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

2014-2015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

2014-2015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
2014-2015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

第2节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1课时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学习目标 1.掌握轨道杂化的基本思想,并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一、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

化学式: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二、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________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组合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做________________,简称杂化轨道。杂化轨道在角度分布上比单纯的s或p轨道在某一方向上更________,从而使它与其他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更

__________。通常,有多少个原子轨道参加杂化,就形成多少个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的类型

1.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的是( )

①CH4②NH3③CF4④SiH4⑤C2H4⑥CO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2.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以用sp1杂化方式解释的是( )

A.HCl B.BeCl2 C.PCl3 D.CCl4

3.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

A.sp1—p B.sp3—s

C.sp2—p D.sp3—p

4.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形成sp2杂化轨道的是( )

A.H2O B.NH3

C.C2H4 D.CH4

5.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4与C2H2

练基础落实

知识点一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1.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

A.H2O B.CO2 C.BF3 D.CH4

2.NH3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CH4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NH3分子中有3个σ键,而CH4分子中有4个σ键

知识点二杂化轨道理论

3.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A.平面四边形 B.四面体形

C.四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4.下列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 )

A.C2H2 B.C2H4

C.C3H8 D.CO2

5.有关甲醛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原子采取sp1杂化

B.甲醛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

C.C原子采取sp2杂化

D.甲醛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

6.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Cl3分子中P采用sp3杂化

B.PCl3分子中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D.PCl3是非极性分子

练方法技巧

较复杂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

7.下列关于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

B.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

C.丙烯分子中存在非极性键

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8.下列关于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②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③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④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练高考真题

9.(2008·四川理综,27)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写出该元素的任意3种含氧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D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综合拓展

10.在形成氨气分子时,氮原子中的原子轨道发生sp3杂化生成4个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4个杂化轨道中,只有________个含有未成对电子,所以只能与____________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又因为4个sp3杂化轨道有______________,所以氨气分子中的键角与甲烷不同。

11.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天然气(主要成分CH4)为原料经合成气(主要成分CO、H2)制化学品是目前天然气转化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 (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价,写出基态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2)原子数目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CO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成__________。在CH4、CO、CH3OH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12.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PO3-4___________________;

CS2_______________。

(2)有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微粒,它们的微粒中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请依据下面给出的这两种微粒的球棍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出第2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

平面形分子____________,三角锥形分子________________,四面体形分子

____________。

(4)下列一组微粒中键角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用编号填写)。

①HCN②SiF4③SCl2④CO2-3⑤H3O+

第2节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1课时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双基落实

一、

CH4

二、

1.相近杂化原子轨道集中牢固

2.2 3 4 2 3 4 180°120°109.5°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

课堂练习

1.B 2.B

3.C [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都是采用sp2杂化,溴原子的价电子为4s24p5,4p轨道上有一个单电子,与碳原子的一个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

4.C [H2O、NH3、CH4分子的中心原子O、N、C形成的都是sp3杂化轨道,但是H2O、NH3只形成2个或3个共价键,有2个或1个杂化轨道被孤对电子占据。]

5.B [本题考查常见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原子杂化轨道类型。CO2、BeCl2、C2H2属于sp1杂化;SO2、CH4、NH3属于sp3杂化;BF3、C2H4属于sp2杂化。B正确。]

课时作业

1.A [四个选项中键角最大的为直线形的CO2分子,键角为180°,其次为平面三角形分子BF3,键角为120°,再次为正四面体形分子CH4,键角为109.5°,最小的是V形分子H2O,由于其分子中存在着未成键的2对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使键角从109.5°被压缩到104.5°。] 2.C [NH3和CH4的中心原子均是sp3杂化,但NH3分子中有一对孤对电子,CH4分子中没有孤对电子,由于孤对电子——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NH3分子进一步被“压缩”成三角锥形,甲烷则呈正四面体形。]

3.B [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应为四面体形,例如CH4、CF4等。]

4.B [A项C2H2中的碳原子采取sp1杂化,B项C2H4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C项C3H8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D项CO2中的碳原子采取sp1杂化。]

5.C [甲醛分子(CH2O)中心C原子采用的是sp2杂化,三个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两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一个H原子形成一个C—H σ键,另一个sp2杂化轨道与O原子形成一个σ键,C原子中未参与杂化的1个p轨道与O原子的p轨道形成一个π键。]

6.D

7.B [本题考查共价键的形成、分类和空间结构。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A正确;丙烯分子中的-CH3碳原子是sp3杂化,CH2CH中2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B错误;丙烯分子存在非极性键,C 正确;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D正确。]

