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人信仰的状况

关于中国人信仰的状况

关于中国人信仰的状况
关于中国人信仰的状况

关于信仰的问题

以“智慧生物”自命的人类,生来便陷入了智慧与愚昧矛盾冲突的困扰中。诚如庄子所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无限的未知领域,如同宇宙空间那浩渺深邃、隐藏着无穷奥秘的黑暗,紧紧包围着人,人每走一步,都必须燃起自心智慧的火炬,去开辟道路。

所有宇宙之谜中,最难解、最恼人,而对个人和社会又甚为急迫的,是关于自身的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这些问题中,从生死之谜,尤其是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对它的解答,是人们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基石。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宇宙之谜被一个个揭开,基督教等的上帝创世说被推翻,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生理学等新知识的普及,使不少人自信人自身之谜已被揭破。宗教贬值,信仰转移于科学与金钱、确认人死永灭、无来生后世、无天堂地狱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紧跟在科技飞速发展、财富急剧增长后面的人欲横流、道德退化、环境污染。

其实,只要冷静考察自然科学对人自身认识的程度,便无理由妄称人自身之谜已全被揭破,无理由对人死后续存与否的问题作出决断的答案。人死永灭,仍然只是尚不究竟的科学知识所作的哲学推论,确认其为真理,仍与宗教徒确认灵魂不死为真理一样,具有信仰主义的性质,无充足理由奉为科学结论。近现代的科学巨人,几乎无不承认科学对人自身认识浮浅,对灵魂、意识、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持

审慎态度。恩格斯在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研究成果后说,生命最初怎样从无机物中产生的问题尚未解决,至于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那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化学构成部分,再不留下什么东西;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有机体都活得更久。”

曾经,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问题:“生命何以会来到这个世界,又为什么会无一幸免地死去?在这天地之间,人啊应该依靠什么才是真实的?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死之后身心俱灭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纵欲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岂不是合情合理的人生态度?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吗?如果神识继续存在,又何以为证?肉体和精神,心与物到底存在怎样一种关系?林林总总的学说似乎都言之凿凿,我该怎样取舍……”我的头脑里在进行着斗争,躺在床上,我的思想也不曾歇息。面对苍穹,我的内心弥漫着雾霭一般的荒诞和悲凉:在毫无生气的宇宙间居然有个地球却生气勃勃,地球上的人啊,居然是经由漫长的岁月从一堆无机物中进化演变而来,由物质元素变而成为有机物,由单细胞变而成为复杂生物体,由猿猴变而成为人类……我来到这个世界竟然是那样偶然:要是当年母亲没有向父亲回眸一笑,要是当年父亲移情别恋,要是当年父母偷欢的时候遇偶然性的打搅搅乱了父母的性趣……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了!

家长老师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我们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父母行为的产物,那么我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个父母偷欢的后果——负责?自父母生下我后便是无止境的

学习,由幼儿园而小学,由小学而中学,由初中而高中,由高中而大学,而研究生,而博士……然后是工作挣钱,追名逐利,成家立业,娶妻生儿,然后积劳成疾,衰老死去,平生万般辛酸荣辱终究是荒冢一堆草没了. 不断地学习工作忙碌,这一切的一切到底为了什么?天地之间,红尘道中,若干年前未曾有我,若干年之后也必将无我,我的存在就像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岂不是天地之间最为荒唐的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信念,认为科学的发展将越来越能证明人类的理性具有无穷的认识能力,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只要有足够先进的观测仪器,人类总有一天会揭开宇宙的全部奥秘。现在我更愿意相信:人类理性认识世界实相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这种局限是一种宿命,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得以突破。这种认识源自我所看过的一些大科学家传记和介绍现代前沿物理学成果的专著。这些书籍强烈地传递给我这样一个信息:自然是无限的,人类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对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宗教所宣扬的教义不一定是善意的谎言。

正如《中国哲学发展史》所说:“人死后,是否还有某种‘生活’?如果没有,那么人生前的善恶还有多少意义?如果有,那么人生前的行为对死后有什么影响?这一切,都要落实到人生前应如何行动,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一生?

科学和佛道的本意都是为了揭示世界的真实面貌,但所选择的路子不一样。科学所走的路子是从现象着手,希望通过对现象的透彻研究达到对本体的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也。然而这种方

法似乎过于繁琐而笨拙,因为现象生住成坏,刹那刹那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实难把握,科学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势必分工越来越细致,分工日趋细致,要想在整体上综合起来难度也就越大,走到最后就可能迷失在现象界,忘却了科学求真的初衷。现在的很多专家博士对自己领域的研究非常专业,但对另一领域的所知很可能是空白,“隔行如隔山”的话很形象地描绘了现代科学分工日趋细致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东方的智慧在于坚信“天人合一,物我无别”,一开始就摒弃分别心,不走主客体对立的路子,而是独辟蹊径,倾一生之精力在本体上做文章,在心上下功夫,驾简驭繁,通过修行达到对宇宙体性的直接证悟,所谓“识心达本,见性成佛”是也。

佛道经典逐步让我知道其中的所以然,明白了世上一切并非无缘无故, 同时更明白了人生尚有大境界、大追求. 做到仁义礼智信只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而已,学问既有世间的学问,更有出世间的学问。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苦乐祸福既不偶然,也非神降,全是自作自受,别人丝毫帮不得,也丝毫替不得。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十方世界多如恒河沙数,不可蠡测,不可思议。整个宇宙生机盎然,有四圣六凡无量众生,人在宇宙中并不孤独,也不特别尊贵。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心垢染,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明了因果以求出离生死苦海,证得涅槃妙境,从而获得身心的自在解脱。其中的道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所谓“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意念下功夫。若要纸上谈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是也。至此我才真切地感悟到庄子“我生有涯而知亦无涯”的喟叹,也似乎明白了孔子“君子求

学为己,小人求学为人”的道理。学习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炫耀示众的,实是为了弄明白做人的道理。陶行知老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真是哲人睿语啊!

