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18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18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18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18年8月

1 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 (xì)间、澎湃 (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看海的?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

(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

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 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

(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

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 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教学后记】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在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 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重点

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 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杜甫生平的资料,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学生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

意。

③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 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

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

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有《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

壁上的诗。

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

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

质疑预设: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3.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4.指导学生美读全诗。

(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

(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3)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气。

5.拓展延伸。

(1)了解古诗常有“书……壁”“题……壁”等句式作题目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诗词,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2)背诵其他写景古诗,强化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四、作业设计

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

2.默写课文。

3.选课文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后记】

3 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妙,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川的美妙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从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神韵。

二、领略美景

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三峡之秋的?

(2)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并用文中的词语说说每幅画面的特点。

2.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旁批。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三、赏析美点

1.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

(1)精读课文,旁批。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朗读美文

1.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 选择

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

(1)各自放声朗读。

(2)同桌之间相互读给对方听,并相互作出评价。

(3)个别学生上前进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作出评价。

五、畅所欲言

1.学生活动。

(1)自言自语。

(2)个别发言。

2.教师总结。

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 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 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六、作业

1.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 请在课后进行了解。

【教学后记】

4★游漓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 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

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 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三、品读课文,同游漓江

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

(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

(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 叫什么名字? 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

(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3.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

(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3)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你就进入课文的相关段落,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独特美景。

(4)学生汇报自己欣赏的段落。

①象鼻山景点。

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 (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学习第五段。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理解画山得名的原因。

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

“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似画而非画。)

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

你可以幻想那里有多种形态的马,也可以幻想其他形象,能让喜欢思索的游人,自己去领会和创造迷人的图画。(体会想象的作用,领会画山的神奇是人们的想象而产生的。)

(5)再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4.读课文最末两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

(2)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四、回归整体,体会表达方法

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五、作业设计

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教学后记】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1.知道通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描写自己熟悉、喜爱的景物。

2.引导学生读记“语海拾贝”中的诗句,积累写景佳句。

3.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4.自主阅读《拉萨的天空》,感悟文章抓住拉萨天空湛蓝的特点写得优美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抽学生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所展示的景物画面。

2.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用“———”画出拟人手法的语句,用“--”画出比喻手法的语句。

3.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4.让学生从本单元或其他读物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抄写两三个这样的句子在摘抄本上。

二、语海拾贝

1.读课本中的古诗名句,达到正确断句,有节奏地朗读的效果。

2.想一想这些名句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都是写景佳句。)

3.开展“你对诗人知多少”的资料交流活动。

(学生自主介绍有关诗人刘嗣绾、雷庵正、苏轼、宋新的相关资料,介绍课本上写景佳句的出处,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4.背诵课本上的古诗句,头脑中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三、互动平台

1.学生自由浏览课本中师生的对话,熟悉相关内容。

2.分角色读师生对话。

3.讨论,本单元课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在写?

举例:①《三峡之秋》总写三峡秋天,从色彩、景物、香气中体现出什么特点? (成熟的秋天特点。)

②《三峡之秋》写早晨,抓住了怎样的特点? (明丽。)

③《游漓江》写斗鸡山的段落,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特点? (把对峙

的两座山的山势形态,比作两只斗鸡,形象地展示了山势神奇的特点。)

小结:写景的文章,必须在全面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特点,将主要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才能让读者对所写景物的特色有所感触,才能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4.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写景时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引导学生举例介绍出来。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5.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恰当修辞手法来展现景物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课前布置收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1.学生自主分组,每组确定组长一人,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安排。

2.各组成员组内交流自己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相互启发,达到对

自己图片的内容、特点有较为正确、全面的了解的效果。

3.学习本单元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的方法,把

自己图片上的风光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来,作为自己图片的解说词。

4.组内组织“世界风光展”。学生展示组内成员带来的图片,各自作自己图片的解说员,介绍自己的风光图片。同学给解说员的解

说作客观评价。 (注意从抓景物特点和表达方法两个方面加以评价。)

5.班上举办“世界风光展”。相互观摩图片,图片主人主动向观摩者解说。

6.评出最佳解说员若干。

五、习作百花园

1.细读课本要求,进入生活情景。

(1)学生读课本对这次习作的提示与要求,思考:这次习作主要写什么内容? (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2)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要学习本单元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有:抓住景物的特点作形象生动的描写;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注意运用一些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

(3)走出课文,走进生活中的自然美景。

课文描写的美景,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清晰的形象,那山,那水,那树……是那么生动,那么独特。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身

