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呼吸生理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练习

5呼吸生理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练习

5呼吸生理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练习
5呼吸生理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练习

第五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respiration)

2.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3.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

4.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5.肺的顺应性(compliance)

6.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7.潮气量(tidal volume)

8.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9.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10.残气量(residual capacity)

11.肺容量(pulmonary capacity)

12.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13.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14.肺活量(vital capacity)

15.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16.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17.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18.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19.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20.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 perfusion ratio)

21.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22.氧含量(oxygen content)

23.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24.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25.P50

26.波尔效应(Bohr effect)

27.何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

二、填空题

1. 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2. 内呼吸指的是()与()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其作用的受体是()。

4.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其作用的受体是()。

5.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作用是()。

6.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

7. 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小儿主要是()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为主。

8.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另外还有()和()两种形式。

9. 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

10. 氧解离曲线为()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的关系。

11. 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

12. 肺牵张反射包括()和()两个反射。

13. 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15. 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

16. 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它对细胞外液中()浓度十分敏感。

17. 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三、单项选择

1.关于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B. 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C. 单细胞生物也有呼吸

D. 呼吸过程需循环系统的配合

E. 呼吸肌的运动称为呼吸

2.肺通气是指

A. 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 外界环境与气道之间的气体结合

C.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D. 肺与气道之间的气体交换

E. 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

3.肺换气是指

A.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B. 肺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C. 肺与气道之间的气体交换

D.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E. CO2排出肺的过程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 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B. 气体分压差

C. 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D.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

E. 胸膜腔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

A.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B. 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C.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

D. 气体分压差

E. 胸膜腔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6.与吸气运动有关的肌肉是

A. 膈肌

B. 肋间内肌

C. 腹肌

D. 腰大肌

E. 平滑肌

7.关于呼吸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膈肌收缩导致胸廓上下径减小

B. 吸气运动包括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

C. 肋间外肌收缩导致胸廓前后径增大

D. 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

E. 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

8.参与平静呼吸的肌肉是

A. 肋间外肌

B. 膈肌

C. 肋间内肌和膈肌

D. 肋间外肌和膈肌

E. 肋间外肌和腹肌

9.关于平静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B. 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C. 呼气时,胸骨和肋骨回位

D.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都舒张

E. 呼气时,肺依靠自身的回缩力回位

10.关于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

B. 在整个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

C. 胸膜腔内压不利于静脉回流

D. 胸膜腔内压使肺处于扩张状态

E. 胸膜腔内压为负值

11.形成胸膜腔内压的因素是

A. 肺泡表面张力

B. 大气压+跨肺压

C. 吸气肌收缩

D. 气道阻力

E. 肺回缩压

12.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释放

B. 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C. 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

D. 增加时可引起肺弹性阻力增大

E.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3.有关肺顺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来度量肺的弹性阻力

B. 与肺弹性阻力成正变关系

C. 可用单位压力下所引起的容积变化来衡量

D. 表示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

E. 肺越容易扩张,其顺应性越大

14.用来比较不同个体肺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

A. 比顺应性

B. 肺顺应性

C. 用力肺活量

D. 用力呼气量

E. 肺活量

15.肺活量等于

A. 潮气量+深吸气量

B. 深吸气量+残气量

C.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 肺总量-功能残气量

E. 肺总量-残气量

16.关于肺活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尽力吸气后从肺内呼出的最大气量

B. 其个体差异值较大

C. 可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状况

D. 与身材大小、年龄、体位和性别等有关

E. 随呼吸肌强弱不同而有变化

17.关于肺通气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B. 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C. 与活动量无关

D. 与身材大小有关

E. 随性别、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18.肺泡通气量指的是

A. 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B.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C. 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D.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E. 肺泡无效腔的气体量

19.生理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之差为

A. 残气量

B. 功能残气量

C. 补吸气量

D. 功能无效腔气量

E. 肺泡无效腔气量

20.以下计算公式,错误的是

A.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

B. 潮气量×呼吸频率=肺通气量

C.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

D. 潮气量+补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E. 肺泡通气量/肺血流量=通气/血流比值

21.关于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理无效腔等于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之和

