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属性的识别

地震属性的识别

地震属性的识别
地震属性的识别

收稿日期:2001-07-20

第一作者简介:席敏红,女,工程师,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专业,从事数学地质与技术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008-2336(2001)04-0016-07

地震属性的油气模式识别

席敏红,贝智敏,王允洪,丁长明

(上海海洋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120)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地震属性油气模式识别的方法。计算多种地震属性,进行综合研究,找出对油气比较敏感

的地震属性。收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组成学习样本,进行神经网络的学习,并利用学习的结果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

关键词:地震属性;油气模式识别;储层;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 E132.1+4 文献标识码:A

1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现

实意义

随着东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大规模展开,地质及物探研究人员需要在勘探开发工作中设计大量的井位,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及地质情况的复杂性,使得井位的设计面临诸多由地质体中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困难,如何提高井位设计的命中率,如何将设计中的不确定因素尽可能减少,是地质及物探研究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地震属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储层的物性特征,应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一直是人们探索与实践的一种方法。通常三维地震数据经野外采集与处理后,人们首先应用于构造解释,而3D 地震数据包含着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地震记录包含着速度、振幅、频率、相位等多种地震属性,这些地震属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地下储集层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近年来在生产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地震属性信息非常丰富,从前人研究成果来看,已可以提取四十多种不同属性参数,综合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方法较多,人工神经网络是其中的一种。为使预测效果更好,处理工作量最小,在进行油气预测之前还须首先优选出对本测区油气敏感的那些地震属性,并最终总结出东海含油气储层地震属性的特征规律。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方便、快速,可以充分地利用3D 地震数据体中所包含的更多信息。

2

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

图1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框图

F ig.1Study idea and technical method w ork flow

首先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神经网络运算模块)。然后进行目的层位的追踪,对目的层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再进行地震属性的优化。最后组织神经网络学习样本,进行神经网络学习,再用学习结果对目的层进行油气预测。

3 方法研究

地震属性计算和井旁地震道的属性交会图是本方法研究的最基本工作,当然也是比较繁琐的工作。幸运地是我们在与其它兄弟单位的合作中,得到了这些中间结果。3.1 地震属性的提取

在与兄弟单位合作的项目中,我们利用其中间结果,即单道分时窗提取的四大类(振幅统计、复数地震道统计、谱统计以及地层层序统计)近30多种地震属性。提取的属性可以以层位文件的形式存放,以便在M apView 中显示;也可以形成文本文件的形式,以便于其它程序模块的调用。以此作为地震属性分析的数据来源。

在本次研究中共分析了32种地震属性,并选

取了其中较有效的几种进行重点研究。3.2 地震属性的优化

地震属性种类繁多,必须筛选出对油气敏感的属性组合。为此须进行以下工作。3.2.1 降维

对所提取的各种地震属性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较高的属性,说明它们的数据特征比较相似,可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研究对象。

3.2.2 分析各种地震属性对油气的响应特征将各种属性的层位文件在SeisWork 的MapView 中显示出来,在属性层位图中(如图2)分析每种属性在油气井与非油气井区的响应特征,找出对目的层有价值的属性,以对所提的每种地震属性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些层位平面图中,深色代表高值,浅色代表低值,从图2a 可以看出,对于东海某工区L 储层含油气的w 1井、w2井、w 3井的振幅摆动长度属性值偏高(深色),而不含油气的w 4井、w5井其振幅摆动长度属性值偏低(浅色);同理,由图2b 可知对于能量半时间这一地震属性,含油气井的值(浅色)低于不含油气井的值(深色)

图2 L 储层地震属性层位图

F ig.2Seismic attribute map for r eserv oir L

3.2.3利用交会图分析地震属性的数据特征

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础上,抽取目的层井旁道的地震属性,作二维交会图,找出能把油气井和非油气井分开的那些属性组合。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东海某工区油气显示好的L储层为目的层,找出了以下十几种对油气响应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它们是:能量半时间、振幅摆动长度、平均能量、平均峰值振幅、平均反射强度、中值振幅、能量半时间的斜率、瞬时频率的斜率、总振幅、振幅的方差等。

对于L储层我们首先选出以上十种属性作交会图,如图3。这十种地震属性组合作交会图,以区分油气与非油气井(见图3),图中深色点子来源于油气井井旁道数据,浅色点子来源于非油气井井旁道数据,下同),特别是其中的四种属性可以更好地区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见图4)

;

图3L储层井旁道十种地震属性交会图

Fig.3T he cross plot of sei smic attr ibute of well in r eservo ir L(using ten seismic

attributes)