边的美景也一样的富有特色,一样的让人流连忘返。请同学们回忆,你的家乡的山、小河、村落,你家乡的广场、公园、草坪、树林……你旅游时见到的名山、古刹、湖泊……把这些自己游览过的或者自己家乡的美景,选一处你最喜欢的,向同学口头介绍介绍。讲述时注意抓住景物在形状、颜色方面的主要特点及自己的感受,有条理地讲。

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或经历过的美景。教师同学倾听,并评价。相互引导学生讲清特点,形象地描述。

2.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学会修改。

(1)通过自己的讲述和听同学的讲述评议,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

(2)自拟题目,想好自己所写景物及其主要特点,想好写作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作时突出景物的美。

(3)学生写作。

(4)仔细读自己的习作,看是否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展示了景物的美好形象?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是否用得恰当? 是否有利于展示景物的特点? 边读边想边修改。也可以请同学听自己的习作,相互评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情导入,阅读短文。

教师:同学们知道拉萨吗?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站在那样的高原之上看天空,一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吧。想知道高原上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吗? 请仔细读《拉萨的天空》。

学生:初读短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 (把自己读后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相互启发。)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再读短文,看看围绕拉萨的天空,作者是怎样写出其特

点的。作者用了哪些好词佳句,或者修辞方法,在书上勾画圈点出来。

(2)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抓住短文内容、景物主要特点、优美词句、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汇报交流。)

(3)再读短文,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4.摘抄短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后记】

5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

提示学生: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diān diān。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

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1.学习课文1-7段。

(1)学生自由读1-7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体会以下句子: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

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 (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

(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

(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4)重点研读第6段。

①抽生读第6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

(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做了哪些准备? 理解相关动词。

“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

(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段。)

(5)重点研读第7段。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②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③重点词句研读后的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

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习课文8-12段。

(1)学生默读课文8-11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抽学生读课文第12段。感悟“我”思想的转变。

理解句子:

“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

“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3)小结第8-12段内容。

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我”了解其特点后对马蜂的忏悔、惦念之情。

四、回归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1.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采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

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作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教学后记】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 体验过钓鱼的乐趣吗? 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词作上符号,反复读几遍。

2.教师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

跋涉惬意深谙甩出诱饵鼓励

塞到手里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

注意听学生读字、词的发音,相机正音。

3.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

暗忖:心理暗暗地想。

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

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

4.仔细默读课文,大致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

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三、深入研读,悟情悟理

1.研读第2-5段。

(1)自由读第2-5段,说说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①这几段主要写了钓鱼的时间,当时的怡人景色和钓鱼的经过。

②提问:第2段介绍钓鱼的时间和怡人的景色是哪些句子? 找出来读一读。

“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③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

惬意:快意,舒适。

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

④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可谓形、声、色都作了描绘,作者这样写,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怎样?

(表达出当时作者的兴奋与愉悦。)

⑤请学生带着兴奋愉悦的感情读读这段环境描写。并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提问学生,课文和句子具体写钓鱼的经过情况是怎样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和句子了解钓鱼的经过和人物情感的变化。

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叔叔———满脸沮丧

“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来

咬食。”(抱有极大希望钓鱼。)

“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希望变成了失望。)

“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无奈下的求助。)

“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一有动静“我”激动不已。)

“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非常气馁,并为鱼儿逃走和自己的盲目吹嘘而沮丧。)

②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叔叔的一段话:

“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

组织学生读这段话,讨论交流这段话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事情没办成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只会带来烦恼和沮丧;做事要养成谦虚务实的好习惯。

2.把2-5段完整地读一读。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这段课文,思考并说一说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结尾强调这次钓鱼使“我”终生受益,与课文首段介绍钓鱼难忘相互照应,对体现作者思想,保持文章结构完整有着积极作用。)

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学生浏览全文,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中生字新词。

2.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3.找出课文前后照应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教学后记】

7 藏羚羊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老羚羊与小羚羊、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藏羚羊的挂图(或《可可西里》中关于藏羚羊的录像片断。)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藏羚羊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藏羚羊

1.教师出示藏羚羊挂图(或录像片断),向学生介绍藏羚羊。藏羚羊,别名长角羊,羚羊,属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7-10万只。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它一般体长135 厘米,身高80 厘米,体重45-60 千克。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藏羚羊。

3.提示课题。

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藏羚羊的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藏羚羊的知识。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藏羚羊身上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音,记住形。驱使车厢碾碎敷伤口气息奄奄

蹭后腿噙着眼泪湿漉漉渗着血水

(1)抽学生读勾画的字词,相机正音,注意“眶”“渗”的读音。

(2)找出难读的字,同桌相互分析识记字形,注意“敷”“噙”“漉”

的字形。

(3)学生课堂写生字词。

2.默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课文先写一只老藏羚羊冒死截车,向过路行人求救的无助与悲哀,接着写科考队员耐心细致地救助受伤的小藏羚羊。后来小藏羚羊伤愈回归大自然,回到老藏羚羊的身边。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过渡语:前面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条理,请同

学们想一想,课文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1.研读1-4段。

(1)学生自由读1-4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老羚羊动作、神态的词句,思考:从这些动作、神态中,你悟出了什么?