B. 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大于解剖无效腔

C. 肺泡无效腔是由于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造成的

D.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 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22.下列与肺换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呼吸膜的面积

B. 呼吸膜的厚度

C. 通气/血流比值

D. 气体的分压差

E. 气道口径

23.下列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A. 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的厚度成反比

B. 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的面积成正比

C. 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D. 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不利于肺换气

E.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肺换气

24.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值为0. 48

B. 比值增大,表示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 比值减小,表示肺泡无效腔增大

D. 比值增大和减小都可导致O2和CO2潴留

E. 比值可衡量肺通气功能

25.关于肺换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时,肺通气量不变

B. 潮气量加倍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不变

C. 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时,肺泡通气量减小

D. 潮气量加倍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泡通气量增大

E. 浅而快的呼吸有利于肺换气

26.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 以CO2气体形式

B. 碳酸氢盐

C. 与水结合成碳酸

D.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 物理溶解

27.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B.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 CO2主要以碳酸氢盐的形式来运输

D. CO2和Hb的结合无需酶的催化

E. O2和Hb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

28.关于Hb和O2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B. Hb的4个亚单位间有协同效应

C. 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含量

D. 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

E.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29.氧离曲线是

A. Po2与血氧容量间的关系曲线

B. Po2与血液pH间的关系曲线

C. Po2与血氧饱和度间的关系曲线

D. Po2与血氧含量间的关系曲线

E. 以上都不对

30.有关氧离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呈S型

B. 反映不同氧分压下O2与Hb的分离和结合

C. 上段平坦,表明氧分压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D. 中段最陡,是O2和HbO2的解离的部分

E. 下段代表O2的贮备

31.何尔登效应是指

A. 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释放

B. O2与Hb结合将抑制CO2释放

C. 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结合

D. CO2与Hb结合将促使O2释放

E. CO2与Hb结合将抑制O2释放

32.波尔效应是指

A. Po2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B. Pco2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C. pH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D. 2,3-DPG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E. 以上都不对

33.关于呼吸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呼吸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B. 脊髓是联系上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C.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

D. 脑桥上部存在长吸中枢

E. 大脑皮层可对呼吸进行随意调节

34.O2对呼吸的调节途径是

A. 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

B. 直接兴奋呼吸调整中枢

C. 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

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E.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35.关于缺氧对呼吸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B. 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 主要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 轻度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

E. 严重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

36.关于O2对呼吸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低O2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B. 低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

C. 严重低O2可导致呼吸障碍

D. 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不宜吸入纯氧

E. 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的适应很慢

37.CO2对呼吸的调节途径主要是

A. 间接刺激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 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

D. 刺激呼吸调整中枢

E. 牵张反射

38.关于CO2对呼吸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B. 一定水平的CO2分压对维持呼吸是必要的

C. CO2超过一定限度可有抑制和麻醉效应

D. CO2麻醉时呼吸加深加快

E. 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39.关于H+对呼吸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脉血H+浓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B. 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C. 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

D. 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

E. 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很慢

40.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

A. 肺牵张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B.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C. 一定浓度的CO2

D. 一定的pH

E. 一定程度的缺氧

四、问答题

1. 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2. 什么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其生理作用是什么?

3. 什么是通气/血流比值?其增大或减小会造成哪些后果?

4. 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5. 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6. 增大无效腔后呼吸运动有何改变?为什么?

7. 试述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意义。

8. 血中CO2增多、低O2和pH值降低对呼吸有何影响?作用途径及机制如何?