个人信仰是一种很奇怪的领导思想,它可以指导人们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好的信仰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但反之不好的信仰也会害了一个人。个人信仰问题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信仰是人类心灵的需要,不要让信仰抛弃我们.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正的信仰发自人的内心,不可能是强制性的.强制性与欺骗性为伍,是邪教的本质.正信,正念必定源于自然之道,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心的呼唤,是心灵的归属,是身心的统一,是生命的切身体验与终极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安详而不需要精神的枷锁,需要的是智慧的思维,而不是思想的迂腐.

而我们社会主流负有教育引导民众迈向正道的重大责任,正如我们的教育应该先注重人文教育一样.显然,我们的社会主流与我们当前的教育一样是失败的。

影响个人信仰的主要是个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自己抉择是非邪正。然后是家庭婚姻影响,文化历史影响,心理影响,社交影响,谋生影响等。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对理想和信仰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一定会找到相应的信仰或是理想,先建立理想或是信仰哪个都可

以,但一定要证实是正确的,这需要不断的经历总结经验得出道理,再不断的随着时间和发展再不断的更正和改变,最终证实正确与否。信仰和理想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可以信仰宗教,政治,家庭,生活,金钱,子女等。梦想是要让信仰的高度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希望在信仰中达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宗教,要达到多深的理解,政治上要做到哪个职位,金钱上要挣到多少钱,子女要培养成什么样,这就是高度,这就是理想,但人的梦想往往都是很高的,难以实现或是不可能实现的。信仰和理想,同于对与错,黑与白,有相成也有相对,有理想一定会有信仰,有信仰一定会有理想。

人生下来没有目地,所以有很多路让你选,你可以选一条或多条。结果都是一样要失去生命,那么就看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了。也就是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样的,有的人遗臭万年,有的人千古流芳。本质就是开始,过程和结果。制定好你的过程,只有过程才是有滋味的,因为结果都差不多。就像我们玩电脑游戏一样,开始很难,过程很有滋味,结果是胜是败没有人会重视,到了后期已经无聊至极,只是为了将其结束而结束,如何结束,结束的方式有很多,在后期可以把结束当成另一个新生。

人为什么活着?从狭义上讲,就是为了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

从广义上讲: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虽然微不足道,像毛发一样,但也是一个构成部分,失去部分就没有了整体。一个人的错可以让所有人受到伤害,如果地球有了损失,影响的就是宇宙,造成负面伤害。一个人的对也可以产生影响,对宇宙的一切产生正面的影响。人并不

渺小。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种错误的理论、观点。认为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

变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社

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巨大变化,因

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它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马

克思主义产生的时空界限混为一谈,否认马克思主义的

现实指导意义。这一错误的理论、观点在国际、国内都有

所表现。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认为,既然真理总是相对的,那么,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

推论出马克思主义也是相对的。但是,他们对真理的相对

性又作了错误理解,以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曾经是科

学的,由于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就完全不适应了,完

全“过时”了。例如,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端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整个世界的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

强大冲击,西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第二次浪潮社会的产物,在新技术革命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面前

已经“失效了”,即所谓“不能借助马克思去了解高科技的现实”(阿·托夫勒)。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都打着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的烙印”,“古典马克思主

义已不再能确切地说明先进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而是

一种使用‘希求语气’的政治空谈”(赖特·米尔斯)。以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作出的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已经“过时”的结论。但是,也有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没有明确地作出这样的结论,而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

点的现实性和普遍适应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

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其《单面人》中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机械化和自动化对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劳

动过程的影响:自动化改变了工人在生产中创造剩余价

值而受资产阶级剥削的地位;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高消

费使工人同化于资产阶级。他由此推论出: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劳资一体化”、“无产阶级被融合”等。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一文中也认为,由于技术和科学成了主要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应用

前提便从此告吹,科学技术的进步业已成了一个独立的

剩余价值的来源;由于在发达工业社会,经济调节和政治操纵的技术统治制度已经取代了任何可以明确规定的阶

级统治,阶级矛盾成为隐而不见的了。凡此种种,就是企图用“科技史观”取代唯物史观;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用利润是组织管理生产报酬的理论取代剩余

价值论;用“经理阶层主体说”取代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用“工业社会论”、“社会趋同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等等。它们的基本理论根据其实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已“不再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同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围剿”相呼应,国

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鼓噪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去的东西,它有利于理解上一个世纪的问题,但不是今天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陈旧的思想武器,无法应付当代社会的发展

和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我们要寻求新的真理;中国的问题不能依靠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他们还以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出现某

些失误和挫折为理由,公然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

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宣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

会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也已经“过时”。认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不能解决中国现代的问题“不只是一个,而是不少”。马克思主义只有在“闹革命”的地方“受欢迎”,在搞建设的地方则“不需要”和“不适用了”。在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已不具有“普遍性”,必然被“革新”,否

则,就会被“抛弃”。

其实,“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并不是新东西,早在1896 年,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就曾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求“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随后,考茨基的社会主义和俄国的孟什维主义等,也都借口时代的变化,要求工人阶段政党检查自己的“精神武器”,即对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

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修正”。实际情况是,每当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和工人运动遇到困难时,总会有“过时论”出现。但是,历史也一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由于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但在工人运动和马克思

主义史上从未出现过“过时”或“不适应”的情况,历史还将证明,它在将来也永远不会过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各种变化,但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并没有根本改变,也没

