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组织与设计试题

教学组织与设计试题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一门新兴的教学学科,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

3.教学设计:就是以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指导教学设计,是科学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经验设计的重要区别。5.教学设计的结果或称教学设计过程的产物经过验证,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教学系统。它们可以是教学过程,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印刷教材、声像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测试题和教师用书等;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的大纲与实施方案或对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计划的详细说明。

6.教学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作用: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蓝图?。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要学的内容,学生将产生哪些学习行为,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

和学习后的状态,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意义:(一)进行教学设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二)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三)学习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四)学习教学设计可促进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7.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1)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2)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3)系统设计的教学将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4)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把?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5)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和简繁,相应的教学设计也有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等不同层次。另外,还可氛围即时性设计与长远性设计两种形式。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制定课堂计划,它常常由教师自己制作,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后者是指较复杂多变的教学系统的设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由设计小组来完成。8.教学设计的由来和发展

(1).教学设计发展历史简述:教

学设计的历史发展与其他学科

的发展一样,大体上经历了构

想、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几个

阶段。(1)构想.美国哲学家、

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应发展一门

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

梁科学?,它的任务是建立一套

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

识体系。桑代克也曾提出过设计

教学过程的主张和程序学习的

设想。(2)理论形成(3)学科

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教学

设计便以它独特的理论知识体

系、结构而立足于教育科学之

林。(4)学科发展

9.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

展.(1)?艺术过程?的概念

(2)?科学过程?的概念(3)?系

统工程方法?的概念(4)?问题

解决方法?的概念(5)?强调人

的因素?的概念

10.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由于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按学科

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以课堂为

中心进行分科教学,以传授书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主要任务,

因而,传统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

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

个人主观意向,并且以课堂讲授

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为教

学的基本模式。现代教学设计与

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

教学设计具有很浓厚的理性色

彩。其次,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

者为中心。第三,在特定的情境

限制下,教学设计强调选择适合

于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特点的教

学策略和媒体。第四,教学设计

注重效果评价和反馈环节。

11.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

范围和层次

(1).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首

先,在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

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

连接学科的作用。其次,教学设

计也是一门设计科学,它植根于

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设计的本

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

(2).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适合

于各领域

(3).教学设计的层次(1)以?产

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

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

统?为中心的层次

12.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要求p23

(1)学术上的基本素质要求:教

学设计者应有较扎实的教育、教

学、学习心理、传播、媒体等方

面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教学经

验;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

理、方法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具

有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技术。

(2)一般性的素质要求:头脑机

敏,乐意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

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辨

别关键因素;对工作有责任感,

敢于作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坚

强、有耐心,有排除万和克服困

难的能力和决心;待人诚恳,善

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团结其他专

家一起工作;具有良好的时间意

识,能把握设计进程;勇于改革

和尝试新事物,并敢于承认错

误,正视自己的不足与不懂之处

13.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

观念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教育观

念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随着社会需求所决定

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教育观

念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第一,?教育?的概念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传统

教育观念常常把学生分为三流

九等,不承认、不尊重学生的个

性,对学生的差异持消极态度,

使教学效果维持在三个1/3上

(即I/3学生达到优秀,1/3学

生处于中等,1/3则位于下等);

而现代教育观念相信学生?人人

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

学生的个性,并认识到学生在自

信心、创造力、决策能力、自我

控制和约束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对社会和自我的发展都是至关

重要的。第三,现代教育观念强

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强调教师

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

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

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的自主活动。第四,传统的知

识教学观改变为现代的发展教

学观。第五,现代教育观念打破

了以往单一的、面对面的集体授

课方式,而发展为个B"C教学、

小组交互教学与集体授课教学

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

择或结合使用,其中特别重视对

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第

六,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信息社会

的资源共享。第七,现代教育观

念特别重视目标和评价。第八,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过程是

教师行为、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

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知识

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的交互过

程,但不是不可预测的,经过系

统的科学分析是可以找出其规

律和模式的。

14.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

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5.教育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

(均为人员要素)、课程(教学信

息要素)和教学条件(物质要素)

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

统运行的前提,组成系统的空间

结构;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

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过程性要素

形成系统的时间结构。这些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

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

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教学过程。教学系统的功

能就是教学过程运行的结果。

16.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

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

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

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

对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

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

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

之川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

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

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

方法。

17.系统方法步骤P28

18.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

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上的(2).

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

系统环境的分析上,即从需要分

析中确定问题,形成教学目的

(3).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

为术语来描述的,使师生双方对

学习产生的结果都报清楚,便于

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以及教师

准确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判断,

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可测量

的标准(4).对学习者的了解是

系统成功的要素(5).教学设计

研究和工作的重点在教学策略

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

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

(6).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

一部分(7).按照学生达到预期

目标的能力来测试即进行绝对

评价

19.拉斯威尔的五W模式:是一种

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

程模式。它用了一句话表示这个

模型: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什

么通道,对谁说的,产生了什么

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5W传播

模式。

20.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

传播要素,我们可以看出,传播

的研究包含五项内容,即:(1)控

制分析(2)内容分析(3)媒体分

析(4)对象分析(5)效果分析

21.商农——韦弗的模式

教育传播泛指教育信息的

传播活动,在学校的课堂教学

中,其传播过程可用图1-4 来表

示。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

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有共同的

经验范围,即传者和受者已有的

经验必须有共同的地方,否则,

受者是难以正确地解释和理解

他所收到的信息的。

传播的过程:从信息源选出

准备传出去的信号,然后这一信

息经过编码器转换为符号与信

号,信号通过一定的通道传送出

去。在接受端,接受端接受到信

号后,经过译码器把接受到的信

号转换成接受者能够识别的符

号或信号,最后有接受者所接受

利用。接受者接受到信号后,必

然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反应,并

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

信息。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

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对信

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

都会产生影响。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具有一

般性,是其他传播模式的基础。

22.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奥斯古德为心理学家,传播的是

符号的外延意义。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传播

过程:释码者1即信息传送者将

所要传的信息首先进行编码,将

所传信号转化为通过一定的信

道可以传播的、释码者2即信息

接受者可以接受的信息,然后将

编码好的信息发送出去;释码者

2即信息接受者接受到释码者

1发出的信息,首先进行译码,

还原信息,然后将其传送到大

脑,大脑根据所接受到的信息内

容,指挥接受者做出相应的反应

即指挥接受者发出一定的信号,

接受者接受到信号并进行译码,

在做出相应的反应,依次反复不

断。

23.贝罗的传播模式:传播过程

有四个要素:信源、信息、信道、

受播者

2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人本主

义学习理论

25.三种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

发展教学理论(2)布鲁纳的?结

构—发现?教学理论(3)巴班斯

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26.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

括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

策略、评价。

27.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

论性的简化形式,教学系统设计

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

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

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

论简约形式。它包含三个要点:

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模式是

对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再现②

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系统

设计的理论内容③它是简化的

形式,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简

约体现。

28.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分

类:●"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

计模式;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模式;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主导

--主体"模式)。以系统为中心

的模式

29.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模式的

主要作用:①作为相互交流的有

效手段②作为管理教学系统设

计活动的指南③作为设计过程

决策的依据。它可以帮助设计者

在设计过程中作出有效的选择

与决策。

30.两个具体的以课堂为中心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格拉奇(Gcrl9ch)和埃利(E1y)

模式:特点在于执行的教师很容

易借助模式述的过程柬识别和

确定自己的任务。缺点是它可能

无意识地强化教师和管理人员

保持现存的组织结构和职员的

配备,而不会去重新检查学校赖

以运行的整个基础。

肯普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强调了十要素之间是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素采