第五章呼吸(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3.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4.胸膜腔内的压力。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始终是负压。

5.单位跨肺压作用下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与肺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正常成人为0.2L/cmH2O。

6.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二者都是由肺泡的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而使肺泡的回缩力减小。

7.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计算。

8.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为补吸气量。

9.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为补呼气量。

10.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11.是指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

12.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为深吸气量。

13.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

14.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是潮气量. 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15.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16.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总量,它等于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

17.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它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18.肺泡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19.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20.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正常值为0.84。

21.100ml血液中,Hb 所能结合的最大O2含量。

22.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的氧含量

23.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的氧饱和度。

24.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25.是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正常为3.53kPa(26.5mmHg)。

26.酸度对血红蛋白氧亲合力的影响。

27.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而去氧Hb则容易与CO2结合,这一现象称为何尔登效应。

二. 填空题

1. 肺通气,肺换气

2. 组织毛细血管血液,组织细胞

3. 迷走神经,Ach,M

4. 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β2

5. 肺泡II型上皮细胞,二棕榈酰卵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6.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7.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8. 碳酸氢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物理溶解

9. 小

10. S,氧分压

11. 抑制呼吸,刺激呼吸加深加快

12. 肺扩张反射,肺萎陷反射

13. 神经调节

14.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15. 延髓腹外侧,H+

16. 延髓

三. 选择题

1.E

2.C

3.A

4.A

5.B

6.A

7.A

8.D

9.B 10.C

11.E 12.D 13.B 14.A 15.E 16.C 17.C 18.B 9.E 20.D

21.B 22.E 23.E 24.D 25.E 26.B 27.E 28.C 29.C 30.D

31.C 32.C 33.D 34.C 35.D 36.A 37.A 38.D 39.B 40.C

四. 问答题

1. 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全过程包括:①外呼吸:指在肺部实现的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前者约占60%以上,后者约占10%。DPPC由肺泡的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分子的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另一端是极性的,易溶于水。因此,DPPC分子垂直排列于肺泡的液-气界面,极性端插入液体层,非极性端朝向肺泡腔,形成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SP也主要是由肺泡的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的,在维持DPPC的功能和DPPC的分泌. 清除以及再利用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而使肺泡的回缩力减小。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这种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3.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 perfusion ratio)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正常值为0.84。

如果VA/Q比值增大,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反之,VA/Q比值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由此可见,VA/Q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会妨碍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O2和CO2潴留,其中主要是缺O2。

4. 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影响肺换气因素有:

(1)气体扩散速率:肺换气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为气体扩散速率,它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气体的分压差;②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③扩散面积和距离;④温度。

(2)呼吸膜的厚度

(3)呼吸膜的面积

(4)通气/血流比值

5.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通常比大气压低,为负压。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一是肺的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使肺泡缩小。胸膜腔内的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胸膜腔内压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吸气时,肺被扩张,使肺的回缩力增大,也即肺的回缩压增高,因此胸膜腔内压就变得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也就减小,即肺回缩压降低,因此胸膜腔的负压值也就减小。在平静呼气之末,胸膜腔内压仍然为负值,这是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所以从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胸膜腔内负压即告形成并逐渐加大。因此,即使在呼气而胸廓缩小时,肺仍然处于扩张状态,只是扩张程度比吸气时减小。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平静吸气或呼气过程中,胸膜腔内压均为负值。

生理意义:胸膜腔内压不但作用于肺,有利于肺的扩张,也作用于胸腔内的其它器官,特别是作用于壁薄而可扩张性较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可影响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6. 增大无效腔后,血Po2降低,Pco2升高,可使呼吸增强。Pco2升高主要是通过血脑屏障后,在脑脊液中生成H2CO3,解离出H+,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Pco2升高也可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增强;Po2降低主要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增强。

7. 氧解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既表示在不同Po2下O2与Hb的解离情况,

同样也反映在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氧解离曲线呈S形,可人为地分成三段:

氧解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Po2在60~100mmHg之间时Hb的氧饱和度,可以认为是反映Hb与O2结合的部分。这段曲线的特点是比较平坦,表明在这个范围内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其生理意义是在吸入气或肺泡气的Po2下降,Hb的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

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较陡,相当于Po2在40~60mmHg之间的Hb的氧饱和度,是反映HbO2释放O2的部分。Po2为

