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高考生物真题演练分类解析:【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历届高考生物真题演练分类解析:【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1.(2009海南生物,1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

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 、b 、c 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

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

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 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 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2009江苏生物,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

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 2浓度下降引起的

3.(2009海南生物,1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

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 3和C 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 3和C 5都迅速减少

B.C 3和C 5都迅速增加

C.C 3迅速增加,C 5迅速减少

D.C 3迅速减少,C 5迅速增加

4.(2009浙江理综,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考点5】 光合作用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5.(2008海南生物,2)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考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6.(2008海南生物,3)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7.(2008宁夏理综,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 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8.(2008江苏生物,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9.(2007北京理综,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0.(2007上海生物,26)下列细胞内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上的是

A.DNA复制

B.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C.暗反应

D.氨基酸脱水缩合

11.(2007重庆理综,3)在下列四项中A、B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

C、D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12.(2007山东理综,8)以测定的CO2 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13.(2007海南生物,3)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二、简答题

14.(10分)(2009广东生物,30)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CO2含量,植株干重。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停止ATP的合成,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

15.(8分)(2009广东生物,36)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16.(7分)(2009辽宁理综,29)请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物光合

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

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a、b、c、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17.(15分)(2009山东理综,26)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该项技术广泛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和。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供作物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方式吸收。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其生理原因是。(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

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

是;当E>C时,可

采取措施,保证作物

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

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

18.(10分)(2009上海生命科学,38)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____上的____分子,释放出____,并经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19.(7分)(2008江苏生物,30)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和。

20.(2008宁夏理综,28-Ⅰ)(9分)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

闭透明玻璃罩内,

在光照、温度等

相同且适宜的条

件下培养,定时

测定玻璃罩内的

CO2含量,结果

如图。据图回答:

(1)0~25 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含量。(2)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3)0~15 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4)30~45 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高考真题答案与解析

生物

【考点5】光合作用

1.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反应物中的“水”;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生物体呼吸作用时刻都进行。

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干旱其光和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下降,所以A正确;图甲中光和速率下降时间在第2 天,图乙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第4天,所以B正确;从图乙看出实验2-4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所以C错误;实验2-4天,由于干旱叶片气孔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可能会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停止光照,[H]和ATP减少,所以对C3的还原减少,使C3积累增加,C5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因生成物积累也迅速减少。

4.答案:D。

【解析】水果的保鲜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更有利。水果保鲜可能因温度太低受冻伤A错;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但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可能是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的结果,也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但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ATP是物质而不是能量,ATP中储存有不稳定的活跃化学能;阴天可通过增加光照增加光合作用产物、夜晚降温有利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作物产量的提高。5.答案:B。

【解析】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光能;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够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将水光解,释放氧气,同时生成ATP和[H]。

6.答案:D。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7.答案:B。

【解析】叶绿体必须在光照条件下,由NaHCO3稀溶液提供CO2和H2O作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才能产生氧气。要通过观察好氧细菌在叶绿体周围分布集中、在其他部位分布稀少而证明水绵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临时装片必须隔绝空气,才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形成对照。

8.答案:B。

【解析】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日光中除绿色以外的色素均被叶绿体吸收。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全部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叶绿体中合成的ATP是由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并全部直接用于暗反应。C3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O2固定都是形成2个C3。不能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9.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0.答案:C。

【解析】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的过程属于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C3植物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4植物暗反应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氨基酸脱水宿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11.答案:A。

【解析】Mg是合成叶绿体的重要元素,没有Mg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不影响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合成,故B中应该无叶绿素a、叶绿素b,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水稻为阳生植物,在相同CO2浓度时,光照强度大的光合作用强度大;水稻为C3植物,在夏季的睛天具有“午休”现象。

12.答案:A。

【解析】这里有几个关键的生物量你要搞清楚:①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的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③

叶绿体固定的CO2=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从外界吸收的CO2+呼吸释放的CO2;所以,图示的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总光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图中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是CO2的吸收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和CO2的释放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由于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O2和有机物的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因此,可以用CO2的量来反映有机物的变化量。

根据公式:植物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 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可逐一计算出20℃、25℃、30℃、 35℃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并可得到推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与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成正比。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都是6.5,A正确;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25℃时、30℃、 3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C错误;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即隔绝了空气(无CO2进入),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条件下,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培养液中的CO2越来越少,阻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出现C图示。

14.答案:⑴大于/上升/下降/增加;⑵光照强度/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⑶呼吸速率下降,相关酶的活性因降温而下降。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各细胞器的功能等知识点。识图是关键,由图可直接看出,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以下三个空能顺理成章的得出来。第二小题推测可能的变化因素,可根据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推知此时变化的条件必然只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是光照强度。植物细胞中能产生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其中叶绿体在有光条件下,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线粒体需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共同的场所,有氧无氧都能产生。呼吸作用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冰浴条件下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随之下降。