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

策。(2)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

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

虑某一要素。(3)学习需要和学

习目的在这种环形结构模式的

小心,说明它们是教学设计的依

据与归宿,各个要素都应围绕它

们而进行设计。(4)表明教学设

计是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

为一个不断进行活动与所有其

他要素相联系。(5)教学设计是

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

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见可按

任何顺序进行。

31.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

程模式有四个前提特征:(1)已

经确定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需

要教学产品。(2)某些产品需要

开发,而不是只对现有材料进行

选择或修改;(3)开发的教学产

品必须被大量的教学管理者使

用,产品对拥有相似特征的学习

者产生?复制?的效果。(4)重

视试验和修改。

伯格曼和穆尔提出的模式用于

指导文互式视频/多媒体产品

的设计与开发。一般来说,它也

适用于大多数?高技术?的交互

式的教学产品。

模式中包含六个主要阶段的活

动;分析、设计、开发、生产,

创作和批准合法。

这个模式的特点是每一阶段的

活动都被详细地列出输入、输出

(结果)和评价;每—活动的输出

又都是下—活动的输入,每个阶

段的活动在往下进行之前要评

价其结果,并对这一阶段的活动

重新审查和修改。可以看出这种

—环扣—环的检查、修改、再检

查、再修改的特征保证了教学产

品的质量。

32.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模

式的前提特征是:(1)一般是

指比课堂教学和教学产品要大

和复杂的系统的设计(2)教学

系统开发后,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3)需要设计小组来完成设计

任务(4)以问题——解决的思

想为导向。

这类模式非常重视前期分析,它

是从收集数据开始,以确定教学

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方案的可

行性和必要性,

IDI模式鲜明地指向了问题。它

包括三个阶段、9个步骤和24个

要素。

西尔斯和格拉斯哥模式

33.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

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34.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第二章学习需要分析

35.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

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与目前

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期望

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与目前水平

之间的差距。

36.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

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

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

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

以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

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

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三方面

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

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

题;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

以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

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

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

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37.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性(1).

对于教学设计来说,学习需要分

析是首要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设

计过程的基础(2).对于教育技

术来说,学习需要分析有利于理

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38.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确定

学习的必要性

38.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骤(1)

确定期望的状态主要是指期望

学习者达到的能力水平(2)确定

现状主要是指确定学习者能力

素质的现状。无论是确定期望的

状态还是学习者的现状,都可以

采用测试、编制调查表或问卷、

观察和座谈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3)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能否不

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消除?差

距?,如调整教学进度和时间,

采用更好的教材

39.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按不同期望值作为参照系分: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内部参照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

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

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

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

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

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

种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组织机构的期望与现

状作比较

数据收集的方法:由于目标存在

于机构的内部,所以关于期望的

状态只需查阅机构内部目标方

案和访问内部目标决策者就可

以得到。

方法可用问卷法、观察法、直接

测试的方法等。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根据机构外社会(或职业)的要

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

此为标准来衡量学习者学习的

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

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社会的期望与现状作

比较

数据收集的方法:先收集与确定

与期望值相关的社会需求的信

息,如对专家访谈、问卷调查、

现场调研等方式。

关于期望值的确定,要反映社会

未来对学生的期望信息,这需要

预测。关于预测,可用特尔菲方

法(Delphi)。

3.自身需要分析法

根据自身期望值衡量自身学习

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

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自身的期望与现状作

比较

40.学习需要分析中的注意点

1.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差距

与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差距与需

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

具体需要。2.学习需要分析首先

并不是为了决策,更重要的是为

了教学诊断。3.获取的数据要真

实可靠。4.如果教学设计活动由

一组人共同完成,那么必须保证

小组成员对期望值和差距有相

同的理解。5.要以行为结果来描

述差距,以避免模糊描述带来的歧义理解。6.要经常对学习需要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作出检验。

41.资源一般指能支持开展教学设计活动.解决教学问题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约束条件则指对教学问题起限制或直接

阻止作用的事物-----人、才、物.

第三章学习内容的分析42.学习内容:就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学习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

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学习内容的范围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

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深度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

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明确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也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了基础。所以,学习内容的分析既与?学什么?有关,又与?如何学?有关。

43.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44.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步骤:1、选择与组织单元2、确定单元目标3、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4、评价内容5、分析任务 6、进一步评价内容

45.学习任务一般可以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三大类。

46.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接受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体现学科特色

47.单元的选择

学校教师一般按单元组织教学。单元指一门课程内容的划分单位,随着学科的特点不同进行的划分也不同。

48.学习内容的安排是对已选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编排,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在一门课程中,各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相对独立;二是一个单元的学习构成另一个单元的基础;三是各单元学习内容的联系呈综合型。

49.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各种主张中,较有影响的是三种观点:一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即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尽早有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去接触和掌

握某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在智力上的成熟,围绕基本结构不断加深内容深度,使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刻和有意义的

理解;二是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他从学习层级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习得能力目标,然后按这些目标之间的心理学关系,即从较简单的辨别技能的学习到

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的学习,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等级来排列;三是奥苏伯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

综合贯通的原则。渐进分化是指"该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应首先呈现,然后按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是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因为学科内容不仅包括一个学科的各种概念和规则,同时也包括学科本身的

特定结构、方法或逻辑,如不掌

握这部分内容,就不可能真正理

解这门学科。

50.组织学习内容要重视以下几

方面:1.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

到个别,不断分化2.确保从已知

到未知3. 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

列4.注意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

联系

51.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

一、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

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

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学习

的知识点.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

考虑现有的选择是否包括了教

学内容的所有要点,以及教学内

容的现有组织安排是否合乎逻

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

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

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

认知学习内容的分析.图解分析

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挈

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

学习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

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

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三、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

学目标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

容分析分法,是一个逆向分析

的过程,即从不确定的教学目标

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

目标规定的能力,需要具备哪些

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以及再次一

级的从属能力。

四、信息加工分析法:主要被教

材教法专家用来分析课程内容,

设计最佳的教材编排程序。它是

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点行为即教

学目标中规定的预期学习结果

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顺利完成这

种终点行为的外显和内隐的过

程。具体方法是,将教学目标和

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

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

经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

使用卡片的主要特点是灵活,便

于修改及调整各项内容之间的

关系.形象直观,便于讨论时交

流思想。

52. 认识学习是对言语信息,智

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主要

特点是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美国

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

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把认

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

和认知策略三类。

53.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

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

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

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

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

来。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大量的

有关事物的名称,事实,定义,

概括等。有组织的大量信息通常

称为知识。学习者获得知识是进

一步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培养智

力技能的基础。言语信息学习的

重要性可归纳为三点:第一,一

个人需要知道某些事实,原因是

因为这些是每一个成人都应具

备的‘常识’。第二,言语信息

有帮助和伴随学习的功能。第

三,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必须掌握

一门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使学

生获得各种知识是教育的重要

目标之一。

54.智力技能作为一类学习的结

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

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智力技能与言语信息不同,言语

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而智

力技能则与知道?怎样?有关。

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从不知到知,

有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

智力技能的发展则是从简单到

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辨别:是将刺激物的一个特

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

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

种习得能力。学习辨别技能的重

要性主要在于它是学习其他技

能的一个必要前提。

(2)具体概念

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

出共同特征并给同类事物赋予

统一名称的一种习得技能。掌握

辨别技能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3)定义概念

有些概念在识别时需要下定义,

需要用句子(或命题)的形式认

识。在学校里学习的概念大多是

定义概念。

(4)规则是揭示两个或更多的

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言语表

述。它可以是一个定律,一条原

理或一套已确定的程序。

(5)高级规则

规则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更

复杂的规则,称为高级规则。

55.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

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

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前

面的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办事

的能力,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

力;而认知策略是自我控制与调

节的能力,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

力。可以说,认知策略是学习者

?使用脑子?管理和操作自己学

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56.对言语信息学习内容的分

析,一般可采用归类分析、图解

分析、信息加工分析方法。

57.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除

认知学习外,还有动作技能学习

和态度学习两大类。但对这两类

学习结果,加涅没有进行详细的

亚类划分。

58.动作技能亦称运动技能,是

一种习得能力,以此为基础的行

为的结果表现为身体运动的迅

速、精确、力量或连贯等方面。

59.对动作技能学习内容的分

析,可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方法。

60.关于动作技能分析的资料收

集1.查阅有关资料。2.观察专

家(技术人员、运动员、艺术家

等)完成任务的完整过程。3.现

场采访有关专家。4.模拟。

61.态度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

取行动,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定义

为: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

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

部准备状态。。

62. 心理学研究已揭示:态度包

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

向成分。

63.目前教学设计实践中,一般

从两方面分析态度学习内容:1.