40mmHg,即相当于混合静脉血的Po2,其生理意义是血液流经组织时可释放适量的O2,保证安静状态下组织代谢的O2需求。

氧解离曲线的下段最陡,相当于Po2在15~40mmHg之间的Hb的氧饱和度,也是反映HbO2解离O2的部分,即在这一段范围内,Po2稍有下降,Hb的氧饱和度就有较大的下降。其生理意义是保证组织活动时有足够的O2供应。该段曲线也可反映血液中O2的贮备。

8. 血中CO2增多. 低O2和pH降低均可使用呼吸加深加快。作用途径及机制如下: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CO2通过血脑屏障后,在脑脊液中生成H2CO3,解离出H+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低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低O2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以对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

H+对呼吸的调节也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约为后者的25倍。但是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

以上各种刺激引起的呼吸中枢兴奋将发出冲动,导致呼吸肌的兴奋,最终呼吸加强。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最新资料推荐------------------------------------------------------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专家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 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 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去除或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 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 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1 / 13

2.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淹溺时的淡、海水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 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见下节)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紊乱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合并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 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3.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两种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用一导管直接插入气管,于是吸入气就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 为了解除上气道的梗阻,保护无正常咽喉反射患者不致误吸,为了充分有效的气管内吸引或为了提供机械通气时必要的通道等目的乃建立人工气道。 其方法或将鼻咽导管由口放入可使后倒的舌根不再堵塞气道,但因导管远端恰位于咽部可引起咽反射而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除意识不清患者一般均不能耐受,因此不宜久用。

呼吸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

呼吸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陆慰萱 ”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P A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道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呼吸,即 吸入。2和呼出CO?,使人体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A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A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组成,除输送气体夕卜,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A传道气道(conducting a i rway ):鼻、咽、气管、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区(respiratory zones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鼻腔:容积约20ml,三个鼻甲表面积达160cm 2, 形状不规则,黏 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分泌, 起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达咽部气体相对湿度 80%以上。其内气体形成湍流,使异物沉落,大 于15um 颗粒可被清除。 ?咽:是气体进入下呼吸道门户,也是食物必经之 路。正常咽功能 可保证食物及口腔分泌物不流入 呼吸道。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咽部分泌 物易流入气管内,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原 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患者由于丧失 上述功能,极易 肺部感染。 其总面积比上一级至少妃20%左右。从气管到末 梢,通常分为23级。 按功能分: / 传道气道(0?16级)和呼吸区(17?23级) / 胸外气道和中心气道(胸内气道和肺外部分 主支气管,其组织硬韧,有软骨支撑,管径 受呼吸影响 小) / 大气道和小气道(吸气状态下管径小于2血者, 包括部分小支气 管和细支气管)。 ?占解剖死腔的50%,呼吸道阻力的45%。 自气管向下逐渐分支,通常一分为二,每分一支,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第7章呼吸生理.

第七章呼吸生理 概述 呼和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外me 02 肺通气 23 肺泡 02 血液fl 环 CO 2 UI

W. 21 第一节肺的功能解剖 0. 5 um 唇 rtAir_I AM* — ■ MMt —i VJ 二、肺的血液循环 低压力、彳氐阻力?大流量 I” 澱神瞬经 IIMM MM L??? 恻握 ttBttin ?悔、\ 0| g i 媲 :F.

「丁 (一)呼吸运动 (1)型式: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胸式呼吸、履式呼吸和混合式呼爱. 「混合呼吸:正常成人. 板式呼吸: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I胸式呼吸: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肥胖. (2)频率: 成人:12 ~ 18次/分 婴儿:60-70次/分

②用力呼吸: 用力戒/1时?《助嗷st 参加,胸康容积进 一步扩大. 用力于气时?除哌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雾加(脑间内肌 十服壁肌收銘),胸嫌容积进一步编小. ?人工呼吸: 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毛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C&购法) 正压嗷气式(口对口呼吸法,呼哌机) (4)特点; ① 平#呼汲时,吸U 主动的,呼U 被动的. ② 用力呼吸时,吸%和呼吒都是主动妁? ③ 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 <斶肌. 顶下莎, 密扩 歯肺无主易扩府组织结勒 后? 使肋 :r rj rj 呼 乳 腸肌和肪丽阿蒔? 肋骨和闊肌#性回住, 蝙小胸廉 上下、前后,左右径

