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学案(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学案(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学案(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学案(修辞手法)

年月班级姓名第组

高三语文导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第一课时)设计人: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2、能够分析修辞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标清序号,分条作答,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知识链接】

1、修辞格:又叫做修辞方式或修辞手法。它是修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表情达意时很少平铺直叙,总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委婉地表达出来。所以,鉴赏古诗文,如果抓住其中的修辞手法深入研究,就可以事半功倍。

2、常考修辞梳理

修辞方法定义、特征举例说明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

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

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

另一事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不期

而至的塞外飞雪比喻为春风催开的梨花,新奇生

动。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其作用是

色彩更加鲜明,表意更加丰

富,描写形象更加生动。

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与月亮嬉戏,

拟人手法的运用产生一种清新活泼的艺术效果。

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

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

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

作用在于:揭示本质,给人

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

染力;展开联想,创造气氛。

如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

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为了形容楼高,

诗人在短短的四句诗里两处用了夸张的方法。先

说站在楼下可以摘下星辰,又说在楼上高声说话

会惊动天上的仙人。这样的叙述,使我们对“危

楼”的高度,有了极其强烈的印象。

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所

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这种

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

的人或事物。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用“绿”代叶,用“红”代花。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

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其作用是句式整齐,有

节奏感和音乐美;表意凝

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这是律诗中的对偶,词性平仄相

对,句法相当,非常工整。

练,抒情酣畅。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

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

式。

《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

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运用排比的手法突出木

兰从战场凯旋回到家时的喜悦。

对比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并列在

一起,让他们互相对照,从

而突出所要说明的问题。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与富家贵

族的强烈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表达

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

法说出。作用:启发思考,

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

回味。

如:元曲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

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用疑问的

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

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

情。

如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语气冷峻,强调

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

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

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

种修辞方式。双关一般可分

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

种。

1谐音双关: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

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2、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

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

后语中经常出现。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

不出”。

叠字叠字又称重言,是将两个

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连

接在一起,用以摹写人或物

的某种情态、形态、声音、

颜色等的修辞方式。作用主

要有三种:增强形象美;语

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

韵律协调,增强音乐美;增

强意境美。

1《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用“嘈嘈”摹拟大弦的粗重声,用“切切”摹拟

小弦的轻细声。点缀几个叠字,就使声音变得具

体真切。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

阴夏木啭黄鹂”。“漠漠”形容水田一片,视野苍茫;

“阴阴”描写夏木茂密,意境幽深。两种景象,互

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

画意盎然。

【学法指导】

1、典型问法:

1. 这首诗(或某一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一联、一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典型答法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步骤二: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阐运用)

步骤三: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析效果)

3、典型答题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颁)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是如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把雨后的池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它能清楚地倒映出池边的房檐和楹柱;

③生动形象第表现了雨后水面的平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检测题】

一、判断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纪昀(jǐ yún)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

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

2、李白《秋浦歌》)中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周瑜的风流儒雅,指挥若定,轻轻松松就把曹军打得惨败,表现了周瑜卓越的军事才能。

4、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特征。

5、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有钱、有权、有势的人的奢靡生活以而老百姓们所面对的严酷的生活环境和无助。

6、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名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晚年飘泊、孤寂的生活状态。

二、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自古妒娥眉,胡沙埋皓齿。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总结:

三、简析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四、简析第三联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年月班级姓名第组

高三语文导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第二课时)设计人: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2、能够分析修辞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标清序号,分条作答,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这首词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小重山〃端午(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二、试分析颔联使用的修辞手法。

岁暮①(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三、这首诗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四、试分析颈联使用的修辞手法。

忆昔(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桃花园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年月班级姓名第组

高三语文导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第三课时)设计人: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2、能够分析修辞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标清序号,分条作答,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词的上片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请作简要分析。

踏莎行(张孝祥)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注】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被贬至广西桂林,次年遭贬落职而放归。他北归之后,其友刘子思被贬。

二、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三、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句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四、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试作具体分析。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山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第一课时答案

一、1、比喻、拟人 2、比喻、夸张 3、借代、夸张4、对偶、叠字 5、借代、对比 6、比喻、设问

二、1、借喻 2、借代 3、借代 4、借喻

三、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③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

③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第二课时答案

一、①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②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③表达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二、①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②句中的“烟尘” “鼓角;代边境战争;

③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三、①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②一二句用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写出了诗人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焦虑万分的心境和投笔从戎收拾破碎山河的激昂之情、奋然之气。

③三四句继续用反问,从反面有力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同时亦使诗人怀才不遇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牢骚的意味更加浓郁。

四、①使用了双关(谐音)的修辞手法;

②句中的的“无忌”既指魏国公子信陵君,又,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

“莫愁”既指善歌的少女“莫愁”,又取“莫要愁”之意。

③具有反讽意味,谴斥了王孙公子的肆无忌惮,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第三课时答案

一、①使用了叠字的修辞手法;