当学习者形成或改变态度后(表

现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态度

时),应能做什么?2. 学习者

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态度?

对第一个问题的考虑,实质是智

力技能或动作技能学习内容的

分析。第二个问题则要求学生了

解培养某些特定态度的意义。

第四章学习者分析

64.学习者分析的意义:教学对象

分析或称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

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教学设

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

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

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

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

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又都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

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

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

析。

65.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

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

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

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

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

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

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

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

的发展。

66.根据学习者原有的准备状态

进行新的教学,就是教学的准备

性原则。

67.学习准备定义:学习者在从

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

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有认

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方面。

68.学习准备分析分类:学习者

一般特性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

分析;学习者一般特性分析

69.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定义:是

指学习者学习有关学习学科内

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

特点。它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成

熟程度、智力与能力水平、学习

动机、情感、知识结构和文化背

景等。

70.分析一般特性的方法:主要

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

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

71.心理发展年龄的特征:指心

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

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7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1.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智

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

2.前运算阶段(2至7岁)知觉

成分占优势。

3.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已

有了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

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至15岁)

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

统思维。

73.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小

学生思维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

语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具有明

显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

的过度性;情感方面以自我为中

心,意志比较薄弱,抗诱惑能力

差。在认知发展方面,小学生正

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74.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思

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逻辑思维

处于优势地位;初中生自我意识

更为明确,同一性,勤奋感是情

感发展的主要方面,高中阶段,

独立性,自主性是情感发展的主

要方面。这个时期的学习者在生理方面的变化是性成熟的开始(女生略早于男生)。在道德判断上,产生了公正观念,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认为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人的独立意识进一步加强.在认知发

展方面,处在少年期的中学生能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了。这时期的学习者随着认知发展从具体

逐渐向抽象过渡,逐步摆脱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持,能够理解并运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75.大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抽

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辨证逻辑思

维发展,情感方面已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自我调控能力更强。这时期的学习者的骨骼、器官组织机能趋向成熟,性发育成熟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有重要影响。他们的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情感日渐丰富。但由于对社会经验的贫乏,容易产生幻想或挫折感,容易在内心中产生矛盾或冲突,其情感世界仍处在易动摇的状态。

76.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学习目

的明确、实践经验丰富、自学

能力较强、参与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效率

77.学习风格概念:学习风格是

学习者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强调个别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对学习者

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

出的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

的所有特征

78.学习风格分析的目的:学习

风格是学习者特征的重要组成

部分,分析学习风格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特点的学习计划。79.学习风格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格雷戈克(Cregorc)将学习者

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

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学习,希望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采用学习手册、程序教学、演示和有指导的实验练习,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佳。具体──随机型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法,从探索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他们喜欢教学游戏、模拟,愿意独立承担设计项目。抽象──序列型风格的学习者善于理解以逻辑序列

呈示的词语或符号信息;他们喜欢通过阅读和听课的方式进行

学习。抽象──随机型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并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说风格作出反应;对这类学习者来说,参加小组讨论、听穿插问答的讲授或是看电影

和电视,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考伯(Kolb)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划分为善于想象的、善于吸收的、善于逻辑推理的、善于调和的。

威特金(H. A. Witkin)关于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研究。威特金(H. A. Witkin)学习风

格分析

80.关于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

场独立性研究。场依存性的学习

者在认知活动中,不那么主动地

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倾向于以

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通

常很难从包含刺激的背景中将

刺激分辨出来,所以他们的知觉

很容易受错综复杂的背景的影

响;他们在受到批评时,学习效

果会显著下降;这种学习者喜欢

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对

社会学科材料的学习与记忆效

果较好;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

先组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

授,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场独

立型的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倾

向于更多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

息加工的依据,通常总是把要加

工的刺激同背景区分开来;他们

的知觉比较稳定,不易随背景的

变化而改变;他们比较自主,当

情境需要或内在需要时,能对所

提供的信息进行改组;这种学习

者善于学习理工学科内容,往往

能明确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能

较深入地进行分析,愿意个人独

立钻研,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

重新组织,较适应结构松散的教

学方法。

所谓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

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因素的看

法。一般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

制。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相

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

是由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

的,自己的能力和所作的努力能

控制事态的发展。具有外部控制

特征的人认为,自己受命运、运

气、机遇和他人的控制,是这些

外部的、且难以预料的因素主宰

着自己的行为结果。一般说来,

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

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

较低。

焦虑水平与教学处理也存在

相互作用。所谓焦虑,在心理学

上是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

的自尊心或自身利益构成潜在

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

或反应倾向。对于低焦虑水平的

学生,适宜采用有较大压力的教

学和测验,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水

平提高;对于高焦虑水平的学

生,宜采用压力较低的教学和测

81.教学系统设计中如何把握学

习风格:克内克(FoGoKnirk)等

人指出,教学系统设计者为了向

学习者提供适合其特点的个别

化教学,最好能掌握下列有关学

习者的情况:1.信息加工的风

格2.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

官3.感情的需求4.社会性的需

求5.环境和情绪的需求

的出发点。

83.初始能力:学生在学习某一

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

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

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

度。

84.了解学生初始能力的意义:

确定正确的教学起点;有助于正

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85.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一般

说来,初始能力分析包括下述三

方面:(1)对预备技能的分析,

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

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

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

(2)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

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

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

知识与技能。(3)对学习者对所

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如是否存

在偏爱或误解等。

86.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的分类:

预备技能分析先在学内容分析

结果图上设定一个起点,把起点

线以下的知识与技能作为预备

技能,并以次为依据编写测试

题,测试学习者对预备技能的掌

握情况。

目标技能分析教学设计强调教

学效果的评价以预先确定的目

标为依据。

学习者态度的分析了解学习者

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及态度,

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等都有重要影响。态度是难以衡

量的。对态度的测量有问卷、采

访、面视、观察等多种方法。

87.教学起点的确定:学习是一

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

过程,而学习内容分析则从最高

教学目标着手,逐步由复杂到简

单剖析为实现教学目标所掌握

的从属知识与技能(即基本先决

技能)。

88.预测: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

包括对目标技能、预备技能和态

度三个方面的分析。预测可以分

相应的三种形式,达到对这三方

面进行分析的目的。①对预备

技能的测试②对目标技能的测

试③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水平及态度。

第五章学习目标的阐明

89.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

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

的表述。教学目标也称为行为目

标,是教育技术学的专门术语。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详细。

90.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

和联系。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是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同时前者具

有稳定性,后者具有灵活性。首

先,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

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

性的、总体的要求,它对各级各

类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教学目标只

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

用。其次,教学目的体现了社会

的意志和客观要求,是以指令

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更多地带

有强制性。而教学目标则较多地

体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带

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目的是某

一历史时期学校教学的规范,不

容许随意变更,而教学目标则是

一种策略,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

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

活性。

91.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

宿,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

教学设计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

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2)教

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

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

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

习动机。(4)教学目标可以帮

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92.有关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

目标体系。

单元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子

目标,概括、扼要地说明本单元

教学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一般

说来是比较总括性的。学习目标

(对教师或教学人员而言,它也

能常被称作教学目标)也称行为

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

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

表述。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这一概念:

1. 学习目标表述的是学习

者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和情感)。学习目标不应说明教

师将做什么。

2. 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力求

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

言表述。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

勒(R.Tyler)教授是行为目标

之"父"。

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一个

委员会自50年代以来,对教育

目标的分类作了系统研究。他们

在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教育

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学

习领域》(1956年)以及《教育

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学

习领域》(1964年),对教学目

标的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

掀起了一场程序教学革命。马杰

出版了《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

一书,以程序教学课本的形式,

提出了使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

目标的理论与方法。

93.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简

介: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

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

域,而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

分成若干层次。下面分别介绍这

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94: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