有最后消失,资本主义逃避不了其最后必然灭亡的历史

命运。因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也不会过时。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失误、挫折甚至暂时的倒退,除了某些复杂的历史原因外,根本的就在于偏离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指的是它的基本原理不会过时,而不是指它的某些具体的结论不会因条件的变化而

做某些修正和改变。而这与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少数“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者虽然承认马克思主义曾经是真理,只不过现在“过时”了,其实质还是要彻底否定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对这种错误的理论、观点,我们必须予以批判。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信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产生了关于中国人有无信仰的争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命”为起源,以身处社会之中的“人”为信仰主体,以道德信仰作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价值关怀,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当代中国信仰重构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标签: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探源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因而也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冲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随之而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信仰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内容也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信仰的重构还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求精神力量。 一、关于中国人信仰有无的争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随之而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思想领域,一场关于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的争论由此展开。 1、多数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 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撰文并预言: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穷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文章认为:中国人在心理上受无神论思想的影响,排斥宗教信仰并将其视为迷信;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泛神论,拜鬼敬神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在精神领域中无法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信仰时,便丧失了敬畏之心,导致个人的自我意识被无限夸大,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确定各自行为。当人们心中没有罪恶感时,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便暴露出来。也正因为没有信仰,所以“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1]信仰的缺失使中国人将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视为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在行动上就表现为自私自利和缺乏同情心,而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的。 以上事实反应了国际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人信仰观的普遍看法。虽然这是基于对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但由于西方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因而未免过于夸大和片面、有失公允。 2、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中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信仰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国危矣!中国人不知怎么了,经常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经常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抛之脑后,去追逐那些西方所谓的“先进”。如今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做人的准则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人早已抛弃我们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义廉耻,现在的年轻人目无尊长、崇洋媚外,他们除了黑发黄皮肤说汉语外再也没有能够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方了。 当代中国已经被西方文化所腐蚀。其一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根。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大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西方基督教以及西方的文化借着帝国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中国,中国人不自觉的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是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文化早已被西化。谈论到中国人,我们大都是彬彬有礼的,但看看现在,各种不文明,各种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断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我们哈韩哈日,我们过着情人节,什么玫瑰、蛋糕、烛光晚宴。七夕,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痴男怨女在七夕一诉衷情? 现代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中国,现在的社会上人人迷茫,人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工作、学习以及旅游?空虚,没错,就是这个答案。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微博微信,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各类肥皂剧以及娱乐活动?空虚,寂寞,冷。这不是在调侃,也不是在刷时髦。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人为何有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们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我要说,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未曾中

断过。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从而奠定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我们不敬鬼神,我们敬畏天地,我们没有教规教条,我们有因果循环,有仁义礼智信,我们没有人际关系学,我们有三纲五常,我们没有自由的政治追求,但我们有逍遥的生活态度。现代中国人早已经失去中国人所需要坚守的文化底线。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如此颓废混乱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坚守我们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面对拜金化的社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孝,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恩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怎么能为了物质的利益抛弃父母,我们怎么能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我们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当代中国物质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的精神建设却还在一百年前,我们该如何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强国,我们要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天的言谈举止,从每一天生活细节做起。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读书报告 我选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喜欢这本书,而是因为这本书封面的一段话:“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神寻根究底, 祭供,充满着现世利的功利, 培养着自己自私自利之心。 没有信仰的纯洁性,或许更甚于没有信仰。” 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也想知道,什么是信仰,它与宗教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我也想知道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信仰。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葛兰言: 葛兰言,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1884年2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东南部Drome省,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学生。葛兰言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 在葛兰言之前,西方汉学正统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方法,率先起来对这种方法进行纠偏的便是葛兰言。他批评说:“一般旧派的史学家或中国学家,不是仅以考证为能事,就是虽有解释而仍是以主观的心理的意见为主,故貌似科学而实极不正确,极不彻底,故远不如迪尔凯姆所倡的社会学分析法为高明。”因此,他倡导用社会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撰写了《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在西方汉学中开创了崭新的社会学派。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只不过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对传统道德的坚信不疑。 值得关注的是他曾在中国留学。1911年,葛兰言博士来到北京留学。两年以后,他回到法国。回国后继其师为高等研究院东方宗教研究所所长,后转任东方学院教授。 接下来,我简要的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儒释道的本质是什么? 神、鬼、祖先与祈福仪式有怎样的微妙联系? 情歌对唱如何演化成天地信仰? 在这里,读懂沉淀5000年的国民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功利性,使中国人的信仰失掉内在的虔诚,也使中国人失掉本心的纯粹。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