(二)肺内压: 肺内压是48肺内气道和肺 泡內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 初;肺内压<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平静呼气初:肺内大气压7?3 - 0. 4kPa-气入肺大气压------------------ ?气流仔丸气压■(). 3-0. 4kPa-气出肺大-------------------- T气流仔 (三)胸内压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 压力. a !_吐1她腔1忡曲讥测y ?2 ?I 0力 £ 4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一: 1.清除口、咽、喉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患者排痰功能仍健全时,可应用祛痰药,并注意气道的湿化,痰液的稀释。当排痰功能丧失时则通过人工吸引的方式来排除,对于深部大量分泌物积聚不易排除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 2.解除气道痉挛,可选用茶碱、b一肾上腺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淡化异丙阿托品等。目前推荐首选气道吸入,但在气道阻塞严重时气雾剂或雾化吸入均难以吸入肺内,应首先静脉给药。 3.积极除去诱因,如抗感染、清除蛇毒,切除胸腺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障充分通气与供02。气道不畅使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功消耗增多,加重呼吸肌疲劳,也使炎性分泌物排出困难,加重感染,同时也可能发生肺不张,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二: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

呼吸生理-呼吸调节

呼吸生理-呼吸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摄取更多的O2,排出更多的CO2,以与代谢水平相适应。呼吸为什么能有节律地进行?呼吸的浓度和频率又如何能随内、外环境条件而改变?这些总是是本节的中心。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多年来,对于这些细胞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和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曾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如早期的较为粗糙的切除、横断、破坏、电刺激等方法,和后来发展起来的较为精细的微小电毁损、微小电刺激、可逆性冷冻或化学阻滞、选择性化学刺激或毁损、细胞外和细胞内微电极记录、逆行刺激(电刺激轴突,激起冲动逆行传导至胞体,在胞体记录)、神经元间电活动的相关分析以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有管些方法对动物呼吸中枢做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形成了一些假说或看法。 (一)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脑的各级部位在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所起作用不同。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1.脊髓脊髓中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第3-5颈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配肌间肌和腹肌等)前角。很早就知道在延髓和脊髓间横断脊髓,呼吸就停止。所以,可以认为节律性呼吸运动不是在脊髓产生的。脊髓只是联系上(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 2.下(低)位脑干下(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横切脑干的实验表明,呼吸节律产生于下位脑干,呼吸运动的变化因脑干横断的平面高低而异(图5-17)。 在动物中脑和脑桥之间进行横切(图5-17,A平面),呼吸无明显变化。在延髓和脊髓之间横切(D 平面),呼吸停止。上述结果表明呼吸节律产生于下位脑干,上位脑对节律性呼吸不是必需的。如果在脑桥上、中部之间横切(B平面),呼吸将变慢变深,如再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吸气便大大延长,仅偶尔为短暂的呼气所中断,这种形式的呼吸称为长吸呼吸。这一结果是提示脑桥上部有抑制吸气的中枢结构,称为呼吸整中枢;来自肺部的迷走传入冲动也有抑制吸气的作用,当延髓失去来自这两方面对吸气活动的抑制作用后,吸气活动不能及时中断,便出现长吸呼吸。再在脑桥和延髓之间横切(C平面),不论迷走神经是否完整,长吸式呼吸都消失,而呈喘息样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平静呼吸,或两者交替出现。因而认为脑桥中下中有活化吸气的长吸中枢;单独的延髓即可产生节律呼吸。孤立延髓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延髓可独立地产生节律呼吸。于是在20-50年代期间形成了三级呼吸中枢理论;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有长吸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后来的研究肯定了早期关于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和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的结论,但未能证实脑桥中下部存在着结构上特定的长吸中枢。 近年来,用微电极等新技术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的神经元呈节律性放电,并和呼吸周期相关,这些神经元被称为呼吸相关神经元或呼吸神经元。这些呼吸神经元有不同类型。就其自发放电的时间而言,在吸气相放电的为吸气神经元,在呼气相放电的为呼气神经元,在吸气相放电并延续至呼气相的为吸气-呼气神经元,在呼气相放电并延续到吸气相者,为呼气-吸气神经元,后两类神经元均系跨时相神经元。 在延髓,呼吸神经元内主要集中在背侧(孤束核的腹外侧部)和腹侧(疑核、后疑核和面神经后核附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1.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2.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称为顺应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3.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4.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6.用力呼气量(FVC) 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其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也称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分别为83%、96%和99%。 7.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加上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 8.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肺内仍余留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为2.5L。 9.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钟内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6~8L/min。 10.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1.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习惯上称胸膜腔负压。12.肺扩散容量(pulmonary diffusion capacity) 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ml数。 13.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 14.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最大量。氧容量受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呼吸生理

