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套.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套.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套.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套.doc

第一章声现象

审核人:石军清授课日期:

课题《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活动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填写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有关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音色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人怎样听到声音

骨传导

双耳效应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划分噪声的单位________

减弱噪声的途径_________ 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可以获得________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题1.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

2.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

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

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题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

(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

是 ( )

A.(1)(2) B.(2)(4) C.(1)(3) D.(3)(4)

2.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

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如图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09·黑龙江鸡西)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回答此问题的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2009·湖北仙桃市)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图1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例题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2.(2009·甘肃天水)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目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3.(2009·福建惠安)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声耳罩

B.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2)列举超声波的其它用途(至少两个);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我还有这些疑惑:

抽气

达标检测

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4. 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5. 小红拎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小红,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红奇怪地问小刚:“你怎么知道水快满了?”小刚说:“凭经验听出来的。”请你用物理知识向小红解释其中的道理。

作业设置

1.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 km /s 。

2.白光经三棱镜分解后,形成: 七色按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这说明 不是单色光。

3.色光的三基色是:红、 、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品红、 、蓝。

4.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 色由它 决定。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生活中应 用该性质来

6.光在传播途径中斜射到不同或不均匀介质表面会发 生 射和 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于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定律。 3.平面镜成像:成的是 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成像特点简记为: 成 大的、 立的、 对称的、 像。

4.平面镜应用: 、穿衣镜、自行车尾灯等。 5.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 ,应用:汽车 后视镜、街头转角处的反光镜等。

6.凹面镜:能使平行光线 ,应用:太阳 灶、牙医的头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等。 7.反射光路 。

第二章 光现象

审核人:石军清 授课日期: 课题

《光现象》单元复习

课型

复习课

学习

目标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 。

3.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作图。

4. 能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5.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解释相关现象。 学具 环节 复 习 过 程

教师 活动 知 识 梳 理 、 基 础 巩 固

光的反射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1.光源和光速

例1.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10 8 km,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例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

①太阳②月亮③燃烧着的蜡烛④镜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

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

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

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

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树在水中的倒影

考点3.光的反射

例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A.40°40°

B.40°50°

C.50°40°

D.50°50°

例5. 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A. 75°

B.60°

C. 15°

D. 45°。

例6. 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A.45°。

B. 90°。

C. 60°。

D.30°。

考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例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填“亮”或“暗”)

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折射光和分居于两侧,从空

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从其

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2.不经光学仪器的自然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一般为虚

像。如:岸上观鱼、池水“变”、水中的筷子

“弯折”、海市蜃楼等,人所见都是虚像。

3. 折射时光路是的。

4. 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仪器都是应用光的

原理磨制成的。

例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C.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

考点5.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9.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他的像距他。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例10.一人站在平静的湖岸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所看到的()

A.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B.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C.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

D.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例11. 如果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A.0.5m/s

B.5m/s

C.10m/s

D.0

考点6. 反射光路图作图或应用

例12.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工作的,它的镜片是。

例13.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界面的方是空气,方是玻璃。

例14.如图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完成此光路图

考点7. 光的折射现象

例15.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例16.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射向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的缘故。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的疑惑还有:

达标检测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 ,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__度,反射光线的方向是。

2.某人的身高是1.58米,站在穿衣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米,像高_______米;当他向镜面前进0.5米,人与像间距离是________米,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化情况)。

3.某同学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去测量一烟囱的高,他测出直立米尺的影子长为0.2米,同时测出烟囱在地面的影子长为12米,则此烟囱的高为_________米。

4. 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 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6. 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

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

B.是圆形的

C.它是太阳的像

D.是长方形的

7. 某发光点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8所

示,请完成光路并确定S的位置。

8.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尾灯的反射面示意图,夜间行驶时,后方汽车的

灯光照射到尾灯上,尾灯变得十分明亮,便于司机看见,请画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作业设置

第三章透镜及应用

审核人:石军清授课日期:

课题《透镜及应用》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

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重点光路图——会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活动

知识梳理、基础

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

u>2f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f<u<2f

u<f

照相机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1、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

有作用

2、凸透镜的几个要素:主光轴、光心O、 F、

f、(物距u ,

像距v 。)