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 读后感

[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 ——《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 作者:bubu 主题词有两个,‘中国人’和‘信仰’,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书不是社会科学调查类的记录文字,而是三个作者自己相信并且想要宣扬的东西,加上十七位政协,教授,国学学者,方丈,音乐家,画家等等人士的访谈。居然就算在中国人头上了。我想我只好这里说一句:我不在那之中,我不是属于他们代表的那群中国人。第二个词“信仰”, 我特别的去google了一下,以下是“信仰”两个字在维基百科里的解释,看起来挺靠谱的,所以我把它抄在这里,以弥补此书没有提供的名词解释。如下: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主義、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對鬼、妖、魔或天然氣象的恐懼,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主要针对“观念”,而崇拜主要针对模某个“个体”,例如上帝、耶稣、太阳、狮子等。信仰与“认知(相信)”不同,一般说认知(相信)一种理论,而不是说信仰一种理论。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物件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宗教並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物件。” 书的前半部分,第一章“有信仰的生活”,和第二章“中国人的信仰”,使用的是脑白金广告的语言技巧,没有逻辑也不提供分析说明,只用斩钉截铁的话语说出口号式的句子。很多陈述句,使用不同的同义或类似的修饰词,中心词仁爱啊和谐啊被无数次的重复,达到强调的效,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因为没有逻辑,看起来很难受,同时因为语言单调重复,中国文字的美感完全缺失。比如人是时间的主人,比如说国家是人,国家是善等等。(我还是喜欢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定义,那正常多了。) 接下来的一章是“中华文明重光”,很多内容看不懂,也许是专业学术的东西,不是老百姓去看的(虽然在题目上圈了所有的中国人在内,但是写的东西又把俺们普通老百姓排除在外了),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些作者如果想要宣扬什么,达到读者的心灵,至少得让人看懂吧。 后面的访谈录,因为是特定的某些人群,不是我们常识理解的普通人,比如占中国人很大比例的平头百姓,头衔里没有学者,没有家,不靠研究这个研究那个谋生(或者安身立命)的人,只一份工作,或者只一亩三分地挣钱糊口养家的人。这些被访谈者所说的,或出于自己的真心感受,或出于冠冕程式理论,比作者们前面写的东西从内容上来说,有意思些,也饱满些,对白的记录没有那么空洞,也没有那么多口号式的语言。访问者有时很有技巧的应和,在应和中套入自己想说的话,向他们自己提倡的说法靠拢,不小心就以为了是被访问者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很多人一直相信一个错误观点:古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这一观点广为流传,甚至成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唯物主义者、坚持无神论等等荒谬错误的理论的依据。其实,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状态。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中世纪欧洲在天主教会的压迫下停滞不前,古印度人在印度教的愚弄下遭到种姓制度的重压,俄罗斯的建国与东正教形成过程密不可分,而美洲则因为宗教而每年杀死数万人祭祀,所有城市都以宗教建筑为中心。中国人也是人,也生活在地球上,也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怎么可能“举世皆浊我独清”呢? 那么,中国人信仰佛教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范文澜曾经指出,中国古人对佛的看法,其实就是将所谓的佛看做是一个最大的贪污犯。他们给寺院捐钱,供养不劳而获的僧尼,乃至装修佛像,四处烧香,无非是想要祈祷自己得到庇护,或是洗清罪孽、得到好处如升官发财等,要么就是为别人祈福,其实质是等价交换(在拜佛的人看来),而真正懂佛教教义、核心思想的人有几个呢?引用蔡美彪先生的话说,除了老和尚老尼姑和老居士们之外,大部分人连大乘小乘都分不清,所以无所谓信仰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由神仙家、方士和古代巫教混合发展而来。那么,中国人信仰道教么?对不起,可以说是基本不信的。中国人对于道教的态度,其实与对待佛教差不多,真正懂得道教思想的人也是少数。不过道教由于常常被当做“皇权天授”的依据,所以多次被定为国教。但是这只是统治者加强统治,收买民心的手段,其实这与伊斯兰教、天主教的“国教”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每个穆斯林都能背诵《古兰经》(这是真的,否则每天祈祷都做不了),中世纪基督徒虽然不用背经(拉丁文实在没几个人会用),但必须按时上教堂做弥撒。而道教这个“国教”既不要求每个人都会背道经,也不要求各个都去道观搞活动,只是上层阶级信仰的东西(未必真信),所以也谈不上是中国人的信仰。 儒家呢?儒学意识形态确实是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基本意识形态。但是,我们要知道,儒学绝不是宗教。宗教的基本前提,一是有独立思想体系,二是要崇拜神灵。可惜孔老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所以儒学没有算作宗教的基本条件,只是意识形态,不是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在唐朝中期传入中国,大受欢迎。据说光广州的穆斯林就有20万之多。可惜不幸的是在唐武宗灭佛时,伊斯兰教也连带受到冲击,而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战乱、以及宋朝时理学的出现导致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僵化,使得伊斯兰教未能成为中国主流信仰。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调查报告

目录 1、调查目的 (1) 2、调查对象 (1) 3、调查形式 (1) 4、调查内容简介 (1) 5、调查过程 (1) 6、调查题目及分析 (2) 7、调查采访笔记 (7) 8、调查总结与思考 (11) 附录1:调查问卷 (12) 附录2: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14) 附录3:人工分配情况 (14) 附录4:调查感想 (14)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而当代中国人也是受到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很深的影响。为了掌握中国人的信仰状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从事不同职业的中国人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涉及到的有: 1、不同的年龄: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等; 2、不同的职业:退休职工、市机关、工人、学生、司机、教师、待业者、打工者、银行职员、保安、医生、中教局、清洁工、新闻工作者、出纳、推销员、生意人、邮局职员、公务员、农民工、农民等 三、调查形式 问卷与采访两种形式相结合。(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 45份)四、调查内容简介 本次调查主要就中国人对信仰的认识程度、自身的信仰及中国人普遍信仰状况进行的。 五、调查过程 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题目进行合理筛选、整合,经过修改核对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接着,我们小组统一协调时间并确定具体地点进行调查,进行采访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因为考虑到要面向从事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人调查,我们最终决定在