②“漠漠”二字叠用,更显雾气厚重,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萧萧’二字叠用,更有萧条凄凉的韵味;

③叠字的使用,使诗歌更具音律美, 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更能表达作者孤苦失落的感情。

二.、①比喻,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

②对偶,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说新月“学”扇。

三、①对偶,“秋月”句对“春花”句,“床边,放一车”句对“窗前,钞几联”句;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四、①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

②拟人。“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赋予山灵人的情感,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

③双关。“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

④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语文组戎承谦 教学目标: 1、理解修辞含义; 2、熟悉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3、理解赏析诗歌修辞手法,并且准确组织语言回答诗歌修辞手法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之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准确组织语言回答诗歌修辞手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含义: 修辞,也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二、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设问; 7、反问; 8、双关; 9、互文;10、反复 三、修辞手法的效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相互解释 10、反复:强调突出 四、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7.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 秦时明月汉时关 10.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五、(一)课堂示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③、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 喜爱之情。 (二)课堂示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中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简要分析。 答:①、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②、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③、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三)小结古诗词“修辞”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修辞名称) 2、结合诗句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步骤二:修辞诗句)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抒发情感及效果) (四)课堂示例 次潘别驾韵 汪莘shēn (南宋)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注: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1.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答案: ① .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 ② . “殷勤织”运用拟人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把绞缠无绪的柳丝比喻成“黄金缕”,将“柳色新”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对比,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的易衰老、凋残对比。 ③ .突出诗人友人离去后的千愁万恨之情和悲凉、寂寞之感。 六(一)课堂练习

古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doc

古诗词鉴赏中以“修辞手法”角度设题,其答题步骤,如下: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并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解答 3.最后点出运用该种修辞手法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某句或第某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注:用答题术语回答)写出了……..(对诗句的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往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 练习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明。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高考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解题思维 (1)首先找准修辞手法。“山月皎如烛”中有一“如”字,比喻手法明显。“冷晕侵残烛”中,较有特色的字是“晕”和“侵”,“晕”是月色的一部分,此处指月亮,当为借代(或:“晕”为烛光形成的光晕)。“侵”,意为入侵、侵占,有较强的比拟色彩。 (2)其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山月皎如烛”,以烛喻月。“冷晕侵残烛”,以“冷晕”代“冷月”。 (3)最后,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以烛喻月,突出了月光的温暖明亮,给人温暖,照人无眠。“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或:以冷晕的入侵暗示作者内心的凄凉。)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2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2分)(或:比拟,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雨”“深竹”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解题思维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33届语文导学诱思案编者:吕红云校审:樊学英编写时间:2月27日序号:50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 二、明确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 3、某一句或某一联妙在何处 》 三、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课堂学习案 一、检查预习案第三题,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依据示例,总结归纳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安徽卷) 岁暮① 】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从修辞角度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 答:步骤一:借代,用典。 步骤二: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步骤三:借代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总结归纳:诗歌鉴赏修辞手法题型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三、真题演练: |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2009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3分) :

高考语文古诗表达技巧例析(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 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叠字 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最新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 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第三,篇章结构。“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评分标准是什么。2. 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①揭示修辞手法。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三、沙场练兵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200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考点分析】 修辞手法的考测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在习题里往往是这样呈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在哪里等等)。我们先看最近三年高考题的例子: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重庆卷)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题的后一问涉及对修辞手法的指认,比较容易。——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然后结合原诗分析表达效果。——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修辞格,然后对修辞的运用进行简单解说。——对偶。“芳草”对“春山”,

诗歌鉴赏修辞课程教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导学案“五字”教学法 设问: 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 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 一、导入 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纲要求八种)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界限不明) .............. (三)详解: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 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 引人联想,生动活泼。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 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 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初步感知修辞妙用)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板块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一边是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云朵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表现了对见死不救的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sh)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绝句》) · 3﹒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4﹒夸张。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比拟。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槛菊愁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练习-附答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讳饰(婉曲)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5、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夸张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 教案完美版资料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教案完美版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教案 高二语文组郭欣 教学目标: 1、熟记古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3、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4、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赏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说明:(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题型:表达技巧型、形象意境型、炼字炼词型语言特色型、思想内容型。 修辞手法赏析属于表达技巧的题型。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双关: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例1: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晴”既指“晴天”的“晴”,也指“有情”的“情”。 互文: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二)修辞手法的效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 3、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情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8、反复:舒缓和谐、强调突出 9、借代: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10、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三、高考连接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012浙江)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问: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分析: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2012江西)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问:(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分析: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又如: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指精良的武器。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分析:借代‘“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音乐,均属借代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辞手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叶红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物:????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康节《山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 ?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 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 体。再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她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与“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与花,写叶的茂盛与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绝句》) 3 ?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与语意双关。双关 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就是无晴却有晴。”“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杨柳"表面上指的就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就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4 ?夸张。夸张就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与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再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比拟。就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