实验十八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与胸膜腔内压的观察 [目的]学习直接描记呼吸运动曲线及测定胸膜腔内压的方法, 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并了解其作用的机理。 [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其节律性活 动主要来源于延髓与脑桥,呼吸的深度和频率随机休活动水平而 变化,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体内、外各种刺激有的作用于 呼吸中枢,有的则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力虽然随着呼气和吸气而升降,随着呼 吸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始终低于大气压力而为负值,故胸膜腔内压也称为胸内负压。胸内负压主要由肺的弹性回缩力所产生,是保证呼吸运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破坏胸腔的密闭性,则胸内负压消失,肺萎缩。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材料]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生理盐水。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刺激器)、呼吸换能器(或张力换能器)、压力换能器、胸内插管或粗穿刺针头、刺激电极、手术台、兔用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50 cm橡皮管、注射器(20 ml)、CO2球胆、空气球胆、钠石灰瓶、纱布、棉线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手术 (1)麻醉、固定动物 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 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剑突和右侧胸部的兔毛。 (2)插气管插管沿颈部正中做3~4 cm长的皮肤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在甲状软骨以下剪开气管,进行气管插管,用线结扎固定,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各连接一3cm长的橡皮管。分离颈部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游离剑突软骨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并沿腹白线作2cm切口,沿腹白线剪开约2cm小口,打开腹腔。暴露出剑突内侧面附着的两块膈小肌,仔细分离剑突与膈小肌之间的组织,并剪断剑突软骨柄(注意止血),使剑突完全游离(图8.2-1)。此时可观察到剑突软骨完全跟随膈肌收缩而上下自由运动。用一弯钩勾住剑突软骨,弯钩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联。由换能器将信息输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以描记呼吸运动曲线。或将呼吸换能器(流量式和热敏式)安放在气管插管的侧管上,以记录呼吸运动。 (4)安装胸内套管将胸内套管尾端的塑料套管连至压力换能器(无需充满生理盐水),在兔右胸腋前线4~5肋骨之间,沿肋骨上缘作一2cm长的皮肤切口,用止血钳将插入点处的表层肌肉稍作分离。将胸内插管的箭头形尖端从肋间插入胸膜腔后,此时在记录仪上可见记录曲线向零线下移位,并随呼吸运动升高和降低,说明胸内套管已插入胸膜腔内,将胸内套管迅速旋转90,并向外牵引,使箭头形尖端的后缘紧贴胸廓内壁,将套管的长方形固定片同肋骨方向垂直,旋紧固定螺丝,使胸膜腔保持密封而不致漏气。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有粗穿刺针头(或9号粗针头)代替胸内套管,操作更为简便,

第五章呼吸生理

第五章呼吸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胸内负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4.肺活量 5.时间肺活量 6.血氧饱和度 7.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4.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5.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7.迷走神经通过M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___,使气流阻力_______。 8.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_______;小儿主要是_______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___为主。 9.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_______。 11.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12.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13.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反射。 14.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15.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16.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它对细胞外液中_______浓度十分敏感。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三、判断题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迄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 3.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 5.人体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至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 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 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 9.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 )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11.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 13.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 ) 14.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 15.由于CO2的分子量比O2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CO2的扩散障碍。( ) 16.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呼吸衰竭的抢救演练