重点体会的词句:

①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体会老羚羊内心的急迫。)

②那只老羚羊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体会老羚羊的无助与哀求。)

③它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老羚羊为救小羚羊冒死拦车,为人带路,让学生体会其对小羚羊的关心和对人类的信任。)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3)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学生朗读课文第1-4段。

2.学习第5-7段。

(1)学生齐读5-7段。

(2)学生勾画出描写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的动作的词,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汇报交流救助小羚羊的动作词语。

①科考队员的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拿矿泉水给小羚羊喝。

找出一些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

将受伤的小羚羊抱回车上。

(3)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课文第8-10段。

过渡语:同学们,科考队员在归程中,把痊愈的小羚羊放回原先的草坡上,小羚羊欢快的叫声引出了那只老羚羊,它们又团聚了。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激动的画面啊。请同学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朗读第 8-10段。

(1)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

从以下词句体会:

①“那只老羚羊比先前消瘦了很多。”(体会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牵挂。)

②“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体会团聚后的两只羚羊的欢悦和它们之间的亲昵之情。)

③找出写科考队员神态动作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科考队员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2)引导学生抓住“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等词语,体会科考队员被老羚羊的行为所打动,被羚羊间的爱所打动,从而激发学生理解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让学生说说发生在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这件事的大意。

2.回顾老羚羊的行为举止,感悟出老羚羊对小羚羊的慈爱,体会动物之间的亲情。

3.回顾科考队员的所作所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引导学生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体会: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5.美美地读课文,读出感情。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用“肃然起敬”“小心翼翼”造句。

2.写出读了本课后的感受。

【教学后记】

8★蝈蝈

【教学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蕴含的深意。

2.能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练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一段蝈蝈鸣叶的录音。

2.激趣对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吗? (蝈蝈)这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这种叫声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段关于蝈蝈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注意读通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理解的词,自己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弄清文章内容。

(1)理解第一段的内容,认识关在笼子里的蝈蝈的可怜与祈求的样子。

(2)了解第2-17 段,知道蝈蝈从不叫到叫起来,到叫声使人厌烦的过程,从中悟出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针对蝈蝈的对话,对爷爷的影响。

(3)理解18-19段,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思想感情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①引导学生理解叙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安地爬动、触须……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吁唤、祈求。

②让学生从以上词语中,感悟蝈蝈关在笼中的感受,并相互交流,体验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

2.学习第2-17段,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1)自主朗读第2-7 段,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物对蝈蝈不叫的原因的猜测。

(2)朗读第8-12 段,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子的高兴劲。

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

(3)朗读第13-17段,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

重点理解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两个孩子的议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课文第18-19段,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3)读课文18-19 段,想一想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 从哪个句子看出蝈蝈不是“逃”走的。

引导学生讨论。

(2)自己交流:是谁放走了蝈蝈? 他为什么要放走它?

四、回归全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

2.提问学生:把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能否自由生活? 放走笼中蝈蝈的人,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

3.组织学生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 善待小动物有什么意义。

五、作业设计

1.自主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美美地读课文,想一想对话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

【教学后记】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明确有“像”“好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这一语言现象。

2.积累相关词语,丰富词汇。

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能在口语交际中与同学交流自己曾经干过的“傻事”,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能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选一件感受较深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6.自主阅读短文,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出示课本中四个句子,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句子都带有“像”或“好像”,它们都是比喻句吗? (明确其中1、3是比喻句,2、4不是比喻句。)

3.想一想,比喻句有什么特征?

比喻句是打比方的句子,往往要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如课本中的第1句,把“马蜂窝”比喻成“一只大莲蓬”;第3 句,把“光芒”比喻成“明洁的丝绸”。

而第2、4两句虽然也带有“好像”“象”,但它们不具备打比方的特征,也找不出打比方用的甲事物和乙事物。第2 句中的“好像”带有判断的意思,说明“听到爷爷在屋内的呼叫”不是很确切;第4句中的“像”带有推测的意思,说明“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的看法,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推新。

小结:让学生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特征,不能把是否有“像”“好像”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

4.师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举例:

(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比喻,把马蜂比作战斗机。)

(2)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钱。(不是比喻句。)

(3)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不是比喻句。)