图4L储层井旁道四种地震属性交会图

F ig.4T he cross plot of seismic attribute of well in reservoir L(using four seismic attr ibutes)

4 神经网络原理及其在油气预测中

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在研究生物神经系统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具有学习联想能力等特点。4.1 BP 算法(三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及误差反

向传播算法)

三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层状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它由输入层、输出层,一个或多个隐蔽层(hidden layer)(或称中间层)组成(图5)。每个结点只与邻层结点相连,同一层间的结点不相连。一个三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可产生任意复杂的判定区,我们的三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使用的激活函数是S 型函数。按训练方法三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属于监督学习型,训练方法多采用误差反传播算法,简称BP 算法。

图5 三层前向型人工神经网络

F ig.5.T hr ee layers forw ard 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k

误差反传播算法是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方法,它是利用梯度搜索技术使估价函数(cost function)最小化。估价函数等于期望输出与网络实际输出差的平方和。只有对应当前输出所属种类的那个输出节点的期望输出是高值(1.0或0.9),其余所有输出节点期望输出是低值(0或0.1)。网络训练时,开始取一小的随机数作为网络的权值和内部阈值的初值,然后反复输入所有训练数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差值,据此权值,直至权值收敛,并使估价函数降至可接受值。4.2 神经网络的油气识别方法

用神经网络作油气识别分两步完成。首先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层位的地震属性数据作油气识别。工作程序框图见图6。

训练神经网络时,先组成训练集。即取油井井旁地震道作为含油气训练样本,取干井井旁道作为无油气训练样本,两者共同构成训练集。然后输入神经网络,并同时给神经网络提供哪些是含油气样本的信息,哪些是无油气样本的信息。这种方法叫监督式学习或有教师训练。

神经网络完成训练后可用于油气识别,即简单地将整个层位地震属性输入,网络根据训练时/学习到的知识0对输入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并作出是否含油气的判别结果。这个判别结果可以形成层位文件并在MapView

中显示出来。

图6 神经网络油气识别框图

Fig.6Neural network oil/gas identification w ork flow

5 成果试验应用

为了在实践中检验用神经网络进行油气识别的可行性,本项目选择了东海某三维工区作试验靶区。选取L 储层为目的层位进行该方法的应用研究。本次研究使用北京计算中心处理的纯波带(进行过Q 补偿)三维数据体进行地震属性研究。首先在该数据体上进行层位标定和砂体追踪。对L 储层,我们分别计算出近30种地震属性,进行属性优化后,选出对油气较敏感的几种地震属性用于神经网络的油气预测。5.1 应用神经网络进行油气预测

收集学习样本:东海某工区共有五口钻井,在L 这一储层上只有w 1井、w2井和w 3井有油气显示,而w 4井和w 5井未见油气显示。我们抽取这五口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数据组成学习样本,

进行神经网络的学习,并不断地改进参数以得到

理想的学习结果。

油气预测:将学习好的神经网络进行油气预

测,可以得到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情况。首先将预测好的数据文件转换为层位文件,然后在MapView 中显示出来。

5.2 L 储层地震属性层位图解释及含油气预测

该层在w1井钻遇深度3111.8)3156.5m,对应地震剖面的t 0时间为2452)2475ms,有底水。气层厚度18.7m,水层25m,测试结果为日产气32.0@104m 3,油55.8m 3。该层在w3井钻遇深度2876)2910m 、2913.7)2952.0m,对应地震剖面的t 0时间为2341)2362ms,有底水。气层厚度30m,水层25m,测试结果为日产气37.28@104m 3

,油15.52m 3

。w2井在该层钻遇深度2893)2957.2m,测试结果为差气层,日产气为0.507@104m 3。而w4井、w5井均未在该层

见到油气。

图7 L 储层神经网络油气预测图a

(应用的十种属性分别是:能量半时间、振幅摆动的长度、平均能量、平均峰值振幅、平均反射强度、中值振幅、能量半时间的斜率、瞬时频率的斜率、总振幅、振幅的方差)

Fig.7Neural network oil/gas foresee for r eservo ir L(using ten seismic attributes)

图8L储层神经网络油气预测图b

(应用了四种地震属性:振幅摆动的长度、平均能量、平均反射强度、能量半时间) F ig.8N eural netwo rk oil/g as for esee for reservoir L(using four seismic attr ibutes)