浅析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题目:浅析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前言]本学期有幸学习臧豪杰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感觉很高兴,也觉得收获了很多,这堂课老师思想开阔,内容充实,也是我喜欢的一门课,臧老师老师在课上提到,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对此问题深入剖析了原因,以下是正文: [正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随着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当今物质极度丰富的中国,人们却并不快乐,幸福度也很低,心灵上没有一个落脚点。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出来以后,人们开始迷惘慌乱了,对社会的信任感也大大降低。现如今的中国人正经历着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精神、道德开始迷失,找不到归宿了。对于中国信仰缺失,当前最急需解决的是找出缺失信仰的根源。就中国人自身而言,非常独特的宗教信仰特点,然而这种宗教信仰特点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创造辉煌,亦可导致毁灭。 1.首先,中国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 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况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宗教向来有浓厚现实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求请神灵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功利性很强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人信仰的人本化和世俗化导致了当今的国民信仰缺失。中国人在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体现的是对现世的热爱,看中人世间的快乐,具有人本价值尺度。正是这个特点使得中国人的信仰具备了时效性和被检验性。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正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道教教义说“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暂且撇开后半句不说,就”长生不老”而言,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不可避免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长生不老”。这就使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好处,以致很容易放弃这个信仰。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是极具功利性的,惟灵则信,在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无论这些愿望是不是可实现)时,就会被淘汰,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2. 经济转型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转型的外部环境也对信仰的缺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引发的价值观矛盾。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不管是在思想上、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有依赖性的。相信毛主席就是真理,依赖计划经济体制能让大家有饭吃有水喝,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思想。比如

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

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 摘要:许多信教者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其实中国是有宗教的,只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本文从中国宗教的由来与现状开始阐述,宗教在中国的发生;跟着结合中国的发展,阐述中国宗教的性质;由于这种与国际上其它国家不同的宗教性质与文化,针对中国人对待宗教的功利性态度与西方国家对宗教虔诚的态度作比较;最后从历史,科学等角度总结为什么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会比较淡薄。 世界宗教多样而盛行。特别是西方及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十分虔诚,然而西方人到中国都有个疑问为何在中国感受不到宗教信仰的气氛?即使是在世界盛行的基督教也感受不到浓厚的信仰信念。要回答这个关于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的问题,则需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得历史,不仅要谈及宗教在宗教的发展,更要说明中国这一特殊的国家历史发展。因为中国特殊的国家性质和渊源的历史文化,导致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与价值观与世界的不同…… 一、中国宗教的由来与现状 由于中国法律对宗教信仰的开放及保护,现在中国境内的宗教多样,各种宗教信徒总计有一亿多人。 1、佛教。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而后经过漫长的发展与 演变,在中国就根据语言的不同分了三大系列,分别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的喇嘛教和巴利语系的小乘佛教。汉语系佛教对汉族的影响比较广泛,也不要求入门程序,只要信奉佛教的都可以称之为佛教教徒。 2、道教。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胜于其它也是由 于道教的影响。道教源于公元2世纪。主张的就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演变与发展,后来被分为全真派与正一道两大教派。在全真教的第五代掌门人丘处机的带领下道教进入兴盛时期。受到成吉思汗的尊重,并要求统一佛教。虽然佛教与道教会互斥,但在现在的中国,各大宗教都具有很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2015年3月1日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为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理念上的升华、实践上的开拓、方向上的指引。 信仰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他的全部行为。一个民族的信仰,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未来。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用这种错误的观念来观察中国人,注定是错上加错。在这些人心里,大抵是用宗教以偏概全了信仰。诚然,很多中国人不关心宗教,但心中的信仰千百年来一直有着丰厚的土壤,这个信仰浸润在血脉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冯友兰曾把中国人的信仰归结为一种“超道德价值”,认为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在中国人那里,更多的乃是一种哲学。的确,中华民族有那么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民族的精神旨趣,人生追求。人们正是秉持心中的信念,去做人做事,去实现境界的不断提升。这正是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正是在共同信仰的烛照下,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历经磨难而不倒,成为在世界上巍然屹立的伟大民族。 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大势下,今天的中华民族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站在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方位。在这样的大势下,我们要实现一代代人的夙愿,实现亿万人民的梦想,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支撑,更需要增厚信仰的土壤。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信仰是什么?它决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没有现实生命力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存在于民族前行的步伐里。古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文脉基因是我们的信仰,今人在开拓实践中得到的正确的、规律性的价值认知也是信仰。在这个意义上说,信仰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生命体,惟此才能为我们的前行不断指引正确之路。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信仰并非天生而有,也并非生而坚定。信仰需要建树,也需要时时校正方不至迷失。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信仰的建树,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惟有让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信仰坚定起来,才能“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中国人民也才能以与一个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相匹配的精神风貌傲立于世,赢得世人的尊重和钦佩。 必须认识到,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决不是现实世界搞建设那种范式。没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没有扎根实践、富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头脑中的建设搞不起来。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强硬灌输式的说教,都只是自欺欺人。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言“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最需要虚功实做、最忌流于形式,要大兴求实、务实、落实之风”,惟有虚功实做、做到细处、小处、实处,精神文明的种子才会不断生根,人民信仰才会更加坚定不移。 当信仰内化于心里、贯注于行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13亿人民的中国梦,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国平)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历经漫长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为宗教既相似又有根本区别的存在 【民间信仰的特征】 ①自发性: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象。 ②多元性:民间信仰在民间自发产生、口口相传,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承,也必然发生较大变 化。如在闽南浙江等东南地区人们信奉妈祖,在四川的青城山人们信奉太上老君,在四川的峨眉山人们信奉佛祖等等。& ③世俗性:民间信仰注重实际的功利。如渔民信奉妈祖是为了祈求出海平安,祈求健康幸福。人们推 崇关羽是为了求得财运滚滚等等。& ④与上层信仰的脱节:比如民众信佛,却不会去读《涅槃经》、《楞伽经》这样深奥的经书,而是很普 通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有的甚至连佛经也不读,仅仅是家里摆着佛龛,知道些“因果报应”