(4)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比喻句,把长江比作巨蟒。)

5.再自由读课本中的四个句子,加深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印象。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本栏目中的词语,反复读几遍,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写“绿”的色彩的词。)

2.再读,看这些写“绿”的词语又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排三个词语写“绿”的形态;第二排的三个词语与空间有关;第三排的三个词语与时间有关。

3.背诵这九个词语,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师生互动,再找出一些写“绿”“红”或“蓝”的色彩的词语,分别归类在时间、范围、形态三个方面,再读一读。

三、互动平台

1.读课本中本栏目的对话,想想自己明白了什么。

秦学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郝思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

2.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上面两种方法很不错。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与同桌交流一下,注意举例说明。

还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这句话中,“沉重地压”这个词,就充分地暗示出了作者为伤害了马蜂而后悔和难受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本栏目中的对话,加深对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的理解。

4.作业: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打开思路。

同学们,《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挨蜇的趣事。作为小孩子,谁没有这类淘气的经历呢? 你们也一定干过一些幼稚、顽皮、莽撞的“傻事”吧。仔细想一想自己儿时的一些“傻事”“趣事”,选一两件讲出来与同学交流,这是多么

浪漫的事啊!

2.同桌交流,互说“傻事”。

教师巡视引导,要求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特别要把“傻劲”或“趣味”体现出来,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后可以提问题,可以评价,可以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3.小组交流,评选优秀故事。

以小组为单元互相交流讲述“傻事”“趣事”,并相互评价,各组推选一名最满意选手在组上交流。

4.班级交流,讲述“傻事”。

各小组推荐的选手在全班交流讲述“傻事”,同学们可以发言评论,也可以讲自己听完后的感想或启发,还可以讲其他“傻事”“趣事”。

五、习作百花园

1.细读习作要求,明确写作范围。

写作范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幸福、喜悦的事,也可以是烦恼、悔恨、忧伤的事,还应表达经历这件事后的感受。习作要求:以记一件事为内容,题目自拟,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2.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广泛选择材料。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在我们个人的记忆里,一定留下了不少难以忘记的事件,如淘气遭到父母的责罚、无知摘掉邻家盆花、偷偷抓来别人的小狗、瞒着父母用化妆品在自己脸上涂画……这些充满稚气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经历了这些事件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来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3.学生自己确定题目并写作。

(1)教师巡视,发现选材、叙述有新意的,可向全班同学介绍,以

启发引导其他同学。

(2)完成草稿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佳作赏析,再改习作。

(1)出示学生中的佳作。(用投影仪。)

(2)朗读习作。(作者自己读。)

(3)同学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再次修改自己习作的愿望。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自己的习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由读短文《那倾斜的伞》。

要求边读边勾画,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可以批注在旁边,优美的词句、疑难的词句,也可以作上记号。

2.小组交流。

(1)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词句令你最受感动?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有什么疑问,向同学提出来,互相交流解决。

3.说说自己读了短文以后有什么收获。

(1)说说文章内容给你什么启发。

(2)说说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给你什么启发。

4.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片断,抄写在摘抄本上。

【教学后记】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二课时第二单元二课时第三单元二课时第四单元二课时第五单元二课时期中考试课时第六单元二课时第七单元二课时第八单元二课时复习、期末考试二课时全册共计八个单元,三二篇课文。在三二篇课文中,精读课文有二四篇。如《我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强烈的爱;《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颐和园的长廊》让我们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此外,略读课文八篇。本册课文有写景物的,也有写人物的,还有叙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二、全册教学要求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思路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我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专项练习1. 请你根据给出的开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编一个故事。 要求:写完后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故事生动;不少于400字。 开头:在茫茫的大森林里,有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小路。路边,有一块巨大的像白玉一样的石头。一个背着旅行包的小男孩儿靠着石头,他叫嘟嘟。挨着嘟嘟的,是一个叫波波的男孩儿,他的肩上挎着一个沉沉的小箱子。一个女孩儿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一只小狗在她身旁跳来挑去。 2. 愿望,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愿望,像一条小溪,流淌在爱的大地上,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题目:我的愿望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②要写出真实的感受;③语句通顺,叙述清楚;④书写工整;⑤字数400左右。 3. 班级中正在开小小辩论会,有同学认为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要简朴。也有同学认为小学生应注意仪表形象,穿着打扮要体面、讲究。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概括出两点理由,并简单说明。 4. 根据要求作文。 顽皮是因为心怀纯真……历险是因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马克·吐温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跟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天真活泼的你是否有过跟汤姆·索亚类似的经历?是否和家人、伙伴有不少忘不掉的探寻或发现?是否有过精彩或糟糕的顽皮往事,甚至一场有惊无险的小“事故”…… 请将题目《那次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 根据下面这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1月6日中午王明去办公室还书,张老师不在。 6. 题目:明天,我们毕业 提示: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不免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请你选择最依恋的人、景、物,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不舍之情。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不少于400字。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