级。

1.知道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

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

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知道

是这个领域中最低水平的认知

学习结果,它所要求的心理过程

主要是记忆。

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

能力。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名

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

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

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

的内容;二是结实,即对一项信

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

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

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

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

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

方法和理论的运用。运用的能力

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

平的理解。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

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加以理解

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它包

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

关系和认知其中的组织原理。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势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有要理解起结构。

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

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

和加涅使用的术语不同,但他们的两个分类系统有以下的共同

之处:

第一、他们都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分类。布卢姆所说的教育目标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加涅

所说的学习的结果。

第二、他们都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成不同的层次,都认为"知道"(言语信息的回忆)仅是教学的最低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他们又把智力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层次的分类是累积性的,表现为每一层次的行为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行为。这一点对教学设计者来说是最为重

要的,在学习内容分析中,我们正是运用这种累积的思想对教

学目标要求的从属技能进行层

级分析的。

布卢姆和加涅两人的学说

对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意

义在于,他们都强调:认知方面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言语信息)的要求上,应重视学习者智力技能与解决问题能

力的培养。

95.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是辛普森等人1972年的分类,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成七级,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类体系:

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能等。

2.准备指对固定的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知觉是其先决条件,我国有人把知觉和准备阶段统

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4.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映已成习惯,能已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及各种形式的才做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

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

的熟练性格以精确、迅速、连贯

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

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

式以适应特殊的装臵或满足具

体情景的需要。

7.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

适应具体情境。强调以高度发展

的技能为基础进行创造。

第二个是哈罗1972年提出的分

类系统。简述如下:

1.知觉能力指对所处环境中的

刺激进行观察和理解,并作出相

应的调节的能力。

2.体力包括动作的耐力、力量、

灵活性和敏捷性。

3.技能动作指熟练完成复杂动

作的能力。

4.有意交流指传递感情的体态

动作。

第三个分类是基布勒等人于

1981年提出的,他们把动作技能

分为四类:

1.全身运动

2.细微协调动作

3.非语言表达

4.言语行为

96.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

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

克拉斯伍等制定的情感领域的

教育目标分类于1964年发表,

该领域的目标共分五级: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

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

极反应,表示较高的兴趣。

3.评价指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

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

进行判断。

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

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

值关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

值观加以比较,确定他们的相互

关系及他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

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

人的价值观体系。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

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

织,足见形成个人的品行。

克拉斯伍等人的分类启示我们,

情感或态度的教学是一个价值

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

9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

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

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

态度。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作为一

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

称,符号,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

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

实表述出来。

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大量

的有关事物的名称,事实,定义,

概括等。有组织的大量信息通常

称为知识。学习者获得知识是进

一步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培养智

力技能的基础。言语信息学习的

重要性可归纳为三点:第一,一

个人需要知道某些事实,原因是

因为这些是每一个成人都应具

备的‘常识’。第二,言语信息

有帮助和伴随学习的功能。第

三,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必须掌握

一门专业知识。

(2)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作为

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能力。智力技能与言

语信息不同,言语信息与知道"

是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则与

知道"怎样做"有关。

智力技能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较简单的是辨别技能,进一步是

形成概念。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

学会使用规则。智力技能的最高

形式是高级规则的获得,这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有关。下面分别说

明这些习得技能的性质。

辨别是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

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

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种习

得能力。学习辨别技能的重要性

在于它是学习其它技能的必要

前提。

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

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与

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技能。概念

又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反

映具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

反映对象各种属性的概念是抽

象概念。

规则是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

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

规则可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

的规则,称为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

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

程的技能。"

(4)动作技能学习结果:动作技

力,以此技能为基础的行为结果

表现为身体运动的迅速、准确、

力量或连贯等方面,如乐器演

奏、绘画、实验操作、打球等。

动作技能也可存在于不使用器

具或设施的活动中,如竞走、练

拳、唱歌、舞蹈等活动中也有动

作技能。

(5)态度类学习结果态度是人

动。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在教育

心理学中态度被定义为:习得

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

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

态。

98.国内对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

分类记

创见

99.国内对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水平分类模仿、对模仿动作的理

新动作创造

100.情感领域学习水平分类

品格形成

101.学习目标的编写基本要求:

(一)马杰的目标编写要求(三

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

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

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

到。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

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

件下产生。例如,"提供报刊上

的一篇文章。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

准。例如,"至少有80%的句子分

类正确。"

(二)ABCD模式

现在有些教育者的另一种观点,

认为要在这基础上再加上:对教

学对象的描述。这样学习目标就

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

式:

A -- 对象( audience ),既应

写明教学对象。

B -- 行为( behaviour),既应

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

做什么。

C -- 条件( condition ),既应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产生。

D -- 标准( degree ),既应规

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

准。

102.具体编写方法:

(一)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

1.教学目标要陈述的是预期的

教学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

作技能三个领域。

2.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能力水

3.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

4.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一个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四

个基本要素:对象(所应写明教

学对象),行为(所应该说明通

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该做什么),

条件(所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

条件下产生),标准(所应规定

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

准)。

1.对象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

述中应说明教学对象。

2.行为的表述:教学目标中,

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

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教

得怎样的能力。

3.条件的表述:条件包括的因

素主要有:环境因素、人的因素、

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

问题明确性因素等。

4.标准的表述:标准是行为完成

后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

据。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

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5.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在一个

学习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

成分,不能省略,而条件和标

准是可选择的两个部分。

6.内外结合的表述

103.运用ABCD方法时,要注意

以下几点要求: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

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

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

或手段来描述。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

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104.编写情感学习目标的方法

可采用类似内外结合的表述。

105.阐明学习目标的意义

阐明学习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编

写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学习目

标,和把这些学习目标组织成一

个层次分明的体系。这项工作的

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1.有利于课程规范化

首先,阐明学习目标能制约教学

设计的方向,保持课程的稳定

性,这是课程规范化的先决条

件。其次,阐明学习目标有利于

交流和沟通,这是保证课程规范

化的手段。还有,阐明学习目标

能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这是课

程规范化的组要目的之一。

2.有利于教与学

首先,学习目标的明确是一项艰

苦细实的工作,但它有利于师资

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平。其次,阐明学习目标,意味

着教师不仅明确某一特定教学

活动所提出的学习目标。

106.阐明学习目标的局限 (反

对使用学习目标的主要意见是)

1.在教学以前先明确提出具体

的目标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2.任何知识的学习中都存在多

种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

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

3.适宜用规范格式编写的学习

目标通常是比较简单,低层次的

学习目标.

4.学习目标的罗列并不能完全

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六章教学策略的制定

107.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

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

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

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具有指示

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和刻

板性。

10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

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

(M.Weil)把信息加工看作抽象

的集合概念,并将其描述为"....

人们接受来自环境的刺激、组织

材料、发现问题、形成概念和解

决问题,以及运用言语和非言语

符号的方式。"运用信息加工理

论指导教学设计,既是为了帮助

学生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又是

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技能。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把学生看

作是其环境的考察者,而不是一

个被动接受刺激或奖惩的人。

学习的信息加工观点强调,学习

很少是偶发的,相反,是直接指

向一个意识到的或尚未意识到

目的;学习很少是被动的,学生

一般都主动投入一种使他对环

境理解得更多的尝试。

109.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110.教学活动程序是指:在一定

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

下,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的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

方式进行简要的概括。

111.19世纪初,德国教学赫尔巴

特在裴斯泰洛齐的主张和努力

的启发下,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

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形式阶段"。

赫尔巴特的学生赖恩的五段教

学:预备、提示、联系、统合、

应用

11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

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反省思维"

的理论,为确立教学程序提供了

新的依据。杜威的学生基尔帕特

里克于1918年本着杜威"从做中

学"的精神及其教学程序,并根

据内部动机与附随学习的理论,

提出所谓"设计教学法"。

113.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

组织单元。按照课的主要教学目

的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若干

类型,如"传授新知识的课"、"