“有求必应”的基本观念。可见民间信仰与上层信仰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 ⑤互相融合的信仰: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而在民间,对宗教更是 不加区分,在很多民俗画中经常会出现三教合一的众神像。& ⑥信仰的基础是伦理道德: 通过认识以上观点,我们能更了解民间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在民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社会基础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信仰的特点延续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民间信仰有其存在的优点】 1)民间信仰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 2)民间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神圣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明君商汤则有“网开三面”之德。 3)民间信仰使各大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 4)联系台胞、侨胞,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在浙江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都信奉妈祖,如在2012

谈信仰的演讲稿

谈信仰的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信仰是什么?周国平先生说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朝圣路,但在虔诚伏拜的信徒眼里,信仰在远方,是灯塔,是电光火石的碰撞,驱散夜的寂冻,迎接光的炽热。”人受到世俗条约,凡尘戒律的束缚,因此人身自由行为举止无法自由随性,但信仰不同,它是高度自由的,像一个精灵穿梭前世古今,鸿宇八荒,去追求去探索去触碰你的人生圭臬。那就让信仰去远游,让思想朝世界开路! 我觉得信仰应是一个巨人,骨骼强健,精力充沛,轮廓鲜明。拥有信仰好比站在巨人的肩上,看的更高更远,让你的眼光穿过现实的迷雾,看到未来的真相,对生活倍感信心;拥有信仰好比掌握了力量。这股力量,足以让你打破现实的藩篱,艰难的窘境,杀出一条血路。早期革命党员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坚信共产主义的光辉终将驱散华夏大地的阴霾,渣滓洞中革命先驱仰天长笑;长征途中红军勇士翻山越岭,无畏艰险:延安贫瘠土地上他们用双手开拓浇灌出一片丰收景象;马丁。路德。金一个民权倡导者,他相信肤色不是种族身份的标签,拥有同个梦想的我们彼此平等,世界终将是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度。即便是被困牢狱,遭遇枪杀,他信念不死,而后我们看到美国在他的游说演说下,自由思想开

始觉醒,民权渐渐成为现实:牛顿,哥白尼等等她们信仰科学,他们用一个个科学理论来摧毁神论世界的统治,虽然受到宗教迫害,科学发展步成熟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他们依旧坚信科学的长河永远不会断流,它会奔腾不息,汇入时代的大潮。用日心说,三大定律等科学世界观在浑浑噩噩的世界敲响最强音的警钟,昭示科学世界的到来。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无论自身贫贱或富有,身体强壮或羸弱,等级高阶或低层,我们都有信仰的自由,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利,我们誓死捍卫。 信仰它不是迷信,不是愚昧的受某种诡异力量的操控,更不是一些宗教神秘面纱下的蛊惑人心。信仰是一种思想境界,价值取向,信念心态。它,活在太阳底下,也许不受别人注意,不为人所知,但是它脚步铿锵有力,目标明确向前,不怕世俗的拷问,他人的尖锐质疑,它引导你,鞭策你,锤炼你,使你在岁月沙漏流沙消逝中依旧记得自我,不会轻易倒下。信仰不用委身下吏,匍匐地上,你应该挺直腰杆伸手去抚摸,手可摘星辰,信仰在云端,你就是那飞鸟冲上云霄:信仰在深海,你就是游鱼遨游探寻深海。 信仰的颜色应该是透明的,在任何人中信仰不同,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色作画,染上属于自己的一片颜色,或赤红如火,或幽静如紫,或恬淡如蓝,各色各异。而我们作为一代青年,亦要有自己的信仰,相信未来,活在当下,树立正确的信仰,汲取强大的力量,绘制出属于我们独有的人生画卷,走出属于自己的

邓晓芒教授谈“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邓晓芒教授谈“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一、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是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个体,没有内心独立的精神和需要。”4月26日晚上七点,邓晓芒教授在人文馆报告厅为全校师生诠释了“中国 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这一精彩讲座为“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添上了绚烂的一 笔。 “真正的信仰,是能够提高人们精神生活和自由水平的”,邓教授如是说,“它不仅仅关注人的温饱问题,更关注的是人的精神问题,而有时候它甚至不考虑温饱,只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  他还指出,信仰最初是从宗教产生的,而宗教又分为自然宗教、实用宗教和自 由宗教。孔子把迷信、巫术的自然宗教提升到巩固统治的实用宗教,但真正的宗教是有超越性的,它超越物质生活,超越世俗。中国古代人相信“气”、“理”、“天道”,都不是一种真正的信仰,中国传统的儒教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至少是一种物质化了的精神。 邓教授强调,精神上的相通是信仰的关键。 二、我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信仰 “我们为没有信仰悲哀,并不是因为信仰的失落,而是发现了我们从来就没有信仰的真相。”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人文精神,只是如今失落了。邓教授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几千年来中国从来没有过人文精神,只有自然精神。古代的文人、君主虽多有理想,但其理想都很实际,最终要落实到能给百姓带来多少好处,正如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的理想基点仍然是是世俗生活,没有超越性,也就无所谓真正的信仰。“爱国”、“忠君”