专项部分阅读 (一)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微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象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1.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2.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本单元的教材,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既注意了美词佳句、写景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语海拾贝”是积累古诗中的写景佳句;“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提高语文素养;“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用于写作实践创造了条件。 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看海 作者:徐蔚南精读课文(讲授课)教材简析 《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指导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通用)

(8分) ) ( ) ) ( ) ) ( ) ) ( ) (5分) )飞扬日月如)多( ) 忐( ) )目秀 ()雀无)无阻( )( ) (6分) 信心百倍问心 ,我们应该是( )的, ( )的,展 ( )的。 心灵的缺憾( )填满,( )补 谦退深沉健硕

欢欣 你自己率直豪爽,你更佩服朋友的( );你自己热情好动,你更欣赏你朋友的( ),你自己多愁善感,你更羡慕你朋友的( )。 6.用恰当的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4分) (1)《将相和》 (2)《草船借箭》 (3)《司马光救友》 (4)《矛盾》 7.解释加点的字和句子的意思。(4分) (1)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吾: 之: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他深情地对电话那头的妻子说:“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转述句: 2.他很激动。 反问句: 3.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仿写句子: 4.杨利伟有顽强的精神。杨利伟走向了成功。 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5.他的心很细。 改为夸张句: 三、积累与运用。(15分) 1.朋友就要离别了,你一定是思绪万千,这时你可以引用哪两句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呢? (1分) 2.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本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收藏阳光》让我们明白 ;《沙漠玫瑰》让我们惊叹;《巨人的花园》使我们懂得;《大海中的灯塔》使我们领悟了。(4分) 3.判断下列各句说法的正误,正

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作品,是一篇感悟时光流逝的散文。( ) (2)《长江之歌》的歌词是一首抒情诗,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运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中国第一大河。( ) (3)《那棵高山榕》通过对高山榕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4)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通过几件事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开朗、惜时如金、关心青年成长的品格。( )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 ,而殉国家之急。 (3)学而时习之, ? (4)于是,洗衣的时候, ;吃饭的时 候, ;默默时, 。 四、阅读展台。(14分) (一)课内阅读我最棒。(8分)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深恶痛绝: 眼睛不济: 2.这段文字主要写,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性格。(2分) 3.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深恶痛绝,但仍然认真地阅读每封来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通过在校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有待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他们接受学前教育也参差不齐。现将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大部分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他们对语文课已有了较为初步的了解、认识,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识字,并能讲一些故事,虽然有些故事讲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可以说明这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是极其微薄的,他们刚具备拼读,阅读文章能力。 2、部分学生在上课习惯不好,小动作极多,不能专心听讲,也不愿思考。上课很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安静地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但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很早来到学校,个个都还很有礼貌,能跟老师问好,回去能跟老师道再见,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相信不久,他们能很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卷首语”“识字”“课文”“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附录”几个部分。教材安排每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全册设8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00个常用字,写其中300个笔画简单的字。 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1)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本册重点知识 一、必背内容:234(两篇古文,三首古诗,四个课文链接);积累与运用(1-8)的温故知新和语海拾贝。