检查课"和"复习课",以及包括

一切环节的"综合课"。不同类型

的课包括不同的教学环节;同一

教学环节在不同类型课中所占

的时间比例不同。

114.我国常用的教学程序

1.传递-接受程序主要适用于认

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它源于赫尔

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它的

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动机→复

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

→检查。

这种程序的特点是能使学生比

较迅速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

握较多的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

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

程的特性。

2.引导-发现程序这是一种以问

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

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的教学程序,也比较适用于认知

领域的教育目标。它主要是根据

杜威、布鲁纳等人先后倡导的问

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

的过程而提出的。

这种将问题情境转变为问题解

决的突然顿悟,所采用的基本方

法就是所谓的发现法。

3.示范-模仿程序特别适用于动

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它的基

本过程是:定向→参与性练习→

自主练习→迁移

4.情境-陶冶程序主要适用于情

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基本过程

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种活动→

总结转化。

115当代国外有影响的教学程序

1.概念获得这是以布鲁纳等人

的研究为导向,一种教授与学习

比较复杂的概念的程序。根据创

设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又分

有接受程序和选择程序两种变

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呈示资料

和确认属性→验证获得的概念

→分析思维策略。

2.先行组织者这是美国心理学

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适合认

知领域目标的教学程序。奥苏贝

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

最有效的措施,是利用适当相关

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

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即所谓的"

组织者"。由于这些材料通常是

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

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

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学生在?已

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之

间架设起桥梁,因此又称先行组

织者。它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先

行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奥

苏贝尔还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

类是"说明性组织者",它提供适

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

生一种上位关系,适合于学生对

所学材料完全是新的和陌生的

情境。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

",既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构

中基本类似观念的整合,又可用

于增强本质不同而貌似相同的

新旧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它更

适合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有一定

的经验基础的情境。

3.掌握学习这是由布卢姆等人

提出的一种教学程序,旨在把教

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合特

征联系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

够掌握所教学的内容,达到预定

的教学目标。它的基本过程是:

学生定向→常规授课→揭示差

错→矫正差错→再次测评。

4.指导学习这是加涅根据他对

学习过程和教学阶段的理解所

提出的一种教学程序。相应的教

学基本过程则也是九个步骤。

116.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

了达到教学目标,由教学原则指

导,借助教学手段(工具、媒体

或设备)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

的活动,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

又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两者相

辅相成。

117.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

关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是指教师通过口语

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言语

信息的方法,是一种教师讲、学

生听的活动。

讲授法具体又可分为讲述、讲解

和讲演三种。对某个事物或时间

作系统和叙述称作讲述;对某个

概念或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

证称作讲解;不仅描述事实,而

且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在此

基础上作出科学结论称作讲演。

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

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

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

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

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

2.演示法这是指在教学中围绕

某些能被感知的事物,让学生明

白事理的方法,是一种教师演

示,学生观察的活动。演示法使

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一定的客观

事物,为理性认识打下基础。演

示一般还可以分为静物演示和

动态自然现象的演示。前者包括

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的演示;

后者主要指演示实验,也包括电

影、电视等。演示法与教学的物

质技术方面的关系最为密切,

3.谈话法这是教师通过连贯的

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他

们独立的得出结论的方法。他能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

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谈话法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2)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已具有某

些实际的生活经验或表象;(3)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无一

定的知识基础和必要的生活经验,但能够用观察、实验、直观教具、逻辑推理或者用已知的现象作对比。

4.讨论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获小组学生围绕某一中心

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

5.练习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

6.实验法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运

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制定的条件去进行独立作业的方法。7.实习作业法这是教师组织学

生在校内外进行实际操作,把从课堂上、理论上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它的作用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技能。

118.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

学方法

1.示范-模仿法这是通过教师示范法和学生模仿,来教与学如何运用内外部肌肉的动作的方法。

2.练习-反馈法动作技能是构成行为的基础,其结果反映动作的速度、准确性、力量或身体的平衡机能。最好的掌握方法是不断的练习,而且对每次练习要提供反馈信息,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动作与期望的动作之间的差异,以改进、提高动作技能。

119.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教法: 1.直接强化法直接强化法是在

学习者经过内部思考后选择某

一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或者是在某些期望行为产生后,帮助学习者去完成目标,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对期望行为的不断强化便能促成学习者逐渐树立起正确的

态度。

2.间接强化法这种方法是让学

习者从许多模范人物身上观察

和学习?态度?。

120.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

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121.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

1.集体授课教师对一个班级或

一组学生,在不定期的时间间隔内传递数学信息。在较小班级中教师与学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双向交流,但通常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优点:①它是传统的教学形式,

教师和学生习惯上都容易接受。

②教师对它熟悉而有经验,因此容易备课。③能在规定时间内呈示较多信息。④能同时面对大量学生上课,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⑤能在讲课过程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⑥有些教师感到能此维持或建立自己对学生的权威。

缺点:①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的精确度较低,使某些特定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②学生常常消极地听讲、看板书或做笔

记,很少有机会与教师交换看法,

学习比较被动。③客观上难以适

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所有的学生

被迫接受一个进度,按照教师的

讲授速度进行学习。④教师在单

纯讲授,特别是在演讲时,难以

获得关于学生产生误解和遇到困

难的反馈信息。⑤单纯的言语讲

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时间

的延长而迅速下降,学生对教学

内容也往往只能记住很短时间。

⑥不适宜传授动作技能,对情感

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适用:①导入新课题的目标和要

求,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②介

绍课题的一般背景知识或必需

的预备技能。③系统讲解题范围

内的观点和材料。④介绍专业领

域新近的发展情况。⑤邀请外来

专家演讲或放映电影、录像等,

而这些资源不可能由学生个人

或小组独⑥进行课题或单元的

复习、小结。

目前发展的趋势是减少教师

花费在集体授课的时间,更多地

安排个别学习和小组相互作用,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过程中来。

2.个别化学习学习主要是一种

内部操作,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

成: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

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

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最大的学

习成果。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

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都

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

优点:①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

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

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并有

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②

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按自己

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让

每人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

学习效。③要求学生自定学习

步调、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

在其他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

人行为形成良好习惯。④允许

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

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⑤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

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

的主客观条件。

缺点:①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

的教学形式,可能会减少师生这

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②若

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

学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

味。③不是以所有的学生和教师

都适用。④学生应有的自觉性。

⑤通常需要教学小组协作准备,

并配有辅助设施,因此,备课复

杂、费用较高。

使用要点①根据所要求的教学

目标精心选择和准备学习的活

动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媒体的

资源。②仔细安排学习活动,

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较小的独立

步子,每个步子一般只包含单人

知识点,认真安排各人步子的学

习程序。③通过一定方式让学

生表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情况和应用情,以便在进入下一

步学习之前,检验学生对前一步

内容的掌握程度。④必须让学

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学习的结果,

让他们伴随一次次成功,充满信

心地前进。⑤教师要尽可能多

地与学生接触,诊断他们的困

难,及时给帮助;激励他们自觉

学习,及时给予强化。个别化学

习的设计层次不尽相同。

3.小组相互作用

优点①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

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

培养鉴赏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

好人际关系。②认知领域的某

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

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③有

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

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同学解释

要点和原理,学生还能强化自己

的学习。④教师能及时发现哪

些学生进步较慢,哪些学生需要

给予鼓励或纠正。⑤教师能全

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人阶段的成

效和缺陷,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改

进教学的意见。

缺点:①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

习准备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

影响学习效果。②没有经验或

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长

篇讲课的俗套,而这对于师生相

互作用是不适宜的。③难使小

组的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④

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

使用要点①为使学生较为受

益,相互作用小组最多不超过12

人,理想人数视不同活动方式而

定。②不组活动安排在教师向

全班讲课或学生个人自学之后

进行比较有效。③小组活动应

该围绕大班听课或自学中碰到

的内容展开回顾、讨论、检查、

修正,达到相互启发、巩固提高

的目的。④如有必要,教师应

在比较缓慢的进程中少量呈示

教材,防止变相以"讲"为主。⑤

有些活动可由学生自己主持,但

教师始终应该是活动的指导者

和参与者。⑥具体活动方式尽

量多样化,可利用各种讨论、角

色扮演、个案研究、模拟、游戏、

参观等有效的方式进行。

三种形式之间要有某各程

度的平衡,以便扬长避短,相互

弥补和促进。当前的学校教育的

教学设计中,要适当减少集体授

课的时间;要有让学生进行个别

化学习的意识,并努力创造个别

化学习的条件和资源;要提供足

够的小组相互作用的活动。在适

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组织形式

部是有助于教学的。

122.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1)从

学习目标出发(2)根据学习理论

和教学理论(3)符合学习内容(4)