3、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

有作用。

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过焦点

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的像。

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或后),矫

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透镜。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或后),矫

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透镜。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

1. 完成下列光路图。

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

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

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5.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F

F

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考点四:眼睛和眼镜

9.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0.如图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的疑惑还有:

达标检测1.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2.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

3.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

则得火”。“削冰命圆”就是把冰制成____________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____位置。例如______________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仪器

4.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4所示,他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

的地方,逐渐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他发现:物距增大时,像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透

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像(选填“实”

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第四章物态变化

编写者:石军清授课日期:

课题《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

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

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物态变化现象。

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活动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二)夯实基础

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熔化

⑵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凝固

⑶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汽化

⑷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液化

⑸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升华

⑹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凝华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方法一:如何辨别物态变化的现象?

例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C.秋天,雨后的路面被风吹干了

D.冬天,空中大雪纷飞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例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将会()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类比练习]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不会熔化

D.无法判断

[方法归纳] 辨别物态变化现象,我的方法是:

方法二:如何识别物态变化的图像?

例3.在图中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方法归纳](1)区分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方法是: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图像的方法是:

[拓展延伸]如图是某种物质加热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

(2)它的熔化过程用了

______ min。

(3)用字母表示______段

图像反映该物质是固态和液

态共存,且温度______ (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

方法三:如何设计或改进物理实验?

例4.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如果想要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缩短实验的时间,

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例5.一杯很烫的开水,要使这杯水冷却的快一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办法?请至少说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达标检测

1.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4. 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5.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

作业设置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审核人:石军清授课日期:

课题《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课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工作的原理。

2.知道电路的组成,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识别复杂的串、并联电路,设

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

3.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会

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重点画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区分;电路中的电流关系。难点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

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

活动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回顾基础知识,填空:

1.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中存在种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

4.验电器的原理是:

5.电荷的形成电流;我们把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6.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7.电流的单位有,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是,它用符号。

8.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是:

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柱流入,流出,否则

指针。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原因电

流表相当于。

9.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是指

断路是指

短路是指

10.电路图:图叫做电路图。

11.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

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

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

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

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1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

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

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

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

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

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它

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3.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是;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是。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1. 一个物体不带电, 是因为它()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没有多余的电子也不缺少电子

D.是绝缘体

2. 硬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橡胶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B.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

D.毛皮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3.将A、B、C、D四个带电的通草球悬挂起来,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D带正电,试判断其余三个带电通草球所带的电荷。

考点二:导体和绝缘体 4.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 是按钮,D 是外壳, A .B 各有接红柱与电 路相连,其中( ) A. A .B .C 是导体,D 是绝缘体 B. A .B .D 是导体,C 是绝缘体 C. A .B 是导体,C .D 是绝缘体 D. C .D 是导体,A .B 是绝缘体 5.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六种物质;铜条、玻璃丝、

铅笔芯、水银、塑料棒、陶瓷片。请你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电路

6.按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闭合开关后,发现L 3不亮, L 1,L 2都能发光,则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 .L 3灯座短路

B .导线4断路

C .导线5断路

D .L 1的灯丝断路

7.图A 是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与这个实验电路对应的电路图是图B 中的( )

S

1 2 3 4 5 6

L 1

L 2 L 3

8.下图所示的实物连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1、L2是串联

B. L1、L3是串联

C. L1、L2、L3是串联

D. L1、L2、L3是并联

考点四:电流

9.一位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时候,本应使用“-”和“3”两接线柱,但误将“-”和“0.6”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并使电流从“0.6”

接线柱流入,他这样做的结果是()