从地震属性振幅摆动的长度和能量半时间层位图(图2)可知,钻遇油气的w1、w2、w3井井位处的属性特征与未见油气的w4、w5井的属性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从属性的二维交会图(图3、图4)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属性组合能够区别开含油气井与无油气井。然后把这些属性用于神经网络学习和油气预测得到如图7、图8的结果,由图可知S-1构造C3断层的上下盘、S-2构造的北翼以及S-3构造均为有利的含油气区(深色),特别是C3断层的上盘含油气范围最大。而w4井、w5井附近为非含油气区(浅色)。

图7是用十种地震属性作为输入神经元得出的的预测结果。这十种属性是能量半时间、振幅摆动长度、平均能量、平均峰值振幅、平均反射强度、中值振幅、能量半时间的斜率、瞬时频率的斜率、总振幅、振幅的方差,对于这十种属性,虽然其中有个别属性在交会图中,油气井与非油气井分得不是最好,但可以全面的反映油气的地球物理特性。所以在较大的范围中,应用这样的预测结果可得出更丰富的信息。图8是用4种地震属性作为输入神经元得到的预测结果,这四种属性是能量半时间、振幅摆动长度、平均能量、平均反射强度、振幅的方差。上述四种属性在交会图中,油气井与非油气井分得很好,但并不能全面的反映油气的地球物理特性。不过在局部范围的油气预测中这样的结果还是可以的。

6结论

地震属性研究表明,东海某油气藏对储层油气响应最明显的地震属性组合是与振幅统计和复数道统计有关的地震属性。

多参数地震属性提取结合神经网络学习,可

以作为东海地区油气预测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陈遵德著.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年.

[2]赵林明,胡浩云著.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黄河水利出版

社,1999年.

[3]张娥,高书琴待等.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储集层厚度及含

油饱和度.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1).

[4]QUINCY CHEN and S TEVE S IDNEY.Seismic attribute tech-

nology for reservoi r forecasting and monitoring.T he Leading

E dge,M ay1997.

[5]倪逸,杨慧珠等.储层油气预测中地震属性优选问题探讨.石

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6).

[6]杜江.模糊神经网络及其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石油物探,

1999,38(4).

[7]CATHERINE LEW IS,EXXON Explorati on Company,Hous-

ton,Texas.Sei smic attributes for reservoir motniori ng:Afeasibi-l

i ty study using forw ard modeling.T he Leading Edge,M ay

1997.

Seismic Attribute of Oil/gas Model Identification

XI M in-hong,BEI Zh-i m in,WANG Yun-hong,DING Chang-ming (Planning&Designing Institute o f Shanghai Off shore Petroleum Bureau,Shanghai200120)

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oil/g as model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seism ic m ult-i param eters.We ex tract kinds of seism ic attributes of the reservoir,and choose the seismic attributes w hich are sensitive to oil/gas. T hen w e collect the seismic mult-i parameters of the oil/gas w ell and no oil/gas well as the learning samples. We input the learning sample data to the neural network,and foresee the whole reservoir.

Key words:seism ic attribute;oil/gas model identification;reservoir;neural netw ork

我国/煤变油0技术5吨煤合成1吨油

我国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0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5吨煤炭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合成出1吨成品油。我国还设想到2008年,建成一个百万吨级的煤基合成油大型企业,山西大同、朔州地区几个大煤田之间将崛起一大炼油厂。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仍占60%以上。近年来,我国液体燃料的需求急剧增加,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近7600万吨,预计2010年石油缺口将达1亿吨以上。专家认为,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目前,合成油品的成本预计每吨为2300元。如果合成规模达百万吨,吨油成本将控制在2000元左右。

卢林松摘编自5解放日报62001年11月3日

工程地震学基本概念

(1) 地震学是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哪几门学科的研究反映了地震学直接为社 会抗震减灾的服务?这几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地震预报:短临预报,中、长期预报。 ②地震工程学:研究地震危害性的工程问题。 ③地震社会学:研究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涵震害预测与抗震减灾。 (2) 抗震设计的目的、内容与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目的:是建筑结构能够达到抗震的要求 内容:通过确定抗震设计的要求、抗震设计以及抗震设计施工,使得建筑结构物达到抗震设计标准。 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 板块构造运动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4)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震级、震源、震中、震源距、震中距… 震级:用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 震源距:某一点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5) 地震的分类。 ①震动的性质: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脉动 ②成因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③震源深度划分:浅源地震(<60 km)、中源地震(60~300 km)、深源地震(>300 km) ④震中距划分:地方震(Δ<100 km)、近震(Δ<1000 km)、远震(Δ>1000 km) ⑤震级划分:弱震(M<3)、有感地震(M:3~4.6)、中强震(M:4.5~6)、强震(M>6,其 中M>8为巨大地震) (6) 断层的基本类型与断层的几何参数。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参数:走向,倾向,倾角,倾伏角。。。。 (7)地震矩与矩震级。 地震矩:受构造应力影响使断裂面突然滑移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地震整体大小的最有用的量度 指为测定地震矩而引入的衡量地震能量以及地震错动。 矩震级: (8)震害与次生灾害、地震烈度与等震线。 震害:地震引起强烈的地震动或地表破裂与变形产生的灾害 次生灾害:原生灾害诱发出来的灾害