这些古代理想的主题,终究只是个地方主义,虽然可敬,却也还是立足于世俗,不具有真正的超越性。 邓教授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真正意义的信仰。 三、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仰? “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只是表象,实质是中国人不具有个体独 立的精神。”邓教授用这样一句精辟的话解答了问题。 中国人相信物质甚于精神,即使是精神也是物质化了的精神,如“气”与“天道”。儒教破除了迷信,整体的人是从自然中独立出来了,但个体的人并没有从整体里独立出来。中国人敬仰一种群体精神,一种浩然之气,主张“天人合一”。邓教授指出,信仰的前提是谦虚,中国人的这种“大我”思想也阻止了谦虚。人一旦换化为“大我”、“圣人”,他的意见就是天道,不能反对,不能商榷,圣人的思想是和别人不相通的,而圣人也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邓教授说,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多半是一种物质关系,即使家人也不上精神相通的。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在乎“礼”和“面子”,而这些均是伪精神。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群体里,相互之间精神又怎么能相通?西方人认为,当他独立时,他就需要一个上帝了。邓教授认为没有独立的个体是中国人没有真正信仰的根本原因。 四、我们可能有怎样的信仰? “对‘真、善、美’这种人性绝对价值的信仰,可能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追求。”邓教授对中国人信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邓教授认为基督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宗教,我们应该吸收那种超越的精神。因为绝对的真、善、美是追求不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超越的目标。在这样一 种目标追求之下,人的精神才会相通,才会有真正的信仰。

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调查

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调查 “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调查,这个从属于童世骏教授主持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课题的项目,做起来非常棘手。 在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宗教信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着与过去相比怎样的影响?调查的难度超乎想象。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仲宇教授是这个调查项目的主要撰稿人,梳理过相关的全部数据。他说:“宗教信仰仍是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和回避的。” 对于这个差不多是近几十年来首次正面涉足宗教信仰这一敏感领域的社会调查,年近半百的童世骏教授、几十位知名学者以及数百名一线调查员,明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困难事,却仍然投入大量精力,耗时整整三年。 宗教需要在增长 对大多数人来说,宗教信仰很神秘。而以此类推,拥有宗教信仰的人似乎也很神秘。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中国的宗教徒有几千万,如果加上在家里信教而不到寺庙去的就更多,差不多有一亿了。” 而现在的情况呢? 童世骏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根据课题组在2005年暑期实施的调查,在年龄为16周岁以上的中国人里,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为31.4%。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来推算,中国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口约3亿。这一数字大大高于以往常说的“约一亿多人信教”。 课题组不光调查了“量”,还考据了‘质’。从调查结果来看,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的信众占到总数的67.4%,占到了绝对多数,信仰世界上其他宗教的占6%。也就是说,信仰宗教者中,信仰经过合法登记并且有全国性合法组织的五大宗教的是绝大多数,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宗教徒的主体, 调查还求证了中国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宗教徒。他们信奉“民间俗神”和信仰“祖先保佑”,其人数高达26.6%。这恐怕是中国宗教独一无二的现象,学术界将之归为民间信仰,也是中国传统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人中信仰宗教者绝对数量以及在人口中比例的增长,说明宗教本身在民众精神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高。同时,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形看,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复苏的阶段。到了20世纪末,中国宗教的复苏转到正常的发展。当时便有人断言:宗教的发展已是一个事实。到这时起,可以说,人们的宗教需要开始得到越来越正常的表述。”刘仲宇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刘教授还特别指出,在进入本世纪后。宗教的发展似乎有加速的趋势。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一 作为“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系列中的“华中卷”,“华中”是该卷于地理范围上而言的论域。然而,在地理范围上给“华中”一个确切的概念并不容易。 我们通常提到的华中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地处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与华南之间。民国时代,华中地区指长江流域的七省四市。七省是: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四川省;四市包括:上海市,南京市,汉口市(今武汉市)和重庆市。今天我们所说的华中地区,是指传统地理大区的中部地区,简称“华中”,或称“中部地区”,包括 湖北,湖南,河南等省。 受限于各种因素,《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后文简称“华中卷”)【刘红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6月出版】地理范围所涉,基本集中于湖南一省(其中一篇论文涉及湘鄂西交接界),因此,“华中卷”虽具有 “华中”的代表性,却并不代表整个华中地区。 “华中卷”一共收集了由五位学者所完成的五篇论文,这些论文是作者们承担、完成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之专项课题的科研成果。所辑内容可以发现,“华中卷”不仅于地理范围上集中于湖南一省,研究论域也集中于一个主题——兼容“儒释道”三教之功能 与特色并与本土道教文化有着深度渊源关系的民间宗教信仰层面。 近现代,学界对湖南民间宗教仪式音乐的收集整理、学术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56年,杨荫浏先生率领由民族音乐研究所和湖南省文化局联合组成的采访队,对湖南民间音乐进行了一次普访调查,之后,编辑成《湖南音乐普查报告》一书,正式出版。[1]那次普查,学者们除了对湖南全省范围内的风俗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剧音乐、器乐等作采集、整理之外,还对民间宗教仪式音乐进行了考察、记录,其中,对道教音乐、师教(巫教)音乐、佛教音乐(包括禅门音乐、应门音乐和民间佛曲)及少量“儒教音乐”,都在“普查报告”中有较详细的记录,并将这些内容作为《湖南音乐普查报告》之“附录”——《宗教音乐》一并出版。 二 从事民间信仰(宗教)文化研究,无疑是需要智慧的,这不仅仅因为涉及