8.B [键上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C上的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为如下关系:

6个碳原子不可能共线,但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9.(1)SO3(2)Cl HClO、HClO2、HClO3、HClO4(任选3种) (3)直线形(4)共价键(5)Mg3N2Mg3N2+6H2O===3Mg(OH)2↓+2NH3↑

解析由于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并且它们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依次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所以D、X为C、Si,E为N,Y为S,Z为Cl。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2)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在C、N、Si、S、Cl五种元素中,Cl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对应的三种含氧酸为HClO、HClO2、HClO3、HClO4(任写三种)。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为CS2,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4)D和X形成的化合物为SiC,Si、C是两种电负性差别较小的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属共价键。

(5)金属镁和E的单质N2在高温下得到Mg3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3N2+6H2O===3Mg(OH)2↓+

2NH3↑。

10.sp3杂化轨道 3 3 一对孤对电子

解析NH3中N原子为sp3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但NH3分子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而是三角锥形,是因为氮原子形成NH3时仍有一对孤对电子。

11.(1)1s22s22p63s23p63d64s2(2)N2CN-C≡O

CH4、CH3OH

12.(1)正四面体形直线形(2)CH+3CH-3

(3)BF3NF3CF4(4)①④②⑤③

解析(1)PO3-4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S2分子的空间构型与CO2一样,为直线形。(2)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的平面形结构的微粒应该是CH+3,中心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含有1个碳原子和3

个氢原子三角锥形结构的微粒应该是CH-3,中心碳原子采取sp3杂化。(3)第2周期的五种非金属元素B、C、N、O、F构成的中性分子中,平面形分子为BF3,三角锥形分子为NF3,四面体形分子为CF4。(4)①HCN为直线形分子(中心碳原子采取sp1杂化),键角180°;②SiF4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5°;③SCl2为V形结构,键角接近90°;④CO2-3为平面形结构,键角120°;⑤H3O+为三角锥形结构,小于109.5°,但大于90°。所以键角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⑤③。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 物质的量(n) (1)概念: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单位:______,符号:____。 2. 摩尔(mol) (1)概念:摩尔是__________的单位,1 mol物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微粒。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用mol为单位只能用于衡量______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而不能用于宏观物质。②用mol为单位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符号。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____ 126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测得其数值约为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 (3)微粒数(N)、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二、摩尔质量 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______。 2. 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3. 数值:当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时数值上等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n=m / M。 三、气体摩尔体积 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因素。液态和固态物质的 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 mol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2.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____________下,单位物质的量的________所占的体积。 (2)单位为________或________,符号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3.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____________,简称“三同定一同”。 (2)使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无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 4. 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 m)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式:n=V/V m。 四、物质的量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溶液里所含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______。 2. 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是c B=,n B表示____________,V表示__________,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________ 3. 稀释定律: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中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即:c(浓)·V(浓) =c(稀)·V(稀) 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实验仪器 (1)当溶质为固体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用来量取蒸馏水。 (2)当溶质为液体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用来量取液体溶质。若溶质溶液呈碱性则选用____________,若溶质溶液呈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则选用 ________,________用来量取蒸馏水。 (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但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③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

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上)

课堂笔记第八讲 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上)

例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 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 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与匈奴大小..,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 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 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 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 广结发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秦亦不以.城予赵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 既.出塞,出东道既.克,公问其故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理解:李广的一百骑兵都十分恐惧,想策马逃跑。 B.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士卒们因此乐于为他效力 C.其李将军之谓也 理解:这是李将军说的话吧

学而思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1-17讲·教师版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元电荷:191.610C e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 (2)电荷守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②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 4.点电荷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若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大 小和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2)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能看做点电荷的物体不一定很小,另外,对点电荷的带电量不作限制. 5.正确区分几种电荷的概念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元电荷:电荷量为191.610C -?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 克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 (4)场源电荷: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叫做场源电荷. (5)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研究电场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放入一个带电量很小的点电荷,考 查其受力情况和能量情况,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二、库伦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 =,F 叫库伦力或静电力,也叫电场力.F 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k 是静电 力恒量,其数值与单位的选取有关,公式中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单位时,922910N m /C k =??. 3.适用条件:①真空;②点电荷. 4.理解和应用库伦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库伦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在使用公式122Q Q F k r =时,12Q Q 、可只代入绝对值计算库伦力的大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根据 第11讲 电场力 知识点睛

高一化学必修2 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2 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进度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3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3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2课时 机动和复习 2 课时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2课时