GeoFrame_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SIS 软件软件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之一之一 斯伦贝谢伦贝谢科技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服务((北京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3月 GeoFrame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1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横向预测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地球物理理论、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计算方法能够提取和分析的地震属性越来越多,如何从众多的地震属性中选择能够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属性对目的层储层开展分析,这是地球物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GeoFrame 综合地学平台为地球物理人员开展储层横向预测研究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工具。SATK 、SeisClass 、LPM 以及GeoViz 的组合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成从属性提取、属性优化、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储层预测全过程。本文重点阐述GeoFrame 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及地震属性的地质应用。 1、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 地震地层学原理假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具有年代分界面的意义,要研究地层岩性和沉积相主要依据的是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横向变化,也就是地震属性的变化,这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基本理论依据。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横向预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解性问题,即:一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变化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一种地质现象的改变,也会造成多种地震属性的异常。 因此,在对地震属性分析预测过程中,如何从众多的地球物理参数中选取能反映地质特征变化的参数,是地震属性预测的主要问题。实际工作表明,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①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是做好属性预测的基础,不同的地震属性参数,它的地球物理含义、数学含义不一样,反映的地质规律也不一样。如:半时能量和总能量,尽管都是振幅类参数,但具体的展布规律却不一样(图1)。 图1 1 相同地区相同地区相同地区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和和总能量总能量对比图对比图对比图 半时能量半时能量((Energy half-time ) 总能量总能量((Total Energy )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面接近平行,厚度相对稳定。席状相单元内部通常为平行、亚平行或乱岗状反射结构,可代表深湖、半深湖等稳定沉积环境和滨浅湖、冲积平原等不稳定沉积环境。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之欧阳家百创编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欧阳家百(2021.03.07)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 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0、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

2、沿层地震属性 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 坐标。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

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Peak Amplitude = 125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振幅值。 PAL 画一个适合这三个采样点的曲线 并且沿着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地震属性的含义

*说明:谱属性(Spectral Attribute)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e)轨迹属性类(Local Attribute)

*

瞬时频率(Inst Frequenc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用Hz 表示。经常用来估计地震振幅的衰减,往往油气的存在引起高频成分的衰减,可用这一属性检测油气。 瞬时相位(Inst Phase ): 表示在所选样点上各道的相位值,以度或弧度表示。主要用于增强油藏内弱同相轴,对噪音也有放大作用,最终成图的彩色色标应考虑到 反射强度(Reflection Magnitudes ):反映了岩性差异、地层连续、地层空间、孔隙度的变化。 反(负)二阶微商变换(Negative of Second Derivative ) :显著地提升了连续性,有助于更快、更准确的层位解释。 道积分(Integrated Seismic Trace ):能起到伪波阻抗剖面的作用. 并不是说用它替代反演, 它可以起到快速指示孔隙度变化的作用. 谱分解技术(Spectral Decomposition )—— 分频:用于揭示薄层岩性横向的变化,指示可能的含烃地层圈闭。最后分频属性和井砂岩厚度结合作出目标层段的砂岩厚度图。由于不同频率段所看到的东西是有区别的,所以分频还可以观察到河道的形状更清晰,河道内的岩性细节变化。 砂岩厚度图流程图: Find the Power Spectrum using SYNTHETICS Extract Tuning Frequency SATK Ru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SATK Net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Correlate using LPM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全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摘要] 地震属性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隐藏有用信息,因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近几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简单阐述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在不同时期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对新地震属性进行了具体介绍。最后对该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摘要:在勘探和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地震资料在复杂油藏系统的解释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缺少一种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中的上具。随着一系列属性新技术的出现,对地震属性进行充分研究,就给地质家提供了快速地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尤其在用常规解释手段难以识别日的储层的情况下,属性分析技术更是给地质上作人员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地震属性储层预测叠前数据叠后数据 关键词:储层;波形分析;地震属性 1.引言 地震属性是指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度量值。地震属性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的直接烃类检测和亮点、暗点、平点技术开始,经历了70年代的瞬时属性(主要是振幅属性)和复数道分析,90年代的多维属性(特别是相干体属性)分析,21世纪的地震相分析等阶段[1一SJ。随着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油气藏动态监测、油气藏特征描述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多种有用信息,这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也为解决复杂地质体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手段。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关于儿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性的特殊度量值。它可包括时问属性、振幅属性、频率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不同的属性可指示不同的地质现象。地震属性分析则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钻井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地震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含油气情况。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已由线、面信息扩展到三维体信息,从分类提取扰化发展为一项系统的应用技术。随着地震技术的日趋成熟,地震属性技术近儿年也发展迅速,其中有多属性联合解释技术、波形分析技术、吸收滤波技术等。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去完善勘探生产中的油藏描述工作,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内容。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体,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难以发现的隐蔽油区,以至于监测流体运动和进行其它综合研究,一直是石油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 1波形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通常的层段属性只是表示了某儿个地震信号的物理参数(振幅、相位、频率等),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够单独描述地震信号的异常,而地震信号的任何物理参数的变化总是对应着反映地震道形状的变化,所以,研究和分析地震资料中代表各种属性总体特征的地震道形状(波形),应该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1. 1波形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处理过程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一、 瞬时属性 19 假定复数道表示为:)t (iy )t (x )t (u +=,则 1. 瞬时实振幅 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 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 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o时的时域振动振幅。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 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 ))t (x )t (y tan(A )t (=γ,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 [-180o ,180o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 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其计算式为))t ((Cos γ 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 IFreq (Inst. Frequene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t )t (d γ(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地震监测中异常次声波的识别方法