1.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一种红……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2.在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 “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3.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 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省略号不单表示省掉的内容,还可以表示说 章的内容。抓住一个重点句进行理解,就把握住话断断续续或迟疑。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积累与运用(六) 我们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陈述语 气)生命——生存——存活——活力——力量 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疑问语气)空虚——空气——气体——体温——温暖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陈述语 气)收藏——收获——获得——得意——意见 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疑问语气)简单——简朴——朴实——实体——体面——我发现疑问词“怎么”“什么”……也可以 用面容——容颜——颜色 在陈述句里。 写文章时可以别开生面地选取一些特别的材料 来表达某种深刻的道 理。 积累与运用(七) 1.这里简直就是人的海洋。相貌堂堂彬彬有礼端庄秀丽眉清目秀 2.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天虎背熊腰大步流星健步如飞面红耳赤船。目光犀利金刚怒目亭亭玉立风姿绰约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他的心眼比针眼还要细。恰当的场面描写,常常是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用夸张的手法,可以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线。它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形激发读者的想象,增强表达效果。象,对突出文章主旨起到一定的作用。 积累与运用(八) 1.《司马光救友》——急中生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将相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发现,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精炼地概括文章——《论语》 的内容。如果把所归纳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全文的主 旨。有时,文章的段意或篇意就是文中的某句 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大全精编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试题大全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fú róng yùhú liánmǐn qīpàn fèihǔ chéngzhì wàzì páihu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òzhē kēngqiāng kesou jiěpōu chóuchú linlángmǎnm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útóng jīngyíngtītoù qīxī xiāosǎ juéjiàng gǎngzhíbù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í zhuìzhuì pāishè yāncōng dòngchu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原文填空。 1.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3.__________,______ 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不亦乐乎? 5.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6.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7.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8.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格,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很坚固地连结在一起。9、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_____ _______。10、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 __ ___。 1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得活。 12人有鬻矛与盾者,_______________,俄尔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 13、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大特点名扬四海。14、友谊是,____________。15、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也没有影子。 2. 按要求做题。(都写出3个) 1.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含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B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成语接龙。1.空虚—()—()—()—()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总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字词闯关 1、生词: 《5 捅马蜂窝》纠缠绑起来捣毁一刹那沉甸甸腾空而起复仇疙瘩痊愈惊魂稍定无家可归粘上去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历历在目跋涉惬意苍翠欲滴叽叽喳喳深谙诱饵鼓励无影无踪岂料空空如也恳求若无其事拽线活蹦乱跳欣喜若狂慢条斯理惊恐万状功亏一篑屁股束缚意味深长自吹自擂情不自禁 《7 藏羚羊的故事》纹丝不动眼眶驱使土坑气息奄奄渗出肃然起敬车厢矿泉水碾 碎敷药小心翼翼湿漉漉活蹦乱跳磨蹭噙着眼泪 《8 蝈蝈》可怜巴巴自言自语无声无息夜深人静睡眼蒙眬手舞足蹈清脆洪亮习以为常自问自答 2、多音字 蒙:mēng:发蒙méng:启蒙蒙住měng:蒙古包 刹:chà古刹、宝刹。shā刹车 粘:zhān粘连粘贴粘接nián 粘稠粘土 3、形近字: 坑(土坑)吭(一声不吭) 炕(炕头)杭(杭州) 奄(奄奄一息)掩(掩护)淹(淹没) 渗(渗透)掺(掺和)惨(悲惨) 厢(厢房)湘(湘菜) 敷(热敷)缚(束缚) 蹭(磨蹭)增(增加) 噙(噙着)擒(擒拿) 4、词语解释: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⒈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⒉惬意:心情满足或感到畅快。 造句:秋夜,凉爽的晚风送来阵阵桂花的香气,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⒊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

⒋暗忖:心理暗暗地想。 ⒌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 ⒍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⒎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⒏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 造句: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来丰收的喜悦呀?” ⒐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 造句:叔叔说话做事总是慢条斯理,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 ⒑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 ⒒功亏一篑:亏:缺少。篑:盛土的筐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7 藏羚羊的故事》 ①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 ②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③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④小心翼翼: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8 蝈蝈》 可怜巴巴:非常值得怜悯、同情。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小囡家:江浙人对小孩的昵称,此处统称小孩儿。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样子。 习以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 二、精彩回放: 5 捅马蜂窝 1、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最后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幻灯片导入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有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故事框架。) 二、学习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部分(第二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老师提出的阅读提示解决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自主阅读课文7—9 自然段。

(1)当科考队员明白老羚羊冒死截车之后,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接下来又是怎样做的? (2) 勾画出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动作的词,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当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时,老羚羊又是怎样做的? 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1:众人这才明白了老羚羊冒死截车的缘故。顿时,大家对一直站在近前的那只羚羊肃然起敬。 谁来说说“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哪个孩子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是呀,老羚羊让我们对它他肃然起敬。 因为老羚羊为了儿子,不顾一切跪倒在车前,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因为老羚羊那纹丝不动的身躯,那无助乞求的眼神,希望能帮帮它,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因为它老羚羊那夺眶而出的泪水,那一步一回头的期盼,我们对它肃然起敬,是老羚羊对儿子的“爱”,让所有人对它肃然起敬!(板书“爱”) 带着这种敬佩之情,科考队员对小羚羊可是关怀备至,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2:有人赶紧从车厢里拿出矿泉水,给受伤的小羚羊喝。老队长则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 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 注: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必须掌握的生字词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必须掌握的生字词 第1课 间隙潮汐遐想征服激荡照耀前赴后继奔腾澎湃 第2课 懒惰倚仗畦田排闼 第3课 巨蟒驳船摇曳朦胧清冽直泻陡峭灯标眨眼睛凌空飞降 第4课 阴雨连绵蜿蜒曲折拔地而起千姿百态迥然相异闻名遐迩 积累运用(一) 语海拾贝: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嗣绾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雷庵正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轼 绿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祈 第5课 纠缠捆绑捣毁沉甸甸复仇疙瘩痊愈粘上去捅马蜂窝惊魂稍定 第6课 跋涉惬意深谙鼓励诱饵岂料恳求拽住屁股束缚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 第7课 土坑渗透车厢矿泉水碾碎敷药湿漉漉磨蹭噙着眼眶驱