高中物理_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三个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和新课程理念,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先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带领全体学生亲自到电梯中去体验超重与失重。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各小组整理和记录数据,课上展示记录结果。 课堂以展示各小组观察记录的数据引入,带领学生回忆电梯现场,并观察和总结当时的困惑。教师及时评价。 在数据及回忆的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困惑,教师加以精练,提出四个问题: 1、读数有时大有时小,难道我的体重在变化吗? 2、如果我的体重没变化,那么体重秤直接测量的还是我受的重力吗? 3、体重秤直接测量的如果不是我受的重力,那么它直接测量的是什么力呢? 4、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体重秤读数的变化呢? 本节课就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在对四个问题的解决中展开教学,利用类比、反证、定性分析、定量推理等多种方式,得出超重、失重概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新知识;总结新规律。再利用新规律解释新现象,利用体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影音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到科技,到社会”的探究过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超重和失重》学情分析 1、学生学完牛顿三定律的理论知识,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 定律的理解上还比较粗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 2、我校学生在济南市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我校学生来说稍显困难,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做好方法指导。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二的打算要有计划

高二的打算要有计划 上到高二是时候要写写学习计划范文了,写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篇优秀范文,希望给大家写范文同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二上学期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一】 主要特点:有目的以及针对性、高效。 适用时间:高二 一、预习 1、方法:先看基本知识点,把教材读完,然后写教材的题,一时间不理解的记到笔记本上。 2、语文、英语不用预习,化学课堂上预习,其余的有时间才预习(物理优先预习)。 二、上课 1、方法:新课、讲题都认真听。将知识标题记到笔记本上,罗列成表,特别记下老师强调的细节(概括性记下),课后总结反思。(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2、上数学、物理、生物(这科有时可以和化学的方法一样)、英语课时紧跟课堂节奏,老师叫怎样就怎样,语文课随意。 3、上化学课时自己先预习教科书,有时间再写题,如果有重要补充就听课。 4、上副科课的时候若有未改的重要错题,则改到错题本上,没有的话做作业或听课皆可。 三、课后 1、课间及时总结反思,总结的方法:浏览每一个笔记本上的小标题,分析掌握程度(一般是在心里想,偶尔用笔写写),以百分数来表示,中午则吃了饭过后再总结。 2、总结耗时1到10分钟不等,有剩余时间便到处晃荡晃荡。 四、自习 1、中午自习40分钟,晚自习下了过后打球到22:20,晚上22:50-00:00继续自习,其中花个20分钟左右来反思总结,记录到日记本上。

2、尽量在晚自习结束前做完当天作业并订正,然后回寝室写额外的题(数学或物理)。 3、晚上反思总结的内容:当天每一科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掌握情况、当天的学习状态以及效果,与计划相差多少、第二天的简单计划以及目标。 4、做作业时,保证懂了的情况下,做得越快越好,给自己时间限制。 高二上学期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二】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 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 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 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 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 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年的学习生活的倦怠。高二是积累、细水长流的一年,还是应以厚积为主,以备高三的薄发。 阶段目标: 1、调整高一时定的计划,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高二生活。 2、遵守学校行为规范,更好地在班级中发光发热。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特别是高一时感兴趣却没能参加的社团、志愿者服务等,在高三之前,完成自己的目标。 4、有针对性地选好选修课,有必要结合自己的选科志愿进行选择。 学习计划: 1、语文:讲解暑期练习卷、布置整一学期的常规任务,完成部分的新课文教学,要求背诵一定的古文、现代文篇目。 1、理科(可一细化为某一门学科)以上新课为主,会有大量的新概念、新知识需要学习,能弄清楚概念的,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2、外语:英语课以牛津英语书为主,配以新世纪版教材。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汇,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写作服务。 3、其他学科:新增有地理、另外艺术、生物、政治等会使这一阶段的学习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元电荷:191.610C e-=?,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2电荷守 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②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 4.点电荷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若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大 小和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2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能看做点电荷的物体不一定很小,另外,对点电荷的带电量不作限制.5.正确区分几种电荷的概念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元电荷:电荷量为191.610C-?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 克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 (4场源电荷: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叫做场源电荷. (5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研究电场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放入一个带电量很小的点电荷,考 查其受力情况和能量情况,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二、库伦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 =,F叫库伦力或静电力,也叫电场力.F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k是静电 力恒量,其数值与单位的选取有关,公式中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单位时,922910N m/C k=??.3.适用条件:①真空;②点电荷.4.理解和应用库伦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库伦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在使用公式122Q Q F k r =时,12Q Q、可只代入绝对值计算库伦力的大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根据