呼吸衰竭病人抢救配合演示 一、角色与职责: 护士A—领导者、协调者 主要负责下达抢救指令,负责有关病人呼吸道的管理,给氧,吸痰,体位,协助医生气管插管,协助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及时准确地提供病人信息给医生及传达医生指令。 护士B—给药者(高年资护士) 负责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抢救药物,给药并记录 护士C—辅助者 负责通知医生,与外部事务的交涉,如找人,通知X-RAY等;准备抢救仪器物品器械并保证其性能良好;协助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与给药者进行双人核对,记录。 医生—主要气管插管,下达医嘱 二、背景: 患者,男,72岁,急诊推入抢救室,具体病史不祥。入院时病情:患者面色紫绀,呼吸浅促,四肢凉。 三、抢救物品的常规准备 抢救床吸痰装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血氧探头)输液泵抢救车治疗车抢救物品准备: [1] 保暖被子。 [2] 气管插管盘(内有喉镜、各型号导管、管芯、牙垫、无菌手套一幅、 10ml注射器1支、胶布、备用电池) [3] 复苏气囊盒及面罩 [4] 14号吸痰管两根,吸痰灭菌注射用水2瓶;气管导管内吸痰管(内有一次性无 菌手套) [5] 橡胶手套一盒 [6] 听诊器 [7] 快速抢救记录单 四、抢救演示 1) 护士C接过病人,呼叫“患者,72岁,面色发绀,严重呼吸困难”,置患者于抢救床上。 2) 护士A:“马上通知医生,准备抢救,请求支援。”查看到达时间,“病人到达时间是XX”, 畅通气道,保暖,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准备吸痰。 3) 护士C:“是!”,快速跑到一号诊室,大声呼叫“X医生,有重病人,快来抢救。”,按 呼叫铃。回到抢救室。 4) 护士A:吸痰,“吸出多量白色痰液,青紫未缓解,准备复苏气囊及气管

第十章-呼吸系统编写书稿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护理措施,熟悉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时期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与其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一、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鼻腔无鼻毛,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后粘膜易充血、肿胀,造成鼻塞,影响吮乳,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上颌窦及筛窦在2岁后迅速增大,至12岁充分发育。额窦2~3岁开始出现,12~13岁才发育。鼻腔粘膜与鼻窦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年长儿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最常见。 3.鼻泪管和耳咽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瓣膜发育不良,故鼻腔感染易侵入眼部引起结膜炎症。婴儿耳咽管宽、短、直且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小儿咽部较狭窄且垂直。咽部扁桃体包括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在小儿6个月已发育。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咽部富有淋巴组织,感染时可发生咽后壁脓肿。 5.喉部呈漏斗形,喉腔及声门较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

因此易发生感染并易致呼吸道阻塞。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由气管向侧方伸出,右支气管粗、短、直,为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 2.肺肺泡小、数量较少,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故易于感染,且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或肺气肿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呈桶状,肋骨水平,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肺扩张受限,当肺部病变时,易出现呼吸困难。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新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调节能力差,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见表10-1。 表10-1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频率(次/分)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以内 30~40 110~130 1:3~1:4 2~3岁 25~30 100~120 1:3~1:4 4~7岁 20~25 80~100 1:4 8~14岁 18~20 70~90 1:4 2.呼吸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上下移动,故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而气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衰竭。 三、免疫特点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1.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比值。 2.时间肺活量: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测定第1、2、3,秒时呼出的气体占总肺活量的百分比,为时间肺活量。它是一种动态指标。 3.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4.肺扩散容积: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5.中枢化感器:指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可接受H+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6.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7.功能余气量:平静呼吸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量。 8.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9.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它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它的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10.Oxygencapacity: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血液所能运输的最大氧量。1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12.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3.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缩的倾向,这种阻力称为弹性阻力。14.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节及正常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15.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的化学物质。肺顺应性,是衡量肺的弹性阻力的一个指标。肺的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ΔV)/跨肺压的变化(ΔP)