使气息奄奄纹丝不动小心翼翼肃然起敬活蹦乱跳 第8课 可怜巴巴睡眼蒙眬手舞足蹈清脆洪亮 积累运用(二) 语海拾贝: 苍翠欲滴翠色欲流绿荫如盖千山一碧碧波万项一碧千里青山不老万古长青四季常青 第9课 田坝警戒预备咕咕尖锐凄惨疙瘩惊恐啄食一声不哼颤颤巍巍细声细气如怨如诉 第10课 啮掉旋涡棱角荣誉玩腻瓦砾稀罕 第11课 嗅觉抵抗巡逻警惕撤退搏斗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一拥而上至高无上俯首帖耳身先士卒机智勇敢配合默契 第12课 魂飞魄散身轻如燕满心欢喜 积累运用(三) 1.温故知新: 鸡犬不宁呆若木鸡狐假虎威虎视眈眈闻鸡起舞鹤立鸡群龙腾虎跃生龙活虎 2.语海拾贝: 谚语: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雨中知了叫,预报晴天到。 田螺浮水面,风雨不会远。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今晚鸡鸭早归笼,明日太阳红彤彤。 第13课 闰土叶柄收租缺乏颈上爹娘盗贼刺猬所谓潮汛 第14课 淘气滞留钦佩俊秀拳头入场券叮叮咚咚淅沥淅沥锲而不舍第15课 一枚困境额头沁出啪嗒聚集恭恭敬敬炎炎烈日聪明才智风马牛不相及 第16课 徘徊源头真谛栅栏书籍 积累运用(四) 语海拾贝: 目光炯炯眉开眼笑笑逐颜开神采奕奕心花怒放心驰神往心领神会心安理得情投意合情不自禁情深似海一往情深 第17课 寡妇党员申请俺殊死惨烈至关重要敌众我寡光荣牺牲落荒而逃兵荒马乱一心一意 第18课 囚歌躯体棺材遗嘱 第19课 县长贫穷妻子搜捕捆绑搭起草棚发誓毅然火坑犹如

西师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1 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背诵古诗。 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三、自学理解古诗 1、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 预设:东:向东。倚:靠,拂面而来。懒困:懒洋洋的。 换词序:倚春风:怎样靠春风呢?能靠住吗?我们知道古人为了押韵,常常颠倒词序,我们只要交换一下两个词的位置就行了,春风倚。春风拂面而来。 补省略:春光懒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 一簇:一丛,形容花开得茂盛。 可:究竟,到底。 2、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 师:可是究竟的意思。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人,喜爱。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 师: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 这深红的桃花像―――――――――。这浅红的像――――――――。 请生填。指名读。 3、指导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 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 (指名问:你能说清楚吗?),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用一个肯定的说法就是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 四、说诗意 1、古诗学到这,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词语盘点