V ol 35No.1 Feb.2015 噪 声与振动控制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第35卷第1期2015年2月 文章编号:1006-1355(2015)01-0240-04 地震监测中异常次声波的识别方法 左明成,武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地震异常次声波的监测是地震监测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该次声波在接收过程中受到了众多噪声的干扰。为了找到一种地震异常次声波识别监测的有效方法,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次声波数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按照去噪、特征抽取、信号筛选、分类决策的过程鉴别异常的次声波。在实验中此方法和思路不仅仅得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而且在监测过程中也可识别出矿山爆炸信号和巴东地震次声波信号。从而说明该方法是地震次声波自动识别与监测的一条有效途径。由此,不仅可以较大地减轻地震监测的工作量,实现异常次声波的自动监测,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地震的震前监测程序之中。 关键词:声学;信号分析;地震监测;地震次声波中图分类号:TB132;TN911.6;TP1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1335.2015.01.049 Recognition Method of Abnormal Infrasound in Earthquake Monitoring ZUO Ming-cheng ,WU Yu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Computer College,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Monitoring the earthquake abnormal infrasound is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seismic monitoring,but the infra-sound is often disturbed by many noises in the receiving process.In order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bnormal sound recognition in seismic monitoring,the collected infrasound wave data was analyzed.With the process of de-noising,feature extraction,signal filtering,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sion,the abnormal infrasound was detected.Application of this idea and method can get a better recognition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s an example,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mine explosion signal and Badong earthquake infrasound signal.I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automatic recogni-tion and monitoring of earthquake infrasound.This method can realiz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abnormal infrasound effec-tively and economically,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monitoring programming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some other geo-logical disasters monitoring. Key words :acoustics ;signal analysis ;seismic monitoring ;seismic infrasound waves 地震发生时震源会向大气中辐射有明显特征的异常次声波[1–3],这为异常次声波的识别分离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对地震异常次声波的特征进行相关研究,就可以掌握异常次声波的大体形态特征。而 收稿日期:2014-08-01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310491060)作者简介:左明成(1992-),男,山东莱阳人,本科生,空间信 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监测、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三维可视化。E-mail:1317085693@https://www.doczj.com/doc/967691632.html, 通讯作者:武云,讲师,计算机应用系研究生。 E-mail:23753648@https://www.doczj.com/doc/967691632.html, 地震在发生之前通常也会产生异常次声波,对于地 震前的监测和其它地质灾害的监测而言,异常次声波的特征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数据源 为了得到次声波数据,在湖北省境内安装次声波接收仪器的方式接收次声波,次声波接收仪使用的是中科院声学所研制的In SYS 2008型号的次声波传感器,仪器可以长时间稳定地接受信号。将16台次声波接收仪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仪器转换存储在二进制文件中,可以更直观的对次声波数据进行研究。图1中是次声波传感器。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一、地震预警信息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按照日本现在的做法,面向公众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一般很简明,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者快速理解地震预警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的强度,如发生的是中等地震,还是强烈地震,一般不使用震级概念。 (2)预警时间,即本地大约多少时间后可能发生地震灾害。 二、是不是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就一定能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 答案是:否。地震预警实际上是一种灾害警报,它只能提示接收者注意地震灾害可能在未来的数秒至数十秒(即预警时间)后发生。 要想成功地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实际上需要的是接收者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迅速地采取合理的避震措施。这才是减轻地震伤亡的关键。 三、听说地震预警信息有可能出现误差和误报,应该如何对待? 由于地震预警信息是在某地地震灾害发生前发出的灾害警报。因此,它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出现误差甚至误报,确实难免。但即便如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还是要以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的态度来对待它,即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免生命受到伤害。 四、听说日本的地震预警信息会出现改变或更正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因为地震预警信息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有时最先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可能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即将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所以会根据后续的计算结果对先前的信息进行修正。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公众准确地了解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避震措施。 五、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一定要采取避震措施吗?