A. 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小了

B. 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大了,电流表可能被损坏

C. 指针反偏,电流表可能被损坏

D. 指针不动

10.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

c

b

a,

,三处的电流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c

b

a,

,三处的电流大小有

什么关系,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A. 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

c

b

a,

,三处的电流

B. 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

c

b

a,

,三处的电流

C. 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

c

b

a,

,三处的电流

D. 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

c

b

a,

,三处的电流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本节课我的疑惑还有: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28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当肾动脉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仍保持基本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 .神经—体液调节 B .局部性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 .神经调节 2.兴奋在可兴奋细胞上产生与传导的标志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 .阈电位 3.神经细胞兴奋时 Na +大量内流,其转运方式为() A .单纯扩散 B .载体转运式易化扩散 C.通道转运式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 4.铁和蛋白质缺乏将引起()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5.通常情况下,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 . Na+浓度 B . K +浓度 C. C l--浓度 D .渗透压 6.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血沉加速的是() .. A .血浆白蛋白浓度升高 B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C.活动性肺结核 D .风湿热 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可使() A .股动脉血压升高 B .心率减慢 C.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D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9.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A .每分输出量 B .回心血量 C.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最新1月全国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家比较认同的,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B.教育管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C.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职能及其发展规律 2.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主张及思想是( ) A.质量管理 B.目标管理 C.过程管理 D.系统管理 3.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机构)是( ) A.乡(镇)教育委员会或教育组(股) B.县教育局 C.学校教导处 D.村教育小组 4.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是( ) A.高等教育 B.基础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成人教育 5.对于教育法未规定应予处罚的行为,教育行政机关不能进行处罚,这体现了教育行政处罚的( ) A.处罚法定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责任追求依事而定原则 6.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达到( ) A.2% B.3% C.4% D.5% 7.根据评价的目的与评价进行的时间不同,教育评价的类型可以分为( )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1