15.答案:⑴实验方案:①实验材料: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六祖,每组30粒,在培养皿中培养。②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0、2000、4000、6000、8000、10000Lux 温度25度,培养一周。③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注:要求至少分为三组(三个处理),每组有一定的种子数量,光照强度必须有0 Lux(黑暗)]⑵实验结果测试: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解析】考查根据自然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科学原则,所以至少分三组,且有黑暗作为对照,每组必须有一定的种子数量,且数量相等。预测实验结果要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答案:⑴①甲/②c/③甲;⑵来自于H2O。分别将C18O2和H218O提供给两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2仅在H218O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解析】⑴①依题意,在强光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乙丙植物高,因此,甲固定CO2能力最强.②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乙植物在C光照强度时先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③在a点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而b点时甲的光合作用最大,所以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⑵首先分别标记CO2 和H2O中的氧提供给两组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仅在H218O组的植物中产生。

17. 答案:⑴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节生命活动/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及比例(营养液配方);

⑵主动运输/根变黑(烂根)/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⑶增大光照强度(增

加CO2浓度)/CO2浓度/遮光(蔗荫)/红(蓝紫);⑷①将生长状态相同的番茄平均分成若干组;②配制对应组数的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③分别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番茄花蕾;④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番茄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解析】考查以下三个知识点: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的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等相关问题(第⑴⑵小题)。题中在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的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以便供作物选择性的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所以根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毒害植物,这样作物根部可能出现变黑、腐烂等症状!②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第⑶题)。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反映了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和作用速率的变化。在曲线中在B点以前主要是图中横坐标所示的因素在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本题中即为光照强度;在B-C之间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是除横坐标以外的因素,如温度,CO2、水分、无机盐等,但本题中的前提是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故而此时限制光和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C点以后,光照过强会导致气孔关闭,降低光和作用速率,欲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可以适当遮光;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红光、蓝紫光最有效,因为色素主要吸收这段波长的光。③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设计(第

⑷题)。本实验设计思路较简单,只要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来处理番茄花蕾,

通过统计坐果率来判断最适浓度即可。

18.答案:⑴还原型辅酶Ⅱ(NADPH);⑵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叶绿素a/高能电子(e-);⑶1)

9.5mg/O2与RuBP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高O2浓

度抑制了光合作用速率;2)当CO2浓度一定时,较高氧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更为显著。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活跃的化学能、色素的作用、还原型辅酶Ⅱ、ATP。Z的名称是还原型辅酶Ⅱ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反应在类囊体膜进行;叶绿素a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光能被叶绿素a吸收并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最终生成还原型辅酶Ⅱ,提供给暗反应;由曲线可直接读出25℃适宜光照下,1.5% O2与21% O2 , CO2吸收分别为29和15,差值为14,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换算成葡萄糖即可;O2浓度较高时会同CO2竞争RuBP,减少了用于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根据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相同CO2浓度下,高温状态下较高的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更明显。

19.答案:⑴栅藻、水绵和菹草;⑵菹草/颤藻;⑶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⑷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解析】主要考查解读坐标图的能力以及水体污染的有关知识。⑴颤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⑵菹草在较低温度下,净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因此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颤藻在近30度的环境中净光合作用才达到最大值,因此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

⑶栅藻密度过大,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⑷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

大量增殖,覆盖在水体表面,导致水中的高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因此释放氧减少,而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小,白天制造的大量氧气从水中逸出,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水生植物的死亡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因食物减少而死亡,这时水体发臭,水质恶化。另外,部分藻类死亡导致好氧微生物大量增殖,耗氧量增加也是使水中氧减少的重要原因。

20.答案:⑴CO2;⑵强;⑶减慢;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基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CO 2释放量 O 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解析】注意密闭(与外界失去气体交换能力)透明(光反应能够进行),考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

【考点6】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生物,4)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 2浓度较高,有

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2.(2009江苏生物,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

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 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3.(2009上海生命科学,10)下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右图所示。

其中过程X 、物质Y 和物质Z 分别是

A.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

C.糖酵解、乳酸、胆固醇

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4.(2009上海生命科学,2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 都需要O 2

B.只要提供O 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 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 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2009上海生命科学,30)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体积变

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 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 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6.(2009天津理综,6)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7.(2009浙江理综,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8.(2009上海春季,23)葡萄糖在真核细胞内氧化分解,在此过程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9.(2008上海生物,29)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0.(2008上海生物,12)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11.(2008广东文基,71)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12.(2008海南生物,7)下列关于蛋白质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绿色植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

C.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D.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13.(2008海南生物,8)关于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能量