适合教学对象特点(5)考虑当地

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123.教学策略制定的原则1学习

准备2学习动机3目标范例4内

容组织5适当指导6积极反应7

重复练习8知道结果9个别差异

第七章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24.媒体:指信息的载体和传递

信息的工具。

125.1964年,麦克卢汉在《媒体

通论:人体的延伸》中指出:媒

体是人体的延伸。

126.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

1.固定性是指教学媒体可以记

录和储存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

2.扩散性是指教学媒体可以将

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

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的范围

内再现。

3.重复性是指教学媒体可以重

复使用。

4.组合性是指若干种教学媒体

能够组合使用。

5.工具性是指教学媒体与人体

相比处于从属的地位,即使功能

先进的现代化媒体,它还是由人

所创造,受人所操纵的。

6.能动性是指教学媒体在特定

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

动独立起作用,

127.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

1.表现力是指教学媒体表现事

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能

力。

2.重现性是指教学媒体不受时

间、空间的限制,把储存的信息

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3.接触面是指教学媒体把信息

同时转递到学生的范围。

4.参与性是指教学媒体在发挥

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5.受控性是指教学媒体接受使

用者操纵的难以程度。

128.媒体分类:

从传递信息的通道,即接受信息

的感官来看,教学媒体可以分为

单通道、双通道和多通道三类。

单通道教学媒体指仅可以某一

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媒体。按利用

的感官又可分为听觉类,视觉

类。双通道教学媒体指可用利用

二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媒体。

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教学媒

体可分为大规模教学用、集体教

学用和个别教学用三类。

大规模教学用媒体指可让成千

上万学生同时分享信息的媒体,

集体教学用媒体提供一个集体

如班级同时分享信息的媒体,个

别化教学媒体指在特定时间内

仅供以个学生享用信息的媒体

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教学

媒体可分单向和双向二类。

单向教学媒体指学生无法及时

向信息源发出反馈信息以影响

信息源的后续输出的媒体。双向

教学媒体可使信息源根据学生

的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后续输出,

构成交互作用系统。

从传递的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

系来看,教学媒体可分为真实

性、模拟性和符号性三类。

真实性教学媒体指实物、现场、

标本等,它们传递的是该实物全

部特征。模拟性教学媒体指模

型、图片、电视等,它们所传递

的是经过加工和概括的信息,保

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删除了部

分非主要特征。符号性教学媒体

指教学媒体指教科书、图表、地

图等,它们传递的是客观事物的

概括反应,其信息符号与所表达

的意义没有必然联系。

从使用者自行控制的程度来看,

教学媒体可分为完全可控、基本

可控、基本不可控三类。

129.媒体的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

3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

130.媒体的选择模型

1.问题表问题表实际上是列出

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

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

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

定教学情景的媒体。

2.矩阵式通常是两维排列,如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教学功能和其他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价尺度放映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适宜?与否?高、中低?等文字表示,也可用数字和字母符号表示。

3.算法型通过模糊的数值计算决定媒体的取舍。一般首先对备选媒体使用的代价、功能特征和管理上的可行性等诸因素都各给予了一个定值,然后按某些公式加以运算,比较备选媒体的效益指数,从而确定优势媒体。

4.流程图建立在问题表模型的基础上,它将选择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有选择者回答?是?或?否?,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就会有一种或一组媒体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特定教学情景的媒体。

131.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大致可以安前后顺序做下述四项工作。

1.对媒体要求的描述

2.有关流程图的运用

3.最佳选择的作出

4.媒体运用设想的阐明

132."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反映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提供练习,训练技能等等。"媒体使用方式"包括设疑-->演示-->讲解;讲解-->演示-->概括;演示-->练习-->总结;边播放、边讲解等等。

133.一个好的多种教学媒体组合的整体结构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传递的信息量较大;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相辅相成;各种教学媒体的主要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都信手可得,且使用方便

134.合适的教学材料的来源途径:选取现成的、修改原有的、编制尚无的。

135.选择编制教学材料的一般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知觉组织原理。

第八章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136.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基础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以价值判定

137.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既定目标方向前进 138.教学评价的功能 1 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教学功能

139.教学评价的分类

按基准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按评价的内容分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按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伙计和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注意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

优点:可以了解学生的中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的优劣;

缺点: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

2.绝对评价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来判断其优劣。

优点: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可使每个北平者看到自己的差距,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鉴别各种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 缺点:在制定和掌握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原有的应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宜分析处学生见的学习差异。

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

3.自身评价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优点: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

缺点: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

4.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目的: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臵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5.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目的:为修改该方案搜集有利的数据和资料,对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6.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总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目的: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 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7.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过程评价 主要关心和检查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往往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的倾向于完成还需要修改的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但是也完成过程中对时间,费用,学生接受情况等方面的总结评价。

成果评价 (产品评价) 使

关心和检查计划实施后的结果

或产品使用中的情况。倾向于完

成总结性评价的功能,但也可提供形成性评价的信息。

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类评价的异同 (重点) 8.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对评价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结果是一种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进行思维加工。用于对成果或常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定量评价: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归路性的结论。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有定性评价来规定。

140.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贯彻这条标准首先应做到评价标准客观,其次应做到评价方法客观,第三应做到评价态度客观;要求以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的进行评价。

2.整体性原则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贯彻这条标准 首先要评价标准全面,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重点。第三要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3.指导性原则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应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

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贯彻这条标准 首先必须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其次,要反馈及时,指导明确,第三要有启发性。

4.科学性原则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和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贯彻这条原则,首先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严谨的处理;第三要对评价工具进行认真的编制,预测,修订和筛选达到一定的指标后再付诸使用。

141.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 1.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 3.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 142.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

143.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制定评价计划1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2确定评价标准3选择被试人员4阐明试用成果的背景条件 选择评价方法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 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其基本步骤是:1向被试者说明须知2试行教学3观察教学4后臵测试和问卷调查

归纳和分析资料 报告评价结果

144.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主要使用测验题、调查表和观察表三种工具。测验是最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

145.测验题编制原理1题目的含义应单一明确2题目的词句应通俗易懂3题目的表述应简明扼要 4题目的语法标点应规范5题目不应提供正确答案的线索

146.调查:调查是通过预先设计的问题请人员进行口述或笔答,从中了解情况,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147.调查的主要形式有问卷和面谈两种。 1.问卷及其题型(1)不定案型 :问卷内的调查题不列出任何答案,由调查对象随意填写,类似测试中的供答题(2)定案型 :问卷内列出若干答案供调查对象选择,类似测试中的选答题 (3)半定案型 即问卷内列出几条供选答案,但调查对象不限于此,也可以填写自己的其它意见 2.问卷调查的工作步序

问卷调查大致将经历下述六个工作步序:(1)计划构想(2)编制问卷(3)撰写说明(4)抽样试用(5)分发问卷(6)追踪了解

3.面谈它用口头形式进行调查,因此也叫访问法,指的是设计者

【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

施工组织设计试题(答案)资料讲解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施工组织设计及概预算》 一、判断正误: 1.在网络图中,工作时间最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都是关键工作。 (对 ) 2.施工准备工作就是开工前的工作。(错)3.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是对一个建筑物的施工场地的平面规划和空间布置。 (对 ) 4.在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时,工期越短越好。(错)5.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各种辅助机械或运输工具的选择,应与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配套。(对) 6.无论施工层数有多少,保证专业工作队连续作业的必要条件是施工段数大于或等于施工过程 (错) 7.工程项目的直接费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少,而间接费则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 (错)