对。地震预警信息实际上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不管灾害是否会发生,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避震措施。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为什么有时接到地震预警信息,而实际上却没有发生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信息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这并不代表地震灾害一定会发生。就好像宾馆的火灾警报发生时,你所居住的客房并不一定会出现火灾一样。 地震灾害的发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很多是偶然因素。因此,很难确定地说,哪里一定会或者不会发生地震灾害。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出时,只是代表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所以,最好还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防万一。 七、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接收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灵活地选择避震措施。以下是两种较常见的避震措施,供网友参考。 (1)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2)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让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到坚固的家具下方或侧下方伏下(注意远离玻璃窗户),双手护头;或者到小开间的房屋中蹲下(注意远离玻璃镜或玻璃窗户),双手护头。等到地震震动过去后,再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八、企业如何接收和使用地震预警信息? 不同的企业,因其抗震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不同,而对地震预警信息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企业明晰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然后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订制本企业所需要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专门安装符合本企业技术特点的接收终端。

地震识别砂体技术

第一节河道砂体形态研究 河道砂是河流相储层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油气富集场所,因此河道沉积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针对研究目标和对象有现代河流沉积、露头剖面砂体、石油钻井三种不同研究体系。因研究的对象和目标的差异,对河道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的侧重,因侧重面的不同导致对河道砂体几何形态的认识上有很大的差异。利用现代河流沉积和露头沉积研究成果去认识古代河道容易导致认识的偏差,人们对古代河道的认识停留在用现代河流臆测古代河流的程度上;对聚集油气的河道砂体的认识则受勘探阶段和钻井密度的限制,在不同的井网密度阶段下,对河道砂体的认识程度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利用与汪家屯气田河流沉积有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河道砂体沉积环境、形成过程、保存条件,总结砂体的四维时空规律,充分认识汪家屯气田河道砂体在空间上可能的展布规律和存在的三维几何形态,通过地震属性成像技术和属性数字地质统计相关分析,从几何形态模型和数字地质方面,识别河流沉积保留下的砂体。 1.国外研究现状 河流分类Leopold(1957)和Wolman(1957)最初将河道体系划分为顺直河、辫状河和曲流河,已为沉积学者所通用。Schumm(1968)根据搬运方式又提出一种分类方案,将河道分为三种类型:即悬载河、混载河、底载河,对现代河流较适用,对古代河流意义不大。B.R.Rust(1978)对河型分类,分为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顺直河,这一方案在石油业得到广泛认可。 早在50年代Leopold(1957)和Wolman(1957)就建立了河道宽度和曲流带长度的关系以及曲流半径和曲流长度的关系,Strokes(1961)测量了Mesaverd 组河道砂体大小,厚0.6-30.5m,宽1.5-61.0m,长4.5-12km。 Knutson(1971,1976)研究Colorado西部河道砂得出曲流河的宽厚比为14:1。Campbell研究新墨西哥Morrison组Westwater Canyon 砂岩段,总结低弯度辫状河,单个河道平均宽度183m,厚度4m,厚宽比46:1。 Cowan(1991)研究表明,如果砂岩厚度大于12m,就是由几个河道砂体复合而成,指出辫状河道体系平均宽度500m,厚度7m,厚宽比70:1。在曲流河点坝中一个侧积体的最大宽度大致是2/3河宽。 以上河道砂学者的研究现代沉积、露头,还是停留在对河道的静态平面二维或者是剖面二维认识认识上,虽然对于河道的认识有指导作用,但对储集油气的河道砂来说研究还很不够。 只有对砂体的三维空间几何形态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识别和寻找河道砂体。 2.大庆油田钻井研究砂体平面形态 钻井研究河道几何形态需要有足够的井网密度,钻井揭示河道是一维的,多口井连的剖面是二维,无论研究的如何精细也不能给出河道在空间的展布几何形态,只有在满足研究需要的足够大的一定区域和密集井网的测井、录井、取心充足的资料背景下,通过特定的砂体对比和组合手段,才可能完整认识保留下的河流沉积砂体类型、微相、三维形态。我们有幸得到了大庆萨中开发区高密度的井网砂体资料。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为萨尔图油田中部,面积116km2,萨、葡、高油层高密度的井网为认识砂体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高、葡、萨油层是在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早期,松辽盆地由水退转水进