C.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8.教育督导既要“督政”,又要“督学”,这体现了教育督导( ) A.内容的综合性 B.手段的多样性 C.作用的客观性 D.对象的广泛性 9.校长要全面负责学校工作,要对全体师生员工负责,努力办好学校。这体现了校长的 ( ) A.学校的法人代表地位 B.学校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 C.学校管理的决策地位 D.学校工作的指挥地位 10.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校长任用制度,主要是( ) A.选举制 B.招聘制 C.委任制 D.考任制 11.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取得各类初、高级中学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需要具备的最低学历是( ) A.中专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硕士研究生 12.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向学校分配教师的制度称为 ( ) A.聘用制 B.派用制 C.代用制 D.招聘制 13.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 ) A.教导处人员 B.校长 C.班级干部 D.班主任 14.在学校中,发挥学科教学工作组织管理作用的基层组织是( ) A.教研组 B.教导处 C.教科室 D.年级组 15.工作要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防止形式主义,这符合德育管理的( ) A.科学性原则 B.实效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6.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品性,即独特性和( ) 2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小测试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班级:姓名: 一、A型题(题干下方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 出,并将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栏中。每题1分,共50分) 1.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最重要的调节过程是:( ) A.Neuroregulation B. humoral regulation C.autoregulation D.positive feedback E.negative feedback 2. N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载体转运 3. 锋电位发生的时间,大致与下列哪项接近() A.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B.超常期和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 D.相对不应期 E.超常期 4. 骨骼肌兴奋时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Ca2+主要来源于() A.横管系统 B.终池 C.细胞内 D. 细胞内 E.粗肌丝 5.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 ) A. 乙酰胆碱(Ach)释放增加 B. 乙酰胆碱(Ach)释放减少 C.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 D.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E.终板膜上受体结构发生变化 6.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缺乏()所致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 维生素B1和叶酸 C. 维生素B6和叶酸 D.Fe2+和叶酸 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振幅较大 C.有平台期 D.复极时程较短 E.依赖Ca2+ 8. 可使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是( ) A、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B、血浆胆固醇减少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E、卵磷脂增多 9. 在神经纤维resting potential的形成过程中,K+外流的阻力来自() A、膜内外Na+的浓度差 B、膜内外K+的浓度差 C、膜内外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力 D、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高 E、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低 10.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 E、action potential 1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通常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蛋白质 C.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二)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二) https://www.doczj.com/doc/91774054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B.身高 C.体表面积 D.环境温度 E.心率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记以kJ/(m2)。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B.老年人体温略低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D.运动时体温升高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3.★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2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减弱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5.★关于神经对胃肠活动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 A.消化道全长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肾上腺素 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E.以上都对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效应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α受体或β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胃肠运动,减慢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消化腺分泌减少;还可抑制胆囊的运动,奥迪括约肌收缩,减少胆汁排放。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3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初中《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 )1.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B.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 ( )2.下列有关教育管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B.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 C.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D.教育管理学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 ( )3.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B.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C.教育管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 )4.科学管理理论追求的核心价值是() A.目标 B.团结 C.质量 D.效率 ( )5.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是() A.教与学的矛盾 B.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C.学生与教师的矛盾 D.教师与领导的矛盾 ( )6.“教育管理目标通过目标体系把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具体化,而管理者依据目标检查和监督每个人员的工作进程和质量。”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管理目标的() A.导向作用 B.聚合作用 C.激励作用 D.控制作用 ( )7.下面选项中按照教育管理活动内容划分的是() A.综合目标和专项目标 B.整体目标和部门目标 C.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 D.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 )8.教育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为() A.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确定目标 B.分析讨论、确定目标、论证目标 C.调查研究、确定目标、论证目标 D.分析讨论、论证目标、确定目标 ( )9.目标管理是由下列哪位管理学家提出来的() A.彼得·德鲁克 B.法约尔 C.泰罗 D.明茨伯格 ( )10.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以()为中心 A.绩效评估 B.目标结合 C.战略规划 D.质量第一 ( )11..在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中,提出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说”的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厄威克 C.古利克 D.孔茨 ( )12.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是指()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预算 B.计划、组织、协调、人事、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 ( )13.教育质量管理的最终核心目标是() A.学生质量 B.教师质量 C.管理者质量 D.工作质量 ( )14.(人的质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提高的,不要)企图通过短期突击来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办不到的,这主要是因为教育管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具有() A.复杂性 B.综合性 C.艰巨性 D.长期性 ( )15.依靠许多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与智慧来揭示质量指标的质量标准表示方法,称为 ( ) A.数量表示法 B.零基预算法 C.程度表示法 D.专家判定法 ( )16.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提出者是() A.菲根鲍姆 B.法约尔 C.巴纳德 D.西蒙 ( )17.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在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中属于() A.哲学方法论 B.一般科学方法论 C.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D.研究的基本原理 ( )18.18.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试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行动研究法 ( )19.教育管理研究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考察其特殊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 A.质量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动态发展的观点 D.矛盾统一的观点 ( )20.在教育管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中,结合实际工作主动采取变革措施研究工作改进规律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次,其中宏观管理指_________,微观管理指_________。 22.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包括主体与客体、共性和个性、质量与数量、有效与无效、_________、权威与服从。 23.教育管理目标按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_________、检查、总结等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四个环节。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强弱 B.腺体分泌多少 C.刺激阈大小 D.动作电位幅度 E.阈电位水平 2.机体内环境是指 3.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E.淋巴液 4.3.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到-110mV称为 5. A.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去极化 E.除极 4.有关肝素抗凝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5. A.去除血Ca2+ B.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C.抑制凝血酶 D.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TFPI E.抑制血小板聚集 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6.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心室作功 D.外周阻力 E.心输出量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是 A.反射 B.神经分泌 C.反馈 D.负反馈 E.正反馈 7.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在心动周期中相当于 8. A.心房收缩期 B.心室等容收缩期 C.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 E.心室等容舒张期 8.动脉瓣关闭标志 A.心房收缩期开始 B.心房舒张期开始 C.心室收缩期开始 D.心室舒张期开始 E.心舒期末 9.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 A.快速充盈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缓慢充盈期末 D.房缩期 E.等容舒张期 10.血浆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血浆胶渗压 B.凝血因子 C.15%葡萄糖浓度 D.白蛋白浓度 E.血浆晶渗压 1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分界限是 A.因子X激活前 B.因子X激活后 C.凝血酶形成后 D.纤维蛋白形成前 E.血管内外 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复极化快 C.复极化2期缓慢 D.有锋电位 E.有不应期 13.左心衰竭时可致 A.动脉血压高 B.肺水肿和肺淤血 C.显著肝脾肿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共13页文档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 来源:黄志伟▇DHerve~的日志 ★★★关于Na+泵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将细胞内Na+转运出去、将细胞外K+转运入细胞 B.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建立势能储备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钠泵的生理意义为:(1)维持膜内外Na+(细胞外的Na+是细胞内Na+的12-13倍)、K+(细胞内的K+约比细胞外K+高30倍)的不均匀分布。(2)建立势能贮备。 2.★★★组织兴奋性高则 A.阈电位高 B.阈值低 C.反应性降低 D.刺激性增加 E.动作电位的幅值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阈)。阈值反映兴奋性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 3.★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固定不变 B.动态平衡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不断改变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称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4.★下列属于主动转运是 A.人体内O2、CO2 进出细胞膜 B.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C.葡萄糖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D.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 E.肌浆网终末池的Ca2+流入胞浆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脂溶性物质(O2 、CO2)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为单纯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内通过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完成。各种带电离子如K+、Na+、Ca2+、Cl-等依靠通道蛋白进行易化扩散。 5.★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特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全或无” B.呈不衰减性传导

