到场积分电路去的波形是完全相 同的。图像信号的基本参数是亮度、灰度和对比度。 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9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什么?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什么? 答:我国电视行频:15625Hz;场频:50Hz;帧频:25Hz;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11 彩色光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答:彩色光三要素是指彩色光可由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亮度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一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色调是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 1—17.亮度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目前彩色电视中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亮度方程? 电视原理第二章 2--1 彩色电视为什么要和黑白电视兼容?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应具有什么特点?简述如何才能使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实现兼容? 答:1.为了把三基色信号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最简单的办法用是三个通道分别地把红、绿、蓝三种基色电信号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分别用R,G,B三个电信号去控制红、绿、蓝三个电子束,从而在彩色荧光屏上得到重现的彩色图像,这种传输方式从原理上看很简单,但对占用的设备及带宽来说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也没有实用价值,从而采用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兼容的方式。 3.采用频谱交错原理,将色度信号调制在 一个副载波上,进行色度信号的频谱搬移, 从而使调制后的色度信号谱线正好安插在亮 度谱线的间隙内,达到压缩频带的目的,保 证了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具有相同的频带宽 度。 2--3已知色差信号(R-Y)和(B-Y),如何 求得(G-Y)?写出相应表达式。若已知(B-Y) 和(G-Y),又如何求得(R-Y)?推导求出解 表达式。答:亮度信号 Y=0.3R+0.59G+0.11B Y=0.3Y+0.59Y +0.11Y 所以: 0=0.3(R-Y)+0.59(G-Y)+0.11(B-Y) 可得: (G-Y)=-0.3/0.59(R-Y)-0.11/0.59(B-Y)=-0 .51(R-Y)-0.19(B-Y) (R-Y)= -1.97(G-Y)-0.37(B-Y) 2--4 为什么要对色差信号的幅度进行压缩? PAL制中红差和蓝差的压缩系数各为多少? 确定这两个压缩系数的依据是什么? 答:如果不对色差信号进行幅度压缩,则势 必引起编码产生的彩色全电视信号幅度过 大,这就破坏了兼容性,易产生信号失真。 红差:V=0. 877(R-Y);蓝差:U=0. 493 (B-Y) 2--5 为什么要压缩色差信号的频带?压缩 色差信号频带的依据是什么?NTSC制中将 (R-Y)和(B-Y)压缩并转换为I,Q信号,这 与频带压缩有何关系? 答:A.因为彩色电视信号中的亮度信号频谱 已占有6MHz,因而只有设法将色度信号的频 谱插到亮度信号频谱的空隙中,使色度信号 不占有额外的带宽才能做到彩色电视只占有 6MHz的频带范围,从而满足彩色电视与黑白 电视兼容的条件。B.依据大面积着色原理和 高频混合原理。C.将压缩后的U,V信号变换 成I,O信号可进一步对色差信号的频带进行 压缩,将(R-Y)和(B-Y)进行压缩成U,V 信号,则是为了不失真传输。 2--6 什么是频谱交错?PAL制中两个色度 分量的频谱与亮度信号的频谱是个何关系? 如何才能使其亮度谱线与色度谱线相互交 错? 答:为了实现兼容,即保证色差信号与亮度 信号在同一个0~6MHz视频带宽中传送。将色 差信号插到亮度信号频谱空隙中传送,这称 为频谱交错技术。亮度信号的频谱是一种离 散型频谱,色差信号的频谱结构与亮度信号 的频谱结构相同,只不过色差信号带宽为 0~1.3MHz。选择合适的副载波,使亮度信号 与色度信号频谱的主谱线彼此错开。 2--7什么是正交平衡调幅制?为什么要采 用正交平衡调幅制传送色差信号?这样坐的 优点何在? 答:A.平衡调制即抑制载波的一种调制方式。 将2个经平衡调制的信号分别对频率相等, 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正交载波进行调幅,然 后再将这两个调幅信号进行矢量相加,从而 得到的调幅信号称为正交调幅信号。这一调 制方式称为正交平衡调制。B.在彩色电视系 统中,为实现色度与亮度信号的频谱交错, 采用正交调幅方式,只用一个副载波便可实 现对两个色差信号的传输,且在解调端采用 同步解调又很容易分离出两个色差分量。 2--8 NTSC制的主要优点和缺点何在?PAL 制克服NTSC制主要缺点所采用的方法及原 理是什么? 答:与其他两种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相比, NTSC制具有兼容性好、电路简单、图像质量 高等优点,缺点是相位敏感性高,对相位失 真较敏感。