地震波的定义

地震波的定义 地震是地壳的一切颤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主要能源来自地球的内部,是由地球内部自然力冲击引起的。地壳或地幔中发生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发生原理 英文seismic wave.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球内 地震波 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概念介绍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传播方式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纵波和横波 现象介绍 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的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 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 、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空间位置,即(x、y、t 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2、沿层地震属性 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时主要从振幅属性及其延伸属性出发,分析属性的变化特征,然后与钻井和地质进行标定,赋予属性地质意义。 为了将已知井上的岩性信息,在整个工区进行有效的外推,需要优选出在该区对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反映敏感的属性,我们通过两个层次来完成这一个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对岩性变化相对敏感的地震属性,这部分工作在属性提取时已完成,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时间派生的属性有利于对构造的细节进行解释;振幅和频率派生的属性用于解决地层和储层特征; 一般认为振幅是最稳健和有价值的属性;频率属性更有利于揭示地层的细节; 混合属性包含振幅和频率的因素,因此更有利于地震特征的测量;同时在对所提取的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地震属性的提取第二个层次是使用数学和信息学的方法优选属性。“地震属性和井数据采样伪相关在独立的井数据较少或者参加考虑的独立的地震属性过多时产生的概率较大”(CYNTHIA T. KALKOMEY),由于对于该区已知的独立井信息多数情况下较少,勉强满足统计分析的样本要求,单纯使用相关分析方法产生伪相关的概率较大,因此我们在经过第一个层次的筛选之后,采用数据相关和信息优化组合方法进行属性优选。 目前属性种类很多,属性软件也非常多,这里转列landmark软件中的PAL 属性,供大家参考选择使用: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平均反射强度:识别振幅异常,追踪三角洲、河道、含气砂岩等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指示主要的岩性变化、不整合、天然气或流体的聚集;该属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 Slope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的斜率:突出砂岩/泥岩分布的突变点;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 Number of Thoughs 波谷数:可以有效的识别薄层,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可以有效的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 Average Instantaneous Phase 平均瞬时相位:由于相位的横向变化可能与地

地震勘探一些基本概念

地震勘探一些基本概念: 1炸药震源产生的波在弹性区内产生的波为地震波. 2地震波的形成①介质本身由多个质点构成且多个质点之间紧密联系当震源产生的波经过质点的振动向前传播即形成地地震波. 3波形描述质点振动情况的图形即波形;波形包括了振动图(描述某一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波剖图在某一时刻所有的振动等点位移随空间变化的图形. 4射线: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取决于地下介质均匀情况) 5振动带:波前波尾之间所有振动质点构成的范围. 6波前与射线之间的关系是垂直的 7时距曲线:表示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8视速度: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为视速度直速度:波沿射线传播的速度 9视速度定理:V*=V/sina(a为入射角) 10最小时间定理(费马原理):波沿射线传播所需时间最短. 11惠更斯原理:震源产生波,波传播到介质中任意一点,波所到达任意一点称新的波源成次级波源,所有次级波源产生波前面的共切面或包面称下一时刻波前. 12反射波产生的条件Z1不第于Z2的条件下,弹性波才会发生反射波;且在两者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 13直达波:不经介面的反射直接到达地面的波. 14折射波:上覆介质振动以V速度传播且与反射线平行的一系列射线出射到地面称折射波. 折射波产生的条件:临界角入射,引起上覆介质振动界面以V滑行. 15面波:与自由表面或岩层分界面有关的特殊的波,且只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的介质分界面附近观测到,其强度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加大而迅速衰减.. 16体波与面波的区别:体波与面波的区分是根据这两类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体波)可以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 17斯奈尔定律(综合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的内容,并扩展到水平层状介质的情况)斯奈尔定律用来干什么用? <野外工作方法> 一:试验工作的项目1、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内干扰波类型,特性.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准层)速度剖面特点3、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激发方式。 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在素的选择。 二、干扰波的调查方法 1、小排列:采用土坑爆炸,用小排列(道距一般为3~5米)连续接收几个排列,使各种规则扰波在记录上能连续追踪出来。同时使用不混波、不加振幅控制、宽频挡等仪器因素,使记录能反映干扰波的本来面目,有利于研究干扰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选用最佳激发条件和合适的义器因素,在试验小排列(道距约3~5米)上接收一、二个排列。这样会压制相当一部分干扰波,并记录下一部分有效波。通过对记录的分析,帮助了解干扰波和有效波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作为选择接收的条件。 2、直角排列当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时,为了查明它们的方向,可采用直角排列观测,将半个排列布置在一个方向,另外半个排列布置在与这垂直的另一个方向。激发点距接收点500米左右,从记录上上求得两个方向上各自的时差△t1、△t2,然后在图上沿两个个方向按一定比例标出尺标出矢量△t1→和△t2→的小,其方向指向时间增大方向,求它产的合失量△t→,△t→的方向就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地震安评基本概念