初中物理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 有幸听了XX老师的X年级X册《XXXX》的新授课。从中我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中优秀的方法,同时也让我反省自己在教学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下面我就从从“兴趣、生态、思维、情感”四个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素质评价 XX老师的基本功扎实、所授知识准确且延展性强,其教育教学能力比较强。其次,教师形体语言、口头表达得当。尤其是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课堂上,XX教师具备较强的现场调控力和应变力,富有激情,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 XX整体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师行为评价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老师始终以引导为主,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加深,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验中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中,XX老师设计了很多问题,希望大家思考后回答,在答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回答得虽然不是很正确,但黎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肯定,这样最大可能的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些较难的问题,XX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教学设计的评价 根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学设计理念必须“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课堂必须遵循让师生双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的原则,教学设计上完整、结构上紧凑、在逻辑上严密,从而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评价 1.导入新课,让物理生活化。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们明白即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C ) A.效率 B.组织措施 C.目标 D.信息控制 2.教育质量管理的内容有(C ) 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B.组织、协调、控制、激励 C.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局管理 D.准备工作、确定方案、研究重点、分析评估 3.行动研究法重在( D) A.进行教改实验 B.进行纯理论建构 C.总结经验D.解决实际问题 4.属于教育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是(D ) A.校长 B.教育局财会人员 C.教研室主任 D.教科所所长 5.依据人口增长趋势、年龄的分布及长期的国家教育政策,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入学需求作综合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育发展战略的方法是(A ) A.社会需求法 B.人才需求预测法 C.教育投资效益分析法 D.国际比较法 6.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责令其停止招生,这种教育行政处罚行为属于( B) A.申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救济罚 7.工资属于教育经费中的( A) A.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福利费 D.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8.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A ) A.创造适 1/ 18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最新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二)

1.★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1 A.体重 2 B.身高 3 C.体表面积 4 D.环境温度 5 E.心率 6 本题正确答案:C 7 题解: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8 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9 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10 量为单位,记以kJ/(m2)。 11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12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13 B.老年人体温略低 14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15 D.运动时体温升高 16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17 本题正确答案:A 18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19 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20 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21 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22 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23 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24 3.★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由于 25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26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27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28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29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 3-可中和胃酸 30 本题正确答案:B 31 题解: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32 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33 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34 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35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36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37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38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4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荅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奋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诮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的内容具有 A.教育性 B.主体性 C.复杂性 D.互动性 2、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者和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卡斯特 C.德鲁克 D.梅奥 3、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的是 A.马斯洛 B.法约尔

C.赫兹伯格 D.韦伯 4、将组织分为疏远型组织、精打细算型组织、道德涵养型组织的依椐是 A.组织对其成员控制的方式 B.组织的规范化程度 C.个体参与组织活动的程度 D.组织的结构与层级 5、学校管理者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根据教育规律适时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创造性地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这是学校管理的 A.效益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前瞻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6、教师在自然情境下,用自己的感官和相关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7、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校情分析和设计的,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学校全面改革发展和持续改进的行动计划,称为 A.学校目标 B.学校前景 C.学校架构 D.学校规划 8、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以书写文字的方式交流或传递信息从而达到共识的沟通方式属于 A.言语沟通 B.身体沟通 C.非言语沟通 D.情感沟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