原理:先将三基色信号R,G,B变 换为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然后采 用正交平衡调制方法把色度信号安插在亮度 信号的间隙中,并且将色度信号中的Fv分量 逐行倒相。其实质是用逐行倒相的方法使相 邻两行色度信号的相位失真方向相反,再将 它们合成,从而得到相位不失真的色度信号, 以消除相位失真。 2--9 2--11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包含了哪些 信号?这些信号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1 亮度信号,图像信号,2 色度信号, 颜色信号,通常采用减色法3 色同步信号, 它提供接收解码器所需色副载波的频率和相 位基准。4 场同步信号,用以场同步。5 行 同步信号,用以行同步。6 测试行19,20 行,用以测试,可以含实时时钟信号,慢 同步电视信号。7 伴音信号6.5MHz,调频方 式,通常采用内差式接收。 2--12 2--13 PAL制色同步信号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它的频率、幅度及出现位置?它与色度 信号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答:色同步信号是叠加在行消隐脉冲的后肩 上传送的。。频率相同但时域错开 的色度及色同步信号,经色同步选通电路, 将色同步信号与色度信号分开。由于色度 信号在行扫描正程色同步信号在行扫描逆程 出现,故只要用两个门电路,就可将二者 按时间分离法进行分离。这两个门电路在控 制脉冲控制下交替导通即可实现两种信号 的分离。 2--14 下列各符号的含义是什么?它们相 互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R:红色信号;G:绿色信号;B:蓝色信 号;Y:亮度信号;R-Y:红色差信号;B-Y: 蓝色差信号;G-Y:绿色差信号;Fu、Fv:平 衡调制信号;F:已调色差信号或色度信号; Fm:色度信号振幅;Fb:色同步信号;φ0: 色度信号相角 2—15 2--16 第三章 3.3 简述CCD摄像管的工作原理? 答:CCD是能够把入射光转变成电荷包,并 对电荷包加以储存和转移的一种器件。其工 作原理包括光电转换、信号电荷的积累和电 荷转换三个步骤。 光电转换与电荷积累:当把一个景物的光像 投射到CCD面阵上时,就会在CCD面阵上形 成由积累电荷描绘的电子图像,从而完成光 电转换与信息的存储。电荷转移:CCD实 质上可等效为一种移位寄存器。 3--6 视频全电视信号是如何形成的? 答:摄像机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经过各种校 正处理后,与各种同步信号一起送入编码器, 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加工后形成彩色电视全 电视信号输出,录像机等其他信号源产生的 视频信号,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也可形成 视频全电视信号. 3--7 为什么射频电视信号采用负极性、残 留边带调幅方式发射?而伴音电视信号采用 调频方式? 答:1残留边带信号优点:已调信号的频带 较窄,滤波器比SSB滤波器易实现,易解调, 但VSB是一种不均衡调制,图像信号中低于 0.75MHz的频率成分,具有双边带特性,经 峰值包络检波后输出信号的振幅较大,对于 图像信号中1.256MHz的频率成分,具有单边 带特性,经解调后输出信号的振幅减半,这 样,低频分量振幅大,使图像的对比度增加, 但高频分量跌落会使图像清晰度下降。 2采用负极性调制:负极性调幅时,同步脉 冲顶对应图像发射机输出功率最大值。在一 般情况下,一幅图中亮的部分总比暗的部分 面积大,因而负极性调制时,调幅信号的平 均功率要比峰值功率小得多,显然工作效率 高。在传输过程中,当有脉冲干扰叠加在调 幅信号上时,对正记性调制来说,干扰脉冲 为高电平,经解调后在荧屏上呈现为亮点, 较易被人眼察觉;而负极性调制,干扰脉冲 仍为高电平,但经解调后在荧屏上呈现为暗 点,人眼对暗点不敏感。并且也易为自动干 扰抑制电路消除或减弱。负极性调制还便于 将同步顶用作基准电平进行自动增益控 制。 3伴音信号的调制:电视广播中伴音信号的 频率范围在50Hz~15Hz之间。为了提高伴音 信号的接收质量,送往伴音发射机的伴音信 号经过调频后变成宽带信号。我国规定伴音 已调信号的最大频偏为50Hz,所以已调伴音 信号的带宽为130KHz。调频信号的边频丰富, 因此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3--9 我国地面广播电视频道是如何划分 的? 答:以8MHz为间隔,我国电视频道在VHF 和UHF频段共分为68个频道,其中频率 92~167MHz,566~606MHz的部分供调频广播 和无线电通信使用,在开路电视系统中不安 排电视频道,但在有线电视中常设置有增补 频道,此外,每个频道的中心频率及所对应 的中心波长是估算天线尺寸和调试接收机的 重要参数。 电视原理第四章 4--1 AFT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收看 电视节目调节频道时,AFT开关应置于何位 置?(关) 答:AFT完成将输入信号偏离标准中频 (38MHz)的频偏大小鉴别出来,并线性地转 成慢变化的直流误差电压返送至调谐器本振 电路的AFT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微调本振频率, 从而保证中频准确、稳定。(注:AFT主要由 限幅放大、移相网络、双差分乘法器组成。) 4--2 PALD解码电路主要由那几部分组 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