8.在网络计划工期优化过程中,为有效缩短工期,应选择缩短持续时间所增加费用最少的关键工作。 (对 ) 9.当发生进度偏差的工作为非关键工作时,则对总工期无影响。(错)10.横道图是流水施工的表达方式之一,而网络图不是。(错)11.在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大值。 (错)1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核心是正确编制进度计划。(错)13.施工方案对进度计划的编制起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对)14.建筑产品施工的流动性是由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的。(错)15.以关键节点为箭头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相等。(对)16.“工期-资源优化”,就是在工期规定的情况下,使资源的需要量大致均衡。 (对)17.施工起点流向,是指单位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方向。(对)18.技术间歇时间就是考虑合理的工艺等待间歇的时间。(对) 19.专业工作队能连续施工,且施工段没有空闲的施工组织方式才是流水施工组织。(错) 20.施工进度计划是以拟建工程的投产或交付使用为目的的。(对)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技巧一一海南文化古迹 昌江中学林凤龙 所属科目:网络技术应用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搜索有关海南文化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填表,达到即让学生熟悉搜索的技巧又能了解家乡的悠久文化的目的 重点难点:搜索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同学们大部分都喜欢听歌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谁的歌曲?

配套K12教育资料

问同学们得到歌曲的途径有那些? 引入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歌曲 通过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t —- 演示 通过电脑加投影仪向同学们演示上网搜索的基本技巧:提出搜索引擎的概念 百度、google、搜狐等 提出关键字的概念 例如:周杰伦、P3等 提出下载、另存为、复制、粘贴等基本技巧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机,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掌握搜索的基本技巧 布置新任务 教师布置新的任务: 引入: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学们知道我们海南什么全国闻名吗? 提问,得出“汉文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南那些汉文化的古迹? 引入新任务:下面大家就通过搜索来获取有关海南文化古迹的知识并完成桌面上的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要求 每5人1组,合作完成搜索任务并填表。 注意搜索引擎和关键字 语言简明扼要。 完成后进行提交评比,由全班12组评出前3名表扬 学生合作学习 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搜索并完成表格 评比表扬 向全班公示表格,评出前三名进行表扬 激发学生荣誉感 总结 教师总结全课: 搜索引擎 关键字 下载浏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题与答案_1383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P7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P38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P7 4、“最近发展区”是指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P10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P21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P22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P1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P20 9、按照前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P22 (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容, 为教学的重点。P29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P36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筑施工组织试题与详细答案

《建筑施工组织》 一、判断题 1、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决策的核心。(×) 2、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只是为实施拟建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5、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纯技术性文件。(×) 6、施工准备工作的检查方法常采用实际与计划对比法。(×) 7、施工准备工作不仅要在开工前集中进行,而且要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8、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是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之一。(√) 9、资源准备就是指施工物资准备。(×) 10、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全部由施工单位负责完成。(×) 11、施工用水包括生产和生活用水。(×) 12、组织流水施工必须使同一施工过程的专业队组保持连续施工。(×) 13、工艺参数是指流水步距、流水节拍、技术间歇、搭接时间等。(×) 14、网络图中的箭线可以画成直线、折线、斜线、曲线或垂直线。(√) 15、单代号网络图严禁出现箭线交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16、单代号网络图与双代号网络图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17、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总工期,做到工程进度心中有数。 (×)

18、在网络计划中当某项工作使用了全部或部分总时差时,则将引起通过该工作的线路上所有工作总时差重新分配。(√) 19、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必为关键线路。(×) 20、若将网络计划中某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压缩△,则工期相应缩短△。(×) 21、网络计划中非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一定不为零。(×) 22、关键线路上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必为零。(√) 23、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某关键工作的完成时间推迟3天,工程总工期也必推迟3天。(√) 24、两关键节点之间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25、拟定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方法时,要求考虑各工种各施工段的合理搭接。(√) 26、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的依据是施工部署。(×) 27、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一般应先考虑场外交通的引入。(√) 28、在设计施工总平面图时,各种加工厂布置应以方便使用、安全防火、集中布置为原则。(×) 29、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施工机械的需要量是根据建筑面积、施工方案和工程量,并套用机械产量定额求得的。(√) 30、采用网络图表达施工总进度计划,便于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优化、统计资源数量。(×) 31、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是制定施工方案的关键。(×) 32、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必须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 33、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编制后,应先检查工期是否满足要求,然后再进行调整。(×) 34、选择好施工方案后,便可编制资源需要量计划。(×) 35、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首先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 二、单项选择题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20XX年6月) |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网络)课件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2、专题学习网站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4、专业资源库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1)分析教学内容 (2)分解目标层次 (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 (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 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 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 4、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 5、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 "

搜索技巧教案

《搜索技巧》教学设计 孙芳泗水实验中学 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搜索技巧 课时: 1课时 年级: 高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后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前半部分内容——《搜索引擎》的深化,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掌握切实有效的搜索技巧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对几个实例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上网经历和经验,对学习搜索引擎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只能使用简单的搜索方法,对于一些逻辑命令、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方法还不能系统的应用,缺乏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因此,在原有的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网络信息搜索水平,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搜索技巧:如: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等。 ②能够灵活运用搜索技巧搜索各种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和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对比,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利用搜索引擎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②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 教学难点:逻辑命令的使用;灵活运用搜索技巧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策略: 搜索技巧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教材中仅列出了搜索技巧的相关要点,没有具有的实际详例,因此,依据课本中所提到的搜索方法,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理解搜索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适当的拓展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搜索方法,从而使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地认识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并在对比中,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体现“搜索”的思想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提出问题:往有哪些国家举办过世博会?世博会是怎么来的?引出搜索引擎的使用,并进一步引出如何选择关键词。 【教学设想】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提出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节二:探究搜索技巧 (一)关键词的提炼: 1、针对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选择什么的关键词才能搜索到我们要找的内容。 2、根据所回答的几种答案,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不同的关键词所产生的搜索结果。 3、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指导、点拔,并提示学生尝试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4、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并强调选择准确、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对提高信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为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3.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4.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5. 场依存性学习风格: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6. 场独立性学习风格: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8. 抛锚式学习模式:①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②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③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9. 随机进入式学习模式: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②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10. 支架式学习模式:①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②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③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11. 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C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工具书”。D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12.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组织竞争力。 13. 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 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14. 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学习管理系统):是一套用来建立、储存、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15. 绩效技术:它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策略,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16.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配合投影仪、电脑等工具,实现无尘书写,随意书写、远程交流等功能。从结构外形看有正投式、背投式以及书写板等多种形态。从硬件原理上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的测试技术等。17.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人们对信息活动态度以及对信息获取,分析,利用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18. 信息库(Information banks):信息的来源或仓库。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19. 符号簿(Symbol pads):符号簿被用于支持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如记录思路、写下要点、处理方程等等。符号簿可以是卡片、练习本以及计算机编辑器等。20. 建构工具箱(construction kits):用于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某种设想等等。实验室设备是最常用的工具箱。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考试试题与详细答案