地震安评基本概念 (1) 地震学是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哪几门学科的研究反映了地震学直接为社会抗震减灾的服务?这几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直接为社会减灾服务方面: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社会学 地震预报:短临预报,中长期预报。 地震工程学:研究地震危害性的工程问题。 工程地震:以中长期地震预报结果为依据,提供一个工程或地区在其设计寿命中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作为工程抗震的设防标准或依据,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工程抗震:应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估计工程的抗震能力,然后按照给定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工程抗震设计。 地震社会学:研究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涵震害预测与抗震减灾。 (2) 抗震设计的目的、内容与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的目的:使工程在承受所考虑的荷载或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抗震设计的内容:地震作用、工程或社会的安全性 地震作用:大小、概率与频度、动态特征 工程/社会的安全性:工程到达何种安全程度为宜2012-9-18 工程安全性或抗震设计标准 如何判断或定义工程的抗震安全性 如何选择适当的安全性,以得到安全与经济的平衡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到” (3)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的分级及各级的主要研究内容。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为I、II、III、IV级 I. 要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保守的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的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估计和详细地震地质安全性评价。适用于核电站以及特殊重要的大坝等。 II. 要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及地震小区划。适用于位于VII度(含)以上地区的重大城市经济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及重要生命线工程等。 III. 要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估计和一般地震地质安全性评价。适用于除I、II级以外的位于烈度VII(含)以上地区的大型项目中的重要工程。 IV. 要求应依据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规定进行设防。凡需进行基本烈度复核者,均应进行烈度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适用于除I、II、III以外的工程。 (4) 我国现行的有哪几个主要的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004-89)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7-97) (5) 核电厂的“运行安全地震动”与极限安全地震动。 运行安全地震震动operational safety ground motion 在设计基准期中年超越概率为2?的地震震动,其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075g。 通常为核电厂能正常运行的地震震动。 极限安全地震震动ultimate safety ground motion 在设计基准期中年超越概率为0.1?的地震震动,其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15g。 通常为核电厂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震动。 (6) 板块构造运动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得意义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得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得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得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就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得物理基础。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得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得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得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得关系提供可靠得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得,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得在地震波波形上得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得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得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 这类属性就是按剖面(或体)处理得,就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0、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得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得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得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相似体计算相邻地震道 得相似系数 同上 不但可以对三维体数据作 不连续分析,还可以对基于 层位得二维数据作相似性 预测,以及倾角、方位角,边 界检测与图象增强。还可以 沿层解释得层位作相似性 分析 波阻抗它将地震资料、测 井数据、地质解释 相结合,利用测井 资料具有较高得 垂向分辨率与地 震剖面有较好得 横向连续性得特 点,将地震剖面 “转换成”波阻抗 剖面 用于储集层得研究, 识别砂体得分布特征 与范围 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连 接对比,能有效地对地层物 性参数得变化进行研究,对 储层特征进行描述 道积分对地震道进行积 分 识别砂体、岩性尖灭 点等 相对对数波阻抗 倾角倾向数据体计算同相轴得倾 角 识别尖灭点、不整合、 了解地层产状 2、沿层地震属性 这种属性就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得属性,它得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得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得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就是将振幅平方得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得振幅非常敏感。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得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得求取方法就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得振幅值与它两边得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