第一单元 乔木黄绢裱纸褪尽猩红赭石柑黄朱砂皂荚窍门云霄 臃肿珊瑚鉴赏竹筛矗立马鞍蜿蜒马蹄萦绕矫健玛瑙 黄栌桑葚斑蝥油蛉攒成秕谷书塾绵延颤动茂盛山涧 四季常青深秋时节色彩纷繁纷纷扬扬拔地而起纵横飞扬红彤彤四面八方毫不犹豫人迹罕至炎暑逼人五彩斑斓重重叠叠白皑皑斑斑点点阳光灿烂名副其实五彩缤纷繁华无边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第二单元 乳汁挽起荡涤榕树妩媚姓邓深圳绿茵湘江石碑镌刻哲理 芝麻凯旋瞄准源泉灌溉磅礴丰采桫椤棕榈沐浴心仪伟岸载入届时金牌锻铸扳机咔嚓各种各样兴致勃勃葱茏耀眼 繁星点点令人兴奋惊喜万分满怀喜悦迄今为止情不自禁笑吟吟 举世瞩目全神贯注忽远忽近屏息以待振奋人心雄浑豪放徐徐上升热血沸腾激动人心奔走相告热泪盈眶豪情畅涌 第三单元 雪域盎然叩开羊羔为啥炽热分娩抄写啰嗦出售吝啬好莱坞船舷蓊郁酣睡驾驭颠簸喧嚣逆流而上直言不讳姗姗而来枯槁撂下边陲拉萨报酬吓唬坎坷天赋轮廓青睐彼此迷惘懈怠 残兵积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迫不及待又苦又涩亭亭玉立阳光照耀繁荣富强豪言壮语福祸未卜心急如焚千言万语心心相印可亲可敬赞不绝口兴高采烈直截了当争论不休勇往直前相辅相成竭尽全力精心呵护顺流而下漫山遍野急流汹涌随波逐流神色镇定一无所知擦肩而过水烟迷蒙贫困潦倒吵闹不休听之任之大摇大摆得意忘形心安理得相依为命难以言传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名噪全球最负盛名紫艳艳轻盈盈紫幽幽白悠悠 第四单元 杠杆恒星崩毁阅读书籍念叨茎秆贮藏椭圆发酵胭脂 抖擞沈括控制系统频发蹿动草莓豌豆白蒙蒙白茫茫 断断续续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少见多怪不计其数跃跃欲试人来人往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忐忑不安如愿以偿成千上万不可估量情不自禁五湖四海整整齐齐汁多味甜酷热干旱貌不惊人高大挺拔摇曳多姿坚韧顽强默默奉献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红艳艳紫莹莹黄澄澄 虞美人沧海桑田日月如梭世易时移物换星移春华秋实星移斗转 第五单元 芙蓉玉壶渭城劝告怜悯挑战欺骗烟囱怔住真挚冻疮 抿嘴袜子亲戚胆怯前辈荤油煎饼姓韦手帕耶拉文冰淇淋又聋又哑繁花似锦超人耐心毫无反应发育健全无拘无束双目失聪含混不清南腔北调肺腑之言无所不能抑制不住微不足道所有所思充满爱心天真烂漫风雨无助气喘吁吁热热闹闹稀里呼噜天寒地冻威风凛凛其乐融融花花绿绿花甲暮年鲜花簇拥 第六单元 挪移徘徊遭遇头涔涔泪潸潸挫折枯萎倔强切磋堕落琴瑟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大全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fú róng yùhú liánmǐn qīpàn fèihǔ chéngzhì wàzì páihu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òzhē kēngqiāng kesou jiěpōu chóuchú linlángmǎnm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útóng jīngyíngtītoù qīxī xiāosǎ juéjiàng gǎngzhíbù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í zhuìzhuì pāishè yāncōng dòngchu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原文填空。 1.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亦乐乎?,可以为师矣。,思而不学则殆。 7.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8.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格,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很坚固地连结在一起。 9、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_____ _______。10、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 ___。 1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得活。 12人有鬻矛与盾者,_______________,俄尔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 13、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大特点名扬四海。14、友谊是,____________。 15、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影子。 2. 按要求做题。(都写出3个) 7.含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B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接龙。1.空虚—()—()—()—() 2.收藏—()—( )—()---( ) 3.四季如春—()—()—()—() 四、按要求写诗句。 1. 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间友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念家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你收集到的趣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五、修改病句。 1. 下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匆匆》这篇文章大的作者是朱自清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快毕业了,应该更刻苦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飞机模型还是没有做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男24人,女31人。大部分学生都是身体健康,活泼可爱,文明礼貌,上进心强。 从前几个学期的成绩检测中来看,本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是可以的,其中比较优秀的有蒋萍萍、文静、王童语等同学,也存在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几个差生基础差得厉害,影响了全班的平均分和合格率。在这学期,对差生要狠抓知识落实,使他们的语文成绩能有切实的提高。 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学生多数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勤举手,爱动脑,及时完成作业,特别是女生是我班同学的好榜样,也有个别同学,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书写比较糊涂,还有几个小不点爱做小动作,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这几个同学需要老师特别关注,需要老师特别耐心的教导。 语文能力方面:在阅读水平方面,陈美如、文静等同学具有优势,理解感悟能力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都与众不同,胜人一筹;在写作方面,王童语、陈美如等同学表现突出,能写得通顺、详细,又不繁琐,而且能做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在书写水平上,多数同学自迹清楚,字写得清秀、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在朗读能力方面,都比较欠缺,但音准,读通顺,还是没问题的。 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长在农村,都是独生子女,虽说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对他们还是百依百顺,造成许多孩子

性格娇惯,比较自我的一面。还有一些学生父母远在外地,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因而家庭监督、家庭教育等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学生个个都是聪明活泼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发展前途,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虽然我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我会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本册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都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57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本册多音字10个),能辨认形近字;会读写396个左右的新词语(不含单音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必须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学会用“摘句法”,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并课文的段落大意。 4、学会把一件事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初步学会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既能写具体,又能写简洁;初步学会写文章“开头”、“结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