一、 判断题 1 、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决策的核心。( x) 2 、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 证。(V) 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V) 4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只是为实施拟建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 方案。(V) 5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纯技术性文件。 (X) 6 、施工准备工作的检查方法常采用实际与计划对比法。( X) 7 、施工准备工作不仅要在开工前集中进行,而且要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V) 8 、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是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之一。( V) 9 、资源准备就是指施工物资准备。( X) 10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全部由施工单位负责完成。( X) 11 、施工用水包括生产和生活用水。( X) 12 、组织流水施工必须使同一施工过程的专业队组保持连续施工。( X) 13 、工艺参数是指流水步距、流水节拍、技术间歇、搭接时间等。( X) 14 、网络图中的箭线可以画成直线、折线、斜线、曲线或垂直线。( V) 15 、单代号网络图严禁出现箭线交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V) 16 、单代号网络图与双代号网络图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V) 17 、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总工期,做到工程进度心中有数。 (X) 18 、在网络计划中当某项工作使用了全部或部分总时差时, 则将引起通过该工作的线路上所有工作总时差重新分配。 (V) 19 、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必为关键线路。( X) 20 、若将网络计划中某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压缩 △,则工期相应缩短 A 。(X) 21 、网络计划中非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一定不为零。( X) 22 、关键线路上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必为零。( V) 23 、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某关键工作的完成时间推迟 3 天,工程总工期 也必推迟3天。(V) 2 4 、两关键节点之间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V) 25 、拟定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方法时,要求考虑各工种各施工段的合 理搭接。(V) 26 、确定各单位工程的、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的依据是施工部署。 (X) 27 、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一般应先考虑场外交通的引入。( V) 28 、在设计施工总平面图时,各种加工厂布置应以方便使用、安全防火、集中布 置为原则。(X) 29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 主要施工机械的需要量是根据建筑面积、 施工方案和工程量 ,并套用机械产量定额求得的。 (V) 30 、采用网络图表达施工总进度计划,便于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优化、统计资 源数量。(X) 31 、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是制定施工方案的关键。( X) 32 、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必须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 V) 33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编制后,应先检查工期是否满足要求,然后 再进行调整。(X) 34 、选择好施工方案后,便可编制资源需要量计划。( X) 35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首先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 V) 二、 单项选择题 1、某一建设项目的决策以该项目的 ( C) 被批准为标准。 A 、设计任务书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报 D 、初步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初中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海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在因特上浏览信息》中的一个知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这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主要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背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真正学会使用关键字查找信息,并学以致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因特网的作用和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但缺少主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部分学生知道百度和谷歌网站,也偶尔进行搜索;但很少学生能使其与搜索引擎联系起来,更不清楚如何运用简单的搜索技巧让自己的搜索速度加快,准确率更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及常用的搜索引擎;

2、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二)、过程与方法: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切入点,以三个任务铺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和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树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难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七、教学教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D.微观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B.加涅 C.梅里尔D.皮亚杰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情境认知理论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施工组织部分试题及答案

施工组织部分试题及答案 1.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经济和组织文件。(Y)A 2.施工准备工作具有阶段性,必须在拟建工程开工之前做完。(×)A 3.建筑工程产品是固定的,所以生产也是固定的。(×)A 1.施工组织的基本方式有三种:等节拍、不等节拍、无节奏流水施工。(×)2.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空间参数主要有施工段、施工过程和施工层三种。(×)3.流水节拍是指一个专业队在一个施工过程工作所需要的延续时间。(×) 4.工艺参数是指流水步距、流水节拍、技术间歇、搭间等。 5.空间参数主要有施工段、施工工艺、和施工层。 7为了缩短工期,流水施工采用增加工作队的方法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段划分得越多越(×) 12. 关键线路是该网络计划中最长的线路,一个网络计划只有一条关键线路。n 13. 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是可直接在网络图上看出各项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Y 26.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关键工作的拖延将导致计划总工期不能实现,这时候对网络计划调整的方法只能是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14.双代号网络图组成要素中,把消耗时间、不消耗资源的工序,称作“虚工序”。16.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一个单位工程项目为编制对象的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文件。10.关键线路上的工作都是关键工作,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都是非关键工作。(×)11.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自由时差,说明此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原计划可不作调整。(√)12.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自由时差,说明此对后续工作有影响,原计划必须全部调整。(×)15.网络计划工期调整的方法,就是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17.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总时差时为零则自由时差必为零。(√)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系统化教学设计》W.迪克 《教学设计》P.L.史密斯

一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搜索引擎》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602 授课环境:机房,联网。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总结搜索经验 教材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节课《文件的下载》进行基础的铺垫。 2、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些学习等等的资料。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和简单的使用。 2、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对搜素引擎更深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容易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来查找需要的资料和软件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查找健康、有益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 图

1、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徐路同学是在“中华民 俗文化”网络协会的会员,他正在写一 篇关于“东巴文化”的研究报告,但是 报告中需要引用一幅关于纳西人宗教信 仰的图片,可是他在网上花了很长时间 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请前后两桌四 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为进行讨论(以下 讨论小组安排同)。 提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用 “百度”搜索等工具进行查找 进行了激 烈的讨论。随 意抽选5个小 组到讲台写出 所在小组的讨 论结果。 吸引学生注 意力,提高学 生学习搜索 引擎的兴趣, 引出课题《搜 索引擎》 2、搜索引擎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室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它 可以划分为两个引擎。 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 派出代表举例 说明有什么样 的搜索引擎 让学 生回想平时 搜索资料的 操作,从而更 深一步了解 搜素引擎。让 学生体会到 协作学习的 意义。 (1)全文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 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继续 观看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现代教学设计考试题及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现代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 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论文撰写要求 1.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 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 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 考文献。 3. 字数:1500-2000 字左右。 二.参考题目 1. 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 语文《XXX》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 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

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小学语文《新型玻璃》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识性说明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虽然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自从教学文娱走进课堂之后,我们就尝试着把这些常识性说明文编写成一些顺口溜、快板词、三句半等小品,让学生表演出来,以达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文娱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变成自己的教学感悟、学习感悟,继而创编成易说、能演的文娱体裁。教学文娱是师生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自己对教学和学习体验的感情升华,它是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外在表现。创作的体裁有:相声、小品、诗歌、三句半、评书、顺口溜、课本剧等。 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讲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学习编写快板, 么样? 10课)学生在 课堂上兴趣盎然,激情飞扬。以下是这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咱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学编快板,怎 生:“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施工组织设计期末试题A卷

上海城市科技学校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施工组织设计》试题A卷 2012年1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填写清楚,不得填出密封线外,同时把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右上角座位号框内。 2、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词语解释正确与否, 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 1.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均是关键工作,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均是非关键工作。() 2.同一流水组织中,流水步距大,则流水工期短。() 3.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施工设施,合理存储建设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规划施 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 4.工地内要设消防栓,消防栓距离建筑物应不小于5米。() 5.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图管理主要是为了能堆放材料。() 6.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应先考虑临时设施及材料、构件堆放位置。() 7.在所有双代号网络图中箭线的长短和时间无关。() 8.工艺参数是指流水步距、流水节拍、技术间歇、搭接等。() 9.在组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时,首先划分施工过程,应将劳动量最小的施工过程合并到 邻施工过程中去,以使各流水节拍相等。()10.当组织层间流水施工时,每一层楼的流水段划分最小数目,必须大于施工过程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工作中,分部工程是()。 A、基坑开挖工程 B、主体结构工程 C、建某撞多层住宅工程 D、电气安装工程 2.自由时差是不影响()的机动时间。 A、紧前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B、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C、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D、总工期 3.全部施工任务由各施工过程同时开工、同时完成的一种施工组织方式是()。 A、依次施工组织方式 B、平行施工组织方式 C、间断流水施工 D、连续流水施工 4.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自施工投标开始到()的全过程项目。 A、竣工结算 B、交工 C、验收 D、保修期结束 5.缩短工期也不能无限制增加施工班组内人数,这是因为受到()的限制。 A、足够工作面 B、劳动力 C、生产资源 6.关键工作的总时差在网络计划中数值为()。 A、最小 B、最大 C、零 D、不一定 7.网络优化可根据目标分为()、工期优化、费用优化。 A、质量优化 B、安全优化 C、资源优化 D、管理优化 8.某分部工程划分为4个施工过程,分3段进行流水施工,流水节拍均为2天,其中第二 个施工过程完成后要根据工艺要求有技术间隙2天,为缩短工期,最后两个施工过程可搭接1天施工,此分部工程工期为()天。 A、12 B、13 C、14 D、15 9.图纸会审一般由()主持。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E、政府主管 10.相邻的两个施工过程(专业队)投入第一施工段时间间隔,叫做()。 A、流水节拍 B、流水组工期 C、流水步距 D、技术间隙 11.“三通一平”是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 A、技术准备 B、物资准备 C、施工现场准备 D、人员准备 12.下面几个施工项目中()工程适合安排在冬季施工。 A、外装修 B、屋面防水 C、吊装 D、土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