人体机能学练习进步题(第七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肺通气 2. 潮气量 3. 肺活量 4. 肺泡通气量 5. 通气/血流比值 6. 缺氧 二、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2.肺回缩力来自_________和_________。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肺泡表面张力,故有利于肺的_________,并能阻止_________液体滤入_________内。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_________,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_。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回缩力_________,肺顺应性_________。 6.平静吸气是一种_________过程,而平静呼气则是_________过程。 7.胸内压是指_________内的压力。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总是_________大气压。8.胸内负压是由_________形成的。其生理意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9.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_________,其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之和。 10.每分通气量等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乘积。 11.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 12.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气体扩散的动力是气体的_________,02和C02通过呼吸膜属于_________。 13.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通气/血流比值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_________,比值减小,说明_________增加;比值增大说明_________增大。 15.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02的化学性结合形式是_________;C02的化学结合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6.正常情况下,1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超过_________时,可出现发绀现象。17.呼吸节律基本上来源于_________,脑桥存在有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_________中枢。18.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成分。 19.引起呼吸兴奋的化学感受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0.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改变而影响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_________敏感。 21.血液PC02升高主要通过_________,其次通过_________反射地引起呼吸增强;而血液PO2降低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反射地引起呼吸增强,缺氧对呼吸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血液H+浓度高可反射性_________呼吸运动,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22、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有等,与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相比,其优点有和等。 三.判断题 1. O2和CO2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很少,故对气体运输意义不大.

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生理

第四章呼吸生理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胸内负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4.肺活量 5.时间肺活量 6.胸式呼吸 7.生理无效腔 8.肺牵张反射 9.血氧饱和度 10.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4.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5.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7.迷走神经通过M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___,使气流阻力_______。 8.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_______;小儿主要是_______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___为主。 9.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_______。 11.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12.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13.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反射。 14.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15.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16.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它对细胞外液中_______浓度十分敏感。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三、判断题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迄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 3.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 5.人体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至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 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 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 9.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 )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11.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 13.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 ) 14.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 15.由于CO2的分子量比O2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CO2的扩散障碍。( ) 16.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深吸气量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7年7月 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 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 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七:参演人员: 演练负责人:周丹何闯 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 八:物品准备: 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生理盐水250ml 九:工作职责: 1.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 2.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 3.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 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 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 22 : 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 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 ?紧急处理: 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 °C, 护士B:心电监护P: 102次/分,R:28次/分,BP: 136/82mmHg, SPO^79% 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 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 22 : 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 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第十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

第十章、人体的呼吸 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仅需要吸收营养物质,而且需要摄取能量。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脂肪的热价最高,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2、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 官。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5、呼吸道的起点是鼻。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 6、外界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通气。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所以,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7.气体扩散:气体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移的运动。 8、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由气体扩散实现。 9、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咽喉气管 肺 鼻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 呼吸运动完成的,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大。这样,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 人体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示意图 膈肌 膈肌 吸气 呼气

第七章 呼吸生理

第七章呼吸生理 外呼吸或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指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摄取O2并将CO2排出体外的过程。 内呼吸或细胞呼吸:血液或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O 2并将CO 2 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一节肺的功能解剖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管。空气经由鼻、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鼻、咽和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分支 一、肺泡结构组成(如下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 肺泡上皮 上皮基底膜 呼吸膜组成间隙 毛细血管基底膜, 毛细血管内皮。 二、肺的血液循环 三、肺的神经支配 肺泡的牵张感受器,胸膜与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平滑肌中的感受器通过走行在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相应的中枢。自主神经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支配支气管树的平滑肌、腺体和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使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管腔缩小,对气流阻力增加,使呼吸困难。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使平滑肌舒张,支气管管腔扩大,对气流阻力减少,使呼吸容易。故临床上常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呼吸困难。相反乙酰胆碱、组胺、缓激肽以及血管活性肽等体液因素或药物均可使平滑肌收缩,增加气管阻力,导致呼吸困难。 第二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过程 1.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是动力源 2. 肺通气的动力大气和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压力差产生于肺的张缩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可是肺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它的张缩是由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 3. 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