B.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

C.合成的蛋白质都不能进入细胞核内

D.合成的蛋白质都用于细胞膜蛋白质的更新

14. (2007广东生物,1)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

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 、RNA 和蛋白质的交换

二、非选择题

15.(2009福建理综,26-Ⅰ)右下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

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 )、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

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

热量更多。

(1)取A 、B 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 的 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 活性干酵母 ①

B 加入240ml 煮 沸后冷却的葡 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 铺满液面 (2)B 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 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 。请写出装置C 的

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 ④

加入石蜡油,

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 、B 、C 温度大小关系

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16. (2009安徽理综,29-Ⅰ)现有等量的A 、B 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

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

各加入适量(等量)

的水。在25℃条件

下,瓶内O 2含量变

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 1~t 2期间,瓶内O 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A 种子比B 种子的呼

吸速率 ,A 、B 种子释放CO 2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在0~t 1期间,广口瓶内的CO 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17.(8分)(2008江苏生物,26)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18.(2007全国Ⅱ,30-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

高考真题答案与解析

生物

【考点6】细胞呼吸

1.答案:A。

【解析】较高浓度的CO2能够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

2.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试验刚开始注射器中乙组有氧气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总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呈曲线C所示。

3.答案:A。

【解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在生物体内,合成甘油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相互转化;有氧呼吸过程包括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递氢与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丙酮酸为非常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4.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合成ATP时不需要O2;叶绿体中进行的暗反应所需ATP来自其光反应;在叶绿体中合成ATP时不需要O2;无光条件下,只有线粒体产生ATP。

5.答案:D。

【解析】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b条件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为1:5;c条件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为2∶3,无氧呼吸强于有氧呼吸;d条件下有氧呼吸吸收的O2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7∶7),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6.答案:D。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7.答案:B。

【解析】由题中信息“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知,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若为皮肤表层可以看作有氧呼吸);并且病原体已经侵入细胞内部,所以必须借助细胞免疫的过程使靶细胞裂解。

8.答案:A。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式厂。

9.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经过图中“酶1→酶2”过程,无氧呼吸经过图中“酶1→酶3”过程。10.答案:B。

【解析】因为从1个ADP分子转化为1个ATP分子需要能量为n,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

吸释放能量中有40m%用于ADP转化为ATP,所以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 分子数为2m/5n[1∶n=χ∶40m% χ=2m/5n]。

11.答案:B。

【解析】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将抑制无氧呼吸的进行,所以,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减少。

12.答案:D。

【解析】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专营细菌细胞内寄生生活),其蛋白质外壳合成的场所、原料、能量和所需要的酶都是细菌细胞提供;绿色植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核糖体组成与真核生物不同,肺炎双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13.答案:A。

【解析】蛋白质蛋白质过程中,肽键等化学键的形成需要能量;动物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有的要分泌到细胞外(如抗体),有的保留在细胞内(如血红蛋白),有的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结构的成分。

14.答案:A。

【解析】好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虽然其没有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所需相关酶在细胞质中;所的抗体都是在效应B细胞内合成的,吞噬细胞不能合成抗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合成蛋白质;核内DNA是在核内通过复制而来,核内RNA是在核内通过转录而来并将进入细胞质中,细胞质中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

15.答案:⑴①不加入石蜡油;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⑵去除氧气/自;⑶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⑷A>B>C。

【解析】考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的情况。分析表中相关内容,考虑到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①处应填“不加入石蜡油”,②处应填“加入10g活性干酵母”。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这样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因此应设计成空白对照,即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因为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多,因此,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A>B>C。

16.答案:⑴有氧呼吸/快/先递增后递减;⑵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解析】在密闭广口瓶中,小麦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将消耗O2,由图中曲线可知,A瓶中O2下降最快,呼吸速率也最快;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将随着O2的消耗而递减;小麦的无氧呼吸也可产生CO2。

17.答案:⑴二氧化碳/氧气;⑵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⑶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⑷太阳光能/发酵产热;⑸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解析】本题以生态农业为切入点,以生态模式图为图解信息,考查了图文转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生态农业的突出特色。⑴牛的呼吸作用为蔬菜提高光合作用的原料,蔬菜产生的氧气为牛棚更新空气;⑵秸秆和牛粪经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⑶外界温度与牛体温相差越少,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就较少;⑷太阳光能是牛棚内热能的主要来源,另外微生物发酵也产热;⑸生态农业的优越性体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利用)。

18.答案:⑴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⑵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⑶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⑷作对照实验。

【解析】煮熟的蚕豆细胞内所有的酶失去了活性;氧化态的甲烯蓝为蓝色,还原态的甲烯蓝为无色;A、B两支试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以排出气体(包括氧气);无氧呼吸产生的活泼的还原剂[H]能还原氧化态的甲烯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