高中物理第三章磁场3.1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选修3_1

磁现象和磁场 一、设计思想 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多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另外本设计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三、学情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极光、太阳风暴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提高课堂的 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五、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六、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手机,发电机模型,磁铁,小磁针,回形针,电源,导线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高中化学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同步辅导阶段 (共小时) 一、元素周期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核素同位素(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区分与联系。 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五、元素周期律(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及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七、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八、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九.组织全章复习(包括单元练习题讲评)(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十、化学能与热能(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化学方程式与热量的关系。 十一、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原电池的原理。 十二、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原电池的应用。 十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理论知识。

十四、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2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化学平衡状态。 十五、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3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化学平衡移动的特点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十六、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甲烷的结构及性质。 十七、烷烃(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烷烃的性质及命名。 十八、简单的不饱和链烃—乙烯(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乙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十九、芳香烃—苯(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苯的结构及苯的性质。 二十、乙醇 重点掌握内容:乙醇的结构及性质。 二十一、乙酸 重点掌握内容:乙酸的结构及 二十二、人类基本营养物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功能及特征反应。 二十三、开发利用金属矿物(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常见金属的冶练原理、方法及资源的保护。二十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从海水中提纯卤素的方法。二十五、资源的合理利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综合利用二十六、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第二阶段:查漏补缺阶段(针对学生的弱项) (共 28 小时) 一、化学计量——第1课时(2个小时)

高中物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 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车(20辆,每辆车上贴上质量为200g,贴上“参照车”与“实验车”字样),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20个),一次性小塑料口杯及棉线套(20个,质量可忽略),50g规格钩码10盒(每盒10个),托盘天平砝码20盒,刻度尺(米尺),线绳若干,铁文件夹10个,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系统一套,计算器。 【教学要求】 上课地点为实验室,共分成10组,五个学生一组,每组男、女生都要有,选出组长一名。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第2课时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问题1:本节课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 教师注意:学生可能猜出质量和力以外的因素,教师引导或告之本节课只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问题2:请同学们猜一猜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列举出实例。 如果学生说不出实例,教师可以列举以下典型的例子:绿灯亮后,摩托车先冲出,然后小轿车,最后载重货车,说明质量大加速度小;方程式赛车的发动机功率大,启动快,加速度大,说明力大加速度大。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课时)(含解析)鲁科版必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课时)(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1课时) A级—学考达标 1.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结点拉到某一确定的点O,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结点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解析:选B 本实验的注意事项中有严格的要求,O点不允许随便移动,A错误;一个弹簧测力计达到最大量程,再通过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时,前一个弹簧测力计可能超过最大量程,造成损坏或读数不准,C错误;合力是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求出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故D错误;只有B项是符合实验要求的。 2.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水平橡皮筋上,使之沿水平方向伸长到一定长度;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该橡皮筋,使之沿水平方向伸长到相同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F1、F2的合力 B.F1、F2的大小之和等于F C.若保持甲中的橡皮筋在图示位置,可以只改变图中F1的大小,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若保持甲中的橡皮筋在图示位置,可以只改变图中F2的大小,F2的方向和F1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解析:选A 本题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产生了相同的形变效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A、CaCO3 B、SO3 C、CuO D、KMnO4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碱:Na2CO3 酸: H2SO4 盐: NaHCO3 碱性氧化物: SiO2 酸性氧化物: CO2 B、碱:NaOH 酸: HCl 盐: NaCl 碱性氧化物: Na2O 酸性氧化物: CO C、碱:NaOH 酸: CH3COOH 盐: CaF2 碱性氧化物: SO3 酸性氧化物: SO2 D、碱:KOH 酸: HNO3 盐: CaCO3 碱性氧化物: CaO 酸性氧化物: SO3 5.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7.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A、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B、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Cl C、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Cl D、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8.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高中化学进度计划最新版

高中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1,2,选修4,5 高一教材:必修一必修二 高二理科教材:选修四《化学反应与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文科教材:选修一《化学与生活》 具体措施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③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④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在哪?⑤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把基本方法与解题能力相结合,从而再生知识,产生创新能力。 3)研究疑点,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化解疑难问题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回顾错误,看“错题笔记”分清错误类型(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例分析等,查准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可以减少失误。 根据近几年高考情况,考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的“不够”:“①审题不够仔细;②书写不够规范;③基础不够扎实;④思维不够灵敏;⑤表达不够清楚; ⑥实验不够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的“教”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而设定教学的难度,广度,从而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4)关注热点,处理好课本与信息的关系。高考的功能之一是选拔人才。因此,探索、应用、开放性问题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精选和改造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的化学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中也要关注热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