论中国当代青年信仰

论中国当代青年信仰 许立宇 201341310242 电气2班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青年对信仰概念模糊,大部分的人缺乏信仰。中国从抗日建国时期起,便不乏有人才辈出的有理想,有信仰追求的的青年。如今时代变迁,对民族信仰也越来越被埋没。当代大学生迷茫混沌,缺乏个人信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且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政治体制和法制的不健全日益凸现出来,中国当代青年应当从各个方面提高信仰,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本我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只有这样,中华名族才有希望,只有这样,伟大祖国的未来,才有指望。 关键字:信仰民族教育青年 (一)何为信仰--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什么是信仰呢?从广义的定义上来说: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从定义上可以看到,信仰很明显不局限于宗教。他还可以包括中国古代信奉玉皇大帝,西方人信奉的上帝。还有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甚至那些鬼神论,奇门遁甲术都可以算做信仰。国外的什么黑格尔哲学,马列主义等也都算得是一种信仰。 (二)中国当代青年是否有信仰?如果有,又是什么信仰?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当代人的信仰太多了:有为国争光,为民请民的;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努力奋斗,追求人生价值的;还有娱乐至死,游戏人间的。正所谓“人上一百,各种各色”,当代社会俨然一个五光十色的大杂烩。从单个人的层面来讲,这种现状是历史进步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个性解放的一种外观表露,也符合多元文化的精神内涵。 然而,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现状。无论为国争光,为民请民的,还是努力奋斗,追求人生价值的,我们都称之为大英雄。这类人对社会的发展,对时代的进步,都是有益的。无论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还是娱乐至死,游戏人间的。我们称之为小人物。这类人对时代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会成为一个民族衰亡的隐患。 大英雄和小人物都是有信仰的,他们的信仰都会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不同

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

应该承认,在现实的中国,信仰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肃而沉重的话题了。《中国人的信仰》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解答了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告诫我们:中华民族要实行伟大复兴亟需信仰!就凭这一点,我敬佩作者的眼光与境界。 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固有的道德体系被扑面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刷得七零八碎,“一切向钱看”俨然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原来被灌输到人们大脑里的“主义”和“理想”很多被丢弃。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社会上“假、恶、丑”沉渣泛起,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到了“道德沦丧”的地步。 令人悲哀的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表现的是对信仰的冷漠,对有没有信仰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现实生活(主要指物质生活)过得好就行了,甚至还嘲笑讥讽信仰,认为信仰是一种过时的、可笑的、没用的东西。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拥有坚定的信仰。环顾世界民族之林,哪一个优秀的民族没有信仰?可悲的是,当代的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有的信仰体系几近崩溃,而新的价值体系却迟迟未能建立。原来人为树立的几个“高大全”式的楷模并没有被国人真正认可(也不可能被认可),乌托邦式的主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被人置于脑后。尽管现在有很多人上教堂祷告,到寺庙进香,可大多是抱着功利的目的,祈求的是现世生活中的荣华富贵,而并非真正出于精神上的渴求;尽管有不少“有志之士”在会场上坚持大谈“什么主义、理想、献身”,其目的不过是期盼早日得到上级赏识,加官进爵而已。 或许有人会问,信仰有什么好处?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好像也照样活得滋润。 Z, ]( V3 a% m9 G( y/ a. E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超越现实的东西,看不着摸不到,它不可能转变成现实的所得,不可能转化为肉眼能见的功利,反而往往因为有了信仰而会失去许多现实的利益。但是拥有信仰的人是充盈的,即使这种信仰不能转变成一种直接的社会现实,但却可以成为一种间接的心灵现实,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充实强大,无坚不摧。如果你拥有坚定的信仰,当你遭遇人生挫折的时候,就能以一种超然的境界去对待一切。那么信仰也就变成了一种精神财富、心灵财富,即转化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如果你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那么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人生成功呢? 圣经上说:“只要信,就必得。” ) R9 i6 \8 y' R, Q! n2 @, Y虔诚地在旺盛的香火下祈祷平安的老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相信佛祖会保佑他们的儿孙后代;潇洒而又愤世嫉俗的哲学家和诗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追求着高尚的人生,创造着永恒的价值;兢兢业业、顽强奋斗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付出就有回报,梦想终能成为实现。 & E: t" x5 D4 N! 信仰就像指航灯射出的万丈光芒,在朦胧浩渺的人生海洋中,牵引人们走向光明的彼岸。高高举起信仰之旗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而没有信仰的人,则犹如一叶浮萍,永远漂浮不定,或随波逐流,或畏首畏尾,整天浑浑噩噩,战战兢兢,既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0 g& x) X9 t. \9 L: T, `马丁科尔说:“信仰的力量,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这就是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馈赠。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08B07080127 姚程08新闻本一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研究目的 当前社会变得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其原因也正是精神层面上的信仰的缺失。信仰不是现实的,是超现性,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而中国人的信仰更多的是依附在现实的关系中,林林总总却都是以个人功利目的,以人际交往的关系为中心。缺乏一个或者一些值得全社会新的信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研究内容 信仰缺失事件 钱云会,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人,2005年当选村主任后。因土地纠纷问题带领村民上访。在5年的上访过程中,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2010年12月25日上午9时,乐清市蒲岐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死者随后被证实是钱云会。有网友爆料,钱云会是被“有些人故意害死的”,乐清市公安局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称,这是一起交通肇事事故,钱云会当时撑一把雨伞从右侧向左侧横穿马路,工程车紧急刹车但仍与死者发生碰撞,造成钱云会当场死亡。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2011年 4月15日,一张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在某高档餐厅消费的近万元餐饮发票被曝光,引起众多网民的围观和质疑。次日,上海市红十字会通报了对该事件的调查及处理结果,辩解称餐费非“社会各界捐赠的救灾救助款”而是“工作业务经费”,并表示超标部分由个人承担,责令退回。此次“天价餐”风波不仅伤害了公众的慈善热情,而且使整个红十字会的机构公信力跌落谷底。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为了iphone 4、为了ipad 2,17岁懵懂少年脑海中闪出一个愚昧的想法:卖肾买奢侈品。于是悲剧上演了。17岁的安徽小伙子小郑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一个卖肾的中介。2011年4月28日,卖肾中介用2万元做诱饵带他到湖南郴州某医院进行了摘除手术。 这些都是一年内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有的仍人愤怒不已,有的让人大跌眼镜,但这样的事情就正在不停地发生着,过去现在未来一直。 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